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的博物館里層有哪些圓明園中的寶物
法國的博物館里圓明園中的寶物:存放著中國歷代名畫、瓷器、玉雕、香爐、寶石和金銀器等有3萬余件:
1、乾隆年間「緙絲」製品
2、一座巨大佛塔,高約2米,與故宮內現存的佛塔基本相似
⑵ 圓明園文物都到哪了
圓明園中所藏文物不計其數,而且絕大多數都流落到了海外,尤其是被英法聯軍劫掠流失到了英法兩國,目前法國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是收藏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大約3000件圓明園文物。
而類似這樣的國寶還有很多很多。1860 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侵華法軍統帥蒙托邦將軍把掠奪來的戰利品獻給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但是拿破崙三世的歐仁妮皇後卻極不滿意,公開指責蒙托邦將軍小氣,因為她早已聽說遠征的法國軍人個個滿載而歸,於是蒙托邦將軍不得不又送給歐仁妮皇後七車寶物,這些寶物包括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銀製品、景泰藍等,歐仁妮皇後以這些圓明園寶物為基礎建立了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為了存放這些劫掠而來的文物,歐仁妮皇後在楓丹白露宮修建了中國館,從此圓明園的珍寶成為了法國皇後的私人珍藏,僅供她一人把玩。因為搶來的圓明園珍寶太多,所以歐仁妮皇後曾經「良心發現」,感嘆說「中國皇帝贈我的是珍寶玩物,而我回贈的卻是軍隊」。
⑶ 圓明園的奇珍異寶都在哪個國家急!要圖片
被綁架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
對於關心獸首拍賣事件的國人而言,恐怕有的人會感到 「落寞」。
縱觀圓明園12生肖銅獸首拍賣的全程,不啻為極其成功的商業炒作,幕後操縱者巧妙運用晚清那一段人盡皆知的歷史資源,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國媒體的浮躁,充分調動了改革開放後國人近乎偏執的愛國熱情,從而完美地獵取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很明顯,從一場又一場的拍賣糾紛中獲取最大利益者,當然非佳士得、蘇富比這兩家拍賣行莫屬。這兩家拍賣行的方式並沒有什麼新鮮過人之處,無非是通過製造事端、引爆新聞點,然後挑動口水戰、「金錢械鬥」,進而坐享「漁翁之利」。將兩家拍賣行從20世紀80年代起,先後在日本和中國進行的兩次「戰役」進行比照,也不難發現:他們在兩個國家使用的手段幾無二致,近乎整版復制,只不過在情緒挑逗的技巧上小有調整而已。
「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在政治上聲譽掃地,失去了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一貫有著「小國大民」心態的日本人憑借堅忍的民族耐力,背負歷史判決的重壓,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僅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就成功地實現了第二次經濟騰飛。
到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泡沫經濟的出現,熱錢泛濫,此時,佳士得和蘇富比迅速抓住時機,在日本企業家的眼前上演一幕幕藝術品拍賣大戲,看得人眼花繚亂、趨之若鶩。
於是乎,投資藝術品很快就成為日本富豪的新選擇。通過公開競價拍賣的形式,日本人屢屢挫敗西方買家,有效地宣洩了「二戰」以來被壓抑的民族自尊心,花上幾十億日元從倫敦買回一張畢加索的畫,竟然能使大和民族集體狂歡數日,而且,投資者經常會被當作「民族英雄」來崇拜。
在中國,「文革」結束後的改革開放,讓中國老百姓普遍受惠,一部分人迅速成為千萬、億萬富翁,形成了一個以江浙、廣東、山西為中心的新富豪階層。這一人群有著超乎知識精英們之上的個人自尊心,在投資問題上往往極易受到輿論影響。
正因為如此,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佳士得、蘇富比很快便把亞洲藝術品市場的重點轉向中國。他們一方面豎起幾只天價文物標桿,如「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等,讓中國富豪們迷醉於藝術品投資的非常暴利,另一方面,他們不斷拋售西方列強在歷次侵華戰爭中搶掠去的中國文物,利用其間的激情故事,激發中國富豪們的「愛國熱情」,輕而易舉地控制了富豪們的藝術品投資方向。圓明園獸首等中國流失文物,一時間成了拍賣行和投機商的提款機。
拍賣圓明園文物,本質是西方人的狂歡節!佳士得、蘇富比成功地綁架了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圈去了中國人的巨額血汗錢。
馬克思曾說過,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第一次悲劇出場,第二次往往鬧劇登台。鬧劇之所以一再上演,「後來治蜀」者不可不深思。
(參考資料:《誰在拍賣中國》,吳樹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圓明園文物流散天涯之旅
編撰 | 劉郴山
自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燒以來,圓明園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歷史謎題。
