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波爾多紅酒怎麼樣
法國是最早對葡萄酒立法的國家,波爾多是港口城市,所以在英法百年戰爭之前它的葡萄酒就很有名了。按照現在的理論,波爾多位於北緯45度,正好是最適合葡萄種植的緯度,並且有河流與海洋的氣候調節作用,並且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所以波爾多成了著名的葡萄酒產區。這里出品的葡萄酒品質很好,河流把產區分成了三部分,左岸,右岸和兩海之間,左岸最著名的葡萄酒是拉菲,拉圖,木桐,右岸最著名的葡萄酒是柏圖斯,le pin。波爾多還有很好的貴腐甜酒,那就是蘇玳產區的產區,這里以滴金最出名。所以說波爾多的葡萄酒很好,如果你去選酒,照著一些等級高的酒去選擇絕對沒錯。
B. 波爾多紅酒是什麼口感的
波爾多葡萄酒產區主要有左岸和右岸的區別。左岸梅多克地區以沙礫土質為主,種植赤霞珠為主,酒的口感會比較強烈,酒體屬於重度酒體,結構飽滿,層次豐富,適合比較資深的法國葡萄酒愛好者飲用;右岸以聖艾米立永和龐美侯地區的黏土土質為主,適合種植美樂為主的葡萄品種,酒的口感比較柔和優雅,果香味突出,屬中度酒體,比較適合初入門的葡萄酒愛好者飲用。
左岸代表酒庄:拉菲、拉圖、木桐、奧比昂、瑪歌
右岸代表酒庄:奧松、白馬、帕圖斯
C. 波爾多是哪個國家的
波爾多是法國。
波爾多(Bordeaux),法國西南部城市,新阿基坦大區(Région Nouvelle Aquitaine)的首府,同時也是吉倫特省(Gironde,33省)的省會。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
(3)法國波爾多是什麼擴展閱讀:
波爾多坐落在加倫河的南岸,是一個傳統的法國城市,它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法國首屈一指。繁忙的港口貿易,又使得它多了很多和外界交流的商機,讓這里的人富足起來。雖為河口港,卻在狹長數十公里的吉倫特河的護衛下,免去海洋直接的沖擊,港口平靜而廣闊,既有海洋的無限拓展性,又有平原城市的廣大腹地。
波爾多處於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全年溫暖濕潤,有著最適合葡萄生長的氣候。常年陽光眷顧,讓波爾多形成了大片的葡萄庄園,葡萄酒更是享譽全世界。最著名的就是波爾多的葡萄酒。
D. 波爾多是什麼氣候
氣候條件
溫帶海洋性氣候
E. 介紹一下波爾多紅酒
只是從我家小店——左岸銘庄的「品酒學堂」板塊拿過來的,可以來我家小店坐坐~
法國的波爾多(Bordeaux),獨特的海洋性氣候讓葡萄能安度盛夏,並經歷溫和的晚秋,而交錯的河流讓一小片礫石土具備了排水性良好,土地貧瘠(土壤越貧瘠,葡萄質量越高),反射陽光,儲存熱能等諸多優點,這一切,都清晰的體現在葡萄酒中,陽光而不辛烈,繁茂而不郁閉。這也讓波爾多榮登法國十大葡萄酒產區之首,因此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在波爾多,多爾多涅河(Dordogne)與加隆河(Garonne)在波爾多附近交匯形成了吉倫特河(Gironde),把波爾多劃分成了三片,Dordogne河以東稱為右岸,Garonne河以西稱為左岸,兩河交匯處稱為兩海之間。
波爾多右岸包括聖達美隆(St-Emilion)和波美侯(Pomerol,又稱寶物隆)兩個經典次產區(又稱鎮產區),出產諸如白馬,歐頌,柏圖斯,里鵬等名貴酒款。公認最能代表波爾多風格的便是左岸產區,包括梅多克(Medoc),格拉芙(Graves),蘇黛(Sauternes),巴薩克(Barsac)等知名的次產區。其中,以梅多克最具代表性,其下有眾多著名的村莊級產區,如聖特斯塔夫(Saint Estaphe),波亞克(Pauillac),瑪歌(Margaux),聖祖利安(St.Julien)等。著名的五大名庄中,除了奧比安在格拉芙產區外,其餘都在梅多克,瑪歌堡就位於瑪歌村莊產區,拉菲、拉圖、木桐都位於波亞克村莊產區。
1、法定分級制度
