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如何看待利比亞

法國如何看待利比亞

發布時間:2022-04-18 12:04:32

1. 為什麼法國對利比亞這么感興趣要帶頭攻打

你好,利比亞曾經是義大利王國的殖民地,在二戰期間又被英法兩國瓜分。
關於為什麼法國對利比亞這么感興趣?要帶頭攻打?
按照傳統的法國大陸主義和泛地中海殖民主義影響,法國會緊密關注利比亞的形勢,因為利比亞是一個豐富石油儲藏的國家,而且大多數石油未被開發,並且涉及到法國在地中海的利益。實際上法國是不會帶頭攻打的,他會支持造反的一派,以扶植其在利比亞的勢力。
可以看新聞:【美聯社巴黎3月10日電】法國總統辦公室10日說,該國已經正式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利比亞全國委員會,並計劃同這個新成立的機構互換大使。法國是採取該措施的首個國家。
自從卡扎菲上校上台以來,利比亞一直有反西方傳統,但自911事件後,開始緩和。
但利比亞國內腐敗叢生,導致人們對卡扎菲的領導不滿,引發此次內戰。
關於禁飛區的事情,上面的熱心網友已解答,我就不說了。但實際上禁飛區已經是武力干涉了,現代戰爭的范圍已經不局限在傳統的陸地了,空間、信息空間都要關注。
美國會介入,但會靜觀其變,但就目前來看,他是支持卡扎菲政府的,否則按照美國以往的慣例會出兵干預。美國應該有公司在利比亞,但我沒有這方面的數據,就不妄下斷言了。
就目前2011年3月19日的情勢來看,卡扎菲政府已經取得了內戰的優勢。
據新華網最新消息:法國政府發言人弗朗索瓦·巴魯安18日在接受法國電台采訪時說,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將在「幾個小時後」展開,法國將積極參加這一行動,但他未透露具體行動計劃和行動方式。
根據新浪網的新聞:
奧巴馬總統7號宣稱,北約正在考慮包括軍事干預在內的「所有選項」來應對利比亞局勢。奧巴馬強調,美國反對利比亞政府使用武力,並警告卡扎菲的支持者們將為他們的行為負責。他同時表示,美國將與利比亞人民站在一邊,反對暴力和專制。
由此可見,美國已經開始不支持卡扎菲的行為了,轉而扶持新的政權。也就是美國的慣例,打著民主衛士、世界警察的旗號,盡一切努力—武力出兵,將小國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中華復興社出品 希望能幫到你~

