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鋼鐵技術為什麼發達

法國的鋼鐵技術為什麼發達

發布時間:2023-08-03 02:43:51

Ⅰ 日本和法國誰的工業實力更強

法國與日本在工業能力上各有所長。法國精於系統整合,日本精於精密部件的製造;法國長於融合創新,日本善於細節創新;在尖端的軍工技術方面,法國比日本要強很多,在民用工業品方面,日本遠強於法國。

法國主導了空客的發展

整體上來說,由於採取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法國工業獨樹一幟,體系更加完整,但是在基礎器件對外依賴大;而日本由於受到戰後體制的安排,工業更加偏向基礎元器件、機床和民用產品,其工業體系不完整,存在較多的短板,但是其工業內在的競爭力要強於法國。

總體上日本強一些,但大都是不關乎國家安全的民用領域技術。在高尖端技術領域,法國要比日本更強一些。比如航空航天領域,日本與法國的差距就不是一點兒。空客、賽峰、達索,哪個不是響當當。法國的水聲技術、熱成像技術,就是美國也嘆服不已。法國的核電技術在世界上也是響當當。雷諾、標致、雪鐵龍與日本同行也差不到哪裡去,米其林輪胎就不用說了。

法國在復合材料、生物科技、自動化、信息化、數字技術、環保節能、3D列印等方面,也都是前列,很多單項還是領先者。

與法國工業品相比,日本產品主要是靠性價比,其實很多技術先進程度不如法國。這一點,是歐洲國家的通病,瑞士、瑞典、荷蘭、德國等等都是很多領域的執牛耳者,例如荷蘭AMSL在光刻機方面沒有競爭對手,恩智浦的晶元也是厲害的不要不要的。美國也是通過高通收購恩智浦才有了控制權。德國的蔡司單反多錢,能買一輛中高檔轎車,日本佳能、尼康才多錢,跟一部中高檔手機一樣的價。

但是高尖的問題就屬出貨量少,遠不如日本中等技術產品銷量好。

GDP反映不了兩國的真實工業差距,日本雖然GDP比法國高出近一倍,但是日本的人口也比法國高出一倍,人均GDP兩國並無差距。況且日本人幹活多辛苦,加班加班,法國人恨不得一周歇四天。

Ⅱ 法國人做事慢,為什麼法國還是這么強大

因為整體工作效率比較高,機制合理。是社會與國家管理多年積累的經驗。另外,其18-20世紀對外擴張、侵略及對其殖民國家資源的掠奪也為法國經濟發展做了良好的鋪墊,打下了基礎。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該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鋼鐵、汽車、建築為其工業的三大支柱。法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法國工業三大支柱。

