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歷史多少年

法國歷史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4-12 03:40:13

1. 德國多少年歷史法國多少年歷史

德國1095年
考古證據表明,在現今德國國境內,約70萬年前就有人類踏足。從此推測,約50萬前開始,人類就陸續移居於此。因為缺乏文獻記載,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歷史,並不是太清楚。羅馬帝國最早開始記載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動,但這些日耳曼部落與今天的德意志民族並不相同。當時所謂的日耳曼部德國歷史

落,是對所有居住於北歐及中歐,使用印度-日耳曼語系的各個部落的統稱。現代的民族學家對這個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約可信的是歐洲較早的居民克爾特人(Kelten)先使用這個名稱來稱呼新移民。而凱撒(Julius Caesar)遠征高盧時,用「日耳曼族」這個名稱來稱呼當時居住在萊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國境內)的各個部落。其後,「日耳曼族」這個概念才逐漸介紹到羅馬人的世界裡。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包括丹麥)及其臨近地區的一些民族,他們的文化及宗教相當接近,所以成為一個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為北歐地區氣候轉壞,該地區的居民開始向南遷移。到西元前450年時,他們分布於萊茵河沿岸,南至阿爾卑斯山以北,東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維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區之內。到了西元前2世紀,這些民族又開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動,而開始與羅馬世界有較多的接觸。公元前後,在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已定居著許多日耳曼部落,這些部落同企圖征服此地的羅馬帝國不斷發生沖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了當時強盛的羅馬帝國。在這次戰役中,日耳曼部落伏擊並消滅了三個羅馬軍團。此後,羅馬人再也沒有真正嘗試過把它們帝國的東部邊界推進過萊茵河。日耳曼部落雖是以語言、血統、生活習慣、文化及信仰為族群的指標,但因散居之故,個別差異可以相當大。所以西元4世紀起的大規模族群遷移時,並不是整個血緣民族集體行動,而是以較小的氏族組織為單位。歷史學家將這些移動的日耳曼部落約略分成西日耳曼人,東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個大類別。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紀時居住在西起萊茵河,東至衛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達北海的這些族群。自407年開始的一段時期中,各萊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過萊茵河並在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國。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1.2 民族大遷徙
376~568年,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以日耳曼人為主的諸「蠻族」部落大舉強行移居帝國境內,並各自建立國家的歷史過程 。民族大遷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體,部落顯貴 、軍事首領及親兵渴望向外掠奪新的土地和財富;人口自然增長對生產力形成壓力,為了發展畜牧經濟,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遷徙。羅馬奴隸制的危機和帝國的衰落,無力抵禦外族入侵,因而使「蠻族」的武裝遷徙深入帝國腹地。
1.3 法蘭克人時期
從509年開始,法蘭克人分為3個部族:薩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在428~480年間,薩利安法蘭克人佔領了羅亞爾河以北高盧的大部分地區。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盧東北部。薩利安人在他們的國王克洛維(Clovis)的統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維把他的統治權擴大到其他法蘭克人身上,並征服了高盧的其他大部分地區。他的梅羅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羅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繼任者們統治法蘭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紀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時為止。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與教宗(教皇)合作恢復了西羅馬帝國,並把天主教傳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國於9世紀中葉解體。
1.4 德意志立國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統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日耳曼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斗的根源。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薩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法國1171年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算起。

2. 法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學長]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 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從公元5世紀算起,約1600年

3. 法國有多少年文明史

按照傳統的觀點,高盧的時代從前450年到前400年開始,直到前49年被羅馬帝國的凱撒征服。不過這一階段,高盧人還是處於分裂的部落狀態,離現代意義的法國相去較遠。
486年,來自東方的法蘭克族(Francs)首領克洛維一世(Clovis I)征服了在羅亞爾河(Loire)和索姆河(Somme)之間的羅馬領土。後來他將現時北部和中部法國地區納入統治,並在496年將羅馬天主教定為國教。後世的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都是這個王國的延續。
如果從這個時間算起,法國有1526年文明史。

4. 法國的歷史簡介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1793)

