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帆船主要賽事,項目
(一) 奧運會
是運動帆船最重要的賽事,四年一屆。參賽船數受到嚴格限制,每個國家在每個級別中不論有多少船獲得參賽資格,也只允許一條船參賽。
目前有11個奧運會級別,以輕型的穩向板船為多。帆板比賽項目是第二十三屆列入的項目。女子帆板是第二十五屆奧運會列入的項目。夏季奧運會後半個月將舉行殘疾人奧運會。
(二) 世界帆船錦標賽
每年將在世界各地舉行各類世界錦標賽。主要有以下幾類:
1、 ISAF奧林匹克級別綜合世界錦標賽,每四年一屆
2、 各級別舉行的單項世界帆船錦標賽,每年一屆
3、 ISAF世界青年帆船錦標賽,每年一屆
4、 ISAF世界帆船團體錦標賽,每年一屆
5、 ISAF世界帆船對抗錦標賽,每年一屆
6、 ISAF世界女子帆船對抗錦標賽,每年一屆
7、 ISAF世界女子龍骨帆船錦標賽,每年一屆
(三) 歐洲三大賽--奧林匹克周
指每年4月下旬的法國伊爾國際帆船賽、5月下旬的荷蘭斯巴帆船賽及6月下旬的德國基爾周國際帆船賽。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帆船選手湧入歐洲參加這三大賽事。三大賽的規模和水平都大大高於奧運會。中國帆船隊多次參加過該三項賽事並取得過冠軍等優異成績。近幾年這三個國家運用賽事的帶動,已經將這幾項比賽辦成了聞名全球的帆船節。其中尤以德國基爾帆船賽的節日氣氛最為濃烈,場面最為宏大。比賽期間,來自歐洲各國的人們紛紛趕來渡假。會聚一堂,期間還同時舉辦大型船艇展、汽車展及大型文藝活動等。
(四) 美洲杯帆船賽
始創於1857年,每4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持續了近150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帆船賽事。該賽事是名副其實的貴族運動,僅製造參賽船隻便需花費上千萬乃至數千萬美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項賽事已成為一種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的展示。
(五) 悉尼-霍巴特帆船賽
創建於1945年的世界著名遠洋帆船賽事。每年在澳大利亞舉行一次,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航海愛好者。起點為悉尼灣,終點為澳洲第二古城霍巴特,全程640海里,最快不到三天就可以到達,最長約需7、8天才能到達。1997年,中國香港帆船協會會長郭志梁先生親自駕船參賽,為亞洲第一次獲得了該項賽事的冠軍。1998年的比賽碰到了歷史上少見的風暴。當時風速達每小時135公里,5條帆船在狂風掀起的20米巨浪中沉沒,6人失蹤。這一事件成為一次歷史性災難而被人們銘記。
(六) 世界環球航海賽
世界上規模最大、賽期最長、最具挑戰性也是最富有魅力的帆船賽事。選手駕駛帆船近半年在海上航行,與瞬息萬變而惡劣的的氣候條件搏鬥,對人的意志、體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每次參賽的數百上千條船中,能堅持到達終點的寥寥無幾
(七) 特奧世界運動會帆船賽
該項賽事是專為殘疾人設立的特別奧運會,60年代未在美國創立,每四年一屆,前10屆都在美國舉行。第11屆特奧世界運動會將於2003年6月下旬在愛爾蘭舉行,帆船比賽是其中一項。這是首次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舉行特奧會,規模將更加壯大,參賽運動員人數將達7000人。
一、帆船項目:
帆船的種類很多,而新的項目不斷出現。國際帆聯把帆船分為三類:龍骨型、穩向板型和多體型。各型號有專門的委員會進行管理。每個類型里還有很多級別,如龍骨型有"星"級,"6米"級等;穩向板型有"470"級,"芬蘭人"級,"歐洲"級等;多體型有"托納多"級、"十平方米"級等。各級別單獨建立有級別協會,各有自己的協會章程和級別規則。但各級別協會都是在國際帆聯的統一領導下,各種競賽均按國際帆聯每四年修改公布一次的競賽規則進行,同時也執行本級別的級別規則。
奧運會帆船比賽設9個項目:男、女"470"級(雙人),"芬蘭人"級(單人),"星"級(3人),"索林"級(2人),"托納爾"級(雙人),女子"歐洲"級(單人),"激光"級(單人),"49er"級(單人)。
亞運會帆船比賽設5個項目:男、女"470"級(雙人),"安特普萊"級(雙人),男子"激光"級(單人),"OP"級(單人、限15歲以下)。
二、部分船型:
1、火球型(fire ball class)
屬穩向板帆船一類,是亞運會帆船比賽項目。火球型帆船船身最長處為5.93米,最寬處為 1.35米,不包括裝備的艇身重量約為79.40公斤。火球型帆船有三個帆:主帆的面積為9.40平方米,前帆面積為 3.30平方米,球形帆面積為 13平方米。由2名運動員駕駛。這種帆船易於製造,設備簡單,行駛輕快。
