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被處死的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1774年—1792年在位)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妻子是瑪麗·安托瓦內特。 路易十六性格優柔寡斷,即位後多次更換首相和部長,任由內閣內訌,從激進的改革到保守的節儉措施,政策變化無常。路易十六無心朝政,經常來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與各式各樣的鎖為伍,路易十六制鎖的技術很高,且極富創意,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他的成就有點類似中國的明熹宗朱由校,天才皇帝不補天。他高薪聘請著名的銅匠加曼,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寢宮。18世紀80年代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後,更經常借打獵等活動逃避復雜的國事。1789年5月,在首相雅克·內克等人的敦促下召開三級會議,但拒絕第三等級制憲的要求,導致了同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被迫簽署《人權宣言》,10月後從凡爾賽宮遷居巴黎。 1791年6月20日他化裝成平民乘馬車出逃,結果被發現後押送回巴黎,被扣押在杜伊勒里宮。同年9月批准憲法,稱「法蘭西人的國王」。1792年4月對奧地利宣戰,8月10日巴黎民眾起義後被捕,同年9月君主制被廢除。1793年1月16日—17日被國民公會判處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斷頭台。諷刺的是,傳說路易十六當年曾親自參與了斷頭台的設計,為加速斷頭台的殺人效率,他還命人將鍘刀改成三角形,沒想到自己卻死在這部殺人利器之下。他七歲的兒子路易·查理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1989年7月14日,法國慶祝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求採納
2. 1793年以叛國罪被推上斷頭台的法國國王是
1793年以叛國罪被推上斷頭台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戰勝王軍,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由此爆發,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
3. 路易十六是在法國大革命中死去的嗎
是的。路易十六(法國國王,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波旁王朝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他既是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三個被處死的國王。
歐洲歷史中被處死的國王一共有四位:瑪麗一世(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1587年被處決)、查理一世(英國國王,1649年在英國內戰後被處死)、路易十六(法國國王,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尼古拉二世(沙皇俄國的末代皇帝,1918年被槍決)。他們都是在由封建社會到現代社會的過渡時的社會革命中被處決的。
4. 法國國王易路十六為什麼會被處死
主要原因是叛國
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和飢手打破君主立憲制度
雖然保留了君主,但路易十六拒絕簽署《人權宣言》
後法國與奧地利開戰,路易十六與奧地利達成協議
將作戰計劃告訴奧地利,以保住自己的王位
戰後,法國建立法蘭西第一共肢兆和國
路易十六東窗事發,於第二年,也喚嫌就是1793年被處死~~~~
5. 第一個被處以死刑的法國皇帝是誰
是國王,不是皇帝吧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法國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是法國歷史中唯一一個被處死的國王。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1791年9月批准《1791年憲法》,接受君主立憲制。1792年9月21日立法議會宣布廢除王政。翌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1792年11月密藏在杜伊勒里宮內的勾結外敵、陰.謀.鎮.壓.革命的大量文件被發現後,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處決。
6. 法國的皇帝路易十六及皇後的下場是怎樣的
路易十六 (1754—1793)法國國王。1774年即位。正值王朝危機四伏,先後任用杜爾哥、內克等為財政總監,企圖進行改革,遭特權等級反對。此後財政支出激增,經濟瀕於破產。為徵收新稅,不得不求助於第三等級。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中斷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但竭力維護特權等級利益,拒絕第三等級的改革要求,並企圖用武力威脅第三等級代表,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獄,路易十六迫於形勢,接受革命現實,但在暗地裡進行破壞。1791年6月20日偕王後、王子化裝潛逃未逞。1791年9月,被迫向憲法宣誓。1792年在立法議會宣布的對奧戰爭中,勾結外敵和逃亡貴族,企圖鎮壓革命。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推翻王政,9月21日成立法蘭西共和國,路易十六被捕。1793年1月18日,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判處死刑。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廣場被處死。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奧地利帝國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利亞·泰麗沙)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快15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式,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侄子,弗蘭茨·約瑟夫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都上了斷頭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