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戲劇的古典主義時期戲劇
古典主義的戲劇只有兩種 悲劇和喜劇 特點,框架都很明顯
悲劇主角往往是貴族 要面臨重大的抉擇(愛情,名譽,家族,生命等等)最後悲慘地犧牲自己
喜劇主角往往是市井小民 比較普遍的就是機靈狡猾的僕人 機智地周旋於各位老爺夫人之間 自保的同時解決少男少女們的煩惱
更詳細的定義網路上有 我不想復制黏貼給你
② 法國古典主義戲劇有什麼特點
在17世紀,法國的文學已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戲劇則走向了繁榮階段。古典主義藝術主張反映真實生活,強調理性,排斥情感,認為理性是最高真實和美的裁判。為此,它反對戲劇上的個人傾向和自由傾向,制定了一整套需嚴格遵守的戲劇戒條,如不能把悲、喜劇混同一處,戲劇語言應當是詩體語言等,而「三一律」則被看成必須遵守的法則。但是,這些戒條無法限制生性浪漫的法蘭西人的性格,很快,它就被富有創造激情的劇作家打破。1638年高乃依的劇本《熙德》在巴黎上演,圍繞這個劇引起了一場關於古典主義的戲劇規則的爭論,首相黎塞留授意法蘭西學院撰文批評《熙德》,他們指責高乃依的悲劇違背了戲劇「以理性為根據」的娛樂作用,沒有始終把滿足榮譽的要求放在首位,違背了「三一律」等等。
古典主義戲劇把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戲劇奉為典範。其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大都采自古代傳說或古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但是,他們關心的並非是古代歷史,而是藉助古人的事,反映自己的社會思想。在這個歷史時期,王權被當成是與封建教會抗禮的勢力,因此,無論是高乃依,還是莫里哀,在戲劇中都表示了對王權的維護和尊重。在一些戲劇中,國王成為「公正」、「英明」的化身。
③ 法國古典主義戲劇三大師分別指誰
分別為:莫里哀、高乃依、讓·拉辛。
1、莫里哀
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
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代表作品《無病呻吟》,《偽君子》,《慳吝人》等。
2、高乃依
皮埃爾·高乃依(1606~1684),是十七世紀上半葉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稱為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了賀拉斯》、《西拿》和《波里厄克特》三部比較重要的悲劇。
3、讓·拉辛
讓·拉辛(法語:Jean Racine,1639年12月22日-1699年4月21日),法國劇作家,與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稱十七世紀最偉大的三位法國劇作家。
代表作品有《昂朵馬格》(1667)、《訟棍》(1668)、《布里塔尼居斯》(1669)等。
(3)法國戲劇有什麼擴展閱讀:
古典戲劇的特徵:
1、17世紀的歐洲,「舊封建等級趨於衰亡,中世紀市民等級正在形成現代資產階級。斗爭的任何一方尚未壓倒另一方」,這個時期的王權是進步的因素。
古典主義戲劇家和理論家在政治上擁護王權,他們的作品和理論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宣揚個人利益服從封建國家的整體利益,主張國家統一。在戲劇作品中,國王被描寫成「正確」、「公正」的化身,戲劇沖突的最後解決都有賴於「賢明君主」的仁慈。在戲劇論著中,往往也有頌揚國王政績,號召劇作家謳歌的內容。
2、古典主義戲劇崇尚理性,蔑視情慾。理智和感情的矛盾是構成戲劇沖突的基本內容,而最終都以理智的勝利為結局。這里的所謂理智多指對中央王權的擁護,對公民義務的履行,對個人情慾的剋制。這是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唯理主義哲學在戲劇創作中的反映。
④ 法國戲劇的介紹
法國在中世紀是以拉丁語為官方語言、羅曼語為民間語言的天主教國家,9世紀開始出現戲劇和文學作品。 主要存在著宗教劇和世俗劇兩種戲劇形式。
⑤ 大家推薦幾部法國的劇本,我們法語戲劇節演出用~
En attendant Godot - Samuel Beckett 我就演過這個 挺有意思 而且是新時代劇本的典範
要有點思想深度的話
Molière 老大寫的 都不錯 比如說 Tartufe ; bourgeois gentilhomme; 都是喜劇 不過都在字面下批判社會的不公 和人性的污點
還有一個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 Antigone - Jean Anouilh 非常棒! 很有特點 也很惹人深思
