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教育立法國家有哪些

教育立法國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4 10:21:58

㈠ 各個國家不同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

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主要發達國家,教育法制建設歷史悠久,成效卓著。長期以來,對於關繫到國家根本利益的教育問題,這些國家都無一例外地求諸法律手段,以其作為保證、鞏固、促進和發展教育的基本措施。由於國家體制、民族傳統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律制度不同,各個國家對法的運用及所強調的側重點並不一致,如美、加教育立法的多樣性,法、日教育立法上的高度集權,德國職教法規的獨樹一幟,等等,可謂各具特色。但是,各個國家通過教育立法來體現國家對教育的干預和管理這一原則,卻是始終不變的共性。因此,對國外教育立法基本情況的考察,必定有益於我國教育立法的去弊糾偏。

一、主要發達國家教育立法的基本特色

分析美、英、加、法、德、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教育立法,透過其斑駁陸離的表徵,可以發現一些足以體現教育立法基本規律的共同之處,作為他國進行教育立法的借鑒。具體地看,他們在教育立法上的基本特徵包括以下方面:

1.將教育立法置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國外,人們已經認識到,教育之於社會穩定、政權鞏固、軍事強大極具意義,因此都非常重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而教育的振興與進步,又無不依賴於教育立法的啟動、保障及督導作用。在法國,近200年來,教育立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始終持續而系統。日本可謂是典型的「無事不法」的教育法律主義國家,而在美國,其教育及社會的變遷與進步,更是深受教育立法的影響。可以說,這些國家的發達,首先是源於其先進的教育;而先進的教育,又是高度重視教育立法的結果。

2.豐富的教育立法內容

主要發達國家的教育立法,在內容上已經十分豐富而寬泛:從教育行政體制設置、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培養目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到關於應開設課程、教育內容、授課時數的原則性規定;從教育經費的籌集、使用到教職員的責任、權力、利益、資格、進修、待遇、考核,以及私立教育、家庭教育等,幾乎無所不包,內容極為豐富。

3.完備的教育立法體系

由於教育法制建設十分發達,這些國家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備的教育立法體系,主要表現為:一是法域寬廣,由初始的義務教育到如今國民教育系統的所有領域,皆有相應的立法,如日本,教育立法已遍及學前、學校、社會、產業、邊遠地區教育,以及教育行政、財政、職員、私立教育、師范教育等方方面面;二是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僅國家教育立法的種類,美國聯邦有成文法規80餘個,日本則多達180餘種;三是層次完整,這些國家都在憲法的教育條款下,以「教育基本法」為基礎作原則性規定進行統率,以「學校教育法」為核心作一般性規定,下設各單項教育法規進行具體規范,並以「實施細則」、「實施辦法」使之更加具體可行,再加上因地制宜的各級地方教育立法和日趨重要的不成文法,構成了相當完整的立法層次。

4.嚴格的教育立法程序

雖然國外也不諱言教育法規與其他法規間的差異,但是,這卻絲毫無損於其立法程序的嚴格規范。在國外,無論是法、日等「集權型」國家,還是美、加、德等「分權型」國家,其教育立法許可權的規定都是十分明確具體的,任何機構不得逾越。同時,其教育立法大都包含了提出法案、審議通過、批准簽署等過程。其中,對提案有各種具體規定,其法案審議更是復雜煩瑣,如法國有的法案要經過10來個環節才可完成審議。

5.高明的教育立法技術

主要發達國家的教育立法,已經愈益關注其技術性問題,往往對法規目的、用語限定、邏輯結構、文字表述等都予以高度關注。如加拿大教育立法就十分注重教育法規在形式、內容上的規范,其用語嚴謹科學,不借用大量篇幅對專門術語的含義作出具體說明,以避免概念不清影響實施,而且教育法規條款的邏輯規范結構十分完整。在法國教育立法中,不僅明確界定相關概念,而且對法律適用范圍、執行時的過渡性辦法、委任立法、執法情況的檢查監督等一系列事項都予以明文規定,其高明的立法技術一覽無遺。

6.注重教育投資立法

發達國家的人們已經認識到,發展教育的根本措施在於具備充足的財力保障,這也正是他們十分注重教育經費立法的原因。在日本,《義務教育費用國庫負擔法》、《私學振興財團法》等一系列法規,對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經費由國家負擔和地方負擔的數目、比例都作出明確規定,確保經費落實,促成教育興邦。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學校法》有1/4的條款專論教育經費,從年度預算、決算,到徵收教育稅、專項教育撥款,都有具體規定。其重視投資之意確鑿無疑。

7.完善的教育法律監督

發達國家的教育立法,總是連同教育執法、司法一並考慮設計,已經形成一套廣泛的法律監督系統。在法國,其完善的教育執法監督體系,確保了教育法規的順利推行。日本對私立教育有極強的立法監督力度,直至依法關閉私立學校,以保障私立學校法的施行。德國職教因其廣泛的法規監督而成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8.教育立法與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動