2. 法國與利比亞戰爭大家各是什麼看法

利比亞局勢,卡扎菲可能獲勝
最近,利比亞局勢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局勢何去何從?眾說紛紜。目前來看,大國都在躍躍欲試,利比亞正在上演四國演義。中俄歐美四大強,就利比亞內亂問題,在持續角力。美英開始想軍事介入,高調排兵布陣,後又想設立所謂的「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空中保護;法國今天在新聞說,承認反對派政府,要求卡扎菲下台;德國、義大利等與利比亞親密的國家,似乎還沒有表態;中俄阿盟等,反對外國勢力介入利比亞內亂,要求確保利比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加上利比亞國內的信息比較混亂,所以局勢的走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反正俺閑著也是閑著,俺就利比亞局勢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還是那句話,俺說得對的,請大家給點支持,說錯了,朋友們也別怪,拍磚輕點。哈哈。
俺就利比亞局勢走向,分成三個問題來分析:一是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二是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三是我的預測。
一、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
1.利比亞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利比亞是20世紀60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油氣生產國,其生產的油氣主要出口歐洲,特別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石油生產國。石油及其產品出口占利比亞出口總值的95%以上。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而且,利比亞的石油公司是國家控制,這意味著石油收入的財富,掌握在卡扎菲政府手裡。
2.利比亞是地中海、歐佩克、非洲重要國家。
利比亞在非洲、歐佩克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歐盟提出的所謂「地中海計劃」,實質是將地中海國家納入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進行經濟上的整合。從這次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的內亂來看,歐盟並沒有這個能力去軍事整合地中海,因為地中海的制海權,掌握在美國手中。
3.利比亞是伊斯蘭國家。
利比亞人大多是阿拉伯人,是伊斯蘭國家。利比亞大約有600萬人口,是北非最富裕國家。從利比亞的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卡扎菲執政40年,總體上還是得人心的。
二、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
1.大國因素是關鍵。
利比亞是地中海國家,目前地中海制海權被美國所掌控,歐盟無能為力。利比亞是原義大利的殖民地,其石油出口也主要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所以這次利比亞內亂中,這三個國家沒有正式表態。
利比亞內亂,已經造成了兩個層面的分裂:一是歐美分裂。歐美在如何對付利比亞局勢問題上,已經有戰略上的分裂。因為利比亞等北非國家,離歐盟最近,是歐盟傳統的勢力范圍。美英想武力干涉利比亞,甚至想設立「禁飛區」,對利比亞的反對派進行支持。二是歐盟內部的分裂。與利比亞關系密切的國家,大多沒有正式表態,說明對美英法目前的做法,持保留甚至反對意見。這勢必造成歐盟內部的分裂,不利於所謂的地中海計劃的發展。
利比亞內亂,油價高漲,俄羅斯是樂見其成的,但俄羅斯未必願意看到美英控制利比亞。利比亞是一塊肥肉,那是因為石油,俄羅斯是一個賣油國家,利比亞這塊肥肉,是針對歐美中印日等需要買油的國家而言的。
作為美國來說,把利比亞內亂當成一次登陸非洲的機遇。利比亞一直是反美國家,而且反以色列。卡扎菲也一直被美國所打壓和遏制,甚至美國1986年對利比亞進行了「黃金峽谷」行動。同時利比亞內亂,可以打擊歐元,分化歐盟,為美國壓服歐盟提供了可能。
大國在利比亞局勢上的博弈,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聯合國的政治層面上,獲得主導權。目前聯合國通過了對利比亞的制裁,但如何實施還是一回事。因為聯合國不具有實質的約束力,大國是各行其是。關於授權 動用武力和設立禁飛區,在聯合國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利比亞牽涉到各大國的戰略利益。二是地中海制海權的爭奪上。利比亞是靠石油收入,靠進口糧食的國家,該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裡。所以,地中海的制海權,關繫到利比亞格局的走向。當然,如果利比亞能夠獲得非洲國家的支持,開辟陸地的補給線,那麼穩定國內局勢就有了更大的勝算。三是利比亞國內力量的支持上,進行博弈,需要真刀真槍幹了。
2.地區國家的態度。
阿盟對利比亞的意義不大,因為阿盟難以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影響利比亞國內局勢。但是非盟和利比亞的接壤國家,倒是可以對利比亞的國內局勢有深刻影響。比如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糧食支援,甚至兵力支援,都是可能發生的。在這方面,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查德、蘇丹、埃及,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都很容易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線。
3.利比亞國內力量對比。
其實,卡扎菲還真有點水平。在歐美的腹心地盤,敢於舉起反美大旗,而沒有被滅掉,就憑這一點,卡扎菲就不容易。從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來看,利比亞的經濟發展不錯,石油收入全部歸國有,有點類似於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利比亞人民生活水平不錯,是非洲最發達國家,看來卡扎菲還是得利比亞人民民心的。目前所謂的反對派,並沒有卡扎菲內部政權人物當頭,而且是一盤散沙,這和埃及的態勢類似。
利比亞共有600萬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首都的黎波里就有2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的60%;班加西有1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經濟的30%。目前的態勢是,卡扎菲牢牢掌控了軍隊和首都的黎波里。反對派則占據班加西。的黎波里與班加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班加西能夠被奪取,在於利比亞政府鞭長莫及,而且有外國勢力介入,支持反對派的結果。
隨著亂局的持續,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反對派能否掌控局面,獲得佔領地的民心,就是一個未知數了。美英等國想軍事介入利比亞,是掠奪財富來的,是扛著槍炮來的,不是來救世的。這個在伊拉克就已經證明了這點,相信利比亞人民不會願意過伊拉克人民的苦難日子吧。所以,時間越拖,對反對派只能是越不利。
三、我的預測
我的預測:卡扎菲能夠平定亂局。
原因在於四點:一是卡扎菲執政四十年,把石油資源從殖民者手中收歸國有,提高了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還是把利比亞治理得不錯,在利比亞還是得人心的。隨著內亂時間的持久,反對派的窘境就會越來越凸顯,民心的作用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卡扎菲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在美國的打擊和制裁中生存下來的,對軍隊、對國內政局的掌握力比較強,如果不強也早垮台了。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往往是梟雄。而且,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一直掌控著利比亞的石油財富,這個是卡扎菲有控制局面的財富資本。三是美英把富裕的伊拉克折騰成那樣,這必然讓亂局中的利比亞人民反思,難道他們想過現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嗎?如果想,那麼就讓美英軍事入侵;如果不想,那麼就該起來反對美英的外國勢力干預內政。四是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因為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大國利益的不一致性,決定了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獲得可靠支持的重要原因。
當然,大國因素還存在變數。一是美英會不會強行軍事介入,如果強行軍事介入,那麼世界輿論將一片嘩然。因為美英已經違法入侵伊拉克失敗,難道再次繞過聯合國違法入侵利比亞?二是美英會不會建立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保護,並用科索沃模式打擊卡扎菲政府?如果這樣的話,北約如果不面臨瓦解,那麼歐元將失去發展根基,地中海將不得安寧,我們的海軍看來不得不去地中海護航了。三是中俄歐會不會聯合,在利比亞問題上形成合作?隨著態勢的改變,歐盟聯合中俄抗美將成為必然。
局勢在發展變化之中,我們邊看邊評論吧。

