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歷史上有多少位國王

法國歷史上有多少位國王

發布時間:2023-08-08 23:57:11

㈠ 法國歷代皇帝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㈡ 法國的著名帝王和總統都有誰啊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1793),法國國王(1774~1792)。路易十五之孫。路易十六性格優柔寡斷,即位後多次更換首相和部長,任由內閣內訌,從激進的改革到保守的節儉措施,政策變化無常。路易十六無心朝政,經常來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與各式各樣的鎖為伍,路易十六制鎖的技術很高,且極富創意,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他的成就有點類似中國的明熹宗朱由校,天才皇帝不補天。他高薪聘請著名的銅匠加曼,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寢宮。18世紀80年代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後,更經常借打獵等活動逃避復雜的國事。

路易十六大事年表
1765年其父死被立為王儲。擅長拉丁語和英語,對歷史地理知識頗有興趣。

1774年即位。大權受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左右。時法國專制制度陷入嚴重危機,宮廷大臣互相爭權,社會矛盾尖銳,國庫空虛,債台高築。曾先後任用杜爾哥、內克等為財政總監,實行財政改革,均遭失敗。

1787年接受財政總監卡洛納建議,召開「顯貴會議」,試圖向特權等級征稅,遭貴族抵制而失敗。

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級會議,因頑固維護教士、貴族的封建特權,與第三等級形成嚴重對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級擁護的改革派財政總監內克職務,並暗中調集軍隊,企圖驅散制憲議會,終於激發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後瑪麗·安東尼特和王室親信多次勸說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難。路易起先拒絕離開,等待革命自行滅亡。但局勢的發展使他改變了主意。

1789年10月6日,若乾巴黎婦女和數千名國民衛隊士兵闖入凡爾賽宮,要求國王遷入巴黎居住。他們與衛兵發生小規模沖突,幾名衛兵被殺死。王後一度衣冠不整地帶著孩子躲避。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爾里宮(Tuileries Palace),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都勸說路易十六採取妥協立場,推行君主立憲制。路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支持制憲會議,順從地簽署了大部分法令。

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獄周年紀念活動中公開宣誓將維護憲法。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相信他誠意支持革命,對他衷心愛戴,將他視為法國人民的國王。

1790年11月27日制憲會議通過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引起法國天主教會危機,很多忠於羅馬教皇的教士拒絕宣誓。

1791年2月28日,有謠言稱國王處境危險,數百名年輕貴族前往王宮保護,與守衛王宮的國民衛隊發生沖突,一些貴族遭到毆打和侮辱,令路易大為憤怒。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圖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以便與拒絕宣誓的教士慶祝復活節,但在蒂伊爾里宮門口被大群市民包圍,最終未能離開。此事之後,路易十六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裝後逐一悄悄穿過隱秘的通道溜出王宮。但拉法耶特和當時的巴黎市長巴伊(Jean-Sylvain Bailly)意外來到王宮找路易十六談話,使國王不得不推遲離開。費爾森將他們送上准備好的馬車,在巴黎郊區的邦迪(Bondy)離開了他們。此時他們已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個小時。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也在當晚輕裝出逃,成功逃入布魯塞爾。國王一行人離開巴黎後十分興奮,而起初行程也比較順利。一路上,路易十六並不費心隱藏,甚至多次下車與附近鄉民交談。到達聖默努爾德(Sainte-Menehould)之前已數次有人認出國王,但震驚疑慮之餘都沒有作出反應。然而,馬車到達馬恩河畔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時已落後原計劃三個小時,原定在城外迎接國王的騎兵與當地農民發生沖突,又懷疑國王未能成功逃離巴黎,已經基本撤離。一行人傍晚來到了聖默努爾德的驛站,站長德魯埃(Jean-Baptiste Drouet)也認出了國王,並在馬車離開後通報了市議會,後者派德魯埃追趕國王。德魯埃搶在國王前面到達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處的瓦雷納(Varennes),傳達了這個驚人的消息。瓦雷納敲響了警鍾,攔住了國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長答應幫助承認了自己身份的國王離開,但市議會討論後決定拖延時間,下令國民衛隊嚴陣以待,並向附近城鎮求援。布耶手下的騎兵隨後趕到,但無法救出國王。

