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法國總統的全名叫什麼
全名:尼古拉•保羅•斯特凡納•薩科齊•德納吉-博喬(法語:Nicolas Paul Stéphane Sarközy de Nagy-Bocsa )
② 歷任法國總統
一、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家元首
1、國民公會主席佩蒂昂(Patti Aung)1792年9月21日—1793年6月2日
2、救國委員會最高領導人 馬克西米連·佛朗索瓦·馬里·伊西多·德·羅伯斯庇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日
3、國民公會委員會 1794年7月27日—1795年11月3日
4、督政府首席督政官 保羅·巴拉斯(Paul Varas)1795年11月3日—1799年11月9日
5、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99年11月9日—1802年8月2日
6、終身執政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802年8月2日—1804年11月6日
二、法蘭西第一帝國
皇帝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804年11月6日—1814年4月13日
三、波旁王朝復辟
國王 路易十八(Louis Stanislas Xavier)1814年5月3日—1815年3月20日
四、百日王朝
皇帝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815年3月20日—1815年7月8日
五、波旁王朝復辟
國王 路易十八(Louis Stanislas Xavier)1815年7月8日—1824年9月16日
國王 查理十世(Charles X)1824年9月16日—1830年8月2日
六、奧爾良王朝
國王路易·菲利浦(Louis-Philippe de France)1830年8月9日—1848年2月24日
六、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
臨時政府首腦阿爾封斯·德·拉馬丁(Alphonse Marie Louis de Lamartine)1848年2月24日—1848年12月20日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七、法蘭西第二帝國
皇帝路易·拿破崙·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52年12月2日—1870年9月4日
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
1、國防政府總統路易·茹爾·特羅胥(Louis Jules Trochu)1870年9月4日—1871年2月17日
2、臨時政府首腦路易-阿道夫·梯也爾(Louis Adolphe Thiers)1871年2月17日—1871年8月30日
3、路易-阿道夫·梯也爾(Louis Adolphe Thiers)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4、帕特里斯·麥克馬洪(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5、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Francois Paul Jules Grévy)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6、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7、讓·卡西米爾-佩里埃(Jean Paul Pierre Casimir-Périer)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8、弗朗索瓦·菲利·福爾(Francois Flix Faure)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9、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émile Franois Loubet)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10、阿爾芒·法利埃(Clement Armand Fallières)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11、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2、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3、亞歷山大·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4、加斯東·杜梅格(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5、保羅·杜美(Paul Doumer)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6、阿爾貝·勒布倫(Albert Lebrun)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九、法國維希政府國家元首
亨利·菲利浦·貝當(Henri Philippe Petain)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十、自由法國元首
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Gaulle)1940年6月18日—1944年6月3日
十一、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
1、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Gaulle)1944年6月3日—1946年1月26日
2、費歷克斯·古安(Félix Gouin)1946年1月26日—1946年6月24日 工人國際法國支部
3、喬治·皮杜爾(Georges-Augustin Bidault)1946年6月24日—1946年12月16日
4、萊昂·布魯姆(Léon Blum)1946年12月16日—1947年1月16日
