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拿破崙介紹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國的皇帝(1804年~1814年)、軍事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島當時剛剛被賣給法國。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貴族世家,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他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凱旋而歸。
埃及之戰與權力的取得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之戰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次割讓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之戰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崙在老殘軍人退休院圓頂大堂內墓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回答者:hunjun7222 - 舉人 五級 10-16 19:24
著名的法國將軍和皇帝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亞丘鎮,他的原名叫拿破崙·比歐拿巴特。法國只是在他出生前15個月左右才獲取科西嘉。年青時拿破崙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法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崙卻被派遣到法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
四年後,法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國政府幾年之內就捲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老天頭一回賜給了拿破崙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復了土倫。此時他已經放棄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義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國人。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為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為駐義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埃及,這次出征慘遭失敗。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但是納爾遜統率的英國海軍摧毀了法國艦隊。1799年拿破崙放棄了他在埃及的軍隊,返回法國。
拿破崙回到法國發現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他指揮義大利之戰的成功而不是出征埃及的潰敗。拿破崙利用這一優勢,一個月後就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雖然拿破崙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備的憲法,並為民眾投票通過,但那隻不過是他實行軍事獨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戰勝了政變中的其他同謀者。
因此拿破崙飛黃騰達的速度令人吃驚。1793年8月在土倫包圍戰之前他只不過是個無名鼠輩,一個24歲的非完全法國血統的小軍官;不到六年以後,年僅30歲的他就成為法國無庸爭辯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崙在執政期間,對法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實行了法國行政的中央集權制。雖然其中的每項改革對法國本身產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響,但是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拿破崙所進行的改革中有一項肯定遠遠地超過了法國國界,這就是創編了法國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體現了法國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無血統特權,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與此同時法典還與過去的法國法律和風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國大眾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總之,法典穩健適度,條理清晰,簡潔明了,令人誇口稱頌。因而法典不僅在法國一直得到實施(今日法國的民法與原版的《拿破崙法典》明顯相似),而且經過局部的修正也為許多其他國家所採用。拿破崙一貫主張的方針就是做革命的保衛者。但是1804年拿破崙卻正式宣布自己為法國皇帝,而且還讓他的三個兄弟在歐洲的其他國家登極。他的這些行為無疑引起了一些法國共和黨人的忿恨——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法國革命理想的徹底背叛——但是拿破崙所面臨的唯一嚴重的困難卻是來自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崙在亞眠與英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目的是使法國在歷經十多年連綿的戰爭後有個喘息之機。但是翌年和平條約就被撕毀,法國與英國及其同盟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不斷地贏得勝利,但是不打敗英國的海軍就無法征服英國。1805年拿破崙時運不濟,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英國海軍勢如破竹,取得了徹底勝利,此後英國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雖然拿破崙僅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六周後大破奧俄聯軍,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補償他那海軍的重大慘敗。
1808年拿破崙愚蠢地使法國捲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崙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征俄之戰。1807年拿破崙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議,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崙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為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崙進行對陣戰。於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佔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為灰燼。拿破崙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於是終於決定撤軍,然而為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崙。1813年拿破崙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在法國他頗受歡迎,復辟成功。其他歐洲列強立即宣戰,他復辟一百天後就在滑鐵盧遭到了最終的失敗。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被英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於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裡死去。
