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足球的歷史
世界盃簡介
世界盃預選賽階段分為六大賽區進行,分別是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賽區,每個賽區需要按照本賽區的實際情況制訂預選賽規則,而各個已報名參加世界盃的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代表隊,則需要在所在賽區進行預選賽,爭奪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名額。 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名額目前是32個,決賽階段主辦國可以直接獲得決賽階段名額,除主辦國外,其他名額由國際足聯根據各個預選賽賽區的足球水平進行分配,不同的預選賽賽區會有不同數量的決賽階段名額。註:國際足聯規定:從2006年世界盃預選賽起,衛冕冠軍需要參加其所屬區域內的世界盃預選賽,從而只有東道主可以入圍決賽圈32強的比賽. 世界盃決賽階段的主辦國必須是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而且會員國(地區)需要向國際足聯提出申請(可以兩個會員聯合申請承辦),然後通過全體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投票選出。 通過世界盃預選賽獲得決賽階段名額的國家代表隊,加上主辦國的代表隊一共32支球隊將會到主辦國進行決賽階段的比賽爭奪冠軍。決賽階段32支球隊通過抽簽被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4支球隊,進行分組積分賽,各個小組的前兩名共十六支球隊將獲得出線資格,進入復賽;進入復賽後,十六支球隊按照既定的規則確定賽程,不再抽簽,然後進行單場淘汰賽,直至決出冠軍。
[編輯本段]世界盃起源
中國唐代就出現「足球」的競技比賽,當時叫「蹴鞠」。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陵基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編輯本橡汪鉛段]世梁好界杯獎杯
是1928年FIFA為獲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雷米特金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 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大力神杯」。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屆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佔有此杯了。
[編輯本段]世界盃歷史回顧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本屆杯賽沒有預選賽,只有13支國家隊報名參賽,兩個南美國家烏拉圭和阿根廷攜手進入決賽。烏拉圭國家足球隊成為第一個世界盃冠軍。 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世界足球運動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第2屆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第一次進行了電台的實況轉播。 義大利與捷克斯洛伐克爭奪冠軍,義大利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第3屆 1938年法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上,上屆冠軍和東道主球隊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上屆冠軍在世界盃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規定直到2002年韓日世界盃後才被取消。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上,上屆冠軍巴西也參加了南美區預選賽。 最終決賽在義大利和匈牙利之間進行,義大利隊以4比2的比分蟬聯冠軍。義大利隊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蟬聯冠軍的球隊。 