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法國吃飯要不要給小費
在法國,給不給小費由你自己選擇。不過在某些場合下,小費也是一些人的工資收入的一部分。有時候,我們經常會搞不清到底什麼時候要付小費,導致我們要麼付的太多,要麼付的太少。接下來這些規則會讓你事先知道付小費的方法,讓您下次在付小費的時候不會顯得吝嗇,或者是費 是指服務行業中顧客感謝服務人員的一種報酬形式。源於18世紀英國倫敦,當時酒店的飯桌中間擺著寫有此類文字。
在國外,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支付小費。因各國、各地區收小費的比例不一,差距較大。初到一地,應事先向有經驗的人了解有關情況,並與同行者研究一下付小費的合理辦法。不要把它看作區區小事,「能省就省」,而應以「入鄉隨俗」的態度認真對待,以免帶來不好的給務行業中通行的對服務人員的酬謝方式。小費也叫小帳,相傳在公元18世紀的倫敦餐館里,餐桌上常放著一隻碗,碗上寫著「保證迅速服務」。客人只要將小額鈔票或硬幣投入碗里,便能享受侍應生提供的優質快速服務,有人認為這是小費「制度」的起源。
其實中國古代早已有給「賞錢」的習慣,賞賜對象有店小二、奴僕、書童、小廝、跟腳等。中世紀末,德國的酒店主通常都要向客人索取小費,時稱(給侍者的)「飲酒錢」,因在酒店裡當幫工的女眷和伙計是不拿報酬的,以小費充作薪水。後來,小費的給予范圍不斷擴大,很多公職人員也能收到叮當作響的錢幣。19世紀末,有錢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常以小費的名義向有影響的人物和新聞界人士行賄。
㈡ 去法國巴黎旅遊,請問法國有哪些風俗或禁忌
★風俗禁忌:
1、標準的法國式見面禮是握手和互吻臉頰---後者是比較親密的問候方式。人們會互相稱呼為先生或女士而不直呼其姓,直至關系比較熟悉親密時才會只呼其名。
2、休閑服裝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通,即使在一些社交活動中也可穿著。但是部分社交場所,比如賭場,俱樂部以及高級餐廳內則要求著正裝。在法國大部分海灘上,女士們衣著暴露享受日光浴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但是完全裸露則有一定的限制。法國不再允許在公共場合吸煙。
3、如果您在法國游覽期間被邀至法國家庭內用餐,您須准時抵達或最遲不超過應到時間後10分鍾。越往南就餐禮儀就會越隨便。然而,如果您是被邀請參加大型晚宴派對,最禮貌的方式就是在當天早上向男主人或女主人送去鮮花,以便在晚宴時可以派上用場。主人會在正式用餐前說『bonappétit」以表示可以開始用餐。做好准備要度過一頓冗長,從容的晚餐。
4、法國的餐桌禮儀遵照大陸式禮儀,在用餐時,需左手握叉,右手握刀。手肘不應架在餐桌上,但手應該與餐桌保持同一高度。吃完各自碟子里的食物被認為是一種禮貌,如果您不想續杯,那就保持酒杯滿杯或幾乎滿杯。
★海關與機場:
1.免費托運行李一件限重20公斤。超重行李需自付超重費用。如需攜帶小刀、指甲鉗或液體狀、膏體狀等物品(如面霜,牙膏),請放在托運行李中。托運行李上請清楚註明本人的中英文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以便遺失後尋回。隨身攜帶行李限一件,且尺寸不超過56cm×23cm×36cm。
2.請將護照、機票、現金等貴重或易碎物品或隨身要取用物品放在隨身行李內。按照相關規定,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品,以及目的地國家嚴禁入境物品上機。由於航空公司對於行李賠付的金額很低,且行李如果由航空公司搬運導致損壞但是不影響使用的航空公司將不予賠付,所以我公司建議您請勿攜帶貴重的托運行李箱。
3.歐洲海關出入境注意事項:18歲以上成年人可攜帶200支香煙或50支雪茄或250克煙絲,及1公升烈酒或2.25公升葡萄酒或3公升啤酒,其他日用品、旅行用電器及個人物品出入境時不必繳稅。請勿攜帶假冒名牌商品出境,如被查獲,將被沒收並處以300歐元以上的罰款,請注意!請遵守各國法律,嚴禁攜帶各國的違禁物品,否則後果自負。
