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大臣有多少

法國大臣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3-08-28 18:37:55

❶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國防大臣是誰,是個什麼樣的人

貝爾納多特
讓-巴普蒂斯*貝爾納多特 (Jean-Baptiste Bernadotte,蓬特-科沃親王 )於1763年出生於波城,是一位律師的兒子。1780年參加陸軍,歷任中校(1791年11月)、上校(1792年)和准將(1793年後期)。1794年6月26日,在弗勒呂斯之戰中,為儒爾當將軍戰勝奧地利-荷蘭聯軍立下汗馬功勞。1794-1796年在儒爾當手下作為師長轉戰德國,後被派往義大利,在那裡遇到了拿破崙,並於1797年在其手下服役,他的部隊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格,在冰天雪地的嚴冬翻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僅用了10個小時。 1798年1-4月作為大使被派往維也納。他的外交手段十分強硬,當義大利發生反法暴動時,曾經統治過義大利的奧地利人十分興奮,扯下了大使館的法國國旗,貝爾納多特當即離開奧地利,害怕兩國關系破裂的奧地利政府只得屈服,放棄一切在暗地裡支持義大利人的行為。

貝爾納多特於1797年11月-1799年6月出任萊茵軍團司令,參加對奧地利的進攻。3月16日率部強渡塔利亞曼托河。19日沖擊格拉迪斯卡要塞失利,援軍來到時迫降要塞守軍。1798年與拿破崙兄長約瑟夫·拿破崙的姨妹結婚(這讓他在法蘭西帝國飛黃騰達)。1799年7-9月升任國防大臣,工作富有成效,很快組建了一支10萬人的新軍。但由於他的平民出身以及與雅各賓派有接觸,又被迫辭職。當拿破崙從埃及潛回時,他敏銳地感覺到其政治野心,准備以臨陣脫逃的罪名逮捕他。在發現拿破崙的勢力太強大後放棄,在霧月政變(1799年11月9日)期間保持中立。1800年1月,被任命為參議員。4月,就任西方軍團司令。1803年1月任駐美大使,但由於同英國的戰爭爆發,處於安全考慮,未能成行。1804年5月14日被授予帝國元帥稱號,時年41歲。 1806年封為蓬特-科沃親王(蓬特和科沃是那不勒斯王國境內原屬教皇的兩處飛地)。

第二次法奧戰爭爆發時,貝爾納多特作為第一軍軍長,正率部駐扎德意志的漢諾威。為了對部隊的調動保密,他謊稱要回法國,當部隊到了符茲堡後,他又宣稱是來接管防務,在嚴格的欺騙和保密措施下,盟國情報人員根本無法得知法軍的真正動向。在烏爾姆會戰中,和第三軍、巴伐利亞軍一起搶占伊薩河,防止俄軍增援烏爾姆。但在追擊奧地利-俄羅斯聯軍時,他犯了一個愚蠢的政治錯誤(也有人認為他是故意的),為了爭取時間,他滿臉抱歉地率軍強行從敢怒不敢言的中立國-普魯士的安斯巴赫侯國的領土上越過,這讓柏林很不愉快,一旦普魯士參戰對法軍將是災難性的,還好普魯士人決定看看會戰結果再說。1805年12月2 日,貝爾納多特率第一軍(1.5萬人)作為總預備隊參加了奧斯特里茨會戰,他們參與了最後的進攻。雖然會戰很激烈,但第一軍損失微不足道,這歸結於貝爾納多特謹慎(過於謹慎)的指揮。

1806年夏,貝爾納多特奉皇帝的命令,"言語懇切,帶著和平誠意"地佔領了普魯士科堡附近的所有要地,戰爭爆發後,迅速地佔領了安斯巴赫。但在耶拿-奧爾斯塔特會戰(1806年10月)中,卻十分遲緩,而且雖然距兩個戰場都只有7英里遠,卻無所作為,兩次戰斗都沒有參加,並致使第三軍陷於苦戰,但因為他是皇族成員,皇帝不願敗壞皇族的名聲,他才免於被軍事法庭處罰。11月7日在特拉弗明德迫降普軍布呂歇爾部。1807年1月25日,他率第一軍(2.5萬人)在默林根之戰中戰勝俄軍本尼格森部(6.3萬人),阻止了俄軍的進攻,從而得以將攻補過。6月4日參加古茨泰特-阿倫施泰因之戰負傷而去職。傷愈後擔任駐漢堡的軍區司令。1809年3月擔任德意志軍團第九軍(薩克森軍,1.8萬人)軍長,參加瓦格拉姆會戰(1809年7月5-6日)。在戰斗的第一天,位於法軍陣線中部的貝爾納多特所部不但沒有攻下任何敵人陣地,反倒被奧軍逐出了自己的出發陣地,狼狽逃回;第二天,擔任右翼的貝爾納多特再次被擊潰,這讓皇帝非常惱火,貝爾納多特在會戰後被撤職,於8月返回巴黎並受命指揮部隊防禦英軍在瓦爾赫倫島的登陸。9月24日被皇帝傳召至維也納並解除職務,從此賦閑。