第4屆 1950年巴西世界盃 經過第一輪小組循環賽,巴西、烏拉圭、西班牙和瑞典進入四強,他們需要再次以循環賽的形式決出冠軍。巴西隊與烏拉圭隊的比賽就是事實上的最後決戰,這場比賽在馬拉卡納球場上演,老道的烏拉圭隊頂住了場上和場外的壓力,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榮譽。 本屆杯賽的觀眾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並創造了平均每場6萬名觀眾的世界盃記錄。巴西球員阿德米爾榮獲最佳射手獎,在比賽中,他共攻入7球。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杯賽過程,沒有一名隊員被罰出場,大概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人們更加珍視和睦友善了。 第5屆 1954年瑞士世界盃 本屆杯賽在瑞士的五個城市進行, 26場比賽總共打進140個進球,令球迷大飽眼福。平均每場進5.38球的記錄也是歷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最高的。本屆杯賽,球員們首次穿上了印有號碼的球衣。另外,電視首次運用於世界盃賽的轉播。 聯邦德國隊逆轉戰勝了被譽為「無冕之王」的匈牙利隊最後獲得冠軍,開始了他們在世界盃賽上的輝煌歷程。 第6屆 1958年瑞典世界盃 這屆比賽的大明星是巴西隊年僅17歲的天才球員貝利,他司職左邊鋒,與加林查、扎加洛、瓦瓦組成世界上最鋒利的前鋒線。另一位明星是法國隊的方丹,他是第一位在世界盃決賽階段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球星,創造了至今無人打破的一屆世界盃進13球的最高記錄。 東道主瑞典隊發揮出眾,進入冠軍決賽,與爭奪冠軍。但巴西藝術足球很快向世人證明了它的威力,巴西隊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中國隊首次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但未能獲得出線權。 第7屆 1962年智利世界盃 這屆杯賽被稱為歷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盃賽,幾乎每場比賽都有球員被罰出場外。開賽三天,竟然有34名球員是被抬下場的。 巴西隊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成為第三個兩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隊伍,在世界掀起了猛烈的「黃色風浪」。 第8屆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 本屆杯賽上的最大黑馬屬於朝鮮隊,他是世界盃賽上首次進入復賽的亞洲球隊。 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軍爭奪戰中,英格蘭隊的赫斯特成為了東道國的英雄,他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決賽中上演「 帽子戲法 」的球員,現代足球隊發源國第一次登上了冠軍獎台。英國人在本屆比賽中創新使用了「442」陣型,這個經典的陣型到目前仍然被很多球隊所採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亞軍決賽中的爭議進球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懸案和經典。 第9屆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隨著各大洲足球運動的發展,國際足球聯合會首次決定在歐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區舉辦世界盃賽,最後選中了墨西哥。 冠軍爭奪戰中巴西最後以4比1戰勝義大利隊,取得劃時代的勝利,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三次奪冠的隊伍,並永久佔有了「雷米特杯」。 第10屆 1974年德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正值世界足球技術革新的熱潮,以荷蘭人創造的「全攻全守」為代表,為足球帶來了新的活力。 聯邦德國隊與荷蘭隊踢了一場永垂史冊的決賽,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聯邦德國隊2-1獲勝,第二次登上了冠軍領獎台。 