2、龍型(dragon class)
屬龍骨船一類。龍型帆船的帆上 為一"D"字,為Dragon之字頭。船身最長處為8.9米,最寬 處為1.9米,吃水1.20米。帆的面積為22平方米,船身重 達 1700公斤。龍型帆船由三名運動員駕駛。1948年至1972 年曾7次列入奧運會帆船比賽項目。
2、托納多型(tornado class)
又稱龍卷風型或卡塔馬蘭型,屬多體艇一類。該型號於1966年由英國的馬奇設計製造。船身為雙體艇,最長處6.10米,最寬處為3.05米,重達148公斤。艇上有兩個帆,主帆(後帆)的面積為10.20米,前帆的面積則為5.40米。由2名運動員駕駛。托納多型帆船的速度很快,其最高時速可達30海里,相當於每小時55.6公里。於1976年列入奧運會帆船比賽項目。
3、星型(star class)
屬龍骨船二類艇。星型帆船的帆上的標志是一顆五角星。船身最長處為6.92米,最寬處為 1.73米,吃水深0.925米,重達662公斤。由2名運動員駕駛。1932年第10屆奧運會起列入奧運會帆船比賽項目,當年美國的"丘比特"號首次獲得該型號奧運會金牌。
4、暴風雨型(tempet class)
屬龍骨船一類型。帆上的標志為 一"T"字。暴風雨型帆船系1946年由英國人普羅克特設計。船身最長處為6.68米,最寬處為2米,吃水深1.14米。 帆的面積為22.92平方米,重400公斤。該帆船由2名運動員駕駛。1972年第20屆奧運會時,暴風雨型和索林型一起列入奧運會帆船比賽項目。
5、索林型(soling class)
屬龍骨船一類型。系挪威人索林設計,因而命名為索林型。船身最長處8.15米,最寬處 1.90 米,吃水深1.30米,重達1035公斤。艇上有三個帆,其中主帆(後帆)的面積為 13.60平方米,前帆的面積為 8.10平方米,球形帆的面積為32.98平方米。索林型帆船由3名運動員駕駛。1972年第20屆奧運會列為帆船比賽項目。
三、各類型帆船主尺度:
1、"470"級
長--4.70米
寬--1.68米
重--155公斤
帆面積--13.28平方米
2、"芬蘭人"級
長--4.5米
寬--1.51米
重--145公斤
帆面積--9.30平方米
3、"龍卷風"級
長--6.09米
寬--3.of米
重--150公斤
帆面積--20.30平方米
4、"激光"級
長--4.23米
寬--1.37米
重--59公斤
帆面積--7.06平方米
5、"星"級
長--6.92米
寬--1.73米
重--662公斤
帆面積--26平方米
6、"索林"級
長--8.15米
寬--1.90米
重--1000公斤
帆面積--21.70平方米
7、"OP"級
長--2.30米
寬--1.13米
重--35公斤
帆面積--3.25平方米
8、"歐洲"級
長--3.35米
寬--1.44米
重--60公斤
帆面積--7平方米
『貳』 澳大利亞帆船節的來歷及相關活動
帆船節(Festival of Sails),維多利亞州 1月26至29日 帆船節是澳大利亞最大型的賽舟活動。它於1844年第一次成功舉辦,是維多利亞州歷史最悠久的體育盛事。該活動吸引超過450艘帆船和4,500名參賽者參賽,同時也吸引了數千位觀眾前來觀賽。
『叄』 法國巴黎奧運會的資料
第二屆:1900年法國巴黎奧運會概況
在1894年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顧拜旦曾建議第一屆奧運會於1900年與世界博覽會同時在巴黎舉行,藉以擴大奧運會的影響。但顧拜旦的意見遭到了否決。不過與會代表考慮到顧拜旦為復活奧林匹克運動所作的貢獻,尊重他提出的在1900年讓奧運會和世界博覽會同時舉行的設想,同意第二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
但是,雅典奧運會勝利舉行後,希臘人對奧運會表現了極大的熱情,想推翻第二屆會址設在巴黎的決議。希臘一些有影響的人士認為,奧運會是希臘民族文化的部分,它只能在希臘舉行,雅典應成為奧運會的固定地址。如果易地他國召開,則是對偉大的、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的公開掠奪。在第一屆奧運會閉幕時,國王喬治一世就親自出面,要求將雅典定為奧運會的永久會址。當時已接替澤維凱拉斯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顧拜旦,在這個問題上堅持不讓。他說,奧林匹克運動是希借的,也是全世界的。他認為奧運會必須在不同國家舉行,才能使之具有國際性和富有生命力。希臘終於被說服,巴黎贏得了主辦權。
世界名城巴黎,是法國首都,位於巴黎盆地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水陸交通方便,是舉行國際比賽的理想地方。巴黎有世界花都之稱,人們一想到它,就很自然地聯想到世界上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想到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等這些名勝古跡。但是,一個美麗的城市,並沒有敞開胸懷熱情迎接這屆奧運會。
