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名詞解釋:法國新浪潮
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
B. 法國新浪潮電影在內容及藝術上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代表作品
主題: 非政治性的電影。人物似乎是隨風來到人間,隨風在世上漂泊,又隨風離開人世。《精疲力盡》是最說明這一點的。否定傳統的道德觀念的電影。它的功績之一在於戰勝了某種禁錮,力圖真誠地描寫男女和愛情,暴露虛偽。他們感興趣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於善惡的觀念。 偏愛回憶、遺忘、記憶、杜撰、想像、潛意識活動,試圖把人的這種精神過程、心智過程搬上銀幕。 特徵: 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描寫人的責任心和自罪心,記憶總與歷史事件相聯系。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呂弗《四百下》(1958)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相對於特呂弗,戈達爾的革命性,侯麥則比較溫存。代表作:《春季的故事》簡稱四季故事。去迅雷看看查查那裡有更多他們的作品。
C.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簡介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D. 法國電影新浪潮與美國好萊塢的區別
法國新浪潮電影強調導演的個人風格,充滿主觀性與抒情性,採用實景拍攝,主張即興創作,大多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表現手法多變。我覺得它就是反對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的。好萊塢電影處於資本主義文化產品標准化生產的體制下,以市場和觀影者為導向,影片絕大多數為敘事電影,擁有完整合理的故事情節,編劇的作用非常重要,近年來多使用特技等技術手段;另外,好萊塢電影以明星為賣點的特點也是法國新浪潮電影所沒有的。
E. 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是怎麼回事
法國新浪潮電影編輯
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1991年,中國香港導演吳宇森拍攝了《縱橫四海》向其致敬。
法國新浪潮電影_網路
http://ke..com/link?url=HTOC-uIDkLgzsGVkOFgy-75r6umfJHHIm_eJUDLZVEQ4qCrJd-
F. 簡述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
一切緣起一則社會新聞:一部「流氓」的跑車撞死了一位摩托車手。特呂弗和小兄弟夏布羅爾以此為藍本寫了個劇本,這時他們共同的朋友戈達爾正在為劇本發愁,發信求助。然後,就有了電影《精疲力盡》:導演戈達爾,編劇特呂弗,藝術指導夏布羅爾。
這群電影頑童合力拉開了法國電影狂飆年代的大幕——日後我們所知的法國新浪潮,始自1956年冬。盡管《四百下》的拍攝和上映是在1958年,《精疲力盡》的公映更要遲一年。
《精疲力盡》的三人組,還有陪特呂弗看了許多電影的里維特,那時他們年輕得不可一世,在電影資料館里揮霍著寂寞又騷動的青春。
對於這群「電影館的孩子」來說,電影是避難所和朝聖地,是他們對於生活所有認知的來源。他們供職於《電影手冊》,個個野心勃勃,試圖用文字搭建起一座萬神殿,夢想有朝一日他們也可以帶著自己拍攝的膠片進駐這神殿。
在某次回憶時,夏布羅爾說:這里沒有浪潮,只有大海。作為過來人的他或許比旁人更明白,昨日的舞台曾何其熱鬧,縱然他們曾榮為主角,卻從來不是全部。
(6)什麼是法國新浪潮擴展閱讀:
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的意義: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
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稍後至50年代末,新浪潮更明確的表達出另一種電影,更輕靈生動,用新攝影機在大街小巷拍攝,不再在設影棚中拍攝。新浪潮現象很快對全世界產生了影響。從巴西到波蘭,自捷克斯洛伐克至美國,都有青年影人效仿新浪潮掀起新電影。
G.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介紹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H. 法國新浪潮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法國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
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在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
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I. 「法國新浪潮」指的是什麼
「法國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