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兵吃什麼

法國兵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1 09:47:15

⑴ 古代沒有罐頭壓縮食品,那行軍打仗都吃什麼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句話就是說糧草在軍隊中的重要性。現代軍隊,很多士兵吃的東西都是罐頭和壓縮餅干。罐頭花樣豐富,有各式各樣的肉罐頭和水果罐頭,能為士兵提供營養。壓縮餅干能為士兵提供最基礎的體力。但是,在古代沒有現代先進的食品生產工業,士兵也很難吃到營養均衡搭配和精心鑽研的食物,在行軍打仗都到底吃什麼東西呢?我們做一一分解。


隨軍小販的糧食供給

在古代,也有隨軍小販解決軍隊糧食供給問題。這些小販趕著大車,隨著軍隊的走向流動。如法國《悲慘世界》里隨軍小販德納第,商販們與軍隊做交易,售賣都是士兵需要的蔬菜、瓜果、牛羊肉禽等生活物資。



之外,古代行軍時候沿途駐扎的百姓,也能為軍隊提供必要的物質供給、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不少老百姓出於生計需要,向英國軍隊售賣生活必需物品,被朝廷官員痛罵為「漢奸」,當時與侵略者做生意現象是非常普遍的。


但是,這一種還是比較少見。很多軍隊都還是需要劫掠、搶奪重要的糧食來補給,這也造成軍中飲食一直缺乏保障。尤其是打持久戰、戰事焦灼和戰爭不利的時候,更容易造成軍隊糧食供應不上,士兵們被餓死。當軍糧供給不足時候,只能有組織搶劫敵人,甚至搶劫老百姓,或者是人吃人,這在古代歷朝歷代都存在的。這也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與血腥,所謂「一將功成白骨枯」!

⑵ 二戰,世界各國軍隊伙食怎麼樣

這個在戰時沒有穩定的保障。
我回憶了下,印象里德國軍隊的配置還是比較高檔的(黃油麵包等等)。但在戰爭中難以落實,後期尤為明顯。美國是,吃的多,充足。但種類一成不變,牛肉罐頭、黃豆罐頭、麥片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中國戰士說話了么?)英法沒啥印象,記得看法國長麵包易於長期保存,我就自動腦補到了中國新疆的——饢。

⑶ 當兵的軍隊都吃什麼飯

部隊規定的硬性供應標准。

按照新標准,我軍官兵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可分為5類:第一類是穀物,每名官兵每日應吃500至700克;第二類是蔬菜和水果,應該在1000克左右;第三類是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應該吃400至680克;第四類是牛奶和豆類食物,牛奶200至300克,豆類80克;第五類油脂,每天50至70克。


⑷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伙食有著怎樣的差距

其實當時由於經濟發展和受到的攻擊程度不一樣,各國的伙食有著很大的差距,這其中數著美國的伙食最好,因為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所以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起他的軍隊伙食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國家比如說像中國還有東南亞地區,就有很多吃草根啃樹皮的現象出現,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

當然一個國家的軍隊伙食標準是根據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制定的,然而在當時第2次世界大戰中,很多國家都處於非常貧窮落後的現象,所以並沒有一個非常標準的軍隊伙食規定。所以也導致了很多國家在當時的軍隊伙食五花八門,經常是有什麼吃什麼。然而在戰後通過經濟的發展,軍隊的伙食也逐漸的正規化,產業化。

⑸ 象棋中,兵能吃什麼、車能吃什麼,象能吃什麼……一直寫下去

吃子的規則比較復雜,每一個子等級不一樣,有的子可以吃,有的子就不可以吃:

兵(卒):兵(卒)是等級最低的棋子,但是可以吃對方的將(帥)。

炮:可以吃除了馬以外的任何棋子,但中間必須隔一個棋子(這里跟象棋很相似呢)。

車:可以吃除象(相)、士(仕)、將(帥)以外的棋子。

馬:可以吃兵(卒)、炮。

象(相):可以吃除士(仕)、將(帥)以外的棋子。

士(仕):可以吃除將(帥)以外的棋子。

將(帥):將(帥)是等級最高的棋子,可以吃任何棋子,但不可吃兵(卒)。

(5)法國兵吃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

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⑹ 二戰時美國士兵都吃什麼

二戰美國軍隊

二戰中美國的伙食最為豐盛。

在戰場上將咖啡煮到有有滋味得地步則要很多柴火和淡水,同時在前線點火更有自殺的嫌疑,所以美國軍需部絞盡腦汁找到勒兩種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一是將咖啡磨成很細的粉末,製成可溶咖啡,對水即飲 二是把咖啡豆在產地烘烤,然後小批量磨碎,即沖即飲。