⑥ 法國有哪些好的戲劇學院
老鴿巢劇院 香榭麗舍喜劇院 幻影劇院
⑦ 法國戲劇的戲劇崛起
15世紀以後,戲劇行會紛紛出現,「無憂少年」與「拉巴佐什」最負盛名,對世俗戲劇起了推動作用。這時,世俗戲劇體裁多種多樣,有戲劇化寓言劇、愚人劇、牧歌式戲劇、鬧劇、道德劇和由同一演員以變換聲調、表情來表現人物矛盾沖突的獨腳戲等形式。戲劇還是此時市民表白自己見解的唯一形式,因此往往在劇中抨擊時弊,例如戲劇獨白《巴尼奧萊的自由射手》便是對法王查理七世於1448年建立禍害百姓的自由射手衛隊的直接抨擊。世俗題材的神秘劇為數亦不少。
巴黎愚人劇組織首領P.格蘭戈爾(約1475~1538)的代表作《愚人王子》全力支持法王路易十二對教皇的斗爭,表達了新興市民階級盼望王國安定統一的願望。1512年此劇於巴黎首演,轟動一時。
1623年塔巴蘭劇團在巴黎街頭太子廣場搭台演出
鬧劇《巴特蘭律師的鬧劇》被譽為15世紀市民戲劇代表作。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開始在劇作中出現。
⑧ 法國戲劇的文藝復興時期戲劇
J.杜·貝萊(1522~1560)、若代爾(1532~1573)、J.格雷萬(1538~1570)、R.加尼埃(1545?~1590?)、拉·塔伊爾(1533~1611)的劇作或理論明確提出反對愚人劇、鬧劇、道德劇,倡議創作「真正的悲劇和喜劇」。若代爾1552年寫的《被俘的克莉奧佩特拉》是法國第一部悲劇。拉·塔伊爾的《論悲劇藝術》對戲劇理論進行探討,倡導模仿古典戲劇,首次提出古典主義「三一律」原則。加尼埃是他們之中唯一受到市民觀眾贊許、反映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傾向的文人戲劇家。他的劇作影射現實生活,反映資產階級意願情趣。代表作《猶太女人》(1583)和其他悲劇一再為職業演員選中並四處演出。
1630年左右的法國集市戲劇(木刻)
16世紀義大利即興喜劇和西班牙以愛情與命運的矛盾為主題的傳奇文學傳入法國,對宮廷文人戲劇產生了一定影響。廣大市民則繼續欣賞集市上的鬧劇演出。喜劇逐漸成為傳奇、抒情詩歌和現實主義描寫的混合物,既不體現資產階級的要求,也不表達廣大市民的願望。16世紀的悲劇是詩體劇,喜劇有詩體亦有散文體,從形式到內容都還不成熟,處於向古典主義戲劇的過渡階段。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拿破崙執政後,於1802年決定為法蘭西喜劇院恢復政府津貼及原有特權,1806年頒布政令,宣布法蘭西喜劇院、歌劇院、喜歌劇院及皇後劇院為主要劇院。1812年發布關於法蘭西喜劇院組織管理原則的命令,使戲劇大為繁榮。19世紀初,歐洲其他國家戲劇傳入法國,加速了法國浪漫主義戲劇的形成。
浪漫主義戲劇要求創作自由,強調個人感情,借歷史傳統題材反映社會現實。1827年,V.雨果在劇本《克倫威爾》序言里清算了古典主義。從此浪漫主義戲劇在法國劇壇佔了統治地位。1829年,大仲馬(1803~1870)的歷史劇《亨利三世及其宮廷》(1829)和維尼(1797~1863)的《威尼斯的摩爾人》的首演是浪漫主義戲劇的勝利。 1830~1846年是浪漫主義戲劇鼎盛時期。1830年的7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大資產階級掌握政權。這時,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和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作家開始意識到藝術的「社會職能」。這種思想在雨果的《愛爾那尼》、《逍遙王》、《呂伊·布拉斯》,維尼的《夏特東》,大仲馬的《安東尼》等劇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露。
浪漫主義戲劇代表作家是雨果和繆塞(1810~1857)。1830年雨果的《愛爾那尼》首演,因反動勢力搗亂掀起軒然大波。它意味著法國浪漫主義戲劇的確立。繆塞在他的詩劇《水性楊花的瑪莉亞娜》、《壞小子洛朗梭》等劇中,以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和細膩描寫為浪漫主義戲劇另闢了蹊徑。
伴隨著浪漫主義戲劇的演出,導演出現了。畫家、服裝設計家為使演出更接近於真實也做出了貢獻。浪漫主義戲劇還對歌劇、芭蕾舞劇產生了深遠影響。
巴爾扎克(1799~1850)的現實主義巨著《人間喜劇》對當時戲劇有所影響。他的劇作《做紙花的姑娘》、《繼母》等亦於1851年前相繼演出。
在喜劇領域里,19世紀初情節劇十分流行,代表作家為R.-C.皮克塞雷古爾(1773~1844)。 浪漫主義極盛時期,出現了結構精巧的佳構劇,代表作家E.斯克利布(1791~1861) 寫了近350部這種描寫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男女風情的喜劇。
