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中國的政體和國體分別是什麼
我國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是資產階級專政。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議會制君主制:英國、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挪威議會制民主共和制:義大利、德國、芬蘭、奧地利、印度、新加坡總統制共和制:美國、墨西哥、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亞
2. 關於法蘭西的國體與政體
一、政體。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蘭西王國是君主專制政體。1789年革命後大資產階級當權,保留了國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中經吉倫特派統治、雅各賓派專政,熱月政變後的督政府的政權,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獨裁體制,共和國名存實亡,但名義上仍屬於共和政體。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814、1815年,波旁王朝兩次復辟,恢復了法蘭西王國,與第一帝國一樣,都是君主專制政體。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復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是君主立憲政體。1848年,二月革命後建立第二共和國。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直到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再建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國解體,被法西斯德國佔領和維希傀儡政權統治。二戰結束後,法國進入第四、第五共和國時期。可見,法國政體演變的復雜性。
導致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在於:一是工業革命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是金融資產階級較為迅速,即大資產階級實力強大。其經濟地位決定他們必然與自由派貴族聯合起來,以鐵腕手段維護其在革命中的既得利益,體現了革命的不徹底性。二是工業革命後,工業資本主義發展起來,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分享政治權力,共和派的實力增強。如1830年七月革命後建立起來的七月王朝,本質上是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它阻礙了工業革命的發展,又無視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拒絕實行改革,結果導致了1848年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後掌權的共和派,實際上代表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但工業資產階級在當時的實力還不如金融資產階級,卻想單獨掌權,於是資產階級內部斗爭激烈,政局更加動盪。三是法國大革命後,保王黨人與歐洲封建勢力勾結,企圖復辟封建專制制度。
二、國體。大革命前的君主專制政體是封建性的。1789年革命後,除復辟的波旁王朝是半封建的國家外,(因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已進行了二十多年,資本主義制度已較根深蒂固,復辟王朝無力全然恢復封建制度)不論是君主政體還是共和政體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反映了金融資產階級與工業資產階級的不同統治。同時,也反映了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幾個階段,即工場手工業時期、工業資本主義時期和資本主義的成熟時期。
近現代法國政體和國體的演變告訴我們:歷史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波浪式前進的,不會一帆風順。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成熟是不可抗拒的。文明的每前進一步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價。
3. 請簡述英國和法國國體和政體的差異是什麼
法國是內閣制和總統制的混合政體。法國總統全民直選,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的行政首腦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
4. 美國,英國,法國,中國的政體和國體分別是什麼
政體:美國 總統制 英國 議會制 法國 半總統制 中國 人民代表大會制
國體: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不知能不能幫助你
5. 美國,中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的政體和國體分別是什麼
美國是總統制民主共和政體(總統是最高權力擁有者,是政治和軍事力量的領導者);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開)。中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
英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體則應為「資產階級專政的立憲君主國」。
德國的政體為議會民主制和聯邦制,共16個州,每個州有自己的憲法、議會和政府。
日本的政體是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國體則應為「資產階級專政的立憲君主國」。~ 法國是內閣制和總統制的混合政體
6. 分別說出世界各國的國體和政體分別是什麼
國體 主要 資產階級專政或者資產階級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 和 無產階級專政或者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兩種。沙烏地阿拉伯等阿拉伯君主國家 介於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是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的封建資本主義國家。
政體就多了去了,資本主義國家有英國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或者叫虛君共和制或者議會內閣制。德國和印度的是議會內閣制,美國是總統制,法國,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半總統制。