法國海關規定,從非歐盟成員國前往法國的遊客可攜帶以下物品並不需繳納海關稅:200支香煙或50支香煙;1升烈酒;2升加酒精的葡萄酒;2升無泡葡萄酒;250毫升化妝品;50克香水;500克咖啡;100克茶。並可攜帶私人葯品。其他物品的價值則不能超過175歐元。
4.從2005年7月1日開始,我國恢復進出境旅客填寫申報制度,海關將按購物發票認定物品價值。所有進出我國的旅客,除按規定享受免檢及隨成人旅行的16周歲以下旅客外,其他旅客必須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申報單》。海關規定每人可以攜帶現金人民幣20000元或美金5000元出境,超過部分要申報。攝像機、長鏡頭相機出關時應向海關申報,入境時原物帶回;如遊客從境外或港澳台地區帶回總價值超過人民幣5000元的額外商品,海關要按規定進行征稅。其他需要申報的物品詳見《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申報單》。
5.托運的行李常有無法預料的事情發生,特別提示遊客切勿在托運行李中放置現金及貴重物品。領取托運行李時請仔細檢查,如發生行李遺失或破損立即通知領隊,讓領隊協助辦理相關手續。
★酒店:
1.在酒店浴室內淋浴時請特別注意水溫調節,以免燙傷,並做好相應防滑措施等,注意人身安全。淋浴時請拉好浴簾和關好門,避免水浸濕室內地毯等,否則酒店可能要求200歐元以上的賠償。
2.入住酒店時請首先查看房內物品,如發現缺少、損壞等情況請及時與導游或領隊聯系,以便其協助您代為溝通。
3.房內請勿吸煙。歐洲法律規定不允許在封閉的環境內吸煙,若發生此情況,可能被相關部門罰款。
4.退房時一定要仔細檢查避免遺忘物品,房間鑰匙交到酒店前台。在酒店若要行李員幫忙拿行李,通常要額外支付小費1-2歐元/件。酒店內的物品均為有價物品,請勿隨意帶走或損壞。
5.歐洲酒店內的冷水一般可以直接飲用(視國家而定,請具體詢問後選擇飲用),但熱水不可直接飲用。如需要飲用熱水,則需自帶電熱水壺加熱飲用。由於各國水質軟硬不同,請各位遊客視自身情況慎重選擇,以免因水土不服引起腹瀉等疾病。
法國旅遊注意事項之生活方面:
1、小費:
在法國的餐館和旅店無須支付小費,因為按照法國的法律,所有的賬單都已經包括了15%的服務費.超級豪華的旅館例外.打taxi的時候,一般需要給0.4-1歐元的小費,不管你的車費是多少錢.
2、郵件:
法國的郵遞服務叫LaPoste.20g的明信片和信件要0.6歐元(EU內);8.8歐元toUSA,Canada和MiddleEast,1歐元toAustralasia.電報無論到哪裡都是1歐元。所有寄往國外的包裹都是航空郵件,非常貴。
3、租車
在法國租一輛車是很方便的。駕車者持有國際駕照。有關租車公司會提供含保險的車況很好的轎車。在法國開車必須遵守限速和右行優先的規定(也就是說必須讓在右邊行駛的車輛先行,即便是摩托車或自行車)。公路上有非常顯眼的指路牌,在法國的任何地方,即便在農村,總會有熱情的法國人為你指路。
4、電話:
法國所有的公共電話都可以直接撥到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
幾乎所有的公共電話都需要電話卡(telecartes/Phonecards),在郵局和tabacs(tobaccoshops),地鐵站和supermarket的checkout都有售。10/20歐元可以買到50/120個單位的通話時間。一個單位的通話時間可以打一個三分鍾的本地電話。打電話的時候拿起聽筒,把卡插進去,當看到LCD屏幕顯示Numerotez的時候撥號.法國的電話分為5個區.無論你在法國的什麼地方撥號,都要撥10個數字,巴黎的號碼以01開始,02為西北部,03東北,04東南,05西南.以0800開頭的電話免費。法國的國際區號是33,從國外撥往法國時,033加上十位數的電話號碼.用電話卡從法國往外撥國際電話,先撥00,等一會兒聽到迴音後撥國家號碼,區號和電話號碼.