第11屆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賽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預選賽的參賽隊伍第一次超過了100支。 阿根廷隊與上屆亞軍荷蘭隊爭奪桂冠。最後,阿根廷隊以3比1的比分使荷蘭隊再次屈居「老二」。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五次由東道主奪魁。 第12屆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 本屆杯賽擴軍至24支球隊。 義大利與西德進行冠軍爭霸戰。義大利成為繼巴西後,第二個獲得三次世界盃冠軍頭銜的國家。羅西也以6球獲得本屆杯賽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獎。 第13屆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這屆世界盃的主辦國哥倫比亞因財政困難宣布放棄。墨西哥代替哥倫比亞承辦世界盃比賽,並成為了第一個舉辦過兩屆世界盃賽的國家。在此世界盃舉辦前,曾經歷過巨大地震。 阿根廷隊與聯邦德國隊爭奪冠軍,巨星馬拉多納顯示出他作為本屆杯賽最佳球員的風采,本屆杯賽成了他表演的大舞台。阿根廷最後獲得冠軍。 第14屆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的英雄人物當屬老將米拉、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和阿根廷門神戈耶切亞。冠軍最後屬於聯邦德國隊,聯邦德國與義大利、巴西一樣,成為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本屆杯賽吸引了近267億次電視觀眾,門票收入達1.4億美元。 第15屆 1994年美國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決賽圈比賽充滿了精彩刺激的場面和令人叫絕的進球。沙烏地阿拉伯隊闖入了16強,為亞洲足球贏得了榮譽。本屆杯賽上最大的悲劇是哥倫比亞球員埃斯科巴因將球打入自家球門,回國後慘遭殺害。 最後的決賽的雙方是巴西隊和義大利隊,兩隊都分別獲得過三屆世界盃冠軍。比賽在120分鍾內沒有分出高低,點球決戰,巴喬射失點球,巴西人再次捧杯,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獲得四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第16屆 1998年法國世界盃 本屆杯賽擴軍到32支球隊,最大的黑馬是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克羅埃西亞隊,前南解體後首次參賽的他們最終獲得第3名,隊中球星蘇克成為本屆世界盃最佳射手。而英阿之戰成為了經典,歐文橫空出世。 7月12日成為了法國人的節日,在決賽中,中場大將齊達內在上半場兩次頭槌破門,為法國隊奪冠早早奠定了勝局。最終,法國隊以3比0擊敗巴西奪魁。人們不解羅納爾多在決賽中的低迷表現。 第17屆 2002年韓日世界盃 世界盃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辦。本屆杯賽以弱勝強的冷門頻出,數個奪標熱門隊伍止步於小組賽。 決賽在巴西和德國之間進行,巴西隊第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 東道國韓國隊獲得第4名,創造了亞洲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新紀錄。 中國隊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但小組賽三場未進球,以失9球、積0分的成績無功而返。 第18屆 2006年德國世界盃 德國、南非、英格蘭、摩洛哥和巴西參與了2006年世界盃的申辦,但是巴西在最後時刻退出。在最後的投票中,德國以12票比11票,以一票的優勢戰勝了南非,獲得了2006年世界盃的舉辦權。這是德國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德國上次舉辦世界盃是在1974年。 齊達內復出後的法國隊的發揮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當然由於他的影響也帶來了一些巔峰不在的老將(巴特茲等);而更加超出人們預料的是義大利隊,他們依靠強大的凝聚力以及鏈式防守出人意料的打進了決賽,並最終捧杯。 這屆杯賽上,四強全為歐洲球隊,亞非球隊表現不佳,最終義大利以點球大戰戰勝法國,獲得冠軍。齊達內在加時賽下半場因為用頭撞擊義大利隊後衛馬特拉齊,被紅牌罰下,震驚了世界。賽後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馬特拉齊,但是真相也許要等待很久才能為世界球迷所知。 第19屆 2010年南非世界盃 第19屆世界盃將在南非舉行,這是非洲國家第一次舉辦世界盃賽,預示著非洲足球事業逐步踏入顛峰。 第20屆 2014年巴西世界盃 北京時間2007年10月30日,國際足聯在總部蘇黎世宣布:巴西將承辦2014年世界盃。