在發達國家,教育立法開端於義務教育制度的確立與鞏固,並逐步形成了教育立法與教育改革的良性循環;教育改革促成新的教育立法,教育立法鞏固教育改革成果並推動其進步深化。日本二戰後由軍國主義教育體制向和平教育體制的順利轉換,得益於其《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立法的促進和保障。在美國,學科結構運動、生計教育運動、跨世紀教育改革等戰後教育改革的實施,無不與其《國防教育法》、《生計教育法》、《美國教育改革法案》等教育法規的推動作用密不可分。

二、主要發達國家教育立法對我國的啟示

通過對主要發達國家教育立法基本特徵的分析考察,我們可以獲得一些有助於我國教育立法的啟示:

1.切實重視教育立法,堅持「依法治教」

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和我國的歷史教訓,都要求我們,必須堅決轉變以行政命令、黨委文件直接插手具體教育事務的做法,而應更多地通過法律規范來調節錯綜復雜的教育關系,政府和黨委應從愈益繁重的教育行政事務中擺脫出來,抓好戰略性、方向性問題的調研和決策,以促進教育的更大發展。這既是現代教育法制化趨勢的必然要求,又是國內外經驗教訓的明確昭示。

2.加快教育立法進程,完善教育法規體系

有法可依,乃是依法治教的前提和基礎。在發達國家,其教育法規體系已經完備到幾乎」無事不法」的程度,極大地促進和保障了教育的飛速發展。我們理應糾正教育立法進展緩慢的傾向,加快立法進程,盡快出台一些急需的重要法規,如《教育投資法》、《民辦教育法》、《師范教育法》、《中外合作辦學法》等,並及時制定相應的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法規體系,為教育法制化奠定堅實基礎。

3.嚴格教育立法的程序和過程

發達國家的教育立法,十分注重程序的嚴格以及過程的規范,其教育法規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實施相當順利。我國的一些教育法規,由於立法程序、過程不夠嚴格規范,長期存在著效力權威受損、實施不夠有力的痼疾。國外的這一經驗,足資我們借鑒。

4.改進教育立法技術,提高法規的操作性

在發達國家,由於立法技術相當高明,其教育法規有很強的操作性,對教育法律關系的約束力和規范調整功能也因此得以盡情發揮。而在我國,因為立法技術的不足,人們面對教育法規往往不知如何遵守與執行,違法者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由此形成立法、執法、司法間的惡性循環。大力改進教育立法技術,使教育法規語言簡潔、規范,含義明確,既定性又定量,准確界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麼做」、「違規責任與後果」等方面的問題,增強教育法規的操作性,這已是我國教育法制化的關鍵環節。

5.強化包括立法監督在內的教育法律監督

發達國家教育法規的良好施行,同他們擁有完善健全的監督機制密不可分。我國教育法規監督不力的後果已經相當明顯。為此,加強教育法規監督,並首先從立法監督的完善著手,已成為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必要環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權力機關的權威監督,改善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會極大地促進依法治教的實現程度。

此外,美國、日本教育法規因為系統性方面的差異所帶來的不同效果,也提醒我們:注重教育立法的預測、規劃,增強教育法規的系統性、科學性,是教育法規興教促教、富國興邦的重要條件。同時,必須充分估計教育判例法對「依法治教」的意義,潛心研究教育判例法在我國教育立法中的運用前景、可能性和條件,進一步完善我國教育立法的表現形式,更有力地促進教育法制建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經濟一體化、信息全球化的當代,我國教育立法也面臨著與世界潮流相互融合的趨勢。為此,立足於我國的現實國情,植根於深厚的民族傳統,奠基於現有的教育法製成就,借鑒國外教育立法的有益經驗,將使我國的教育法制化建設如虎添翼,勢不可擋。

㈡ 世界上最早對教育進行立法的國家

中國..

㈢ 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以下4部: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接受教育既是一項權利,也是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㈣ 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的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的國家是德國,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宗教領袖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義務教育概念的人。改革勝利後,為使人們都有學習《聖經》的能力,路德頒布了義務教育法。

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國基本完善了義務教育法規。工業革命後,義務教育發揮著使人們掌握工業知識的任務,義務教育的時間也由最早的3個月至6個月,發展到6年,直至9年。

(4)教育立法國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的指導意見:

一、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三、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按照「四有好老師」標准,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五、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

六、加強組織領導,開創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㈤ 什麼是教育立法,我國已頒布了哪些教育法律

教育立法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關教育的法規。 教育的法規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憲法中的有關教育的條款和有關教育的法律,國家地方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教育法規,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教育命令、章程、條例、決議等規范性文件。
我國已頒布了的教育法律
1995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教學成果獎勵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等。