5、網路:
法國的1000多家LaPoste都設有網路中心Internetcentres。6歐元的Cybercarte能上一個小時網,繼續下去每個小時收費5歐元。另外一些商業的cybercafes則有4-6歐元半個小時的收費.
6、緊急情況:
法國旅遊最大的危險在於小偷,在機場,擁擠的公共交通設施上要小心。緊急電話:救護車15;警察17。(全法通用)
7、貨幣兌換
貨幣:法國屬於歐盟,通用歐元,符號為€。
匯率:大致為1歐元兌9元人民幣左右。
◆購物時的注意事項
8、購物稅
在法國購物,需要繳納購物稅,購物稅為20%,購買超過185歐元的商品就可以申請退13%的購物稅。
商店營業時間:09:30-19:00,周日休息,有些商店從中午12點起,會休息2個小時。
小帖士:每年7、8月及新年過後的時間內,法國的商店都會有特別的折扣,大致在五折到七五折期間。
9、郵局
營業時間:大郵局的工作時間為8:00-19:00,周六8:00-12:00,公共假日休息。而巴黎市中心的郵局是唯一一家全天營業,無年休的郵局。
郵箱:在法國郵局外或是某些公共場所,會有黃色的郵箱供遊人投寄信件或明信片等。
郵資:法國國內郵寄明信片、信件等只需0.6歐元;寄往美國、加拿大、中東等地的郵件,需8.8歐元;寄往澳大利亞等地區只需1歐元。
10、電源電壓
電壓:220V到230V之間50Hz
插頭:分為兩項圓孔、三項圓孔。
法國旅遊注意事項之其他注意事項:
1、法國實行夏令制,每年的3月最後一個星期天凌晨2點時,將時間撥快1個小時,到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凌晨3點時,再將時間調回。
2、電話,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支持法國國際漫遊,但收費比較貴,每分鍾在14元到20元之間,僅發短消息的費用都在1.85元到2.54元之間。
3、警察局上班時間為09:00到19:00,周六周日、公共假日會有警察值班。
4、銀行營業時間:10:00-17:00,周六周日休息。
㈢ 去哪些國家地區要給小費,怎麼給
歐洲、美洲國家都有給小費的習慣,像是英國、法國、美國等等。
1、出門前自己上網查查目的國家的風俗文化便知。亞洲的泰國、菲律賓,歐洲的英國、瑞士、法國、義大利,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東等國家和地區都需要付小費。但在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沒有付小費的習慣。
2、 一般來講,所有提供服務的項目都可以付小費,以表示對提供服務人員的感謝和尊重。不管這項服務本身是否收費。比如對於賓館整理房間、搬運行李、用餐、坐計程車、導游等服務都應該付小費。付小費是完全自願的。提供服務的人通常只期待服務對象給小費而不會強求。作為消費者,如果對服務不滿意時,沒有付小費的義務。
3、如何付小費:
如果是計程車,則在付現時給大鈔不要對方全額找零即可。如果是提箱子等服務,最好是在口袋裡准備零錢,在服務完成時,迅速交給對方並口頭致謝。注意,給小費是不設找贖的。別指望給一張100美元的大鈔給對方然後指望對方找你99美元。如果你給100美元代表你想給對方這個金額的小費,當然他會很開心的。所以出門在外,備足零錢很重要了。
對打掃房間的人來說,將小費放在桌面的顯眼之處。不要壓在枕頭下,因為對方可能以為這是你的私房錢。
㈣ 請問在法國吃飯要不要給小費,這周去法國旅行,知道的請說,謝謝
我就在法國長期居住,很肯定的告訴你法國人根本沒有給小費的習慣,因為所有餐館收費已經自動附加了服務費再裡面,所以無需額外支付小費,我在法國已經居住了5年,在餐館吃飯從沒見過有人會付小費,須付小費一說純屬旅行社糊弄顧客因為最後小費是進了旅行社人的口袋裡
㈤ 在亞洲和歐洲付小費,分別給多少比較合適呢
除了美國以外,幾乎全世界所有的餐館都在結帳單上加上了服務費,這實際上已包含了小費。如果服務特別好,你要多給的話,象徵性地多給5%的小費就夠了。美國99%的餐廳不加收服務費,一般你該在帳單上加付15%的小費;特別特別好的服務,可以給20%的小費。
如果你不能確定帳單里是否包括服務費,你可以直接問,這沒有問題。問清楚後再決定付與不付以及付多少。
