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法國陸軍一敗塗地,但強大的法國海軍跑哪兒去了
二戰中的法國海軍 高貴的悲壯!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荷蘭,英法聯軍投入戰斗,西歐戰役打響。但是法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投降了,於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福煦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根據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交給德國佔領。
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法國海軍——這支世界第四大海軍,主力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法國海軍的高貴與悲壯,也由此開始……
這時的法國海軍的靈魂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為了法國的軍艦上還能飄揚法國的軍旗,他選擇了服從維希政府,駐守法國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國海軍的選擇,讓作風非常強硬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大為不滿,他不能容忍強大的法國海軍力量有一天成為威脅英國本土或威脅其海上運輸線的可能性存在,要麼擁有它,要麼消滅他。於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國制定了旨在奪取和控製法國海軍,代號為「弩炮計劃」軍事行動。
行動在三個法國海軍主力駐泊的區域先後展開:
6月24日,法德停戰協定簽定後第三天,英國海軍突襲停泊在英國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軍港的法國軍艦,解除其武裝,並接管艦隊;7月3日,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當地法國艦隊與美國達成協議,解除了武裝;
如果說前兩區域還算順利,激戰出現在了法海軍主要集結地的北非海岸的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皇家海軍「H艦隊」在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將法國艦隊圍堵在軍港內,提出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內自行鑿沉所有艦船。
高傲的法國人拒絕了英國人的條件。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斯克比爾大海戰。倉促應戰的法軍損失慘重,包括3艘戰列艦在內的一大批艦艇被毀,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傷。這一事件激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導致貝當政府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
米爾斯克比爾戰役和達喀爾戰役,也使英法這對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軍視英國為宿敵。在相對沉寂了兩年左右,時間轉眼到了1942年,美英兩國共同制訂了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火炬」作戰計劃,反攻歐洲大陸。
這時的達爾朗,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並下令在土倫和達喀爾的法軍剩餘艦隊迅速開往北非。但是,與此同時,消息傳到德國,希特勒立即下令佔領全部法國,並計劃奪取在土倫的法國艦隊。面對德國人的包圍,高傲的法國海軍拒絕了德國人的勸降,他們選擇了一條最悲壯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16艘魚雷艇,16艘潛水艇,7艘通訊艦,3艘偵察艦,以及60多艘運輸艦、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內的法國艦隊全部自沉。這支曾經是世界第四的海軍用充滿悲壯色彩的自我毀滅實踐了自己的誓言,也捍衛了自己的榮譽。
此後法國海軍最後的驕傲就僅僅剩下了"黎塞留"號,這艘法國最好的戰列艦在美國的調解下,於1942年底,與自由法國達成和解:由美國買下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功顯赫並於戰後歸還法國戴高樂政府。
當黎塞留號的法國艦旗,再次迎風飄揚的時候,法國海軍悲壯也終於得到了尊敬與報償!
⑵ 二戰中法國投降之後怎麼了
二戰中法國投降之後,事實上投降之後的法國,除宵禁和主要工業品供給德國外幾無損失。這避免了與德國鏖戰後嚴重的經濟衰退和殖民地損失,從而讓英國和蘇聯獲益。