波爾多的紅酒,與法國統一的A.O.C分級制度對應的很標准,在酒標上就能明確的看到酒款的級別,以A.O.C級別的酒而言,在酒標上,可以清楚的看到「Appellation + 產地名 + Controlee」的標志,同樣,產地名范圍越小,酒就越名貴。
如同我們前面介紹過,產區地名分為三級,不妨稱為大產區,次產區(鎮)和村莊級小產區,產區標識越小,則要求越高,酒的品質也越好。
最低一級的為大產區A.O.C,波爾多(Bordeaux)就是法國十大產區中的一個,所以,酒瓶上印有Appellation Bordeaux Controlee的就表示法定波爾多產區紅酒。
次高級的為鎮級產地A.O.C,以波爾多下面的梅多克(Medoc)最為出名,聞名遐邇的61家列級庄,幾乎全部坐落於梅多克產區,因此,酒瓶上Appellation xxx Medoc Controlee的字樣,就是美酒的保證。
最高級別的為村莊級A.O.C,要記住的無非那麼幾個村莊,大部分都在梅多克鎮裡面,分別是聖特斯塔夫村Saint Estephe,波亞克村Pauillac,瑪歌村Margaux,上梅多克村Haut-Medoc等名村,如果您弄到一隻標注了以上村莊出品的葡萄酒,一定要珍惜。
2、著名的1855分級制度(G.C.C——名庄身份證)
1855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法國當時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根據酒庄聲望,酒品價格,確定了58個酒庄為頂級酒庄,並將其分為5級,其中,有4個一級酒庄。後來,在1973年,由於遺產分割等因素,對等級酒庄進行了一次修訂,酒庄總數增加到61個,稱為列級酒庄(又稱頭等苑)。同時,木桐(Mouton)從原來的二級酒庄晉升為一級酒庄,此時,一級庄的數量增加到5個,這5個酒庄就是人們常說的「波爾多五大名庄」,分別是拉菲(Lafite),拉圖(Latour),瑪歌(Margaux),奧比安(Haut-Brion)和木桐(Mouton)。
這61家酒庄出品的正牌酒,一般會在酒標里寫上:Grand Cru classe en 1855,也有見1st Grand Cru Classe(或Premiers Grand Cru Classe),2nd Grand Cru Classe,簡稱G.C.C,這是名庄酒的身份象徵。
1855年的分級制度對紅酒而言,影響固然深遠,對於白葡萄酒,其實當時也有分級,最出名的莫過於波爾多蘇黛(也稱索甸)鎮產區的滴金庄,也成為依甘庄,位列百大葡萄酒之中。同樣,對於梅多克外的鎮,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G.C.C評級,最出名的莫過於波爾多右岸聖達美隆村的白馬庄,歐頌庄,以及在名庄連連的寶物隆村裡被稱為酒王的柏圖斯。
3、中級酒庄(CRU BOURGROIS)
由於梅多克區的酒庄數以千計,而1855列級名庄僅包含了本區58家酒庄(1973年重新修訂為61家),於是在1932年,梅多克區又成立了一個中級酒庄協會,並在當年評出了共444家中級酒庄,也就是布爾喬亞中級庄,即國內俗稱的「明星庄」,用以填補列級名庄分級的不足。從酒質上來說,中級庄的酒,絕大多數還是趕不上列級名庄的水平,但經過多年發展,有部分酒庄的水平,已經被公認達到了列級酒庄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梅多克慕里斯的忘憂堡(Chasse-Spleen)。
酒標上但凡印著CRU BOURGROIS的,就是中級酒庄的標志。
4、酒庄酒和酒商酒
葡萄酒法規制定者說:完成種植、釀造、裝瓶等生產過程,所發生的場所距離越近,難度越大,成本越高,酒的質量越有保證,好酒的任何生產環節都不允許外包,盡量避免OEM,這是原產地標志法則的精髓,也是相對於酒商酒而言的。因為來自新世界紅酒的沖擊,很多法國紅酒商都選擇自己勾兌葡萄汁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盡管還是A.O.C,但品質相對就低了很多。所以,我們能夠通過觀察酒標上標注的裝瓶地點,很容易判斷一支葡萄酒的身份的高下。好酒一定要在酒庄內部裝瓶。