1791年6月21日早晨,國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傳開。路易十六臨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聲明,譴責制憲會議從王室手中剝奪了外交、軍事和地方行政權力,並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後批準的全部法令無效。拉法耶特將軍和制憲會議先後派人急速追趕。面對危機,制憲會議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通過法令開始行使行政權,同時下令法國各地開始緊急備戰。

1791年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達了瓦雷納。當地市議會毫不猶豫地服從了制憲會議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數千名國民衛隊的伴隨下啟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隨著馬車緩緩向巴黎進發。制憲會議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馬恩河谷與國王會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達巴黎。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憲法》,接受君主立憲制,稱法蘭西人的國王,重新掌權。

1792年4月對奧地利宣戰

1792年8月10日起義中被捕,囚於丹普爾堡。

1792年9月21日立法議會宣布廢除王政。翌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1792年11月密藏在杜伊勒里宮內的勾結外敵、陰謀鎮壓革命的大量文件被發現後,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處決。

路易十六與斷頭台
路易十六當年曾親自參與了斷頭台的設計,為加速斷頭台的殺人效率,他還命人將鍘刀改成三角形。

路易十六子女
路易十六的七歲的兒子路易·查理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

路易十六後世評論
1989年7月14日,法國慶祝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㈢ 請寫出法國歷代帝王的名字和時間!

墨洛溫王朝(481-751)
Pharamond ca. 410年-426年

Clodio 426年-447年

墨洛維 447年-458年

希爾德里克一世 458年-481年

克洛維一世 481年-511年

克洛維死後, 王國被他的四個兒子分割:

蘇瓦松王國:
克洛塔爾一世 511年-561年

巴黎:
查理貝爾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奧爾良:
Chlodomer 511年-524年

理姆斯:
Theuderic I 511年-534年
Theudebert I 534-548
Theudebald 548-555

克洛塔爾一世 511年-561年

蘇瓦松的克洛塔爾最終在他兄弟們(及其繼承者)死後掌控了其它三個王國。在他死後,王國又一次被他的四個兒子分割:

蘇瓦松王國: 梅茨
希爾佩里克一世 567年-584年
克洛塔爾二世 584年-629年

巴黎:
查理貝爾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奧爾良:
Guntram 561年-592年
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570-595), 592年-595年
Theuderic II 595年-613年
西日貝爾二世 613年

梅茨:
西日貝爾一世 561年-575年
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575年-595年
Theudebert II 595年-612年
Theuderic II 612年-613年
西日貝爾二世 613年

克洛塔爾二世 584年-629年

克洛塔爾二世廢了奧斯特拉西亞的布倫希爾德 和她的後代並且重新組織了王國. 然而,在 623年他為了安撫貴族和保障領土完整,建立了奧斯特拉西亞公國。他的兒子兼繼承者達戈貝爾特一世通過分別在629 和634年指定這個附屬國為 阿基坦公國和奧斯特拉西亞公國繼續了這個舉措

紐斯特里亞&勃艮地: Aquitaine
達戈貝爾特一世 629年-639年
克洛維二世 639年-658年
克洛塔爾三世, (652-673), 658年-673年
Theuderic III 673年
希爾德里克二世 673年-675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奧斯特拉西亞:
達戈貝爾特一世 623年-634年
西日貝爾三世 634年-656年
希爾德貝特 656年-661年
克洛塔爾三世 661年-662年
希爾德里克二世 662年-675年
克洛維三世 675年-676年
達戈貝爾特二世 676年-679年

Aquitaine:
查理貝爾特二世 629年-632年
希爾佩里克 632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克洛維四世 691年-695年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695年-711年

達戈貝爾特三世 711年-715年

紐斯特里亞&勃艮地:
希爾佩里克二世 715年-721年

奧斯特拉西亞:
希爾佩里克二世 715年-717年
克洛塔爾四世 717-720
希爾佩里克二世 720年-721年

Theuderic IV 720年-737年

空位期 737年-743年

希爾德里克三世 743年-751年

加洛林王朝(752-987)

1. 丕平(矮子)(752-768)
原為法蘭克王國宮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廢掉國王「笨人」契爾德里克三世,強迫其進入修道院,被諸侯選為國王。756年率兵攻入義大利,擊敗倫巴底,將所獲土地獻給教皇,形成了教皇國。768年病死,兩個兒子分領其地,查理獲得奧斯達拉西亞、紐斯特利亞、阿基坦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普羅旺斯、塞普提美尼亞和阿基坦南部。