圓明園研究專家王道成根據檔案研究發現,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都曾留有「陳設清冊」,詳實地記載了勤政殿(現仁壽殿)、佛香閣等不同建築的各種擺設,精確到了每一層樓、甚至每一張桌子,但圓明園的陳設清冊沒有留存下來,可能毀於戰火,因而失去了精確排查圓明園流失文物的依據。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擁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國內則有專家估計,流散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大約是這個數字的10倍!圓明園文物無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曾介紹:自1860年以來,圓明園文物除了在「火燒圓明園」中被焚毀之外,還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散失,其中精華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法等歐洲國家最多,美國、日本也有不少。由於圓明園的物品清單在火中被毀,當時到底有多少文物已無法考證。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內外的各類圓明園文物至少有150萬件。
作為中西合璧的皇家園林,300年前修建的圓明園已然走過了太多的滄桑。它的屈辱經歷,其實就是中國不堪回首的歷史縮影。西方列強的入侵,撕開了圓明園的傷口。300年後,當我們試圖尋找和撫摸這些傷口的時候,發現距離其真正的癒合仍遙遙無期。流失海外的無數中國國寶,至今仍只能在異國的土地上對歷史低吟淺唱。和從圓明園被掠走的文物一樣,在異國他鄉看到源於中國的珍品,很容易在感觸歷史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悲涼。
1905年,康有為在法國博物館見玉璽、玉印、玉瓶等圓明園流失文物,不由在《法蘭西遊記》中傷心寫道:中國積年積世之精華,一旦流出,可痛甚哉!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全是圓明園珍寶
法國楓丹白露宮位於塞納河左岸,距首都巴黎僅60公里。楓丹白露意為「藍色美泉」,因有一股八角形小泉而得名。該地泉水清澈碧透。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在泉邊修建了這座宏偉、供打獵時休息用的城堡。
這座著名的王宮中,設有一個中國館,館門前有倆石獅,館中收藏文物一千餘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從圓明園掠奪去的。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後,法國「中國遠征軍司令」孟托邦將軍曾將一串清朝皇帝的朝珠和兩串皇後的掛珠串在一起獻給拿破崙三世的王後歐也妮。但王後並不為此高興,因為她早已風聞這些「遠征」中國的軍官們個個口袋裝滿了金銀珠寶,於是孟托邦決定另送給她三車掠奪而來的禮品(總共計有七車)。歐也妮王後正是以此為基礎,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中國館。
在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佛塔,高約2 米,與故宮內現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這座塔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世所罕見。據史料記載,圓明園長春園含經堂梵香樓有兩座金佛塔,其中一座與故宮慧曜樓佛堂內的金塔相仿。
該金塔頂部為日、月、傘和三寶,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鑲嵌巨大的綠寶石。中間的半圓體有一佛龕,佛龕中為釋迦牟尼像,形態自然、製造藝術精湛。下部須彌座有金剛承托塔體的造型,是藏傳佛教佛塔的典型樣式。
金塔左右放置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同樣形制,似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
金塔前有一對鎏金編鍾和一隻景泰藍麒麟。鎏金編鍾是圓明園安佑宮的一套十六枚編鍾中的兩枚,可惜其餘十四枚不知散失何處。景泰藍麒麟軀體渾圓,栩栩如生,長長的雙耳,短短的四肢,形態可愛,受到歐也妮王後的青睞,她原來的王宮房室中就曾擺放過這只麒麟。
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間「緙絲」製品占據了整個天花板空間。三幅圖案看似相同,但有細微差異,同為藏傳佛教內容,即三世佛和他們的弟子十八羅漢及四大金剛。從內容上看,這三幅巨作應是圓明園較大的佛堂或寺廟之物。
該館天花板上掛著一隻巨大的景泰藍吊燈,下方是一隻巨大的獸足獸紐景泰藍方盒。據分析這應是圓明園九州清晏殿內放置冰塊和水果用的器物。館內櫥櫃間置放著巨大的景泰藍五供,中間是香爐,兩邊對稱擺放的是燭台和花瓶。國內現存這樣大的景泰藍已很少見,應是乾隆年間的藝術珍品。五供都有環形圖案,顏色有玉藍、黃綠、翠綠、瑪瑙紅和明黃色等。
中國館室內金漆桌案及多寶格上,則陳設有商周青銅器,明清官窯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蓮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藍熏爐(宮熏)、尊、吊燈,各種玉雕,各種如意、盔甲和絲綉等物。除成對大象牙、成對大犀角外,尚有翡翠、瑪瑙、珊瑚、水晶、雕漆等工藝品。宮廷肩輿(輦)一抬。據說,此肩輿被劫運法國後,歐也妮王後曾乘坐過。