拿破崙的戎馬生涯矛盾重重,變化莫測。他在戰術上的指揮天才令人拍手叫絕,如果僅從這方面來判斷,也許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將軍。但是從重大的戰略上來看,他卻易於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動性錯誤,如對埃及和俄國的入侵。拿破崙的戰略錯誤非常嚴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將軍。這一評價有失公允嗎?我認為不是的。毫無疑問,評價一位將軍是否偉大的一個標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評價象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最偉大的將軍就不會引起爭論,因為他們的軍隊從未打過敗仗。拿破崙最終被打敗了,因而他在國外征服的領土也如漫天浮雲,隨風飄散。1815年他最終失敗後,法國占據的領土比1789年革命爆發時還要少些。
毫無疑問,拿破崙是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人們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並論,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極其重要的區別。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發作,而拿破崙則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他對悚人聽聞的大屠殺沒有特別的興趣。拿破崙的統治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能和納粹集中營相比。
拿破崙名聲顯赫,人們容易過高地估計他的影響。他在短期內的影響確實很大,比亞歷山大大帝也許還要大,雖然遠不如希特勒(據估計在拿破崙戰爭中死亡的法國土兵將近50萬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德國人有800萬名)。無論如何,拿破崙的活動在數目上和對其同代人生活的影響都遠不如希特勒。
從長期影響來看,拿破崙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亞歷山大。拿破崙在法國進行了廣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國人口還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實地看待這樣的政治改革。從對法國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他的改革遠遠不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生的規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據說拿破崙時代為鞏固法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國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國君主制度最終復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復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崙之前,1799年拿破崙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為時過晚了。盡管拿破崙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為在全歐洲傳播法國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崙對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有巨大的間接影響。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實力,使它在幾年的時間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這個實際上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拿破崙做了一筆交易,這件事看來和他的主要意圖無關,然而卻成為他一生中產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響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崙向美國出售了一片遼闊的土地。他認識到要保衛法國在北美佔據的土地不受英國掠奪,想必是非常困難,此外他資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約也許是整個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使美國成為一個接近佔有一個洲的面積的國家。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就很難預料美國將會是個什麼樣子,肯定會與今日的美國迥然不同。的確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美國能否成為一個大列強國都很難說。
當然拿破崙並不是促成簽訂路易斯安那契約的唯一因素,美國政府顯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國要價非常低廉,似乎無論哪屆美國政府都有可能願意做這筆生意,而法國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領土的決定卻只是通過拿破崙一個人作出的。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回答者:知者不言 - 副總裁 十級 10-16 19:24
1769年8月15日生於科西嘉島。
1781年(十二歲):六月,升中尉,九月,返鄉,又參加科西嘉島獨立運動,擔任義勇軍少校為副司令官,相當活躍,但終告失敗.
1792年(二十三歲):拿破崙返回法國,但以「怠慢隊務」的罪名 ,被免職.五月,進入巴黎,八月,復職,晉升為上尉,九月,回科西 嘉島,想轉靠法國派,失敗.
1793年(二十四歲):此年開始恐怖政治,拿破崙擔任尼斯的炮兵連隊長,十二月,晉升為炮兵隊副司令官,在土倫攻擊戰中立下大功.
1794年(二十五歲):二月,晉升為少將,被拔擢為義大利方面軍炮兵司令官,九月,被當成羅伯斯比派,身陷獄中,但沒多久即獲釋.
1795年(二十六歲):八月,復職,十月,鎮定巴黎暴徒,立下大功,繼巴拉斯之後,成為國內軍總司令官.
1796年(二十七歲):三月九日,晉升為陸軍中將,擔任義大利方面軍司令官.至義大利尼茲亞就任.四月,蒙提諾戰役,狄哥戰役,塞巴戰役,與撒丁尼亞政府和解.五月,露地渡橋戰.進入米蘭,六月,圍攻孟特霸,八月,加達湖畔戰役,九月,阿科拉戰役.
1799年(三十歲):六月,巴黎發生草月政變,十二月,執政政府成立,拿破崙為第一執政,法國革命結束.二月,亞拉里士戰役,三月,雅府戰役、亞康戰役,七月,阿布基爾陸戰,八月,拿破崙兵敗逃離埃及.
1800年(三十一歲):十二月,發生暗殺拿破崙未遂事件,一百二十名無政府主義者遭到放逐.三月,埃及遠征軍奮戰,擊破登陸攻擊的英國、土耳其聯軍.十二月,霍亨林登作戰開始,三日,擊破奧地利軍主力.
1801年(三十二歲):一月,派遣埃及救援艦隊,失敗,九月,埃及遠征軍投降.