2.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768-814)
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征服薩克森人,奪取義大利,佔領了德國、西班牙、巴爾乾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為羅馬帝國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3. 路易一世(814-840)
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大帝國,卻把大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因領土分配問題引起了多場內戰。840年病死,其長子羅泰爾繼位。

4. 羅泰爾一世(840-855)
與其弟路德維格、查理因帝位權力問題發生多場戰爭,戰敗後與諸弟瓜分羅馬帝國,其弟查理(綽號禿頭)獲得帝國的西部領土,即今法國、西班牙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5. 查理二世(禿頭)(843-877)
在位期間建立了王國內的封建制度,並長期與騷擾法國海岸的北 放德 人作戰。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二世(結舌者)(877-879)
在位僅兩年,死後兩子瓜分了王國。路易獲得法國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7. 路易三世(879-882)
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其弟卡羅曼繼承了王位。

8. 卡羅曼(882-884)
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胖子查理為王。

9. 查理(胖子)(884-888)
887年被帝國貴族廢黜,不久病死。法國落入貴族厄德之手。

10. 厄德(888-898)
於892年大敗諾曼人,但不久,法國貴族發動叛亂,於893年選舉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為國王。後查理被厄德擊敗,但厄德還是割讓了一些領土給查理加以安撫。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機奪取了法國王位。

11. 查理三世(898-929)
911年,因苦於諾曼人的不斷進攻,將諾曼底地區割讓與諾曼人,並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國貴族又起叛亂,宣布放棄對查理三世的效忠,於922年推選前國王厄德的女婿羅伯特為王。但羅伯特在923年戰死,其婿盧多爾夫繼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盧多爾夫成為法國國王。

12. 盧多爾夫(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13. 路易四世(936-954)
941年貴族發動叛亂,並於945年擊敗路易四世,將其囚禁。但不久羅馬帝國皇帝厄圖攻入法國,路易四世獲釋。954年病死,其子羅泰爾繼位。

14. 羅泰爾二世(954-986)
977年與羅馬帝國皇帝厄圖因爭奪洛林爆發戰爭,後雙方議和,但洛林任屬神聖羅馬帝國。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15. 路易五世(986-987)
死後無嗣,加洛林王朝結束,共235年。法蘭西公爵卡佩·休被貴族選為國王 ,開創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國的統治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

卡佩王朝(直系)(987-1328)

1. 卡佩·休(987-996)
在位期間平定了洛林公爵的叛亂,996年病死,其子羅伯特繼位。

2. 羅伯特二世(虔誠者)(996-1031)
998年,因未向教皇交納結婚費(就是向教皇的賄賂),被迫與表妹柏爾塔離婚。1016年,經十四年戰爭後終於奪得了勃艮地公國。1031年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3. 亨利一世(1031-1060)
在位期間無大作為,1060年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4. 菲利浦一世(1060-1108)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蘭。1094,菲利浦一世因離婚之事與教皇鬧翻,被教皇驅逐出教。1108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5. 路易六世(胖子)(1108-1137)
在位期間,為奪回諾曼底與英王亨利一世發生多次戰爭。1136年,促成了其子路易與阿基坦女繼承人埃拉諾的婚事,法王獲得了阿基坦。113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七世(1137-1180)
1147年,參加了十字軍東征。兩年後回國,因聽聞在自己出征期間妻子有不貞的行為,與妻子埃拉諾離婚。1152年,埃拉諾與路易七世離婚,改嫁安茹公爵亨利,並帶來所轄的大片領土作為嫁妝,亨利的勢力大大增加,而法王則丟失了大片領土。1154年,安茹公爵亨利繼承了英國王位,並佔有大半法國領土。路易七世為了削弱英王在法國的勢力,與英國發生多場戰爭。1172年,路易七世誘使英王亨利諸子背叛其父,但不久皆被英王所敗。1180年,路易七世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7. 菲利浦二世(1180-1223)
法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國王,一生致力於削弱英王在法國的勢力。誘使英王太子理查背叛其父亨利,在理查繼位後,又背棄理查,發兵奪取英在法領土,連續佔領諾曼底、布列塔尼、安茹等地,使金雀花王朝的勢力大大削弱。在位期間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223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菲利浦二世在位四十餘年,法國王室的直轄土地增加了一倍。

