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伏爾海峽在哪
多伏爾海峽一般翻譯為多佛爾海峽,法語稱加來海峽。海峽位於英吉利海峽的東部,介於英國和法國之間(東經1度30分,北緯51度零分),是連接北海與大西洋的通道。
海峽長30-40公里,最窄處僅28.8公里,大部分水深24~50米,最深64米。是國際航運要道,西北歐10多個國家與世界各地之間的海上航線有許多從這里通過;同時它又是歐洲大陸與英倫三島之間距離最短的地方。
因此海峽的航運十分繁忙,每年通過12萬艘次以上,1971年曾達到17多萬次,貨運量6億多噸。兩岸有四對渡口可以火車輪渡,1969年已達到87萬輛汽車和440萬人次。主要港口有多佛爾(英國)、加來和敦刻爾克(法國)。
(1)法國的海峽是哪裡擴展閱讀:
多伏爾海峽重要影響力
一、海峽為溝通大西洋與北海之間的重要國際航道,是西、北歐國家的經濟命脈。為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路之一。兩岸港口城市較多,主要有英國的多佛爾、福克斯通,法國的敦刻爾克、加來等。
二、海峽的戰略地位重要。是英國的天然屏障。歷為兵家所爭。曾發生多次海戰。1588年英國第一次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奪取了海上控制權。1602年,荷蘭40艘戰船的艦隊與英國25艘單層甲板木船分艦隊遭遇,激戰數小時,荷軍敗退。兩個月後兩國正式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設置了水雷、防潛網等,封鎖德國海軍艦艇從北海通往大西洋,保障英法之間航運暢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40年英法盟軍約33萬人從敦刻爾克撤過海峽,憑借天險擺脫了德軍追擊(敦刻爾克大撤退),戰後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重點控制的戰略要地。
2. 馬六甲海峽、英吉利海峽和廓爾木茲海峽都在哪兒請附上地圖。
北海,位於歐洲西北部
英吉利海峽位於英國和法國之間,北臨北海
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狹長水域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西亞,為波斯灣和阿曼灣的連接處,由伊朗,阿曼和阿聯酋共有
3. 法國北隔什麼海峽和英國相望,西鄰什麼灣,南靠什麼海
法國北隔英吉利海峽和英國相望,(「英吉利海峽」是英國的稱呼,法國的稱呼是「拉芒什海峽」)
西鄰比斯開灣,
南靠地中海。
4. 英國和法國之間所隔的海峽是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由英吉利海峽(法稱拉芒什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法稱加來海峽)組成,位於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之間,是溝通北海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海峽總長約600公里,以法國塞納河口到英國南岸朴次茅斯為界,西南是英吉利海峽,東北為多佛爾海峽。海峽東窄西寬呈喇叭形,最窄處僅33公里,最寬處則達180公里。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這兩條海峽,實際上是—條,但歷史上一直分為兩個海峽。
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的影響,海峽附近發生褶皺和斷裂,從此以後,海峽地區不斷下沉,海水也就進入海峽,把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分開,成為現今的海峽。海峽底部主要是砂礫和岩石。海峽西南開口寬闊,呈喇叭形,從大西洋進採的潮水能量,很快集中起來,強大的潮流造成高達6米高的巨浪,也形成了巨大的潮差。法國的聖馬洛灣和松姆河口的潮差可達12米高。朗斯河口最大潮差高達13.5米,世界第一大潮汐電站朗斯電站就建在這里。強大的潮流和巨浪,拍擊和沖刷著岸壁,岩石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年約增加1米多。
海峽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氣候冬暖夏涼,終年濕潤多雨和霧,晴朗天氣很少。這里的法國沿岸,每年約200多天是陰雨天,雨量為800多毫米;英國沿岸因受山地阻擋,每年也有150多天下雨。由於北方冷空氣與溫暖洋面相會,終年多霧,霧季達6個月以上。
海峽資源豐富,盛產鯡魚、青魚、比目魚。礦藏有石油、天然氣。海洋潮汐能約8000萬千瓦,約佔世界總潮能的5%。1966年建成的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年發電量達5.44億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歐洲到美洲、非洲航線的必經之路。它在歷史上,曾經對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起過重大作用,俗有「銀色航道之稱」。海峽兩岸港口密布,工業發達。英國的朴利茅斯、安南普敦、多佛爾;法國的瑟堡、勒阿佛爾、加來和敦刻爾克等,都是著名的港口和工業城市。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國際航運最繁忙的水道。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達12萬艘次,居世界各海峽之首。