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為什麼轟炸利比亞
西方為何悍然轟炸利比亞?
西方列強打著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旗號,迫不及待地悍然對利比亞政府軍、軍事基地等進行大規模轟炸,重現了西方對一個主權國家內部事務軍事干涉的舊習。這再一次證明了「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論斷並沒有過時;所謂普世價值不過是妖言惑眾,所謂「讓世界充滿愛」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西方這次對利比亞的轟炸為什麼迫不及待呢?
第一,因為再晚就來不及了。利比亞的局勢出乎西方的預見,政府軍眼看已經攻入反zf勢力的大本營班加西,收復全境指日可待。這是西方國家決不願意見到的結果。西方最好打算是扶植一個新政權,取代卡扎菲政權;退一步講也希望利比亞一分為二,扶植一個利比亞東部的新國家,與卡扎菲所在的政權對抗。利用矛盾進行插手歷來是西方的拿手好戲。印巴分治是如此,以巴矛盾是如此,中國台海問題是如此,蘇丹分裂是如此,在利比亞問題上仍是如此。西方才不在乎利比亞分裂呢,只要便於它們插手和控制就行。因為利比亞東部反叛勢力已經公開呼籲西方干預,說明它們有親西方的打算,西方援助它們也就順理成章了。
第二,是為了復仇。卡扎菲政權曾經與西方不共戴天。雖然近年有所改變,但卡扎菲政權遠不是被西方馴服的政權。這次由於西方支持反叛勢力,卡扎菲又回到過去反西方的立場。一旦卡扎菲取勝,這塊地方就會成為西方的心病,因此西方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也是在報舊恨新仇。
第三,為盟友法國薩科齊的魯莽紓困。薩科齊公開支持利比亞的反叛委員會,導致利比亞與法國斷交。這種情況在冷戰結束後第一次發生,令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目瞪口呆,並在內部給予批評。但為了表現西方國家的團結一致,為了西方的戰略利益,批評歸批評,在行動上還是要支持的。這就是西方國家很快在設禁飛區和採取軍事行動上取得一致的一個原因。
第四,轉移西方經濟危機的矛盾。西方國家因全球金融風暴而導致的經濟低迷起色不大,西方內部民眾抗議示威不斷,影響到各國執政者的支持率。日本地震又給西方經濟復甦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視線,而戰爭就是轉移視線的最有效辦法。西方的軍事行動不僅會把西方公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轉移到利比亞,甚至會轉移對日本地震的關切。軍事行動不僅會有效轉移人們的注意力,還可能是為經濟解困的手段。在西方歷史上多次發生經濟不行就發動戰爭的情況。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這樣發生的。
西方一方面支持沙特等國出兵巴林,鎮壓反zf力量,一方面支持利比亞反叛勢力對抗政府,這種雙重標准也太赤裸裸了。這就充分說明,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導的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麼公理和正義。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方這樣做對人們丟掉對西方的幻想也是好事。
『貳』 法國為什麼成了攻打利比亞的急先鋒
急予求勝的老卡肯定會亂扔炸彈,而他的炸彈又沒長眼睛(至少不像北約怎麼制導炸彈),誰知道他扔下去會炸中叛軍還是平民。法國揚言數小時內出兵,因為老卡已是兵臨城下,這是形勢所逼。制此老卡亂殺人是對的(這也是阿拉比和聯合國通過的原因)。至於為怎麼法國要當急先鋒,利比亞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深知利比亞的好處多多,再一個在法國有大批利比亞反對派(逃離利比亞的反對派首選目的是法國,因為他們語言相通),這幫人不可能對法國的利比亞政策沒有一點影響。一旦老卡下台可能就這些反對派執政,那對法國的好處自不必說。
至於你說美國還沒發話,美國當然不會帶頭說話,有美國挑起的伊拉克戰爭已是個錯誤,再一個美國在中東有很多盟友,這些國家目前也面臨像利比亞一樣的革命困擾。美國如果帶頭打擊利比亞那他就有要帶頭打擊其它阿拉伯國家(包括他的盟國)壓力,否則人家會說你是雙重標准。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美國的策略是;讓歐洲、阿盟和黎巴嫩帶頭,然後由他去攻擊。把老卡趕下台。
『叄』 為什麼法國要空襲利比亞簡略些
歷史上利比亞就跟法國有很多糾葛,除了一些政治原因、以及戰略意義以外,糾結了十四年的洛克比空難讓法國非常不爽。
另外卡扎菲狂妄自大,一直妄圖當「非洲總統」,其存在對法國主導的西非金融共同體威脅巨大,所以法國協助國內革命者推翻該其是很正常的。
1991年11月,法國指控利比亞官員策劃了1989年炸毀法國聯合航空公司班機,遇難者170名。而且利比亞拒不交出空難製造者(這事估計是卡扎菲直接下的命令)。這事糾結了十四年,最後利比亞賠償1億多美元了事。但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肆』 為何法國要打利比亞
因為 法國在利比亞的利益很大 超過別的國家,比如美國等。如果法國幫助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打倒卡扎菲,那麼反政府武裝上台後,他就可以有更多的利益。