1810年8月21日,貝爾納多特被瑞典人選舉為親王和攝政。10月20日,改信路德教並在瑞典登陸。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盡管於英國進行名義上的戰爭),直到對此不滿的拿破崙一世派兵於1812年1月佔領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亞。1812年4月同俄國結盟;1813年3-4月同英國和普魯士結盟。在1813年5月的"解放戰爭"中,率領瑞典遠征軍進入德國北部參戰。他把因為和拿破崙一世意見不和而把流亡美國的法國名將莫羅請來擔任沙皇的首席軍事顧問,並根據法軍的特點,和莫羅建議聯軍專門攻擊法國元帥們指揮的部隊,當拿破崙趕來時,便撤退;這個建議奠定了1813年戰役的勝局。8月23日,貝爾納多特指揮聯軍北路軍團(普軍7.3萬,俄軍2.9萬,瑞軍3.9萬)在大貝倫打敗烏迪諾元帥的6萬法軍,將其驅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鄧尼維茨大敗內伊元帥。10月16-18日,繼續指揮北路軍團參加萊比錫會戰,他說服薩克森人叛變,從而嚴重打擊了法軍的士氣,讓其崩潰。1813年12月-1814年 1月入侵法國的盟國丹麥,迫使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後來又參加了1814年法國戰役,不過作用不大。百日王朝期間,因為英、奧等國在1814年反對讓他繼拿破崙任法國之王,拒絕加入第七次反法同盟,僅於1815年春佔領挪威。1818年2月5日成為瑞典國王,稱查理十四世,其統治溫和寬松。1844年3 月8日在斯德哥爾摩因為中風去世,享年81歲。

貝爾納多特個子很高,一頭黑發,黑色的眼睛,目光如炬,帶有一點摩爾人的血統,外貌讓人覺得他一身正氣、剛直不阿,內在卻是足智多謀而富有野心。在年輕時代,貝爾納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在其手臂上刺有"暴君亡"。作為指揮員,其指揮手段變化多端。但因為對拿破崙一世發動的戰爭不甚積極,所以表現平平,但是在1813年戰役中表現出色。他是一位溫和的統治者,為瑞典的現代化做出了許多貢獻。

❷ 法國歷史上幾個政權形式的基本情況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君主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稱拿破崙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國登基皇帝——拿破崙一世.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在巴黎聖母院為拿破崙加冕。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崙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郡,包括荷蘭9個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郡,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郡。此外,拿破崙一世及其家庭還統治和控制了義大利王國、萊茵邦聯、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王國、華沙大公國等。在帝國范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拿破崙三世建立的帝國,史稱法蘭西第二帝國,以別於拿破崙一世建立的法蘭西帝國(1804~1814)。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 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 11月 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根據多次補充的帝國憲法,皇帝是國家元首,統率軍隊,有宣戰、媾和、結盟、訂立商約和特赦,任命政府與地方官員,批准公共建設工程,決定是否將法案送 交立法團討論等權力。帝國立法體制分成 3部分:參政院由皇帝任命,約50人組成,任務是維護憲法與保證皇帝統治,它准備法案和審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滿21歲並在某地居住超過半年的法國男子皆有選舉權,立法團由 選舉產生的 200多名議員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團僅有權討論和表決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約100名親王、元帥、主教組成,批准立法團通過的法令。大臣們執行皇帝命令,各自對皇帝負責。參政院對省長實行監督。地方政權掌握在省長手中,他們領導全省警察,控制社會輿論。帝國時期重要官員有內 政大臣c.-a.-l.-j.de莫爾尼,財政大臣a.-m.富爾德,軍 事大臣a.j.l.de聖阿爾諾,後期有e.魯埃和□.奧利維埃。
第二帝國經歷了由專制統治向自由主義、議會政治演變的過程。帝國初期,拿破崙三世實行個人專權,致力於鞏固資產階級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內實行戒嚴,封閉共和派俱樂部,解散工人組織,查禁進步報刊,利用天主教會加強控制學校。1852年後,法國工人運動一直處於低潮。60年代,人民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反動專制制度難於繼續維持。因此帝國後期開始實行改革,逐漸向自由主義政策演變,以求緩和國內矛盾,例如議員可得到請願權利,官方「公報」公布議會辯論記錄,皇帝經立法團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撥款,廢除禁止工人罷工和結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奧利維埃奉命組織自由主義內閣。 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變為普通上院,議會權利有所擴大。
經濟方面,帝國實行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了大工業,重工業中機器生產普遍代替手工勞動,生產不斷集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金融資本的發展尤為突出、巴黎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g.-e.奧斯曼領導下,巴黎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為了改變1815年以來法國的孤立狀態,爭奪歐洲大陸優勢和進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崙三世進行多次對外戰爭。法國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中聯合英國、土耳其與撒丁反對俄國,擊敗俄國後確立了在歐洲大陸的優勢。後又聯合義大利反對奧地利,得到薩瓦和尼斯。1860年簽訂《法英商約》,實行自由貿易。50~60年代第二帝國還派遣軍隊侵略中國、敘利亞、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奪大量財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克里木戰爭後至 60 年代初是第二帝國發展的頂點。但是,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共和派加強斗爭。第二帝國支持羅馬教皇阻撓義大利統一、 武裝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等一系列問題上失 策,使法國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國內危機和重奪歐陸優勢,1870年 7月19日法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對普魯士宣戰,法軍戰敗,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國,成立共和國。