8. 路易八世(1223-1226)
繼承父親遺志,繼續攻擊英王在法領土,至1227年,英王在法國只剩下波爾多和加斯科尼。但在1225年將從英國手中奪回的大片土地賜予王室血親,給法國的王權集中造成了很大障礙。1226年病死,其幼子路易繼位。

9. 路易九世(聖路易)(1226-1270)
極為虔誠的基督教徒,死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幼年繼位,由母親布隆什攝政,直到1236年方親政。1244年,路易九世與其兄弟三人都加入了十字軍東征,由其母代攝政事。1253年,太後布隆什死,路易九世於是返回法國。1259年,與英王訂約,割讓了一部分土地給英王,而英王放棄對諾曼底、安茹等地的所有權。1267年,再次組織十字軍,三年後在突尼西亞軍中病死,其子菲利浦繼位。

10. 菲利浦三世(勇者)(1270-1285)
在位期間與西班牙發生了多次戰爭,死後其子菲利浦繼位。

11. 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1314)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據說長相十分俊美。在位期間努力加強王權,並力圖遏制英國在法國的勢力。後又入侵佛蘭德爾,引起了長期的戰爭。為了充實國庫,大舉迫害猶太人,1304年,宣布將猶太人財產全部充公,使很多猶太人被殺或流亡國外。因與教皇不合,於1303年逮捕教皇,並將其廢黜。1305年,另立法國人波爾多大主教為教皇,教廷也移至法國南部小城亞威農。1307年,又對法國國內勢力最大的組織聖殿騎士團動手,受牽連的人多達15000餘人,並將包括聖殿騎士團最高首領大宗師在內的多人除以火刑。

聖殿騎士團覆滅後,不僅其貯藏的大 什聘 歸於國王,法國國內的割據勢力也受到沉重打擊。但據傳菲利浦受到了聖殿騎士團大宗師臨死時的詛咒,在大宗師遭受火刑後不久也神秘死去,其長子路易繼位

12. 路易十世(1314-1316)
懦弱無能,體弱多病,幹得唯一一件大事是在1215年允許猶太人回國。死後無嗣,但有一遺腹子。

13. 約翰一世(1316-1316)
路易十世遺腹子,出生後七日死去,法國王位由路易十世之弟菲利浦繼承。

14. 菲利浦五世(1316-1322)
較有能力,但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由其弟查理繼位。

15. 查理四世(1322-1328)
同樣僅在位六年救死去,無子,只有一個女兒,但由法蘭克古老的塞力克律女子不得繼承王位,於是由其堂弟瓦魯阿伯爵菲利浦繼位(菲利浦之父是菲利浦四世的弟弟,受封瓦魯阿伯爵)。至此,卡佩王朝直系絕,共341年,瓦魯阿王朝開始。

瓦魯阿王朝(1328-1589)

1. 菲利浦六世(1328-1350)
由於英王愛德華三世是菲利浦四世的外孫(在歐洲,外孫與孫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菲利浦六世是菲利浦四世的侄子,兩人同屬旁系,因此愛德華三世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法國王位,從而引起了英法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1336年,菲利浦與英國的仇敵荷蘭結盟,並攻入英王在法國的領地加斯科尼,英王愛德華三世遂自稱法王,百年戰爭開始。1340年,法國艦隊在斯拉伊斯大敗,英國控制了海峽。1346年,著名的克雷西之役中,菲利浦六世率領的法軍慘敗給愛德華父子率領的英軍,法國騎士戰死者多達1500人,其中包括法國的盟友波希米亞國王。英軍於此戰中使用火器,為歐洲首次。1347年,英軍乘勢佔領港口加萊,統治該城直到1558年。1350年,菲利浦六世在憤恨中死去,其子約翰繼位。

2. 約翰二世(好人)(1350-1364)
一位有德無能的國王。其繼位後即著手與英國開戰,以報克雷西之仇。1356年,約翰與黑太子愛德華所率英軍戰於波亞迭,但法軍再次慘敗,約翰亦被俘,其子查理遂帶攝國政。1360年,約翰由法國出錢贖回,另選人在英國為質。但兩年後人質逃回法國,約翰二世為表現騎士之守信用的品質,再次前往英國為質,後死於英國,其子查理繼位約翰二世為表現騎士之守信用的品質,再次前往英國為質,後死於英國,其子查理繼位。