在美國或歐洲,對為你服務的行李搬運工、施行團的導游、司機、賓館門口為你叫計程車的服務生以及客房衛生清潔員,都應該付給小費。小費數目不必太大。一般情況下,客人可按明碼標價的10%做為參考。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些歐洲國家支付小費的標准,希望對您的出行有一定的幫助。德國———德國人嚴謹的作風在小費上也有所體現。在德國支付小費,絕對是一板一眼的。在德國就餐支付小費應占總消費數的5%-10%。舉例來說,吃飯用去50馬克,小費至少是2.5馬克。住賓館,一定要把幾馬克小費塞到房間清潔女工手裡,並特別感謝她的辛勤勞動。因為在德國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誰幫了我的忙,誰為我辦了什麼事,我對誰有好感,我就給他2-5馬克的小費。奧地利———在奧地利的餐館、飯店、理發店和計程車上支付小費的比例與德國一樣,為5%-10%。在賓館里,對幫助您提箱子的服務人員,每件行李要給1歐元小費。給打掃清潔人員的小費,一般為每天1-2歐元。這些錢要在您離開旅館時直接塞給賓館員工。義大利———在義大利飯店或餐館就餐,客人一般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會專門放著收取小費的小盤子或存錢罐。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不一定要單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如果您到南義大利的海港城市那不勒斯則適得其反,如果您所給的小費與計程車司機的期望相差太遠的話,很可能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令雙方尷尬。法國———在法國的餐館或咖啡館,如已經對餐費和飲料費加計了服務費,可以適當少給一些。旅館里不一定非給小費。如果到巴黎的劇場、影院看節目,要給領座人員1到2個法郎的小費。荷蘭———嚴格說來,荷蘭是一個沒有小費制度的國家,但旅館的行李服務應當給小費,通常為1件行李1美元,或者2.5荷蘭盾。房間服務費一次1美元左右。計程車及餐廳用餐的小費無硬性的規定,通常為車費或餐費的5%-10%。西班牙及葡萄牙———在一般情況下,餐廳服務生找完錢後,客人應把所給小費留在餐桌上。坐計程車時,一般應湊齊下一個50歐分或整數歐元。被人們視為特別不講禮貌的行為是:把2歐分、5歐分這樣的零錢作為小費留在餐桌上。英國及愛爾蘭———在英國吃飯要給10-15%的小費,在愛爾蘭則不超過10%。假如賬單上已經開出了「服務費」,客人就可以適當少給一些。如果僅在酒吧里的坐台上消費,則不需要付小費。入住賓館,要給提箱子的人員1個歐元,以示感謝。
㈥ 出國怎麼給小費,各國小費給多少
在看怎麼給,給多少之前,我們應該要搞清楚什麼時候要給。
首先是用餐時,如果服務員風趣幽默,細心的幫你挑魚刺,熱情的給你們介紹特色菜,反正能明顯看出來是在討好你的,而且服務也很好的,你就可以給小費了。當然,如果是路邊攤,或者服務並不好,你可以拒絕付小費。
其次是住酒店的時候。如果你手頭有閑錢的話可以試一試留下一點,我見過美國的服務員見到留下來的硬幣時候的那種開心的樣子,我都他們高興,我也想把這份開心延續下去,所以我住酒店經常留小費。
然後是坐計程車,然後是替你搬行李的門童等。
在美國,一般都會留下總消費額的15%作為小費。
在英國,所有的賬單都已經包含了15%左右的服務費,不必另給小費。
在法國,基本不給小費。如果你去了什麼米其林星級餐廳,留下幾歐元的小費很了不得了。法國當地人就不怎麼留小費。
在泰國人們也沒有給小費的習慣,你完全可以不給,一般在高檔餐廳用餐給一給還差不多,不過給的話也不要給硬幣,這是一種風俗吧。
而且作為隨性一點的人,不需要專門從腰包里掏出錢來當小費,當你結賬的時候說一句「keep the change(不用找了)」,更灑脫,而且更自然。
㈦ 請問去法國給小費的習慣是怎麼樣的
大概來說是消費額的7分之1這是原來的說法,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說法了。然而,給不給完全是你的權利,不過在大飯店就餐時最好還是要給一點的,給多了不好,給少了是對人家的不尊敬,自己把握好度就行了。順便說一下,法國人是很小氣的,沒有多少人有給小費的習慣,我是留法學生,這點我有所體會。
㈧ 去法國旅遊需要多少錢,要准備多少費用
團游:
人數 價格
四人等 18670元/人
六人等 12420元/人
(以上僅為參考價格。請聯系我們的目的地旅行社了解詳細價格。)
包含:
十晚市區四星或五星酒店住宿(含西式早餐)
全程8座豪華商務車+司機導游各一名
全程司機導游食宿補助及小費
郵輪船票
㈨ 世界各國是如何給小費的呢
【世界各國怎麼給小費】
【日本】
