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聽起來高大上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為何卻非常臟亂差
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臟亂差,主要是人們去的地方不同,或者說國內外的文化差異不同。國內認為隨地吐痰是臟亂差,是侮辱環境的行為。而在法國隨處可見的是露天小便器,還有專門清理寵物便便的職業。就算清理的再干凈,肯定也是有味道的。可以說法國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美,比你想像中的還要臟亂差。
法國的特色很鮮明,一邊是美麗浪漫的風景、建築以及人文,而另一邊則是臟亂差的街頭、企圖訛詐遊客的小流氓。美麗和臟亂差,都是它的代名詞。其實大多數國家都是如此,有高檔的地方,也有低俗的區域。
❷ 法國真有外界說的那麼混亂嗎如果光去巴黎留學會不會受影響
姐姐姐夫在法國,在巴黎呆了兩年,其實也沒那麼亂,都是相對的,自己乖乖的不惹事就好啦,據說黑人區特別亂,不要去那就好。現在法國總統和中國不合,有些排華,簽證也不是特別好拿。但是那邊學校教育是很不錯的。不過好進難出,加油啦。
❸ 法國那裡亂嗎
噗,電影需要,這位你是女的吧,我說,你看啊,香港有許多古惑仔的電影,你覺得香港亂嗎?再比如說大陸也有許多鬼怪電影,你見過鬼嗎?這都是電影需要
❹ 法國隊的內亂是怎麼回事
阿內爾卡辱罵主教練多梅內克並拒絕道歉,導致了被開除的後果
世界盃首現罷訓高盧雞一鳴驚人
法國隊內訌昨日火爆升級,在一堂公開訓練課上,隊長埃弗拉與體能教練發生了激烈的言語沖突,隨後帶領全隊罷訓,法國足協官員、球隊領隊讓·路易斯·瓦倫丁表示這是一個恥辱,並引咎辭職。這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出現罷訓現象。 □今報世界盃報道組
昨天法國隊按計劃抵達訓練場,雖然法國隊在世界盃上戰績不佳,但仍有200多名球迷到現場觀看訓練。
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在訓練場上看到的卻是體能教練羅伯特·迪韋納與隊長埃弗拉進行的激烈爭執,眼見兩人爭吵越來越激烈,主教練多梅內克上前試圖將兩人分開,但迪韋納的怒火也噴向了多梅內克。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要不是球員都圍過來勸阻,兩個人很可能在訓練場就發生肢體沖突。
在激烈的爭執過後,這位體能教練離開了訓練場。埃弗拉一怒之下召集全體法國隊員罷訓,22名球員都離開訓練場返回大巴,很快大巴就開動駛向法國駐地,留下球迷和媒體記者面面相覷。
本屆世界盃開賽以來,內訌一直是困擾法國隊的最大問題,球員之間互相指責,比賽成績糟糕。在0比2完敗墨西哥之後,法國隊幾乎已經無緣小組出線。而在那場比賽的中場休息時,憤怒的阿內爾卡甚至侮辱主教練多梅內克是「骯臟的婊子養的」。這一事件被法國《隊報》曝光之後,法國足協立即對切爾西前鋒做出了開除的懲罰。
法國隊隊長埃弗拉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就阿內爾卡遭開除一事表達了他的不滿,尤其對於將阿內爾卡辱罵多梅內克一事透露給媒體的「叛徒」更是憤恨,有消息指出,迪韋納很有可能就是埃弗拉所指的「叛徒」。
❺ 法國真的很亂嗎
亂與不亂都是相對的,作為一名外國遊客,你應當謹慎一些,以防止個別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當然,你是一名外國遊客,當地政府和大使館都會格外對你進行照顧和保護,所以不必太擔心,保護好隨身物品,學習一些應急求救語句,了解當地的文化,注意周圍標示就夠了。
❻ 法國巴黎真的臟亂差嗎
歐洲早期的衛生條件非常差,因為人們沒有衛生清潔的基本觀念,認為洗澡是有罪的人才乾的事,基本上也沒有廁所。普通人以家裡房間的各個角落作為臨時的方便處,貴族則有時會選擇挖專門的地下室——但是有不少的宮殿城堡內放置著許多花瓶,它們最初的用途是盛放香料用來凈化空氣,法國最著名的香水也是因此而誕生。然後關於巴黎的衛生條件……當年剛看完資料的那天晚上我沒吃下飯真的。18世紀的著作《巴黎人》描寫了當時巴黎的衛生情況,令人略微感到欣慰的是已經誕生了公共廁所的雛形:在街上有時可以看到穿著長風衣的高大男人,手上拿著兩個桶走街串巷,間或喊著「有人要辦大事的嗎?」,如果有人需要,顧客就會走上前,付給他錢幣,而後這個男人會用他的長風衣把顧客蓋住,他的兩個桶分別承載著不同的排泄物。當桶滿時,他會直接,嗯,把桶里的東西倒進美麗的塞納河。順說當時高空飛物的概率非常高,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了女士走在街道里男士在外的禮儀,本著保護女性的紳士風度,男士們走在外面淋一身排泄物好像也確實是什麼高貴的行為……所以綜上所述,現在所謂浪漫的法蘭西香頌在20世紀以前說難聽點也就長的跟垃圾堆似的。如果樓主想要具體化地看看,可以看歐洲衛生史方面的書,或者一些有歷史背景的法國電影也不錯。另外關於法國人浪漫這個問題,同意樓上那其實叫懶漫。
