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法等國如何看待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企業和籌辦海防等,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
英法等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制,因而也就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制,英法等國應該是歡迎的。
⑵ 二戰後英法這些老牌國家為什麼不行了
1.失去殖民地輸血
歐洲許多國家是殖民大國,殖民地與他們的國力密不可分,一戰後他們對殖民地的控制就已經大大削弱,二戰更是連自己的顧不過來,所以不得不給予殖民地獨立。二戰後有達到了民族主義的頂峰,各個殖民地相繼獨立,沒了殖民地,他們就沒了原材料供應地,也沒了穩定的商品傾銷市場,衰落是必然的。
2.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損失
二戰歐洲大陸75%的工業設施被毀,7000萬人喪命,英國雖然不是主戰場之一但是也遭到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傷亡20多萬人,其他國家更是損失慘重,缺少勞動力影響工業恢復。
這些老牌國家不像美國,本土都飽經戰火,工廠、礦場、城市都被戰火破壞,為了重建工業體系,他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馬歇爾協議幫助了歐洲,同時也附帶了嚴苛的政治經濟條件。
對於經濟全局來說,最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1946-1947年酷寒的冬天更使之雪上加霜。期間德國有許多家庭沒有供暖,數百人被凍死。英國的情況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為了滿足國內的民用煤炭需求,工業生產不得不被停止。
3.資本的損失
這些老牌大國為了打這場耗時長久的全面戰爭,不惜傾全國之力,美國在參戰前後大做軍火生意和乘人之危取利,用軍火換取黃金、軍事基地等。戰後老牌大國黃金儲備和貨幣都嚴重缺乏,資本和黃金向美國集中,為美國崛起稱雄奠定了基礎。
4.國家動盪
在不斷增長的高失業率、因食品短缺導致的接連不斷的罷工以及一些國家的社會動盪下,歐洲經濟的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到1947年,歐洲經濟依然徘徊在戰前水平以下,並幾乎看不到增長的跡象。農業生產是1938年水平的83%,工業生產為88%,出口總額則僅為59%。食品短缺成為了最為緊迫的問題。
在戰前,西歐的糧食供應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東歐出口的余糧,但這一貿易路徑此時已被鐵幕幾乎完全阻斷了。情況在德國尤其嚴重,那裡1946-47年的人均熱量攝入僅為每天1800千卡,這個數值完全不能支持人體的長期健康。威廉·克萊頓在給華盛頓的報告中說,「數百萬人正在慢慢餓死。」
⑶ 誰能介紹一下英法兩國之間的恩怨
英法關系最突出的就是百年戰爭(1337—1453年,英法兩國間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從而進行長達百年的戰爭)。其他還有:
(1)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3)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4)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製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6)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7)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8)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9)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10)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敵。
(11)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加入北約。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從本質上看待殖民時代的英法關系,首先,都是殖民主義國家,在對待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總體利益上基本一致;在爭奪霸主地位,控制勢力范圍,涉及各自的利益時,會發生矛盾,以致激烈的沖突;在受到共同的敵人威脅侵害時,能暫時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危機,但結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盤。這就是資產階級的本性所決定的。
不過有一點,英法兩國互相之間沒有直接佔領統治過對方的本土,故兩國歷史上沒有象中日之間的切齒之恨。
⑷ 你怎麼看待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是強盜,可是教科書上卻漏了最重要的一句,英法聯軍攻進北京時首先搶劫圓明園的是不是英國人也不是法國人,而是中國人自己
⑸ 英法火燒圓明園,你如何看待國人的做法
1860年10月18日——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發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麵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恥辱,是中國的恥辱,是歷史的悲哀,但是聯軍的一把大火燒傷了一個民族的自尊心,同時也燒醒了一個沉睡的民族。
今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血債要用血來償,我們會洗刷恥辱的。用戰爭或經濟。
⑹ 為什麼有人說英法兩國是五常之恥呢這兩個國家現在真的如些不堪嗎
英法已淪為二流國家,這讓日本、印度、巴西等國家非常不服氣,早就想取而代之了。
英法兩國為何隋落如此之快,根本原因在於:窮兵黓武。跟隨美國先後發動了:科索爾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賴比瑞亞戰爭、阿富汗戰爭,最後這哥仨個陷於阿富汗戰爭14年撥不出來,三個傢伙因此將國家經濟拖垮。
美國仗著身剽體壯,借著外債能湊合著過日子,英法兩國骨瘦如柴,勒緊褲腰帶過著苦日子。2012年,被迫求助中國,在中國的幫助下,這仨哥倆才從阿富汗撤軍。可撤軍是有先決條件的,支持中國的南海造島,三十年內不得向我國發動戰爭。所以,南海島嶼能順利造成,除美國好面子嚷嚷外,英法兩國連屁都沒放過。
美國借了中國外債共計11萬億,尚有3.5萬億沒償還,所以美國鬧事只不過是虛晃一槍,做樣子給別人看。英法兩國帶頭從歐洲趕過來加入亞投行,其目的只有一個:跟著咱中華家才能吃得飽肚子。
⑺ 怎樣看待英法聯軍遠征中國
兩個強盜的合夥打劫
⑻ 你如何看待英法聯軍的行徑
英法聯軍無疑就是強盜了,無恥而且野蠻。
⑼ 如何看待中國、法國和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法國和英國的影響力不是在中國可以看得出的,要把他們拿到世界的環境下去看才合理而且科學的嘛。
他們還是很有實力的哦。並非我們在國內看到的那樣啊。特別是他們和美國的同流合污,影響就更大了,往往就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態勢了。
⑽ 面對實力已經衰落的英國和法國,新型資產階級(如美國)國家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美國如何看待英法兩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當然我們的鄰居印度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他唯一的理由就是人口是民主國家裡面最多的),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獨立和壯大的過程。英國曾經是美國的宗主國(當然那個時候沒有「美國」),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都從英國繼承而來,並有所發展。在很長時期內,特別是英國的米字旗飄揚在世界上空的十九世紀,美國唯英國馬首是瞻,很過美國人——特別是上流社會的美國人——都認為自己本質上是英國人,英國才是自己的祖國。所以,那時候英國有「母國」之稱。
法國在十九世紀,是一個民主國家,當時這很了不得。因為那個時候,歐洲國家都還是君主制度,有的是君主專制,有的是開明君主制,有的是君主立憲制(還可以分為實君立憲和虛君立憲),法國是和美國一樣少有的共和民主國家。而且美國獨立戰爭,法國為美國的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自由女神像也是法國送的。
所以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國家在美國歷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現代國際社會,特別是二戰以來美國和蘇聯冷戰,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法國和英國充當了美國的跟班,為保西歐的民主制並抵抗蘇聯有很大作用。特別是英國,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和美國亦步亦趨。
冷戰結束後,英法兩國在對待與美國關繫上,出現了差異。法國一直主張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並以此在世界上挑戰美國的一霸地位。而英國卻並不這么認為,英國對於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關系問題上,英國傾向於選擇前者。也就是說,在世界局勢一超多強局面的今天,英美無疑是走的很近的,而法國卻希望建立多極化國際社會。
總之,美國是民主國家,英法也是。現在的外交政策的出爐,看的是國家利益,還有部分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好理解,意識形態主要是指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意識形態。在國際局勢復雜的今天,美國的外交重心有兩點:中東的極端恐怖勢力和東亞的中國崛起。英法和美國在這方面的利益是共同的,美國也需要它們的支持和配合。這個從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就能看出來。
這些都是主流觀點,非主流觀點其實也挺有趣,你可以認為是陰謀論。看看貨幣戰爭2或者關於共濟會等秘密社團這類的文章,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