Ⅲ 為什麼法國工業化是漸進式的

在西方各國的工業化過程中,法國的工業化由於沒有像英國、德國、美國等國那樣出現明 顯的「起飛」階段,法國經濟的增長又給人一種相當「緩慢」的印象。因此過去一提到法國 工業化往往冠之以「落後」「水平低」「緩慢」等評價,相對於英國的工業化而言,法國的 工業化道路則被當作失敗的典型。不過近十幾年來,西方有一些從事法國工業化研究的學者 ,在新的工業化理論的指導下開始重新審視法國工業化,對法國工業化失敗論的傳統觀點提 出了質疑。在國內學術界近幾年也有一些法國史的研究者就此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是到目前 為止,國內對於法國的工業化道路從整體上還沒轉變「失敗典型」這一傳統的認識。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由沈堅撰寫的專著《近代法國工業化新論》採用了目前最新的工 業化理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道路全面分析,總結了法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對「法國 是工業化失敗的典型」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
《近代法國工業化新論》(以下簡稱《新論》)一書,是沈堅同志在總結多年來國內外法國 經濟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的一次全新探討。《新論》一書共20餘萬字, 除緒論部分,正文分9章。作者首先在緒論部分介紹了工業化理論的整個發展狀況以及法國 工業化問題的研究現狀。然後,在正文部分逐章分析了法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增長模式及 法國的工業結構、農業發展、市場特徵、銀行作用、交通和科技發展、國家政府的干預以及 人口增長等影響工業化過程的眾多因素,探討了它們在法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獨特性表現以及 各種因素相互之間的關系,並總結出法國工業化的九點特徵,最後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法 國的工業化道路是一個特殊的典型,而不是一個失敗的典型。
《新論》一書以「新論」為題,突出了它不同於傳統觀點的特點,筆者認為其立論新穎的 主要依據集中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轉換視角,運用了新的工業化理論。二、結合法國 的社會歷史現實來分析問題。三、以長時段的眼光來分析法國工業化過程中的特殊表現。 二戰前關於工業化的認識主要是建立在單線的工業化理論基礎之上的。這一理論的主要觀 點是把工業化當作一個歷史的單線發展的過程,強調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普遍性特徵,因此 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往往以英國的工業化為典範,從中總結出工業化的若干普遍特徵,作 為衡量其他各國工業化成敗的參照。從這一點出發來看法國的工業化,人們發現了許多不同 於英國的現象,尤其是法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整個工業化過程中都比較「緩慢」,往往由此 就得出了法國工業化失敗的結論。在法國工業化失敗論的前提下,人們又將法國經濟發展過 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的因素解釋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為了糾正這一看法,《新論》的作 者首先從理論入手,介紹了二戰後世界工業化理論研究領域的一些新的發展:即在討論各國 工業化的道路時,不僅強調共性,同時更強調個性;強調在世界工業化過程中,各國具有自 己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構成工業化的各因素的表現形式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力度也各 不相同,因此各國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所選擇的道路必然也會有所不同。
《新論》從這一理論出發,宏觀地分析了19世紀法國工業化整個過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在經濟增長模式、工業產業結構、工農關系等許多方面,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第一,關於法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以往將法國的工業化歸入失敗典型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 認為在19世紀,法國經濟增長速度緩慢。《新論》則把法國的經濟增長放在整個19世紀這個 長時段的視野范圍內,與同時期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對比,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 ,證明法國的工業化雖然沒有出現大部分工業化國家所經歷過的「起飛」階段,但是在整個 19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內,法國經濟一直保持持續漸進的增長。法國經濟增長的這種漸進模 式也並未妨礙法國在20世紀初成為世界上工業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因此,法國在工業化的 經濟增長方面表現出一種漸進的、沒有起飛階段的特徵,這種漸進並不意味著法國經濟增長 的緩慢,從長時段來看,法國的經濟增長業績值得肯定。
