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7世紀初法國殖民印度
法國。
背景:
西方崛起先是14-15世紀的萄西兩國。但15世紀末他們衰落後,荷,英,法崛起。
最終英國勝利。
18世紀的標志就是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霸權斗爭。他們面對面地在全世界,包括北美洲,非洲,印度進行競爭。
這兩個帝國在17,18世紀中的爭斗以英國壓倒性勝利而告終。一個原因 在於,法國更感興趣的不是海外殖民地,而是歐洲霸權。另一個原因是,移居殖民地的英國人比法國人多得多。
② 關於法國殖民地的問題
法國當年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主要是兩個:北面是魁北克,南面是路易斯安那
魁北克的法國移民很多,17世紀末已經有數十萬人。雖然在7年戰爭時期被英國佔領,但是英國仍然無法改變當地的人口構成,所以同意當地施行一定程度的自治,法語傳統保留了下來。
路易斯安娜地區土地遼闊,佔有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但是法國殖民者人數極少,最多時不過萬餘人、卻分散在數百萬平方公里的一些據點里。
此後由於法國的戰敗,此地先後被英國、西班牙佔領過,而拿破崙重新獲得此地後又不得不盡快將其出售給美國,並沒有很好的經營。在美國移民的大舉移入下,這里很快被同化了。
當然,一些老殖民城市還是有一些法國傳統的,如新奧爾良,當地很多的飲食、生活習慣還有法國-克里奧爾傳統
③ 法國殖民擴張的政治條件
在不同的時期里,文明之花也以不同的形式綻放;它們或美麗妖艷、或沾滿血腥。在不同時空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了不同的特質。在西歐的土地上,法國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便呈現出一種相對於和英國不一樣的表現。
在近代殖民擴張的浪潮之中,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都掀起了大規模移民的浪潮;然而,法國殖民擴張中,卻並沒有出現這一現象。在法國的殖民擴張中,更多表現的是資本市場的轉移以及本土經濟發展的趨勢,在殖民國當中的移民浪潮中,卻比較少能夠見到法國人的身影。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法國殖民擴張中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移民潮呢?
一、法國發展中自身人口基數較小,限制了移民潮的規模
(1)國土面積有限,制約了法國的人口發展
法國又稱法蘭西共和國,是西歐土地上相對面積較大的國家。它在中世紀末期逐漸發展起來,而在19世紀時代才逐漸成為了歐洲土地上排得上號的強國。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法國即便是歐洲面積較大的國家,但是這一地理條件同樣也限制了法國的發展。
法國本土地勢的高低不平,以及與海洋的包圍,這限制了其農業的發展,更多的只能發展出與海外貿易較為密切的海洋貿易。同樣在這一條件的影響之下,無法本土進行大規模的耕作,影響了法國國內人口數量的增長。
物資無法及時供應,導致了法國人口規模一直以來都是相對較小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殖民擴張中,法國的殖民腳步相對於英美等國來說是比較小,而且受到了諸多因素的限制的。
本土國人口狹小,使得它們內部人口增長相對緩慢。而進行大規模人口浪潮,是因為國內出現了人地矛盾加劇等問題,而不得不採取措施。這在法國的發展歷史當中出現相對較少。
也正因為如此,在法國的殖民擴張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浪潮。而同樣在殖民擴張中容易遭受到的反抗,這些使得法國在進行殖民統治的過程中採取了另類的手段,使它免受了大規模移民潮的產生和其帶來的影響。
(2)歷史發展中存在的掣肘,法國採取了不同的殖民手段
在近代的殖民擴張浪潮之中,一些有著強橫軍事實力的國家,在進行殖民統治的過程中,是通過遠距離派遣軍隊進行本土殖民。不僅如此,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有著隨軍家眷和其法國一系列配套行業的人員進行大規模的遷移,這也就是在近代時候移民浪潮出現頻繁且規模較大的原因。
但是因為受殖民統治發展的掣肘和法國在發展歷史當中產生的問題,法國採取的殖民手段有著它自己的獨到之處。在法國殖民統治的面積上,和其法國國家相比是較小的,這就減少了法國在殖民擴張中遭受的壓力,同時也能夠進行精細化的操作,實現重質不重量的目的。
與此同時,通過派遣總督這一單獨人群進行殖民統治和遠程的武力威脅,則可以減少,因為過分派遣軍隊導致實力被削弱的問題。通過建立自身的權威領導和利用當地人組建治理防衛軍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縮減了法國在殖民擴張中需要移民的人口數量和人口規模。
利用本地人進行當地的殖民者是法國人最先所採取的手段,同時法國們也是最早的受益者。在這一情況的影響之下,法國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自然也就並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移民,便能夠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
其實更多的是在殖民擴張這一個時代浪潮之下,法國的尷尬地位使得法國不得不得採取一個相對能適應時代潮流的手段,從而減少了時代帶來的影響。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之下,法國移民潮的規模一直被限制。
二、殖民擴張中,法國的尷尬地位使得移民心有餘力不足