社會主義國家 主要就兩種 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 和 蘇聯的蘇維埃制。
7. 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中國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分別是什麼
國家: 美國 法國 英國 中國
政體: 總統共和制 半總統半議會 君主立憲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
結構形式:聯邦制 單一制 單一制 單一制
國體: 總統制 半總統半議會制 議會制 人民民主專政
8. 歐美各國的國體和政體分別是什麼
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君主立憲政體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聯邦共和立憲制
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議會共和制
義大利:義大利共和國,議會制共和制
法國:法蘭西共和國,半總統共和制
9. 法國的國家政體是什麼政體特點是什麼
法國獨特的政體
在法國,總統和議會都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理一職由議會的多數派出任。由於過去實行的是總統7年制、議會5年制,不同的選舉時間,總統和議會多數派就可能不是來自同一陣營,因而造成總統和總理二人一個來自左派,一個來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這也是法國政壇獨特的現象。
半議會半總統制
在1946~1958年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即全民選舉國民議會議員,由國民議會中占席位最多的黨派出面組閣。那時候總理大權在握,總統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沒有任何實權。由於議會內黨派眾多,而且議會有彈劾政府的權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數派聯盟便會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國存在的短短12年間,共更換了20屆內閣!政府的頻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穩,國家動盪。
1958年,曾因反對議會制而退出政壇的戴高樂上台,建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他重返政壇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憲法,制定總統制。出於穩定政局的目的,他繼承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總統任期7年的傳統。他一方面削弱了議會的權利,剝奪了議會任命總理和批准政府組成的大權;另一方面大大增強了總統的職權,甚至賦予總統在「非常時期」可以解散議會、進行全民公決等權利。1962年他宣布法國總統應由全民直選產生,並於1965年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第一位直接選舉出來的總統。
然而,第五共和國的政體並非絕對的總統制,議會對總統仍有制約,主要是:議會可以彈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對議會通過的法律,總統須在15天內簽署,最多隻能讓議會復議一次;總統不得在一年之內兩次解散議會。
「左右共治」
在這樣的政體下,總統只有得到議會多數派支持時,才能充分行使權利,反之,只能與反對派分享權利,把總理一職和組閣權交給政治對手。
實行半議會半總統制政體的初期,反對黨勢單力薄,總統的執政地位穩定,長達7年的總統任期又使其能夠充分施展手腳,總統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活躍在法國政壇上的主要政黨是右翼的保衛共和聯盟和法國民主聯盟以及左翼的社會黨和共產黨。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法國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兩大派旗鼓相當的局面。此時,一個新的問題顯現出來:由於總統和議會任期不一致,因此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議會選舉後,都有可能出現總統與議會的多數派分屬不同派別。
1986年,前總統、來自左翼社會黨的密特朗執政時,由議會多數派產生的政府屬於右翼陣營,法國從此出現了 「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來,國民議會一直被若斯潘總理所屬的左翼勢力所控制,而希拉克總統則屬於右翼政黨保衛共和聯盟。
總統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來,法國已歷經3次「共治」。「共治」期間總理、總統相互牽制,難以放手施政,嚴重影響效率。2000年6月,法國議會以絕對多數通過政府提出的關於「總統任期5年」的修憲法案。同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贊成票佔了73.2%。呼籲多年的法總統任期改革終於得以實現。
從今年開始,法國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同步舉行。現在,希拉克已連任總統成功,下個月,法國還將選出577名國民議會議員。在短期內的兩次選民投票中,出現截然不同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很小,這就使得「左右共治」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但也不意味著從此徹底消逝。
10. 英美法德四國分別的政體和國體是
1、英國:國體是資產階級專政,它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憲製取代封建割據君主制、等級君主制或君主專制制;政體是君主立憲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用共和政體。
2、美國:國體是資產階級專政;政體是三權分立制。
3、法國:國體是資產階級專政;政體是民主共和制。
4、德國:國體是資產階級專政;政體為議會民主制和聯邦制。
(10)法國國體和政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君主立憲制的分類
1、二元君主制
從政府層面看來,在有兩個形式上矛盾的方向同時進行,便是民族國家的中央集權制的成立,和相對的自由民主的私有財產的確認,在後世理解是因為公民社會和理性主義發達的結果,所以可以接受政府以獨立於營利事業原則外運作,而專注於國防和外交事務。
2、議會君主制
議會掌握立法權,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組建,下院多數黨領袖即為內閣首相。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君主無實權,行使禮儀性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