3. 查理五世(1364-1380)
頗有能力的國王,誓為祖父和父親報仇。他任用名將,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廣泛採用大炮攻城,收復了大片失地,到他死時,英國在法只剩下加萊、波爾多等少數幾座城市。1380年病死,幼子查理繼位。

4. 查理六世(1380-1422)
典型的敗家子,將父親取得的戰果喪失殆盡(偏偏他在位時間還不短)。在位初期,因年幼,由三位叔叔攝政。1388年親政,重用其弟奧爾良公爵。但四年後,查理六世患了癲癇,其叔勃艮地公爵趁機奪權,與奧爾良公爵形成兩派,斗爭激烈,英王趁機再次進攻法國。1396年,勃艮地公爵之子約翰所率法軍在尼科波利斯之役中慘敗於英軍,法國騎士精銳損失殆盡。1404年,約翰繼承勃艮地公爵。1407年,奧爾良公爵被刺,兩派矛盾更加激烈,在對英態度上,奧爾良派主戰,勃艮地派主和。但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於亨利五世所率法軍,新的奧爾良公爵被俘,英軍乘勢佔領大片法國領土。1419年,勃艮地公爵約翰亦被刺身亡,其子繼位,繼續與英國人合作。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進入巴黎,在勃艮地派的影響下,查理六世與亨利五世訂約,將女兒嫁於亨利五世,指定亨利五世為王位繼承人,還割讓大片土地給英國。但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的私生子)在奧爾良派的支持下逃到法國南方,建立了小朝廷。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先後病死,英王亨利六世繼位,自稱為法國國王,法國王太子查理同時也在梅翁稱王。

5. 查理七世(1322-1461)
一位頗有爭議的國王,因未能營救貞德而倍受指責。但他畢竟結束了百年戰爭,對法國歷史影響重大。繼位之初,無所作為,不久英軍進攻法國重鎮奧爾良,辛得貞德率軍解圍。1429年,查理七世在朗斯正式加冕。1430年,貞德被勃艮地派俘獲,後移交英國,一年後被燒死,在此期間,查理七世沒有採取任何營救措施。但貞德死後,在強烈的民族主義激勵下,法軍連戰連捷,收復大片失地。1435年,勃艮地公爵與法王議和,法國貴族的內斗結束。1436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並於1438年宣布教皇權力在法國宗教會議之下,從此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管轄。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只剩下加萊一個據點。1456年,在查理七世的要求下,羅馬教廷為貞德恢復名譽,承認其為聖女。1461年查理七世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6. 路易十一(1461-1483)
為鞏固王權,與各地貴族多次作戰,採用種種手段,力圖摧毀封建割據勢力,在位期間基本結束了割據局面。並於1477年獲得了勃艮地公爵領地。死後由其子查理繼位。

7. 查理八世(1483-1498)
因年幼,由其姐安利攝政,安利設計使布列塔尼女公爵與查理八世結婚,使法國王室獲得了布列塔尼公爵領地。1491年親政,但不久病死,由其弟路易繼位。

8. 路易十二(1498-1515)
揭開了法國國王與帝國皇帝爭奪義大利的序幕,多次出兵義大利,與教皇、帝國、瑞士等諸國作戰,但最終收獲不大。死後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繼位。瑞士等諸國作戰,但最終收獲不大。死後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繼位。

9. 佛朗索瓦一世(1515-1547)
一位傳奇式的國王,幾乎終其一生都在與哈布斯堡家族爭奪義大利。1519年,競選帝國皇帝失敗,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為帝國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國、西班牙、尼德蘭、義大利在內的大帝國。佛朗索瓦不甘失敗,雙方發生了多次戰爭。1525年,法軍在義大利巴費亞大敗,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諾和被釋,但回國和立即反悔,與皇帝再次開戰。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圍圈,佛朗索瓦不惜與異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對付皇帝。戰爭一直持續到1546年,法國最終獲得了義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10. 亨利二世(1547-1559)
繼承父志,繼續與帝國對抗,但在義大利的進展並不大。在位期間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軍統帥吉斯公爵奪回加萊,至此英王在法國無任何領地。死後由長子佛朗索瓦繼位。

11. 佛朗索瓦二世(1559-1560)
繼位後,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權,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繼位。