(1)法國殖民歷史的短暫,移民實力相對有限。
法國作為中世紀末期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國家,自建立以後便逐漸忙於自身國家的建設,而忽略了在對於海外航路的開辟以及貿易的發展。因此,在殖民的歷史當中,它並比不上最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那樣能夠短時間獲得極大的暴利。
而同樣在後期興起的英國,這一個號稱是在殖民擴張浪潮中成就最高的國家,相比法國又遠遠不能及的軍事力量限制了法國在殖民戰爭的影響。
處於這樣實力弱小,相對發展較慢的尷尬地位,則使得法國在殖民擴張浪潮中能夠獲得的利益是一定的,同時擁有的殖民地也相對較少,且大部分屬於較為偏僻落後的區域。這就使得了法國在自己的殖民地治理的時候,相對於其法國國家來說,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
同樣也因為相對落後、且面積較小的殖民地並不能給法國的發展帶來較大的促進作用。在殖民擴張的浪潮中,法國所能夠獲取的發展物資遠遠比不上最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樣也比不上後來發展起來的英國,這一情況使得了法國的各方面實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在經濟上的發展也並不能夠滿足它進行大規模移民。在移民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裝備精良的軍隊,以應付來自殖民地區人民的反抗。同樣也需要其他行業的建設類型人員進行移民,以推動殖民地的發展建設,從而為壓榨其中潛在的利潤,促進法國自身的發展提供幫助。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高額成本,使得法國不堪重負,而與此同時,法國內部所爆發的激烈矛盾也進一步加劇了法國本土內部的消耗,拖垮了它進行大規模移民的腳步。
(2)自身內部矛盾的持續發酵,拖住了法國移民潮的腳步
在近代以來,法國國內自身矛盾的激烈斗爭,可以說是西歐國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這些使得法國最大程度的被拖制了進行大規模移民的腳步。在法國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同時也帶來了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法國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然而到了18世紀以後,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兩個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開始日益激烈,並且不斷爆發著斗爭。這從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一直到之後的近百年的時間里,各種勢力爭相粉墨登場,國內爆發矛盾頻繁。
在這100多年的斗爭當中,極大地消耗了法國內部制的經濟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實力。並且在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兩種勢力的較量互有勝負,法國們掌握政權的時間也在不斷地交替,這就使得法國國內的政局長期處於不穩定的形勢。這就為法國的殖民擴張無形中加了一層阻礙。
內部矛盾無法解決,對於法國的對外政策的制定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內部的資源消耗使得在知名擴張過程中,法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能夠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時候的國家物質力量基本都投入在了國內的斗爭消耗當中。
國內所引起內部矛盾並未得到及時的解決,這拖垮了它進行大規模移民的腳步。而工業化與發展以後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則又影響了法國向外擴張的腳步,其中最為致命的便是匆匆到來的老齡化問題。
三、逐漸加快的老齡化,逐漸限制了法國移民的規模
工業化帶來了一切的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城市問題,然而伴隨著工業化發展,也同樣帶來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相對人口基數相對較少的法國來說,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就意味著這一時候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將會面臨極大的緊缺,這就使得了他並不能夠將大規模的青壯勞動力和軍隊等調撥至國外。
不僅如此,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其他問題,這就要求法國政府對於這一人群進行妥善安置和其它的後續處理。這一問題的出現,加大了法國政府的財政支出,使得他的移民計劃不得不降低規模。
在老齡化的影響下,法國的移民浪潮在殖民擴張的過程當中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明顯的,相反而是出現了減退的趨勢。在近代殖民擴張的浪潮中,法國也逐漸的出現了陸續的移民浪潮,但是這些移民浪潮的規模和數量都是相對較小的
④ 法國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政策是怎樣的
美洲,主要是貿易。
