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切想了解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文化,狀況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
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文化:
19世紀的啟蒙運動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解放運動,代表人物包括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強烈批評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獲得支配地位提供了思想和意識形態,理論准備。
(1)世紀法國什麼擴展閱讀:
十九世紀對於法國文學來說,是從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向「現代性」轉折的歷史關鍵時刻;而處於初生狀態的「現代性」,在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中,從一開始便顯示出它那生氣勃勃、同時充滿矛盾的「不確定性」的品格特徵。
不同風格和氣韻的文學同時並存和交錯,使當時的法國文壇成為燦爛絢麗的自由創作園地;文學大師輩出,天才巨星雲集;而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的「咖啡沙龍」,由此更成為靈感交集、激情遞起的各種創作流派的聚匯處。
各種文學浪漫神話,在左岸的一個又一個咖啡館之間,此起彼伏,沉浮流轉,不脛而走,更使此處天空重疊著層層鮮艷奪目的氛圍光寰。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相互連接、又相互穿插和彼此滲透的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浪漫主義時期,囊括了十九世紀整個上半葉。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們,德斯泰爾夫人、本雅明.康斯坦、施農古爾和夏多布里昂 等人,在十九世紀的最初二十年,面對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稱帝執政之後所激起的社會變革,在新舊兩種社會制度交接時刻,作家和詩人們表現出矛盾、困惑、懷舊、憧憬等復雜情感相互交錯的特徵。
他們試圖在已被毀滅的舊秩序中,尋找記憶裂痕里仍然保留著的精神慰藉,又對新起而尚未穩定的社會,寄託某種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確定的不清不楚的期望。
因此,他們把激情轉向現實社會的彼岸,作品中凝聚著對於超現實結構的各種夢幻,寧願歌頌客觀中立、而又內涵豐富的自然,幻想著一種漫無邊際的游盪生活,以為可以在那裡建構和實現他們所嚮往的理念和價值。
② 十四世紀法國的什麼被譽為偉大的禽獸史詩
列那狐的的故事
十四世紀法國的(列那狐的的故事)被譽為偉大的禽獸史詩。
十七世紀,貝洛將他改編的八篇童話和三首詩匯集出版,題為鵝媽媽的故事。
③ 18、19世紀的法國是什麼狀況
一、當時法國一家獨大,經濟實力雄厚:
1、宏觀環境上嘛,主要是因為法國當時經濟發展比較順利,社會思想活躍開放,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等原因
2、18世紀後期,西班牙、荷蘭這些西歐的老牌強國已經衰落,競爭力大不如16、17世紀。
3、18世紀中期的英國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當時國力最多和法國相當,美國還沒有建國,我們中國還處在清朝閉關鎖國的狀態,對西方國家影響力不大。所以在西方世界當然是法國一家獨大了。
二、法國涌現出一大批能人:
法國在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出現了很多牛人啊.拿破崙、伏爾泰、盧梭、笛卡爾、孟德斯鳩、司湯達、大仲馬、巴爾扎克、拉瓦錫等等。
三、由於戰爭經濟發展落後英國:
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前期,雖然法國一躍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但是它的經濟沒有因此超越英國,而英國卻發展成為「世界工廠」。
四、法國經歷了兩大革命:
1、資產階級革命。
2、思想運動。法國大革命,思想上產生了啟蒙運動 。這兩場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革命可以說對法國對全世界都影響深遠。
④ 請介紹19世紀的法國歷史
霧月政變
11月9日,拿破崙以解除雅各賓派過激主義威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借口,開始行動,他派軍隊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務,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這一天是法國共和歷霧月18日,所以,歷史上稱拿破崙在這天發動的政變為「霧月政變」,史上通稱「霧月18日政變」。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推翻了君主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權。但是資產階級並沒有從此坐穩江山,相反是革命陣營內部矛盾加劇。法國大資產階級、大銀行家既反對君主專制,也反對資產階級革命派,特別害怕革命群眾。他們在1791年發動「熱月政變」,打擊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和廣大群眾,推翻了革命的雅各賓派專政,建立起大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但是,1795年夏天,反動的王黨又舉行叛亂,於是大資產階級不得不回過頭來求助於革命的雅各賓派,以對付王黨,而王黨叛亂鎮壓下去,雅各賓派又活躍起來,大資產階級的督政府這種左右搖擺的鞦韆政策,無力維持穩定的統治,國內政局動盪不定。大資產階級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這個政權既能防止王朝復辟,又能有力地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於是,大資產階級開始選擇對象了。拿破崙當時正在埃及作戰,他從弟弟由國內寄來的信中知道這些情況,便把近東方面軍的指揮權交給克萊貝爾將軍,自己乘快速船迅速回國。果然,他到巴黎之後,很快就被在資產階級看中了。巴黎大銀行家巴洛拿出50萬法郎,支持他發動政變。