沒有法蘭西第三帝國,歷史上的第三帝國指的是德意志的納粹帝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
—國民公會(1792-95年)
—法國督政府(1795-99年)
—法國執政府(1799-1804年)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後,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2日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1875年憲法》內容:
內容: 實行議會制內閣制,規定內閣由議會產生,a行政權:行政權力歸於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他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
b立法權:立法權歸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選民實際上受財產資格和在法國居住時期的限制。
意義: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各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據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體得到最終確立。它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這種效率低下的議會內閣制度,差一點在一戰中葬送了法蘭西。二戰的爆發使議會內閣制葬送法蘭西的可能成了現實.至此法蘭西第三共和過滅亡,法蘭西亡國了。
巴黎公社成立(如圖)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台。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❸ 法國自近代以來歷任外交部長

米歇爾·阿利奧(上一任) 洛朗·法比尤斯(現任)阿蘭·朱佩 羅蘭·迪馬 米謝勒·阿利奧(這3個時間不長,都只有幾個月)

❹ 法國十九世紀歷任外交部長都有誰越詳細越好。

Claude Antoine Valdec de Lessart 29 November 1791 15 March 1792
Charles Dumouriez 15 March 1792 13 June 1792
Pierre Paul de Méredieu, baron de Naillac 13 June 1792 18 June 1792
Scipion Victor, marquis de Chambonas 18 June 1792 23 July 1792
François Joseph de Gratet, vicomte Dubouchage 23 July 1792 1 August 1792
Claude Bigot de Sainte-Croix 1 August 1792 10 August 1792
Pierre Henri Hélène Marie Lebrun-Ton 10 August 1792 21 June 1793
François Louis Michel Chemin Deforgues 21 June 1793 2 April 1794
Jean Marie Claude Alexandre Goujon 5 April 1794 8 April 1794
Martial Joseph Armand Herman 8 April 1794 20 April 1794
Philibert Buchot 20 April 1794 3 November 1795
Michel Ange Bernard Mangourit 3 November 1794 21 November 1794
André François Miot de Melito 21 November 1794 19 February 1795
Jean-Victor Colchen 19 February 1795 3 November 1795
Charles-François Delacroix 3 November 1795 15 July 1797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15 July 1797 20 July 1799
Charles-Frédéric Reinhard 20 July 1799 22 November 1799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 prince de Bénévent 22 November 1799 9 August 1807
Jean-Baptiste Nompère de Champagny, c de Cadore 9 August 1807 17 April 1811
Hugues Bernard Maret, c de Bassano 17 April 1811 20 November 1813
Armand Augustin Louis Caulaincourt, c de Vicence 20 November 1813 1 April 1814
Antoine René Charles Mathurin, comte de Laforest 3 April 1814 13 May 1814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prince de Bénévent 13 May 1814 20 March 1815
Armand Augustin Louis Caulaincourt, c de Vicence 20 March 1815 22 June 1815
Louis, baron Bignon 22 June 1815 7 July 1815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prince de Bénévent 9 July 1815 26 September 1815
Armand Emmanuel Plessis, c de Richelieu 26 September 1815 29 December 1818
Jean Joseph Paul Augustin, marquis Dessolles 29 December 1818 19 November 1819
Étienne Denis, baron Pasquier 19 November 1819 14 December 1821
Mathieu Jean Félicité, c de Montmorency-Laval 14 December 1821 28 December 1822
François-René, vicomte de Chateaubriand 28 December 1822 4 August 1824
Ange Hyacinthe Maxence, baron de Damas 4 August 1824 4 January 1828
Auguste, comte de La Ferronays 4 January 1828 24 April 1829
Anne Pierre Adrien, c de Montmorency-Laval 24 April 1829 14 May 1829
Joseph-Marie, comte Portalis 14 May 1829 8 August 1829
Jules Armand Auguste Marie, prince de Polignac 8 August 1829 29 July 1830
Victor Louis Victurnien, c de Mortemart 29 July 1830 29 July 1830
Louis, baron Bignon 31 July 1830 1 August 1830