1940年6月22日法國宣布投降,同時成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親納粹「維希法國」。由於英國擔心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索俘虜,英國派艦隊擊沉了法國艦隊,由此造成了維希法國和盟國的敵對關系。但是法國在戴高樂和他所領導的自由法國(後稱戰鬥法國)繼續跟法西斯抗爭。法國50萬「內地軍」在解放巴黎中的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2)法國投降後的海軍去哪裡了擴展閱讀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 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 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⑶ 二戰後的法國在干什麼
0年5月10日,此時距二戰開始已經半年了,當時的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勢如破竹。很多人都以為德國下一步會進攻蘇聯。但德國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向西進攻。並迅速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西歐國家。而一直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強陸軍的法國表現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
法國殖民地分布
不僅如此,諾曼底登陸後,德國敗局已定。還有很多維希法國官員跑到德國,繼續效忠德國。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德國都是必敗了,還和德國在一起。可以說,也正是這樣,才讓很多人厭惡維希法國。
這就是投降後的法國。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如果不是戴高樂,二戰後的法國絕不會有今天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
⑷ 法國投降後,法國海軍為什麼不倒向英國一邊
一方面美國加入戰爭之前二戰的形勢並不明朗,盟軍1940-1942年之間局面上並不佔優,至少是在戰局上不佔優。
另一方面海軍官兵也有家人。很多人的妻兒父母在法國,投了英國不怕家人遭殃么?德國人當年那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
再就是丘吉爾動手太快,法國海軍還在糾結的時候英國人直接就對法國艦隊下狠手了。
⑸ 二戰德國佔領法國後,法國投降軍隊去了哪裡
二戰德國佔領法國後,法國投降軍隊去了哪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的投降確實讓法國人感到十分恥辱,那麼當年的法國軍隊到底在哪裡呢?下面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法國軍隊一部逃亡英國,參加法國自由軍:
另外一部分法國投降軍隊,在獲得自由之後,通過秘密的途徑來到英國,當時戴高樂將軍組建了法國自由軍,他們一直和德國作戰。
⑹ 法國戰敗,其艦隊為什麼寧肯開戰也不與英國和談
1940年夏季,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在德軍“閃擊戰”的打擊下,一個月土崩瓦解。英軍也損失慘重,不得不從敦刻爾克撤回本土。然而,德軍的進攻戛然而止,沒有乘勝追擊,徹底喪失了進攻英國本土的最佳時機。
首先,經過法國戰役以及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大減,已經損失了1/4,只剩下不到500架戰斗機保衛本土。憑德軍實力,如果連續進攻,不給對手喘息機會,英國空軍將消耗殆盡,並失去最有效的防禦力量。
當然,丘吉爾也不想與法國人為敵,但維系國家安全,不得不走出這一步。從事後看,德國始終沒敢登陸英國本土,盡管與英國皇家空軍的英勇奮戰分不開,但丘吉爾出此“下策”,消除潛在威脅,更是功不可沒,並足見其未雨綢繆的戰略眼光。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⑺ 二戰初期的法國海軍實力怎麼樣
那些說法國海軍垃圾,只是德軍傀儡的人根本不懂歷史~~~~二戰時期,在眾多戰敗國中,希特勒對待法國的態度是最好的,法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雖不如戰前,但比其他地區的人們要幸福得多,每日食物配給里還有葡萄酒!這是因為希特勒希望能夠拉攏法國加入反對英國的陣營(法,英是傳統的互相敵視,只是迫於德國崛起的壓力才走在一起,直到現在依然如此……)。給予貝當政府相當大的自治權就是證明。出於同樣目的,希特勒並沒有強行接管法國海軍!!
以下是法國海軍在法國投降後的遭遇,轉載自鐵血軍事網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爭的到來
比法國人預計的快得多,海上戰斗尚未打響,法國卻從陸地上潰敗了。1940年上 半年,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淪陷,法國國防 徹底崩潰。隨著法國傀儡政權與N粹德國簽定和約,法國成為德國控制下的仆從 國,法國海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主力艦紛紛離開法國本土港口,有的直接 向英國投降,但更多的戰艦躲進了北非法屬殖民地港口中,處於觀望狀態。其中 ,舊戰列艦「洛林」號和「庫爾貝」號正在英國訪問,法國投降後立即扣留; 快速戰列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與兩艘舊戰列艦停泊在阿爾及利 亞奧蘭港;只完成了船體工程的「讓-巴爾」號也拖曳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黎塞留」號也面臨著投降或是戰斗的選擇。為了避免這艘戰艦落入德國之手, 「黎塞留」號的艦員自行決定,脫離傀儡政權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後完工 的「黎塞留」號帶著所能收集到的彈葯和零備件,離開布雷斯特,於6月18日抵 達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