巴黎東方博物院藏圓明園玉印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中記述說,光緒十六年(1890年)閏二月三十日,飯後去參觀巴黎東方博物院。他發現在中國展室中「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 『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
法國軍事博物館藏乾隆盔甲
法國軍事博物館建於1671年,由法王路易十四興建,是歐洲最大的軍事博物館,原本是贍養殘疾軍人的國家福利機構,近代變為軍事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基本有4個展館,步兵輕兵器發展史館,重兵器館,「二戰」館及拿破崙墓,時間跨度為1540年到1945年。
現在法國軍事博物館內展出有歐也妮王後送給拿破崙三世的清朝皇帝御用軍刀、盔甲等,應為圓明園遺物。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康熙玉如意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康熙玉如意」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康熙玉如意」 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長近半米,顏色是白中透綠,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這是臣子吳敬進獻之物,表達了他希望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祈願,更主要是對皇帝的歌功頌德,下部的銘文寫道:「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
早在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如意就已經成為帝王將相手中的喜愛之物了。古人將「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堅潤比喻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雙重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如意造型的變化和發展在清代達到最高水平,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註重材質、工藝及紋飾。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豐富,單柄首就有葵瓣、雲頭、蓮花、靈芝等不同樣式。歷次拍賣會上的拍賣價格非常驚人,玉如意動輒以百萬論身價。不說皇家御用如意,就連普通如意端頭如同靈芝草形狀,圖案呈心形或雲形帶長把的,按玉料成色分,價格都在數十萬之間。
英國所藏圓明園文物
當過光緒皇帝英語教師的張德彝 (1847-1918),曾任清朝駐英、意、比等國公使。1866年,他作為中國第一位赴歐旅遊團成員出國游歷,回國後寫了日記體游記《航海述奇》一書。他在書中寫道: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初四的早晨,一位姓突的朋友來拜會他,約他出去遊玩。他們坐車走了十多里路,來到一個地方,室內非常寬闊潔凈,看見貨架「上下羅列者,皆中國圓明園失去之物,置此賃賣。」有「龍袍、貂褂、朝珠、太後朝珠、珠翠、玉石、古玩、諸般畫軸、神像、金雞。其中天馬、銀鼠等衣,皆御用之物」。
法國巴黎圖書館藏《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圓明園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親賢、方壺勝境、蓬島瑤台等。《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原是根據乾隆皇帝旨意,由當時最知名的宮廷畫師唐岱、沈源、冷枚等於乾隆九年(1744年)繪制而成,前後歷時十一年。
40幅分景圖,為絹本彩繪,各幅分別附有工部尚書汪由敦所書乾隆《四十景對題詩》,所繪建築、泉石等景觀都為寫實風格,題詩意境深遠,書法雋永飄逸,詩、書、畫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其上蓋有「圓明園寶」等99 顆圖章。全圖原安放於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人稱殿本彩圖。
1860年,圓明園罹難,被認為唯一能反映圓明園原貌的詩歌繪畫珍品《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被法國軍官杜潘上校掠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成立了戰利品挑選委員會,以便挑選最漂亮的禮物晉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崙三世皇帝。杜潘是這個委員會的法方代表,他「先為自己挑了一份」,《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就成了他的私人財產。
回到法國,1862年2月底到3月初,杜潘把自己的收藏品進行了四場拍賣,當時的《箴言報》上做了報道。《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在拍品目錄上編為329號,配有法蘭西學院漢學教授的說明,保留底價被定為3萬法郎,但拍賣上叫價沒有超過1萬法郎的,拍品被收回。