塔爾馬(1763~1826)在大革命時期用自己的悲劇藝術為革命派效力,是博得拿破崙稱贊的悲劇演員。悲劇女演員M.拉歇爾(1820~1858)以表演自然、不落俗套,名揚法國。女演員多瓦爾(1798~1849)的出色演技為浪漫主義戲劇佔領舞台做出了貢獻。德比羅(1796~1846)為當時著名啞劇表演大師,首創啞劇人物皮埃羅(情場失意的戀人),一舉成名。
第二帝國時期,戲劇的商業化進程趨於完成,巴黎的戲劇生活十分活躍,歌劇、輕歌劇也很繁榮。□.奧吉埃(1820~1889)、V.薩爾杜(1831~1908)、E.拉比什(1815~1888),特別是小仲馬(1824~1895),是19世紀後半葉的重要劇作家。
小仲馬的劇作取材於現實生活,反映當時社會問題,代表作《茶花女》(1852)反映交際花、高等娼妓的所謂「半上流社會」問題,《金錢問題》和《私生子》也觸及資產階級社會問題。奧吉埃代表作《普瓦里埃先生的女婿》肯定資產階級倫理道德。多產作家V.薩爾杜是斯克裡布佳構劇創作手法繼承人,並且發展到蔑視歷史真實、只求技巧運用的地步。E.拉比什是通俗笑劇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義大利草帽》等。他們基本上是迎合資產階級觀眾趣味的喜劇作者。
□.左拉(1841~1902)、龔古爾兄弟、A.都德(1840~1897)以及H.貝克(1837~1899)的自然主義戲劇創作於第二帝國直至巴黎公社以後,稱雄數十年。左拉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精神的《苔萊絲·拉甘》(1873)和《拉布丹家的繼承人》(1874)為自然主義戲劇開路。都德的《阿萊城的姑娘》(1872)是自然主義戲劇傑作。H.貝克的《烏鴉》(1882)和《巴黎婦女》(1885)等劇符合自然主義描寫生活橫剖面的要求,並且還深刻地暴露和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病,被視為自然主義戲劇大師。
E.羅斯丹(1868~1918)是新浪漫主義劇作家,代表作《西哈諾》於1897年首演時轟動巴黎。在法國生活的比利時作家M.梅特林克是象徵主義戲劇大師,主要寫詩劇,以《馬萊娜公主》、《佩列阿斯和梅麗桑德》、《丁達奇爾之死》等劇聞名於世,《青鳥》是他的代表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條件發生巨大變化,文學戲劇領域產生了各種流派、思潮。自然主義戲劇,在表演和導演方面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以A.安托萬(1857~1943)為首的一批導演和演員通過舞台藝術實踐做出重大貢獻。安托萬於1887年創建的自由劇院強烈追求真實,他的全面革新是從舞台實踐的各個方面用各種形式進行的。呂尼埃-波埃(1869~1940)於1893年創辦的作品劇院主要成就是向法國觀眾介紹了象徵主義和神秘主義戲劇。還有,對超現實主義、現代黑色幽默派以及荒誕派戲劇均有影響的雅里(1873~1907),以鬧劇《於比當大王》聞名於世。
商業戲劇主要在巴黎繁華地區的林蔭大道上建立的商業性劇院里演出,林蔭道戲劇因而得名。明星制於此時出現,它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林蔭道戲劇是通俗戲劇,以上演市俗喜劇為主,劇作家往往專為某明星寫戲。S.貝恩哈特(1844~1923)以演出不朽名作及反串小生見長。大柯克蘭(1841~1909)台詞表演功力出眾,熱情洋溢,富有魅力。穆內-絮利(1841~1916)擅長演出古典悲劇和體現當代名家劇作內涵。S.吉特里(1860~1925)則是多才多藝的林蔭道戲劇表演大師。
19世紀工人運動遍及歐洲大陸,思想進步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同情勞苦大眾。法國出現了人民戲劇的口號,宗旨是針對專門取悅資產階級的林蔭道戲劇和歌舞雜耍,建立廣大民眾能受到教育和普及戲劇藝術的劇院。1892年,第一座人民劇院在伏日山區建立,當地工人用方言演出莫里哀的《屈打成醫》。著名小說家戲劇家羅曼·羅蘭(1866~1944)積極為建立「寄希望於人民」的「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一種新的戲劇」而奔走。他創作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劇如《群狼》、《七月十四》和《丹東》都間接反映了他的人民戲劇思想。
⑨ 法國傳統戲劇是什麼
莫里哀,代表作《偽君子》、《吝嗇鬼》、《可笑的女才子》;
高乃依,代表作《熙德》、《賀拉斯》;
拉辛,代表作《昂多馬格》、《菲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