顧拜旦想利用世界博覽會來擴大奧林匹克運動影響的打算,未能如願以償。法國政府對博覽會的興趣遠勝於奧運會,而承辦兩項會務的主要負責人阿夫雷德.皮卡爾,是一個不熱心體育的人,他對顧拜旦提出的奧運會籌備方案淡然置之,甚至認為不屑一顧。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博覽會上,而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日程、場地等均無周密安排,更談不上花費巨款去興建體育設施。顧拜旦竭盡全力,多方游說,但一無所成。後來,他甚至實際上被擠出了領導班子。顧拜旦在日記中道出了他內心的憤慨和苦惱?quot;世界上有一個對奧運會非常冷淡的地方,這就是巴黎。"
運動會於5月20日至10月28日進行,比賽日程安排得很不緊湊,如擊劍賽安排在6月,田徑體操賽在7月,游泳、賽艇在8月,自行車賽在9月等等,整個運動會開了5個多月,堪稱是一次"馬拉松"式的運動會。比賽場地也很分散,大會組織者竟別出心裁,將比賽項目按博覽會工業類別分在16個區域進行。例如,擊劍被安排在刀劍製造工業區,劃船安排在救生系統展覽區等,實際上,運動會成了博覽會的一部分,成了展覽會招攬觀眾的體育表演。有的項目比賽完了,個別選手甚至不知自己參加的是奧運會賽。
雖說巴黎對待奧運會是冷淡的,但它仍然以其繁華和馳名世界的風光,吸引不少參加者。參賽國家達21個,運動員共1330人,這比上屆要多得多。特別是運動員中有11名女子,突破了古代奧運會和現代第一屆奧運會不許女子參加的禁令。雖說這次女子參賽並未得到國際奧委會正式認可,卻開創了女子走向世界體壇的先例。這次率先派女子參賽的不法國、英國、美國、和波希米亞。東道主派出了884名運動員組成的寵大選手團,人數居首位;英國次之,共103人;美國列第三位,共74人。首次參賽的有比利時、海地、西班牙、義大利、加拿大、古巴、荷蘭、挪威和印度等。印度選手是一名就讀於英國,名叫諾.普理查德的學生,他隨同英國代表團來到巴黎參加了這次盛會,並在田徑賽中獲得兩枚銀牌。他是亞洲第一個參加奧運會和獲取獎牌的運動員。
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材料中,有沙皇俄國派了3名運動員參加馬術和射擊賽的記載,但蘇聯否認這個材料的真實性。蘇聯的依據是,從沙俄留下的文件看,俄國沒有派隊出席。本屆比賽項目有很大變化,取消了上屆的舉重和摔跤,新增加了射箭、馬術、水球、賽艇、帆船、足球、橄欖球、高爾夫球等。因第二屆奧運會沒有留下正式的總結,有的項目如板球、棒球、馬球、甚至上面提到的射箭,究竟是正式比賽項目還是表演項目,迄今仍有爭議,莫衷一是。
集體項目被列入本屆比賽,這是一個重大的可喜的突破,古奧運會進行的只是個人之間比賽。第一屆奧運會時,盡管一些集體項目已在歐美等國廣為流行,但為了遵循古奧運會的傳統仍未能列入比賽。足球就是這樣。1863年英國成立了足球聯合會,1873年英格蘭和蘇格蘭還舉行了第一場正式比賽。參加本屆奧運會足球賽的雖然只有英、法、比三個國家,但它是第一次世界性的比賽,對後來國際足球聯合會的成立和世界足球運動的發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巴黎奧運會比賽場地不僅分散,而且設施很差。田徑賽場就是一鮮明的例證。這項比賽被安排在巴黎市區一個林場進行。那裡原是法國賽馬俱樂部的跑馬場。雖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但不適舉行田徑賽。它場地狹小,林木橫生,土質松軟,跑道不平,場內設施幾乎一無所有。跳躍比賽,需選手自己動手挖掘沙坑;跨欄比賽的個別欄架臨時用樹枝支架起來湊合;參加投擲比賽的選手更是苦不堪言,器械經常碰撞樹木的樹杈,有時擲出的鏈球纏繞其上,還得從樹上取下後再進行比賽。不過,這次田徑比賽條件雖差,仍取得了良好成績,創造了14項奧運會紀錄,其中有6項高於當時的世界最高水平,有的紀錄還保持了多年,如美國弗.賈維斯在100米預賽中所創的10秒8奧運會紀錄,直到1924年奧運會再次在巴黎舉行時,才被英國哈.亞伯拉罕突破。本次田徑項目由上屆的12項增至24項。首次列入了障礙賽、立定跳、團體跑,以及拔河賽等。
但這次新增設的項目,絕大部分後來都逐漸被取消了。田徑比賽在日程安排上曾引起一些爭執。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巴黎將有盛 大慶祝活動,因此東道主想把這天的比賽後移一天,但遭到英、美等國反對。因為7月15日正好是星期天,選手中的教徒要做禮拜無法參賽。雖然 法國人後來讓步了,但這兩天仍都安排了比賽。美國田徑隊選手來自不同的大學和體育團體,無統一指揮系統,各自為政。有的單位對星期日參賽問題,採取不聞不問隨選手自定的態度;有的則管得很嚴,不準出賽。因此,在美國田徑隊內部出現了糾紛。如跳遠比賽,當時主要竟爭者是美國的兩位選手,阿.克倫茨萊因和邁.普林斯頓。他們倆來自不同的大學。比賽中,普林斯頓跳出了7.175米成績,領先其他選手。但是第二天,普林斯頓所屬大學規定不得出賽,而克倫茨萊所屬大學則是悉聽尊便。結果克倫茨萊因以7.185米獲得 了這項目的冠軍。普林斯頓不服,提出再決一雌雄。克倫茨萊因拒絕這一挑戰。