[編輯本段]世界盃記錄大全
進球紀錄
世界盃進球最多:羅納爾多(巴西)、共15球,1998年4球,2002年8球,2006年3球;14球:蓋德-穆勒(德國);13球:方丹(法國12球:貝利(巴西);11球:柯奇士(匈牙利)、克林斯曼(德國);10球:拉托(波蘭)、拉恩(德國)、克洛澤(德國)、萊因克爾(英格蘭)、庫比拉斯(秘魯)、巴蒂斯圖塔(阿根廷) 決賽進球最多:貝利3球(1958年2球、1970年1球);瓦瓦3球(1958年2球、1962年1球);赫斯特3球(1966年)、齊達內3球(1998/2006) 單屆世界盃進球最多:方丹(法國)、1958年、13球決賽;柯奇士則在1954年世界盃上參賽5場攻入11球 進球最少的最佳射手:內耶德利安(捷克斯洛伐克)1934 單屆進球最多國家:1954,匈牙利,27球 單場進球最多:薩連科(俄羅斯)、對喀麥隆攻入5球、1994年 單屆世界盃頭槌進球最多射手:克洛澤(德國),5球,2002年 最多帽子戲法:匈牙利的柯奇士2次(1954年對韓國、對西德)、法國的方丹2次(1958年對巴拉圭、對西德)、西德的蓋德-穆勒2次(1970年對保加利亞、對秘魯) 第一個帽子戲法:斯塔比萊(阿根廷)1930,阿根廷-墨西哥 進球屆次最多:貝利(巴西)4屆均有進球(1958/1962/1966/1970)、4屆(1958/1962/1966/1970)貝利(1958年6球,1962年1球,1966年1球,1970年4球)烏維-席勒(西德)(1958年1球,1962年2球,1966年2球,1970年3球) 里程碑進球:第1球(洛朗、法國、1930年對墨西哥)、第500球(博比-科林斯、蘇格蘭、1958年對巴拉圭)、第1000球(倫森布林克、荷蘭、1978年對蘇格蘭)、第1500球(卡尼吉亞、阿根廷、1994年對奈及利亞)、第2000球(奧爾巴克、瑞典、2006年對英格蘭)、第2063球(馬特拉齊、義大利、2006年對法國) 最快進球:2002年,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在對韓國比賽中開場僅11秒破門; 最晚進球:2006年,義大利的皮耶羅在對德國的比賽中在第121分鍾破門; 最快帽子戲法:1982年,匈牙利的拉斯羅-基斯在對薩爾瓦多的比賽中,在第70、74和77分鍾破門,他也是世界盃上唯一上演帽子戲法的替補;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阿根廷隊與牙買加隊的比賽中,只用了10分鍾,便攻入了3個球。 進球年齡最大:1994年,喀麥隆的羅傑-米拉在對俄羅斯時破門,當時他已42歲零39天; 進球年齡最小:1958年,巴西的貝利在對威爾士時破門,年僅17歲零239天; 世界盃包括決賽在內場場破門唯一一人:巴西的雅伊爾津霍(又譯查仙奴),在1970年世界盃6場比賽中都有進球;烏拉圭的吉吉亞在1950年也是場場破門(4場),但當時是循環圈決勝,沒有冠亞軍決賽。 最快替補進球:1998年,丹麥前鋒桑德在和奈及利亞的比賽中,替補上場僅16秒就破門得分;莫拉雷斯(烏拉圭),2002,烏拉圭-塞內加爾,下半場替補登場,開賽17秒 在兩屆世界盃決賽中破門的人:巴西的瓦瓦(1958/1962)、貝利(1958/1970)、西德的布萊特納(1974/1982)、法國的齊達內(1998/2006); 唯一一個代表兩個國家在世界盃進球的人:普羅辛內斯基,1990年代表南斯拉夫攻破阿聯酋大門、1998年代表克羅埃西亞攻破牙買加大門。 第一個烏龍球:馬努埃爾·羅薩斯(墨西哥)1930,墨西哥-智利(又一說,1938年,瑞士的恩斯特-洛斯切在對德國比賽時自擺烏龍) 最快烏龍球:2006年,英格蘭1:0巴拉圭,加馬拉,3分鍾 唯一一個在同一場比賽中既進球又入烏龍的人:1978年,荷蘭的厄爾尼-布蘭特斯在對義大利比賽中完成這一「壯舉」,荷蘭最終2比1獲勝。
出場紀錄