1805年(三十六歲):一月,西班牙與法國結盟,八月,在布倫附 近的軍隊轉進至萊茵河畔,十月,烏耳木會戰,十一月,佔領維也納, 十二月,奧斯特里茲會戰,拿破崙使其家族和有功部屬等多人成為貴族, 此年,拿破崙兼任義大利王,開始描繪大帝國的構想.
1806年(三十七歲):三月,約瑟夫.奔那帕特(拿破崙之兄)成為拿波里王,六月,路易.奔那帕特(拿破崙之弟)成為荷蘭王,十月,耶拿會戰、奧斯特里茲戰後,佔領柏林,征服普雷茲盧,十一月,征服盧比克,佔領華沙,十二月,普魯斯克戰役.
1807年(三十八歲):十月,派遣朱諾率領二萬兵力至西班牙,十二月,與西班牙軍合作,攻陷葡萄牙.
1808年(三十九歲):十一月,拿破崙率領二十四萬大軍進攻西班牙,十二月,法國國內政局不穩定,王黨也加緊復辟活動,急忙返回巴黎.
1809年(四十歲):一月,西班牙戰爭告一段落,拿破崙返回巴黎四月,亞賓斯堡戰役、蘭茲福特戰役、艾格曲會戰,五月,佔領維也納.阿斯佩倫戰役.
1810年(四十一歲):七月,並吞荷蘭.
1812年(四十三歲):六月,開始莫斯科進攻戰.九月,波羅底諾戰役,拿破崙進入莫斯科,十月,拿破崙撤離莫斯科,拿破崙返回巴黎.
1813年(四十四歲):八月,德勒斯登會戰,十月萊比錫戰役,十一月,拿破崙渡過萊茵河,退回法國境內,兵力激減至四到五萬,拿破崙返回巴黎.
1814年(四十五歲):民心背離拿破崙,四月,由達雷杭策動,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楓丹白露條約成立,五月,拿破崙被放逐厄爾巴島,路易十八世即位,九月,召開維也納會議.
1815年(四十六歲):二月,拿破崙逃離厄爾巴島.拿破崙在高爾夫 ——周安登陸,進入丘勒里宮,五月,制定二院制的議會政治,六月,滑鐵盧會戰,拿破崙離開馬爾梅遜,朝往陸許福,拿破崙退位,七月,拿破崙向英國投降,巴黎淪陷,拿破崙被載往聖赫勒拿島.
1821年(五十二歲):五月,拿破崙去世.
1840年:十二月,拿破崙的遺骨被運回巴黎.
回答者:樂景天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0-16 19:24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國的皇帝(1804年~1814年)、軍事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島當時剛剛被賣給法國。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貴族世家,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他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凱旋而歸。
埃及之戰與權力的取得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貳』 誰可以告訴我有關拿破崙的簡介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國的皇帝(1804年~1814年)、軍事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島當時剛剛被賣給法國。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貴族世家,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他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凱旋而歸。
埃及之戰與權力的取得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之戰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次割讓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之戰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崙在老殘軍人退休院圓頂大堂內墓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叄』 同樣是失敗,怎麼拿破崙成了民族英雄,而希特勒成了罪人
歐洲近現代歷史上,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風雲人物總是被人們經常拿來對位對比。他們兩個人具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曾經占據了西歐的大部分地區,差一點就統一了西歐;他們的海軍都被英國擊敗;他們的命運都在俄國發生了轉折點。但是,人們對於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評價卻截然不同。拿破崙成為了法國的民族英雄,世界各國尊重的對象,而希特勒卻成為了德國的歷史罪人,也是世界的歷史罪人。為什麼對他們兩個人的評價如此相反呢?
