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賴伐爾時如何縱容德國對法國人民的凌辱的
賴伐爾進一步縱容了納粹德國當局對法國人民的凌辱,許多法國人被作為人質遭到肆意屠殺,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則不分男女老幼,統統塞進毫無衛生設備的車廂里,送交德國人。僅1942年4月20日至5月24日,德國人槍斃的法國人質即達210名。1942年7月之後的兩個月中,維希當局把10410名猶太人(大多數是來自德國的難民)送到納粹手中。
Ⅱ 第二次德國軍隊對法國人民是怎樣迫害的
攻下法國後,在原先一戰簽訂投降協議的同一個地方讓法國人也簽了一回,徹底的羞辱了一番法國。
Ⅲ 俾斯麥如何侮辱法國皇帝的
俾斯麥收到電文時,正同總參謀長毛奇和軍政大臣羅昂共進晚餐。俾斯麥看了電文,詭譎地笑了笑,問:「對法國的戰爭早打好還是晚打好?」毛奇以他一貫的簡潔語言回答:「如果真要打,晚打對我們不利。」俾斯麥於是提筆在電報上改了幾個字,將原來比較溫和的語氣改成帶有侮辱法國皇帝的意味,他一面將改過的電文遞給毛奇和羅昂,一面說:「那頭高盧牛看見這塊紅布會立刻激怒起來。」三人大笑。他們雖然知道這會引得國王龍顏大怒,但一個統一的德國足以平息他的怒氣。這三個戰爭販子對於德國的統一,實在比國王本人還要熱切。
Ⅳ 為什麼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家都喜歡嘲諷法國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二戰後全世界人民樂於嘲諷法國是因為法國身為當時歐洲乃至世界強國之一,面對德國的進攻僅僅堅持了39天便簽署了投降協議。投降的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了世界各國的預料,因投降而產生的後續影響,至今讓法國無法擺脫世人的嘲弄。
至於大家對法國嘲諷,主要因為以下三個方面:
到了二戰後期,法國人被盟軍從德國人手中解放了出來。然而,法國人卻做出了讓人不齒的行為,他們對二戰中為了生存委身德國人的女人進行羞辱。當德國人佔領法國時,沒人站出來,而德國人離開後,又紛紛出手以發泄自己的憤怒。
如此懦夫的行為,更加讓人對法國人的難以有絲毫的敬意。他們的做法將自己先輩們獲得的榮光,丟棄的一干二凈。
綜上所述,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過於差勁,因此成為後世的嘲諷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Ⅳ 看法國男人們戰後如何羞辱與德軍通姦的法國女人
二戰期間德國軍隊佔領很多法國地區,在這些被佔領的地區裡面,很多當地的法國女孩自願和德國軍人交往,後面戰爭結束後,德國軍隊被趕出去了,這些法國女孩就受到了來自法國民眾的懲罰,圖中一名與德軍交往的法國女孩被大家羞辱。
到了二戰末期戴高樂領導的法國軍隊也就4萬人不到,可以說二戰期間法國的男人基本都跪了,結束後這些人又爭先羞辱本國的女孩。
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是怎樣侮辱法國居民
1、當時的法國總統已經「度假」英國「不在家」了呢
2、然後法國放棄抵抗,「在英國的法國總統還駁斥了一下--通過手銀廣播直接傳到德軍陣營」。。
3、阿道夫去了鐵塔,把一戰的一節火車廂運到法國---然後在那節車廂侮辱了法國人一下
---「簽了個什麼鬼的條約--應該有關於「猶大的」最終問題。。」
其他,也就是關於世界各地猶太的「故事」了。。
Ⅶ 「乳法」屬於開玩笑還是確實是侮辱法國
屬於開玩笑,這種玩笑不能隨便亂開注意。
Ⅷ 法國被稱為「乳法」,這背後有什麼故事
乳法這個詞其實是對法國的一種蔑視的稱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說法呢?其實這個說法的原因很簡單。首先就是法國在二戰中的糟糕表現。其次就是戰後法國人的特立獨行。最後就是法國武器裝備糟糕的戰鬥力。
最主要的還是法國軍隊目前的實力,可以說全靠著外籍兵團在維持著法國軍隊的戰鬥力。出去GIGN這類隨時需要出動的部隊,法國基本上沒有太多具有高戰鬥力的軍地。而且作為一個自成軍工體系的國家,法國的武器設計的也是千奇百怪。不知道你們對法國武器有什麼看法,反正筆者認為法國的武器都很醜,出去FAMAS步槍之外。
Ⅸ 法西斯對法國的殘酷殺戮
法蘭西戰役 曼施泰因獻奇計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希特勒便開始考慮進攻西歐。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旦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旦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個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西線作戰計劃。此計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進攻法國的「施里芬計劃」相類似,即把德軍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去進攻法國。但是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泰因卻討厭這個方案,認為不過是老調重彈。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歡這個計劃。曼施泰因提出了他的的戰略構想: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對具有戰略決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帶,實施主要突擊。這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攻入法國的一條捷徑,可切斷南北盟軍之間的聯系,分割合圍英法聯軍,迅速滅亡法國。但是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拒絕將曼施泰因的計劃轉呈希特勒。
