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戴高樂恢復了法國,強大了法國,為什麼最後被人趕下台
一個國家領導人是誰,他在做什麼或者准備做什麼,一定都會有人支持或反對,目的和原因不一而同。一直以來就有很多人反對戴高樂,而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引發。
戴高樂戰爭時期是個軍人,在軍旅生涯中就因為受排擠而邊緣化,可以說他一直不精於政治斗爭。1944年,戴高樂回到巴黎,原本可以領導法國走向復興,但還是因為政治斗爭不熟練,在政府中被第四共和國的政客們排擠,政治活動被迫中止,從那時直到到1958年,他在政治上都處於弱勢狀態,導致反對人數增多。
即使多數人支持他,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戴高樂推行的改革已經讓他在精英階層和知識階層裡面已經威望大失,最終因為壓力和一個政治家的高傲,他自行退場了。
❷ 戴高樂為法國的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
1958年6月,他出任政府總理,12月,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在當政的11年裡,法國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而他也在為耐告一個自由強大的法國奮斗著。岩畝磨他積極主張發展本國獨立的核力量、反對大國控制、與蘇聯緩和關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等等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政策措施。他的外交政策旗幟鮮明,充滿對霸權的藐視,始終強調民粗斗族的尊嚴和獨立,尋求著世界力量的平衡,在爭奪勢力范圍的微妙角逐中頑強地促進著法國的強大,展示了外交家的手腕和藝術。他目中無人又平易近人,在制度改革中大膽而果斷,在治理國家中威嚴而不獨裁。他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當法國同胞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庇護下昏昏欲睡時,他發出了反對霸權的號召。人們似乎不能把他納入固定的某種范疇之內,他往往反對他的同路人,卻常常與持不同政見者結為朋友。
❸ 號召「光復祖國」卻被同胞唾棄!戴高樂如何扭轉局勢成為法國的英雄
戴高樂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在他的血液里賓士著歷史使命感。他後來會成為法國的英雄,完全是一連串的堅持、挫折以及意外。
一開始,戴高樂以為在英國的法國人還很多,或者歐洲有很多人收聽BBC,會有很多法國人支持他的「自由法國」。一九四○年七月十四日,法國的國慶日,這一天是當年法國大革命的巴士底日的紀念日。結果,即使有邱吉爾的支持,戴高樂能夠號召的只有七千個人,這其實是蠻悲慘的。
更慘的還在後面等著他。德軍在一九四○年六月十四日進入巴黎,法國在六月二十二日投降,這里頭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法國的軍隊等同是希特勒的軍隊。這時邱吉爾已經看到危險,他很擔心法國駐泊在地中海港口的兩百艘海軍艦艇會被德軍接手。
你必須佩服邱吉爾對這件事情的敏銳度,他沒有沉浸在私人情緒里,他沒有罵法國人是怎麼回事,全都投降,他也沒有嘲笑。
邱吉爾思考這件事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個禮拜, 他在一九四○年七月三日──也就是在法國人投降之後十一天──進行一場政治軍事行動,下令突擊法國的海軍艦隊,因為他擔心維琪 *** 達成和德國的停戰要求,所以在德國人還來不及把駐扎地中海的法國艦隊拿走時,下令突擊摧毀在地中海阿爾及利亞北部海港的法軍艦艇。