法國淪陷後,處於觀望狀態得法國戰列艦達6艘,而當時德國海軍建成的戰 列艦只有3艘。這些法國戰艦雖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權,但態度大多搖擺不定,
萬一最終落入德國手中,對英國艦隊將是嚴重的威脅。為了消滅這些潛在的對
手,英國制定了名為「拋石機」的行動計劃,政治勸降和武力解決結合,解除
這些海外法國艦隊的戰鬥力。1940年7月3日,英國不宣而戰,對停泊在北非各
港口的法艦採取行動。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的4艘法國戰列艦首先遭到攻擊
,在以「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英國艦隊的炮擊,4艘法國戰列艦有3艘沉
沒或擱淺,僅「敦刻爾克」號僥幸逃脫。
7月8日,厄運降臨到了「黎塞留」號頭上,以「競技神」號航母為核心的 英國艦隊襲擊了達喀爾。「黎塞留」號作為打擊的首要目標,遭到從「競技神」 號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的攻擊。但「劍魚」投放的450毫米魚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擊未果之後,1940年9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派遣「巴勒姆」號、「
皇家橡樹」號和「決心」號3艘戰列艦再次光臨達喀爾,目的仍舊是摧毀法國這
艘最強大的戰列艦。錨泊狀態的「黎塞留」號用主炮奮力還擊,達喀爾的海岸
炮台也對英國艦隊進行炮擊。在與這3艘3.2萬噸,裝備15英寸主炮的英國戰列
艦的交火中,「黎塞留」號再次擊傷,好在裝甲厚實,沒有傷筋動骨。戰斗
中,英國「決心」號戰列艦擊傷。迫於海岸炮台的強大火力,為避免更大的
損失,英國艦隊不得不撤出戰斗。
英國的攻擊使法國海外艦隊與盟軍的關系僵化。在整個1941年,「黎塞留」
號都在達喀爾錨泊,不宣布加入軸心國序列,但同時不與英國妥協。1942年,
盟軍在北非的「火炬」作戰中,「黎塞留」號保持中立,即不參加登陸行動,
也不對盟軍登陸部隊進行打擊。在美國的調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國與「黎
塞留」號艦員最後達成和解:名義上由美國將』「黎塞留」號買下,在美國接
受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後再歸還法國。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號抵達紐約,對艦上設備進行大整休。原先
裝備的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水上飛機機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與13.2毫米
高射機槍換裝為盟軍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徑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
小口徑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徑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於美國海軍沒有裝備3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最後不得不為「黎塞留」號特
制一批380毫米口徑彈葯。在整修中,還對「黎塞留」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安裝了美國新研製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接受現代化改造後的「黎塞留」
號渙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號改裝完畢,劃歸英國遠東艦隊指揮,在東南
亞及印度洋海域作戰。「黎塞留」號的主要任務,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為
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護,同時利用380毫米艦炮轟擊日軍守島工事。由於「
黎塞留」號具有30節高航速,它能夠跟隨艦隊中的航母行動,用艦上的大量
中小口徑高炮為航母提供最後一層防空屏障,而航速23節左右的英國舊戰列
艦只能作為火力支援艦使用。
1944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展開全面進攻。同年3月,英國遠
東艦隊從斯里蘭卡出發,以「光輝」號航母為核心,攻擊日軍占據的蘇門達
臘島。「黎塞留」號作為艦隊中的對岸火力支援艦,與「伊利莎白女王」號、
「剛勇」號戰列艦、「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共同對蘇門達臘島西北角的沙璜