巧克力、可口可樂口香糖和野戰飯盒,曾是二戰中美國官兵隨身不離的幾件受用物。自詡「二線球隊」的美國,直至1944年才大規模參戰,400萬出境軍人,一年裡竟然喝掉10億瓶可樂。外表吊兒郎當的美同大兵,所到之處,總是嚼著巧克力和口香糖,高興時還向周圍兒童撒發。那些被戰禍搞成破落戶的西歐人,看著羨慕不已。這種野戰飯盒,不僅有塗好黃油的麵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還夾有兩支「駱駝」牌香煙和3根火柴,飯後還可抽上幾口。

他們吃的食物雞蛋粉是主要的早餐來源,用各種形式製作,一般是攪拌。不管怎麼做這些蛋,有烤薄餅,用麵粉和雞蛋粉製作,不僅像飛碟,而且簡直一模一樣。軍隊派發的「熱帶黃油」,因為製作的時候考慮到要在任何環境下都不能變壞,所以無論用什麼辦法都難以融化。麵包是新鮮的,由廚師當場烤成,但太粗糙了,只適合做法國烤麵包片———還是用雞蛋粉做的。有時會有燕麥,但像膠一樣黏。

美國的戰時物資供應充足,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美軍官兵每人都配備幾套卡其布軍服和呢料軍服;另外還有工作服、夾克、大衣、鴨絨睡袋、皮靴、雨衣等等。在食品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花樣翻新的各式罐頭.
1937年,美國的霍梅爾食品公司首次生產了「罐頭午餐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帕姆罐頭午餐肉成了二戰盟軍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美軍食譜,中午和晚上,有罐頭食品燉梅干,在廢罐頭上加熱的肉末雜菜,肉大部分是斯帕姆午餐肉,被稱為「神秘肉」。許多美國軍隊中的現役人員都討厭看到斯帕姆午餐肉。美軍士兵評論說:「廚師們會在早餐時煎午餐肉,正餐是烤午餐肉,晚餐則把它放在米糕里,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餡餅。天知道他們從哪兒得到這么多午餐肉,一定是成桶成桶訂購來的!……燉斯帕姆午餐肉,斯帕姆午餐肉派,還有煮斯帕姆午餐肉塗油脂!」
戰後,艾森豪威爾將軍見到霍梅爾公司的總裁,他感謝他們的斯帕姆午餐肉,然後笑著補充說:「但你們是不是沒有必要給我們送那麼多過去?」
許多在戰後接受過美軍食品援助的人說,我喜歡吃午餐肉,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人都這樣,可以說吃午餐肉是我在那個艱難歲月的一種美好的享受與回憶,我長大後,它一直是我的最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野戰食品發展很快。野戰食品的種類超過23種。 C型食品(單兵作戰食品)是在二戰中最常見、士兵們吃得最多的伙食。它約重 3千克,有11種餐可供士兵選擇,其中5種含有豆類。美軍還為特種作戰小分隊,包括進行叢林戰和山地戰的部隊,研製了特殊食品,稱為 B型食品,主要配給10 0人的小分隊。
美軍在二戰時廣泛使用工業化生產包裝的戰鬥口糧(Combat rations),其演變和配方相當復雜。河友們看二戰片時常聽說有三種,即C口糧(C ration),K口糧 (K ration)和D口糧(D ration)。
C戰鬥口糧是從1938年開始研製的。美軍C戰鬥口糧特別設計用於沒有餐廳的實戰條件下的部隊,要求便於單兵攜帶,滿足三餐營養。
C戰鬥口糧包裝在6個小鐵皮罐頭內和一個附件包。其中三個鐵皮罐頭是肉類,稱為M成分。另外三個鐵皮罐頭是麵包類,稱為B成分。6個罐頭組成一天的口糧。多數情況下美軍C戰鬥口糧為冷餐。但也可加熱食用。
M成分有多種配方:有肉和豆類,肉塊和蔬菜,肉和通心麵條,臘肉,雞蛋和土豆,肉和面條,豬肉和米飯,香腸和豆類,豬肉和豆類,臘肉和利馬豆,雞肉和蔬菜。這些東西煮熟後分裝在鐵皮罐頭里,裝在木頭箱或紙箱里運往前線。後勤人員配餐時根據不同配餐方案組合而成。
例如:M1號組合方案包括火腿, 雞蛋和土豆,肉和豆類,雞,蔬菜;M4號組合方案包括豬肉和豆類,肉,通心粉,火腿,利馬豆。可以看出,無論哪種方案都兼顧了營養,熱量和口味。
B成分也有多種配方:有餅干,混合壓縮麥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乾,速溶咖啡,蔗糖,速溶檸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醬,可可飲料粉和褐色牛奶糖。後勤人員配餐時根據不同配方加入不同成分即可。例如B1號組合方案是:餅干,壓縮混合麥片,咖啡,方糖塊,糖衣花生仁。B4號組合方案與B1號一樣,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個罐頭和B4的三個罐頭放在一起就是一個C戰鬥口糧。當然不要忘了配發一個附件包。附件包裡面有九隻高級香煙,凈化水葯片,火柴,衛生紙,口香糖和開罐頭器。
德軍和日軍甚至英軍都特別羨慕美軍的戰鬥口糧和香煙。諾曼底登陸後許多美軍被俘後掏出戰鬥口糧大吃大喝,把看守他們的德軍驚得目瞪口呆,因為他們已經多年都沒見過這么好的食品了。