Jean-Baptiste, comte Jourdan 1 August 1830 11 August 1830
Louis, comte Molé 11 August 1830 2 November 1830
Nicolas Joseph, marquis Maison 2 November 1830 17 November 1830
Horace François Bastien, baron Sébastiani 17 November 1830 11 October 1832
Victor, c de Broglie 11 October 1832 4 April 1834
Henri Gauthier, comte de Rigny 4 April 1834 10 November 1834
Charles Joseph, comte Bresson 10 November 1834 18 November 1834
Henri Gauthier, comte de Rigny 18 November 1834 12 March 1835
Victor, c de Broglie 12 March 1835 22 February 1836
Adolphe Thiers 22 February 1836 6 September 1836
Louis, comte Molé 6 September 1836 31 March 1839
Louis Napoléon Lannes, c de Montebello 31 March 1839 12 May 1839
Nicolas Jean de Dieu Soult, c de Dalmatie 12 May 1839 1 March 1840
Adolphe Thiers 1 March 1840 29 October 1840
François Guizot 29 October 1840 23 February 1848
Alphonse de Lamartine 24 February 1848 11 May 1848
Jules Bastide 11 May 1848 29 June 1848
Marie-Alphonse Bedeau 29 June 1848 17 July 1848
Jules Bastide 17 July 1848 20 December 1848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20 December 1848 2 June 1849
Alexis de Tocqueville 2 June 1849 31 October 1849
Alphonse de Rayneval 31 October 1849 17 November 1849
Jean-Ernest Ducos, vicomte de La Hitte 17 November 1849 9 January 1851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9 January 1851 24 January 1851
Anatole, baron Brénier de Renaudière 24 January 1851 10 April 1851
Jules Baroche 10 April 1851 26 October 1851
Louis Félix Étienne, marquis de Turgot 26 October 1851 28 July 1852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28 July 1852 7 May 1855
Alexandre Colonna, comte Walewski 7 May 1855 4 January 1860
Jules Baroche 4 January 1860 24 January 1860
Édouard Thouvenel 24 January 1860 15 October 1862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15 October 1862 1 September 1866
Charles, marquis de La Valette 1 September 1866 2 October 1866
Lionel, marquis de Moustier 2 October 1866 17 December 1868
Charles, marquis de La Valette 17 December 1868 17 July 1869
Henri, prince de La Tour d'Auvergne 17 July 1869 2 January 1870
Napoléon, comte Daru 2 January 1870 14 April 1870
Émile Ollivier 14 April 1870 15 May 1870
Agenor, c de Gramont 15 May 1870 10 August 1870
Henri, prince de La Tour d'Auvergne 10 August 1870 4 September 1870
Jules Favre 4 September 1870 2 August 1871
Charles, comte de Rémusat 2 August 1871 25 May 1873
Albert, c de Broglie 25 May 1873 26 November 1873
Louis Decazes, c de Glucksberg 29 November 1873 23 November 1877
Gaston-Robert, marquis de Banneville 23 November 1877 13 December 1877
William Henry Waddington 13 December 1877 28 December 1879
Charles de Freycinet 28 December 1879 23 September 1880
Jules Barthélemy-Saint-Hilaire 23 September 1880 14 November 1881
Léon Gambetta 14 November 1881 30 January 1882
Charles de Freycinet 30 January 1882 7 August 1882
Charles Duclerc 7 August 1882 29 January 1883
Armand Fallières 29 January 1883 21 February 1883
Paul-Armand Challemel-Lacour 21 February 1883 20 November 1883
Jules Ferry 20 November 1883 6 April 1885
Charles de Freycinet 6 April 1885 11 December 1886
Émile Flourens 11 December 1886 3 April 1888
René Goblet 3 April 1888 22 February 1889
Eugène Spuller 22 February 1889 17 March 1890
Alexandre Ribot 17 March 1890 11 January 1893
Jules Develle 11 January 1893 3 December 1893
Jean Casimir-Perier 3 December 1893 30 May 1894
Gabriel Hanotaux 30 May 1894 1 November 1895
Marcellin Berthelot 1 November 1895 28 March 1896
Léon Bourgeois 28 March 1896 29 April 1896
Gabriel Hanotaux 29 April 1896 28 June 1898