12. 查理九世(1560-1574)
因年幼,由其母凱瑟琳攝政。不久,法國國內因天主教與新教矛盾爆發了宗教戰爭,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為首,新教則團結在納瓦爾的波旁家族周圍。後在王室努力下,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罷甘休,趁新教首領雲集巴黎參加婚禮之機進行了突然襲擊,巴黎的新教貴族幾乎全部被殺,這就是著名的「聖巴托羅繆大屠殺」,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繼發生了類似的屠殺,新教徒死傷無數。但殘余的新教勢力固守拉羅舍爾港,天主教軍久攻不下,最後不得不再次議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擺布,且體弱多病,死後無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繼位。

13. 亨利三世(1574-1589)
繼位之後,既無法調和新舊兩教矛盾,也無法幫助一方消滅另一方,於是宗教戰爭屢屢爆發。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繼位後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魯阿家族男嗣絕,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領亨利·波旁成為繼承人,這引起了天主教領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國王的強烈反對,戰爭再度爆發。吉斯公爵在歐洲天主教勢力的支持下,妄圖奪取法國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轉而與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亨利·波旁繼承了王位,其領地納瓦爾王國也並入法國。瓦魯阿王朝至此結束,共261年。波旁王朝開始,波旁家族也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為路易九世的次子羅伯特。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㈣ 法國各個王朝的順序表

墨洛溫王朝(481-751),法蘭克王國
1 克洛維一世 (481-511) 2 克洛塔爾一世 (511-561) 3 希爾佩里克一世 (561-584) 4 克洛塔爾二世 (613-629) 5 達戈貝爾塔一世 (623-639) 6 克洛維二世 (639-657) 7 佩平二世 (687-714) 8 查理馬特 (688-741) (「鐵錘」查理)
編輯本段加洛林王朝(751-987),(西)法蘭克王國
1 佩平三世 (751-768) 2 查理一世 (768-814) 3 路易一世 (814-840) (「虔誠者」路易) 4 查理二世 (843-877) (「禿頭」查理) 5 路易二世 (877-879) (「口吃者」路易) 6 路易三世 (879-882) 7 卡洛曼 (883-884) 8 查理三世 (882-887) (「胖子」查理) 9 厄德 (888-898) 10 查理三世 (898-922) (「傻瓜」查理) 11 羅貝爾一世 (922-923) 12 魯道夫 (923-936) 13 路易四世 (936-954) (「海外歸來者」路易) 14 洛泰爾 (954-986) 15 路易五世 (986-987) (「懶惰者」路易)
編輯本段卡佩王朝(987-1328),法蘭西王國
1卡佩一世 (987-996) 2 羅貝爾二世 (996-1031) (「虔誠者」路易) 3 亨利一世 (1031-1059) 4 腓力一世 (1059-1108) 5 路易六世 (1108-1131) (「胖子」路易) 7 路易七世 (1131-1180) (「小路易」) 8 腓力二世 (1179-1223) (「奧古斯都」) 9 路易八世 (1223-1226) (「獅子」路易) 10 路易九世 (1226-1270) (「聖路易」)——十字軍親征者 11 腓力三世 (1270-1285) (「禿頭」腓力) 12 腓力四世 (1285-1314) (「美男子」腓力) 13 路易十世 (1314-1316) (「固執者」路易) 14 腓力五世 (1316-1322) (「高個子」腓力) 15 查理四世 (1322-1328) (「美男子」查理)
編輯本段瓦盧瓦王朝(1328-1515),法蘭西王國
1 腓力六世 (1328-1350) 2 約翰二世 (1350-1364) (「好人」約翰) 3 查理五世 (1364-1380) (「賢明者」查理) 4 查理六世 (1380-1422) (「瘋子」查理) 5 查理七世 (1422-1461) (「勝利者」查理) 6 路易十一 (1461-1483) 7 查理八世 (1481-1498) 8 路易十二 (1498-1515) (奧爾良支)
編輯本段昂古萊姆王朝(1515-1589),法蘭西王國
1 弗朗索瓦一世 (1515-1547) 2 亨利二世 (1547-1559) 3 弗朗索瓦二世 (1559-1560) 4 查理九世 (1560-1574) 5 亨利三世 (1547-1589)
編輯本段波旁王朝(1589-1792),法蘭西王國
1 亨利四世 (1589-1610) 2 路易十三 (1610-1643) (「正義者」路易) 3 路易十四 (1643-1715) (「太陽王」) 4 路易十五 (1715-1774) (「深受愛戴者」路易) 5 路易十六 (1774-1792) (「斷頭王」) 【路易十七】(註:掛名國王,由革命政權看管,夭折) 無王朝時代(1789-1804),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波拿巴王朝(1804-1814;1815),法蘭西第一帝國1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二世】(註:掛名"羅馬王")
編輯本段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
1路易十八(1814-1824) 2查理十世(法蘭西國王1824-1830)
編輯本段奧爾良王朝(1830-1848),法蘭西王國
路易-菲利普一世(「街壘國王」,原為大金融家)無王朝時代(1848-1852),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編輯本段波拿巴王朝(1852-1871),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1852-1873),系拿破倫一世繼女之子,拿破倫一世原配約瑟芬親外孫