第二,關於法國的工業結構。傳統的觀點認為,法國產業結構陳舊落後,傳統工業長期占 優勢地位。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優勢,它影響了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的採用,導致生產率 低下,阻礙了法國工業化的進程。《新論》則認為這一觀點有失偏頗。法國的傳統工業雖然 長期在比重上佔有優勢地位。但是一方面由於法國傳統工業生產的都是附加值較高的高檔消 費品,盡管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不高,但是生產率並不低。另一方面,由於法國工業結構的傳 統工業和現代工業同步發展的「二元」特徵——在傳統工業中,中小企業的確占優勢,然而 在科學技術水平較高的現代工業中,大中型的企業則占明顯優勢,因此法國的工業結構只能 稱之為大中小企業並存或者產業結構的多元性。這種多元性的工業結構特徵不僅沒有對法國 的工業化帶來阻礙,恰恰相反,就法國的具體國情而言,它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三,關於法國農業與工業化之間的關系。傳統的觀點認為,判斷工業化是否實現的一個 重要標准就是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產值是否超過農業產值,工業人口是否超過農業人口 。而在法國由於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長期居高不下,農業人 口仍然佔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以這一標准來衡量法國的工業化水平,無疑會認為,法 國 農業狀況肯定會對工業化產生不利影響。《新論》則認為法國的農業和工業保持了長期協調 發展的關系,一方面農業可以為工業發展提供糧食、輕工原料和穩定的國內市場,從而避免 了經濟上的大起大落,保證了法國經濟相對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法國避免了像 英國一樣的城鄉巨變給農民和工人帶來的窮困和痛苦,以更加人道的方式實現了工業化。
第四,關於法國銀行對工業化進程的影響。傳統的觀點往往指責法國的銀行結構落後,貨 幣手段發展不充分,而且將大量資金投資海外,必然會引起國內工業發展資金的不足,影響 到法國工業化的整個發展進程。《新論》認為以往我國史學界關於法國金融業優先發展的說 法是混淆了金融資產階級政治上的優先地位與金融業本身發展的實際。法國金融業本身的發 展的確比較陳舊和落後,長期無法適應工業投資的需求。但這並沒有造成法國工業資金的不 足。因為法國工業資金的積累長期以來主要是依靠利潤的再投入和合股經營等自我集資,對 銀行的依賴很小。因此法國銀行資本向海外大量投資並未對本國工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相反通過向國外的資本輸出消化了國內多餘的資本,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保證了法 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另外,對俄國的資本輸出對保持俄法同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 義。
第五,關於法國的交通和科技與工業化的關系。交通(主要是鐵路運輸)和科技作為影響工 業化進程的兩大重要因素,歷來受到工業化問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法國的交通和科技 的落後也歷來被看作是法國工業化道路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新論》卻認為法國的鐵路建 設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並不亞於德國,其絕對長度在1890年也超過了英國 。另外,法國傳統的水路和陸路交通與鐵路交通互補,形成了法國相對先進的交通系統,成 為法國工業化不可缺少的動力。在科學技術方面,雖然法國在以煤、鐵、蒸汽為基礎的技術 的推廣上存在不足,但這是法國的自然資源少、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等因素決定的。從整 體而言法國在19世紀也是世界上科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一大批當時著名科學家,具有 明顯的科技優勢。在許多新興工業中,法國的企業家和技術人員都相當迅速地引用了最新的 技術。
第六,關於法國的人口因素與工業化的關系。19世紀法國的人口增長相對其他工業化國家 ,速度明顯緩慢。過去往往從勞動力和市場購買力的角度將法國人口緩慢增長的特點視為經 濟嚴重受阻的重要原因。《新論》的作者卻認為,法國人口的緩慢增長與法國經濟增長的漸 進模式是相互適應的。在19世紀上半葉,法國並沒有出現勞動力供給和市場需求的不足。而 到下半葉出現的人口稍顯不足問題,則通過技術改造得到了解決,未對法國工業化的進程產 生明顯的不利影響。
第七,關於市場與法國工業化的關系。以往關於法國工業化進程的研究,忽視了法國的市 場特徵與法國式工業化道路兩者之間的關系。《新論》認為19世紀上半期,由於法國大革命 和拿破崙的大陸政策的影響,法國的殖民貿易和其他海外貿易受到了重創,在這種情況下, 法國的工業發展走了一條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道路。在國內依靠豐富的人力資源的購買優 勢,大力發展周轉快、利潤高的傳統消費資料的生產,並且通過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鐵 路建設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國家在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同時,也不放 棄海外市場,克服內外壓力,盡力擴大海外貿易,為法國經濟的持續穩步增長提供了充足的 市場 ,保證了法國工業化的順利進行。