Théophile Delcassé 28 June 1898 6 June 1905
Maurice Rouvier 6 June 1905 13 March 1906
Léon Bourgeois 14 March 1906 25 October 1906
Stéphen Pichon 25 October 1906 2 March 1911
Jean Cruppi 2 March 1911 27 June 1911
Justin de Selves 27 June 1911 9 January 1912
Raymond Poincaré 14 January 1912 22 January 1913
Charles Jonnart 22 January 1913 22 March 1913
Stéphen Pichon 22 March 1913 9 December 1913
Gaston Doumergue 9 December 1913 9 June 1914
Léon Bourgeois 9 June 1914 13 June 1914
René Viviani 13 June 1914 3 August 1914
Gaston Doumergue 3 August 1914 26 August 1914
Théophile Delcassé 26 August 1914 13 October 1915
René Viviani 13 October 1915 29 October 1915
Aristide Briand 29 October 1915 20 March 1917
Alexandre Ribot 20 March 1917 23 October 1917
Louis Barthou 23 October 1917 16 November 1917
Stéphen Pichon 16 November 1917 20 January 1920
Alexandre Millerand 20 January 1920 24 September 1920
Georges Leygues 24 September 1920 16 January 1921
Aristide Briand 16 January 1921 15 January 1922
Raymond Poincaré 15 January 1922 9 June 1924
Edmond Lefebvre Prey 9 June 1924 14 June 1924
Édouard Herriot 14 June 1924 17 April 1925
Aristide Briand 17 April 1925 19 July 1926
Édouard Herriot 19 July 1926 23 July 1926
Aristide Briand 23 July 1926 14 January 1932
Pierre Laval 14 January 1932 20 February 1932
André Tardieu 20 February 1932 3 June 1932
Édouard Herriot 3 June 1932 18 December 1932
Joseph Paul-Boncour 18 December 1932 30 January 1934
Édouard Daladier 30 January 1934 9 February 1934
Louis Barthou 9 February 1934 9 October 1934
Pierre Laval 13 October 1934 24 January 1936
Pierre Étienne Flandin 24 January 1936 4 June 1936
Yvon Delbos 4 June 1936 13 March 1938
Joseph Paul-Boncour 13 March 1938 10 April 1938
Georges Bonnet 10 April 1938 13 September 1939
Édouard Daladier 13 September 1939 21 March 1940
Paul Reynaud 21 March 1940 18 May 1940
Édouard Daladier 18 May 1940 5 June 1940
Paul Reynaud 5 June 1940 16 June 1940
Paul Baudoin 16 June 1940 28 October 1940
Pierre Laval 28 October 1940 13 December 1940
Pierre Étienne Flandin 13 December 1940 9 February 1941
François Darlan 10 February 1941 18 April 1942
Pierre Laval 18 April 1942 20 August 1944
Free French Commissioners
Maurice Dejean 24 September 1941 17 October 1942
René Pleven 17 October 1942 5 February 1943
René Massigli 5 February 1943 10 September 1944
Ministers
Georges Bidault 10 September 1944 16 December 1946
Léon Blum 16 December 1946 22 January 1947
Georges Bidault 22 January 1947 26 July 1948
Robert Schuman 26 July 1948 8 January 1953
Georges Bidault 8 January 1953 19 June 1954
Pierre Mendès-France 19 June 1954 20 January 1955
Edgar Faure 20 January 1955 23 February 1955
Antoine Pinay 23 February 1955 1 February 1956
Christian Pineau 1 February 1956 14 May 1958
René Pleven 14 May 1958 1 June 1958
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 1 June 1958 30 May 1968
Michel Debré 30 May 1968 22 June 1969
Maurice Schumann 22 June 1969 15 March 1973
André Bettencourt 15 March 1973 4 April 1973
Michel Jobert 4 April 1973 28 May 1974
Jean Sauvagnargues 28 May 1974 27 August 1976
Louis de Guiringaud 27 August 1976 29 November 1978
Jean François-Poncet 29 November 1978 22 May 1981
Claude Cheysson 22 May 1981 7 December 1984
Roland Dumas 7 December 1984 20 March 1986
Jean-Bernard Raimond 20 March 1986 12 May 1988
Roland Dumas 12 May 1988 29 March 1993
Alain Juppé 29 March 1993 18 May 1995
Hervé de Charette 18 May 1995 4 June 1997
Hubert Védrine 4 June 1997 7 May 2002
Dominique de Villepin 7 May 2002 31 March 2004
Michel Barnier 31 March 2004 2 June 2005
Philippe Douste-Blazy 2 June 2005 15 May 2007