長期以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來往,主要靠海峽兩岸輪渡,航運縱橫交錯,十分擁擠不便。早在1802年,法國工程師馬悌厄曾向拿破崙建議,在多佛爾海峽開鑿海底隧道。以後,也有不少人舊事重提,但始終未能實現。近些年來,過往海峽人員越來越多,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來往更加繁忙。輪渡人員每年多達500多萬,車輛超過100萬輛。1973年7月,英法兩國達成協議,共同開鑿多佛爾海峽的海底隧道。這條歐洲海底隧道,於1987年開工,1991年6月28日全面開通。工程耗資170億美元。在歷時4年的施工中,先後有6名英國人和2名法國人為隧道的建設而捐軀。隧道全長53公里,由一條中央服務隧道和南北兩條鐵路隧道組成。西起英格蘭的莎士比亞山崖,經過海底下62米深處,一直延伸到法國的桑加特。隧道投入運營後,大大縮短了由英國到歐洲大陸的時間,每l0多分鍾就有一列高速火車往返,乘車只需35分鍾就可穿越海峽。
5. 英吉利海峽地理位置在哪
英吉利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萊隔海峽相望。
英吉利海峽東端有多佛海峽接北海。面積約75000平方公里(29,000平方哩),在歐洲大陸棚的淺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400尺)向東遞減至45公尺(150尺)。
英吉利海峽(包括多佛爾海峽)實際上是分割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的狹窄淺海,也是歐洲最小的一個陸架淺海。原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相連,海峽是在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中發生斷裂下沉,被海水淹沒而成。
(5)法國的海峽是哪裡擴展閱讀:
英吉利海峽,又稱拉芒什海峽,香港稱英倫海峽,是隔離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海峽(西經1度零分,北緯50度20分)。因它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連通歐洲陸間海的海域,所以自古即是兵家戰略要沖。
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因為英吉利海峽的南面是法國,法國人偏稱其「拉芒什海峽」(法語意為「袖子海峽」),指其形狀,自西向東漸窄,最寬處約180公里(112哩),最狹處34公里。英吉利海峽東端有多佛海峽接北海。
面積約75000平方公里(29,000平方哩),在歐洲大陸棚的淺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400尺)向東遞減至45公尺(150尺)。歷史上對歐洲入侵英國來說,英吉利海峽既是通道也是障礙,這使之成為早期、詳盡的水道測量中的重要地區,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頻繁的海床。
近岸邊的海底陡降十分厲害,西部通常平坦,東部起伏。約4000萬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峽在科學上有顯著特色,尤其是關於強大潮汐的影響。
6. 連接英國和法國的海峽是什麼海峽
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
英吉利海峽(英文:English Channel,布列塔尼語:Mor Breizh,威爾士語:Môr Udd,法文:La Manche)是隔離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海峽。其最狹窄的地域為多佛爾海峽,多佛爾隔海與法國加萊相望。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
地理概述
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拉芒什海峽」屬於「英吉利海峽」的一部分。長560km,平均寬為180km。西通大西洋,東北經多佛爾海峽連北海,是國際航運要道。潮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也是重要的漁場,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
亦稱拉芒什海峽(法語La Manche,意為海峽),和其東北的多佛爾海峽(法語稱加來海峽)都位於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之間。東北與北海相通,西南與大西洋相連。面積8.99萬平方公里,呈東北(狹窄)——西南(寬闊)走向,形如喇叭。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總長約600公里,大體上以法國的塞納河口到英國南岸的朴次茅斯為界。前者東窄西寬,平均寬約180公里,最寬處達220公里;後者最窄處為英國多佛爾到法國加來以西的灰鼻岬,僅33公里,英吉利海峽平均深度為60米,最深處172米,多佛爾海峽的平均深度為30米,最淺處僅24米。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公里﹔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公里,即從英國的多佛爾到達法國的加來,多佛爾到加來這部分海峽是英國海峽協會認可的橫渡區域。多佛爾到加來的距離雖然不到渤海海峽的1/3,然而,其難度並不是單純以距離衡量的。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溫13.6攝氏度。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戰略地位重要。國際航運量很大,目前每年通過該海峽的船舶達12萬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峽之冠。歷史上由於它對西、北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人們把這兩個海峽的水道稱為「銀色的航道」。
