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二戰時波蘭和英法是盟友
簡單的總結是「互相利用」關系,其一是英國和法國利用波蘭牽制德國,盡量把戰事引向波蘭而不殃及自己。其二是波蘭自知被兩只猛虎夾在中間,蘇聯老大哥相當靠不住。所以只能藉助英、法兩國的名義嚇唬德國,同時安慰自己國民——波蘭不是獨立作戰。
沒想到這種靠不住的利用關系在德國強大的「閃電戰」下不堪一擊,留下的只是笑料。下面是一些資料,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下。
今天看新聞,波蘭右翼報紙做了一副圖,讓德國總理默克爾袒胸露乳喂養他們的總統總理。結果引起德國民眾不滿。
事情的起源很簡單:在歐盟的表決權上,德國主張按照人口分配,波蘭要求按照人口的平方根方式(這樣人口少的波蘭佔便宜)。
波蘭顯得咄咄逼人,提出了「否則」。一般而言,外交上很少講「否則」,這有些類似最後通牒,也顯得對對方的壓迫,對方一旦讓步很容易被視為屈辱。大家可以注意中日關系最惡劣時期,中日都很少提及「否則」-你說了「否則」,對方很可能不就不得按照「否則」做。
波蘭人的「否則」是否決《歐盟憲法條約》。結果德國人很乾脆以威脅加以回應:如果那樣,德國就拋開波蘭,制定一個無波蘭的條約。最後波蘭屈服。
然後波蘭人對此不滿,在會議上突然重提二戰,指責德國人屠殺了多少波蘭人。如果沒有這個屠殺,波蘭人人口就應該是多少多少。結果惹起軒然大波。
首先,波蘭人這樣的說法,和他的平方根議案對比起來,是顯得非常自私的。人們不免反問一句:是不是沒有二戰,你就會支持人口方案,而不是平方根方案?
其次,德國在歐洲的地位不同於日本在東亞,德國人對二戰的態度也不同於日本。結果在歐洲,外交上一般不談及二戰,而在亞洲,中國始終不曾放棄在二戰問題上要求日本認罪。
換而言之,中國敲打日本,是延續已存在多年的外交道路,把溫水燒開。而波蘭人敲打德國人,是一反常態,突然要冷水沸騰。
波蘭在歐洲的地位,也絕對比不上中國在東亞的地位。
最後,外交上不應該有「情緒化」的東西。波蘭人掀起軒然大波,能改變什麼事情么?完全不能!除了孤立自己之外毫無作用。你不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沒資格搞光榮孤立的
就二戰本身而言,波蘭根本無法和中國比。
1:波蘭曾侵略蘇聯,佔領德國領土-至今還有這個問題,即二戰後它曾經驅逐在波蘭的德國人,把東普魯士「波蘭化」,這實際上是種族清洗。
中國可不曾侵略日本,就連日本在東北的武裝移民,中國人還養育了其中的一些被遺棄的小孩(雖然我不支持這種「善行」)
2:中國在二戰中一直堅持抗日。而波蘭呢?只有一個華沙起義。且不說他失敗了,這個起義的目的,與其說是打擊德國人,不如說是要想打擊盟友蘇聯人。(卡廷事件也是如此)
說實話,在外交上,波蘭人暗算自己盟友可不是一次兩次了!