❺ 法國歷來內政部長名單

法國新上任的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5月7日宣布新內閣名單,任命資深外交官多米尼克·德·維爾潘為法國外交部長,任命哲學家盧克·費里為教育部長,而國防部長則首次由一名女性擔任。
希拉克在總統選舉獲勝後,任命拉法蘭擔任新總理,拉法蘭希望自己組建的內閣能在下月的議會選舉中贏得支持。

曾在1993年至1995年擔任體育部長的阿利奧·瑪麗此次擔任了國防部長,成為首位擔任此職的女性。

在拉法蘭的內閣中,擔任內政部長的是巴黎大區納伊的市長尼古拉·薩爾科齊。擔任財政部長的是鋼鐵製造業大亨弗朗西斯·梅爾。司法部部長和勞工部長分別是共和黨人多米尼克·佩爾邦和朗索瓦·菲永,總統希拉克也是共和黨人。法國民主聯盟的吉勒·德·羅賓被委任旅遊部長一職。

❻ 《拿破崙傳》當中所有人物有哪些

人物表-《拿破崙傳》

1. 夏爾-波拿巴,拿破崙的父親
2. 拿破里奧尼,即拿破崙
3. 萊蒂齊亞,拿破崙的母親
4. 費什,拿破崙的舅舅,神職人員
5. 保利,拿破崙的父親的上級軍官
6. 瓦朗斯,拿破崙曾給他寫信
7. 布里昂,拿破崙的朋友,拿破崙因為缺錢,曾與他合夥做生意。後因侵吞公款被解職。後出任漢堡代辦,再次貪污被免職
8. 薩利切蒂,國民公會代表
9. 路易,拿破崙的弟弟
10. 約瑟夫,拿破崙的哥哥,神職人員
11. 呂西安,拿破崙的弟弟
12. 熱羅姆,拿破崙的弟弟
13. 卡洛麗娜,拿破崙的妹妹,嫁給了繆拉
14. 愛麗莎,拿破崙的妹妹
15. 波麗娜,拿破崙的妹妹,首任丈夫陣亡,改嫁給博爾蓋澤
16. 約瑟芬,拿破崙的妻子
17. 朱莉,約瑟夫的妻子
18. 博爾蓋澤,波麗娜的丈夫
19. 德西蕾,拿破崙的嫂子的妹妹(約瑟夫的小姨子),拿破崙因缺錢,他想娶德西蕾,因為她們家有錢
20. 馬爾蒙,青年軍官,曾給拿破崙當副手
21. 朱諾,青年軍官,曾給拿破崙當副手,後來打了敗仗,瘋了
22. 巴拉斯,督政官,喜歡漂亮女人
23. 雷加米埃夫人,漂亮女人
24. 塔利昂夫人,漂亮女人,巴拉斯的情人,生活放盪
25. 繆拉,年輕的騎兵軍官,拿破崙的副手,後來娶了拿破崙的妹妹
26. 謝尼埃,作家議員,拿破崙曾向他的情人求婚
27. 博阿爾內子爵,約瑟芬的前夫
28. 奧坦絲,約瑟芬與前夫的孩子
29. 歐仁,約瑟芬與前夫的孩子
30. 馬塞納,法軍將領,慣於沖鋒陷陣。 他粗魯,文化水平不高,頭腦簡單。拿破崙遭到流放後投靠了路易十八,後來拿破崙登陸後又開始追隨拿破崙。
31. 卡爾諾,法軍將領,內閣成員
32. 昂蒂布,法國民自衛軍首領
33. 查理大公,瑪麗-路易絲的叔叔,奧地利的皇室將軍
34. 博利厄,奧地利軍隊統帥,72歲
35. 科利,對方將領
36. 阿爾文齊,對方將領
37. 維爾姆澤,對方將領
38. 貝爾蒂埃,法軍將領,個頭矮小, 卻有一個碩大無比的腦袋, 他相貌醜陋, 舉止可笑。先追隨拿破崙,後背叛,後跳樓自殺。 (俄軍也有一個將軍叫貝爾蒂埃,曾被法軍俘虜)
39. 奧熱羅,法軍將領,貪婪揮霍、 粗俗的農民之子
40. 克勒曼,督政官們為了制約拿破崙,派這個人去與他分權
41. 伊波利特-夏爾,似乎是約瑟芬的情人,年輕的騎兵軍官
42. 阿爾諾,來自巴黎的作家
43. 勒克萊克,波麗娜的丈夫
44. 格拉西妮,斯卡拉歌劇院的女主角
45. 內克,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
46. 施泰爾夫人,內克的女兒,美艷動人,頭腦精明
47. 塔列朗,外長
48. 拉納將軍,法軍將領,後戰死
49. 納爾遜,英國海軍將領
50. 拉-帕傑麗-波拿巴,即約瑟芬
51. 拉普拉斯,數學家、天文學家,拿破崙常向他請教數學
52. 蒙日,數學家