1765年其父死,他被立為王儲。擅長拉丁語和英語,對歷史地理知識頗有興趣。
1774年即位。大權受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左右,不過她也根本不懂政治,只喜歡奢侈華麗的享受,比如化妝、買衣服、買首飾、開舞會、裝修別墅、布置花園。使法國專制制度陷入嚴重危機,宮廷大臣互相爭權,社會矛盾尖銳,國庫空虛,債台高築。曾先後任用杜爾哥、內克等為財政總監,實行財政改革,均遭失敗。
1787年接受財政總監卡洛納建議,召開「顯貴會議」,試圖向特權等級征稅,遭貴族抵制而失敗。
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級會議,因頑固維護教士、貴族的封建特權,與第三等級形成嚴重對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級擁護的改革派財政總監內克職務,並暗中調集軍隊,企圖驅散制憲議會,終於激發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後瑪麗·安東尼特和王室親信多次勸說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難。路易起先拒絕離開,等待革命自行滅亡。但局勢的發展使他改變了主意。
1789年10月6日,若乾巴黎婦女和數千名國民衛隊士兵闖入凡爾賽宮,要求國王遷入巴黎居住。他們與衛兵發生小規模沖突,幾名衛兵被殺死。王後一度衣冠不整地帶著孩子躲避。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爾里宮(Tuileries Palace),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都勸說路易十六採取妥協立場,推行君主立憲制。路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支持制憲會議,順從地簽署了大部分法令。
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獄周年紀念活動中公開宣誓將維護憲法。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相信他誠意支持革命,對他衷心愛戴,將他視為法國人民的國王。
1790年11月27日制憲會議通過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引起法國天主教會危機,很多忠於羅馬教皇的教士拒絕宣誓。
1791年2月28日,有謠言稱國王處境危險,數百名年輕貴族前往王宮保護,與守衛王宮的國民衛隊發生沖突,一些貴族遭到毆打和侮辱,令路易大為憤怒。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圖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以便與拒絕宣誓的教士慶祝復活節,但在蒂伊爾里宮門口被大群市民包圍,最終未能離開。此事之後,路易十六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裝後逐一悄悄穿過隱秘的通道溜出王宮。但拉法耶特和當時的巴黎市長巴伊(Jean-Sylvain Bailly)意外來到王宮找路易十六談話,使國王不得不推遲離開。費爾森將他們送上准備好的馬車,在巴黎郊區的邦迪(Bondy)離開了他們。此時他們已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個小時。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也在當晚輕裝出逃,成功逃入布魯塞爾。國王一行人離開巴黎後十分興奮,而起初行程也比較順利。一路上,路易十六並不費心隱藏,甚至多次下車與附近鄉民交談。到達聖默努爾德(Sainte-Menehould)之前已數次有人認出國王,但震驚疑慮之餘都沒有作出反應。然而,馬車到達馬恩河畔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時已落後原計劃三個小時,原定在城外迎接國王的騎兵與當地農民發生沖突,又懷疑國王未能成功逃離巴黎,已經基本撤離。一行人傍晚來到了聖默努爾德的驛站,站長德魯埃(Jean-Baptiste Drouet)也認出了國王,並在馬車離開後通報了市議會,後者派德魯埃追趕國王。德魯埃搶在國王前面到達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處的瓦雷納(Varennes),傳達了這個驚人的消息。瓦雷納敲響了警鍾,攔住了國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長答應幫助承認了自己身份的國王離開,但市議會討論後決定拖延時間,下令國民衛隊嚴陣以待,並向附近城鎮求援。布耶手下的騎兵隨後趕到,但無法救出國王。
1791年6月21日早晨,國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傳開。路易十六臨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聲明,譴責制憲會議從王室手中剝奪了外交、軍事和地方行政權力,並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後批準的全部法令無效。拉法耶特將軍和制憲會議先後派人急速追趕。面對危機,制憲會議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通過法令開始行使行政權,同時下令法國各地開始緊急備戰。
1791年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達了瓦雷納。當地市議會毫不猶豫地服從了制憲會議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數千名國民衛隊的伴隨下啟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隨著馬車緩緩向巴黎進發。制憲會議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馬恩河谷與國王會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達巴黎。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憲法》,接受君主立憲制,稱法蘭西人的國王,重新掌權。
1792年4月對奧地利宣戰。
1792年8月10日起義中被捕,囚於丹普爾堡。
1792年9月21日立法議會宣布廢除王政。翌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1792年11月密藏在杜伊勒里宮內的勾結外敵、陰謀鎮壓革命的大量文件被發現後,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處決。