❼ 法國巴黎為什麼騷亂
騷亂起因
10月27日,法國巴黎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的兩名男孩在躲避警察時不幸觸電身亡,該市數百名青少年因此走上街頭抗議,焚燒汽車和垃圾桶,打砸店鋪和政府機關,並與警方發生沖突。騷亂事件由此蔓延開來。
騷亂時間表
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兩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擇路,跑入一所變電站,觸電喪生。該鎮數百名青少年走上街頭抗議,與警方發生沖突,隨後引發騷亂。
10月28日,騷亂繼續,克利希蘇布瓦街道多輛汽車遭到焚毀。兩天的騷亂造成23名警察受傷,13人被捕。
10月29日,克利希蘇布瓦鎮數百名居民在市政廳和事發變電站間舉行默哀遊行。
10月30日,警方向克利希蘇布瓦鎮一座清真寺投放催淚彈,騷亂進一步升級。
10月31日,內政部長薩爾科齊到巴黎市郊的阿爾讓特耶視察,遭抗議人群示威。
11月1日,騷亂從克利希蘇布瓦鎮蔓延到歐奈蘇布瓦鎮,造成該地區30多人受傷。
11月2日,法國總統希拉克首次就騷亂事件發表講話,呼籲民眾保持冷靜。
11月3日,騷亂進入第7天,沖突愈演愈烈。參與騷亂人員向警察和消防人員開槍,焚燒了約40輛汽車、兩輛公共汽車、多個垃圾箱和一些巴士站。
法國巴黎騷亂暴露出錯綜復雜的政治紛爭
發生在法國巴黎周邊的騷亂3日出現新的不祥之兆,騷亂中有人向警察與消防員開槍。法國人擔心,「40個夜晚暴亂」的宣言可能成為現實。
騷亂暴露出法國社會在移民與同化政策上的積弊,也帶來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
騷亂升級
3日晚上,騷亂中響起了槍聲。在巴黎北部的塞納-聖但尼省,3處騷亂現場傳出4聲槍響,開槍者的目標是警察與消防員。所幸無人受傷。騷亂升級的苗頭還表現在暴力方式與規模的擴大。騷亂參與者已不滿足於縱火焚車、燒店、投擲石塊。3日早上,兩輛連接巴黎與戴高樂機場的通勤列車遭到石頭襲擊,一條線路被迫中止運行。襲擊者威逼列車停下來,並打破了列車車窗,其中一名女性乘客被玻璃劃傷。在騷亂破壞最嚴重地區的歐奈蘇布瓦鎮,青年們圍攻了一所警察局,縱火點著一家雷諾車行、一家超市與當地的體育館。僅在塞納-聖但尼省,一周來的騷亂已造成9人受傷,315輛車遭到焚毀。
社會代價
此次騷亂的導火索看起來微不足道。10月27日,巴黎東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的兩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趕時觸電身亡。憤怒的當地青年開始縱火發泄不滿,騷亂在一周內,迅速蔓延到巴黎周邊十多個城鎮。一些人把騷亂的擴大歸咎於法國內政部長尼古拉·薩爾科奇的「暴言」。騷亂剛起時,這位內政部長聲稱要用高壓水槍「清除」郊區的「烏合之眾」。
但更多的人把騷亂歸結到兩個原因。其一是法國大城市與周邊郊區貧富、治安、就業上的強烈落差;其二是法國一直以來尋求的種族、民族、文化同化政策反而加深了對立。這次發生騷亂的巴黎周邊地區主要聚居著非洲與阿拉伯人移民。他們大多居住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子里。法國政府當年為緩和巴黎城區住房壓力,在郊區及周邊省份集中興建了大批住宅樓。
高人口密度,移民眾多,高失業率,使這些地區逐漸成為貧困、犯罪、吸毒、被遺忘者與被損害者的代名詞。尤其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宅區,15歲至25歲青年人的失業率甚至高達40%。
巴黎郊區埃夫里市市長曼努埃爾·瓦爾斯對德新社記者說:「我們正在為30多年來的社會、地域、種族隔離付出代價。」
政治紛爭
歐洲媒體認為,作為法國2007年總統大選的有力候選人,法國內政部長薩爾科奇開始為他的強硬發言付出代價。英國《每日電訊報》說,「清除」郊區「烏合之眾」的說法簡直是極右翼的口氣,「他毀了自己的機會」。
薩爾科奇的最大競爭對手、總理德維爾潘也因為其政策未能消除郊區的被邊緣化趨勢遭到抨擊。
捷克《人民報》說,薩爾科奇與德維爾潘都想利用這次騷亂打擊對手,並為自己的總統競選撈取政治資本,「法國政治家視其為撈分的良機」。
一些歐洲右翼黨人則把巴黎的騷亂視為「對歐洲的一個警告」,因為許多歐洲國家面臨同樣的移民與文化融合、經濟差異問題。
馮武勇(新華社特稿)
巴黎騷亂折射歐洲移民政策缺失
雖然法國政府採取斷然措施來平息騷亂,相信騷亂過後社會秩序很快會得到恢復,但如果我們以理性的眼光來深究這場騷亂的緣由,可以說是法國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則激化的結果。
———趙俊傑
肇起於10月27日的法國巴黎郊區騷亂持續至今,引起歐洲國家的高度重視,也折射出西歐國家近年來移民政策的缺失。
雖然法國政府採取斷然措施來平息騷亂,相信騷亂過後社會秩序很快會得到恢復,但如果我們以理性的眼光來深究這場騷亂的緣由,可以說是法國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則激化的結果。