53. 德塞,法軍將領
54. 克萊貝爾,法軍將領
55. 貝托萊,化學家
56. 萊塞普斯,負責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法國工程師
57. 阿克梅特,土耳其統帥
58. 盧斯塔姆,拿破崙的貼身侍衛
59. 菲利波,英軍將領,工程兵軍官
60. 舍雷爾,法軍在義大利的將領
61. 迪科,法軍將領或政府官員
62. 貝爾納多特,約瑟夫的小姨子的丈夫,後來做過瑞典國王
63. 穆蘭,法軍將領,後來可能當上督政官
64. 戈伊埃,督政官
65. 波丹,法議員,因拿破崙歸來而興奮猝死
66. 西哀士,神父,可能也是督政官
67. 卡米拉,波拿巴的乳母
68. 羅德雷,法政府官員,拿破崙的親信
69. 儒爾當,法政府官員
70. 托納,法軍官
71. 特隆歇,參議員,法學家
72. 賽居爾,法軍官,在給拿破崙的報告中遺漏了兩門大炮,被拿破崙指出來了
73. 小皮特,英國首相
74. 福克斯,英國政治家,外交大臣
75. 格拉西姆,歌劇院的女主角,拿破崙的情人
76. 孔薩維,紅衣主教
77. 富歇,警務部長,曾任神職人員,先追隨拿破崙,後背叛
78. 本傑明-貢斯當,著名民主主義者,施泰爾夫人的朋友
79. 伊薩貝,畫家
80. 德雷克,拿破崙的心腹
81. 內伊,法軍將軍,從開始時即追隨拿破崙,拿破崙遭到流放後投靠了路易十八,後來拿破崙登陸後又開始追隨拿破崙
82. 塔爾瑪,演員(有一個法軍士兵也叫塔爾瑪)
83. 雷米扎夫人,約瑟芬的朋友
84. 雷米扎,主管拿破崙的御衣製作
85. 當甘公爵,波旁王室後裔,因陰謀反叛拿破崙而被處死
86. 莫薩,共和黨人,反對拿破崙的獨裁
87. 皮什格魯,波旁王室的朋友,反對拿破崙
88. 喬治娜,拿破崙厭倦約瑟芬後的情人
89. 迪夏泰爾,約瑟芬的侍女,後為拿破崙所傾情
90. 梅內瓦爾,拿破崙的書記員
91. 考尼茨親王,應該是法國的
92. 弗蘭西斯,奧地利皇帝
93. 達律,法國將軍
94. 富爾頓,美國發明家
95. 馬貢,法國海軍副司令
96. 布律克絲,法國海軍司令,曾違抗拿破崙的命令,被撤職
97. 卡諾瓦,雕塑家
98. 路易·斐迪南德親王,普軍的將領
99. 沙恩霍斯特將軍,普軍將領
100. 不倫瑞克公爵,普軍軍隊的總司令,
101. 霍亨洛厄親王,普軍將領
102. 路易絲,普魯士的王後
103. 卡爾·奧古斯特公爵,是一位對普魯士有著狂熱喜愛的主戰派,反對拿破崙
104. 哈茨菲爾德伯爵,曾透露了法軍的實力,因夫人替他求情才被饒恕
105. 瓦萊夫斯卡伯爵夫人,拿破崙在華沙遇到的情人
106. 夏多布里昂,曾反對拿破崙,拿破崙不許其回國
107. 梅特涅,曾擔任奧地利駐法國大使
108. 托爾斯泰,俄國駐法國大使,內廷大臣
109. 圖恩-塔克西,德意志公主
110. 樊尚,拿破崙的親信
111. 魯緬采夫,法國駐俄國公使
112. 達魯,法大臣
113. 維蘭德,德國作家
114. 約翰內斯-封-繆勒,瑞士歷史學家
115. 塔西陀,羅馬史學家
116. 瓦拉多立特,法將軍
117. 巴布納伯爵,奧地利將軍
118. 弗里德里斯-斯塔普斯,意圖刺殺拿破崙的德國人
119. 香巴尼,法國大臣,曾負責與奧地利講和
120. 施瓦岑貝格親王,奧地利駐法大使
121. 瑪麗-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的王後,原是奧地利公主
122. 瑪麗-路易絲,奧地利公主,嫁給了拿破崙
123. 威靈頓,英國將軍
124. 科蘭古,法駐俄國大使,神父出身的雅各賓黨人
125. 涅謝爾羅德,俄駐法國使館新任秘書
126. 巴克萊,俄軍將軍
127. 巴格拉基昂,俄軍將軍
128. 麥克唐納,普魯士將軍
129. 蘇瓦諾夫,法軍將軍