上屆奧運會田徑成績領先的美國隊,這次又獲得了24項中的17項冠軍,樹立了田徑強國的形象。佼佼者中首推阿.克倫茨萊因,他除獲跳遠冠軍外,還奪得60米跑、110米欄和200米欄3項第一名,成為第一個在一屆奧運會個人賽中四奪金牌的選手,也是本屆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當時還不到24歲的克倫茨萊因,是攻讀醫科的大學生,本想畢業後當個牙科醫生,由於其體育成就而放棄了所學專業。在結束運動員生涯後,擔任了教練工作。1928年,這位曾經名噪巴黎的運動員在剛剛5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這屆奧運會上,還有一位運動員雖然所得金牌比克倫茨萊因少,但後來名氣要大得多,他就是在美國有橡皮人之稱的雷.尤里。尤里能成為世界優秀運動員是頗出人意外的,他幼時身體很弱,得小兒麻痹症後,在輪椅上度日,後來他遵照醫生的意見,從事體育鍛煉,以頑強的意志在鍛煉中恢復了健康,並成為賽場上的出類拔萃者,巴黎奧運會時他已經27歲。在7月16日一天中,他一舉奪得立定跳高、立定跳遠和立定三級跳遠3項冠軍。四年後,他在聖路易奧運會上重復了這一成就。1906和1908年,他又在雅典和倫敦奧運會上兩次獲得立定跳高和立定跳遠金牌。從1900-1908年,他四次參加奧運會比賽,共獲得10枚金牌,是迄今獲奧運會金牌最多的選手。
『肆』 帆船節是哪國的節日
帆船節:
來源:德國
又名:漢莎帆船節
羅斯托克的漢莎帆船節(Hanse Sail)是德國梅克倫堡州及北德地區最大的海上活動。
第一屆的漢莎帆船節於1991年7月22日至28日舉辦,當時名稱為「漢莎港口日」。第一屆的時候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許多政治界的名人都曾參與開幕,比如前總理施羅德。
為了區別於「基爾周」(基爾也是德國北部的海港城市),在漢莎帆船節上不舉辦奧運會級別的劃艇比賽。
漢莎帆船節是波羅的海帆船節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在每年夏季的七月或八月舉行。
『伍』 甘地紀念日,狂歡節,帆船節,鬥牛節,男孩節都是哪國的啊
印度 、歐洲好像是義大利、德國、西班牙、日本
『陸』 來擺一哈你過的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瓜地馬拉的聖托馬斯節,在瓜地馬拉的奇奇,每年會舉行紀念守護神的慶祝活動。這個慶祝活動從12月13日到12月21日(這天是聖托馬斯節),是南美最盛大的節日之一。節日中會進行遊行、表演傳統舞蹈,放煙火,其中最神奇的表演節目是PaloVolador舞。節日期間,男人會爬上高100英尺的木桿。它融合了天主教和瑪雅文明。聖周宣告了冬天和聖誕節的到來。來自瓜地馬拉各處的人們來到這個小鎮盡情享受,縱酒狂歡。
『柒』 甘地紀念日,狂歡節,帆船節,鬥牛節,男孩節都是哪些國家的
聖雄甘地紀念日是印度的、春節是中國的、鬥牛節是西班牙的、狂歡節是巴西的
『捌』 帆船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澳大利亞的帆船節。 德國的漢莎帆船節。西班牙的帆船節。
『玖』 帆船運動在哪一界奧運會上被正式定為比賽項目並實行"讓時制「
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帆船運動成為了奧運比賽項目,並實行了讓時賽制。此後帆船運動的比賽形式和比賽級別都在不斷變化,船艇也在不斷改進。現在奧運會帆船比賽按照參賽船隻的重量和尺寸,將它們劃分為多個標准級別。
帆船運動是水上運動項目之一。帆船比賽是運動員駕駛帆船在規定的場地內比賽速度的一項運動。
在帆船運動中,運動員依靠自然風力作用於船帆上,駕駛船隻前進,是一項集競技、娛樂、觀賞、探險於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它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備受人們喜愛。
現代帆船運動已經成為世界沿海國家和地區最為普及而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之一,也是各國人民進行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
經常從事帆船運動,能增強體質,鍛煉意志。特別是在風雲莫測,海浪、氣象、水文條件的不斷變化中,迎風斗浪,能培養戰勝自然、挑戰自我的拚搏精神。
一、帆船的起源、沿革
帆船起源於歐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帆船是人類向大自然作斗爭的一個見證,帆船的歷史同人類文明史一樣悠久。