所以以歷史為武器,波蘭人遠遠比不上中國人。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唯一延續5000年的文明,談歷史非常佔便宜-所以中國人外交上要談歷史。你看美國人在外交上就很少談歷史,談歷史它就沒了。
波蘭,歷史上一個大公國,一戰後才勉強獨立,二戰再次亡國,然後成為蘇聯衛星國。你這個歷史不那麼好談的。
波蘭人這次發作,實際上是「新歐洲」思想。波蘭覺得自己是美國的「新歐洲」盟友,又抖了起來。
看看歷史就知道,這還真是歷史重演。
二戰前,波蘭和英法結盟,牽制德國。當時波蘭和德蘇都有爭端(佔領了別人的土地),卻自以為有著英法的支持,對德蘇都很強硬,同時自身的內功卻不深厚-拉起虎皮做大旗。
結果呢?也好看。德蘇聯手滅了波蘭,而他的盟友雖然宣戰卻沒有出兵。其實就算英法全力以赴,德國要倒霉,波蘭一樣無法倖免。
今日的波蘭,一方面和俄國關系惡劣,另外一方面與德國關系也惡劣。它所自持的就是遠在美洲的美國,是他的「盟友」。於是又在歐洲傲然面對列強。
問題是
1:美國這個「盟友」的堅定程度甚至不如當年的英法!英法必須借重波蘭牽制德國,美國可未必需要借重波蘭來牽制俄國和老歐洲-你波蘭還沒那麼壓得住陣。
2:就算美國非常堅定支持波蘭。請問,波蘭能在德俄的壓力下支持到美國來援么?實際上,這次德國代表的很可能是西歐,即德法聯合。波蘭人能指望的最近的援助,也在英倫三島
作為一個小國,一個弱國,一個窮國,能做的就是低著頭發展。中國自90年代以來逐漸對日強硬,而在80年代相當親日媚日,為什麼?看看兩國的發展曲線就知道了
東亞天然的大國尚且不敢在貧弱時出頭,波蘭作為人家的棋子,跳什麼跳!
㈡ 法國人討厭德國人嗎現如今法國,波蘭之類的國家對德國人得態度怎麼樣的。是像我們討厭日本一樣嗎
不討厭了,因為德國人認錯態度好,總理在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下跪時比站著的日本首相高大萬倍
㈢ 法國和波蘭歷史上有什麼淵源
法國和波蘭歷史上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居里夫人是在波蘭被佔領後流亡到了法國。
波蘭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夫舍等部落的聯盟。
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法國。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
(3)波蘭人如何看待法國擴展閱讀:
中世紀的法國:
中世紀中期,法國農業、手工業、商業有所發展。人口逐漸增長,至14世紀20年代,約達1600萬。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現了許多新興城市,從11世紀起,一些城市發動公社運動,通過武裝起義或金錢贖買取得了自治權。
隨著城市的興起,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市民階級,他們成為與特權等級(教士、貴族)有別的第三等級。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強了國內的經濟聯系,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只限於塞納河和盧瓦爾河之間,各大公國、伯國恃勢割據,儼如獨立王國。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286~1314年)加強吏治,整飭軍隊,因堅持向教會徵收財產稅與教皇發生沖突。
1328年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
1358年,巴黎北部又發生了扎克雷起義。戰爭後期涌現出民族英雄貞德,雖然她被出賣遇害,但民族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告終。
到15世紀末,最後幾塊貴族領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羅旺斯、魯西永也並入法蘭西王國的版圖。
㈣ 法國文化很有特點,你是怎麼看待的
法國文化的含義是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財產日、飲食搭配等。
