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一戰時德軍沒能像1870年那樣秒殺法軍
一戰時法國的福熙元帥採用了「一線固守」戰略戰術。德軍在開展時也是想要速戰速決的,因此在戰爭開始採取炮步協同,交叉火網,使火力得到充分發揚,大幅突破法軍防禦地幅。法軍採取土工作業,採用地下防線,堅固工事,因為定性為固守防禦,所以後勤方面佔有一定優勢。德軍雖然在戰初突破法軍陣地,但也同時拉長了自己的戰線,兵員以及後勤補給無法到位。
德奧同盟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一定程度上破壞歐洲政治制衡,而協約國力量逐漸龐大,加之德國內政混亂(還有革命運動),致使失敗。
1870普法是兩國戰爭,普軍在數量、炮兵裝備和戰斗訓練方面佔有巨大優勢,我記得索普的理論後勤學曾提到過,開展兩年前毛齊就提出了詳細的對法作戰計劃,後來開戰時就按照那個計劃進行,時間上還有縮短,可見德軍先進的戰略戰術,長期蓄謀准備
B. 拿破崙時期法國和英國的軍事力量對比狀況,武器先進程度和作戰素質還有人數還有將領指揮上來說說
拿破崙時期是1799-1812年。
1.拿破崙時代鞏固了法蘭西共和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了法蘭西共和國資產階級的
。可以說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在政治的成果相當於1689英國的
。資產階級從此作為政治的中堅力量。
2.經濟方面,英國在十八世紀80年代開始的
在無形而有序的進行著,工場的工業化使得英國的生產力大為提高,
和相應的文化相對快速的發展。新的工業化城市不斷發展。經濟實力無疑是世界第一的。而法國的
發生在十九世紀20-60年代,拿破崙時期是法國
的准備時期。法國
於1794年7月雅各賓
崩潰後結束,在此後的幾年內,法國的政局一直動盪不安,經濟上一片混亂。國內投機活動猖獗,
交易盛行,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極其嚴重。拿破崙上台後,實行的一系列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
,推動了資本主
商業的發展,為產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物質技術前提。
3.科技。在
期間,科學家雖一度受到尊重,但激進的
當權後,巴黎科學院被視為
的象徵而於1793年解散。一些科學家由於被當局視為敵視或不夠擁護
度而遭到冷落,有的人甚至被逮捕和殺害。隨後執政的熱月黨人相對溫和一些,加之面臨聯軍入侵,當局認識到科學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政府開始任用科學家參與政治和軍事事務。到拿破崙時對科學和
更加的關注,促進了法國科學的繁榮,可以說拿破崙時代是法國歷史上科學成就最豐富的時代之一,出現了
、
、蒙日、卡諾、
、蓋·呂薩克、
、居維葉等一大批耀眼的科學明星。英國此時真在進行著工業革命,對培根的「知識即時力量」更深有體會,對科技更是全民重視的程度,當然也是全面繁榮的景象。如果從當時的角度看,英國的科技力量很多都用在生產上,而法國更多是理論性的,所以英國是超過法國很多的。從現在來看,英國也稍稍勝一籌的。
4.人民生活水平。英國的工業革命,
迅速拉大,工業資產階級和
從過去的利益關聯體逐漸演變為對立的階級,工人由生產的主體淪為機器的附屬品,工資微薄。但市場物資充足,產品也越來越多。而法國拿破崙時期,連年征戰,雖然最初會帶來戰利品和榮譽,但逐漸出現財政困難、物價上漲、原料和勞動力不足的現象。相比英國,也不比不上的。
5.軍事。英國是
,對海軍極為重視,雖然十八世紀末在北美大陸敗給了美國,但海軍依然
各個大洋,而且這次戰敗結束了英國第一帝國時期,把英國的視線轉上東方,成就了
的輝煌。由於海軍的強大,在殖民地的英軍
更好,所以法國也是不能敵的。但在歐洲大陸,拿破崙依靠他的出色領導才能,
歐洲大陸。就歐洲大陸而言,法國陸軍強於
。啊!法國終於把英國比下去了。刁
C. 一戰事情
中文名稱: 列日要塞會戰
發生時間: 1914年8月
發生地點: 列日
分類: 外國近代戰爭
洲: 歐洲
國家: 德國 比利時
上層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主題關鍵詞: 列日 勒曼 埃米希 德國 施利芬小毛奇計劃
概述
列日要塞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比利時軍隊為抗擊德軍入侵於1914年8月在列日進行的要塞防禦戰。
背景
7月28日大戰爆發後,德軍為從右翼迂迴進攻法國,按照施利芬—小毛奇計劃於8月2日佔領中立國盧森堡,4日越過德比邊界,攻佔維塞,逼近列日,西線的戰爭行動正式展開。
過程