1940年1月10日,一名攜帶「黃色方案」的德空軍軍官因座機迷航在比利時迫降,由於無法把這一重要文件全部燒毀,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於是曼施泰因再次向陸軍總部提出他的觀念,這使勃勞希契非常厭惡,把他調任第38步兵軍軍長。但曼施泰因乘希特勒接見各新任軍長之機,將他的見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陳述。希特勒對曼施泰因的陳述,「簡直象精靈似的理解非常快」,並表示他個人完全同意曼施泰因的見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命令他們以曼施泰因的建議為基礎,立即制定出一個新的作戰計劃來。雖然勃勞希契和哈爾德強烈反對曼施泰因的建議,認為其所謂的「秘密通過」,實在是一種瘋狂的假設,它將使德國裝甲部隊的精華面臨法軍側翼攻擊,並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但在希特勒的壓力下,兩位陸軍首腦屈服了。於是,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奉命根據曼施泰因的建議重新制定作戰計劃。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與「曼施泰因設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戰計劃。德軍參謀部將這一計劃取代號為「揮鐮行動」。據當時任第19裝甲軍軍長的古德里安說,除了希特勒、曼施泰因和他本人以外,幾乎再沒有任何人對這個計劃是具有信心的。
為實施「揮鐮行動」,德軍統帥部進行了周密的部署。投入西線作戰的總兵力為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2439輛坦克、3700架飛機,另有運輸機600架。兵力配置上分為A、B、C三個集團軍群:中路的A集團軍群64個師(其中包括7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由倫斯德上將指揮,擔任中間突破阿登山區直沖英吉利海峽的任務;右翼的B集團軍群28個師(其中包括3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由包克上將指揮,擔任助攻任務,目的是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以吸引英法聯軍的主力;左翼的C集團軍群17個師,由勒布上將指揮,其任務是佯攻馬其諾防線,以牽製法軍使其不能北上增援;以另外的27個師作戰略預備隊。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英國遠征軍共有135個師(其中法軍和英軍共有103個師,編成3個集團軍群)、3469輛坦克、2000架飛機,並可利用英倫三島1000多架飛機支援戰斗,在兵力上與德軍相當。然而,英法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備戰不力。聯軍最高統帥部制定的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保守失算,該計劃重點是防禦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把比利時作為雙方廝殺的主戰場。根據「D計劃」,聯軍把主力部署在法比邊界北端和法國北部各省,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則五國聯軍協同作戰擋住德軍進攻;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如德軍向馬奇諾防線實施正面進攻,則依託堅固的工事進行抵禦;而在中段則自持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鬥力較弱的部隊駐守。
裝甲集群長驅直入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施圖卡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擔任助攻和吸引英法軍隊主力的德軍B集團軍群,首先以空降部隊對荷蘭和比利時境內的重要橋梁及要塞設施實施了襲擊。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立即造成了荷、比軍隊的慌亂,緊接著,B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趁亂發起了猛攻。由於傘兵部隊已經佔領了各要道,B集團軍群的進展頗為順利。
德軍B集團軍群對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的突破,致使集結在法國北部的英法主力立即越過法比邊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揮所里焦躁不安地等著前線的消息,當他聽說英法主力已經出動時,「高興得都要哭了」。他興奮地對周圍人說到:「他們正好掉入我們的陷阱!我就是要他們相信,我們仍在執行原定那個『黃色方案』,仍尊奉施里芬的主張。他們上當了,等著瞧吧,好戲還在後面」。
包克的B集團軍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時,勒布的C集團軍群也擺開架勢。他們正在對馬奇諾防線進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國從南部撤回部隊時猶豫不決。
5月10日凌晨,德軍擔任中路主攻的倫斯德A集團軍群向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僅30萬人口的小國盧森堡當天不戰而降。給倫斯德上將打頭陣的是克萊斯特將軍指揮的裝甲兵團,該兵團下轄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霍特的15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戰鬥力最強,它作為克萊斯特裝甲兵團的主力和先鋒部隊編有3個裝甲師。而第15和第41裝甲軍僅各轄2個裝甲師。
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輕易突破比軍的鬆散抵抗,只用了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境。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個裝甲師已經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當天夜裡他們便開始了緊張的渡河准備。「德國人強渡馬斯河是法國之戰的關鍵。在以後5個星期中還有其它同樣大膽的行動,但是沒有那一次能對事態發展產生過這樣驚人的影響。」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個裝甲師全部投入進去了。