勇當縮頭烏龜,這是我對中國的預言

3. 為什麼法國要打利比亞

因為利比亞本來就是法國的殖民地,後來獨立的,而且和法國、英國關系不太好,動輒威脅要把法國、英國的投資收歸國有,美國和利比亞有血海深仇,你可以搜索「洛克比空難」,而且80年代對於卡扎菲的斬首就是美軍親自參與,只是老卡僥幸逃脫了。可以說作為西歐的天然氣最大供應國已經受夠了卡扎菲的訛詐,辦理他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實際上叛軍就是西方多年悉心培養的結果。
而且法國准備聯合地中海沿岸國家組建一個地中海聯盟,沒想到利比亞不識趣,不僅拒絕參與而且還抨擊法國,這一點也讓法國下不來台,算是結下樑子,終於逮著機會新仇舊恨一起清算,只是不明白卡扎菲如此憤青,誰都敢得罪,包括美、法、英、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敢為陳水扁鋪紅地毯,連美國都不敢,只有卡扎菲敢,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安理會表決上我國為什麼投棄權票的原因之一〕

4. 在利比亞問題上法國和美國的立場是一樣的嗎是怎樣的呢

法國和美國的立場並不一致,從根本上說,法國的出發點是政治利益,美國是經濟利益,但是目標是一樣的,就是終結掉卡扎菲政權,獲得利比亞的支配權。
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一下:
1.法國率先對利比亞動武,是得到了北約的支持的,也就是說美國人的許可,在動武的立場上,美法立場一致,但是也有區別,美國人盡量不直接接入武力打擊利比亞,因為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教訓是慘烈的。
2.北約內部的多數歐盟國家或者歐洲國家都是被美國人綁上了針對利比亞的武裝干涉,在這一問題上,法國更傾向於由歐洲主導,法國也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是德國不介入的態度和行動,給法國的歐洲主導戰略變得很尷尬,法國最後還是依附在美國人身上,可笑。
3.法國和美國也是存在巨大分歧的,其分歧在於法國視利比亞為法國傳統的勢力范圍,並不喜歡美國人過分的指手畫腳,而美國人叢恿對利比亞動武,就是想獲得在利比亞的最大利益。