在那次突擊中,一千兩百名的法國海軍全部喪生。邱吉爾的行動當然震驚全世界,特別是法國,法國人開始痛罵,戴高樂的「自由法國」 運動與英國結盟,英國還攻擊我們法國的子弟,法國人根本不覺得邱吉爾有遠見。
沒有多久,維琪 *** 果然把大多數的軍隊和軍艦都交給德國,阿爾及利亞北部海港這個地方從此成為最重要的軍事戰略要點。譽鏈
對邱吉爾來說,扭轉二次大戰情勢是很重要的,但對人在倫敦的戴高樂來說,你可以想像他的政治處境情何以堪。他只是一個接受邱吉爾資助、來自法國的流亡者,他也沒有權利干涉邱吉爾的軍事行動。
然而,整個法國抨擊的對象不是邱吉爾而是戴高樂。戴高樂對於那次攻擊當然很錯愕,他保持沉默五天,但他理解邱吉爾的戰略,他終究還是站在邱吉爾這一邊,他知道邱吉爾的長遠眼光,所以他在廣播里向很多還可以聽到BBC的法國一般民眾或者在英國的法國人解釋,這場悲劇性的攻擊最終而言對法國還是好的。
當然,他越幫邱吉爾解釋,就越惹禍上身,幾乎所有法國人都痛罵戴高樂。戴高樂曾經非常的痛心,他寫過這么一段話:「我經歷了一段異常難過的時日,我什至曾經想自殺。」
對戴高樂來說,他寄以厚望的是留在英國的法國人、或者在法國會偷聽BBC的法國人、或是在歐洲大陸其他還沒有被納粹統治的一些法國人。當他變成眾矢之的,他支持邱吉爾,等於承認他是殺死一千兩百名法國海軍官兵的兇手,他在這群人心目中的地位全垮了。
但你可能聽過人們說,所有的挫折都會以另外一種禮物來回報。
在這個事件之前,戴高樂一直把「自由法國」的解放運動,寄予留在歐洲大陸或是英國的法國人身上,但事實上支持「自由法國」的人並不多,苛求他手虛液、批評他畢物的卻很多。從那一刻起,他的幻想破滅,而且突然發現會捐首飾、捐錢給他的人,是來自法國在非洲殖民地的法國移民,不是來自於英國本土或者是法國本土的法國人。
非洲當地很多人對「自由法國」的運動非常支持,包括法屬的查德、剛果還有喀麥隆,所以戴高樂認為,或許應該轉移陣地,就把總部從倫敦遷到剛果,而且把「自由法國」改成流亡 *** 。
這個時間點是在一九四○年的十月二十七日,離他被全歐陸的法國人痛罵的時間點大概是三個月之後,離他成立「自由法國」也差不多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戴高樂在法屬剛果成立「帝國防衛委員會」,慢慢的在非洲得到越來越大的支持,從此改變戴高樂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英雄的地位。戴高樂曾經有一句名言,我想這是他的感慨之一:
一個人需要有宏偉的氣度,才能夠出類拔萃,他的真實價值才能被突顯出來。但是一個人想在社會上獲得信任感,卻是最難的。
為什麼戴高樂此時在非洲成立流亡 *** 得到非常高的支持?因為同樣在一九四○年的十月,他在一次世界大戰里聽命的長官、也是逼他離開法國的,同時也是當時維琪 *** 的領導人,貝當正式和希特勒見面, 兩個人簽訂協議,商討兩國之間的所有合作。包括把很多軍艦、資源都交給德國的希特勒。
1940年10月24日,貝當(左)與希特勒會面(圖片取自 *** )
也因為這件事情、這場會面,使得原來痛罵戴高樂的人開始轉而痛罵貝當,並且開始發現邱吉爾當初炸沉法國艦隊之是是明智之舉。
閱讀歷史我們會知道,遠見有多麼困難;而被羞辱或是羞辱他人又是多麼容易。
選對了在非洲的法國海外殖民地為基地之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到了一九四○年底,不管法國境內還是法國境外的地下武力,從七千個人短短幾月之內成長到四萬人。
❹ 拿破崙和戴高樂,誰對法國貢獻更大
有人說,法國歷史上出現過兩人真正的偉人。一位是眾所周知的拿破崙·波拿巴,他憑借著一把劍征服了西方世界,幾乎統一歐洲,為法蘭西帝國拓展了疆土,樹立了威望;另一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夏爾·戴高樂,他以其堅韌的性格和靈活的手腕,保衛了法蘭西的尊嚴和利益,並為法國在戰後取得大國地位立下了赫赫功勛。沒有拿破崙,也許法蘭西不會被後人稱道;但沒有戴高樂,也許法蘭西將不再被後人記憶。