1862年5月2日再次拍賣,仍沒有達到預期價格,最終,杜潘以4000法郎將這個稀世珍寶賣給了一個巴黎書商。此後,法國國家圖書館版畫部主任從書商處,以4200法郎買入。這件孤品就這樣進入了法國國家圖書館,編號為2500號,這是版畫部當年最昂貴的入藏品。
圖片網上很多的,可以根據所需自行網路。
⑷ 圓明園的大部分文物哪裡去了
英國各博物館藏圓明園文物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坐落在倫敦城西北布盧冊伯里區,始建於18世紀中期,於1759年正式開放。其中東方藝術館中除少量是中亞、南亞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可以說應有盡有,為數達兩萬件之多。
其中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
(1) 我國東晉時代的大畫家顧愷之繪制的宣揚宮廷婦女們道德規范的《女史箴圖卷》,它是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
(2) 當年和珅竊取圓明園中的一個長3尺、高2尺的白玉馬,也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另外該館內還有圓明園中原藏商周著名的青銅器、歷代的陶瓷器、玉如意、時鍾、金塔、金鍾、玉磬等宮廷陳設品。還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琺琅、景泰藍、珊瑚、琥珀、瑪瑙、水晶、寶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藝術品。
目前我們對大英博物館中的圓明園文物了解得很少,有待進一步去考察。
因條件限制,無法提供具體文物及圖片。
收藏於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艾伯博物館內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皇帝在萬壽山下接見蠻人》玻璃畫。
美國各博物館藏圓明園文物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康熙玉如意》。這是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顏色是白中透綠,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的銘文是:"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
收藏在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巨型的《乾隆大玉山》一座。重640磅。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寬闊平滑處,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塗以紅色。這座精美的玉雕藝術品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個。
法國各博物館藏圓明園文物
1、巴黎東方博物院藏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枚為"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枚為"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
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拿破崙三世歐也妮王後建立的。興建的原因是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將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法王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歐也妮王後將送給她的圓明園文物匯集在一起,在楓丹白露皮埃爾大廈舊址底層建造了中國博物館,將這些文物存放起來。
據我國著名文物鑒定學家史樹青描述中國館內收藏文物1000餘件,展出320件,全部是當年從圓明園搶劫去的。
2、法國軍事博物館內收藏有歐也妮王後送給拿破崙三世的清朝乾隆皇帝的盔甲及軍刀、劍和玉如意。
3、收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的圓明園的藝術珍品主要有:
(1) 由中國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
(2) 宮廷畫師沈源和孫祜繪制的木刻本《圓明園四十景圖》。
(3) 伊蘭泰繪制的海晏堂等西洋樓銅版畫20幅。
(4) 《圓明園菊花迷宮圖》。
(5) 郎世寧繪制的宣揚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營》版畫。
4、收藏於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
(1) 郎世寧繪制的《乾隆肖像》。
(2) 《乾隆百花瓷瓶》。
5、收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 郎世寧繪制的《乾隆帝後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6、法國巴黎私人收藏的圓明園文物 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法國侵略者將一部分圓明園珍貴文物獻給王室,後被各博物館收藏。但大部分圓明園珍貴文物被個人收藏,有些文物後來在各種拍賣會上拍賣,有些文物至今仍在個人手中.