帆船作為一種比賽項目,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900多年以前古羅馬詩人味吉爾的作品中。到了13世紀,威尼斯開始定期舉行帆船比賽,當時比賽船隻沒有統一的規格和級別。
帆船運動起源於荷蘭。古代的荷蘭,地勢很低,所以開鑿了很多運河,人們普遍使用小帆船運輸或捕魚。這種小船是由一棵獨木或用木排竹排編制而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帆船。
1662年,英王舉辦了一次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帆船比賽,比賽路線是從格林威治到格來烏散德再到格林威治。這是早期規模較大的帆船比賽。
18世紀,帆船俱樂部和帆船協會相繼誕生。1720年前後,英、美、瑞典、德、法、俄等國家先後成立了帆船俱樂部或帆船競賽協會,各國之間經常進行大規模的帆船比賽。如1870年美國和英國舉行了第1屆著名的橫渡大西洋「美洲杯」帆船比賽。1900年舉行第一次世界性的大型帆船賽。
1906年,英國的B•史密斯和西斯克•史坦爾專程去歐美各國與帆船領導人商談國際帆船的比賽等級和規則,並提議創立國際帆船競賽聯合會。1907年,世界第一個國際帆船組織——國際帆船聯合會正式成立。國際帆聯全稱International Sailing Federation,簡稱「ISAF」。ISAF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之一,現有122個會員國(或地區),管轄了81個帆船級別。ISAF下設國際殘疾人帆船運動聯合會(IFDS),從事殘疾人帆船運動。
目前進入奧運會的項目有9個級別,11個項目。ISAF現任主席是瑞典的戈蘭•彼得森(Goran Petersson)。
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簡稱「中國帆協」。英文全名為CHINESE YACHTING ASSOCIATION,縮寫為「CYA」。 中國帆協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的全國性運動協會,也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 中國帆協是全國帆船帆板運動的領導機構,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帆船組織的唯一合法組織。
二、帆板的起源、沿革
帆板運動是介於帆船和沖浪之間的新興水上運動項目,帆板由帶有穩向板的板體、有萬向節的桅桿、帆和帆桿組成。
運動員利用吹到帆上的自然風力,站在板上,通過帆桿操縱帆使帆板產生運動速度在水面上行駛,靠改變帆的受風中心和板體的重心位置進行轉向。
帆板器材結構簡單,造價便宜,一葉「扁舟」高速行駛在碧海藍天之中,玩法多端,引人入勝,使人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是一項讓人永不厭倦的運動。
參加帆船運動,運動員始終在搏擊風浪,可以磨練意志,使人的體力、耐力、平衡力與靈敏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
帆板是奧運會比賽的一個級別。
帆板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沖浪勝地夏威夷群島。
196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馬里納德海港出現一種加長沖浪板,上面裝有能轉動的桅桿,受到青少年的青睞。後逐漸形成一種體育運動,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首屆世界帆板錦標賽於1974年舉行,國際帆板協會每年舉行多次國際比賽。
1981年帆板作為帆船的一個級別被接納為奧運會大家庭的一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次把帆板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所有大型綜合性帆船賽事都有帆板比賽,每年世界各地還舉行經常性的職業選手系列賽。
三、奧運會帆船發展史
1896年,第1屆奧運會就把帆船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但由於天氣情況惡劣,第1屆奧運會的帆船比賽未能舉行。1900年第2屆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帆船運動共進行7個級別的比賽。除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行的第3屆奧運會沒有帆船比賽,其餘的奧運會都有。