夏爾·戴高樂,法國軍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作曲家政治家,戴高樂一生均以其軍人身份自豪,故下文均尊稱其為戴高樂將軍。戴高樂將軍出生於法國里爾,幼年時舉家前往巴黎,年少從軍。1940年巴黎淪陷時,維希傀儡政府為求自保向德國宣告投降,戴高樂將軍大力抵抗,後作為反對黨被迫流亡倫敦。同年6月18日,戴高樂將軍在倫敦的英國廣播電台BBC發出了他的著名的堅持抗戰號召,在極具感染力的文書最後他說道:「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我們都不允許法蘭西的抗戰烽火被撲滅,我們的戰火也永遠不會被撲滅」。第二天報紙將其轉載並由播音員重新朗讀,民心大振。在他的領導下,自由法國武裝力量在非洲正式組建,立志保衛家園。接下來的時間,他在BBC重申反對政府停戰要求並發表抗戰號召。他在6月22日的講話中說道:「所有追求自由的法國人將在榮譽、清醒的頭腦和祖國利益的指引下,隨時隨地、竭盡全力的繼續戰斗。」
1943年,他所領導的「自由法國」武裝力量轉戰非洲、巴爾干, 參加諾曼底登陸和解放法國本土的戰爭。1944年6月14日,戴高樂抵達諾曼底,在這片被解放了的法國領土上第一次發表演說。8月24日,勒克萊爾將軍率領裝甲師解放了法國,兩天後戴高樂將軍凱旋,穿過香榭麗舍大道時巴黎幾乎全民出動夾道熱烈歡呼,他不時舉起手臂向周圍含淚歡呼的巴黎人民致意,當時場面的熱情難以言表。當選為戰後臨時政府總理之後,戴高樂開始重建滿目瘡痍的祖國,重振當時已經崩潰的經濟,但由於對多黨制聯合政府的不滿,1946年他選擇辭去職務。但他確信,目前的第四共和國很快就會垮台,法國人民將大聲疾呼地召喚他重掌政權。
果不其然,十二年後在群眾的呼聲下於1959年1月8日出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此後1965年再次當選。任職期間,戴高樂將軍努力恢復法國在戰爭中失去的昔日強國霸主地位,對內發展經濟,重整軍備,建立和發展獨立的核能武裝力量。對外奉行獨立自主外交,1964年戴高樂總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成為西方大國中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同時戴高樂將軍在說服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與中國關系緩解的問題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戴高樂將軍原本有意於訪華但多方面原因未能如願。此後,任臨時政府總理的戴高樂將軍與制憲議會發生了沖突,次年1月20日因為軍事貸款問題的分歧向國民議會主席Félix Gouin提出辭職。與此同時,他已完成了1940年時對自己制定的使命,即解放法國領土、恢復共和國,組織自由民主選舉,進行經濟和社會現代化改革等。
辭去總統職務後,他一直居住在自己的老家一個人口僅有400人科龍貝教堂村潛心撰寫回憶錄。面對政府對退休總統所提供的費用,個性剛強的戴高樂分文未取,甚至給他的宅第也一並拒絕接受,靠稿費度日直至去世。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因心臟病發去世。12日安葬那天,大約有四萬名法國人自發來到科龍貝教堂村向戴高克表達最後的敬意。在科龍貝教堂為將軍舉行葬禮的同時,巴黎有五十萬群眾冒著秋雨自發湧上街頭,在馬賽曲樂聲中匯集到凱旋門廣場,對戴高樂將軍表示深切的哀悼。
其實戴高樂先生的遺囑早在1952年就寫好並密封,要求在他去世後啟封,遺囑寫道:
「我希望我的老家科龍貝教堂舉行葬禮。如果我死於別處,我的遺體務必運回家鄉。不必舉行任何公共祭奠,我的墳墓必須也是我女兒安葬的地方,此後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裡,墓碑上只允許寫Charle De Gaulle。
儀式必須在我私人助手的幫助下安排,形式要求極其簡單。我不希望舉行國葬,不要請總統、部長、議會代表團和公共團體代表參加。只有武裝部隊可憑其身份正式參加,但人數不必很多。不要樂隊吹奏,也不要軍號,不要在教堂或者其他地方發表演講,國會不要致悼詞。舉行葬禮時,除了我的家庭成員、我的解放功勛團戰友和科龍貝市議會成員外不要留別的位子。