挪威實用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文物
挪威西部伯爾根城中的實用藝術博物館,其中一處展廳擺放著幾千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僅出自挪威人蒙茨一人的捐獻。蒙茨一八八七年來到中國,在中國海關任職,以後又擔任了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多種職務。在中國生活了五十餘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間的圓明園遺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銅器、陶瓷、繪畫、絲綉等,其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從中可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
世界各地博物館內到底保存有多少圓明園文物?私人手中又收藏有多少圓明園文物?具體的數字誰也說不清。我們希望這些西方"文明國家"的政治家們會翻然悔悟,把他們祖先以非法手段在歷次侵華戰爭中搶劫去的中國藝術珍品,無條件地交還給中國。
⑸ 圓明園的文物在哪裡
楓丹白露宮,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位於塞納河左岸的楓丹白露鎮,距巴黎約60公里。1137年,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城堡,後經歷代君王的擴建、裝飾和修繕,使之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帝王行宮。在楓丹白露宮專門建有一座中國館,由拿破崙三世時的歐仁妮皇後主持建造,修建原因竟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據說這里存放著中國歷代名畫、瓷器、玉雕、香爐、寶石和金銀器等有3萬余件。
⑹ 圓明園里的寶物都在哪裡
圓明園的寶物都珍藏在中國故宮博物館中。
典藏文物
古玩字畫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
而圓明園曾經收藏了多少文物是個謎。無論是故宮、頤和園還是其他文物建築,都會有相關的陳設檔案,專門記錄建築中所擁有的文物,唯獨圓明園缺乏陳設檔案,因為圓明園收藏文物的總數並沒有明確的記錄,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國外也變得很難。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傢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中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
圖書典籍
圓明園內收藏有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現僅舉幾例。文源閣是仿照寧波范氏天一閣而建的藏書樓,為著名的皇家北四閣之一,建成於乾隆四十年。閣中收藏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和康熙《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收書3400餘種,有近8萬卷,36000餘冊。因《全書》篇帙浩瀚,當時又擇其尤要者,編成《四庫全書薈要》,計12000冊。
《薈要》共抄兩部,一部貯在故宮摛藻堂,另一部收藏於長春園含經堂的東廂「味腴書室」。另外,含經堂還有一外著名文軒——淳化軒,是專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閣帖》摹版而建的。《閣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獻之乃至蒼頡、夏禹、孔子等99人的書法名跡。帖分十卷,是中國的第一部大型叢帖,被譽為諸帖之祖。
乾隆年間,根據《閣帖》的北宋「初拓賜本」,經過精審更定之後,進行鉤摹刻石。歷時三載,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將所摹刻的144塊帖版,鑲嵌於淳化軒前的24間左右迴廊之中。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閣帖》。
不用說圓明園劫毀時,園內收藏的《四庫全書》、《全書薈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都未能倖免於難。這從一個側面可反映出帝國主義侵略者火燒圓明園,對人類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壞。
(6)圓明園的物品都被放在法國哪裡擴展閱讀
盛時圓明園
(一)、舉足輕重的地位。圓明園由緊相毗連的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是清朝五代皇帝歷時150餘年,集中無數能工巧匠傾心經營的大型皇家宮苑。它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最初是康熙給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賜園。