列日位於默茲河與烏爾特河匯合處,北鄰荷蘭邊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軍取道比利時進攻法國的咽喉。要塞周圍築有12座炮台,環形炮台群周長50餘公里,炮台間隔3~6公里,部署有各種火炮400門,各炮台築有厚度為2.5~3米的鋼筋混凝土永久工事。
德軍默茲河集團軍(轄第7、第9、第10步兵軍和第2騎兵軍,共12萬人,由O.von埃米希將軍指揮)根據戰前對要塞地形和防禦設施的偵察,計劃採用穿插戰術從炮台之間實施突擊,首先佔領列日市和默茲河上的橋梁,然後各個摧毀周圍的炮台。GM.勒曼將軍率比軍4萬人據守要塞,以待英法軍隊增援。
5日夜,德軍主力對默茲河以東的弗萊龍和埃沃涅炮台發起突擊,騎兵在列日要塞以北強渡默茲河,從西面對要塞實施迂迴。比軍堅守炮台之間的塹壕,以火炮和步、機槍火力以及強光探照燈挫敗德軍步兵以密集隊形發起的輪番進攻。 6日,德軍步炮協同對東面炮台組織新的攻擊,同時對南面的弗萊邁、邦塞勒和昂堡3個炮台發起攻擊。比軍兵力不足,寡不敵眾。勒曼擔心東岸步兵被德軍分割,遂命令該部撤至西岸。
次日,德軍從弗萊龍和埃沃涅炮台之間攻入列日市,10~11日攻佔東面兩座炮台。12日,德軍調來420毫米榴彈炮,對比軍仍控制的炮台實施猛烈轟擊。至16日,各炮台相繼陷落。德軍以傷亡2.5萬人的代價打開了進攻法國的通路。比軍的頑強阻擊遲滯了德軍的行動,為協約國軍隊集結部隊贏得了時間。
D. 法國陸軍在一戰中有何作為
1914年6月28日發生了薩拉熱窩事件,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於1914年8月3日對法國宣戰,並於次日入侵比利時。駐扎在比利時的法軍與德軍接觸,並協助比利時軍隊進行阻擊。8月9日德軍佔領比利時全境,駐比利時法軍被迫回撤。雖未能阻擋德軍的進攻,但延緩了德軍前進的速度。
8月21日德軍進攻法國,法軍在國內戰線阻擊德軍五路進攻,節節把守,但實質上未能阻擋德軍攻勢。9月3日,德軍已進逼巴黎,法國政府被迫撤退至波爾多。但由於德軍為實現速戰速決的施里芬計劃而盲目推進,導致過分深入,戰線太長,後勤不暢,被法軍元帥霞飛發現破綻。法軍在9月5日—9月12日的馬恩河戰役中擊敗德軍,將德軍阻擋在了巴黎門外。隨後德軍轉入防禦,雙方各自建立了一條由法國西海岸至法國東部的防線。其間雙方又進行了多次戰役,但都未能有所突破,戰爭轉入對峙階段。
由於英國在開戰時歐洲大陸並無駐軍,英國對德宣戰後英國遠征軍才陸續開赴歐洲大陸,並且在戰爭初期人數較少。因此,法軍實質上承擔了防禦德軍的主要任務,自比利時開始,主要是由法軍來阻擊德軍,實施防禦。
1916年2月,德軍在凡爾登發動針對法軍的猛烈進攻,意圖「讓法國把血流盡」,開始了號稱「凡爾登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法軍在尼維爾將軍的指揮下在凡爾登阻擊德軍,戰斗異常艱辛。法軍在鏖戰7個月後,頂住了德軍的凌厲攻勢。雙方都遭受重大傷亡,但都未取得實質勝利。為了緩解法軍壓力,英語在西線發動了索姆河戰役,並首次動用了坦克,但最終亦無實質成果。兩次戰役雙方共損失120萬人,但都無實質突破,戰爭重新轉入膠著的對峙狀態。
1917年4月,法軍於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蘭斯和蘇瓦松之間進行會戰,歷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10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引起了法國士兵的騷動。戰事再度膠著,而法軍因內部騷動,無力防禦,只得由英軍負責西線防禦。
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德軍立即集中於西線。1918年3月—7月,德軍接連於西線發動5次大規模的攻勢,英法聯軍頂住了德軍的進攻,並與後來參戰的美軍一道加強防禦,使德軍損失慘重。7月15日,德軍發動第五次攻勢,英法聯軍頂住壓力,使德軍損失15個師。德軍一無所獲,己方軍力反而消耗殆盡,只得撤退至興登堡防線,從此只能作消極防禦。自此雙方兵力基本損失殆盡,都無力進行大戰。
1918年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德皇退位,雙方簽署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實質上是一場以陣地戰和防禦為主的消耗戰,最終由物質上較為充裕的協約國贏得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在軍事上並未分出勝負,是由於國內的革命結束了戰爭。法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充當了西線的防禦主力,承受了大部分的德軍進攻壓力,成功得阻止了德軍的前進,粉碎了德國速戰速決消滅英法的計劃,在西線戰斗中充當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最終也沒將德軍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