十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
1、樊尚·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l)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2、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René-Jules-Gustave Coty)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十三、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
1、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共和國民主聯盟
代總統阿蘭·波厄(Alain Poher)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無黨籍
2、喬治·讓·蓬皮杜(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共和國民主聯盟
代總統 阿蘭·波厄(Alain Poher)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無黨籍
3、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法國民主聯盟
4、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社會黨
5、雅克·希拉克(Jacques René Chirac)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保衛共和聯盟/人民運動聯盟
6、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人民運動聯盟
7、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社會黨
8、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017年5月14日—今「共和國前進」運動
法國國旗
(2)法國總統是哪個擴展閱讀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網路——法國總統
③ 法國總統的全名是什麼
姓名:雅克-希拉克
法國現任總統,安道爾國大公,大歐洲委員會主席。
1932年11月29日生於巴黎科雷茲鎮的一個富豪家庭,獨生子。其父曾為法國商業銀行總管。
希拉克自幼渴望成為一名遠洋船長,中學畢業後曾在一艘貨輪上做見習輪機手。
1951年考入巴黎政治學院,後在國立行政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暑期班學習。1955年從索繆爾軍校畢業後,任騎兵少尉。
1956年參加反對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戰爭。
1980—1986年任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委員。1986—1988年5月再次出任總理。1995年5月17日起任法國總統。
主要著作有《希望的閃現》、《一個新法蘭西》等。
④ 2013現在法國總統到底是哪個
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法蘭西共和國第七位總統。1954年8月12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魯昂。奧朗德畢業於有法國「總統搖籃」之稱的國家行政學院,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奧朗德在第二輪投票擊敗薩科齊,當選法蘭西共和國第24任總統,成為法國17年來第一位左翼總統。其伴侶曾為社會黨2007年總統選舉候選人塞格林·羅雅爾,她與奧朗德共同生活25年,並與其育有4名子女。現任女友為記者瓦萊麗·特里埃維勒。
⑤ 現任法國總統叫什麼名字
法國總統薩爾科奇(NicolasSarkozy)
⑥ 馬克龍是誰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全名埃馬紐埃爾·讓-米歇爾·弗雷德里克·馬克龍法國政治家,曾任法國經濟部長。法國現任總統。
馬克龍於1977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亞眠,畢業於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後進入巴黎政治學院、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學習。
馬克龍於2012年任總統府副秘書長,2014年8月出任法國經濟、工業和數字事務部長。2016年,馬克龍創建政治團體「前進」運動,並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總統選舉。
2017年5月7日,馬克龍贏得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5月14日,正式就任。
馬克龍抵達日本出席東京奧運會開幕式
據法國24電視台消息,當地時間2021年7月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抵達日本東京,開啟為期2天的訪日行程,並出席於當晚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式。而馬克龍也是全球唯一宣布參加開幕式的外國元首。
由於受到嚴格的防疫限制,此次與馬克龍同行的僅有一名部長官員,屆時開幕式看台上大約有950名觀眾,除馬克龍外,同時出席的還包括昨晚已經抵日的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
根據馬克龍行程計劃,在開幕式前,他將同日本德仁天皇參加「歡迎會」,但該歡迎會規模已就原計劃大幅縮減。早在去年2月東京奧運會還未決定延期前,日本政府曾預計會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出席歡迎會,為此還特地將舉辦地從較小的迎賓館改為東京皇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⑦ 法國總統叫什麼名子。
現任總統嗎?奧朗德。求採納
⑧ 2019年法國總統叫什麼名字
現在叫馬克龍,如果他幸運的被黃背心運動拉下台,或者辭職,那就有意思了!!!!
