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法國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3-08-14 22:46:33

① 法國在二戰之後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法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二戰前後加劇,各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為解決這一問題,二戰後法國歷屆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法國的地區發展差距主要表現

(一)東西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差距

法國東部包括10個大區(科西嘉除外),約占國土面積的45%,全國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包括巴黎、馬賽、里昂、里爾等大城市,沿海還分布有許多重要的港口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500家最大的企業和集團中,476家分布在東部。東部工農業都較為發達,還擁有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西部地區則資源比較貧乏,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落後於東部地區,居民收入也大大低於東部地區。據統計,西部家庭平均收入比東部低20-30%。

(二)城鄉人口分布嚴重不均

二戰後,法國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動,形成非常突出的社會現象。據統計,1949年,法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5.4%,到20世紀70年代末,已減至8.5%,30年間減少了三分之二。僅1960-1978年間,就有約一半農業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就業、交通和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人口日趨老化,勞動力嚴重不足。

(三)傳統老工業區產業萎縮,日趨衰落

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新興工業和製造業的興起,作為東北老工業區三大經濟支柱的冶金、煤炭和紡織業開始走下坡路,企業虧損嚴重,大量工人失業。1973-1974年的經濟危機使老工業區的「結構性危機」空前加劇,經濟日趨衰落。

二、法國解決地區發展差距的主要做法

(一)將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問題納入國家計劃,並建立一整套相應機構

20世紀60年代,法國先後成立了「國土整治和區域行動評議會」及「國土整治全國委員會」等常設機構,負責協調地區整治行動,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問題。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又進一步改革了計劃的實施方式,由各地區成立「地區計劃委員會」,制定本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計劃。中央政府則通過簽署「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合同」,以多種方式扶持地區經濟發展。

(二)實施國土整治政策

所謂國土整治,主要是指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在政府的推動下對國土進行平衡整治。這是二戰後法國政府對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之一。

國土整治行動始於1950年,時任法國建設部長的珀蒂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國土整治計劃」,首次提出「國土整治就是要依據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來尋求人員在全國范圍內的最佳分配」。1955年,根據國土整治的需要,法國政府將本土劃分為22個大區,以加強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推動區域發展。這一時期,法國政府重點加強了北方、中央高原等區域的經濟發展,著重解決這些地區的就業問題。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現象更加突出。為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法國政府加大國土整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遠景規劃,重點整治西部、西南部、中央高原和東北老工業區等區域。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國土整治計劃將過去縮小地區差距的目標,擴展到了教育、就業、培訓、環保等各個方面。

事實證明,二戰後40多年來,法國國土整治政策的實施,對縮小地區差距起到了積極作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某些發展中的農村地區和外省大城市的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三)二戰後,法國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城市發展、農村改革、山區開發和保護及老工業區結構改造政策,對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加快落後地區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一,城市發展政策的主要方針是控制大城市的發展,鼓勵地方中小城市的發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改變欠發達地區落後面貌,主要內容有:採取措施嚴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發展;調整全國城市結構,改革舊有城市體系,加速發展里昂、馬賽、里爾等地區中心城市,促進人口和經濟活動向這些城市流動;制定城市發展規劃,鼓勵發展中小城市和衛星城鎮。

第二,農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農村實行結構改革,重點開發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發達農業區,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法國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區交通相對落後,缺少通訊手段。為迅速改變這些地區的面貌,法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交通和通訊的計劃,並投入大量資金。20世紀70年代初,專門制定了有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特別條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興建基礎設施大型項目。經過努力,歷史上形成的東西部之間交通網路分布不均的狀況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起,法國政府把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現代化作為改變地區落後面貌,促進農業區域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並制定相關法令,推行農業現代化開發計劃。政府通過低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欠發達地區農場進行設備更新和現代化投資。開發計劃的實施大大促進了欠發達地區農牧業的發展,對穩定這些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留在當地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勵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法國政府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還十分重視扶持適合各地區特點的工業、手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經營活動,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點改革區,實行了一系列財政激勵和扶持政策,鼓勵這些地區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4、穩定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人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不足和農業勞動力老化問題日益突出。為此,法國政府把穩定農村人口作為執行區域發展政策的重要目標,採取多項獎勵措施,鼓勵人口向農村流動。