雍正即位後,在園南部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親賢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乾隆在位60年,他除了對圓明園繼續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東側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時,又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擴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山、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山莊與木蘭狩獵,卻仍不放棄對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是清代五位皇帝長年居住、生活並處理朝政的地方,即所謂「以恆蒞政」,或稱之為「凡蒞官治事,一如內朝」的一座大型宮苑,前後長達130餘年之久(1723年到1860年)。這就是說,清王朝統治中國268年,全國的政治權力中心,實際上是由圓明園與紫禁城共同構成的。
它與大內(紫禁城)的不同之點,在於宮苑結合、以苑為主,是封建帝王「避喧聽政」、「寧神受福」的理想場所。並形成了獨特的帝後園居、官員奏事、禁園管理和護軍拱衛制度。清帝每年都有大半時間居住園中,並在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設置有內閣、六部、軍機處等中央政府各部院衙門的辦事機構,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心。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造園藝術、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政治地位聞名於世,被譽為「萬園之園」,在世界園林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乾隆皇帝贊譽其「規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風土草木之清佳,高樓邃室之具備,亦可稱觀止。
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法國大文豪雨果把圓明園和雅典的帕特農(Parthenon)神廟分別稱為東西方藝術的代表,盛贊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的崇高典範」。
一位曾經看到圓明園景色的英國隨軍牧師寫道:「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歷史家、美術鑒定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圖寫園景,形容盡致。」從這些描述中不難想見圓明園曾有的輝煌與秀美。
(二)、皇家園居生活。清帝長年居住在圓明園,他們通常是從正月燈節之前,就由紫禁城移來。屆時皇太後、皇後嬪妃、皇子公主等眷屬,都一同隨往。待入冬之後,皇帝又由圓明園遷回大內時,也是「宮眷皆從」。
這種每年兩度的浩浩盪盪大遷居,當時俗稱為「大搬家」。但一年之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圓明園度過的。如雍正在圓明園度過十幾年的帝王生活,除冬日在紫禁城略住幾十日之外,主要在圓明園居住。
雍正十一年(1733),全年共計355天,胤禛有247天生活在圓明園,佔全年天數的百分之七十。乾隆的活動范圍較大,除紫禁城、避暑山莊、南巡、東巡等,他也是長期在圓明園居住。乾隆二十一年(1756),有閏月,全年共384天,乾隆外出巡遊、行圍、謁陵共109日,其餘居大內118日,居圓明園157日。
嘉慶之後,皇帝在圓明園居住的時間更長,尤其道光帝,每年在圓明園居住的時間一般要接近300天。道光二十四年(1844),共347天。道光帝在圓明園居住達274天,在宮中居住僅73天,園居時間達全年的八成。該年冬至前道光帝奉太後回宮,次年正月初九就回到圓明園。由此也不難看出皇室在圓明園生活居住的時間之長。
圓明園是清代皇室優游享樂的地方。皇室成員們可以在河湖泛舟,在福海觀賞龍舟競渡、河燈、乘坐冰床游賞;在文源閣等藏書樓讀書、在同樂園等戲台聽戲、在山高水長欣賞元宵火戲;在買賣街陶醉於模擬市井街市的風情。
在北遠山村、多稼如雲等地享受農桑、田園、水鄉的景緻;在西洋樓欣賞各式各樣的西式水法;他們還可以在園內拈香拜佛、登高攬勝、宴飲詠對。皇室貴族們在圓明園優美秀麗的環境中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令人痛心的是,由於清政府的逐漸衰落和西方列強的侵略,正是這凝聚著中國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舉世名園,竟然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並被付之一炬。過後四十年,即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園內殘存建築,再次遭到官僚、地痞、奸商和軍閥的破壞,此後,一代名園圓明園逐漸淪為了一片廢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明園
參考資料來源:圓明園遺址公園-圓明園歷史概述
⑺ 圓明園毀滅後侵略者掠走的物品到了哪裡
流落海外,以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最多。
自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劫掠焚毀,園內文物開始不斷散失,其中的精華部分大多現存海外,以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最多。
據中國文物學會的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7)圓明園的物品都被放在法國哪裡擴展閱讀:
歐洲一些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里也收藏有圓明園文物,《圓明園全景圖》現保存在巴黎博物館內。