⑨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總統叫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總統叫雷蒙·普恩加萊。
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又譯為雷蒙·彭加勒,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法國政治家。1912年—1913年擔任法國總理和外交部長,1913年—1920年擔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1922年—1924年與1926年—1929年,他再任總理。
早年生涯
普恩加萊出生在法國默茲省的巴勒杜克城一個工程師家庭。童年過著幸福的生活,但一場社會危機也在悄悄醞釀。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正野心勃勃的向外擴張,而領國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正轟轟烈烈地進行著統一大業。終於在普恩加萊10歲那年,普法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普恩加萊的家鄉淪為戰場,遭到慘重的破壞,在他幼小的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法蘭西飽受屈辱,少年的普恩加萊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都深深的感受到這種悲壯的民族情感,這就不難理解當普恩加萊站在法國政治舞台上,他為什麼極力鼓吹戰爭,倡導復仇。
完成初等教育後,他先到工藝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然後到巴黎大學攻讀法律。1882年,22歲的普恩加萊取得律師資格,開始從事律師職業,並且有一段時間在《伏爾泰報》兼職做編輯。同時,普恩加萊也開始參加政治活動,他的思想屬於溫和派。幾年之後小有名氣,1887年他被默茲省選為議員,影響進一步擴大,1893年,33歲的普恩加萊成為內閣成員,被任命為教育部長,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最年輕的部長。隨著影響不斷擴大,他的職位也越來越重要,1895年被任命為財政部長。部長卸任後,他在議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1895年至1898年他一直任眾議院副議長兼預算委員會主席。1903年他進入參議院。到1913年他當選為總統為止,他一直是參議員,而且1916年他再次出任財政部長。
復仇總理
普恩加萊在政壇早期,在政治上表現的並不十分活躍,對於任何事情都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比如說德雷福斯事件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而他基本上沒有介入。政教分離也是各黨派爭論的焦點問題,普恩加萊贊成政教分離,但他不像其他黨派把政教分離和民主改革、調整社會關系聯系起來,而把沒收教會財產補充國庫作為目標。在政治上,普恩加萊屬於強硬派,但在為人處世方面,他比較靈活,因而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普恩加萊的律師職業乾的非常出色,在他步入政界以前,以製造火炮著名的施奈德康采恩聘請他當法律顧問,從而使他於法國重工業巨頭關系密切,為日後普恩加萊的政策得到大壟斷資本家的擁護打下基礎。
普恩加萊上台和當時的國際形勢密切相連。20世紀最初10年,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已經形成,國際關系不斷惡化,法德間為了復仇,為了爭奪殖民地矛盾加劇,法國社會中右翼民族主義勢力不斷上升,為溫和派上台准備了條件,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則直接促使普恩加萊上台。法德關於摩洛哥之爭由來已久,1911年摩洛哥發生起義,法國派兵佔領了摩洛哥首都,德國的軍艦駛入摩洛哥的港口,法德之戰一觸即發。在英國的干涉下,兩方勉強達成協議,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的保護國,同時法國吧法屬剛果的一塊不大的地方割讓給德國。當時的約瑟夫·卡約政府接受了這個協議,但遭到以普恩加萊和克雷孟梭為首的復仇主義者的猛烈抨擊,凱約政府下台,1912年,普恩加萊首次組閣,身兼總理和外長二任。
普恩加萊上台標志著右翼民族主義勢力占據了優勢,他上台以後,首先展開一系列外交活動以鞏固盟國。8月普恩加萊出訪俄羅斯帝國,同沙皇、俄國總理、外交大臣等舉行了會談,簽訂了軍事專約。11月,英法也簽訂了海軍專約,對英法兩國的海軍力量進行了統一部署,專約規定英國海軍重點保護大西洋包括法國西海岸,而法國海軍著重布防地中海,並保護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在普恩加萊的斡旋之下,協約國進一步鞏固。在國內,為了打擊激進派和左翼力量,普恩加萊促使議會通過新的選舉法,也招致了克雷孟梭的攻擊。
戰時總統
1913年,普恩加萊參加總統競選,他不僅得到國內右翼勢力的支持,而且協約國好戰分子也支持他當選。大選結果,普恩加萊以絕對優勢擊敗其他候選人,成為第三共和國第九任總統。他上台後,加緊擴軍備戰,在他的大力倡導下,議會兩院通過了新的軍事法案,將兵役制由兩年改為三年,使現役人數達到77萬,相當於德國兵力,1914年4月沙俄駐法軍事代表團給總參謀長的報告中說:「目前法國軍事實力以達到了極限。」普恩加萊的擴軍備戰遭到了激進派和社會黨的強烈不滿,國內斗爭激烈,普恩加萊唆使《費加羅報》借私生活等問題攻擊激進派領袖凱約,結果導致凱約夫人槍殺該報主編事件。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7月15日,普恩加萊和總理勒內·維維亞尼出訪俄國,與沙皇政府進一步協商軍事計劃和政治合作,以確保兩國同盟。8月3日,德國正式對法宣戰,法國總統和總理都發表演說號召法國人民為保衛祖國而戰,普恩加萊聲稱:「法國將由他所有的孩子們來勇敢的保衛,在敵人面前沒有任何一種力量等打破這種神聖的聯盟。」