因此,從戰爭的性質以及個人的行為來看,拿破崙的確是一個時代的英雄,而希特勒確實是歷史的罪人。拿破崙倒台後,就連他的對手都對他寄予了高度的評價。而希勒特自殺後,就連德國人都對希特勒的罪行進行了全面的反思。拿破崙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事業是促進了歐洲的歷史進步。希特勒的戰爭對人類唯一的好處就是刺激了軍事科技的發展,其他的都是給本國和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肆』 為什麼拿破崙是英雄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穩定、發展和拿破崙個人的崇高榮譽都於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分不開。歐洲國家為了干涉革命,組織了7次反法聯盟。拿破崙掌權後經歷了與後6次反法聯盟的較量。戰爭早就了拿破崙帝國的輝煌,也導致了帝國的覆滅。對拿破崙對外戰爭的評價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按三個層面來分析論斷。與前3次反法聯盟的戰爭為早期戰爭,與後3次反法聯盟的戰爭為後期戰爭。拿破崙前期所進行的戰爭,是為了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防止波旁王朝的復辟。法軍所到之處,掃盪封建勢力,扶植資產階級政權,傳播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從而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推進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洪流。所以以革命性為主。後期進行的戰爭,在取得重大勝利並消除了反法聯盟的威脅之後,繼續把戰爭擴大到非反法同盟的托家,如葡萄牙、敘利亞、埃及等,這侵犯了它國的獨立,掠奪奴役這些國家的人民,具有侵略性。拿破崙作為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妄想歐洲乃至世界成為法國的舞台,與英國的戰爭是為本國資產階級爭奪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與俄國的戰爭是要爭奪歐洲霸權。為了爭霸歐洲,他甚至同奧地利等反動的封建國家妥協並聯盟。所以,拿破崙同英、俄的戰爭始終有爭霸性質。
恩格斯曾這樣評價拿破崙:「拿破崙不朽的功績就在於:他發現了在戰術和戰略上惟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事實上,不僅僅是偉人們惺惺相惜,拿破崙也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追思和崇敬。少年拿破崙從走出偏僻的科西嘉島的那一刻起,他就抱定了要成就一番偉業的信念,也就註定了他將用神奇來贏得世界的驚嘆和傾倒。當他躲避開燈紅酒綠,孤獨地徉徜在軍事知識的還航時,教官們情不自禁地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這是一位神奇的青年,是一個將要改寫歷史的人。」……當他在巴黎戰役中才華迸放時,整個法國都拜倒在他的腳下……當他左上法蘭西帝國的寶座時,他時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由民眾選出的皇帝……當他在歐洲大陸縱情搏殺時,俄、奧、西三國皇帝都成了他的手下敗將……當他東征埃及時,他更像一位文明的使者,把東西方文化浸透推上了頂峰……
如果說拿破崙的事業生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精妙絕倫的神奇童話的話,那麼拿破崙的情感旅程又為我們譜寫了一篇浪漫動人的神奇史詩;他先是鍾情馬賽少女的天真爛漫;繼而又迷醉貴族遺孀的優雅風流,當他在馬背上東征西伐時,又是嘗遍了波蘭、埃及等韻味冗異的「秀色」。最令我們吃驚的是,拿破崙一生中盡管風月無限,但是他最愛的兩個妻子——約瑟芬、路易斯卻先後背叛了他,投入了別的男人的懷抱……拿破崙的一生是杜撰神奇的一生,就聯他的死因,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百年不解的疑團……
『伍』 戰爭天才拿破崙是如何讓法蘭西第一帝國積重難返的
一點點消耗完帝國力量,導致其入不敷出、元氣大傷,最終走向死亡
法蘭西帝國的歷史在史前時期,這塊西歐法蘭西之地就有遠古人類居住。考古學家在法國發現了遠古年代使用的工具和痕跡。羅馬人叫這個地方為高盧,把居住於此的人稱為高盧人。
拿破崙連年征戰,充分相信依靠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缺少和談手段,在帝國達到鼎盛之時,他卻出乎意料的向歐洲封建勢力靠攏,最終失去了法國國內資產階級的信任。
加之忽視技術因素,錯誤發動伊比利亞半島戰爭和對俄戰爭,使帝國力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一點點消耗完了拿破崙帝國的元氣,最後終於讓整個帝國大廈轟然倒塌!這些都是拿破崙的致命錯誤,是一個軍事天才犯的決定帝國命運的錯誤!