5、飲食搭配。法式風格食材新鮮而新奇。法國菜關鍵喜愛牛羊肉、烤小烏龜、橡樹果、菌類、小龍蝦、法國鵝肝、黑魚子醬、紅酒、食用橄欖油、淡奶油。給予規范法國餐的先後順序是涼盤、湯、主餐和甜品。法國紅酒世界聞名。法國波爾多、朗格多克和勃艮第全是法國知名的葡萄酒產地。
㈤ 歐洲各國人是怎樣相互調侃其他國家的
法國人——部分西班牙人(尤其是加泰羅尼亞人)不喜歡法國人,他們覺得法國人太傲慢。一個來自巴塞羅納的女人告訴我:「拜託!誰喜歡法國人啊?沒人!」瑞士人也不喜歡法國人,他們鄙視法國當局和法國人的懶惰。至於英國人嘛,他們對法國人的感覺最為復雜,一半討厭法國人,另一半則喜歡法國人。那些討厭法國人的英國人傾向於喜歡美國人,反之亦然。在英國人的眼裡,法國人臭、沒禮貌(他們從不排隊);而且納粹進軍的時候,法國人並沒有奮起反抗,所以英國人認為法國人很懦弱。法國人同時也不喜歡英國人;法國人看不起比利時人,覺得他們很**;從我的經驗來看,法國人對西班牙人和德國人也沒有好印象。
義大利人——歐洲其他國家的人對義大利人的評論大部分是正面的,但是主要還是因為義大利的美食。北歐人認為義大利人懶惰、古里古怪,而且可能國家管理不當(主要是因為,自二戰以來,義大利政府已更迭50餘次)。我的一個荷蘭教授解僱了一個義大利人,他是這么說的,「所有的義大利人都只關心義大利面和媽媽。」反過來,義大利人對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也沒什麼好感。而且在義大利內部,南北分裂非常嚴重。北方人抱怨南方人的懶惰、不思進取,而南方人則抱怨北方人沒文化且不懂得享受生活。
德國人——歐洲其他國家人認為德國人勤奮、嚴謹、缺乏幽默感。二戰是德國最大的污點,歐洲其他國家人也因此無情地戲弄和嘲笑德國人。盡管德國是一個經濟強國,但是歐洲其他大部分國家的人都不想學德語,也不想在德國留學(或者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德國留學)。德國的食物也不受待見,只有柏林的一些有活力的地下俱樂部對年輕的歐洲人有一點吸引力。最反感德國要數荷蘭人和丹麥人了,因為德國曾頻繁侵略這兩個國家。當德國人在荷蘭問路時,荷蘭人通常會告訴他最短的離開荷蘭的路線,或者直接說「把我們的自行車還給我們!」,因為二戰的時候德國曾經沒收過荷蘭的自行車。丹麥人不喜歡你把他們的首都名念成「ko-pen-HAH-gen」,因為這是德語發音。你既可以用英式發音(用「HAY」代替「HAH」),也可以用丹麥式發音(在此無法表示)。德國人對他們西邊鄰國的喜愛遠大於其鄰國居民對他們的喜愛,但是他們瞧不起東方鄰國,尤其是波蘭。但是有一點很奇怪,對於曾經強烈抵制他們侵略的捷克人,他們倒是懷有一絲敬意。
斯堪的納維亞人(北歐人)——他們受到大多數歐洲人的尊重,因為他們的高質量生活標准……還有他們金發碧眼的外表。但是,在斯堪的納維亞內部,他們對彼此有些固執的看法。挪威人、丹麥人和芬蘭人都認為瑞典人愚蠢又嚴肅。挪威人被認為是有種族歧視的。丹麥人比其他歐洲國家的人更直率,脾氣性格也有點古怪。北歐人比較內向,但即使以北歐的標准來看,芬蘭人也還是非常內向的。除了討厭德國的丹麥人和討厭俄羅斯的芬蘭人以外,北歐人對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並不反感。
比利時人——荷蘭人和法國人都認為比利時人是**。反過來,比利時人認為荷蘭人是一群脾氣暴躁的怪B,法國人是一幫傲慢無禮的二B。
荷蘭人——如北歐一樣,荷蘭因其繁榮的經濟和良好的社會秩序讓南歐人羨慕嫉妒恨。但是,他們自以為是,自以為無所不知的聲譽也響徹歐洲,他們的固執和刻板也和他們的德國表親有得一比。但是他們不喜歡別人把他們和德國人做比較。如果你提醒他們,說他們的國歌里有一句「van Duitse bloed(來自德國人的血)」,那你就遇到如同死寂的沉默。大家不喜歡荷蘭人,還因為荷蘭人是歐洲最著名的守財奴。因為這一點,無論他們去哪旅行,都不受待見。他們去法國南部露營時,甚至會囤好水,把所有物資准備好。在被眾人鄙視的時候,荷蘭人也鄙視所有人。是的,他們的自以為是並非空穴來風。
瑞士人——即使是德國人,也認為瑞士人極度的嚴謹死板。瑞士人與「友好的」和「熱情的」這兩個詞完全沒有關系,直白地講,他們是粗魯無禮的。要注意的是,講法語的瑞士人和講德語的瑞士人是有很大的文化差異的。講法語的瑞士人就是再版法國人,不過瑞士的食物沒有法國那麼乏味,對當局的態度也沒有法國那麼隨便;講德語的瑞士人跟德國人比是青出於藍,他們比德國人理嚴肅、死板而古里古怪。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瑞士的好,所以有一點很明朗,外籍人口(大部分來自歐盟國家)占瑞士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要注意的是,瑞士人的德語是變體的德語,如果你只接觸過標準的德語,那你會覺得瑞士人的德語非常奇怪。