法國殖民地的主要經濟活動是與美洲原住民進行皮草交易〔Fur Trading〕,農業只是為了滿足維持一個殖民地的需求而已,並不是為了買賣來賺取利益。
⑤ 法國殖民地的簡要介紹
這個龐大的帝國到了今天只保留了分布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個不同的島嶼及群島,以及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總面積只有123,150平方千米,只是1939年所擁有土地面積的1%,其總人口只有1,543,00人。在16世紀,隨著航海家韋拉扎諾及卡蒂亞開拓了航線後,法國漁民便開始在紐芬蘭一帶航行,這樣就揭開了法蘭西殖民地擴張的序幕。但西班牙在北美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在16世紀晚期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法國在早期曾經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里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里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在1605年7月27日,當法國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開始,就揭開了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的序幕。數年後,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為了一個以皮毛貿易為主的殖民地,稱為新法蘭西(或稱為加拿大)。其後,法國更把其勢力擴展至聖勞倫斯河河谷一帶。隨著勢力的擴展,法國都把這些新的疆土作為貿易之用。但法國在本土發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對殖民地的發展的興趣則不大,因此後來的加拿大發展並不如英國在北美的發展,更在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失去了阿卡迪亞的土地。但法國在1699年聲稱自己在北美的領土不斷的深入擴大,遠至北美的路易斯安娜及密西西比河。此外,它更在美洲從事非洲奴隸的交易。
法國的殖民地擴張不只在新大陸進行,更在其他地方發展。如1624年法國就在西非的塞內加爾岸邊建立第一個貿易站。此外,法國東印度公司亦在東方建立起貿易商旅,如孟加拉的金德訥格爾、印度的本地治里等。
18世紀中期,一連串的殖民地沖突在法國及英國之間展開,最後更險致法蘭西殖民帝國的瓦解。這一連串的沖突就是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年-1748年)、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美國獨立戰爭(1778年-1783年)、法國大革命(1793年-1802年)及拿破崙戰爭(1802年-1815年)中衍生出來。
雖然法國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失利,被迫割讓在印度的殖民地,並在七年戰爭中失去了新大陸的大部份殖民地,但它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所作出的調停卻使她可以收復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此外,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便逐步奪取政權,最終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這使得法國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之路,並開始建立殖民地。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很多法國殖民地都被劃為英國所有,特別是南美洲北岸的法屬蓋亞那,以及在西非塞內加爾所建立的貿易站。因此,法國需要再次擴張殖民地,因而揭開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序幕。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建立,基於1830年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侵略。雖然法國在法皇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曾企圖對墨西哥以保護國之名進行殖民統治,但最後落空,使得法國被迫放棄了對墨西哥的企圖,但在中法戰爭中,法國卻能得到越南、寮國及柬埔寨一帶的東南亞殖民地。
雖然在普法戰爭中,法國的殖民地失去不少的財產,但它卻成功的建立起另一個殖民帝國。在中法戰爭後,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得到確保,建立起法屬印度支那。它其後更在北非開始擴大影響力,先後把突尼西亞、利比亞一帶建立勢力范圍。而在西非到中非,法國逐漸把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馬里、象牙海岸、貝南、尼日、查德(今查德)、中非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等地納入自己的控制下,以及吉布地一帶東非的狹長海岸。與此同時,法國更在南太平洋建立起殖民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一帶的群島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島。