5、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不斷增加農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貸款和補貼。到80年代中期,這方面的支出約占國家農業撥款的3%。政府還通過補貼等措施,普及落後地區的視聽和影像教育。政府還同地方簽署文化教育合同,促進農村地方教育的發展。

第三,實施山區開發與保護政策。山區約佔法國國土總面積的2%。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提出應根據山區的不同特點,在保護山區自然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繁榮山區經濟。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護和開發山區的四條方針,包括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扶持山區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有效保護資源;重點改善人煙稀少、偏僻山區的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改善山區生活條件等。

第四,推動老工業區結構改造。1979年以來,法國政府對老工業區採取了一系列結構調整措施。20世紀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階段,先後提出了「鋼鐵工業改組計劃」和「拯救鋼鐵工業計劃」,主要通過增加投資來推動企業現代化,但未取得預期效果。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對老工業區的改造進入第二階段,初期實行擴大煤、鋼生產的「振興」計劃,結果加劇了原有的「結構性危機」;後由於經濟嚴重不景氣,又轉而實施「緊縮」政策,加速結構調整,使生產由「低效數量型」步向「高效質量型」轉變。

(四)實施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和稅收制度

20世紀50年代起,法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獎勵制度,先後設立經濟和社會發展基金、地區開發獎金、手工業企業裝備獎金、農村開發與國土整治部際基金、工業現代化基金等,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遷企業和機構提供補貼,並重獎在邊遠、落後地區進行投資的企業主。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將這些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一律改稱「國土整治獎金」,並對資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對參與區域發展的企業,政府還根據地區和就業人數予以不同程度的稅收減免。

(五)實施地方分權政策,調動地方積極性

二戰後,法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但中央權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積極性,造成地區之間條塊分割,不利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開始實施向地方分權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權力下放到大區和省。80年代起,進一步下放權力,實行自治管理體制,擴大地方自主權,各地區可按本地區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發展規劃,從而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執政後,於今年3月在議會通過有關地方分權的修憲法案。右翼政府強調,地方分權是一場重要的政治改革,將使各地區釋放出可達國內生產總值1%的新的經濟活力。

② 法國現在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法國的商業非常發達,法國的超級市場和連鎖店非常有名,例如家樂福和LV專賣店等等,但創造收益最多的是食品銷售。並且法國的電子商務額非常巨大,增長速度也非常快。法國的奢侈品也是非常領先的,也賺取大量的外匯收入,特別是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富豪。提起法國工業,不得不提法國的農業,法國農業要好於法國的工業。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大國。主產麥類,玉米,蔬菜和水果。當然,葡萄酒享譽世界,產量居世界首位。畜牧業非常發達,不僅自給自足,還能出口賺取外匯。並且農業高度機械化,節省大量人力。法國的旅遊資源超級發達,是世界上第一大旅遊大國。旅遊帶動法國服務業的發展,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從事服務業。另外法國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經貿大國。進出口總額都居世界前列。出口中農產品和汽車,化妝品和軍火等占很大比重。法國的經濟現狀還是比較穩定的。

③ 拿破崙統治時期法國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拿破崙統治時期法國經濟發展的原因:使用機器生產;變革封建生產關系;向農業滲透資本。

拿破崙一世改造法國:

(1)鋼鐵般的毅力
1804年拿破崙再次修改憲法,宣布法蘭西帝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12月2日他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舉行加冕典禮,自稱皇帝,為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具有驚人的旺盛精力和廣泛的活動才能。他親臨前線,果斷行動,和士兵同甘共苦。他連續十幾個小時處理文件,決不積壓。他在倉促之間口述的內容,非常簡潔通順,充滿警句美詞,從中就可以了解他知識淵博和智力超凡。
拿破崙有一句名言:「在我的字典里沒有難字」,也就是法國歷史學家泰納所說的:「他的毅力遠比他的智力更可怕」。他的鋼鐵般的意志是他在這么短時期里完成這么多任務的一個重要因素。

(2)「替才能開路」──知人善任
拿破崙在用人方面的氣魄是很大的。他重視人才,只要有才能並願意為他的政權服務,都會錄用。同時他也善於容人,對反對過或傷害過他的人,只要有真才實學,也能使用。講究用人所長。
「替人才開道」這是拿破崙的名言。他的用人政策幫助他建立了一個強盛的帝國,使他在國家活動的各個領域都有一批得心應手的執行者。