5. 法國為什麼這么積極對利比亞動武,為啥比美國還來勁

利比亞曾經是法國的勢力范圍,利比亞與法國的關系就像柬埔寨與中國的關系,柬埔寨如果出事了,中國一定會採取各種方式進行干預,當年越南侵略柬埔寨,企圖顛覆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的時候,中國就採取了軍事干預的措施。法國在利比亞有非常大的石油利益存在,利比亞的石油很大部分出口到歐洲國家。利比亞剛開始動亂時,薩科齊算錯了算盤,錯誤的高估了反對派的勢力,是第一個公開支持反對派的國家。卡扎菲是一個喪心病狂的人,一定會對法國進行瘋狂的報復。1988年12月21日,卡扎菲一手製造了洛克比空難,其手段之狠令西方膽寒。
法國人一直都有大國夢想,而近幾十年來,國力的衰退,中國、印度的崛起,德國的統一,使得法國逐漸淪落為二流國家,這自然是法國人心理上很難接受的。所以法國一直在國際舞台比較活躍,甚至表現出與國力不相符的行動。比如前些年法國退出北約,近些年又申請加入北約。
法國這兩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國內罷工此起不斷,薩科齊也想通過此次事件轉移國內壓力。不過由於美國對軍事干預利比亞的行動尚有遲疑,薩科齊這次的軍事打擊行動就冒有很大的風險,接下來的行動和後果,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6. 法國為什麼要承認利比亞反政府,並積極制裁利比亞

打著人權的旗號,實現獲得自身利益需求。

利比亞地廣人稀,資源富饒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面積17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伊拉克,而人口只有600多萬,和北京三環內居住的人數差不多,且90%聚集在沿海的幾個城市,僅首都的黎波里就集中了全國1/3的人口,50%的製造業,是利比亞西部的經濟中心。另一個大城市是東部的班加西,人口接近100萬,是東部的經濟中心,可以控制全國大部分石油出口,目前在反對派控制之下。

可以說,現在的利比亞已經形成了東、西兩個政治實體的對壘,前景叵測。利比亞地廣人稀,但富藏石油和深層淡水,人均GDP早就超過了1萬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富國。利比亞的石油是出了名的,1969年卡扎菲上台時,日產量曾高達330多萬桶,相當於今天科威特的日產量,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但目前利比亞石油日產量只有40年前的一半,排名也後移到第16位。盡管如此,利比亞仍是目前非洲第三大產油國,儲量則位居非洲第一。

由於石油工業國有化、西方制裁和領導人的興趣多向,這個國家只有1/4的國土經過地質勘探,如若全面探過,儲量還會更多。石油是利比亞最大的財富,出口收入的95%、財政收入的85%和GDP的70%仰仗石油收入。按照現在的價格,利比亞僅石油出口每年就可進賬500億美元,錢多得花不完。充足的石油收入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支援世界革命、搞形象工程和創造「世界第八大奇跡」提供了財政支持。卡扎菲創造的奇跡是開鑿1300口千米深井,抽出中部地區的地下水,通過總長達5000公里的地下管道,輸送到沿海城市和農業區,在沙漠里種麥子。鋼筋混凝土的干線管道直徑4米,完全國產,筆者曾參觀過這個工程,的確蔚為壯觀。

工程預算是20多年前的300億美元,從1984年干起,一直干到前不久內亂突發,中國工人結隊撤離了工地。有人曾勸告卡扎菲珍惜幾百萬年積攢下來的深層淡水,他說沒關系,再抽幾千年也抽不完。這就是自然界中的利比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其實是有福分的,因為他們的人均自然財富,遠遠超過了那些人口密集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領袖超常,體制獨特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一個27歲的通訊排排長率領12個軍校同學和手下的幾百名士兵把國王趕跑了,自己當上了這個沙漠國家的「大酋長」,一當就是42年。這個國家號稱沒有政府,各級人民委員會負責各項事務,自己管理自己,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稱呼也怪: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書記。這個總書記就是當年發動政變的排長卡扎菲。卡扎菲毫無疑問是個天才。