⑺ 二戰士兵吃些什麼

蘇聯伙食
據記錄黑麵包至少挽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將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它的配方簡單,但烤制過程復雜而精確,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飢餓的蘇軍指揮員常常把部隊中所有人員佩戴的手錶或戒指集中起來,用於交換難以下咽黑麵包和馬肉腸。
美國援助的罐頭午餐肉原是二戰聯軍的主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年甚至稱,「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蘇軍的內部價是兩塊手錶一整條黑麵包,在供應不暢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
蘇聯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圓白菜湯〔Shchi〕和煮蕎麥湯〔Kasha〕。這些都是標準的俄國鄉下常見的原料。一個老俄羅斯人這樣說:「Shchi ee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圓白菜湯和煮蕎麥湯,是俺們經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鹽、麵包、通心粉、咸魚或罐裝肉。美國食品很常見,通常計算,這些通過租借法案來的食品在戰爭中可以為一千二百萬人的陸軍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見的,四三年後,通過租借法案來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見的。這些原料通常被稱為「第二前線」而雞蛋粉被稱為「羅斯福的雞蛋」。援助的食品物資包括麵粉、干碗豆、豆類、糖和罐裝肉類。其他的還有 Tushonka 黃油〔一種由凝膠沉澱搗碎製成的東西〕、蔬菜、油、人造黃油、罐裝的或塊狀干牛奶、干雞蛋、粗麵粉和咖啡。雖然咖啡的供應一直沒有間斷,但茶依然是傳統的常見飲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類飲料,是部隊經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況下,士兵們都會喝它。喝繳獲的德國酒通常比正式配給部隊的要好。而一個士兵喜歡的酒可能某某國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國伙食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
1級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優先配給。
主要包括:
黑麥麵包 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 120克(有時是熏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 750克
肉類 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 45克
調料 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煙紙 7卷
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入紙箱內。
戰爭時期士兵伙食供應的實際情況:
供在一線作戰的士兵食用的食品應在24小時內藉助夜色的掩護送達前線:「夜色降臨之後,運輸兵的到來打破了戰斗間歇的沉寂,他們送來了食物,並取走士兵們寫好的家信,已經有兩周沒人來收取這些家信了。送上來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鍋煮出來的雜燴濃湯,我們每個人還得到了半塊大麵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乳酪。飢餓的我們不能一下把這些東西都吃光,因為下一次食物供給可能在24小時之後才能送到。」1944年起,補充兵部隊的伙食標准被降低,食物總量並沒有減少,但其中肉類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
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倒希臘,再從希臘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中國軍隊
中國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乞丐部隊」
物資短缺給補給帶來困難,但軍隊中的腐敗進一步惡化了士兵們的生存環境。即使是嫡系部隊,士兵們也總是吃不飽,不光糧食,幾乎所有的軍需物資都很匱乏。
美國人研究了中國軍隊的伙食分配製度後總結: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們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