而當時法國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1798年底,俄羅斯帝國、英國、奧地利、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國組成了第二次反法聯盟。策劃者和組織者是英國,軍事行動的支柱是俄國和奧國。反法聯軍從義大利、瑞士、荷蘭、萊茵地區四個方面進攻法國。1799年初,蘇沃洛夫率領的俄奧聯軍擊敗義大利的法軍,4月底佔領了米蘭,7月底攻下曼圖亞和亞歷山大里亞,8月底又在諾維獲得了一次決定性勝利,法國著名將領儒貝爾戰死,法軍損失12000人。義大利北部又成為奧地利的殖民地。
在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下,11月9日,拿破崙以解除雅各賓過激主義威脅共和國為借口,開始行動,他派軍隊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務。這一天是法國共和歷霧月18日,所以,歷史上稱拿破崙在這天發動的政變為「霧月政變」。第二天,拿破崙把法國議會——元老院和500人院全部解散,奪取了議會大權,並宣布成立執政府。不久,公布了法蘭西共和國八年憲法,重申廢除封建等級制,法國為共和國,規定第一執政(拿破崙)的許可權:「公布法律;並可隨意任免參政院成員、各部部長、大使和其他高級外交官員、陸海軍軍官。不久,他又取消了革命時期的地方自治機構,使法國成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在執政府中,他自認第一執政,大權獨攬,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霧月政變使拿破崙掌握了法國軍政大權,此後,他連續採取軍事行動,決定性地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對法國的幾次反撲。1800年,拿破崙擊潰奧地利軍隊,並進逼奧地利南部地區,迫使奧皇簽訂和約。1802年,以沙俄為首的第二次反法聯盟又被拿破崙擊潰,使俄國對法國的威脅解除了。
對國內,拿破崙也採取了一系列維護其資產階級統治的措施。他用武力征討和分化瓦解的手段,鎮壓了保王黨的復辟活動,同時,又採取了其他統治措施,鞏固了他的統治基礎。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禮,自稱皇帝,將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之後,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維護帝國統治的戰爭。1805年,擊敗了由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組成的第三次反法聯盟。1806年,擊敗了以俄國、普魯士為主的第四次反法聯盟,迫使普魯士投降法國。1807年,拿破崙又逼迫沙皇俄國簽訂了梯爾西特和平條約,條約承認了法國在歐洲的統治。
關於拿破崙稱帝
1799年11月9日 法國的「霧月18日政變」
⑤ 19世紀的法國是個怎樣的社會
1、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用民主的方式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從根本上鏟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礎,為資本主義在法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法國大革命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推動了整個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
2、19 世紀法國社會的政治狀況。 19 世紀法國社會處於激烈的政治動盪之中,階級矛盾尖銳復雜,這是 19 世紀法國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法國大革命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法國社會先後經歷了拿破崙帝國的建立和覆亡,波旁王朝的復辟,「七月革命」和 1848 年的「二月革命」才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長期的政治動盪,使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緩慢,對法國的階級斗爭產生重要影響。
法國的工業資產階級和金融貴族結成聯盟,以對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這是 19 世紀法國社會政治狀況又一個顯著特徵。法國由於資本主義發展緩慢,工人資產階級產生的較晚,國家政權由金融貴族集團把持,金融貴族之間也有,但 19 世紀 30 年代以來,法國工人階段力量不斷壯大,並開始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工業資產階能看到工人階級已經成為他們的主要威脅,而同金融貴族結成同盟,共同對付無產階級。
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對資本主義強烈不滿,有強烈的革命精神,這是 19 世紀法國社會的又一顯著特徵。
⑥ 19世紀的法國歷史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手執武器的人群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地,巴黎市區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裡。
「到巴士底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7月14日,共有954人參加攻打巴士底獄,其中最年長者為72歲,最年幼者僅8歲。用大炮轟斷吊橋鐵索的是一位洗衣坊總管。第一個沖進巴士底獄的是一位木匠 。
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和窗戶里向起義者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