上中學的時候就是學生領袖,不僅能說會道善於奇思妙想,而且極有感召力,發誓要建立一個新社會。他的幾個主要的追隨者後來都成了國家領導人。為了制服這個不安分的學生,利比亞教育部部長曾親自簽署開除他的訓令,並規定不許國內任何學校再接收他。但卡扎菲和他的幾個同學索性考入不歸教育部管理的軍校,後來就成了大氣候。即便在軍校里,他也是最不安分的人,學習經常不及格,但已經開始組建自己未來的班底:小學同學負責在民間傳播革命思想,軍校同學負責效仿埃及的納賽爾,建立「自由軍官組織」,准備武力奪取政權。

1969年,老朽的伊德里斯國王被好幾個政變集團覬覦,其中包括前首相和總參謀長,唯獨級別最低的卡扎菲團伙成功了。因為他們年輕,敢闖,下手狠。由於當時的利比亞軍隊規模小,只有5000人,最高軍階只是上校,軍校的英國督導也是上校,政變成功後,卡扎菲不違祖制,自己也僅掛了個上校軍銜。但這個上校後來卻統帥著10萬大軍,幾百架戰機和幾千輛戰車,更不要說連續42年離奇地統治這個國家和在世界各地呼風喚雨了。 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亞中部海岸城市錫爾特以南30多公里的沙漠帳篷里,父親是牧羊人,屬於受排擠的卡扎法部落,一度為強勢的大部落放羊,少年卡扎菲對此忿忿不平。但他執政後,不計前嫌,對國內幾個大部落實行籠絡安撫政策,各部落均出人參與國家管理。

當然,安全、情報、特種部隊和空軍等核心力量,都是自家人。 政變成功,卡扎菲成立了革命指揮委員會,實施嚴格管制,他說「從今以後,誰要是從事政黨活動,就是犯了叛國罪」,膽敢要求民主反對專制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關,重要的反叛分子還要追殺到國外。他把3萬名義大利農場主和猶太商人全部趕走,並把的黎波里的天主教堂改建為清真寺,夜總會什麼的也都被關閉了。他靠軍隊上台,對軍隊管理極為嚴格,舊軍官大多被清洗,敢於發動新政變的,無論官兵,一律絞死。上台三個月,他就同埃及和蘇丹簽署了統一備忘錄,試圖形成一個足以消滅以色列的大強國。

霜重葉紅2011-03-19 08:23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阿以沖突」,他責成中學同學、革委會副主任賈盧德到一個大國購買原子彈,說一顆就夠了,出價1億美元。人家不賣,他就開始自己造,一直造到伊拉克的薩達姆被活捉,才徹底放棄擁有核武器的志向,把所有核材料、設備和圖紙裝船運到美國,換取美國不再說他支持恐怖主義。他認為選舉是最不公道的,是51%的多數人對49%的少數人的權利的踐踏,議員也僅僅代表政黨而不是人民,因此他建立的全國惟一的政治組織叫做「革命統一陣線」,國家名稱最終定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之所以不是共和國而是民眾國,他的解釋是:利比亞已經進入了人民直接管理國家的民眾時代。至於地方管理機構,則是數以千計的人民委員會,牽頭人不是選舉出來的,而是「推舉」出來的。遇有不同意見,不能作出決定,要深入討論,直至達成一致意見。他照顧各個部落的利益,大家都喜歡的職位,要在各部落精英中分配,協商不成就暫時空缺,曾發生駐某國大使空缺一年多的事情。不要以為是卡扎菲冷淡同這個國家的關系,這恰恰說明利比亞人是重視和喜歡這個國家的。他曾不遺餘力地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斗爭,管他用什麼手段,比如製造洛克比空難事件(1988年)。

