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原產是在什麼國家【 】 A日本 B俄羅斯 C 法國 D墨西哥
D(玉米是美洲印第安人首先種植)。
2. 巴黎是法國糧食作物什麼的主產區
法國農業的集中產區是巴黎盆地,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故選:D.
3. 法國主要種植什麼玉米品種
法國人在三十年間依靠發展玉米生產,從一個糧食進口國一躍而為糧食出口國,最關鍵的措施是培育早熟抗寒的玉米雜交種。現在,法國有85%的玉米做為飼料。糧食的增長促進了畜牡業的大發展。法國人都親切地把玉米稱為「國寶」。
4. 玉米的原產地是A.中國B.法國C.美國D.墨西哥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墨西哥主要的農礦產品及民族經濟的發展。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玉米是該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
5. 玉米的原產地是那裡
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
原文:
-----------------------------------------------------------
玉米種植及利用史
一、種植史
玉米,亦稱「玉蜀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二、玉米分類
玉米分類主要有兩種方法:按種皮顏色分類和按品質分類。具體如下:
1、中國新修訂的國家標准和美國標准都是依據種皮顏色將玉米分為黃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並包括略帶紅色的黃玉米。美國標准中規定黃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5.0%。
白玉米。種皮為白色,並包括略帶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玉米。美國標准中將淡黃色表述為淺稻草色,並規定白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2.0%。
混合玉米。我國國家標准中定義為混入本類以外玉米超過5.0%的玉米。美國標准中表述為顏色既不能滿足黃玉米的顏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顏色要求,並含有白頂黃玉米。
2、按品質分類,玉米可分為常規玉米和特用玉米。所謂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規玉米以外的各種類型玉米。傳統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發展起來的特用玉米有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鏈澱粉玉米等。由於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大的經濟價值,國外把它們稱之為「高值玉米」。
甜玉米。通常分為普通甜玉米、加強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對生產技術和採收期的要求比較嚴格,且貨架壽命短。我國現在已經掌握了全套育種技術並積累了一些種質資源,國內育成的各種甜玉米類型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糯玉米。它的生產技術比甜玉米簡單得多,與普通玉米相比幾乎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採收期比較靈活,貨架壽命也比較長,不需要特殊的貯藏、加工條件。糯玉米除鮮食外,還是澱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國的糯玉米育種和生產發展非常快。
爆裂玉米。
高油玉米。含油量較高,特別是其中亞油酸和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軟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質高10-12%,賴氨酸高20%,維生素含量也較高,是糧、飼、油三兼顧的多功能玉米。
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產量不低於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賴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高產優質的結合。
紫玉米。是一種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種,為我國特產,因顆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稱。紫玉米的品質雖優良特異,但棒小,粒少,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
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種改良玉米。包括高澱粉專用玉米、青貯玉米、食用玉米雜交品種等。
三、利用史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體經歷了作為人類口糧、牲畜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的三個階段。
口糧消費占玉米總消費的比重大約在5%左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趨勢。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起到很大作用。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國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鄉」墨西哥,「國菜」玉米餅的年消耗量達到1200萬噸之多,人們無論貧富貴賤都非常喜歡食用;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玉米也被作為補充人體所必需的鐵、鎂等礦物質的來源為人們廣泛食用;在某些貧困國家和地區,玉米依然是人們廉價的裹腹之物。