沖在前面的起義戰士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大家就從周圍的街壘向巴士底獄還擊。他們沒有大炮,只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甚至幾百年前鑄造的長滿鐵銹的古炮也加入了戰斗行列。他們沒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一個名叫肖萊的賣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這些古炮和舊炮在被戰斗激發起昂揚情緒的起義者手裡,終於發出了轟鳴。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彌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而起義者已經有了傷亡。
1個小時過去了,戰斗沒有什麼進展,圍攻巴士底獄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十分著急,有的人乾脆拿著兩個火把,勇敢地沖到拱門前,把要塞的衛兵室和軍人食堂點著了火,可是對於要塞和塔樓還是毫無辦法。一個假發製造師想用火把點燃要塞的硝石庫,但沒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燒敵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夠不著。
這時候,從陣地後面又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於是大家鎮靜下來,都在等待著,張望著。兩個多小時以後,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一部分守軍終於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另一部分拒降的守軍射來的彈雨,沖了進去。
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庄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制憲會議曾作出決定,授予攻打巴士底獄的人民們「巴士底獄征服者」稱號和一枚以巴士底獄為圖案的勛章。後城堡被夷為平地,改建為巴士底廣場,建有紀念碑。
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思想啟蒙運動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提出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為大革命的爆發准備了條件。
⑦ 法國的「偉大世紀」是怎樣的
古典主義是法國絕對君權時期的宮廷建築潮流。羅德.W.霍爾頓.文森特.F.霍普爾指出,17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是一種恢復古典世界氣氛的自覺努力。文藝復興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恢復希臘和羅馬文明,這種熱情方興未艾,……從而加深了人們對古代希臘作品的了解,揭開了豐富的文學和哲學寶庫。他們說,對於17世紀的學者來說,通過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的發展,使這個世界充滿了活力和希望……。而另一方面必須指出的是,給新古典主義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希臘主義的理性秩序。在他們看來,同雅典的伯里克里斯時代和英國的伊麗莎白時代相比,法國的相應時代是17世紀,即法國人所熟知的「偉大世紀」。他們認為,路易十四的72年統治標志著黃金時代的全盛期。公元1661年馬薩林去世後,路易十四自封為首相。他認為自己是上帝在塵世間的代表,這話倒不是誇大,因為他聲稱:「朕即國家」。和前面的黎塞留一樣,他是藝術和輝煌崇拜者的熱心保護人。帕瑞克·紐金斯指出,法國世代相承的首相黎塞留(Richelieu)等樹立起絕對的權威,直到路易十四(LouisXIV.1643~1715)自稱太陽王,並傲慢地說:「這是我的意志」。而這一切都影響著建築藝術的變化。這就是說,路易十四要憑借自己的「意志」建造宮殿。
法國楓丹白露宮
⑧ 19世紀法國有哪些主要藝術流派與思潮其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一。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盪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准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該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國畫家大衛《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泉》。
二,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斗爭。
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於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
四。「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產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里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別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確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標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艷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於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著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五。「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為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顛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
。《格爾尼卡》壁畫,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