第八,關於國家干預對法國工業化發展的利弊作用問題。國家積極參與工業化的進程,是 法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對於法國國家干預對工業化進程的影響,國內外學術 界歷來是眾說紛紜。《新論》認為相對於同樣屬於工業化「原發型」國家的英國,法國工業 化中國家對工業發展的干預作用表現得要強烈得多。法國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一個經濟自由 主義思想佔主導地位的國家,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國家干預經濟的傳統和中央集權式的政治 統治,使得法國政府在整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法國政府對於經 濟的干預,主要還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的。對內主要還是充當了經濟秩序維護者的角色 ;對外則通過實行貿易保護政策,捍衛民族經濟的利益。此外,國家還利用金融和國家財政 的 杠桿作用來調節經濟。這是現代國家管理經濟的常用手段,而19世紀的法國政府在這些方 面早就有了突出的表現。從法國歷史發展的事實來看,工業化迅速推進的時期和法國政體比 較專制,對經濟干預較多的時期兩者是相互重合的,這說明法國政府的主要作用還是值得肯 定的。
在對法國工業化進程中眾多因素的全面論述後,《新論》總結出了法國工業化道路不同於 其他工業化國家的幾點特徵,主要有:經濟上的無「起飛」階段,持續漸進的增長模式;工 業結構上的「二元」特徵;工業和農業相對平衡的發展;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市場特徵; 銀行資本與工業發展的相對分離;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的鐵路建設;結合本國實際的科技發 明與應用;國家對經濟的積極干預;人口的緩慢增長等等。作者認為這些特點彼此之間並不 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法國獨特的工業化道路,這使法國順利地完成了工業化。
從學術研究上看,一方面,《新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問題新的研究,對傳統觀點提出有 力的挑戰,無疑將推動法國經濟史研究,乃至整個法國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另一方面,《 新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性問題的探討,對西方學術界已經形成的關於工業化理論 中的一些普遍看法也進行了反思。如關於工業化進程初期,銀行資本是否必然與工業生產有 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系,農業革命是否為工業革命的必要前提,人口因素的緩慢增長是否 必然會造成工業化過程中勞動力的缺乏和市場不足,從而阻礙工業化的整個進程等等。《新 論》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的論證,再一次證明了各國工業化道路雖然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但 各國在工業化的具體進程中,必然要結合本國的歷史和現實條件,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因此在討論各國的工業化道路時,也必須結合各國的實際才能作出合理的評判。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新論》通過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性的論述,為我國探索一條有自 身特色的工業化道路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另外中國和法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相似性,我們 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因此,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的深入研究,有助於 解決我國在工業化建設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不過,《新論》一書也存在一些有待深入之處,主要是:一、在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性 形成過程的探討中,作者主要集中於對工業結構、工農業關系、銀行資本、鐵路運輸、人口 等經濟因素的考慮,是否還應該把法國獨有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社會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也考慮在內。二、由於《新論》主要著眼於揭示法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糾正以往對法國 工業化道路的片面認識,而對法國工業化過程中的失誤和不利因素也有必要給予一定的說明 。三、《新論》在對法國工業化特殊性問題的論述上,基本還停留在對法國工業化道路特殊 性的現象描敘上,而對法國工業化特殊道路的形成原因,則很有必要在工業化普遍性理論下 作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Ⅳ 魯爾區沒有鐵礦,為什麼鋼鐵工業發達