酒庄裝瓶,請認准酒標上 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 或者 mis en bouteille a la propriete 的字樣,它表示這瓶酒是來自庄園自產自銷的葡萄酒,而不是酒商自己組織生產的。同樣是AOC的酒,有這兩個標識的,身價會立刻高出很多,畢竟在地貴如金的梅多克,要在酒庄內劈出一塊地方用作裝瓶,更是難得,而且,酒莊裡面放不下生產線,只能通過手工灌瓶,那樣的酒產量更少。
5、正牌酒和副牌酒
正牌酒和副牌酒的概念在波爾多是格外廣泛。許多名酒庄除了正牌酒也會出副牌酒,這是為了保證其正牌酒的品質和聲譽,各庄園都有嚴格的質量標准。由於種種原因(如當年天氣不好,樹齡年輕等)凡不達到釀制正牌酒標準的葡萄、葡萄汁都不會用於釀造正牌酒,但並不等於這些葡萄、葡萄汁不能釀酒(而且會有相當的數量),通常會用來配製質量標准比正牌酒次一等級的副牌酒。
由於都是採用同一庄園的葡萄和釀造技術,副牌酒都具有正牌酒的神韻,但濃郁與復雜程度以及留香時間就不及正牌酒,自然價格也實惠許多。
其實世界上許多名庄都會出副牌酒,副牌酒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低齡葡萄樹產的葡萄釀出來的酒比較淡也不夠復雜,這些葡萄樹(一般是10~15年以下)出產的葡萄用於釀造副牌。
2、產於不同的葡萄園,一個酒庄有時擴大面積,但是為了保持質量,只用原來的葡萄園(是他們認為最好的葡萄園)來釀造正牌酒,以後購進的葡萄園都釀造副牌酒。
3、葡萄分揀時,不夠好的葡萄釀造副牌酒。
4、發酵完成後,要進行一系列的品嘗,感覺不夠好的打入副牌的行列。
5、有些廠家品質分得很細,除了副牌酒,可能還會有更低的三軍酒,四軍酒等。
通常副牌酒是酒庄在保證不損失商業利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和風險的產物。其價格要比正牌酒實惠許多,即使是五大酒庄的副牌酒在國外也僅和四、五等級酒庄差不太多。由於副牌酒得不到正牌酒那樣的"貴族待遇",其濃郁與復雜程度以及留香時間均不及正牌酒,因此副牌酒不具備任何收藏價值,也不適合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目前卻有很多不法商人利用消費者對正牌副牌概念的不清以及盲目追捧名庄酒的心態刻意地進行炒作,誤導消費者,比如曾炒到天價的小拉斐,其真實價值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普通的非名庄酒的副牌價格則通常在幾十至一兩百不等。所謂名酒並不等於奢侈品,而用副牌酒招待客人更會降低主人的身份,使人覺得主人不懂得真正的歐洲文化及紅酒禮儀。
F. 什麼是波爾多紅酒
波爾多紅酒指產於法國波爾多產區的紅酒。法國有六大紅酒生產地,波爾多因氣候溫和、土壤富含鐵質最具代表。波爾多最有名的有五大產區:如格拉夫、蘇甸。法國利維耶爾酒庄也是波爾多地區的知名酒庄,品嘗或開酒庄,都值得一試。
G. 介紹法國的波爾多紅酒
這個怎麼介紹呢? 你想聽地理知識?還是價格行情? 還是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的特點? 簡要的說下我個人的看法:法國的葡萄酒產區 (按照消費者熟知度排行):波爾多產區 Bordeaux (最有歷史價值的產區,也是被國人做的最不像樣的產區,一提葡萄酒,都是法國酒,一問法國哪裡的,都說來自波爾多的)我自己總結過波爾多的產區的文章,分享給你: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652f50100sey0.html 如果你還要知道更詳細的話,請告知具體的問題,要不然一一敘述,非常占篇幅。
由於地廣土肥,葡萄品種齊全,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有生產,有香醇味濃的紅葡萄酒,有帶辣味或甜味的白葡萄酒,還有玫瑰紅葡萄酒等。從高級佳釀到普通佐餐酒,應有盡有,尤其以紅葡萄酒口味最為優雅細膩。但是通常這些特點都是在你有能力和實力嘗過了大部分產區的葡萄酒之後,自己才能總結的。
