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現代化是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的轉變過程。它涉及人類社會所有方面的深刻變化,但其主導方面則是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政治領域的民主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工業現代化和政治現代化。18世紀下半葉發生的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就分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工業化和民主化,以至於影響著整個19世紀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和進程,開創了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的新時代。馬克思稱法國大革命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恩格斯說:「法國革命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列寧則指出:「法國大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以至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李大釗也認為:「19世紀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會之組織等,罔不胚胎於法蘭西革命血潮之中。」由此可見,法國大革命對政治現代化的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了解這一問題,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19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脈絡。因此,筆者不揣淺陋試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說明。
一、法國大革命的激烈程度、廣泛性、徹底性推動了政治現代化的深入發展甚至超常發展。
18世紀的法國是歐洲大陸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專制制度達到頂峰,神權、王權與等級制度是當時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三大支柱。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專制制度、等級制度的日益腐朽,啟蒙運動也在18世紀的法國形成了高潮,啟蒙思想家輩出,並初步構築了未來國家政體的理論體系,極大地鼓舞了法國社會各階層革命的熱情,增強了參與意識。這些現象為法國大革命的廣泛性、徹底性奠定了思想基礎、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由於法國革命所面臨的敵人是十分頑固和強大的,不僅要對付國內教士、貴族等舊勢力的瘋狂反抗,還要抵抗歐洲封建反動勢力的聯合武裝干涉,使敵我之間沒有休戰和妥協的餘地,只能將斗爭進行到底,直至新舊勢力之間決出勝負。這種內憂外患並重的危急局勢,決定了法國大革命空前激烈、驚心動魄。
大革命的危急形勢,迫使資產階級採取了一些果斷有力甚至激進的社會經濟、政治民主措施,最大限度地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踴躍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這些政治民主措施有實行普選、公民投票、共和制政體、官吏民選、人民議定法律等激進措施。隨著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革命熱情的不斷高漲,革命活動甚至突破了資產階級的框框,創造出許多與革命發展相適應的政治參與形式,如俱樂部活動、演講、演唱革命歌曲、旁聽議會、請願、示威乃至武裝起義等。即使當時沒有選舉權的婦女,也積極參加到各種政治活動和革命斗爭中,還展開了爭取婦女平等權的斗爭,使婦女參政遠遠地走在了歐洲各國婦女的前列。由此可見,正是法國大革命的急風暴雨,清除了一切政治現代化的障礙,在舊制度的廢墟上構築起了現代國家大廈。
二、法國大革命中提出並實踐了一些政治現代化的基本理論原則,開創了法國政治現代化的新時代。
在法國大革命中,隨著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各個政治派別先後通過了1789年的《八月法令》、《人權宣言》以及《1791年憲法》、《1793年憲法》。這些法律文件,不但否定了封建的神權、王權、等級制度,而且還提出了政治現代化的基本理論原則,並加以實踐。
1.主權在民的原則。即國家主權屬於國民,每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參與法律的制定。它在原則上包含了普選權、公民投票權的思想及大眾參與政治的意向,破除了「君權神授」的理論。
2.分權與制衡原則。它反映了資產階級對君主專制的強烈不滿和要求分享國家政權的迫切願望,同時表達了要求國家權力機構及其職能區分化的思想。
3.人權與公民權原則。即自由、平等、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它在具體內容上,不僅宣布了個人權利:信仰自由、人身不可侵犯等;政治權利: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的權利等;而且還粗略地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被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共救助、受教育權、就業權等。它在政治權利中還表達了讓全體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的決策和管理過程的某些要求,從而為參政擴大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4.法制原則。它包含了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國家的活動均由法律來規定,並受法律的制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思想內容。這不僅譴責了舊制度下人治的專橫,而且為法制化、「法治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法國大革命不僅開創了法國政治現代化的新時代,而且為19世紀歐洲各國的政治現代化提供了參照。
1.《人權宣言》在發表後的短短幾年中,通過報紙、書刊等大眾傳播工具,迅速傳到西班牙、義大利、英國、荷蘭、德意志各邦。宣言所確認的民主政治的理論原則,給在封建專制統治下的歐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希望之光。因此,《人權宣言》「在法國和歐洲被看作是一個政治民主宣言」。
2.法國革命的思想和原則在歐洲廣泛傳播,哺育了19世紀歐洲各國一代資產階級革命家,甚至以「十二月黨人」為代表的俄國貴族革命家,也是在法國革命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各國的革命運動和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最終造就了近代歐洲。
3.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為歐洲各國提供了民治政府的範例。隨著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革命戰爭向境外推進,法國的民主共和政體也隨之輸出到西歐各國,並由此在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德意志諸邦國中,掀起了一場關於民主共和制政府形式的廣泛辯論。
歷史已經證明:法國大革命開創的政治現代化不僅影響歐洲,而且擴展到世界許多地區;不僅影響19世紀西方各國政治現代化的進程,而且在今天,它對亞非拉一些發展中國家政治現代化模式的選擇,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盡管西方各國或亞非拉的一些國家在政治現代化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對法國政治現代化原型進行模仿,但其影響不可低估。從這個意義上應該說,法國大革命開世界政治現代化的先河。
『貳』 哪些因素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發展
原因:
經濟原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政治原因:階級矛盾(特權等級與第三等級之間的矛盾)
思想原因:啟蒙思想的動員作用
導火線:財政危機引發的三級會議召開
首先要准確斷定該題的時間限制,18世紀到19世紀末;然後回憶法國歷史上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重大事件;最後按照政治,經濟和思想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和概括,並指出各個歷史事件對歐洲和世界發展的積極影響
1、政治上,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拿破崙戰爭早期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2、經濟上,法國在18世紀中期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的工業國家,推動了工業革命在歐洲的
發展.