㈤ 法國國王排序

加洛林王朝 查理曼,法蘭克王國 查理一世 768-814

法蘭克王國 路易一世 840-843

西法蘭克王國 查理二世
843-877

路易二世
877-879

路易三世
879-882

卡洛曼 879-884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三世 884-887

羅貝爾(卡佩)王朝 倭德
888-898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三世 893或898-923

羅貝爾(卡佩)王朝 羅貝爾一世 922-923

魯道夫 923~936

加洛林王朝 路易四世 936~954

洛泰爾 954~986

路易五世 986~987

卡佩王朝 卡佩 987~996

羅貝爾二世 996~1031

亨利一世 1031~1060

腓力一世 1060~1068

路易六世 1068~1137

路易七世 1137~1180

腓力二世 1180~1223

路易八世 1223~1226

路易九世(聖路易) 1226~1270

腓力三世 1270~1285

腓力四世 1285~1314

路易十世 1314~1316

約翰一世 1316

腓力五世 1316~1322

查理四世 1322~1328

瓦盧瓦王朝 腓力六世 1328~1350

約翰二世 1350~1364

查理五世 1364~1380

查理六世 1380~1422

查理七世 1422~1461

路易十一世 1461~1483

查理八世 1483~1498

瓦盧瓦王朝 奧爾良旁支 路易十二世 1498~1515

昂古萊姆旁支 弗朗西斯一世 1515~1547

亨利二世 1547~1559

弗朗西斯二世 1559~1560

查理九世 1560~1574

亨利三世 1574~1589

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 1589`1610

路易十三世 1610~1643

路易十四世 1643-1715

路易十五世 1715~1774

路易十六世 1774~1792

路易(十七世) 1793~1795

第一共和 國民公會 1792-1795

五人執政團時期 1795-1799

執政官政府 1799-1804

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一世
1804-1814,1815

拿破崙(二世) 1815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八世 1814~1824

查理十世 1824~1830

奧爾良王朝
路易-腓力 1830~1848

第二共和 總統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1848~1852

第二帝國 皇帝
拿破崙三世(即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 1852-1870

第三共和 總統 梯也爾 1871-1873

麥克馬洪 1873-1879

格雷維 1879-1887

卡諾 1887-1894

卡季米爾-佩里埃 1894~1895

福爾 1895~1899

盧貝 1899~1906

法利埃 1906~1913

普恩加來 1913~1920

德夏內爾 1920

米勒蘭 1920~1924

杜梅格 1924~1931

杜梅 1931~1932

勒布倫 1932~1940

㈥ 四位法國歷史上的帝王,哪兩位差點就把歐洲統一了

在世界歷史上,要說哪個國家最奇葩,估計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義大利和法國,至於這兩個國家誰更奇葩,估計還是法國要略勝一籌。在歷史上,法國強盛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還三度成為歐洲霸主;而現在這里就來盤點下,歷史上帶領法國走向強大的四位帝王。

TOP、1 克洛維一世



歷史上的法國,還真的強大過,尤其是在查理曼大帝和拿破崙統治時期,幾乎算是統治了整個歐洲;而路易十四在位時期,雖然軍事上沒有查理曼大帝和拿破崙時期強大,但也是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可惜在拿破崙之後,法國的戰鬥力迅速下滑,最典型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堅持了僅僅一個多月就投降了……