世界盃出場次數最多的人:馬特烏斯(德國)、5屆25場,共2048分鍾;第二為義大利的馬爾蒂尼(23場) 出場時間最長球員:馬爾蒂尼(義大利),4屆23場,共2217分鍾 參加屆次最多的人:馬特烏斯共5屆(1982至1998)、卡巴亞爾(墨西哥、共5屆、1950至1966) 連續出場決賽場次最多球員:卡福(巴西),1994年、1998年、2002年連續三屆決賽出場 最大齡的出場球員:羅傑-米拉,喀麥隆,1994年對俄羅斯時他42歲零39天 最年輕出場球員:諾曼-懷特塞德、北愛爾蘭,1982年對南斯拉夫出場時年僅17歲零41天 代表兩個國家出戰世界盃的人:蒙蒂(阿根廷1930、義大利1934)、普斯卡什(匈牙利1954、西班牙1962)、桑塔瑪利亞(烏拉圭1954、西班牙1962)、馬佐拉(巴西1958、義大利1962改名為阿爾塔菲尼)、普羅辛內斯基(南斯拉夫1990、克羅埃西亞1998)、賈爾尼(南斯拉夫1990、克羅埃西亞1998) 世界盃出場時間最短的人:1978年突尼西亞的拉比迪在和墨西哥比賽時出場2分鍾;1986年阿根廷的特洛比亞尼在和西德的決賽中替補踢了最後2分鍾 最快被換下的人:1998年在和奧地利比賽中,義大利的內斯塔開場4分鍾就因傷被貝爾戈米換下;2006年在對瑞典時,英格蘭的歐文也是開場4分鍾就因傷被克勞奇換下 最年輕的教練:1930年阿根廷首戰對法國,當時他們的教練胡安-何塞-特拉穆托拉年僅27歲零267天 最年長的教練:1954年法國和墨西哥交鋒時,法國的教練加斯頓-巴雷烏已經70歲零194天大。 最年輕的首發:1930年南斯拉夫對陣巴西,南斯拉夫首發的平均年齡是21歲零258天 最年邁的首發:1998年德國對伊朗,德國首發的平均年齡是31歲零345天
紅黃牌紀錄
世界盃紅牌總數(截至2006):142張 得紅牌最多的球隊:阿根廷、10張 單場比賽紅黃牌最多:2002年,德國—喀麥隆(4黃變2紅);2006年,葡萄牙—荷蘭(8黃變4紅),均為16黃 最多紅牌場次:2006年葡萄牙對荷蘭,4張紅牌(科斯蒂尼亞、德科、范布隆克霍斯特、博拉魯茲) 最快紅牌:1986年,烏拉圭的塞爾吉奧-巴蒂斯塔在對蘇格蘭開場僅56秒就被罰下 最快黃牌:1994年,俄羅斯的古爾盧科維奇在對瑞典第1分鍾時就吃到黃牌 第一個被罰下的球員:1930年秘魯的馬里奧-德-拉斯-卡薩斯在對羅馬尼亞時被罰下 第一個被罰下的守門員:1994年義大利的帕柳卡在對挪威時被罰下 世界盃決賽第一個吃紅牌的人:1990年阿根廷對西德,阿根廷的蒙松。其後不久,蒙松的隊友德索蒂也吃到了紅牌;另一個決賽吃紅牌的是1998年法國的德塞利 不止一次被罰下的人:喀麥隆的里格貝特-宋(1994對巴西、1998對智利)、法國的齊達內(1998對沙特、2006對義大利) 首次使用紅黃牌的世界盃: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盃。紅黃牌發明者為英國裁判阿斯頓。 第一張黃牌:洛普切夫(蘇聯),1970, 第一張紅牌:卡士澤(智利),1974,智利-西德 第一位主哨世界盃決賽的裁判:比利時的約翰·朗格魯斯。
比分紀錄
最大比分:10-1 匈牙利-薩爾瓦多 1982 9-0 匈牙利-韓國 1954 9-0 南斯拉夫-扎伊爾 1974 8-0 瑞典-古巴 1938 8-0 烏拉圭-玻利維亞 1950 8-0 德國-沙烏地阿拉伯 2002 單場一隊進球最多記錄:1982,匈牙利-薩爾瓦多 10:1 單場進球最多:1954年奧地利7比5瑞士(12球) 最多連勝場次:11場,巴西,2002至2006 最多連敗場次:9場,墨西哥,1930、1950至1958 最多連平場次:5場,比利時,1998至2002 最多不敗場次:13場,巴西,1958至1966(11勝2平) 最多不勝場次:17場,保加利亞,1962至1974、1986、1994
其他紀錄
贏得世界盃最年長球員:義大利的佐夫,1982年他作為隊長奪冠時已40歲 贏得世界盃最年輕球員:巴西的貝利,1958年他年僅17歲 獲得世界盃冠軍最多的人:巴西的貝利,3次(1958、1962、1970)。 作為隊長和教練都奪冠的人:德國的貝肯鮑爾,1974年作為隊長、1990年作為主帥 第一個作為球員和教練都奪冠的人:巴西的扎加洛,1958/1962作為隊員、1970年作為教練 唯一兩次贏得世界盃的教練:義大利的波佐、1934/1938 第一個攻入點球的人:1930年墨西哥的曼努爾-羅薩斯,對阿根廷 第一個罰丟點球的人:1934年巴西的巴爾德馬爾-德-布里托,被義大利的薩莫拉撲出 最長不失球紀錄:義大利的守門員曾加,1990年曾5場比賽共518分鍾不失球 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球場:馬拉卡納球場 觀眾最多的一場比賽:1950年世界盃循環圈最後一戰,巴西對烏拉圭,巴西馬拉卡納球場,官方記載觀眾人數為199854人 觀眾最少的一場比賽: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第一輪,羅馬尼亞對秘魯,300人 單屆被犯規最多球員:球王馬拉多納,1990年,共遭對手53次犯規 第一支世界冠軍隊隊長:烏拉圭的何塞·納薩茲。 