這樣普恩加萊一步步把法國推向戰爭,普恩加萊的堂兄亨利·龐加萊曾稱他為"戰爭的普恩加萊,「這一綽號後來被大家接受並廣為流傳。他不惜一切代價,動員各方面力量,堅決把戰爭進行到底。為了使全國各政治派別團結一致共同對敵,普恩加萊實行」神聖同盟政策」,在他的政府中,包含了各種政治力量,例如原先的社會主義者維維安尼和白里安先後組閣,亞歷山大·米勒蘭出任陸軍部長,茹爾·蓋得和桑姆巴也加入內閣。這對於團結各個階層起到一定作用。為了鼓舞士氣,他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親自視察前線,進行總動員。他也極力擴大總統對政府的影響,使之在內政外交上的處理上有更大的權利。外交方面,普恩加萊一方面積極鞏固與英俄兩國的同盟關系,另一方面由力圖把更多的國家拉到協約國方面作戰,為達目的,他不惜犧牲小國的利益。普恩加萊一貫認為,俄國統治土耳其和在地中海擁有強大勢力為法國利益所不容,但在一戰 中需要俄國做出重大犧牲時,法國就答應俄國重佔領博斯普魯斯海峽,法國也將分到敘利亞等地區。在他的主張之下,羅馬尼亞加入了協約國集團。法國在為協約國提供資金和貸款方面非常慷慨,而這些國家也為法國提供了大量幫助。
一戰進行兩年之後,到1916年交戰各國經濟普遍出現惡化趨勢,國內人們反戰情緒高漲,法國也不例外,出現主和和主戰兩派,1917年3月白里安內閣倒台,再加上俄國二月革命的影響,法國軍隊中葉出現反戰活動,普恩加萊驚呼「75個來攻打我們的德國師的危險要遠比我們軍隊士氣的瓦解來的少些!」。國內緊張局勢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使法國在大戰中的處境越來越困難,普恩加萊被迫同意讓強硬的主戰派喬治·克列孟梭出山。克雷孟梭是激進派領袖,普恩加萊的政敵,而且以個人性格上來講,克雷孟梭專橫武斷,一向不肯受制於人,因而克雷孟梭上台,普恩加萊的影響力就大大削弱了。但普恩加萊並不甘心,積極尋戰機會攻擊克雷孟梭,1918年10月他致函克雷孟梭,反對過早接受德國的停戰要求,但克雷孟梭置之不理,兩人關系非常緊張。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召開,在開幕式上普恩加萊發表演說,痛斥德意志帝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表現了法國統治集團對德國的仇恨和野心。克雷孟梭是法國代表團團長,他在和會上提出許多苛刻的要求,而普恩加萊還攻擊他對英國讓步太大。1920年2月,普恩加萊任德國賠款委員會主席,因意見與其他協約國成員相差太大,於5月份辭職。
賠款危機
普恩加萊的總統任期到1920年結束,他沒有再次參加競選,在當年的議會選舉中他被選為參議員,1921年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一戰後法國外交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對德關系,1921年的組閣的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對德採取比較緩和的政策,遭到普恩加萊和國內各界的抨擊,白里安被迫辭職。1922年普恩加萊再次成為總理,一上台他就在議會中宣稱:「法國所面臨的頭等大事即使賠款問題,德國有能力支付賠款 ,盟國也有辦法迫使他如數支付賠款。在軍政要員主張佔領魯爾區的越來越多。8月中旬倫敦會議,就德國問題英法未達成任何協議,與會的普恩加萊反而表示,法國」雖然兩手空空,卻沒有約束,「接著准備進軍魯爾。法國的冒險政策,遭到魯爾人們的強烈反對,革命形式日益成熟,英美也從經濟上對法採取措施,而在國內普恩加萊內閣遭到共產黨、社會黨甚至激進黨的抨擊,處於危機中的普恩加萊只好放棄賠款大權。1924年6月倫敦會議通過了援助德國的道威斯計劃,它的出台標注著普恩加萊外交政策的失敗,法國爭霸歐洲大陸的野心從此也收斂了不少。
內政成績
魯爾危機使普恩加萊政府威信掃地,左翼聯盟在1924年的競選中獲勝。左翼聯盟執政時期,在外交上有一定進展,在內政上卻毫無起色。1926年7月,在工業巨頭的支持下,普恩加萊第三次組閣,一直到1929年因病退出政界,歷時三年,他採取了系列穩定經濟的措施,主要是裁剪國家機構的人員,增加稅收,為大資本家提供優惠政策等,1926年至1929年,國家預算未出現赤字。1928年,他還大膽的將法郎貶值,使法郎成為一種穩定的貨幣。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政府陸續發放失業救助金,傷殘補助金及養老金等多項福利。在內政方面,他取得了不小的政績,而在外交方面,他的影響力大不如昔,主要是白里安在推行對德和解政策。
晚年
1929年7月普恩加萊因病辭去總理職務,從此對政治事務淡漠下來。在律師界,他還是頗有影響的,被選為巴黎律師公會會長。在其他方面,普恩加萊也有不少成就,1909年,法國科學院授予他院士學位,1926年至1927年他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回憶錄《為法蘭西服務》。1934年10月15日普恩加萊去世。
詳見:http://ke..com/link?url=YCjt9ztbxO5Pa7btin-_nFB64f-VckGPoZjS-p8jnBwyK97M_
⑩ 法國總統叫什麼名字
1 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 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2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Louis Adolphe Thiers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797年4月16日-1877年9月3日 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3 瑪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麥克馬洪 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 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4 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 Fran鏾is Paul Jules Grévy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13年8月15日-1891年9月9日 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5 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 Marie Fran鏾is Sadi Carnot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37年8月11日-1894年6月24日 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6 讓·保羅·皮埃爾·卡西米爾-佩里埃 