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到顛峰。它接收了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以及德國擁有的喀麥隆及多哥,使得帝國版圖再次增加,其後更在西非建立了法屬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分解,當中大部份都為他國所佔領(如日本佔領印度支那,英國占據了敘利亞、黎巴嫩及馬達加斯加,英美聯合佔有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德國搶奪了突尼西亞)。但不久後,由戴高樂重新控制這些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盡管法國是戰勝國,然而這無法掩飾法國國力衰退的事實,而在法國各殖民地興起的非殖民地化運動浪潮影響,紛紛走向獨立建國之路,這使得法國的殖民帝國面臨嚴重挑戰,雖然法國試圖嘗試繼續維持殖民地的統治,但各地反抗獨立力量,已非法國所能對付,如越南在胡志明的領導下經過9年奮戰,最終擺脫法國的統治,建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在經過8年的反抗後取得獨立。此外,其他受到非殖民地化運動影響的法屬非洲也有很多從法國殖民地中獨立,而這些殖民地也得以立於萬國之林。
⑥ 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是如何走向衰退的
亞非拉獨立運動的發展,各個國家的紛紛宣布獨立,使得泛濫西殖民帝國走向衰退。法蘭西殖民帝國的衰退是歷史的必然,就像英國日不落帝國一樣。隨著殖民地去人民的覺醒,人民日益看渴望自由和平的生活,所以紛紛開始了對殖民者的反抗。
法蘭西殖民帝國的衰退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在一百多年的殖民歷程中,殖民的也得到了發展。在此同時,帝國主義的野蠻殘暴也給殖民的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所以在獨立運動中各個國家紛紛獨立。
⑦ 法國對非洲的殖民統治是怎樣的呢
眾所周知,從某種意義說,世界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掠奪、瓜分、殖民的歷史。在殖民時代,世界各列強紛紛搶奪殖民地,並為此而大打出手。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非洲同樣成為爭奪的對象,而最終法國成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所以,非洲不少國家在語言、政治制度、城市建設風格等等方面都存留很多法國元素,他們之間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情感,到如今法國對非洲仍有不小的影響力。
那麼,法國實力並不算很強為何能成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又是怎樣把法國元素注入非洲而且至今仍有影響力呢?
地緣優勢為擴張提供便利
法國雖是歐洲國家,但與非洲僅隔著地中海,法國在北岸,非洲在南岸。這樣的地緣優勢,讓法國和非洲一直有著較多的聯系,在非洲的北部法國人的活動就相當多。16世紀,伴隨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的對外殖民擴張,讓法國人看到了向海外擴張殖民地的好處。所以作為當時歐洲主要強國的法國,也很快地走上了對外殖民侵略的道路。
1624年,法國就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沿海,建立了第一個貿易站點。起初,法國人對這里的貿易往來和殖民擴張並不感冒,主要從事販賣廉價黑奴,貿易和殖民的重點還是在亞洲和美洲。但不幸的是英國、西班牙等國家也看好了亞洲及美洲的殖民地,結果在爭奪中法國慘敗,元氣大傷。盡管如此,法國人並沒有放棄殖民擴張的野心。這時,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對法國有明顯地緣優勢的非洲大陸。
1830年,法國出兵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並逐步加強了對阿爾及利亞的統治。從此,法國從阿爾及利亞開始,由北向南不斷擴張,努力實現在北非、西非乃至整個非洲建立殖民霸權的夢想。
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在非洲展開了空前的殖民擴張。北非以阿爾及利亞為起點,在其周邊的突尼西亞、利比亞等國劃分勢力范圍,並把摩洛哥變成了自己的附屬國。中非和西非,絕大部分國家也都納入到了法國的勢力范圍之中。就連遠在東非的吉布地都未能倖免。
至此,法國與隔海相望的非洲聯系更加緊密,並在這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對非洲產生無法估量深刻且深遠的影響。
直接具體的殖民管理統治
正是有了法國殖民非洲的這段歷史,使目前的非洲61個國家和地區中,說法語的國家就有31個。事實上現在法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都有較大影響。法國在非洲駐軍數量和擁有軍事基地數量仍然是最多的國家。盡管法國實力和影響力呈衰弱的趨勢,但在非洲的話語權仍舉足輕重。現在法國仍然壟斷很多非洲國家的礦產、電信和能源等行業,也是很多非洲國家進出口的首選市場,所以非洲離不開法國,法國也離不開非洲。
所以,非洲不僅難抹殖民時期的印記,而且現在的影響仍在繼續。其實自從法國登陸非洲大陸,上蒼就把他們的命運,緊緊地拴在了一起。不管是殖民時代,還是後殖民時代,法國在非洲的歷史印記無法抹去,而且他們之間又愛又恨的情感註定要繼續下去。