第一個世界冠軍隊主教練:烏拉圭隊的阿爾韋托·蘇皮塞 年齡最大的世界盃金球獎獲得者:2006年,齊達內,34歲 年齡最小的世界盃金球獎獲得者:1998年,羅納爾多,22歲 第一位獲得世界盃金球獎的守門員:2002年,卡恩 第一屆衛冕冠軍無直接參賽權的世界盃(不算首屆):2006年德國世界盃 淘汰賽階段使用過加時賽「金球制」的世界盃:1998年法國世界盃,2002年韓日世界盃 第一粒加時賽「金球」:1998年法國世界盃,1/8決賽,布蘭克(法國) 第一位在單場決賽中打進3球的球員: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格奧費·赫斯特(英格蘭) 第一場以互射點球分出勝負的決賽:1994年美國世界盃決賽,巴西3-2義大利 第一支連續3次進入世界盃決賽的國家:德國(1982,1986,1990) 德國隊自從1954世界盃起,連續14屆世界盃進8強,連屆屆打入決賽階段的巴西隊也望塵莫及。 [1]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704.html?wtp=tt
B. 今晚世界盃的賽程是什麼
今天是7月2號,今天的比此氏賽已經進行了一場:
北京時間02:00 1/8決賽 克羅埃西亞 VS 丹麥,克羅埃西亞4比3戰勝丹麥。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1/8決賽進行了一場焦點大戰,兩支來自歐洲的球隊克羅埃西亞與丹麥狹路相逢。上半場比賽,約根森亂中捅射入網,曼朱基奇禁區內勁射扳平比分。下半場比賽雙方互無建樹,常規90分鍾比賽結束,兩隊打成1-1平,比賽進入加時賽。比賽進入點球大戰。點球大戰丹麥3次失點,克羅埃西亞總比分4-3晉級8強。
今天晚上十點整還有一場比賽即將打響~
北京時間22:00 1/8決賽 巴西 VS 墨西哥
北京時間7月3日晚22時(俄羅斯當地時間7月2日晚18時),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1/8決賽,巴西在薩馬拉競技場對陣墨西哥。此役桑巴軍團望延續世界盃對陣中美霸主的不敗金身,讓墨西哥連續7屆世界盃淘汰賽一輪游。與此同時,巴西隊內頭號球星內馬爾能否及時找回進球感覺,能否時隔5年之後再次打破墨西哥隊的大門?與此同時,熱蘇斯與森祥散小豌豆這兩位隊中的王牌射手之間的直接對話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將是兩隊歷史第41次交鋒,此前40次較量,巴西隊占據明顯優勢,23勝7平10負。兩隊此前在世界盃賽場4次交鋒,巴西隊3勝1平保持不敗,進11球且1球不失。上屆本土世界盃小組賽,巴西與墨西哥踢成0比0平局.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世界盃的比賽時間,可以點擊進入這個鏈接,裡面有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全部的賽程安排。
網頁鏈接宴鏈
C. 近年來世界上發生的戰爭
除了人所共知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俄格沖突、阿克蘇拉戰爭、斯里蘭克內戰、車臣戰爭、索馬里內亂之外,還有這些:
埃厄武裝沖突
1998年5月初,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兩國因領土糾紛問題爆發大規模武裝沖突,厄軍佔領了埃塞部分領土。由於國際社會積極調停,兩國交火1個月後實現了停火。1999年2月初,兩國再次發生邊界沖突。非統組織積極調停,雙方停火並開始談判。今年5月初,由於談判並未能解決兩國間的矛盾,埃厄武裝沖突進一步升級,雙方投入兵力約為50萬。5月30日,兩國在阿爾及爾恢復談判。6月18日雙方簽署了由非洲統一組織起草的停火協議。
獅子山內戰
自90年代初,獅子山即爆發內戰,反叛武裝為桑科領導的「革命聯合陣線 」。1998年年底,「聯陣」武裝向政府軍發動進攻,逼近首都弗里敦。1999年7月,卡巴總統與「聯陣」領導人桑科簽署「洛美和平協議」,桑科任副總統,國內實現和平。今年5月,「聯陣」部隊多次襲擊聯合國維和部隊,打死4人,並將50 0多人扣為人質。連日來,「聯陣」部隊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和塞政府軍的小規模交火事件仍時有發生。
剛果(金)內戰
1998年,卡比拉領導下的反政府武裝推翻了蒙博托政府。不久,卡比拉政府又與從前的支持者盧安達、烏干達等國決裂,同時國內部族矛盾也出現激化,從而導致新內戰的爆發。盧安達、烏干達等國派出軍隊支援剛果(金)反政府武裝,南非、辛巴威、安哥拉、納米比亞等國則支持卡比拉政府。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在國際社會積極調停下,內戰雙方已簽訂了「盧薩卡協議」。目前,聯合國正准備向剛果(金)派駐維和部隊。最近,烏干達與盧安達兩國軍隊在剛果(金)東部重鎮基桑加尼發生了激烈交火。烏干達軍方6月17日宣布其部隊開始撤離基桑加尼。