㈦ 法國有哪些國王

加洛林王朝 禿頭查理 843年-877年 即查理二世。後為皇帝。 路易二世(結舌者) 877年-879年 路易三世 879年-882年 與卡羅曼共治。 卡羅曼 879年-884年 胖子查理 884年-888年 是從東法蘭克來的攝政。 厄德888年-898年 是卡佩家族成員(不屬加洛林王朝)。 (昏庸的)查理三世 893年-929年,期間與厄德並立。 羅貝爾一世 922年-923年,屬於卡佩家族,期間與查理三世並立。 拉烏爾 923年-936年,期間與查理三世並立。 (海外歸來的)路易四世 936年-954年 羅泰爾 954年-986年 路易五世(懶王) 986年-987年 卡佩王朝 雨果·卡佩 987年-996年 他的名字不應翻譯為休·卡佩,因字母H在法語中不發音。 羅貝爾二世(虔誠者) 996年-1031年 亨利一世 1031年-1060年 腓力一世 1060年-1108年 路易六世(胖子) 1108年-1137年 (年輕的)路易七世 1137年-1180年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 1180年-1223年 路易八世(獅子) 1223年-1226年 (聖)路易九世 1226年-1270年 腓力三世(勇敢者) 1270年-1285年 腓力四世(美男子) 1285年-1314年 (愛爭吵的)路易十世 1314年-1316年 約翰一世(遺腹子) 1316年11月15日—1316年11月19日 夭折,但仍算國王。 (高大的)腓力五世 1316年-1322年 查理四世(美男子) 1322年-1328年 瓦盧瓦王朝 腓力六世 1328年-1350年 約翰二世(好人) 1350年-1364年 英明的)查理五世 1364年-1380年 查理六世(瘋子) 1380年-1422年 又稱可愛的查理。 查理七世(勝利者) 1422年-1461年 又稱終於職守的查理。 路易十一世 1461年-1483年 查理八世 1483年-1498年 路易十二世 1498年-1515年 屬於奧爾良支。 昂古萊姆王朝 弗朗索瓦一世 1515年-1547年 亨利二世 1547年-1559年 弗朗索瓦二世 1559年-1560年 查理九世 1560年-1574年 亨利三世 1574年-1589年 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 (偉大的 le Grand) 1589年-1610年 路易十三 (英明的 le Juste) 1610年-1643年 路易十四 (太陽王 le Roi Soleil) 1643年-1715年 路易十五 1715年-1774年 路易十六 1774年-1792年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2年-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崙一世 1804年-1814年 波旁王朝復辟 路易十八世 1814年-1824年 查理十世 1824年-1830年 七月王朝 路易·腓力1830年-1848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 1852年-187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1940年 維希法國(傀儡政府) 1940年-1944年 自由法國(流亡政府) 1940年-1945年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46年-1958年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58年-現今

㈧ 關於法國的歷代皇帝

法國稱皇帝只有波拿巴(即拿破崙),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拿破崙三世稱皇帝。
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崙·布宛納,人稱奇跡創造者。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
波旁王朝(Bourbon,House of 1589~1792,1814~1830) 波旁(bang 四聲,去聲,通「傍」)王朝 (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848)、西班牙(1700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被某些人稱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詞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
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後,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法蘭西第一帝國疆土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資產階級軍事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稱拿破崙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國大革命期間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崙這個法蘭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國和拿破崙的霸業並不能維持很久。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法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 但好景不長,拿破崙於1815年3月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鐵盧戰役過後,路易十八得以復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於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這些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爆發。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簡稱第二共和,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間統治法國的共和政體。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二月革命成功後,七月王朝崩潰,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後被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在歷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時間最短的政體。它是最後一個經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權,期間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首次得到確認,奴隸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廢除。

法蘭西第二帝國於1852年12月2日建立,1870年9月4日廢除。1866年面積擴展到550,986 km²。1860年代,普魯士的崛起令法國深感不安,最後兩國因1870年的7月危機釀成戰爭,國民議會被人入侵,共和派代表萊昂•甘必大在巴黎大會堂宣布帝國滅亡,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皇後歐仁尼逃離杜伊勒里宮,到達英國,正式結束了被廢除的帝國。國號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11月 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法國而垮台。第三共和雖然從未被認為能長期執政,但意外地她正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並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

㈨ 法國的歷代國王和有關傳說。

法蘭西共和國,下面是各時期對法國國號稱呼的演變羅馬帝國高盧行省-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法蘭西王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帝國-法蘭西王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帝國-法蘭西共和國具體的王朝

閱讀全文

與法國歷史上有多少位國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