⑧ 英國,法國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的史實有哪些
18世紀歐洲與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間「大三角貿易」的航線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商業交通的必經之路,導致義大利地區和德國北部漢薩同盟各傳統商業城市的衰落,以及英國、法國、荷蘭這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的經濟興起。英國最初試圖經過俄羅斯打通東方貿易路線,為此於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沒有直接商業往來,於是轉而尋找西北航線,試圖經北美洲北部前往東方。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孫灣公司和新英格蘭殖民地。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荷蘭在16世紀末獨立後,迅速發展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業國家,於1602年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壟斷了與中國、印度、日本、錫蘭和香料群島的貿易。法國則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蘭西殖民地,並在加勒比海占據了數個具有戰略意義並盛產蔗糖的島嶼。
由於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進行煙草和棉花的商業種植,法國需要向加勒比海島嶼的甘蔗種植園輸送人力,因此兩國對奴隸的需要也日益擴大。1526年,英國開始奴隸貿易。不久之後,荷蘭和丹麥作為活躍的貿易中轉國也加入奴隸貿易活動中來,試圖從中分得利益。瑞典、勃蘭登堡、漢堡、庫爾蘭等國家也在這一時期從事奴隸貿易,為此在非洲海岸佔領了一些據點。由於西非地區的本土經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食物產量有限,為了供養奴隸在長途販途中的伙食,在這些據點周圍開辟了農業地區,從歐洲和美洲引進甘薯、薯蕷等糧食作物。
羅伯特·克萊武,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奠基人從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英國和法國由於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爭奪而進行了4次戰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力量,在海外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並且在同荷蘭的數次戰爭取代了荷蘭,成為主要的船運國,建立起龐大的商船隊和海軍。以1763年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巴黎條約》為標志,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1776年北美十三州獨立後,英國的殖民事業受到很大打擊,遂將殖民經略重點由北美洲轉至資源更為豐富、市場更為龐大的印度。此外,英國還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開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由於法國大革命宣揚的天賦人權觀念影響,加上宗教、人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英國於1807年宣布奴隸貿易為非法,此後荷蘭、法國、瑞典、丹麥等國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這一措施使得各國在非洲沿海的據點迅速萎縮,丹麥、荷蘭均於19世紀中葉賣掉了在西非沿海的商站。同時由於拿破崙戰爭的沖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對奴隸的需求銳減,這兩國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在北非,法國利用土耳其的衰敗,藉助消滅北非海盜的機會向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土耳其附屬國滲透,海盜最活躍的阿爾及利亞受到最沉重的打擊,1815年美國海軍打敗了阿爾及利亞海軍,1819年英荷聯合艦隊炮轟了阿爾及爾城,法國也與阿爾及利亞發生多次沖突,於1830年佔領了阿爾及利亞。
⑨ 法國的影響力在非洲最大,法國是如何做到的
在殖民地時期非洲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對其前殖民地在政治、文化、教育、媒體、工業、金融方面慢慢滲透。法國的大部分企業在非洲都是領頭羊的地位,非洲幾乎百分之六十都是法國企業。文化影響力方面,西方文化從語言到衣著到食物到文化,幾乎全盤影響著非洲,『軟刀子殺人』最無形。
法國也通過與法語非洲國家的防務條約獲得貿易特權,例如規定締約的非洲國家只能采購法國的武器,並只能將其礦產品、原材料等產品出售給法國等,來促進兩國的軍事,經濟交流。在法國分別於1994年和1996年發表的《國防白皮書》和《1997—2002年軍事規劃法》中,職業化軍隊建設、重構國防手段及發展新一代裝備成為重點內容。
⑩ 殖民擴張的法國
1.法國地北美進行殖民活動,也同英國一樣開始於17世紀初,主要建立了新法蘭西和路易斯安那。
2.在印度,法國在印度東海岸建立了本地治理等殖民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