(3)改造法國的政策
拿破崙對內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保護資產階級和農民的利益。 為
實現穩定,拿破崙首先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體制。中央各部部長完全聽命於拿破崙;全國88個郡的郡守由他任命,取消了地方自治機構,地方必須絕對服從中央。拿破崙對當時的民主派力量採取高壓政策,剝奪人民民主,同時對王黨勢力也進行堅決鎮壓。在經濟政策上,為解決財政危機,中央統一管理稅收。創立法蘭西銀行,實行重商主義的政策,增加出口,保護關稅。在思想領域中重視發揮宗教的作用,將天主教會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教會必須遵守國家法律,不得收回革命中已沒收的財產。教會人員的薪金、主教的任命、教皇的宗教活動必須經法國政府批准,從而將天主教變成為新政權服務的工具。在軍事上,拿破崙繼承大革命初期的傳統,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徵兵制,廣泛動員和徵集農民當兵,恩格斯稱之為「資產階級出錢,農民當兵」,是當時比較先進的兵役制度。小農階層成為拿破崙統治的社會支柱之一。在法制建設上,頒布《拿破崙法典》。拿破崙為將自己的統治原則法律化,他關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並且直接敲定了若干條目,1804年3月21日法典正式公布實行。法典明確肯定資本主義私有制度,規定動產或不動產的私人所有權受到法律嚴格保護,並以具體的條文排除封建法規。法典以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為依據,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典。恩格斯說,這部法典「總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規,在法律上承認了整個這種完全改變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

拿破崙在短短的幾年中,以過人的才能和精力為法國資產階級贏得了穩定、發展和榮譽,在極大程度上扭轉了督政府末期的困境。

④ 法國發展經濟的措施

二戰結束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1946年至1992年,法國政府連續實施了10個計劃,規劃經濟發展方向,確定總體目標和長遠戰略。這些計劃是指導性的,主要是為企業決策提供權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據。政府採取激勵措施來推動計劃的實現.

⑤ 法國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急~~~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法國和美國是繼創始者英國之後展開工業革命的國家。這次工業革命使法國經濟迅速發展,一越成為世界強國。然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積累了一定資本之後的法國開始發展高利貸資本,一直持續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國際高利貸的發放可以使法國坐收漁利,導致法國本國的生產力發展緩慢,國家機器陳舊不堪,素有「後院草坪上的廢鐵之稱」。法國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上作為甚少。而其他許多國家則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使經濟迅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轉型,法國的高利貸經濟模式變成了高利貸帝國主義。(同時期英國發展為殖民帝國主義,美國發展為托拉斯帝國主義,德國發展為容克帝國主義)這種放高利貸坐收漁利的模式讓法國長期生產力滯後,隨著德意志的統一,法國干涉德國統一的計劃宣告失敗,作為戰敗國的法國向德國賠償了大批戰爭賠款,並割地阿爾薩斯和洛林賠償德國。這樣,法國經濟再次受挫,經濟發展緩慢前行

⑥ 法國的發展歷程

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17世紀初參與殖民擴張,在北美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
1789年開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普法戰爭失敗: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世界上第—個無產階級政權。
19世紀上半期完成工業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
經濟狀況:法國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四。
原因:資本大量輸往國外。
對外政策:參加協約國,法德矛盾加深。參加一戰,並成為戰勝國,
1919年巴黎和會上總理克里孟梭成為會議「三巨頭」之一,華盛頓會議上參與簽訂了所有條約。
二戰前後同樣採取縱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1939年對德宣而不戰。
1940年6月對德投降。
1944年8月巴黎解放。
二戰後至50年代初,接受美國經濟援助,後進入經濟發展「黃金時期」,1967年組織並加入歐共體,「冷戰」期間
加入北約組織。