二戰中,美國針對中國軍隊長期缺乏營養,體力較差,影響戰鬥力,由美國營養專家提出供給標准(每人每日發給):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類: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鹽: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蔣介石批准了這個標准。相繼在貴陽、昆明、百色等軍中試行。 英國皇家軍隊英國皇家軍隊的伙食當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頭,伙食水平低於美國軍隊但是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
英國步兵每日配給:
1又1/4磅鮮肉或凍肉,或者1磅罐頭肉或鹹肉
1又1/4磅麵包,或者1磅餅干或面 4盎司鹹肉(熏肉)
3盎司乾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醬 3盎司糖2盎司鹽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鮮蔬菜,或者2盎司脫水蔬菜。 1/10吉爾酸橙汁(在缺乏足夠新鮮蔬菜的情況下作為替代品,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1/2吉爾朗姆酒(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每周供應不超過2盎司的煙草
在必需的時候允許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麥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麵包或者餅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脫勾兌酒(葡萄酒,白蘭地)代替1配給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乾果 代替 4盎司果醬
使用4盎司黃油、豬油、人造黃油,或者1/2品脫食用油 代替 4盎司鹹肉(熏肉 ) 日本軍隊伙食
沒有飯團就會戰鬥力大減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後來就變得極為磨煉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橫濱當造船廠工人的新兵說:「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們吃到了一頓特殊的美餐,紅小豆煮粘米飯,但是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上司發話說:『這是你們吃到的最後一頓好飯了,從今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嚴酷起來。』」後來,陸軍和海軍新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日本陸軍昭和6年伙食標准: 米:640克 麥:200克 罐頭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醬油:20克
鹽: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東史郎日記,其中很多地方說到,日軍的戰場後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隊出發的前幾天還可以就士兵自帶的口糧過日子,然後就開始節食減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約0.18升),菜就是鹹菜什麼的,一點奶糖都是十分珍貴的,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動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隊到後方休整的時候才有可能吃能按軍部標准發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隊就地」征發糧食,實際就是搶劫「。
日本當時的後勤系統相當垃圾,特別是食品配給(小鬼子們都是罵聲一片啊)於是侵華戰爭開始後,部隊食物配給就一個命令現地自給:搶!中國老百姓的豬,雞可就遭難了,日本鬼子在戰爭中搶劫可比土匪有過之無不及。
日軍下級軍官在東南亞戰場上的回憶:每次部隊轉移駐地的時候,一般只帶上5左右天的口糧,假如5天內不能到駐地的話,那麼每天下午4點就開始排人進入叢林獵殺或採集野果充飢,並且在第三天開始減少口糧配給;而且裡面也寫到,如果部隊是開赴前線的話,那麼會把駐地的牲口帶上,用來提供肉食,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日軍經常發生殺吃戰俘,甚至是自己戰友的事

⑻ 航母上都吃什麼 揭世界各國航母美食菜單

中國文化講究「民以食為天」,對於軍隊來說,能否吃得飽、吃得好,更成為維持部隊戰鬥力和士氣的關鍵。而航母經常要在陌生海域航行數月,因此,「吃什麼」成了重要問題,那麼在航母上,到底吃得怎麼樣呢?
(來源:北京晚報)

美國核動力航母每月要用掉72000個雞蛋
美國航母日均吃掉數萬美元?
無論在哪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航母都集中了一國海軍的精英力量,因此他們的飲食需求總是能得到盡可能的滿足。例如美軍的核動力航母餐廳里,各種食品一應俱全;法國「戴高樂」號上配給標准遠在一般軍艦之上,每日三餐,艦員都能享受牛排魚排、蔬菜沙拉和甜點;印度航母上主要以雞鴨、魚蝦和羊肉為主,配有多種蔬菜。在海上生活,航母的飲食供應可說是極為豐富,遠超過一般艦船,僅次於頂級的豪華郵輪