眾所周知,法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新一代本土法國人出生比例偏低,為給社會注入新的活力,並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近年來法國政府吸納了一大批北非國家及土耳其移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信仰伊斯蘭教,無論是在宗教信仰、價值觀,還是在日常生活習俗方面,都同法蘭西民族有明顯的差別。新生的法國移民由於缺少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更因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逐漸形成了城市邊緣化的「社會弱勢群體」。以這次騷亂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環境惡劣,失業率為巴黎市的兩倍以上,貧富懸殊大,犯罪率高,本來新生的一代移民就對法國政府的移民政策深為不滿,如今,遇到他們的同胞遇害這樣的悲劇,自然會產生社會群體發泄不滿的騷亂現象。
因此,這場社會騷亂絕非偶然,它充分表明法國政府的移民及社會政策存在諸多弊端。
據法國內政部統計,目前在法國類似克利希蘇布瓦市這樣潛藏社會動亂的敏感郊區多達751個,這類地區人口密度大,移民數量多,就業機會少,貧困和犯罪面廣,存在暴力及種族歧視現象。法國政府對這類地區雖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往往把這類地區的移民視為對法國社會福利體制的一種威脅,特別是法國內政部長薩爾科齊一貫主張「選擇性移民」和「清洗」郊區移民群體,他在處理這次騷亂中更發表一些強硬的言詞,聲稱對騷亂者實行「零容忍」,自然引發眾怒。
由於法國政府推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諸多問題,加之城郊貧富差別過大,才引發了這場大規模的騷亂。騷亂過後,法國政府該認真坐下來想想,為什麼「共和同化」原則得不到認可?為什麼強硬的移民政策引起社會的反彈?法國社會黨發言人對此聲稱,「對富人區實施安全政策,失去了普通大眾。」此話言之有理,法國雖然一貫強調自由、平等、人權、博愛,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做到本土法國人與新生移民的平等,種族歧視及警察暴力現象的確存在,這一點美國也不例外。
痛定思痛,法國當局應以此為戒,高度重視法國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和貧富懸殊問題,而不應收緊移民政策,製造更多的社會不穩定。同樣,其他歐洲國家也存在移民社會問題,也當以巴黎騷亂為戒。
□趙俊傑(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
❽ 為什麼很多人都討厭法國這個國家
曾經看過季羨林編寫的一篇作文,就是寫曾經季羨林曾經去德國留學,後來他看到了德國每家每戶都掛滿了鮮花,也就是說德國人喜歡花,可以說花是德國的國寶,如果你去德國玩,就會知道了,這與中國人喜歡花的特點也基本一致。關於中國人不喜歡法國人,反過來講與我們中國某種人的教養很差勁,可以說歐洲整個國家貌似都不喜歡我們中國人,美國就是歐洲國家,打敗朝鮮就打我們中國。或許再來說,中國人不喜歡法國人或許是因為法國電台曾經黑過中國,也或許出於某種原因。
❾ 現在的歐洲為什麼這么亂
1)歐洲總體來說治安肯定沒有中國安全
2)歐洲的治安根據不同國家,甚至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差異性非常大
3)黑人(比如法國大城市,義大利南部,瑞士法語區的大城市)和吉普賽人越多(羅馬尼亞是老家,東歐區域較多)的地方治安越不好,當然最近難民問題也是大問題。
4)只要事先了解好要去的地方的一些基本情況,自己警覺性高一點,基本上問題不會太大(問題是好多人做不到這一點。
總體來說不知名的小城市一般治安較好,因為也沒有太多原因刺激犯罪率較高的非法移民大量湧入,即使有一些治安不好的情況,也多半是小偷小摸(吉普賽人)和一些打架斗毆(由民族特性決定,如原來的南斯拉夫地區,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等)。
一些著名的旅遊城市治安較差,但是也有區別,比如德國的科隆,柏林,奧地利維也納這些就比較不錯。巴黎,巴塞羅那治安就比較差。
上面所說的治安好與不好,都是總體而言的。歐洲即使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不同區域的治安都會差很多,大城市的核心區富人和觀光客很多,警力相對配備的也就更多一點要保障安全,而一些本身就很亂的區域,犯罪率極高,這種地方控制違法犯罪的成本太高了,索性就不怎麼關管了,就會更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