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德國的軍費從那來的。有什麼歷史書有記載嗎拿出點證據
德意志人民自己創造的財富!!!再加上猶太人~和佔領區資本家的不義之財!! 這就叫做用邪惡者的劍去殺死邪惡者!!!
『貳』 請問二戰法國陸軍戰鬥力是不是吹出來的
這個怎麼說呢
第一,法軍號稱歐洲最強,是用一戰思維去衡量的。上百萬的軍隊,還有近百萬的動員潛力,有重金打造的馬奇諾防線,有性能好、數量足的坦克,有英國的支持。如果還是打一戰的塹壕戰,確實很強。
第二,但悲劇在,德國已經發展出較成熟的閃電戰理論。在閃電戰的角度看法軍,機動乏力反應慢;兵力部署太保守、線性部署很容易在薄弱處突破;兵力雖多,但沒有足夠時間去動員;馬奇諾防線空無一用。。。總而言之,這是落後一個時代的對手
第三,再反觀兩者的備戰。德國在希特勒上台前就開始了積極的軍力復甦,希特勒上台後更是撕毀條約全面擴軍備戰,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動員機制;法國浪費大量預算在馬奇諾防線及海量兵員的軍費上,國內盛行的綏靖主義和厭戰畏戰情緒卻長期阻礙著法軍的全面備戰和動員,早在1928年便提出的《國家動員法案》,拖了整整10年才在法國國會獲得通過。1939年剛動員起來准備援助波蘭的部隊,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反而復員了一部分。
第四,兩者國力。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經濟飛速發展,擴軍和反猶太政策,也大大刺激了德國的經濟支柱---重工業。有錢就好建軍,德軍的裝備和訓練都是很新銳的。而法國經歷了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後,急需恢復經濟,不得不將和平和防禦作為其政治與軍事的戰略基點,導致其軍隊建設被動落後,國防現代化進展緩慢,武器裝備遲遲無法更新。
從國力上,戰爭潛力上,法國就已經一敗塗地了。其實,這個才是重中之重的重點,根本性原因。
第五,士氣和作戰意志。雖然法國人是為保衛祖國而戰,但是他們一心只想從戰爭中脫身出來,好趕緊回家團圓。軍官團中許多人的強烈反共、親法西斯的情緒對法國的崩潰起了作用。當時軍官團中流行一句話:『寧要希特勒,不要勃魯姆(註:當時法國左翼政治勢力的總統後選人)』」。
而德軍在納粹的宣傳下,「要洗刷一戰以來英法加之德國的屈辱」「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贏得土地」「為德意志民族而戰」,士氣和求戰意志空前高漲。
綜上,法軍雖有歐洲第一強國的架子,但一沒有經濟後盾做支持,二沒有有效的理論來發揮,三出於各種原因放鬆了國防建設。自然不是國力強盛,全力備戰的德軍的對手
『叄』 《二戰卐》打波蘭和法國就有軍費了 怎麼有的真正讓二戰德意志(第三帝國)大傷元氣的是
三德子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塊,一塊是落後的中世紀式的對佔領區的掠奪,比如法國地區每天都要收取幾千萬。一塊是依靠系統地殺猶太人沒收他們的財產。
『肆』 希特勒上台以後,德國大筆的軍費到底從哪裡來的
一戰之後,德國經濟迅速衰退,但是希特勒上台以後德國經濟開始大幅增長,在二戰開始之前,德國經濟已經重新開始變得富強起來,完全可以支持二戰軍費,原因有幾點。
第三個來源,在二戰開始之前希特勒就開始發動一些小規模的侵略戰爭,方便他以戰養戰,不斷用一些軍事行動侵佔一些地方,德國本身就是歐洲的一個大國,他們又不斷通過戰爭向外發展,利用軍事侵略,占據其他的國家,然後再利用這些國家的資源來支持本國的發展,後來在戰爭進行的時候,德軍的勢力已經發展到整個歐洲,他們不斷從各個佔領地索取更多的資源,這也為他們賺取無數的錢財。
以上就是希特勒大筆軍費的來源,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謝謝。
『伍』 二戰軸心國們打仗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戰時經濟
戰時經濟
戰時經濟(wartime eeonomy)國家在 戰爭時期建立的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及所 採取的相應的經濟政策和措施的統稱。 戰時經濟的主要任務是:調整國家經 濟體制,建立和健全統的戰時經濟管制 機構;實施戰時經濟動員計劃,重新分配 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保障戰爭急需;擴 大軍I幾生產,組織工業企業轉產軍品,新建 和擴建軍五企業;加強重要經濟「1標防護, 組織受到戰爭威脅的重要企業向戰略後方 搬遷;修建新的鐵路、公路交通網,徵集各 種交通工具,對交通、郵電通信部門實行軍 事管制;對居民的主要生活消費資料實行 嚴格管理,必要時實行定量供應;根據戰 爭需要,國家發行公債和徵收附加稅等。 戰時經濟的基本特徵是:國家嚴格管 理戰略物資,優先保障軍事需求;軍工生 產膨脹,民用生產縮減;國家對經濟的干 預和控制強化企業的自仁行為受到限制; 稅收增加,通貨膨脹,居民的生活水平下 降。