可一旦阿拉法特同拉賓開始了和平進程,他就把大多數巴勒斯坦人趕出了利比亞,因為你們不是有自己的國家了么?阿拉伯人不和以色列打仗了,令他很失望,他索性淡化了利比亞的阿拉伯色彩,轉為尋求非洲的統一,電視台的片頭,也變成了利比亞的太陽光芒萬丈,一直照到好望角。他口才好,說起話來漫無邊際,沒有他不懂的,他的《綠皮書》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世界宣傳「世界第三理論」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體制。

聯合國大會講話,規定15分鍾,他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多小時,直到翻譯精神崩潰,大喊大叫。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幾百個,每一個都不會讓你看著枯燥。這些日子,全世界又在關注他了,因為42年來,利比亞人頭一次揭竿而起,利比亞的兩個鄰國突尼西亞和埃及都改朝換代了,唯獨卡扎菲還在電視台滔滔不絕地演講,說全國人民愛戴他,反對他的不是本?拉登派來的暴徒就是吃了興奮劑的無知青年。

群雄蜂起,亂象延續卡扎菲能不能挺住呢?他的兩個部長和幾個主要部落的領導已經在東部中心城市班加西商量臨時政府的事情了,國家已經陷入分裂和內戰,安理會也通過了制裁他的決議,但他仍敢派飛機轟炸反對派民眾,支離破碎的屍體畫面激怒了全世界,但的黎波里在動盪了一陣子後又開始平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是否廢掉卡扎菲,取決於多種因素,而不僅僅決定於他是不是獨裁,是不是瘋子。在他任內,曾首先將石油收入的50%分給各家各戶,然後再做國家預算;教育醫療都是免費,國內治不了的病,就送到外國治,病人分文不出;一戶只能有一套住房,多餘的誰住就歸誰;剝削是不被允許的,店鋪不允許有雇員,只能有參與分成的合夥人;國家輸水工程惠及之處,那裡的牧民就可以變成農民,農場、房屋和拖拉機無償贈送

7.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如何看待利比亞戰爭

法國:法國一直把北非地區視為是歐洲的後院,就像美國把古巴地區或者加勒比海地區視為美洲的後院一樣,法國在歷史上也與北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薩克齊總理本人又是幾年之前,組建地中海聯盟的發起人。

由此可見法國對北非對利比亞重視的程度,當然薩克齊總統也有其他的戰略考量,比如明年法國將舉行總統大選,而政績不佳尤其是在外交層面,沒有太大建樹的薩克齊,正在面臨低下的民意、民望和強大反對黨競選人的挑戰。這一次薩克齊在利比亞的事務上頻頻出擊,連連打牌,也是希望想在關鍵的時刻,扭轉國內的不利政局,以及改善他的個人形象。

法國對利比亞石油資源的利益,法國擔心利比亞成為轉型之中的北非各國未來的潛在威脅等等,我想也是薩克齊總統,急於介入利比亞事務的另類的重要考量。

8. 法國對於利比亞問題的態度

利比亞這件事,就是法國挑起的。
法國爭打第一槍源於雙重利益

此次軍事行動的旗手是2003年曾極力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法國。法國是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國家,也是最早表態並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襲擊的國家。為什麼法國會在利比亞問題上扮演如此積極的角色呢?

這還要從法國與利比亞之間的恩怨談起。法國曾經統治利比亞長達數年,並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離利比亞最近的軍事大國之一。1912年,利比亞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又由英國和法國佔領,法國佔領了南部費贊地區,並成立了軍政府;二戰後,利比亞由聯合國接管,1951年才宣告獨立。

利比亞是北非國家,靠近地中海航路的中部,是中東地區石油運到歐美的必經之路,東部與掌控著蘇伊士運河的埃及接壤。此外,利比亞還是非洲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且目前有半數以上的石油尚未被開采。利比亞的石油出口主要供應歐洲。