『伍』 為什麼法國首先發起了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
實際上利比亞獨立前長期為法國所佔領,而現在的領導人卡扎菲又是這些所謂民主自由國家的眼中釘,為了謀求自己的霸權利益,為了不許百姓點燈,望眼欲穿等到了這么個所謂的」XX花」革命,借著聯合國的名義打著維護和平的旗號開始瘋狂鎮壓卡扎菲及其軍隊,而對叛軍則姑息縱容,還背後提供戰爭物資,以期培植一個傀儡政權,進而霸佔利比亞的石油等資源,別忘了卡扎菲政權才是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唯一合法政權,中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這次也只有犧牲卡扎菲了。
看清楚吧,這就是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
另外,利比亞獨立前長期為法國佔領,地理位置也離法國最近,法國想延續殖民地時代以來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也為了利比亞的石油等資源,還有就是薩科其為了明年的選舉拿分。
盡管利比亞周五突然宣布立即停火,並且願意與反對派對話,但是法國依舊不買賬,聲稱利比亞已經開始害怕,同時法國繼續施壓,准備在周六做東,主持召開包括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阿蒙秘書長穆薩、英國首相卡梅倫以及支持軍事干預國家代表參加的會議,計劃在幾個小時內拿出行動時間表。
有盟友認為,法國之所以對利比亞強出頭,源自薩科齊愛出風頭的個性,特別是此前他被公眾批評對突尼西亞和埃及事態反應遲鈍,加上距離總統選舉不到一年,他的名望卻持續低迷。對手就說,薩科齊意在修補形象,他的政治精英被批曝和一些獨裁政權關系熱絡,前外長已經因為丑聞請辭走人,歷史經驗顯示,法國人比較喜歡一位能夠在國際上干出轟轟烈烈大事的總統。
『陸』 法國為什麼進攻利比亞
這個有好幾方面的原因,一歷史方面來講利比亞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由於卡扎菲的態度比較強硬今年還曾發表演講指責西方國家,尤其是法國對利比亞虎視眈眈。
二經濟方面來說法國在利比亞有數十億的石油投資,今年十月法國曾公開表示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合法性。但是沒想到卡扎菲的實力強大眼看反政府武裝就要被消滅,法國領導人清楚如果反政府武裝被打壓那麼利比亞將驅逐所有國內的法國企業那麼法國在利比亞的數十億石油投資將成為泡影。所以法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率先扛起大旗充當起了攻打利比亞的先鋒。
『柒』 為什麼法國要打利比亞
因為利比亞本來就是法國的殖民地,後來獨立的,而且和法國、英國關系不太好,動輒威脅要把法國、英國的投資收歸國有,美國和利比亞有血海深仇,你可以搜索「洛克比空難」,而且80年代對於卡扎菲的斬首就是美軍親自參與,只是老卡僥幸逃脫了。可以說作為西歐的天然氣最大供應國已經受夠了卡扎菲的訛詐,辦理他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實際上叛軍就是西方多年悉心培養的結果。
而且法國准備聯合地中海沿岸國家組建一個地中海聯盟,沒想到利比亞不識趣,不僅拒絕參與而且還抨擊法國,這一點也讓法國下不來台,算是結下樑子,終於逮著機會新仇舊恨一起清算,只是不明白卡扎菲如此憤青,誰都敢得罪,包括美、法、英、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敢為陳水扁鋪紅地毯,連美國都不敢,只有卡扎菲敢,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安理會表決上我國為什麼投棄權票的原因之一〕
『捌』 法國為什麼攻擊利比亞
不能這樣說,按你這個說法,那反家庭暴力豈不是成了多管閑事?按你這個說法,「我家的事,我愛打老婆就打,愛虐待孩子就虐待」法律管我家的事幹嘛?你是這個意思嗎
『玖』 法國為什麼要攻打利比亞
首先,法國曾經是非洲殖民地的宗主國,它從心理上一直認為,非洲就是它的地盤,非洲事務它一直要加以干預;包括曾經成立的法語國家聯盟,推動法與非洲國家的首腦對話,意味著法國從歷史上就一直重視非洲這個地方,重視對它的控制。
第二,利比亞跟法國共有地中海這汪水,也是都是地中海國家,法國推動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也是想建立一個區域組織,自己做龍頭老大。
第三就是在北約跟歐盟這個政治集團里,法國一直同美國、英國在爭奪軍事和經濟政治方面的主導權,在這次利比亞的事件中,大家看到明顯美國處於一種消極、推諉的姿態,法國它覺得機會來了,它應該當這個龍頭老大,所以它毫不客氣的做出了很多的積極的舉動,想蓋過美國的頭彩。美國因為武力遮住中東大亂這種局面,也不想再去淌這個洪水,就送機會給法國。
另外從更深的層面看,歐洲是具有講法理的一個傳統的大陸,法國又是所謂人權、民主自由的西方主流價值觀的聖地,法國認為,它理所當然的要保護利比亞的人權,要維護利比亞的自由與民眾與法制,反對按西方他們所說的像卡扎菲這樣的這種專制和獨裁政權。
利比亞生產石油,而且以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獨立以後一直和法國的關系不是太順利。法國和英國在利比亞有很多投資,而且一直是能源投資,而卡扎菲對於西方對於其獨裁指責一直心懷不滿,威脅要收西方的投資為利比亞所有~~觸犯了西方的經濟利益。
『拾』 法國為什麼打利比亞