1908年第4屆奧運會起改為以艇身長度分級,第9屆奧運會以前以重量或長度分型,如0.5噸以下級、0.5~1噸以下級、12米型、8米型等等,早期奧運會比賽船型不固定。而現在的比賽已經按照級別嚴格區分,重量和尺寸都相似的船隻歸入同一比賽級別。
隨著比賽級別不斷變化,船艇不斷改進。玻璃鋼問世使船艇的造價降低,工藝水平提高,輕巧而小型的帆船逐漸替代老式帆船。在奧運會規定的比賽級別里,小型帆船也就逐步取代大型帆船。1976年,在第21屆奧運會上,6個級別比賽全部改成船體較輕小的帆船。比賽級別最多的是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女共10個級別。
目前奧運會帆船比賽都採用奧林匹克梯形航線或是迎、尾風航線進行比賽。帆船原為男女混合項目,從1988年奧運會起男女分開設項。1988年漢城奧運會設立了女子470級的比賽。2004年索林級從奧運會男子項目中被刪去,取而代之亮相的是女子鷹鈴級的比賽。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設男子米斯特拉級帆板、女子米斯特拉級帆板、芬蘭人級、激光級、男子470級、女子470級、49人級、托納多級、星級、歐洲級、鷹鈴級11個項目,共有4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每個協會每個項目最多1條船參加。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帆船比賽一共有11個小項,其中男子4個項目,女子4個項目,另外3個項目是「公開」的,即男女運動員可以同時參加比賽。
帆板運動的迅速發展引起國際體育組織的高度重視。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列入一個帆板項目,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列入男、女帆板兩個項目。從第23屆奧運會開始,帆板項目已經四易級別。第29屆北京奧運會Neil Pryde RS:X將作為新的帆板級別,分別有男子和女子兩個項目。
第29屆奧運會帆船項目設9個級別11項比賽。
男子
NP RS:X 級
帆板
470級
男子雙人艇
激光級
男子單人艇
星級
男子龍骨艇
女子
NP RS:X 級
帆板
470級
女子雙人艇
激光鐳迪爾級
女子單人艇
鷹鈴級
女子龍骨艇
公開
49人級
快艇
托那多級
雙體船
芬蘭人級
重量級艇
Yachting competition for the 1996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the waters of Wassaw Sound off the Georgia coast, not far from the charming southern city of Savannah.
There a tradition which started with the second Games of the modern era in Paris in 1900 will continue. Ten different medal events will be concted in men's and women's competition - Mistral (sailboard), Finn (men's solo dinghy), Europe (women's solo dinghy), Laser (open solo dinghy), men's and women's 470 (double dinghy), Tornado (open double multihull), Star (open double keelboat) and Soling (open triple keelboat).
Yachting has been a source of Olympic gold for Australia over the years. It was also a source of frustration for Roly Tasker and John Scott, who had the gold medal in their keeping in the now defunct Sharpie class at the 1956 Melbourne Olympics.
In winning the final race they appeared to have won the gold medal easily but France protested and the Australians were disqualified. As a result they finished equal with the New Zealand crew on points but lost the gold on a count-back, winning the silver medal.