種類繁多的背後,我們必須考慮對於航母上人員的龐大供應量。航母少則一兩千人,多則五六千人。給這么多人准備一日三餐甚至多餐,本身消耗的食材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美國核動力航母為例,一艘平均擁有5000名艦員,大概會配有70至90名廚師,每天要製作16000至18000份餐,供餐時間從早晨6點一直到午夜12點,每個月要消耗1.3噸的炸雞、1.3噸魚肉、3.6噸的培根、3.6噸的牛排、3.5噸土豆、4噸生菜、5.4噸大米、11噸漢堡包、20噸熱狗、72000個雞蛋以及4500升蘇打水、6800升牛奶和15000升橙汁。

根據美軍公布的資料,一艘核動力航母平均每天消耗價值45000至65000美元的食物,每周需要補充180萬美元的食物,這樣計算下來,一艘航母在3個月的部署周期內,僅僅食物消耗就達到2100萬美元,約合1.3億人民幣!因此我們在網上看到美軍航母裡面的大餐,甲板上的「燒烤晚會」,這些其實全都建立在極其巨大的物資消耗基礎之上,而且對海上後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一方面是物資的輸送手段,一方面必須能夠在海外港口進行補給,最好是擁有海外軍事基地。
菜譜周期縮短 營養更趨均衡
盡管看上去食品的種類非常豐富,但由於受到海上補給和食物儲藏手段的限制,航母實際上有一個周期性的菜單來滿足官兵的需要。例如美軍航母以前執行的是一個21天的菜譜,2007年以後改為一個14天周期的菜譜,最近又開始試驗一個7天的菜譜,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一直實行的是14天的菜譜。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伙食
從海軍的作戰特點來看,菜譜的周期縮短,意味著官兵食用漢堡包、熱狗這類不健康快餐食品的幾率大大降低。盡管從網上照片來看,美軍航母的飲食極為豐富。但考慮到美軍航母的作戰和巡邏壓力,很多官兵依然要被迫食用漢堡、熱狗這類高熱、高脂肪食物,來滿足高負荷工作對熱量的要求。而且這類食物易於儲藏,對補給的壓力更小。由此來看,「戴高樂」號航母的伙食很可能比美軍還要強上一籌。這不僅是法國人的廚藝更加出色,更是因為法軍「戴高樂」號航母的執行任務范圍也遠小於美軍核動力航母,對後勤的壓力沒有這么大。

美軍航母甲板上的「美食聚會」
現在美軍縮減菜譜的周期,艦上官兵自然大為歡迎。新食譜營養更均衡,更有利於艦上官兵健康,特別在主菜中增加了烤雞肉、烤魚以及蔬菜和沙拉的比重,降低了快餐的比例。從技術上來說,美軍採用的手段是開始大量使用半成品和成品食物,也就是根據營養搭配,將主菜的份量、調料事先搭配好,到了艦上廚師僅僅把每份主食加熱好就可以了。這一方面減輕了補給的壓力,也降低了艦上廚師的工作壓力。雖然口味肯定比不上餐館的手藝,但是比快餐食品已經大為進步了。