有分析認為,利比亞對法國來說有著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利益。雖然法國總統薩科奇上台後,法國和利比亞的經濟關系不斷升溫,但政治分歧卻不斷擴大。利比亞的石油行業是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的主要投資市場。法國認為積極推動制裁利比亞不僅會提升其國際形象,還能使其在利比亞乃至整個地中海和非洲地區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

法國國際關系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哈伊爾認為,法國一直試圖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能力,如果薩科齊賭贏了就將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擁有一張很好的牌。

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中心博士岳來群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法國核能發電量占該國總發電量的70%以上,日本地震造成的核電站泄漏事故對法國民眾造成很大恐慌,因此法國需要確保其海外石油儲備的戰略利益,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公司在北非的投資巨大。

還有觀點指出,法國當年提出並大力推動「地中海聯盟計劃」的初衷之一,就是看重了北非地區對發展核能的潛在需求。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由2008年的18家增加到32家,能源是主要的投資領域。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的報道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擁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而對於整個歐洲來說,利比亞乃至整個中東的戰略地位同樣不容忽視。

地中海南岸的中東國家或地處國際航運要沖,或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也是歐洲防範非法移民的重點區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在中東問題上最關心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即能源、資金和市場。2009年初,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天然氣爭端,讓大半個歐洲不安。中東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對於能源緊缺的歐洲國家來說有著無法抵擋的吸引力,歐洲力圖把那裡經營成平衡俄羅斯能源供給的杠桿。義大利、德國、西班牙和法國消費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都有相當份額來自利比亞和中東其他國家。

此外,來自中東地區的巨額軍火訂單,以及這些國家的主權基金投資,對身陷債務危機的歐洲來說,都是其經濟復甦進程中必不可少的動力。

在巨大利益驅動下,多年來歐洲國家與中東國家保持了密切的聯系。由於利益牽絆,歐盟在中東國家相繼出現局勢動盪後,在觀望中考量相關外交政策,內部也存在分歧。這或許是因為一些國家擔心自己在利比亞的利益,尤其是石油供給受損。

9. 利比亞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嗎法國對利比亞的局勢那麼積極並付出行動

以前是義大利殖民地。後來二戰義大利戰敗,,北部被英國佔領,南部被法國佔領。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卡扎菲見到薩達姆的下場後,認慫服軟後,西方接觸經濟制裁後,對利比亞的石油業投資最大的就是法國。
估計法國看雙方相持不下也是煩了,索性幫助反對派推翻卡扎菲得了。趕緊安定了,別耽誤法國掙錢。而義大利也是這樣,利比亞出口的石油60%都是出口到義大利的。利比亞動盪,義大利受不了。也需要趕緊塵埃落定,這么不死不活地吊著可不行。
反正卡扎菲也不是什麼好鳥,在國內早已喪盡人心。牆倒眾人推。

10. 法國對利比亞局勢的態度是什麼模聯上我因該怎麼說(我是法國代表)

以目前利比亞的態勢,利比亞成了法國的「雞肋」。理由:一是盡管法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成了入侵利的急先鋒,但打擊利比亞的操盤手還是美國,即使局勢演變到今天也是如此;二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薩科齊中國之行,多少明白「火中取粟」的道理,為美、英當馬前卒,還是落得個二等大國地位,因為到頭來還是聽美指揮棒轉,法心甘情願嗎!三.非盟調解利雙方失敗,中國成了唯一中間調解人。從利益上講,法不可能得罪非洲呀,法超出了聯合國決議內容,就有得罪非盟風險。這就是利比亞成法國「雞肋」道理。四.法只盼美國能象斬除本.拉登一樣斬掉利比亞的元首,多少挽回一些面子,但可以肯定不可能提升法國為一等大國地位啦!五.只要利比亞戰局成僵局,法國就擺不脫欲罷不能的窘境。法國因利牽進戰爭漩渦,也如同涉進政治漩渦,法國聯合國發言人最難辦,只能看美國臉色行事,這就是法國只是二等大國的命運寫照!我不懂聯合國,我只是以草根或者草民的眼光淺析而巳,請勿見笑!

閱讀全文

與法國如何看待利比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