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國防
國防
法國目前的國防體制是在戴高樂政府1959年《國防組織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其領導下的國防決策機構包括內閣會議、國防委員會、小范圍國防委員會和高級國防委員會,其中內閣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國防政策、任免將級軍官,有權宣布總動員、發布戒嚴令和緊急狀態令等。
軍制
法奉行獨立自主的防務政策,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以職業兵役制替代義務兵役制;由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構成海空二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國防工業進一步實施以合並、推動高科技及真正走上市場為內容的改組。
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憲兵組成。
基地
達喀爾軍事基地是法國軍隊在非洲設立的的第三個軍事基地,其餘兩個分別設在加彭的利伯維爾和吉布地共和國的吉布地市。2011年7月31日,法軍撤離設立在塞內加爾的軍事基地,標志著塞內加爾正式收回法國設立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塞內加爾在收回塞境內的法國軍事基地後將繼續與法國進行軍事合作,法國還會向塞派駐部隊,但將以設立地區性軍事合作機制的方式出現。法軍將與西非經濟共同體15個成員國的軍隊建立雙邊及地區性軍事行動合作關系。
『貳』 德國 法國 英國 他們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誰最強 為什麼
這個問題基本是比較德法,英國90年代後大幅度衰退,現在已經不可與德法同日而語。比較綜合實力是個很籠統不嚴謹的話題,但也能大致討論一下:
①人口:德國人口比法國多出將近一兩千萬,不過德國老齡化是出了名的嚴重
②領土:兩國都不是以領土縱深為基石的國家,法國國土面積更大
③政治地位:法國是五常之一,德國在國際事務特別是地緣政治上沒有過多參與,法國則從薩科齊時代起就頻繁參與國際地緣政治活動,這是法國發揮國際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不過參與地緣政治頻繁並不能說明國力更強,這是兩國政策方向的差異。
④金融經濟:法德是歐盟的主心骨,也是歐盟的兩個核心支柱,不過在歐盟經濟體系裡德國一直是首席,法國雖然從奧朗德開始一直試圖提升自己在歐盟經濟體系的地位與德國享有同等話語權,但兩國經濟實力差距還是很明顯,法國的失業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經濟上德國顯然領先法國。
⑤工業與製造業:前面有人說德國比法國工業體系完整,那純粹是扯淡,法國現在是世界上除中國外少有的工業體系齊全完整的工業大國,但與中國有些相似,法國全而不精,在高新產業和重工領域都不比德國出色甚至略落後於德國,德國工業發展和日本有共同點,都是揚長抑短。不過近幾年法國軍工逐漸趕超了德國,在軍售領域法國產品逐漸顯露頭角。法德在此領域可以說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⑥軍事:法國有核,但有無核武器已經不似冷戰時期那麼舉足輕重,現在的地緣沖突和局部戰爭很難發展到需要動核武的地步,因為現在的戰爭主題是代理人戰爭或掠奪戰爭而非滅國戰爭。常規力量方面,兩國都已經奉行小而精的建軍思路,兩國武裝力量規模都很小,陸軍水平兩國差不多,德軍略強,但法軍在空軍和海軍上強出德軍太多,主要是因為德國奉行守土思路,德軍只是用於防衛德國本身基本不參與北約軍事行動,法軍則是外向型外交的產物,有較頻繁的國際軍事行動要參與,法國需要藉助法軍來發揮國際影響力。
⑦科技產業:兩國在歐盟框架內廣泛進行科技領域的合作,在科技產業方面兩國基本同等水平。
綜合來說,在和平年代經濟和科技還是評論國力的核心要素,也因為經濟上的地位,德國才成為歐盟內的領袖,雖然在歐盟框架內和法國構成雙核,但諸多事務上德國話語權更有分量,法國也因為經濟的疲軟,在處理德法關系和歐盟內事務時相對被動,兩國綜合國力相差無幾,在不考慮德法軍事沖突的情況下(在歐盟徹底擺脫美國控制和影響之前德法絕對會一心一意合作不可能有大規模軍事沖突),德國略占優勢,如果考慮對於第三國的影響力和實力,法國則略占優勢,實際上,兩國在國際上基本可視作一個整體,兩國廣泛合作使兩國在諸多國際事務上保持高度一致,若要強分優劣無異於把異性相吸的磁鐵強行拉開異性兩極。
『叄』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肆』 法國有哪些著名軍火公司
法國達索飛機公司 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公司 法國軍工企業DCNS集團 克勒索-盧瓦爾工業公司 G 法國軍用光電電子行業主要企業包括泰利斯公司、激光工業公司、測試儀器製造公司、GDI模擬公司、塞爾日-達索電子公司、薩吉姆公司等。[1]
在法國,彈葯的研製和生產基本由GIAT和SNPE兩家公司壟斷,若干生產槍炮彈葯的私營企業都已被GIAT收購
『伍』 當代法國有哪些領先世界的工業成就