中國「遼寧艦」上,廚師們依託多功能蒸烤箱、切菜機、饅頭機、大型汽鍋等炊事設備,在5個膳食加工區、3個主食加工區、1個麵包房同時加工,確保飯菜供應。此外,還延長就餐時間,採取一日六餐、自助為主、分餐送餐相結合的方式。
中國航母伙食:
宜走成品化和中西結合之路
中國有了第一艘航母,其實也對中國海軍如何保障大型水面艦艇的伙食提出了新的挑戰。從烹飪角度來看,西餐製作相對簡單、營養高,但是設備較為復雜,而中餐雖然口味好、設備相對簡單,但製作過程較復雜,而且炊事用水需求量大、排污量大。
對於海軍廚房來說,一兩百人的艦艇還可以按照傳統做法;但對於數千人的航母來說,中餐傳統製作方法對炊事兵的壓力是空前的。我們很難想像如果給全艦官兵做一道普通的魚香肉絲,洗菜要費去多少寶貴的淡水,切菜炒菜又會耗費多少人力。我們現在來看美軍航母的伙食,大魚大肉後面貫穿的標準是:高熱量供給加上簡單加工,除了高級軍官,普通官兵飲食口感絕好不到哪裡去,也不適應中國的具體情況。
因此,中國航母的伙食,肯定需要走成品化和中西餐結合的道路。一方面在航母這樣的大平台上,完全根據中餐的飲食習慣,難以滿足作戰訓練對官兵體力的消耗,對食品製作的壓力也大,有必要引進一些西餐種類(例如炸雞、西點、果汁等);另外為了保證中國官兵的口味,還要進一步加大成品菜的供應。例如《解放軍報》披露我軍潛艇部隊已經在使用成品化集體食品。這種借鑒航空餐、用錫箔袋包裝的食品,只需加熱,一道道葷素搭配的炒菜就「出鍋」了。
從中外航母官兵吃什麼,就可以看出航母不僅僅是一個武器平台,而且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除了高技術裝備,像吃飯這類看似平常的因素也會成為影響整體戰鬥力的關鍵,從而需要統籌安排。中餐的成品化難度要超過西餐,但是隨著中國食品技術和後勤保障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航母官兵肯定能夠吃上世界水平的大餐。

最近中國海軍網刊登了幾張中國艦母「遼寧艦」官兵就餐和炊事兵做飯的照片,又讓讀者對航母這種大型艦艇的「吃飯」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美國航母
炸雞腿、火腿、肉排、時蔬水果、沙拉、甜品、冰淇淋、各種飲料一應俱全。廚房還會定期給官兵們「改善生活」,供應龍蝦、螃蟹、特等牛排等「主廚推薦菜」。風平浪靜時,官兵們會把艦載機「請到一邊」,在甲板上舉辦露天燒烤派對。
法國航母
每日三餐官兵們都能享受到3種開胃菜、一塊牛排或魚排、兩種蔬菜沙拉和3種飯後甜點等美食。餐廳外的主要艦員休息區,還設有自動售貨機,可以買到啤酒、果汁及礦泉水等飲料。
印度航母
飯菜雖無美國的豐富與法國的精緻,但同樣可口。主要以雞鴨、魚蝦和羊肉為主,配有番茄、洋蔥、土豆、茄子、菜花等多種蔬菜,當然多以咖喱掛帥。另一種常見食物是印度烙餅,因製作簡單、味道香甜,深受官兵們喜愛。

⑼ 兵能吃什麼

象棋兵什麼都可以吃,在正統的象棋里任何棋子都可以吃任何棋子,但要根據棋子的規定走法才可以吃到對方的棋子。

象棋兵(卒)下法規則: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後,除不能後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象棋基本下法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後,除不能後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口語歌

馬走日字,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護將邊,小卒一去不復返。

車走直路馬踏斜,象飛田字炮打隔,卒子過河了不得。

⑽ 民以食為天,軍隊也不例外!當今各國軍隊都主要吃什麼軍糧

一支軍隊想要發揮出超常的戰鬥力,那麼一定得是讓其吃得飽睡得好。在戰場上,睡覺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多,所以如何才能讓戰士吃好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了。其實正常情況下,軍隊都是能夠生火做飯的,所以一般都是按照各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制定的。比如印度就經常用大量的咖喱,而美國則是分軍種,海軍甚至能夠在甲板上來一場燒烤Party。但是如果在戰爭條件下,單兵口糧往往就稍微簡陋一點。

其實只要是稍微有點軍事實力的國家,都會在單兵野戰口糧上下點功夫,盡可能讓士兵們吃的更好,吃的更加有營養。不過由於戰場條件的限制,單兵野戰口糧再好吃,也肯定不如炊事班班長用鐵鍬炒的菜好吃。所以很多國家除了為士兵研製單兵野戰口糧之外,還以輪式底盤為平台,研製了很多炊事車。這些車輛可以直接開到前線,這樣在戰壕里的士兵也能吃口熱飯了。

閱讀全文

與法國兵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