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什麼起義

法國什麼起義

發布時間:2022-04-15 17:44:08

A. 英法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年),法國人民進行了哪些起義

英法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年),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爾和基恩。在斯呂斯海戰(1340年)中,英海軍重創法海軍,奪得制海權。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會戰中,英軍又取得了陸上的優勢,並經11個月的圍攻佔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年)。將近10年的休戰之後,在普瓦提埃戰役(1356年)中法軍再次被擊敗。英國人無限度地徵收苛捐雜稅和法國內部經濟的完全破壞,導致了法國人民的起義——馬賽領導的巴黎起義(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義(1358年)。法國被迫於1360年在布勒丁尼簽訂和約,和約條款極為苛刻,其中規定把從盧瓦爾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領土割讓給英國。

B. 法國大起義

14世紀,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地租的提高,農民所受剝削更重。加之百年戰爭在法國本土進行,農村屢遭兵燹;1348年,黑死病又在法國蔓延,農村經濟加速破產,農民生活極端惡化。在1356年普瓦提埃戰役中,法國國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和大批貴族被英軍俘虜。王子查理為了籌集贖金,對農民增加捐稅。1358年5月C.吉尤姆率領農民在法國北部博韋區揭竿而起,口號是徹底消滅一切貴族。起義迅速席捲香檳、皮卡第、法蘭西島等地區。農民搗毀封建主住宅,攻陷城堡,焚毀契約債據,殺死被俘的封建主。

「扎克雷」起義是法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在英法封建貴族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但卻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統治者,震撼了交戰中的法、英兩國。不久,這場風暴就刮到了英國,使英國貴族也遭受了血腥的洗禮。因此,扎克雷起義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歷史意義,同時,它也給後世的農民斗爭提供了血的經驗教訓。
扎克雷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缺乏堅強的組織和明確的斗爭綱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沒有得到可靠的同盟者。城市上層市民在利用農民起義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後,立即背叛和出賣農民。城市貧民雖然支持起義,但力量薄弱,沒有形成一個覺醒的社會階層,不可能領導農民革命。起義者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他們輕信敵人,不認識國王是封建統治的最高代表,甚至在自己的旗幟上還繪王徽百合花。作戰上兵力分散,武器也不足。
盡管扎克雷起義最終失敗了,但起義在法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一頁。起義促使農民更迅速擺脫人身依附地位,喚醒了廣大農民,提高了農民對封建主進行反剝削斗爭的社會覺悟。起義削弱和動搖了封建主在法國北部廣大地區的統治,豐富了法國人民同封建主進行武裝斗爭的經驗。在此以後,這些經驗又為歐洲其它反封建運動所吸取。

C. 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發動了哪三次武裝起義

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發動的三次武裝起義:

第一次

開始時間:1789年7月14日

事件:巴黎市民攻入巴士底獄(現稱此次事件為「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外國武裝干涉。

重要意義:使法國大革命爆發。

第二次

開始時間:1792年8月10日

事件:巴黎市民攻入國王住所杜伊勒里宮,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君主制被廢除。

重要意義:推翻了法國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第三次

開始時間:1793年5月31日

事件:巴黎市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統治。

重要意義:推翻了吉侖特派的統治,把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雅格賓派推上統治地位。

法國大革命

時間:1789年7月14日~1794年7月

重要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並給以沉重打擊,《人權宣言》與《拿破崙法典》為其他歐洲國家的憲法制定提供了範本。

D. 什麼是巴黎起義和扎克雷起義,名詞解釋定

巴黎起義,即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是法國七月王朝期間一次失敗了的反君主制起義。讓·馬克西米利安‧拉馬克將軍的病逝是這次起義的導火線。起義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貴族青年學生領導,最終在政府軍的鎮壓下失敗,估計超過800人被殺。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其巨著《悲慘世界》中詳細描繪了此次起義的過程並熱情贊美參與起義的學生,使這次起義廣為人知。
扎克雷起義,是1358年法國的一次反封建農民起義,是中古時代西歐各國較大的農民起義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Bonhomme——「呆扎克」,意即「鄉下佬」,是貴族對農民的蔑稱,起義由此得名。

E. 《悲慘世界》中描寫的1832年的起義到底是什麼起義

1832年巴黎起義,即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是法國七月王朝期間一次失敗了的反君主制起義。讓·馬克西米利安‧拉馬克將軍的病逝是這次起義的導火線。起義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貴族青年學生領導,最終在政府軍的鎮壓下失敗,估計超過800人被殺。

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是對這次起義描寫得最詳盡的一部小說,在小說中,作者熱情謳歌為了自由理想獻身學生和起義參與者,使這次規模不算很大的起義在世界范圍內都廣為人知。 對這次起義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小說的第四卷中。

小說中的「ABC之友」是領導這次起義的一個重要的青年學生結社組織,安灼拉和公白飛為組織的領袖。其它成員包括有馬呂斯、古費拉克等,他們在起義中都英勇作戰,大部分人都在街壘作戰中犧牲了。小說的主角冉·阿讓也參與了這次起義。

(5)法國什麼起義擴展閱讀:

事件背景

七月王朝建立之後,原本尖銳的社會矛盾不但沒有能夠解決,反而更加明顯。正統派不承認路易-菲利普的合法性,希望可以再次復辟波旁王朝;共和黨人則對王權易主而沒有更多的社會變革感到失望,要求實行共和制,建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社會,很多懷著理想主義的青年學生也在此時進行著大大小小的秘密結社和沙龍。

另一方面,當時的法國也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貧富懸殊加劇,巴黎流民階層倍增;霍亂疫情在1832年達到高峰,政府處理應對疫潮不力,大量市民因為霍亂而死去。

(5)法國什麼起義擴展閱讀:網路-1832年巴黎起義

F. 法國歷史上有幾次革命起義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2,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
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絕對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3,1793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G.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的經過怎樣 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爆發了兩次里昂工人起義。英國爆發了憲章運動,德意志爆發了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 義。

法國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後,政權落到了大資產階級建立 的“七月王朝”手裡,災難深重的里昂工人為爭取生存權力 奮起斗爭,1831年10月,6000多工人遊行示威,要求增加工 資,但是遭到資產階級政府的無理拒絕。工人們城出了響亮 的口號:“不能勞動而生,就要戰斗而死》11月下旬,他 們發動起義,一度佔領里昂。法國政府迅速從巴黎調來大批 反革命軍隊,於12月3日把起義鎮壓在血泊之中。

爭取普選權的運 動,叫“憲章運動”《人民憲章》的公布,標志著憲章運 動的發韌。它得到廣大工人和勞動群眾的大力支持,很快就 有成千上萬的群眾投入爭取實現憲章的六點要求中來。全國 各地舉行盛大的群眾集會,人數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在哥拄 斯哥集會的人,多達15萬人,憲章運動很快就發展成為群眾 杪的運動。憲章運動其右翼是洛維特為首的“道義派",左 翼中以奧康瑙爾為代表的“暴力派”,實際也是合法主義者6 只有哈尼、瓊斯等少數人才採取了比較堅決的立場。

憲章運 動曾於1838年、1842年和1848年出現過三次高湖。1B48年4 月3日,憲章派全國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並決定組織群眾, 前往威斯敏斯特向國會示成,遞交請願書。但是,由於對政 府聲稱要以武力鎮壓的恐懼,憲章派領袖奧康瑙爾等人放棄 了原來的示威計劃。後來政府窪行了幾次大逮捕,並從憲章運 動內部進行瓦解,9月末運動失敗。但是,憲章運動具有重 大的意義。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 治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運動所提出的政治要求雖熙沒有 直接實現,但對後來英國政治產生了重大澎響,到19世紀下 半期及20世紀初,憲章運動的大部分要求,都為英國議會所採納。

H. 法國一共革命過幾次

法國一共革命過三次,分別是法國大革命、七月革命和二月革命。

1、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

2、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是指拿破崙在滑鐵盧慘敗之後,1830年7月法國推翻復辟波旁王朝,擁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的革命。建立的新王朝也就是七月王朝。

3、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對於法國來說,聲勢浩大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治王朝的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

二月革命推翻了阻礙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和損害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金融貴族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確立起資產階級的全面統治,為資本主義在法國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道路。

(8)法國什麼起義擴展閱讀: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徹底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I.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說起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背景,就不得不提到里昂這個城市。當人們談論起里昂的時候,就一定會感慨當地絲綢的華美。這里是絲綢之城,在里昂城的中心,幾乎到處可見整齊干凈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商店和四處遊走,衣著考究的人們。

但是,無論是哪個城市都會存在貧富差距的問題,於是,生活在工業區的工人們,就體驗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在這里的工人每天都要持續工作15個小時,卻僅能拿到十分微薄的薪水來生活。這樣的生活把工人們逼得走投無路,所以,反抗開始了。

為了直接解決問題,他們要求增加工資。這項要求卻遭到了資本家的反對。 這個決定徹底激怒了工人們,他們停止了工作,來到政府的門前示威,一時害怕的資本家們想出了緩兵之計,想要暫時緩解緊張的局勢。不明真相的工人們認為取得了勝利,歡呼不止。

然而,資本家們並不想就這樣結束,他們向總理報告了這件事並反對增加工資。於是政府就否決了這項協議,還准備採用武力手段鎮壓工人。這種態度最終讓工人們從最初的喜悅中清醒過來,並准備開始戰斗,由此形成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J. 法國六月起義的介紹

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又稱六月暴動,是法國七月王朝期間一次失敗了的反君主制起義。讓·馬克西米利安·拉馬克將軍的病逝是這次起義的導火線。起義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貴族青年學生領導,最終在政府軍的鎮壓下失敗,估計超過8000人被殺。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其巨著《悲慘世界》中詳細描繪了此次起義的過程並熱情贊美參與起義的學生,使這次起義廣為人知。1848年巴黎六月社會主義革命,「二月革命」後,無產階級要求把革命推向前進,資產階級共和派政府執行反對無產階級的政策,6月22日政府頒布了封閉「國家工廠」的挑釁性法令,激起巴黎工人的強烈反抗。至26日巴黎工人舉行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最後在資產階級的殘酷鎮壓下失敗了。馬克思論述這次起義時指出「這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第一次偉大的戰斗。這是為資產階級制度的存亡而進行的斗爭」。

閱讀全文

與法國什麼起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