飼料消費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費渠道,約占消費總量的70%左右。該項消費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數量隨時間變化的一個函數: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爾系數較高,人們對肉、蛋、禽、奶的強勁需求拉動了畜牧業和飼料業的大發展,導致飼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為玉米增產的主要動力;在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恩格爾系數下降,對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將保持平穩,此時飼用玉米消費將僅與人口數量成正比。
作為工業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費的主要渠道。玉米不僅是「飼料之王」,而且還是糧食作物中用途最廣,可開發產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業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澱粉,可得到化學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產品,附加值超過玉米原值幾十倍,廣泛用於造紙、食品、紡織、醫葯等行業。以玉米澱粉為原料生產的酒精是一種清潔的「綠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紀取代傳統燃料而被廣泛使用。
庫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種形式。處於糧食安全的考慮,各國總要儲備一些糧食。世界玉米庫存量一般占消費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來我國玉米庫存約600~700萬噸。
2、世界玉米利用現狀
玉米利用總的情況是在工業發達國家用作飼料的比例大,而在發展中國家用作口糧的比例大。
隨著全世界畜牧業的大發展,飼料工業得以迅速發展,全世界飼料用玉米需求呈現增長趨勢。在發展中國家表現為工業飼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時採用傳統方式喂飼畜禽的飼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表現為大量的玉米原糧被加工為工業飼料。
從全世界耗用玉米趨勢看,近15年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其用作飼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糧的數量在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我國為例:90年代前期,飼料工業和畜牧業迅速發展,1993年,飼用玉米消費量達到6200萬噸,占玉米總消費量的67%,1995年該項指標迅速達到77%,玉米總消費增量幾乎全部由飼用玉米消費增量體現。
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業飼料的玉米2.64億噸,用作口糧的玉米0.66億噸,用作工業原料的玉米0.44億噸。進入90年代,上述三個指標分別為3.52億噸、0.59億噸、0.56億噸。
1996年美國生產工業飼料耗用玉米1270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53%。歐洲地區消費飼料玉米6600萬噸,中國生產工業飼料耗用玉米3498萬噸,日本消費玉米1662萬噸,巴西生產飼料耗用玉米1520萬噸,法國飼料用玉米1326萬噸,韓國飼料用玉米852萬噸。
美國的玉米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40%。縱觀幾十年來美國的玉米市場消費趨勢可見,50年代美國的玉米產品用作飼料的佔85.7%,工業原料、食品佔8.08%,出口佔5.17%;60年代飼料用玉米佔81.76%,工業原料、食品佔8.23%,出口佔12.38%;70年代飼料佔66.02%,工業原料、食品佔8.77%,出口佔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飼料的玉米佔59.36%(12237萬噸),用作工業原料、食品佔11.65%(2401萬噸),出口占 28.63%(5902萬噸)。由此可見,在美國雖然用作飼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飼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產業,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費量較為穩定.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畜牧業的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業的發展,玉米已成為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我國的玉米消費是80年代口糧比例佔38%,消費玉米2588萬噸,飼料用玉米佔48%(工業飼料和傳統飼料),消耗玉米3269萬噸,出口佔11%,出口玉米749萬噸,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佔3%,耗用玉米205萬噸左右。
進入90年代,人們直接消費的玉米比重在下降。全國口糧消費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量的19%,消費玉米量約為1870萬噸;玉米作為飼料消費在我國有兩種情況。一是加工生產成配合飼料。我國近年配合飼料產量約4800萬噸,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萬噸。二是傳統的把玉米直接用於飼料的消費。在農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飼料喂飼大牲畜、豬和家禽。據專家估計,這種傳統的飼喂方式每年估計消耗玉米3500萬噸左右,這兩項每年消費玉米約638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68%。
玉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也可加工成精製的玉米食品。我國目前用於工業原料和食品工業的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量的5%左右,年消耗玉米250萬噸左右。我國1990~1994年平均出口玉米820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8%左右。1995年之後又轉向大量進口玉米。近10年來,我國玉米消費趨勢是用於生產配合飼料的玉米數量猛增,用於口糧的玉米逐年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長緩慢,從玉米出口國變為玉米進口國家。