5月13日上午11時,德軍出動近400架轟炸機分批次對馬斯河南岸的法軍陣地和炮兵群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狂轟濫炸,並使法軍的精神發生了癱瘓現象。下午4時,德軍分乘數百艘橡皮艇,開始強渡馬斯河。下午5時30分,德軍終於在馬斯河南岸上獲得了一個立足點,接著德軍工兵立即開始架設浮橋。到了下午8時,古德里屬下的第1裝甲師已經穿透法軍陣地,突入相當縱深。第2裝甲師和第10裝甲師也在午夜全部渡過了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15裝甲軍屬下的隆美爾第7裝甲師也在西面40英里遠的南特附近渡過了馬斯河。
馬斯河防線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敞開了,在比利時境內作戰的英法部隊面臨被包抄的危險,陳兵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也將腹背受敵,英法這才感到形勢嚴重。英國迅速增派10個戰斗機中隊與駐法英空軍和法國空軍一起實施反擊。14日下午,馬斯河上空爆發了開戰以來最激烈的空戰,英軍「布雷漢姆」轟炸機和法軍最新式的「布雷蓋」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直撲馬斯河而來,德軍約5個聯隊的戰斗機升空攔截,雙方投入的飛機各有500餘架。從中午到天黑,登陸場上槍炮聲連綿不絕,雙方戰斗機上下翻飛,相互追逐,不時有飛機中彈起火,拖著黑煙下墜,英法飛機胡亂投下的炸彈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沖天的水柱。德軍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斷以猛烈火力射殺低空潛入的英法飛機。密集的地空火力網令英法飛機成了撲火飛蛾,一批批闖來,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戰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損失慘重的英法飛機悻悻敗走,德軍渡河浮橋大都萬好無損。此戰德軍擊落英法飛機數百架,其中僅德第二高炮團就包辦了112架。英軍派出的飛機損失了60%。《英國皇家空軍史》稱:「再沒有比這種自殺性的戰斗造成的損失更令人痛心的了。」這一天被德國人稱為「戰斗機日」。在這以後,英法空軍只敢在夜間升空活動,戰區制空權被德國人牢牢控制住了。
德軍裝甲集群長驅直入,其威力與速度是戰爭史上聞所未聞的。法國陷入驚慌失措之中。5月15日清晨,法國總理雷諾沮喪地給5天前才接替張伯倫擔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打電話說:「這一仗我們恐怕要打輸了。」丘吉爾驚得目瞪口呆:「我簡直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會引起這樣劇烈的變革。」為進一步探明戰局真情和給已經感到絕望的法國領導人打氣,5月16日,丘吉爾從倫敦急飛巴黎。據丘吉爾回憶,「差不多他一見到法總理雷諾和英法聯軍總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識到:局勢比他想到的還要糟得多——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爾問甘末林「戰略預備隊在哪裡?」甘末林搖搖頭,聳聳肩,說:「沒有戰略預備隊」丘吉爾聽後,「簡直傻了眼」。
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的推進速度不但令聯軍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軍統帥部不安,克萊斯特曾兩度下令古德里安暫停前進,但他不惜以辭職抗爭。禁令解出後,他的速度比以前還快,以至於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潰散的法軍士兵,都不願耽擱時間下車去俘虜,僅用擴音器喊:「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離開道路,免得擋路。」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3個裝甲師向西轉進,目標是直抵英吉利海峽東岸的敦克爾克地區。5月20日,古德里安掃過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這時的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料想到,在法國境內的戰斗會進行得如此順利,因此,一時不知怎樣部署兵力才好。等到次日,他們才給坦克部隊下令:由阿貝維爾向北推進,以佔領海峽諸港為目標。
古德里安一接到命令,便立即決定:第10坦克師向敦克爾克前進;第1坦克師向加來前進;第2坦克師向布洛涅前進。古德里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團軍群構成的從色當到法國西海岸的進攻線,已經切斷了法軍從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麵包克的B集團軍群已攻佔了荷蘭及比利時東部,70萬余英法聯軍主力的左翼實際上已處在德軍的深遠包圍之中。眼下對方得以逃脫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爾克在內的法國北部的幾個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佔領這幾個海港,以徹底切斷對方的海上退路。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的安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克爾克還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古德里安等人躊躇滿志,決心率領他們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
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立即向克萊斯特提出了質問和抗議,但得到的最後答復是:「這是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於是,古德里安和萊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而眼睜睜地看著英法比聯軍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聯軍利用這一轉瞬即逝的喘息機會,得以實施從海上撤退的「發電機計劃」,從5月26日到6月4日,從敦刻爾克先後撤出32.4萬人,其中法軍8.5萬人,成為日後反攻歐洲大陸的主力。對於希特勒這一讓人費解的命令,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成了一個難解之謎。一種說法認為,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國人一馬,因為希特勒對英國人情有獨鍾,他曾說過:「他們那些人是有價值的人種,是我要與之媾和的人。」他這次放走英國人,是想給英國人一情面,為日後和談留一條退路。另一種說法是希特勒對自己的裝甲部隊異常迅速地挺進感到不安,怕他心愛的裝甲部隊陷入敵軍南北合圍。但不管怎麼說,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它影響到日後對英國的入侵,並且使英國人以後在非洲和義大利能繼續作戰。