In 1964 there was no doubt about the gold won by Barrenjoey, skippered by Bill Northam in the 5.5 metre class. And there was a double celebration with two Australian gold medals in Munich in 1972.
David Forbes and John Anderson easily won the Star class and John Cuneo and crew of Tom Anderson and John Shaw were similarly successful in the Dragons.
In 1996 Australia will again carry hopes of gold, but in every clas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intense and the many variables of yachting mean that everything will have to go right for the Australian crews.
Most of them had a chance of competing in Wassaw Sound last year at the pre-Olympic meet as part of Atlanta Sports 95. The tough conditions then included extremely hot and humid weather with warm water and the threat of hurricanes, and those same conditions could apply in the Olympic competition.
The selection process has been left quite late to allow the strong competition within the Australian crews to continue and to ensure the most in-form crews represent Australia in Savannah.
Autralia's best hopes for medals appear to lie in the Star, Tornado, women's Mistral, Soling, Laser and 470 women.
In the Star class Colin Beashel and David Giles have plenty of Olympic experience. This will be their fourth Olympics and they will be looking to improve on the fourth placing in Barcelona, where a decision to change the mast set-up back-fired.
The competition to represent Australia in the Tornado class has been so intense that it has led to a court battle over which team should have been selected. Mitch Booth and Andrew Landenberger won selection, but thid was challenged in the courts by Darren Bundock and John Forbes. Booth and Forbes had won the bronze medal in Barcelona in 1992 but split up after that success.
In the 470 women Jenny Lidgett and Ady Bucek, who were seventh in Barcelona, did well to finish second at last year's pre-Olympic regatta and were then in the top ten at the world championship and must go to Savannah with a medal chance.
『拾』 狂歡節是什麼國家的男孩節是什麼國家的帆船節是什麼國家的
狂歡節是西方許多國家的節日,盛行於歐美地區 男孩節是日本的 帆船節是德國 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每年5月5日,是日本男孩節。 羅斯托克的漢莎帆船節(Hanse Sail)是德國梅克倫堡州及北德地區最大的海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