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是怎樣慶祝國慶節的
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
每年的7月14日,法國全國放假一天。節日前夕,到處都掛起彩旗,所有建築物和公共場所都飾以彩燈和花環,街頭路口架起一座座飾有法國國旗顏色——紅、白、藍色布帷的露天舞台,管弦樂隊在台上演奏流行樂曲。
國慶日前後的晚上,狂歡的人群紛紛湧向街頭,脖子上圍著紅、白、藍三色綵帶,隨著音樂跳起歡快的卡馬尼奧舞及其他民間舞蹈。
另外,法國每年都要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還要燃放煙火。入夜,明亮的紅、白、藍三色探照燈光柱交叉搖曳在凱旋門上空,節日的燈火與天空中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爆竹聲與狂歡的樂曲聲、歡呼聲響成一片,使節日慶祝達到高潮。
在農村,國慶日之際,人們往往舉行穿袋子賽跑、小車推青蛙比賽等一些十分有特色的活動,同樣熱鬧非凡。
『貳』 7.14是什麼節日
7月14日是銀色情人節。是把意中人帶回家給父母認識,或把對方介紹給其他自己所尊敬的長輩的好機會,也是愛侶互贈銀制禮品,飾物的日子。傳統習俗是用銀戒訂婚,戴在手上,作為甜蜜心情的見證。當然,這一天的全部開銷,都由這些「可愛的長輩」買單,但是先確定長輩對這個節日很熟悉。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和英國兒童節,法國國慶日是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
1925年8月,54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對兒童精神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等問題發出熱切的呼籲。大會以後,各國政府先後訂定本國的「兒童節」,藉以鼓舞兒童,使他們感到自己偉大、幸福和歡樂,也使社會人士重視和愛護兒童。英國政府定每年7月14日為英國兒童節。
其他情人節
1月14日 Diary Day日記情人節
2月14日 Valentine』s Day傳統情人節
3月14日 White Day白色情人節
4月14日 Black Day黑色情人節
5月14日 Yellow & Rose Day玫瑰情人節
6月14日 Kiss Day親親情人節
7月14日 Silver Day 銀色情人節
8月14日 Green Day綠色情人節
9月14日 Music & Photo Day相片情人節
10月14日 Wine Day葡萄酒情人節
11月14日 Orange & Movie Day電影情人節
12月14日 Hug Day擁抱情人節
『叄』 法國所有的節日
元旦
1月1日。親朋聚會,饋贈禮品或錢,除夕夜要將家中酒喝光(否則來年會遭厄運)。
聖母領報節
3月25日。此節是為了紀念聖母瑪麗亞領受天使向她傳報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穌。
復活節
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3月22日—4月25日間),放假約一周。旅遊、團聚、吃復活蛋、互贈禮品。
聖靈降臨節
復活節後第50天,放假兩天。
五一國際勞動節
5月1日放假一天。鈴蘭為五一節傳統花卉。各工會舉行大規模遊行。
國慶日
7月14日放假一天。城鄉均有盛大慶祝活動,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閱兵式。
聖母升天節
8月15日(天主教)、8月27日(東正教)放假一天。
停戰節
11月11日。部分單位放假一天。由總統或總理向軍中功臣和兩次世界大戰中倖存的英雄頒發獎章。
諸聖節
11月1日放假一天。到墓地憑吊已故親人(同中國清明節)。
聖誕節
12月25日放假兩天,事實上從12月24日起已開始放假,加上周末及元旦,假期可達10天。人們互贈賀卡和禮品,合家團圓,舉行聖誕晚宴(香檳酒不可少),基督教徒到教堂參加彌撒。
『肆』 7月14日是什麼節日
七月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盪,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麻姑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准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連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連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准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農歷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伍』 法國的國慶日是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這一天夜晚的巴黎成為歡樂的海洋,法國的標志埃菲爾鐵塔為火樹銀花所映襯。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