130. 施泰因,曾是德意志一個小國的國君,因反對拿破崙,遭流亡,後來曾作沙皇的顧問
131. 康斯坦丁大公,俄國人
132. 霍亨索倫,德意志的皇室家族
133. 哈布斯堡,奧地利的皇室家族
134. 布倫瑞克,德意志的皇室家族
135. 馬勒,法軍將軍,假傳拿破崙已死,煽動造反,後被處死
136. 拉庇少校,曾密謀刺殺拿破崙
137. 迪羅克,法內廷大臣,追隨了拿破崙10餘年,後陣亡
138. 雷內瓦爾,拿破崙的秘書
139. 斯坦尼斯拉斯,波蘭貴族
140. 約克,普魯士將軍
141. 布伯納伯爵,奧地利人,曾代表奧地利與拿破崙談判
142. 施萊爾馬赫,普魯士大臣,因實話講出了人民的心聲而遭放逐
143. 莫羅將軍,因謀反被放逐美國,後回到德國後與法軍作戰時身亡
144. 梅爾費特將軍,奧地利將軍
145. 布呂歇爾,應是奧地利將軍
146. 貝特朗,跟隨拿破崙流放到厄爾巴島的將軍
147. 德魯奧,跟隨拿破崙流放到厄爾巴島的將軍
148. 呂西安,拿破崙流放時投奔了波旁王朝,被封為加尼諾親王
149. 奈普堡,奧地利軍官,拿破崙被流放後,成為他的妻子露易絲的情人,
150. 路易十八,拿破崙流芳後,重新執掌王位
151. 安古勒默女公爵,路易十八的女兒?
152. 孔代親王,
153. 波旁公爵,
154. 阿圖瓦伯爵,路易十八的弟弟
155. 塞利姆蘇丹,拿破崙用的寶劍是他送的
156. 蘇爾特,法將軍
157. 坎貝爾,拿破崙流放時使用的化名
158. 特魯赫塞斯,普魯士上校,護送流放的拿破崙的專員
159. 蘇萬洛夫,俄國人,護送流放的拿破崙的專員
160. 費迪南,應是西班牙的國王
161. 拉法萊特,法郵政大臣
162. 馬雷,應是法皇室里的大臣
163. 薩比利,法警察總監
164. 歐迪諾,法將軍
165. 阿爾西,法將軍
166. 莫蒂埃,法將軍
167. 勒費弗爾,法元帥
168. 毛布萊,曾受人指使刺殺拿破崙,但沒有實施
169. 波利先生,拿破崙的德國老師
170. 馮-半勒,魏瑪總理
171. 繆勒,應該即是馮-半勒
172. 杜倫納,應是法將軍。
173. 格魯希,法將軍
174. 格耐森奧,普魯士將軍
175. 拉法耶特,法議員
176. 薩瓦里,法皇宮官員或大臣
177. 德克雷,法海軍大臣
178. 古爾高,法將軍
179. 米爾隆,拿破崙第二次被流放時使用的化名(有個救過拿破崙性命的將軍也叫米爾隆,拿破崙用這個化名的原因即是於此)
180. 拉斯卡斯,拿破崙的親信
181. 梅特蘭,英國海軍艦長
182. 艾爾茲,應是奧地利將軍
183. 科本佐伯爵,應是奧地利將軍或皇宮官員
184. 雷穆,應是法將軍或皇宮官員
185. 加桑,拿破崙的隨從或將軍
186. 薛尼,曾寫文章抨擊拿破崙
187. 科維薩,醫生
188. 康巴雷斯
189. 拉西佩德
190. 蒙托隆,拿破崙的將軍或官員,被拿破崙放逐。
191. 巴瑟斯特,英國的部長,他做出決定如何安排死後的拿破崙,後來鬱郁寡歡,最終自殺。
192. 阿香波,拿破崙臨死前侍奉的僕人或隨從
193. 小萊昂,拿破崙的私生子,娶了一個廚娘,在美國死去。
194. 亞歷山大·瓦萊夫斯基,拿破崙的私生子,後來當上了法國的部長
195. 康蒂隆,拿破崙的下屬,曾被指控計劃謀殺威靈頓,後來又被無罪釋放。
196. 安東馬爾基,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的醫生,科西嘉人。
197. 多比亞斯,侍候拿破崙的奴隸,馬來人,遭人綁架後被販賣到了聖赫勒拿島。
198. 古爾戈,拿破崙的副官,因為忠誠而追隨皇帝來到聖赫勒拿島。
199. 索爾,法軍將軍

閱讀全文

與法國大臣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