港進行炮擊。在戰斗中,4艦共發射381/380毫米炮彈294發,各種副炮炮彈數
千發,幾乎完全摧毀了日軍的海岸炮台與工事。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
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法國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戰場苦戰的「黎塞
留」號也奉命返回法國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號從印度洋穿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返回法國。
勒克萊爾將軍的「自由法國」戰士在巴黎進行凱旋門閱兵時,自由法國的戰
艦也在土倫港進行了壯觀的閱艦儀式。當強大的「黎塞留」號緩緩開進土倫
港時,受到了法國人的狂熱歡迎,「黎塞留」號成為自由法國的海上標志。
雖然法國全境解放,德國即將投降,但在太平洋戰場,戰爭還未結束。法國
復國慶典結束後,「黎塞留」號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戰。
1945年初,艦隊中的航母和艦載航空兵基本損失殆盡,但仍存留有
一定數量的戰列艦;在太平洋的多個島嶼,仍有日軍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
在長達半年的海島登陸作戰中,「黎塞留」號與美國「依阿華」號、「北卡
萊羅那」號等名艦並肩作戰,將無數一噸左右的高爆彈傾瀉到日軍陣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號參加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對沿岸港口與城市
進行炮擊,並目睹了8月15日東京灣的投降儀式。「黎塞留」號的戰斗足
跡遍及三大洋,是法國參戰地域最廣,航行里程最長的戰列艦,也是法國海
軍史上最著名的戰列艦。
二戰結束後,「黎塞留」號從英國遠東艦隊序列中退出,美國海軍
控制,美國繼而將「黎塞留」號歸還法國。1946年,「黎塞留」號再次從太
平洋返回法國。在回國之前,「黎塞留」號還執行了最後一次作戰任務:在
印支戰爭中,「黎塞留」號在中南半島沿岸巡弋,對越南進行威懾。
戰後「黎塞留」號雖然已無大用場,但作為法國海軍的象徵,它一直服
役到50年代。在參加法國北非殖民地的幾次戰爭中,大多是作為海軍的威懾
力量使用。由於戰列艦的維護費用過高,1959年「黎塞留」號退出現役,先
是在布雷斯特作為船員訓練艦使用,19年作為廢鋼出售,最後在義大利拆
船廠解體。
黎塞留級2號艦「讓-巴爾」號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
裝了一個炮塔時,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由於卡薩布蘭卡法
國維希控制,因此「讓-巴爾」號仍落入軸心國之手。在盟軍「火炬」
登陸作戰中,「讓-巴爾」號用它僅有的一門主炮炮擊了進攻卡薩布蘭卡的
盟軍部隊,結果招致美國戰列艦「馬薩諸塞」號和美國轟炸機的「群毆」,
命中5發406毫米炮彈和3枚炸彈,艦體嚴重損壞。佔領卡薩布蘭卡後,法
國重新得到了「讓-巴爾」號的艦殼,戰後繼續未竣工程,並最終於1955年
建成。「讓-巴爾」號是世界上完工的最後一艘戰列艦,它在法國海軍服役
了僅僅6年,1961年退出現役,在土倫港作為艦員訓練艦使用,並於1970年
解體。
只想證明一點,法國海軍不是垃圾。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法國是世界海軍五強之一,編隊的規模定在5艘35000噸級戰列艦(總噸位不得超過17.5萬噸)。雖說法國在一戰後無力建造如此大規模的海軍,但迫於德國以及義大利在海軍方面的威脅,法國終於下決心建造數艘新型戰列艦,以保持法國海軍在地中海和東大西洋的海上優勢。
⑻ 二戰法國投降之後,法軍去幹嘛了
大部分法軍被德軍抓了當戰俘,一直被關在戰俘營當苦力用。另一部分則成了維希法國的治(皇)安(協)軍
法國投降後成立了維希政府,德國人允許法國保留一定治安軍,總人數大約在84000人左右,外加1萬人的防空部隊,這批人保留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特色。德軍在的時候當乖寶寶,盟軍來了就開始哭訴,並表示自己是被逼的
另外在法國在法屬非洲殖民地也保留有15-20萬左右,以黑人為主的殖民地軍隊,不過這批人在火炬行動期間也就是打醬油或者當二五仔
二戰法國投降後,法軍就分成兩部分,小部分法軍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逃到了海外成立自由法國。而剩下的大部分法軍可就厲害了,他們在以貝當為首的維希法國的領導下,成為了二戰史上最強大的“偽軍”!
前號稱“世界第一”的法國陸軍,結果開戰僅一個多月就被德軍干趴了。
“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之前佔領巴黎”,二戰時期,法軍用自己的本色表現充分的說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二戰前,法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結果“原以為是個王者,誰知卻是個青銅”。開戰僅僅一個多月就被德軍輕松干趴。1940年6月,德軍一槍未發便輕松攻佔法國首都巴黎。所以,小日本要想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是不可能的;但德國想要滅亡法國,一個多月就夠了!