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唐岱所繪《圓明園四十景圖》原畫,和郎世寧所繪的西洋樓透視圖銅版畫現保存在巴黎國家圖書館內。
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著原藏於圓明園文源閣的《四庫全書》部分圖冊,還有眾多來自圓明園的瓷器、金器、玉器等。
倫敦大英博物館也收藏有大量圓明園文物,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傳世名作《女史箴圖》(唐人摹本)就是其中之一。
座落於巴黎東南70公里郊外的楓丹白露宮建於1137年,本是法國國王的行宮。
如今楓丹白露在業內被認為是西方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博物館,而其「中國館」部分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為什麼呢?因為,「中國館」裡面的陳列品全部來自圓明園。
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焚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的劫掠所得獻給拿破崙三世(拿破崙弟弟的兒子)。
為了存放這些文物,由歐仁妮皇後主持建造中國館,收藏有來自圓明園的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金銀器等3萬多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還有多少圓明園珍寶流落國外?
⑻ 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有哪些,現在都在哪
1、《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⑼ 圓明園的大批文物珍寶被侵掠者搶走後,他們主要散落在哪些國家和地區嗎
如果交接幾個在中央美術學院學國畫的,或者學油畫的碩士生,就知道他們的師爺徐悲鴻 吳冠中還有現在又返回美國的博導陳丹青都認為,紐約大都會藝術館里的圓明園珍品是質量最好的,藝術性最高的.
另外說一下,現在無法統計哪個博物館的東西最多,樓上說"大英最多"的是明顯信口雌黃___直接證據就是鄙人在去那裡看中國古代瓷器展的時候詢問過辦事人員,他們告訴我這些東西的來源一部分是收藏者捐贈,另一部分是拍賣會競購,還有是派出幫辦去從急需COINS的家道沒落者那裡搶購,大部分藏品在進館的時候根本沒有詢問和登記原始出處,所以一個元朝的青紋雪玉胎瓶,你可以說它是從故宮或圓明園搶劫來的原滿清皇室藏品,也可以說它是從江南富人家收購來的.___換句話說,大英根本沒有統計過中國藏品里多少是圓明園多少是故宮多少是太平天國的天京搶劫來的.
美國的圓明園藏品大部分是從英國收購,因為當年搶劫的英法軍人主要目的在於拿它們換錢,而稍微有點歷史知識都知道當時法國正是第三共和國與第二帝國完成政權交接的時期,同時也是法國開始和義大利、普魯士鬧矛盾的白熱期,這樣的情況導致國家經濟氣氛十分緊張,所以很多法國兵把東西換給有錢的英國人或美國人(上面有說盧福宮也有藏品的,其實法國人搶的好東西都在英國和美國了),美國人再後來把拍賣產業做大,成立了索斯比等一系列跨國經營的拍賣行,就更容易收購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了。
⑽ 圓明園中的寶物都流失在海外哪些地方!快~~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世界四十七個國家的二千多個博物館中,流失的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多數都是戰時掠奪品。
在法國巴黎東南七十公里郊外,有一座建於一一三七年的法國國王的行宮——楓丹白露宮,宮內有一個「中國宮 」,裡面的陳列品全部來自圓明園。宮內最大的一間展室屋頂上,有三幅巨大的工筆重彩佛像,畫上清乾隆的鑒賞御印清晰可見。大廳正面是鑲嵌珠寶的屏風、宮扇,左側是兩個大多寶閣櫃,透過玻璃可見珊瑚、田黃石、白玉等雕刻文物,還有戰國青銅器、各代瓷器、清皇帝戴的皇冠。在一架木托碧玉插屏上還刻寫著記錄清乾隆六十六大壽舉行百叟盛事的文章。展廳的另一側是幾個展櫃,裡面全是大型器物。一件雕繪有雙龍圖案的景泰藍瓶的足邊上,鐫刻著「大清乾隆年制」。
挪威西部有一座叫伯爾根的城市,那裡有一個實用藝術博物館。其中一處展廳擺放著幾千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僅出自一人的捐獻,他是挪威人蒙茨。蒙茨一八八七年來到中國,在中國海關任職,以後又擔任了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多種職務。蒙茨在中國生活了五十餘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間的圓明園遺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銅器、陶瓷、繪畫、絲綉等,其中許多是價值連城的珍品。瓷器中有來自清朝宮內的祭藍天球瓶、青花梅瓶、鬥彩筆筒、瓷雕;收藏的絲綉更是堪稱極品,有一件仿宋徽宗 「旭日初升圖」的刺綉,色彩鮮艷如新,技法高超,如同原畫一般。該館藏品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宴堂銅版畫。從上面還能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