3、思想上,法國啟蒙思想家把歐洲的啟蒙運動推向高潮,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
准備,啟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叄』 法國大革命對新聞業的影響
法國資產階級傳播新體系的確立過程同英國相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其一是出版自由的理論和實踐在法國大革命的洪流中很快成熟起來,不同於英國漫長的斗爭歷史;
其二在隨後的大革命的政局震盪、黨派林立的歷史進程中,傳播新體系的成長大起大落、忽進忽退,很不穩定。
法國大革命時期報業歷史發展概況:
1、革命初期,報業掙脫枷鎖迅速發展。
報刊數量迅速增多,多數屬於革命派的第三等級,也有少量保皇派報刊。此時的法國報刊多種聲音並存。
2、隨著吉倫特派執政的持續,當局對報業的限制明顯增多。
3、雅各賓派執政後,崇尚暴力,對報業的管制有過之而無不及,傳媒生存環境日益嚴苛。
『肆』 如何評價法國大革命的消極影響
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共經歷了5年歷程.這場革命的意義有四個方面:
其一,就其規模而言,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其二,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都顯示了偉大力量,每當在革命的轉折關頭,都推動革命向前發展;
其三,大革命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它「是真正把斗爭進行到底,直至交戰的一方即貴族被消滅而另一方即資產階級完全勝利的首次起義」;
其四,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而具有世界意義.正如列寧所說:「它被稱為大革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
『伍』 法國大革命對歐洲歷史進程產生了什麼推動作用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回答
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陸』 法國大革命怎樣解決土地問題的它對後來法國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分為三個派別執政階段: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
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立憲貴族、大金融資產階級政府頒布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宣布廢除封建義務。盡管君主立憲派的很多主張都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但必須注意的是,法國大革命的主要任務在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就已經完成,這是高中世界歷史考題的一個經典判斷。
吉倫特派統治時期,工商業大資產階級政府採取措施,進一步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起資本主義性質的土地制度。
雅各賓派統治時期,城市小資產階級政府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平息王黨暴亂、抗擊反法聯盟武裝干涉,實行了激進的土地政策,也就是將大量土地以幾乎無償的方式分配給農民。一方面,解決了農民的土地要求,鞏固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必須看到的是,這一系列措施將革命大大往前推進了,遠遠超出了法國大革命作為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應該完成的歷史任務。
拿破崙統治時期,拿破崙頒布了《民法典》,將大革命期間建立起來的小農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從此,法國建立起小農土地所有制。
這一系列土地政策的意義在於:
一方面,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提高了農民保衛共和國的積極性,為挽救共和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另一方面,建立起來的小農土地所有制極大的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農業經濟的發展。在後來的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都發揮了消極阻礙作用。
『柒』 法國大革命發生,發展得益於哪些因素推動
你好。
經濟因素: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政治因素:英美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
思想文化因素:啟蒙運動。
『捌』 如何評價法國大革命
(2016·孝感)攻佔巴士底獄的消息傳到凡爾賽時,路易十六驚呼:「什麼!這是叛亂!」他身邊的一個近臣卻說:「不,陛下,這是革命!」這段對話的歷史背景是法國大革命爆發。
『玖』 怎樣評價法國大革命
歷史意義
1在革命中 人民群眾顯示出偉大的力量 一再把革命從危難中挽救過來 並推動它進一步發展
2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足底啊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借宿了法國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
3法國大革命為以後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