安哥拉內戰
1975年,安哥拉擺脫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獨立。不久,三個民族解放組織「安人運」、「安解陣」和「安盟」之間爆發武裝沖突。「安人運」將「安解陣」消滅,並將「安盟」擊潰,隨後成立了政府。但是,「安盟」與政府軍間的戰斗一直持續不斷。在聯合國斡旋下雙方於1996年簽署和平協議,但並未得到落實。近年來,安哥拉政府軍與「安盟」武裝之間的武裝沖突時斷時續。
蘇丹內戰
1983年,蘇丹政府在國內推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實行伊斯蘭教法,導致國內發生武裝叛亂。長達17年之久的內戰已造成約150萬人死亡。南方的「蘇丹人民解放軍」要求信仰基督教的南部蘇丹獨立。在北方信仰伊斯蘭教地區,也有反對派「烏瑪」黨領導下的數千名反政府武裝在活動。近期,蘇丹政府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派別決裂,且與最大的反對黨「烏瑪」黨達成和平協議,總體形勢對早日結束內戰比較有利。但是,「蘇丹人民解放軍」態度仍很強硬,其領導人加朗聲稱將開展恐怖活動。
辛巴威種族沖突
1980年辛巴威獨立後,約2500戶白人農場主控制著國內70%以上的土地,大批黑人老戰士十分不滿。今年2月以來,上萬名老戰士佔領了約1000戶白人農場主的土地。4月底,在穆加貝總統的調停下,黑人老戰士與白人農場主達成協議;停止暴力沖突,農場繼續由黑人佔領,恢復正常農業生產。
莫三比克大選沖突
1999年底,莫三比克舉行大選。執政黨「莫桑比亞解放陣線」在議會選舉中取勝,其主席希薩諾再次當選總統。但國內最大的反對黨「莫三比克全國抵抗運動」指責選舉中存在舞弊現象。5月初,約100多名「莫抵運」的支持者襲擊了一個警察局,打死打傷數名警察。警察被迫還擊,打死4名襲擊者。
1、伊拉克、阿富汗,源於反抗美軍入侵
2、巴基斯坦,源於政府軍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的清剿(他們和阿富汗的塔利班不是一個組織,但是思想相近,而且互相支援)
3、巴勒斯坦地區、黎巴嫩,源於以色列對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進攻。
4、非洲國家內戰,索馬里內戰、蘇丹內戰、剛果(金)內戰
5、喬治亞,2008年,喬治亞對國內的分裂勢力採取了過激的軍事行動,導致俄羅斯的猛烈報復。
6、斯里蘭卡,2009年政府軍對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全面進攻,並取得勝利。
其他的,非洲種族部落沖突,尼泊爾和哥倫比亞,菲律賓,葉門之類的國內游擊隊的小打小鬧還不構成戰爭強度。
3月中旬,巴格達的一次藝術展上,一件件抽象雕塑使參觀者駐足流連。其中一尊雕塑展示的是一位懷抱嬰兒的母親。只見這位母親面目全非,胸口似乎被掏了一個窟窿。撫摸著自己的作品,剛剛獲得伊拉克文化部創意大獎的哈薩吉說:「我們的國土就像一位聖潔的母親,但這位母親卻在為近幾年來所發生的事情而心痛。」
美國兩年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已近22個月,但伊拉克並沒有得到和平,更談不上經濟的發展,2500萬伊拉克人繼續經受著戰爭余火的煎熬。當年,美國總統布希曾信誓旦旦地說,他將把伊拉克變成中東地區的天堂;而法國總統希拉克則發出警告,戰爭只會打開伊拉克通向地獄之門。現在伊拉克的現狀不幸被希拉克所言中。
如今漫步在這個國家,所見所聞仍是一片戰後的凄愴,即使在巴格達也到處是殘垣斷壁,戰爭創傷俯仰皆是。社會治安混亂,殺人放火、搶劫綁架等刑事案件不斷,針對美軍和與美軍合作者的爆炸及暗殺更是屢屢發生。戰爭並沒有把伊拉克變成天堂,反而使其顯示出地獄的種種跡象。。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自從伊戰開始以來,在伊拉剋死亡的美軍已超過1510人。另據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去年10月發表的文章,伊戰以來有10萬伊拉克國民死亡,200多名外國人在伊境內遭綁架,至少30餘名人質遇害。難怪伊拉克人常說,如果哪一天不發生諸如襲擊、爆炸等暴力事件,那就不像是在伊拉克。
敲字不易,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