在資本主義國家,戰時經濟為軍工壟斷 集團提供了榨取高額利潤的機會。戰時經 濟的上述特徵,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表現 得尤為明顯。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干戰爭規 模大、消耗多,各參戰國不得不採取多種手 段和措施擴大軍l幾生產,井將整個國民經 濟轉入戰時軌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就採取一系列戰時經 濟措施,改組了國民經濟。蘇聯在蘇德戰爭 爆發後,亦迅速改組其國民經濟,實行戰時 經濟計劃,擴一大軍品生產,並向東部地區搬 遷r大批企業,建設了新的軍仁生產基地。 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豐富和深化了 人們對戰時經濟的認識,使許多國家更加 重視戰時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准備。 為能迅速實現平時經濟向戰時經濟的 轉變,許多國家採取的通常措施是:①建 立和健全戰時經濟管理機構。如美國從第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80年代,就曾對有關 機構進行了三次較大改組,使之適應戰略 調整和現代戰爭經濟保障的要求。②制定 和實施經濟動員計劃和法規。主要內容是 改組國民經濟、擴大軍工生產和戰略物資 儲備、健全戰時經濟動員體系等。③按照戰 爭要求調整經濟布局。特別是對國防科技 和國防工業、交通運輸等部門和設施,進行 合理配置,保護和增強戰爭經濟潛力。
『陸』 二戰作為世界強國的法國,為什麼那麼快就投降了
法軍部隊的水準參差不齊。法軍的作戰序列中有一些強大的作戰單位,但輕裝甲師和重裝甲師(稱作DLM與DCR)組建不久,沒有徹底訓練。法軍的B級師由預備役人員組成,人員年齡在30歲以上,且缺乏裝備。盡管甘莫林盡力生產機動炮兵單位,但法軍仍然缺乏防空火炮、移動反坦克炮和無線電通信系統。1923年到1939年間的軍費開支中,只有千分之1.5用於無線電及其他通信設備;而為了保證信息安全,甘莫林使用電話和信差與前線單位通信。
法軍的戰術部署和在戰役層面對機動部隊的使用也不如德軍。5月10日,法國在東北前線上有3,254輛坦克對抗2,439輛德軍坦克;但大多數裝甲部隊被分配用於支援步兵,每個集團軍被分配了一個由約90輛輕型步兵坦克組成的坦克旅。然而,由於法軍可用坦克的龐大數量,法國仍舊可以集中相當數量的輕型、中型和重型坦克組建裝甲師,在理論上來講和德國裝甲師實力相當。法國只有重型坦克基本配備了無線電,而配備的這些不可靠的電台阻礙了通訊,使得法軍實施戰術機動遠比德國部隊困難。1940年,法國軍事理論家仍認為坦克應主要作為支援步兵的車輛;而法國坦克的速度比德國坦克慢(除了SOMUA S35型坦克),使得德國坦克能夠以操控勝過法國坦克,彌補自己的劣勢。在戰役中,法軍很多時候無法趕上德軍裝甲部隊的節奏。法軍部隊的訓練狀態也不均衡,大多數人員只經受過駐扎靜態防禦工事的訓練。在1939年9月和1940年5月期間,部隊僅接受了最低限度的機動作戰訓練。
盟軍在空中處於劣勢:法國空軍共有1,562架飛機;英國皇家空軍戰斗機司令部可提供680架戰斗機,同時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可提供約392架轟炸機執行任務。盟軍的一些機型瀕臨淘汰,譬如老式的巴特爾轟炸機。在戰斗機部隊中,只有英國的颶風戰斗機、美製P-36戰斗機(又稱H75戰斗機)和法制地瓦丁D.520戰斗機可以應對德軍的Bf-109戰斗機。與Bf-109相比,D.520有更高的機動性但速度稍慢,且在1940年5月10日只派遣了36架D.520戰機。所有的D.520均被派遣至同一個中隊。
1940年6月初的法國航空工業產量可觀,據估計有近2,000架飛機的儲備。然而長期缺乏零件使得這支儲備機隊舉步維艱,僅有29%的飛機(599架)可以服役,其中170架為轟炸機。法軍轟炸機的低服役數量意味著德軍擁有明顯的中型轟炸機數量優勢,可用的中型轟炸機是法軍的六倍。盡管存在種種劣勢,法國空軍的表現還是超出預期:在法國戰役的空對空戰斗中擊毀916架敵機,擊墜比達到了2.35:1.法國三分之一的空戰戰果是由占單座戰斗機總數12.6%的P-36戰斗機造成的。
『柒』 二戰時軸心國的戰爭資金來源有哪些
二戰時期軸心國的戰爭資源,來源,比如是從其他國家進行侵略的,或者從當地百姓身上進行搜刮的,這些都是他們資源的來向,而且會更加豐富他們的軍隊,作為軸心國,戰爭資源通常是非常豐富的,而且伴隨著他們的侵略,會慢慢的增加。
『捌』 二戰各國軍費
美國3000億美元
德國2050億美元
蘇聯1100億美元
英國1000億美元
日本560億美元
中國無資料
『玖』 二戰各國的軍費怎麼花
訓練、工資、軍餉、評定、晉級、打贏了有獎勵,打死了有撫恤金等等等等,都要用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