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3月18日利比亞最新局勢,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 安理會當天就法國、黎巴嫩、英國和美國共同提交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表決結果顯示,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國家投贊成票,中國、俄羅斯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印度、德國和巴西三個非常任理事國投了棄權票。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一個決議案在獲得9票贊成,且沒有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的情況下即可獲得通過。 決議說,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義救援為目的和負責撤離外國僑民的飛機外,禁止所有飛機在利比亞領空飛行。決議指出,為保護利比亞平民所採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並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佔領利比亞。 此外,決議還決定對利比亞實施比第1970號決議更為強硬的武器禁運和財產凍結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凍結利比亞中央銀行和利比亞全國石油公司等利比亞實體的財產。 決議要求利比亞沖突雙方立即實現停火,全面停止對利比亞平民的一切襲擊,呼籲利比亞各方加強努力,推動對話,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尋求一個和平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聯合國授權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聯合國安理會3月17日授權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軍隊採取軍事行動,從而為未來幾天歐洲及美國空襲利比亞鋪平道路。 上述決定是在法國和英國的力爭下作出的。目前卡扎菲軍隊仍在襲擊反對派控制下的臨時首都班加西。 聯合國安理會中有10個成員國投票贊成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及部署其他安防措施,沒有成員國投反對票。俄羅斯、中國、德國、印度和巴西棄權。安理會決議還包括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售以及其他保護利比亞平民的必要措施。
多國開始對利比亞展開軍事打擊
法國戰機19日率先對利比亞境內目標實施打擊,並摧毀了數輛利比亞政府軍的裝甲車。隨後美英等國戰機也陸續投入軍事行動。大規模的軍事干預全面展開。 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軍和英軍艦艇以及法國戰機19日晚7點(北京時間20日凌晨3點)開始向利比亞發射1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襲擊了利比亞的數十處防空設施。 目前美軍在靠近利比亞的地中海沿岸部署5艘軍艦和潛艇,都裝備有「戰斧」巡航導彈。20日,法國還將向地中海調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針對利比亞的這次軍事行動被命名為「奧德賽黎明」。法國軍方消息人士對法新社說,此次軍事干預行動由美國軍方承擔具體協調,協調總部設在德國斯圖加特的美軍司令部。英國和法國分別建立了作戰指揮中心。 參加此次軍事行動的國家除美英法外,還有加拿大、西班牙、挪威等國。法國官員說,在軍事干預行動中,阿聯酋也調派了24架戰機,卡達調派4到6架戰機。 利比亞國家通訊社20日凌晨援引軍方發言人的話稱,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以及班加西等地都遭到西方國家軍隊的導彈襲擊和炮擊,「多處民用設施被毀」。 利比亞國家電視台此前報道,一架法國戰機在的黎波里地區被利比亞防空系統擊落。對此,法國總參謀部發言人予以否認,他說,所有參與空襲的戰機均已返航。 正在巴西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19日宣布,他已授權美軍對利比亞採取「有限軍事行動」而且「行動已經開始」。但他也表示,美國不會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了內容相似的言論。 多國軍事干預行動展開後,卡扎菲20日通過利比亞國家電台發表了簡短但措辭極為強硬的講話。他指責有關軍事行動「野蠻」,是「不公正的十字軍式侵略」。 卡扎菲威脅將對地中海沿岸的軍事和民用設施進行打擊,並警告「地中海國家和北非國家的利益處於危險之中」。他說,「地中海已陷入戰爭」,卡扎菲已命令打開各地的軍火庫,「民眾可以拿起武器保衛家園,趕走西方軍隊」。 聯合國安理會最近通過了第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多國隨後為此展開了緊張的軍事部署。利比亞當局也宣布接受安理會決議並停火。但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利比亞政府軍19日攻入了反對派大本營所在地班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