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這一天的夜晚成為歡樂的海洋,法國的標志埃菲爾鐵塔為火樹銀花所映襯。
人們通常認為,法國國慶日的正式確定是1789年,其實不然。雖然為紀念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這一光輝的日子,曾一度將1789年的7月14日作為國慶日。
1814年封建王朝復辟後,宣布7月14日為「國恥日」和「殺人犯的節日」。
1870年,共和國恢復,1879年,共和黨人成立了政府,議會由凡爾賽遷到了巴黎。翌年6月,法國議會正式通過法令,將1880年7月14日定為法國的國慶節,直至今日。
為慶祝國慶節,每年都要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7月14日上午,大街戒嚴。空軍機群飛抵凱旋門上空,閱兵開始。編成隊列的飛機掠過香榭麗舍大街,機尾噴出紅、白、藍三色煙幕,宛如一面巨大的法國國旗在空中舒展開來。當飛機通過協和廣場的總統閱兵台上空後,陸海軍分列式開始向總統敬禮。入夜,凱旋門上空,明亮的紅、白、藍三色探照燈光柱交叉搖曳,映照著門洞的巨大國旗;地面上節日的燈火與天空中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爆竹聲與狂歡的樂曲聲、歡呼聲響成一片,使節日慶祝達到最高潮。
與城市裡檢閱陸、海、空三軍儀仗隊不同。在農村,接受「檢閱」的消防隊員。他們身著制服,吹著號,打著鼓列通過歡呼的人群。而後,他們還要在教堂前的空場上舉行滅火演習。這之後,人們在廣場中央豎起一根「奪彩竿」,高大的竿子上掛有火腿、香腸以及煙酒等獎品,誰能爬至竿頂,獎品便歸誰所有。入夜後,也同城市裡一樣,焰火輝映著彩旗和燈籠,爆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人們歡快地唱呀,跳呀,直至深夜。
『陸』 為什麼法國把7月14日定為國慶日
18世紀下半葉,法國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70年代後期,因法國國家財政困難,債台高築,國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徵收新稅擺脫危機。可是,代表農民、城市平民和資產階級的第三等代表,卻在會上要求取消封建特權,把三級會議變成最高立法機關。1789年6月,第三等級代表組成國民會議(後稱制憲會議),准備制定一部分憲法。路易十六不甘心統治被削弱,他暗中調集軍隊,准備驅散制憲會議,血洗巴黎。路易十六的行動,引起了巴黎人民的警覺。當集會群眾受到軍隊攻擊的時候,巴黎敲響了警鍾。工人、手工業者、城市平民聽到鍾聲,紛紛拿起武器,舉行了武裝起義。在巴黎,有座用來囚禁政治犯的國家監獄,叫巴士底獄。它由8個高大的塔樓組成,四周有25米寬的深水壕溝環繞,出入只能通過吊橋。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就是封建專制制度的象徵,久為法國人民所痛恨。當時,巴士底獄幾座塔樓上的大炮正對准巴黎工人區。1789年7月14日,起義人民喊出了「打到巴士底去!」的口號,沖向巴士底獄。面對監獄守軍瘋狂的射擊,起義人民奮勇沖殺,他們架起雲梯,奮不顧身地登城。後來,3000多名法蘭西近衛軍帶著5門大炮加入了起義隊伍,並用大炮對准城門猛轟。監獄守軍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圍城戰進行了近4個小時,起義者付出了巨大犧牲。突然,一顆炮彈打斷了吊橋的繩索,吊橋「啦」地一聲飛落地上,進攻的道路打開了。起義群眾潮水般涌進巴士底獄,活捉了監獄的防守司令官德?洛納,並將他處死。起義勝利後,群眾釋放了獄中的囚犯,並將這座監獄夷為平地。後來在這里建立起美麗的巴士底廣場,廣場大理石紀念碑上寫著:「讓大家來這里跳舞吧!」巴士底獄的攻陷,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7月14日也因此被定為法國的國慶日。
『柒』 bastille day是什麼節日
法國國慶日是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
民眾活動
國慶節是法國最隆重的民眾節日。7月14日這天,全國放假一天。節日前夕,家家戶戶都掛起彩旗,所有建築物和公共場所都飾以彩燈和花環,街頭路口架起一座座飾有紅、白、藍一色布帷的露天舞台,管弦樂隊在台上演奏著民間流行樂曲。13、14日晚上,狂歡的人群紛紛擁向街頭,脖子上圍著紅、白、藍三色綵帶,隨著音樂跳起歡快的卡馬尼奧舞及其它民間舞蹈。
焰火晚會
將極度繁華與喧鬧,從Trocadéro花園到埃菲爾鐵塔下,一路都能看到燃放
的煙花。在埃菲爾鐵塔下,人們可以欣賞音樂,觀賞焰火。音樂晚會開始時,首先表演的是單唱,而後表演合唱。每年法國政府還會邀請一些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前去表演。人們在鐵塔下唱歌跳舞,巴黎的各大餐廳、咖啡廳、飯店也徹夜不休。在音樂晚會之後,將舉行當晚的最隆重的活動—焰火晚會,巴黎的上空將變成一片璀璨的海洋。在焰火晚會結束後,將會舉行埃菲爾鐵塔燈光秀表演作為謝幕。盡管晚會結束,但巴黎城中的喧鬧將持續徹夜。