H. 超級波爾多是什麼意思
葡萄酒的一種,因為酒標上印刷的「Bordeaux Superieur」得名,中文背標翻譯為「超級波爾多」。
Superieur通常是出現在法定產區的後面,如Bordeaux Superieur,常是指葡萄酒的酒精度比法定最低酒精度略高(通常高0.5%)。因此,Superieur並不是指葡萄酒的品質更加出色,而是指酒精度略微偏高。
有些酒標為Bordeaux Superieur,這種稱謂只是當時的一種分類方法,絕大多數波爾多葡萄酒都屬此列,所以它並不表示該葡萄酒有多好。
要成為超級波爾多葡萄酒必須達到一定的釀造標准。與普通的波爾多AOC葡萄酒相比,超級波爾多葡萄酒的釀酒葡萄產自種植密度更高的葡萄園,每公頃至少有4,500棵葡萄藤,產量自然而然也要低一些。
採收時,用於釀造超級波爾多葡萄酒的葡萄也更為成熟一些,使最終成酒的酒精度比普通波爾多AOC葡萄酒的法定最低酒精度略高,通常高出0.5%,至少達到10%,這便是「超級」之處。
每年,超級波爾多葡萄酒的產量大約佔到波爾多紅葡萄酒總產量的10%。不像一些名庄酒價格高昂到令人望而卻步,超級波爾多葡萄酒與普通的波爾多AOC葡萄酒一樣。
I. 法國波爾多紅酒的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波爾多葡萄酒的分級與法國的普通分級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主要是產區之間的區別,比如按照法國等級的最高級應該到AOC也就是現在的AOP,那麼從波爾多酒的等級來說。波爾多AOC<梅多克AOC<上梅多克AOC<波亞克AOC,產區越小,雖然級別上貌似一樣的,但是實際地位更高。
(9)法國波爾多是什麼擴展閱讀:
波爾多紅酒是一種葡萄酒,波爾多葡萄酒享譽世界,它口感柔順細致,風情萬種,有「法國葡萄酒皇後」的美稱,是世界公認最大的葡萄酒產地。它坐落在美麗的法國。
波爾多位於法國西南地區,其所在的緯度帶與我國的長春差不多,但是,由於毗鄰大西洋,受大西洋的暖流影響,形成了冬暖夏涼、冬春多雨夏季乾燥的獨特海洋性氣候。
J. 波爾多在法國哪個省
波爾多在法國的吉倫特省。
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部城市,是新阿基坦大區的首府,同時也是吉倫特省(33省)的省會,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歷史上屬加斯科涅地區,是法國西南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
(10)法國波爾多是什麼擴展閱讀:
波爾多是由凱爾特人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的,稱之為「Burdigala」。他的意思就是「居住在低窪的地方」。這個名字說明了波爾多的地理情況。
隨著歷史演變,「Burdigala」逐漸變成了「Bordigala」、「Bordale」、「Bordèu」,最後才變為「Bordeaux」(波爾多)。公元前60年,波爾多被羅馬人統治。
1154年亨利繼承英格蘭王位成為亨利二世,波爾多於是成為了英國的領土。直到百年戰爭期間黑太子愛德華以此為根據地20年,受當地人尊敬,其子英王理查二世也誕生於此。
1453年法國人在卡斯蒂永戰役戰勝英國人後,該城並入法國。拿破崙戰爭期間,由於英國封鎖,波爾多處境困難,遂於1814年宣布支持波旁家族,促使路易十八封其侄孫為波爾多公爵。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由於德軍迫近圖爾,法國政府第一次遷都波爾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8月德軍迫近巴黎,法國政府第二次遷都波爾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40年6月,德軍佔領巴黎,法國政府先遷往圖爾,繼而第三次遷往波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