3、我國玉米利用新趨勢
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重視並發展玉米深加工工業,先後引進技術和設備,興建了一批生產規模在1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吉林省實施了「百萬噸玉米深加工工程」,把玉米深加工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吉發集團與港商合資建立的一個公司年加工玉米能力已達到40萬噸,成為亞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盡管我國玉米深加工工業已取得初步進展,但比照世界先進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以吉林省為例:1979年到1998年,吉林省糧食加工轉化量由159萬噸增長到600萬噸(包括禽畜過腹和飼料加工用糧440萬噸),年均增長23萬噸,同期,吉林省玉米主產量卻由903萬噸增長到2506萬噸,年均增長84萬噸。二者比較,前者只是後者的28%,產量遠大於耗量。與美國等國的玉米深加工產品已達4000多種,產值上千億美元相比,差距明顯。而我國變性澱粉、果葡糖漿等生產剛剛起步,酒精產量也不高,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6. 法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是什麼
法國是歐洲的主要糧食生產國。在世界上位居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之後,居第五位。法國種植的主要糧食品種是軟小麥,種植面積為485萬公頃(7300萬畝),差不多相當於整個國土的10%。主要產地在法國的北部、東部、西部和中部。由於氣候適宜,種植的小麥幾乎全都是冬小麥,10月份播種,來年的7、8月份收割。春小麥在產量中所佔份額很小,僅佔0.5%。法國小麥的平均產量較高,今年為每公頃6.8噸。由於遺傳工程的進步和種植技術的改進,產量在持續增長:小麥平均和總產量的增長,在一些指定的地塊上,每公頃的平均產量可以超過10噸。小麥的平均產量明顯遠遠高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平均產量(每公頃為1.5到2.5噸)。
法國小麥都是冬小麥。這些小麥是橙黃色的,在法國幾乎沒有白色的小麥。這些小麥很大比例上是供人食用,特別是製作麵包,法式、毆式、阿拉伯式、甚至還有中式的麵包。法國糧食和飼料技術研究所和鄭州糧食學院聯合進行的實驗已表明,法國小麥很適合製作饅頭。
法國生產的糧食有一部分沒有出售,而是被農民在經營中自己消費了,特別是用做了動物飼料。和產量相比,自己消費糧食的比例取決於不同的糧食種類:小麥的消費量為11%到12%;玉米為14%到16%;大麥為25%到30%。自我消費糧還取決於生產地區。比如,在法國西部的布列塔尼,那裡的家禽、豬、牛和奶牛的飼養比較集中,那裡的糧食自我消費比重就比專門的作物生產地區要高。在法國,很大一部分糧食產量投放到了市場。
到參考資料的網站上就有圖片了!網路中不能貼圖!
7. 為什麼法國玉米不符合中國進口標准
法國玉米不在我國2014年7月24日更新的《允許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國家(地區)產品名單》內,所以,目前法國飼用玉米粗粒或經簡單加工的玉米粒暫不允許進口。該名單以外含動植物源性成份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需按照我國《進出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完成市場准入程序以及境外生產、加工企業的注冊登記後方可向中國出口。
8. 法國農業分布特點及原因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大陸輪廓略呈六邊形。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南部和東部邊境分別為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法國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東海洋性減弱,南部屬地中海氣候。
法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小麥、玉米、葡萄和牛肉等產量均居歐洲西部各國之首,畜牧業和園藝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巴黎盆地是主要的農業區。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產葡萄,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
法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二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既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法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其中農業用地3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000萬(其中農業勞動人口占所有就業人口的3.5%)。其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四。
這其中,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法國經濟的飛躍作出了積極貢獻。當今,農業為法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是汽車工業的1.5倍,食品工業則幾乎是汽車工業的2倍。在2000年之初,法國是歐盟第一大農業生產國(法國人口占歐盟的15%,但農產量占歐盟總產量的23%)。
9. 法國種植玉米么
種,不但種還種很多,是主要農作物之一,但不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少部分為食物,再一部分作飼料,大部分是工業用,很奇怪吧,這是我參觀一個農場時了解到的信息。他們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10. 法國是什麼工業的國家 ,其糧食大量出口
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法國農業高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