5. 法國有多少時間的歷史

大約在公元5世紀建國 法蘭西

6. 法國歷史年表

1、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1824年復辟王朝的第二位國王查理十世即位後,熱衷於恢復被大革命摧毀的舊制度,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社會輿論也倒向資產階級自由派。為了壓制不滿情緒,查理十世於1830年7月26日頒布了反動的七月敕令,封閉自由派報刊,解散議會,限制選舉權等。

2、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

3、1858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

1856年(咸豐六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7年3月,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法國政府任命葛羅男爵為全權專使,率軍來華。

12月,聯軍齊集珠江口,共計5600餘人,其中法軍1000人,英軍4600餘人;軍艦20餘艘,佔領廣州成立聯軍委員會並對廣州實行殖民統治。

4、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

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

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

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

這次戰爭使普魯士王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同時也促成了義大利統一。

5、1924年巴黎舉辦奧運會

自奧運會決定在巴黎舉行後,法國表現了相當的熱忱。為開好這屆奧運會,各種各樣的設想、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案從法國各地紛紛寄到了巴黎奧運會籌委會。第8屆奧運會即1924年巴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24年正值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30周年,首次引入了「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的奧林匹克格言,並第一次在閉幕式上同時升起國際奧委會、本屆奧運會主辦國和下屆奧運會主辦國的國旗,並由此成為歷屆奧運會閉幕式的慣例。

但這場奧運會也延續了馬拉松式奧運會,舉辦了2個多月才完成。

7. 法國擁有多久的歷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時任高盧總督的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是法國的雛形。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達到頂峰,法國也成為歐洲大國。但路易十四統治中後期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與外國戰爭不斷,消耗了大量國力,國家也開始走向衰弱。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1792年,立憲派(斐揚派)掌權。在此期間,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同年的5月3日,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3月,拿破崙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於7月8日回到巴黎,復辟波旁王朝。1830年7月,法國七月革命爆發,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2月爆發「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法國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結束。1944年,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解放法國。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只參加北約的一部分活動。並限令各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1981年,5月社會黨人F.M.M.密特朗當選總統。6月舉行國民議會大選,社會黨贏得55%的議席,從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 1986年,3月國民議會選舉,社會黨受挫,出現了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左翼總統與右翼總理共處的局面。 1992年,於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

8. 法國歷史

法國在數十萬年前已有人類居住。公元前57年,法國成為羅馬帝國高盧省一部份。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移此定居。
大約在10世紀,法蘭克帝國(查理曼帝國)分裂;根據843年《凡爾登條約》,東部的部分形成現在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後來逐漸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現在的法蘭西。經歷過與英國交戰足足116年的百年戰爭後,在15世紀末,法國逐漸地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
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並開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法語: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或稱拿破崙帝國),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
其後,法國於1848年因在國民議會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下,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並由拿破崙三世擔任總統,直至1852年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帝制恢復」。
從17到18世紀,法國在北美和東南亞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從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法國成為了當時全世界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占據了北非、西非、中非、東南亞的大量地區,此外,還包括許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的島嶼。
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征服了歐洲法蘭西第一帝國
夏爾·戴高樂
現任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建立第三共和),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專政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然後法國民眾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又再次恢復了第三共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第三共和終於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所滅。在二戰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琪法國」抗衡;抗戰其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這兩次戰爭中損失慘重。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憲法),推行「新憲法」(法蘭西第五共和憲法(現今法國憲法)),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時,汲取了前幾次議會制失敗的教訓,因此創立並使用半總統制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維持至今,並未改變。而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國站在歐洲,尋求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閱讀全文

與法國歷史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