⑦ 歸納法國的主要經濟特點

法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同時又擁有國家干預經濟的歷史傳統。正因為法國經濟的這一特點,戰後法國政府選擇了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管理體制,全面地、大規模地推行國家經濟計劃成為法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突出形式」。自1947年起40餘年來,它已連續執行了九個國民經濟中期計劃,現在正在執行第十個計劃(1989~1992年)。70年代以後,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條件的變化,法國政府對計劃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
法國是經濟發達國家,國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為西歐最大的國家,人口5800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達到就業年齡的人口)為2500萬人。法國目前的經濟與分配狀況有如下特點:
1.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造循序漸進。
法國的經濟體制是一種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就業人數2200萬人,其中,私有企業人員為1300萬人,在國有企業、政府和公共部門工作的人員為900萬人。由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法國擁有著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其比重在歐洲各國居首位。法國在80年代就探索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重組,政府逐步放棄了私有化,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國有企業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股份制已經成為法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最基本的資產組織形式。
2.就業人口分布合理,但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2200萬就業者中,分布在第三產業的佔2/3,符合發達國家就業人數在三個產業間的合理配置比例。當今法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有一個300多萬人的失業大軍,其中,長期失業的為100萬人,失業率高達12%。法國的高失業率給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社會保障機構為此要支付一筆數目可觀的失業救濟金,結果使社會保險金本來就入不敷出的矛盾更加突出;許多年輕人由於遭受失業之苦而意志消沉;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徘徊不前。
3.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了社會穩定。
在法國,其最低生活需要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共有三種人:一是沒有多少技能,從事最簡單勞動的那些人。他們受到法定最低工資的保護。目前,全國約有10%的人領取最低工資。二是失業者,約有200多萬人(不包括長期失業者),他們領取失業保險金。三是因喪失勞動能力、無工作等原因而沒有收入來源的人。這些人是長期失業者,現有100萬人。他們從社會救濟部門領取永久性的最低生活費。目前的標準是:2200法郎/月。最低生活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其資金來源是個人所得稅。法定最低工資、失業救濟金和最低生活費三條保證了最低層社會群體的最低生活需要。盡管法國陷入了高失業的困擾,但社會基本處於穩定狀態,這不能不說是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4.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兩極分化有所緩和。
中間收入階層擴大,是法國歷屆政府重視抓教育,使人們職位身份普遍提高的結果。幾十年來,法國的職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蘭領」減少、「白領」增加,多數人具有了中間層的職業身份。職位身份的提高,帶動了工資的提高。現在,企業沒有技能的普通工人越來越少,工人與工程師的工資差別也已從50年代的3.9倍縮小到2.6倍。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工資收入差距縮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極分化。當然,高額累進徵收財產稅、個人所得稅,將一部分收入轉移給中低層家庭,也是促進分配狀況改善的重要原因。

⑧ 法國經濟發展是以什麼為主

工業,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國內的農業、工業、金融業、旅遊業都非常發達,但總體來說,法國的主導產業依然是工業,特別是鋼鐵、汽車和建築為國內工業的主要產業

⑨ 法國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有什麼方針

‍‍

法國是發達的工業國家。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就已開始工業革命。19世紀20年代起,法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加快。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19世紀中期,法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的工業國家。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法國經濟的起飛時期。法國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石油化工、電子和機電、汽車、高速火車、宇航、造船、通訊設備等新興工業部門,以此為龍頭帶動整個工業的全面發展。過10餘年的快速發展,法國一躍成為世界先進工業國。70年代以後,法國工業經濟緩慢增長。近幾年來隨法國經濟復甦,但增長幅度不大,且呈明顯起伏狀態。

‍‍

⑩ 第一世界大戰後,法國的國民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法國雖然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但其國民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據不完全統計,戰時有1.1萬個工業企業、1500座橋梁、26.5萬所住宅和7500所學校被毀掉,特別是被佔領區的工業基礎被摧毀殆盡,共計1340億法朗的商品和財產在戰火中消失了,近150萬人死於這場戰爭,平均每10個法國人中就有1人死在前線。

盡管法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最富有的北方和東北方遭到嚴重破壞,但是它的戰後恢復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法國依靠德國戰爭賠款和外國技術,投資80億美元修復了礦井,重建了工廠、公共建築物、商店和住宅,修通了鐵路、公路,疏緩了河道,填平了長達數千英里的戰壕,治癒了戰爭遺留下來的創傷,整個恢復工程結束於1924年。

隨後,法國迎來了一個經濟發展時期。1919年法國的工業生產只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國經濟發展的頂峰,1930年勢頭有所減慢,但工業生產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閱讀全文

與法國經濟是如何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2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