『捌』 法國國慶節是幾月幾日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 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確立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徵自由和革命的日子。這一天的夜晚成為歡樂的海洋,法國的標志埃菲爾鐵塔為火樹銀花所映襯。 人們通常認為,法國國慶日的正式確定是1789年,其實不然。雖然為紀念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這一光輝的日子,曾一度將1789年的7月14日作為國慶日。但1814年封建王朝復辟後,宣布7月14日為「國恥日」和「殺人犯的節日」。1870年,共和國恢復,1879年,共和黨人成立了政府,議會由凡爾賽遷到了巴黎。翌年6月,法國議會正式通過法令,將1880年7月14日定為法國的國慶節,直至今日。
『玖』 7月14日是什麼節日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銀色情人節和英國兒童節。
法國國慶日:
法國國慶日是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在法國,每年國慶節的閱兵式是慶典活動的重頭戲。
銀色情人節:
7月14日是銀色情人節(silver
Day),是把意中人帶回家給父母認識,或把對方介紹給其他自己所尊敬的長輩的好機會。當然,這一天的全部開銷,都由這些「可愛的長輩」埋單,但是你最好先確定長輩對這個節日很熟悉。銀色情人節也是愛侶互贈銀制禮品,飾物的日子。傳統習俗是用銀戒訂婚,戴在手上,作為甜蜜心情的見證。
英國兒童節:
1925年8月,54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對兒童精神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
謀生機會的獲得等問題發出熱切的呼籲。大會以後,各國政府先後訂定本國的「兒童節」,藉以鼓舞兒童,使他們感到自己偉大、幸福和歡樂,也使社會人士重視和
愛護兒童。英國政府定每年7月14日為英國兒童節。
『拾』 7月14是什麼節日,歷史上的7月14日的大事件
7月14是中元節,也叫鬼節。歷史上的7月14日的大事件如下:
1135年——岳飛招降農民軍將領楊欽。
1430年——勃艮第人以一萬金幣把聖女貞德賣給英國軍隊。
1536年——法國為進攻西班牙,同葡萄牙簽訂里昂條約。
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1851年——義大利那不勒斯東南發生強烈地震。
1889年——在恩格斯指導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第二國際宣告成立,並決議每年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天津。
1902年——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的聖馬可鍾樓由於牆體出現裂縫而倒塌。
1913年——世界最早的選美比賽在英國倫敦舉行。
1916年——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唐繼堯宣布撤消與北洋政府對立的軍務院,護國戰爭結束。
1917年——中國第一俱樂部「大世界」開業。
1918年——安福系控制各地國會代表選舉。
1918年——胡適撰文大談貞節問題。
1918年——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
1920年——直皖戰爭全面打響。
1927年——宋慶齡發表脫離武漢國民政府的聲明。
1931年——經濟大蕭條使德國多家銀行倒閉。
1933年——希特勒頒布法令禁止成立新政黨,宣布「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納粹黨)是德國唯一政黨。
1935年——法國200萬人集會慶祝法國人民陣線成立。
1942年——中國遠征軍在印度蘭姆伽整訓。
1949年——寶雞解放。第一野戰軍第四軍在取得扶眉戰役全面勝利之後,七月十四日,乘勝向西推進,在金陵河鐵橋,以步兵的簡單火力,擊潰了寶雞守軍鐵甲列車的封鎖。敵西北軍政副長官、寶雞前線總指揮裴昌會,乘吉普車從公路逃往漢中、四川。(裴昌會之後不久在成都率部起義)寶雞順利解放了。
1957年——埃及第一屆國民議會投票。
1958年——伊拉克卡賽姆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殺害國王費薩爾二世,宣布成立共和國。
1960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參加自民黨新任總裁池田勇人招待會,被右翼團體成員刺傷。
1964年——我國文藝界「大批判」浪潮迅速擴展。
1965年——美國水手4號空間探測器飛越火星,首次向地球傳回近距離拍攝的火星圖片。
1972年——通貨膨脹取代能源危機引起關注。
1976年——坦贊鐵路通車。
1987年——台灣宣布解除戒嚴。
1988年——東德滑冰明星維特告別奧運會。
1997年——納拉亞南當選印度新總統。
1998年——厄爾尼諾肆虐全球。
2001年——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在芬蘭的坦佩雷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