㈥ 哪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對環境教育立法的國家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對環境教育立法的國家,早在1790年就制定了《環境教育法》。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公眾對環境教育的更高要求,美國多次修改和完善環境教育法。現行的美國《環境教育法》是1990年頒布實施的,確定了美國環境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環境教育監督和協調機構、環境教育經費保障機構,使國家環境教育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在法律保障下,環境教育經費納入聯邦預算,為美國環境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㈦ 我國教育法律有哪些

我國教育法律
1995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它作為國家教育的根本大法,為我國實現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對進一步落實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維護學校、教師以及受教育者等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發揮著重大的影響和作用。
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作出了法律規范。義務教育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適齡兒童、青少年的學校教育。義務教育法對人民政府作為實施義務教育的主體應當履行的職責,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責任,以及家庭、父母所應承擔的責任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用法律來保障我國適齡兒童、青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是一部保障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規定了教師的權利、義務和地位;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的待遇和教師的管理制度以及侵犯教師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對進一步提高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全面具體的法律依據。
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該法規定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機構的設立、條件、標准和審批,以及全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等重大問題,對於建立職業教育制度,培養各種應用人才和具有專業技能知識的勞動者,提高勞動者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進一步推動了科教興國戰略的發展,為高等教育的健康、全面發展,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提供了切實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此外,國務院制定了十幾個有關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規,如《教學成果獎勵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單獨或者與其他部委聯合發布了數百個有關教育的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以及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也制定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有關教育方面的法律與這些教育法規和規章共同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法律體系的框架,結束了在教育領域中無法可依的現象。

㈧ 為保障教育公平發展,國家出台了哪些政策

首先,考試應用法律規制。

高考對個人來講,是接受正規系統的高等教育所必需經過的一個門檻。而就讀的學校對一個人一生的走向具有重大影響,同時也會對家庭產生很大影響。對國家來講,高考是為國家選拔優秀後備人才的重要機制和手段。參加高考的學生一般17、18歲左右,正處於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和培養責任感的黃金時期,集中到大學校園里學習、成長,更利於以後成為國家的優秀人才。

通過考試進行人才的選拔,相對於其他方式更公平。我國除了高考這項舉國關注的國考之外,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社會性考試,如各種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等。每一個人都渴望享有平等的考試機會,渴望公平的考試環境和公正透明的錄用程序,渴望不被其他人為因素干擾和影響。

在我國,這些考試領域除了構成瀆職、貪污、受賄等犯罪行為會使用法律手段解決以外,多數情況下是由政策進行調整的。有的方面有國家統一的政策,但政策具有宏觀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的方面各地有不同的政策規定,但不可避免會存在某些政策空白。

盡管每年高考各地都會採取多種防弊措施,但在高考結束後,仍然不斷傳出高考作弊的新聞,作弊手段和形式也在不斷變換。今年的高考被稱為「史上最嚴高考」,但還是出現了作弊事件。其他社會性考試也存在多種問題。

為了依法解決存在的問題,使考試更加規范,更加公平,就需要一項公平、公正、透明和相對穩定的制度來規制這個領域,規范各種社會關系。法律制度是理想的選擇,考試必須走法治化道路。必須用明確的、穩定的法律制度,確定考試各方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使考試真正能起到選優去劣的作用。

其次,考試立法應具有憲法依據和政策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礎和依據。我國現行《憲法》第33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發展教育,無論是教育規模、教育投入、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都有了很大進步。

政策是立法的重要參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強國必先強教」,「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學校依法自主招生」,「推進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法律法規。按照全面實施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有關考試、學校、終身學習、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強教育行政法規建設。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制定促進本地區教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按照綱要的要求,到2020年這些法律應該出台。

無論是「學校依法自主招生」,還是「推進依法治教」,都是以存在相應的法律制度為前提的。可是,我們目前教育領域的法律缺失比較嚴重,已有的法律也存在一定缺陷。教育立法是社會的迫切需要。

追求平等,反對特權和歧視,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理想狀態。平等地接受教育是實現其他方面平等的文化基礎。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地區差異,所以,各地教育資源的配置並不均等。教育公平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步一步去實現。目前,高考這個環節完全可以也必須實現從制度上保證均等的機會,不應該設置制度障礙,對一些有礙高考公平進行的行為,應該用法律的手段予以改正。

我國沒有形成系統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考試領域一直是法律空白。我們應該加快考試法的制定進程,制定考試法,保障公平高考。建議:

依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考試法》,作為規范考試的基本法律。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基本原則、高考、社會性考試、法律責任等。制定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考試法實施條例》,細化《考試法》的有關內容,增強其可操作性。同時,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補充「破壞考試罪」。

根據我國《立法》的規定,允許地方在不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矛盾和抵觸的條件下,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調整地方性考試問題。進一步形成有關考試的法律法規體系,全面保障考試依法進行。

閱讀全文

與教育立法國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