『陸』 為什麼拿破崙能成為法國英雄
崛起:1.法國大革命期間,拿破崙支持革命,24歲就因戰功卓越當上了將軍。
2.他平息國內叛亂『抗擊外國軍隊的許多戰斗中表現出卓越軍事才能,
逐漸成為法國軍隊中最有影響的將領。
地位:拿破崙是法國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傑出的軍事家。
功績:1.拿破崙統治法國期間,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2.他頒布的《民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一部法典,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所效法
3.拿破崙對外戰爭,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把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帶到各地,有
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所以說他是英雄而不是罪人!!!
過失: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有打擊歐洲封建勢力的一面,也損害被侵略國家人民利益,奴
役歐洲各國人民的一面,因而激起各國人民的反抗,最終導致他的失敗.
拿破崙失敗是必然結果,因為他後期的侵略是非正義行為,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柒』 拿破崙出身貧苦家庭如何逆襲成為國王的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歐洲歷史上曾經出現了一位戰斗狂人,也是本人十分佩服的一位歐洲軍事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可以說前無古人,二十多歲剛出頭就已經是陸軍准將巴黎衛戌司令,這對於一個出身貧苦家庭,身高只有一米六八(歐洲人普遍比較高,他這個身高可以稱為侏儒了)的年輕人來說實屬不易,但是他做到了。
十歲的拿破崙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拿破崙從小頗為好學,但做為一個從偏遠殖民地科西嘉來的「外來者」,身高矮小的他經常遭受到本地學員的欺辱,但他十分堅韌且頑強,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贏得許多學員的尊重。
從布里埃納畢業後,他被送到法國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十六歲的他這一年遭受了一次很大的打擊,父親去世,家境貧寒的他沒有辦法,只能提前畢業,進入軍隊,後被授予炮兵少尉軍銜,在部隊期間,他仍舊十分好學,沉迷於各類書籍。
拿破崙有一個理想,他一開始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法國人,希望有一天能讓科西嘉島從法國獨立出去,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拿破崙回到家鄉科西嘉島,他本想藉此機會讓科西嘉獨立,但卻受到了另一個親英派的反對。
1791年,國王路易十六勾結國外封建反動勢力,結果陰謀敗露,王政被廢除,92年吉倫特派上台執政,9月22日,法蘭西王國改為法蘭西共和國,1793年6月,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法國大革命達到了高峰期,年輕的少校拿破崙小試牛刀,統兵擊敗保王黨勢力和英軍,獲得了土倫戰役勝利。因此受到雅各賓派賞識,被破格升為准將,這當屬歐洲軍事史上的首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拿破崙抓住了法國大革命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從此開始了,他光輝而傳奇的一生。
1794年由於拒絕了到義大利軍團服役的拿破崙,被罷免准將軍銜,第二年成功鎮壓保王黨勢力的武裝叛亂。一夜間又榮升為陸軍准將衛戌司命。
拿破崙對軍事知識的深入研究,造就了無人可以復制的傳奇,五十餘場大型戰役的勝利和成為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守護者,瑞士聯邦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
1796年26歲的他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奔赴前線義大利作戰,拿破崙統率法軍多次擊敗,奧地利帝國在北意取得巨大勝利,使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人民英雄,後遠征埃及佔領亞歷山大。
由於反法聯盟的逐步形成,迫使拿破崙回到法國,發動霧月政變,政變的成功讓拿破崙當上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1800年戰勝義大利與熱那亞方面奧軍,加強了他的統治地位。1804年公民投票通過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帝國,拿破崙加冕稱帝!
『捌』 拿破崙是革命英雄的史實
拿破崙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1799年通過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了《法典》(最大的貢獻),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成為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典範.多次打敗反法同盟,沉重打擊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捍衛並傳播法國革命成果.拿破崙的對外戰爭也侵犯了別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1812年遠征俄羅斯失敗.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帝國覆亡.法國不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帶領全國人民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獨立的是華盛頓.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