Jean Paul Pierre Casimir-Périer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 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7 弗朗索瓦·菲利·福爾 Fran鏾is Félix Faure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41年1月30日-1899年2月16日 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8 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 蒻ile Fran鏾is Loubet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38年12月30日-1929年12月20日 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9 克萊芒·阿爾芒·法利埃 Clement Armand Fallières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41年11月6日-1931年6月22日 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10 雷蒙·普恩加萊 Raymond Poincaré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 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1 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 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55年2月13日-1922年4月28日 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2 亞歷山大·米勒蘭 Alexandre Millerand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59年2月10日-1943年4月6日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3 皮埃爾-保羅-亨利-加斯東·杜梅格 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63年8月11日-1937年6月18日 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4 保羅·杜美 Paul Doumer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7日 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5 阿爾貝·勒布倫 Albert Lebrun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1年8月29日-1950年3月6日 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 亨利·菲利浦·貝當 Henri Philippe Petain 維希政府(稱「國家元首」,而非總統) 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 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自由法國(稱「自由法國元首」,而非總統)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940年6月18日—1944年……
16 樊尚·奧里奧爾 Vincent Auriol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884年8月27日-1966年1月1日 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17 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 René-Jules-Gustave Coty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882年3月20日-1962年11月22日 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18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代總統 阿蘭·波厄 Alain Poher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19 喬治·讓·雷蒙·蓬皮杜 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 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代總統 阿蘭·波厄 Alain Poher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20 瓦萊里·瑪利·勒內·喬治·吉斯卡爾·德斯坦 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26年2月2日-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21 弗朗索瓦·莫里斯·阿德里安·瑪利·密特朗 Fran鏾is Maurice Adrien Marie Mitterrand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16年10月26日-1996年1月8日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22 雅克·勒內·希拉克 Jacques René Chirac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32年11月29日-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23 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2007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