形成
英吉利海峽(包括多佛爾海峽)實際上是分割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的狹窄淺海,也是歐洲最小的一個陸架淺海。大不列顛島原與歐洲大陸相連,後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影響,多佛爾海峽兩側開始褶皺和斷裂,海峽地區下沉,海水逐漸上升,造成現在的海陸分布輪廓。至今這兩個海峽所在的地區仍在緩慢地下沉。
地質特徵
沉積物,主要是砂礫和陡崖崩落的石塊,有些地段是裸露的白堊紀和更晚年代的緻密岩層。多佛爾海峽兩側海岸都由白堊系岩層組成,岸壁陡峭,極其險峻。兩岸岩石受海水沖刷,使岸壁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100年約增加1米。
氣候
海峽區氣候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常年溫濕多雨霧,日照甚少。1月氣溫最低,平均約為4~6°C;7月最高,約17°C。在多佛爾海峽的法國海岸一側,全年有200多個雨日,年降水量約800毫米;在英國海岸一側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峽地區多霧,經常灰霧茫茫,又加白浪滔滔,嚴重影響艦船的航行。
該海峽地處西風帶,又是大西洋與北海進行水交換的主要通道。主要的海流為北大西洋暖流的支流。該支流使大西洋海水,自西南通過海峽區流入北海;而東北風,會引起西南向流,使部分北海水流入海峽內。溫、鹽特性具有明顯的時空變化。冬末(2月)表層鹽度最高而水溫低,海峽西側為35.3,9~10°C;東側為35.0,6~6.5°C。夏季(8月),表層鹽度約降低0.1~0.3,而水溫卻升至15~17°C。在西經2┦以東海區,由於強潮混合作用,溫、鹽垂直分布終年均勻;而在西經3┦以西區域,有明顯的強躍層存在,使這里夏季底層水溫不超過10~11°C。某些年份夏季的大風作用,可導致躍層消失。
資源
資源豐富,蘊藏有石油、天然氣,盛產青魚、鯡魚、鱈魚和比目魚等。海洋潮能約有8000萬千瓦,約佔世界海洋潮能(10~30億千瓦)的3~8%,是世界海洋潮汐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1966年,法國在朗斯河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總容量為24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44億度。
潮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潮汐以半日潮為主,但淺水分潮(主要是四分之一日潮)亦較顯著。潮波具有前進波特性;以開爾文波的形式從大西洋向海峽推進。由於地球自轉效應和地形的影響,海峽南側(法國西北岸)的潮差大於北側(英國南岸),前者一般為5~6米,後者僅2~3米,其中法國沿岸的聖馬洛灣和索姆河口,以潮差大而著稱。大潮時潮差約為9~12米,最大潮差可達13.5米。在奧爾德尼水道,大潮時的漲潮流速達5.0米/秒。
其它內容
橫渡規則:
橫渡英吉利海峽面對的障礙有:距離長、水溫低、天氣變化不定,以及每隔6小時左右在大西洋與北海之間翻滾來回一次的海潮。其中最大的障礙來自海水冰冷。失敗者當中,約有80%是因為體溫降得過低而不得不中途退出。
橫渡英吉利海峽有個規則,即橫渡時,必須有正式裁判、領航員、引水員等監督,不允許藉助任何輔助設備,雖可身著透水泳衣,也可中途進食,但不得接觸任何漂浮物體。
7. 法國瀕臨的海,海峽和海灣有哪些
瀕臨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岸線總長度為5500公里。法國國土三面臨海,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是連接英國和歐洲的最短海道,也是重要的國際航運要道;西端靠大西洋的比斯開灣,海灣沿岸有重要的港口,使法國同西非和南、北美洲各國的往來非常便利;此外,經地中海穿越蘇伊士運河還可到達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各國。河流較多,主要有北部的塞納河,中部的羅亞爾河,南部的加隆河,這幾條大河均有運河溝通;東南有羅尼河。
圖片在http://www.sinofrance.org/site/geography/index.htm
8. 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海峽是()A.直布羅陀海峽B.英吉利海峽C.白令海峽D.土耳其海
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海峽是英吉利海峽,該海峽溝通了大西洋與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
故選:B.
9. 法國位於什麼海峽海岸,什麼海和什麼海洋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English Channel,atlantic ocean,mediterranean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