六,法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與美國並列的軍事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從坦克到大炮,從飛機到艦艇,從常規武器到核武,法國均具備先進的生產系統和很強的生產能力。法國是目前世界上除美國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
『陸』 德國和法國,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目前是法國,法國有著完整的國防工業,有著歐洲唯一的核動力航母(雖然有點水),軍隊規模也比德國大,關鍵是法國有德國沒有的殺手鐧--核武器。
『柒』 法國米卡空空導彈的研製背景是怎樣的
由於長期以來與歐洲各國不盡相同的國防指導方針,法國建立了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海陸空三軍主戰裝備基本自給,即使在冷戰高峰美式裝備泛濫歐洲時,法國也不為所動。20世紀末,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法國國防工業與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系開始加強,聯合研製成為這一時期歐洲武器生產的主流。「米卡」導彈從獨立研製到合作發展充分體現了這一歷史過程。
「米卡」空空導彈堪稱法國導彈科技的招牌,它不僅是法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裝備,還隨著幻影-2000戰斗機出口到阿聯酋、希臘和中國台灣。「米卡」以其獨特的設計思想、優良的性能成為各國現役第四代空空導彈中的佼佼者。「米卡」空空導彈的全稱為「『米卡『攔截與格鬥導彈」,從它獨特的名字就可看出它的多用途特徵。1979年,法國著名的導彈生產商瑪特拉公司研製成功超瑪特拉-530D並改進發展R-550魔術近距空空導彈時,法國國防部希望發展一種能適應90年代和乃至21世紀初空戰環境的空空導彈。同時,出於節省國防預算,減輕後勤供應負擔的考慮,法國國防部希望能得到一種兼顧中距攔截和近距格鬥的導彈。瑪特拉公司經過一年多的技術論證,確定了可更換的模塊化導引頭、推力矢量控制等基本技術特徵。為「米卡」導彈研製了兩種導引頭--主動雷達型和被動紅外成像型,其中前者用於中距攔截,而後者用於近距格鬥,通過兩種導引頭的更換即可使同一空中平台兼具中距攔射和近距格鬥能力。1981年底,「米卡」攔截與空戰導彈的研製工作正式鋪開,幾乎與此同時,法國國防部正式宣布退出根據1980年美、英、德、法四國簽訂的新型空空導彈系列諒解備忘錄實施的聯合研製計劃。
瑪特拉公司的研製計劃進展的相當順利,1982年10月在法國西南部的朗德試驗中心首次進行了推力矢量噴氣偏轉控制系統地面試驗,1983年10月進行導彈無制導地面試射,1985年初便完成了可行性驗證,進入工程發展階段。1987年5月,法國國防部批准全面工程研製並與瑪特拉公司簽訂了價值3.27億美元的采購合同。1989年1月,在朗德試驗中心首次進行了主動雷達型樣彈地面試射並成功命中CT-20靶機,1990年春開始用幻影-2000戰斗機進行載飛和試射,到1992年1月共進行20多次地面和空中試射。1992年1月9日,幻影-2000戰斗機上搭載「米卡」主動雷達型首次進行中距攔射獲得成功。與此同時,「米卡」紅外製導型的研製也進入關鍵階段,同年底,「米卡」紅外製導型開始進行地面試驗,1994年幻影-2000戰斗機開始搭載「米卡」紅外製導型進行空中試驗。1995年,「米卡」紅外製導型空中試射成功。1997年,「米卡」紅外製導型彈通過定型。
「米卡」空空導彈的雷達型和紅外型分別於1996和2000年開始大批量生產,法國空/海軍總共訂購3000枚,兩種型號各1500枚。此外,中國台灣空軍訂購400枚裝備法制幻影-2000-5戰斗機,中東的卡達也訂購了「米卡」主動雷達制導型。截止2003年,「米卡」導彈的出口數量已經突破3000枚。
『捌』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擁有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
目前世界上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有中國、美國、歐盟(不算國家)、俄羅斯(三分之二個)。
那麼什麼是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呢?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加法來簡單的進行講解:
武器裝備形成戰力=材料+設計+裝備軍隊
軍事工業體系=原材料開采加工能力+研發部門武器研發+生產部門規模生產+運輸部門運力充足+足夠裝備軍隊
從上面看,答案顯而易見了嘛,
這只是簡單的加法,而軍事工業體系不僅僅是加法,某一方面的不成熟就會拖累整個體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沒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很多國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呢?歸根結底大約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1.國土幅員不夠遼闊,資源匱乏並且用地緊張。
