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迅速滅亡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法國太依賴馬奇諾防線。
整體來看,法國對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一戰時期,已經落伍了。而在一戰損失了太多人口,也導致四十年代法國的青壯男丁太少。
⑵ 法國歷史上被滅國幾次
一次也沒有,但幾度瀕臨滅國:英法百年戰爭時期
拿破崙戰敗
普法戰爭戰敗
二戰時法國全境淪陷
以上幾次戰爭法國一次比一次國土損失大,但一次比一次亡國可能小,英法百年戰爭時期法國沒有民族意識,所以戰爭類似於諸侯爭霸,在王位繼承上爭奪,這次如果英國戰勝了法國,那法國就真的滅亡了,因為英王是法王遺囑中英法兩國的共同領主,但好在貞德的精神感召下法國人民總算站了起來,貞德的犧牲也鼓舞了包括法國貴州在內的全法國人的鬥志;
拿破崙雖然戰敗,但法國非但沒有被佔領,反而走上了溫和發展的道路,而且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被拿破崙保存下來,法國在19世紀雖然國勢衰微,但人民的覺悟和信念都空前絕後於任何時期,故而法國雖幾經戰亂卻仍然是精神文化的聖地,從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無一不誕生在這時的法國,所以即使法國全國被異族控製法國精神也不致消失;這就是後來普法戰爭和二戰時法國全境淪陷於納粹德國但仍然不屈服且很快復原的根本原因
⑶ 二戰時,法國是如何被德國打敗的
德國裝甲部隊繞道比利時,避開馬其諾防線,從前後兩面夾擊法國,法軍大部部署在馬其諾防線,一打就很被動。法國對馬其諾防線過分自信,對自己認識不足,對德國過分輕視,戰術落後,結果三周而亡國
⑷ 法蘭西帝國的最後輝煌是如何破滅的
法蘭西帝國(法文:Empire français),分別由拿破崙·波拿巴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與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組成。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宣布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的皇帝,正式成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反法聯盟。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第一帝國覆滅。
1851年12月2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2月2日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7月19日法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對普魯士宣戰,法軍戰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在帝國范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2] 、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克里木戰爭後至60年代初是第二帝國發展的頂點。但是,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共和派加強斗爭。因長期爭奪歐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法國和普魯士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電報」,觸怒了法國政府。第二帝國支持羅馬教皇阻撓義大利統一、武裝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等一系列問題上失策,使法國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國內危機和重奪歐陸優勢,1870年7月19日法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對普魯士宣戰,法軍戰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國,法國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⑸ 二戰中,法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有些人認為,法軍是敗在德國坦克裝備下的。其實,法軍的殘敗並不完全是因為德軍坦克裝備的優勢。事實上,在當時參戰的德軍坦克中,可以和法軍的重型坦克對抗的只有裝備了75毫米火炮的坦克,其他類型坦克均無法與法軍坦克匹敵。
⑹ 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1811年,俄國正式退出「大陸體系」,英俄恢復商業關系。拿破崙決定率軍遠征沙俄。他在東普魯士和波蘭集中了一支70萬人的大軍,於1812年6月侵入俄羅斯。9月,法、俄兩軍在博羅季諾會戰,俄國軍隊在庫圖佐夫公爵的指揮下成功阻擋了法軍的攻勢。在攻入莫斯科後,拿破崙才發現他佔領的是一座空城。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這位皇帝,拿破崙醒來後看著被火光映紅的天空不禁大喊:「燒掉自己的家園!……多麼野蠻!這是什麼樣的民族呀!」俄羅斯的寒冬讓拿破崙吃盡了苦頭,在進入俄國的61.1萬法軍中,死於戰爭傷亡、飢餓和嚴寒的有40萬人,被俘10萬人。
與此同時,歐洲所有反拿破崙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來。俄軍尾隨法軍挺進到中歐,普魯士和奧地利也轉而與沙俄聯合作戰,義大利也爆發了反法暴動。英國軍隊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本土。1812年12月,拿破崙秘密離開在俄羅斯風雪中艱難撤退的軍隊,依靠雪橇和馬車穿越歐洲到達了巴黎,組建了一支新軍。但是新軍缺乏訓練,隨他征戰多年的許多優秀軍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羅斯的戰爭中大批傷亡。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被擊潰。第二年4月,拿破崙宣布退位,被流放到義大利海岸附近的厄爾巴島上。
1815年3月1日,拿破崙秘密逃離厄爾巴島,在法國儒昂港登陸。海關衛兵見登陸的是拿破崙,立即向他脫帽致敬。拿破崙以洪亮的聲音向當地士兵發表演說,士兵們熱烈歡呼,並加入了他的行列。3月3日,拿破崙在法國登陸的消息傳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派軍隊前去阻止。但拿破崙所到之處,士兵們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有的指揮官甚至不等拿破崙到來,就把自己的團隊集中起來,高呼「皇帝萬歲」,到前線去迎接拿破崙。
1815年3月20日晚9時,拿破崙在隨從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下進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於滑鐵盧會戰敗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之手。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國在南大西洋中的領地聖赫勒拿島。1821年死在了流放地。
⑺ 法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法國並沒有滅亡,何來滅亡的的原因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1]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⑻ 法蘭西第一帝國迅速走向滅亡的原因
1、長期對外戰爭消耗了法國實力;
2、大舉進攻俄國,慘遭失敗;
3、反法聯盟兩敗拿破崙,法國國力衰竭;
4、拿破崙的戰爭從根本上是侵略性的,由此引起歐洲人民的廣泛反抗;
5、封建制度的生命力尚未完全枯竭,因此垂死一擊,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⑼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滅亡法國的
繞過嗎奇諾防線,通過佔領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通過『閃電戰』打擊,迫使法軍節節敗退。最好佔領巴黎,迫使法國投降。
⑽ 二戰期間的法國的傀儡政權是如何覆滅的
1940年6月德國侵佔巴黎後,以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Vichy),故名。正式國號為法蘭西國。維希政府在被德國國防軍佔領的法國北部領土(即佔領區)還保有一些權力,但是它主要統治包括其政府駐地維希在內的非佔領區,約佔法國本土領土面積的五分之二。 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底解放法國後,維希政權宣告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