主要是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對早期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工業幫助很大,離鐵礦近,便利的水陸交通,歐洲對鋼鐵需求量大,當地有大量勞動力且廉價,再加上魯爾區位於德國的中心,水運陸運比較發達,便於鐵礦石的運輸,所以日益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鋼鐵業發達的魯爾區。

1.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魯爾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發展的基礎;

2.充沛的水源與煤炭資源結合,促使了魯爾區化學工業的發展。

3.便捷的水陸交通,為魯爾區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提供了條件。

Ⅳ 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懶,GDP還那麼高,科技那麼發達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歐和北歐的人都非常懶,每年1-2個月的年休假,憑什麼科技還那麼發達呢?我在瑞典和英國公司都呆過,法國也類似。下面談一談法國GDP高,科技發達的三大原因:

(1)高科技行業發達

法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自己製造航母的國家,其在高分子,高能物理,新材料,新能源,IT行業都有著非常強的實力。就拿空客來說,這一家所掌握的前端科技技術,就讓我們國家有很多學習的地方。還有法國的高鐵技術,可是比肩磁懸浮技術很多年啊,更是中國極力合作的對象,至今我們國家的高鐵技術很多方面都是取經法國;再說汽車行業,法國依然在歐盟占據前三強,法系車在全球也是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想當年標志307,408可是街車啊。再說IT通訊行業,法國的阿爾卡特等公司也是非常具有實力的。

這些高端科技公司引領著法國的經濟,GDP也一直保持著高位。

(2)高附加值產業活躍

高附加值一個非常典型的行業就是奢侈品,法國的奢侈品可以全世界有名的,每年巴黎各大商場充斥著國人掃貨的身影,其品牌多如牛毛:蘭蔻Lancome,迪奧Dior,香奈兒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古奇Gucci,范思哲Versace,紀梵希Givenchy,夢特嬌Montagut。

這些奢侈品可都是暴力啊,附加值非常高。

(3)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和所有發達國家一樣,法國有著非常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尊重知識產權。專利申請數量在全球處於前列。人家躺在專利簿上賺錢,你也沒辦法。

所以我們不要說別人懶,卻看不到人家在科技上的努力;

不要說別人高福利,卻看不到人家多年來的資本積累;

不要說別人整天休息,卻看不到別人工作的時候是多麼的努力;

不要說別人整天罷工,卻看不到別人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付出的努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反思以下幾點:

為什麼別人的工作時間那麼少,卻依然可以創造出那麼高的GDP?為什麼別人干一個小時,確可以抵得上你干幾天甚至更久?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領導力,而你卻碌碌無為?

我們國家也正視這一點,正如所指出的:接下來的5年,我們要做到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國家尚且如此,從個人層面,你有什麼啟示呢?

要知心腹事,但聽人後言。歐洲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又搭上了能源化變革,所以經濟騰飛的早,他們領先我們100年的時間,這是事實。但近些年歐洲隨著高福利,和過度的民主化進程,導致歐洲國家並沒有足夠的向心力,社會生產力衰退是不爭的事實。自由主義和民粹的抬頭,讓歐洲社會面臨渙散和分解,加上恐怖主義的籠罩,歐洲國家已經開始走下神壇。

至於你說的歐洲國家整天休息,GDP還那麼高,是因為他們在工業革命,能源革命之後這100年的發展里,還積累些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國力優勢,所以在他們很多傳統的優勢行業,在世界還處於領先。

另外,前段時間看老金的視頻,有一點觸動我很大。日本在鴉片戰爭之後,對中國的欺凌讓他們有了一種莫名種族自豪感「大和名族>中華民族」,這種優勢其實是日本在完成工業化之後,對農業中國形成的隔代優勢,而不是民族本身的優勢,而這種科技的優勢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以經濟建設為綱」的政策在不斷發展後,慢慢的抹平並追上。

所以,我們不要盲目的覺得歐洲人很懶但生活很好,這些都是暫時的,高福利社會的代價就是勤養懶,說白了也是一種變相的大鍋飯。歐洲國家對於我們的優勢已經開始慢慢的被我們追上,以前的各種封鎖和擠壓,隨著中國快速的發展,也已經慢慢沒有了作用。

所以我覺得:

1我們的民族是充滿智慧的,非常勤勞,我們不宜妄自菲薄。

2歐洲的國家的高福利隨著社會經濟的衰退,會面臨很多問題,改革也是sooner or later 的事,我們不用過度的羨慕。

3歐洲國家產業優勢在未來十年將不復存在,世界將是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製造業的產業已經形成了技術和規模的優勢,未來中國還將有較長時期的快速發展。我們作為國人,應當建立起大國人民的心態,自己首先要對自己自信。不要盲目的神話別國的技術和種族優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社會的問題,是發展問題,必將通過發展來解決。而有些社會發展的理念,歐美人永遠都看不懂。