2.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發展軍事工業。
3.地緣政治環境較差,大國壓制。
4.文化觀念也會有影響
世界上真正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就2個美國和俄羅斯(中國還不夠資格)
『玖』 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
你好,對完整軍事工業體系國家的判斷,尚沒有一個非常准確的標准,所以對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數量還是有一些爭議的。個人判斷——
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不是指在某一領域、某些領域軍事工業擁有超前的技術,而是在所有軍事、國防領域都擁有完善的軍事技術。由此判斷,擁有獨立完善軍工體系的國家當屬美國與俄羅斯。美國的軍工體系比俄國還要完整發達,俄國在新興的電子信息產業上大大落後於美國,這導致俄國在軍用電子晶元上的研製有缺陷。法國也有相對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可以獨立研製先進的戰斗機、主戰坦克、核潛艇以及核動力航母等等,此外法國也可以為自己的先進戰斗機提供先進的大功率航空發動機。個人判斷,中國已經步入軍事工業體系國家,但就目前情況看,顯然僅僅是步入,比如電子晶元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航空發動機技術,較美俄法都有相對的差距。此外,英國、日本、德國等過國家雖然也擁有高度發達的軍事工業,但終究又有各自的短板,軍事工業技術上對其他國家還有一定依賴。
個人看法,未必准確,僅供參考。
『拾』 法國是資本主義,為什麼有90%全是國有企業
法國的國有企業並未達到90%,以2013年的數據法國的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總資產的70%,國有企業總數佔全國企業總數的4%以內,並且國企數量還再不斷減少。
而且法國採取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一是指國家政權對企業的控制,「國家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由國家政權直接控制這些或那些資本主義企業的一種資本主義」。二是指國家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監督和調節,「壟斷資本主義正在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由於情勢所迫,許多國家實行生產和分配的社會調節」。
以下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2006年調查數據:
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網上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年初至年底,法國國有企業總數減少近200家,目前,國有企業的總數為1143家。與此同時,國企的受薪人數也減少近5.3萬人。2004年,法國國企受薪人數達91.68萬;到2005年底減至86.42萬。
INSEE認為,2005年法國國企受薪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法國國有企業實施了私有化進程。截至2005年底,國企受薪者佔法國受薪總人數的比例為4%。
法國10家最大的一流企業全部是國企(佔法國國企資產總量的75%),其中包括國家三大支柱行業的國企如,法國郵政局(Poste)、法國國營鐵路公司(SNCF)、法國電力集團公司(EDF)。這三家集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就有250家,受薪者達55.49萬人。僅這三家法國大型國企的規模就占據了法國國企總規模的三分之二。
2005年,法國航空發動機製造業斯奈克瑪大集團公司(SNECMA)的私有化,帶走了旗下50來家國企子公司,隨之流向私企的受薪者有2.9萬人。此外,其他國企大集團公司的許多子公司也紛紛完成向私有化的轉型,隨之帶走9000餘個就業崗位。相反,也有公司進入國企行列;也有兼並或重組的公司,譬如,法國天然氣集團公司(Gaz de France)分組了GRTgaz子公司,GRTgaz公司分流了Gaz de France集團公司2700名員工。
INSEE認為,工業部門私企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法國國有企業在銀行和保險業的比重一年弱似一年。1990年,該部門國有率為30%;到2005年,僅為2%。
1993年7月,法國有關法律通過了21家國企私有化,那年,法國直接或間接掌控的國有企業還有1760家。到2005年年底,法國國有企業僅剩1143家,其中,國家直接控股的企業96家(國家監管的資本占企業總資本半數以上),其中46家擁有子公司。法國SNCF、CEA和Gaz de France三家集團公司,每家都擁有百餘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