哭泣的凱旋門
德軍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實施的毀滅性突擊,使比利時全軍覆沒,法軍30個師,英軍9個師也不復存在。法軍新任司令魏剛拼湊了49個師加上英國的2個師,編成了3個集團軍(第6、第7、第10集團軍)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構成了東西大約300英里的「魏剛防線」,以17個師守馬奇諾防線。兩條防線連在一起,企圖阻止德軍南下。
德軍在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後,德軍統帥部制定了代號為「紅色方案」的法蘭西戰役第二階段作戰計劃。這一方案要求德軍揮師南下,徹底擊敗法國。現在德軍兵力達137個師之多,其A、B兩個集團軍群迅速改組完畢。包克的B集團軍群(轄6個裝甲師)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實施突破;倫斯德A集團軍群(轄4個裝甲師)為左翼,向埃納河作正面突擊。
6月3日,德國空軍向法國機場和後方實施了猛烈轟擊。6月5日拂曉,包克的B集團軍群率先在右翼發起全線進攻,當天,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搶先渡過索姆河。6月7日,隆美爾師將防守阿布維爾——亞眠一線的法國第10集團軍攔腰斬斷,其他德軍各師得以從這個缺口向前擁入。6月8日,隆美爾師進抵塞納河畔。6月10日,隆美爾又轉身北向,一口氣沖了50英里遠,以海岸線為目標。當晚就到達目的地,切斷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軍第9軍和英軍第51師的退路。這些部隊於6月12日被迫向隆美爾投降。
在B集團軍群發起進攻後,左翼的倫斯德A集團軍群也於6月9日在埃納河發起渡河攻勢,當晚,古德里安裝甲兵團的第1裝甲師強渡埃納河,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團擊敗法軍裝甲部隊,突破了法第6集團軍的右翼,此後,古德里安揮軍南下,一路長趨直入似入無人之境。成群結隊的法軍俘虜喪魂落魄地把槍支扔給德軍,放在坦克下面壓毀。魏剛後來心情沉重地寫道,使他「最感觸目驚心的,就是德軍的坦克和飛機,已使法軍士兵產生了恐懼的心理現象。這要算是德軍的一個最大的成功」。6月17日,古德里安裝甲兵團進抵瑞士邊境城鎮潘塔里爾,切斷了馬奇諾防線內法軍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強渡埃納河以來,古德里安裝甲兵團在10天中長驅400多公里,俘虜法軍25萬之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
6月14日,德國軍隊穿過凱旋門
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群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國軍隊」。希特勒要求倫斯德與C集團軍群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群,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格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A、C兩集團軍群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6月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群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至此,希特勒滅亡法國的「揮鐮行動」勝利結束了。從5月10日至6月17日,號稱歐洲軍事強國的法國,就這樣在5周時間內被打敗了。曼施泰因的構想經過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等人的行動後,最終變成了一個堪稱世界軍事史上的傑作。6月22日,為羞辱法國,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一箭之仇,希特勒在貢比涅森林的火車車廂里,坐在1918年法德簽署停戰協定時法方代表福煦元帥坐過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國的投降。7月1日,貝當政府從波爾多遷至維希城。貝當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老英雄,從此充當起德國的傀儡。法國實際上滅亡了。
Ⅹ 今日辱法是什麼梗
其實"乳法"並非網友的一時興起,事實上,和法國人民相愛相殺數百年的英國人才是萬惡之源以及Diss死對頭的急先鋒。曾經,在學英語時我感到奇怪為什麼薯條前面要加上法國變成「French fries」,後來我發現還有:「French Disease」(性病)、「French pox」(梅毒)、French postcard(春宮圖)。看到這些詞你是不是明白了英法這對鄰居互相之間的惡意有多深。
所謂乳法,其實是一種以調侃為樂的網路文化。
引用一段萌娘網路的解釋,辱法是一個長期流行於國際網路的戰爭迷因,主要為通過網路段子和圖片內容提示法國在歐陸爭霸過程中的一些失敗的歷史,特別是對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間的投降表現進行片面的調侃。起源或可以追溯到1995年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冒犯性地諷刺法國人在戰場上表現軟弱為「投降派乳酪猴」(Cheese-eating surrender monkeys,簡稱「投降猴」;surrender monkeys)。於2019年在開始在中文網路流行,產生了「涉嫌辱法/辱法」、「乳法」等本土化和萌化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