在日本,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泰國】需要小費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新加坡】不用小費
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而澳大利亞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瑞士】
在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法國】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義大利】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一般在義大利飯店裡(餐館),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酒台上放著專給你放小費的小盤子或儲錢豬。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要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
【北非及中東地區】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美國】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 小費」(gratuity),必須要交的。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嚴格地說,服務員應該為小費報稅。但許多人少報,因為付的都是現金。
【墨西哥】
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埃及】
埃及和北美一樣,小費在服務行業十分盛行,飯店裡的小費標准通常是10到15歐分,計程車小費一般是補齊車費的零頭。提箱包的行李工、打掃房間的女服務生都會對額外的賞金感到非常高興,這筆小錢一般不會超過1個歐元。
【希臘】
希臘:飯店裡的小費額度通常是10%。在啟程前,客人還應親手交給女服務員一筆小費。計程車費也是補零為整。
【英國和愛爾蘭】
英國和愛爾蘭:飯店小費額度為10%到15%,愛爾蘭最高不超過10%,如果賬單里已單獨列出一項「服務費」,小費可酌情減量。俱樂部的酒吧里無需小費,如果客人想對酒吧老闆表示感謝,可以請他喝一杯。至於行李工,小費不會超過1個英鎊,對於計程車司機也是免找零錢。
【奧地利】
奧地利:和德國一樣,飯店小費是5%到10%的附加費。旅館行李工按照每隻箱子1個歐元的價格收取小費。女侍者的費用為每天1到2個歐元,在客人啟程前當面交付。計程車司機則應得到5%到10%的額外報酬。
【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餐飲業的小費為10%到15%,用2歐分或者5歐分的零錢充當小費是不禮貌的行為。計程車免找零錢。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關於小費的慣例非常西化。飯店小費為10%,少於10個泰銖會被視為羞辱。
【土耳其】
土耳其:在餐飲服務行業,客人通常需支付10%的小費,一毛不拔是不禮貌的。對於一點小恩小惠,客人會遞香煙表示感謝。旅館里的規矩和德國一樣。計程車也是湊整車費。
【加拿大】
加拿大:15%到20%的小費在餐館、比薩外賣服務方面非常普遍,因為這也是侍者工資的一部分。旅館行李工可以為搬運每隻箱包得到1個加元,或者1到2個美元的費用。女服務員小費金額為每晚1到2個美元。計程車小費為車費的15%。
㈩ 去巴黎哪些地方下需要給小費
在巴黎每個地方都應該給小費的,這個是一種禮儀。
小費,指是給服務生在規定正額以外的賞錢。小費被視為陋習或社交禮儀,也並不是法定要給,數目也沒有明碼標定,但多數地區的行業都有不成文的規定。通常人們會付鈔而不取回零錢,零錢便當作小費。在不同地區,要付小費的行業都不同。
小費文化大不同全世界需要給小費的國家不少,但各地的小費文化卻有很大不同。簡單區分小費國家的兩種文化,一類是北美國家,應該按當地約定俗成的數額給小費,否則引起不必要的尷尬,甚至對方的輕視;另一類是歐洲、中東、南美等地區,小費被認為是對優質服務的嘉獎,而非必須的行為。而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很容易被誤認為需要給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