西班牙人——說實話,對於和來自西班牙的負面評論都很少。沒人真正討厭西班牙人,而且西班牙人基本上也不討厭任何其他國家的人。(是的,與法國相鄰的部分西班牙人不怎麼喜歡法國人)具體原因不明。但是,千萬別講一口拉丁美洲口音的西班牙語,不然上帝都不會原諒你的,因為仍然有很多西班牙人非常鄙視拉丁美洲人。西班牙人自認為是白種歐洲人,如果你把他們和拉丁美洲人扯上一丁點兒關系,他們會感覺倍受污辱
希臘人——對其他歐洲國家而言,希臘人只是名義上的歐洲人,但是希臘人堅稱自己是歐洲人。自然而然,如果說希臘人不是歐洲人,是對他們的強烈刺激。
波蘭人——除了安靜以外,波蘭和波蘭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了。波蘭算是一個大國,有四千萬人口。在2005年,當以波蘭為主的一批東歐國家加入歐盟時,大家曾擔心東歐人在歐盟的泛濫。德國人非常不喜歡波蘭人,在德國的九個鄰國中,波蘭是最不受德國人待見的。在德國人眼裡,波蘭人就是一群偷車賊。確實如此,德國和波蘭的關系就像美國和墨西哥的關系一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差不多(收入差距、戰爭歷史、語言障礙等等)。波蘭人則把他們的憎恨轉移給了他們東邊和南邊的鄰居們,雖然他們不喜歡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立陶宛人,但他們更討厭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奇怪的是,他們對德國人並沒有特別的情緒,也許是因為他們仍然害怕德國吧——所以你在波蘭永遠也聽不到關於德國人的笑話。
捷克人——對西歐人來說,捷克算是東歐一個不錯的亮點,但是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布拉格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和旅遊勝地吧。捷克人和德國人有點兒像——有些粗魯、直白和冷酷。波蘭人不喜歡捷克人。
奧地利人——綜合了德國人和巴爾幹人的最好和最差的特質,奧地利人雖然懶散,但是他們的愛國主義和種族主義值得一提。據說奧地利是希特勒的出生地,但是從來沒有像德國一樣為大屠殺道歉過。除德國人以外,大多數西歐國家的人對奧地利是中立態度。德國人認為奧地利人不思進取,不能代表德語國家的良好形象。但出於對哈普斯堡王朝的懷念,東歐國家的人對奧地利是敬仰的態度。
英國人——如果你把英國人稱之為歐洲人,大約一半的英國人會生氣,那麼相信你開始了解英國了。英國就是美國的乖乖狗,與歐洲對抗也是美國要英國這么做的。英國人有禮貌,但是有點兒牆頭草(所以被稱為Janus Britain兩面神),還有點兒勢利。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都不錯,主要是英國之外的人對他們並不了解。直面歐洲其他國家對英國的負面情緒的,當然首當其沖是英格蘭了。畢竟,倫敦就在英格蘭嘛。
英格蘭還因其居民敲詐遊客而臭名昭著,比如阿姆斯特丹和伊比薩,那裡的居民噪門大而且酒品差。
反過來,英格蘭人對其他所有人也看不順眼。這就是為什麼很難找到一個對歐洲其他國家(或者對美國,或者對其他洲的國家)不持負面想法的英國人了。歐洲到處都住著英國人,而且他們在一個國家住得越久,他們就越討厭那個國家,但是他們又不願意回自己的國家。
愛爾蘭人——雖然誇大了他們在美國人心裡的重要性,但是愛爾蘭其實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愛爾蘭人禮貌而謙虛。愛爾蘭人名義上討厭英國人,但是我沒見哪個愛爾蘭人真正討厭英國人。總體來說,來自和對於愛爾蘭人的情緒似乎都是積極正面的。
我個人對葡萄牙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和其他國家人的感知和被感知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還有其他內容要添加,請在下面評論。幾年前,我在義大利見過一張海報,多少可以總結一些方面:
在天堂……
工程師是德國人
廚師是法國人
警察是英國人
情人是義大利人
一切由瑞士人統領
在地獄……
工程師是法國人
警察是德國人
廚師是英國人
情人是瑞士人
一切由義大利人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