法國的男女同胞們如果願意的話,可以陪送我的遺體到達最後安息之地,以給我的身後遺名增光,但我希望要默默地把我的遺體送到墓地。我聲明,我事先拒絕接受給我的任何稱號、晉升、榮譽、表彰和勛章,無論是法國的還是外國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項都將違背我的最後願望。」
按照將軍的遺願,葬禮非常簡朴,不吹號、不奏哀樂,教堂舉行彌撒時,沒有講話。棺木由一輛戰車運到教堂前,然後又科龍貝教堂村的青年抬往墓穴。棺木價格為350法郎,僅摺合成當時的63美元,在這教堂的墳場上,戴高樂父女二人的墓地僅佔在不起眼角落中的一席之地,但法國人民卻深深銘記戴高樂將軍的豐功偉績。
戴高樂將軍有一句名言:「每當歷史最惡劣的時候,我的義務就是把法國的責任擔當起來。」他用一生的光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戴高樂將軍不僅僅是法蘭西民族的自豪,更是全人類的驕傲。
鐵漢戴高樂將軍平日很喜歡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和埃爾熱的丁丁歷險記,他曾說過:「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丁丁!」
❺ 戴高樂是好人嗎
是的
戴高樂,不僅是法蘭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稱贊的父親。在關系國家存亡的歷史關頭,他站到斗爭最前列,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法國的解放做出重要貢獻。 戴高樂被譽為法國的「現代救星」,於1970年去世。在法國處於納粹德國佔領期間,戴高樂在英國領導法國的抵抗運動,後來還結束了阿爾及利亞戰爭。在20世紀60年代,戴高樂力主法國發展核武器,對美國的霸權提出挑戰,並投票反對英國進入歐盟,這一系列舉措重新使法國恢復了大國地位,捍衛了法國在全世界的榮譽。他在戰後一直維護著法國的尊嚴,提高了法國的國際地位,不愧為自由法國的旗手。
❻ 法國的重建和戴高樂爭取大國地位的活動是怎樣的
1944年8月19日,巴黎人民舉行英勇的反法西斯起義,經過幾天浴血奮戰,終於在8月24日解放了自己的城市。翌日,戴高樂回到巴黎。8月31日,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即臨時政府從阿爾及爾遷回巴黎。隨著國土的解放,法國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國家的重建和大國地位的恢復問題十分尖銳地提上了日程。 戴高樂重建法國的一些措施 解放後的法國滿目瘡痍。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法國造成了更為巨大的災難。據法國戰爭破壞委員會的估計,在這次戰爭中,法國喪失了它所有財富的45%。死亡人數達635000人,還有585000人因戰爭而殘廢。經濟上亟待重建。 政治上,法國也面臨著重建的問題。自貝當政府在1940年6月向德國投降以後,1875年建立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即已滅亡。
其次,9月9日,戴高樂正式對剛遷回不久的臨時政府進行改組,吸收了一些國內抵抗運動的領袖。10月14日,巴黎公布咨詢議會名單,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被並入這一清談機構。再次,為了鞏固對全國的控制,挫敗共產黨人在外省奪取政權的可能性,戴高樂以整頓國內治安和制止無政府行為為名,不斷派遣軍政人員前往各地接管解放委員會的權力,鎮壓和消滅人民武裝力量。9月14到11月6日,戴高樂還多次對各省進行了廣泛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