在歐洲一些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里也收藏有圓明園文物,《圓明園全景圖》現保存在巴黎博物館內。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唐岱所繪《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原畫,和郎世寧所繪的西洋樓透視圖銅版畫現保存在巴黎國家圖書館內。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著原藏於圓明園文源閣的《四庫全書》部分圖冊,還有眾多的來自圓明園的瓷器、金器、玉器等。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內到底保存有多少圓明園文物?私人手中又收藏有多少圓明園文物?具體的數字誰也說不清,可能永遠是個不解之謎。
茲列舉部分國外博物館重要中國文物的收藏如下:
大英博物館 該館東方藝術館,大部分是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可謂應有盡有,總數達3萬多件,其中絕大部分是無價之寶。
大英圖書館 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和地圖。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該館最出色的收藏是東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國文物,數量多、質量高。
波士頓美術館 該館以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鸚鵡》。
芝加哥美術館 該館的東方部以收藏中國青銅器而為世人矚目。最引人入勝的是一件戰國提梁盉。
俄國東方文化博物館 館內收藏了從殷商到明清的青銅器、繪畫和雕刻作品。繪畫中有唐代周頡的《貴妃出浴圖》、明仇英的《侍女圖》、清任伯年的《荷花》等傑作。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該館幾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國文物,包括書畫、佛教藝術、銅器、玉器、陶器等。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
美國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 該館收藏相當數量的中國壁畫、石雕、青銅器、玉器、繪畫等珍貴文物。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館內收藏的康熙玉如意,為圓明園散失的藝術珍品之一。它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長近半米,白中透綠,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刻銘文:「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當年它被英法聯軍搶走後,又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最後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以收藏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品著稱,尤其是漢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駿」中的拳毛馬和颯露紫就在該館。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 收藏有一座原藏圓明園的乾隆大玉山子。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閣,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極為壯觀而精緻。在峭壁之上,還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 《蘭亭序》 。
法國盧浮宮 是法國收藏中國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僅其分館吉美博物館就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盧浮宮還收藏6000多件中國歷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繪畫。
巴黎國立圖書館 館內目前收藏的圓明園藝術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 ;宮廷畫師沈源和孫佑刻版的木刻本 《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伊蘭泰製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樓銅版畫四十幅;郎世寧繪制的宣揚乾隆皇帝武功的 《格登鄂拉斫營》 ,以及 《圓明園菊花迷宮圖》 等。
巴黎集美博物館 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館內還收藏有圓明園藝術品珍品:郎世寧繪制的 《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狀,造型精美,畫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圖案種類各異,絢麗多彩、萬紫千紅,非常美觀,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珍品。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 《洞山渡水圖》 、 《寒江獨釣圖》 ,梁楷的 《雪景山水圖》 、 《李白行吟圖》、 《六祖截竹圖》 、李迪的 《紅白芙蓉圖》 等等都是曠世名作。
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萬,難以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