巴黎淪陷後,以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乾脆利落的向德國投降,還乖乖將巴黎拱手相讓,而自己則遷往法國中部小城維希,成立維希法國。只有小部分法軍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逃到海外成立了自由法國。既然法國本土基本上都投降了,那麼本土法軍自然也都成了“偽軍”。如此一來,法國便成為二戰史上唯一一個國內“偽軍”比佔領軍還多的戰勝國。
⑼ 二戰中 法國投降後它的海軍去哪裡了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荷蘭,英法聯軍投入戰斗,西歐戰役打響。但是素有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成功拖住德軍四年之久的法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放棄了抵抗,於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福煦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根據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業和富饒的農業區交給德國佔領,而法國維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國與法屬北非的殖民地,由維希法軍進行管理,並不許通敵。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直接徵用法國的海軍力量,一方面考慮到法國民眾非常強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屬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與其自己派兵,不如讓法國人自己來守。他並不害怕維希法軍投降盟軍,國為他手裡握有重大的砝碼,那就是留給法國人自治的半個法國疆土。根據這條協定,法國海軍——這支世界第四大海軍,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開始……
這時的法國海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腳,就已經沒有了敵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從的問題困擾著法海軍的靈魂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為了法國的軍艦上還能飄揚法國的軍旗,為了保留法蘭西的半壁江山,也為了法國人最後殘存的尊嚴,他選擇了服從維希政府,駐守法國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國海軍的選擇讓作風非常強硬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大為不滿,他不能容忍強大的法國海軍力量有一天成為威脅英國本土或威脅其海上運輸線的可能性存在,要麼擁有它,要麼消滅他。於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國制定了旨在奪取和控製法國海軍,代號為「弩炮計劃」軍事行動。
行動在三個區域先後展開:
6月24日,法德停戰協定簽定後第三天,英國海軍突襲停泊在英國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軍港的法國軍艦,解除其武裝,並接管艦隊;
7月3日,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當地法國艦隊與美國達成協議,解除了武裝; 如果說前兩區域還算順利,激戰出現在了法海軍主要集結地的北非海岸的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皇家海軍「H艦隊」在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將法國艦隊圍堵在軍港內,提出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內自行鑿沉所有艦船。
高傲的法國人既不想臣服於德國,更不想屈服於英國,他們拒絕了英國人的條件。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斯克比爾大海戰。畢竟英軍有備而來,而且海空軍力量更強一籌,法海軍損失慘重,包括3艘戰列艦在內的一大批艦艇被毀,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傷。而更令法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打敗他們的德國人尚且允許法國人保留自己的海軍,而幾周前還並肩做戰的盟友英國人卻要對法國人趕盡殺絕,顏面掃地。這一事件激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導致貝當政府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達爾朗當即下令採取報復措施,轟炸了英軍在直布羅陀的基地。
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弩炮計劃」執行後,法國海軍雖實力大損,「黎賽留」號戰列艦的存在仍使英國海軍並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國對在北非達喀爾的法國海軍艦隊又發動了「威嚇」行動。在達喀爾戰役中,駐達喀爾的法軍艦隊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趕來的巡洋艦隊的有力支援,擊傷了英國驅逐艦三艘,重創了「堅決」號戰列艦。法國也有兩艘驅逐艦被燒毀和擱淺,「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達喀爾之戰法軍取得了勝利,但英國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標——「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英國不再面臨來自法國的海上威脅。
米爾斯克比爾戰役和達喀爾戰役,也使英法這對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軍視英國為宿敵。
在相對沉寂了兩年左右,時間轉眼到了1942年,美英兩國共同制訂了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火炬」作戰計劃,計劃以此為跳板,進攻義大利,實現反攻歐洲大陸的目的。兩國特混艦隊在1942年11月8日分別於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在登陸過程中,遭到了對英軍極度仇恨的法國海軍的猛烈還擊。在阻止盟軍登陸的戰斗中,法軍損失了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7艘魚雷艇,10艘潛水艇, "讓?巴爾"號戰列艦也被重創,傷亡達3000人。事情的轉機又發生在達爾朗身上,這時的達爾朗,已經是維希政府三軍總司令。出於對德國人的極度憎恨,而這種憎恨超過了對英國人的恨,他命令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並下令在土倫和達喀爾的法軍剩餘艦隊迅速開往北非。但是,在土倫的法國艦隊不願與英國艦隊一同作戰,他們無法原諒英國人在米爾斯克比爾和達喀爾所犯下的罪惡,土倫艦隊司令拉博德海軍上將堅決拒絕了達爾朗要求。英國人為他們當年的行動付出了代價。
與此同時,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傳到德國,法國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佔領全部法國,並計劃奪取在土倫的法國艦隊。面對德國人的包圍,高傲的法國海軍拒絕了英國人的援助,他們不願意向敵人屈服,不論他們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選擇了一條最悲壯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16艘魚雷艇,16艘潛水艇,7艘通訊艦,3艘偵察艦,以及60多艘運輸艦、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內的法國艦隊全部自沉。這支曾經是世界第四的海軍用充滿悲壯色彩的自我毀滅實踐了自己的誓言,也捍衛了自己的榮譽。法國人的高傲決定了他們不會向自己的敵人投降,法國海軍的榮譽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此後不久達爾朗上將被刺殺,法國海軍最後的驕傲就僅僅剩下了"黎塞留"號,這艘法國最好的戰列艦在美國的調解下,於1942年底,與自由法國達成和解:由美國買下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功顯赫並於戰後歸還法國政府。這也算是法國海軍最後的尊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