Ⅵ 航母特種鋼哪個國家造的最好

蘇聯特種鋼
還有5個國家可以造。
首先並沒有明確的航母特種鋼的劃分標准。只要能承受飛行器起飛的鋼材,都能算是航母特種鋼。

其衡量標准稱為「屈服度」,單位是兆帕斯卡,普通民船隻需250Mpa即可。普通軍艦要求也在300Mpa以下。而通常能起飛固定翼飛機要達到800Mpa。
蘇聯人的特種鋼是世界上屈服度最高的特種鋼(因為蘇聯潛艇要求比航母還高)。最高能超過1000Mpa。
因為蘇聯造船都是由烏克蘭完成的,所以個人認為烏克蘭也掌握這項技術,並流入了中國寶鋼。

美國航母主要是使用HY系列,HY80大約屈服度在800左右。現在有更好的HY100和HY130。

法國只能製造屈服度為550Mpa的鋼,僅能起飛垂直起降飛機或者直升機。由於法國對此類鋼材不限制出口,所以市面上能買到最好的鋼材就是這種了。英國不能自己造,也是購買法國的。

日本造的特種鋼屈服度更低,只有450,用於造自衛隊的直升機登陸艦以及潛艇。

Ⅶ 歸納法國的主要經濟特點

法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同時又擁有國家干預經濟的歷史傳統。正因為法國經濟的這一特點,戰後法國政府選擇了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管理體制,全面地、大規模地推行國家經濟計劃成為法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突出形式」。自1947年起40餘年來,它已連續執行了九個國民經濟中期計劃,現在正在執行第十個計劃(1989~1992年)。70年代以後,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條件的變化,法國政府對計劃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
法國是經濟發達國家,國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為西歐最大的國家,人口5800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達到就業年齡的人口)為2500萬人。法國目前的經濟與分配狀況有如下特點:
1.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造循序漸進。
法國的經濟體制是一種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就業人數2200萬人,其中,私有企業人員為1300萬人,在國有企業、政府和公共部門工作的人員為900萬人。由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法國擁有著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其比重在歐洲各國居首位。法國在80年代就探索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重組,政府逐步放棄了私有化,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國有企業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股份制已經成為法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最基本的資產組織形式。
2.就業人口分布合理,但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2200萬就業者中,分布在第三產業的佔2/3,符合發達國家就業人數在三個產業間的合理配置比例。當今法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有一個300多萬人的失業大軍,其中,長期失業的為100萬人,失業率高達12%。法國的高失業率給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社會保障機構為此要支付一筆數目可觀的失業救濟金,結果使社會保險金本來就入不敷出的矛盾更加突出;許多年輕人由於遭受失業之苦而意志消沉;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徘徊不前。
3.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了社會穩定。
在法國,其最低生活需要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共有三種人:一是沒有多少技能,從事最簡單勞動的那些人。他們受到法定最低工資的保護。目前,全國約有10%的人領取最低工資。二是失業者,約有200多萬人(不包括長期失業者),他們領取失業保險金。三是因喪失勞動能力、無工作等原因而沒有收入來源的人。這些人是長期失業者,現有100萬人。他們從社會救濟部門領取永久性的最低生活費。目前的標準是:2200法郎/月。最低生活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其資金來源是個人所得稅。法定最低工資、失業救濟金和最低生活費三條保證了最低層社會群體的最低生活需要。盡管法國陷入了高失業的困擾,但社會基本處於穩定狀態,這不能不說是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4.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兩極分化有所緩和。
中間收入階層擴大,是法國歷屆政府重視抓教育,使人們職位身份普遍提高的結果。幾十年來,法國的職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蘭領」減少、「白領」增加,多數人具有了中間層的職業身份。職位身份的提高,帶動了工資的提高。現在,企業沒有技能的普通工人越來越少,工人與工程師的工資差別也已從50年代的3.9倍縮小到2.6倍。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工資收入差距縮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極分化。當然,高額累進徵收財產稅、個人所得稅,將一部分收入轉移給中低層家庭,也是促進分配狀況改善的重要原因。

與法國的鋼鐵技術為什麼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