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巴黎十七區有哪些豪華小區 再加點周邊建築、區域介紹
在南部特納大街(Ternes)為豪華小區法國巴黎十七區最為著名的當屬巴蒂尼奧爾廣場~巴黎會議大廈、布羅涅森林公園也在附近。
Ⅱ 世界頂級豪華別墅有哪些
世界十大知名別墅 世界別墅排名
愛敦閣
位於倫敦市西南郊薩里郡的愛敦閣(Updown Court),連續兩年守擂成功,蟬聯「世界第一豪宅」寶座。它所創造的總價記錄1.5億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一直保持至今。 據Leslie Allen-Vercoe先生介紹,愛敦閣只面向全世界數量有限的2000個億萬富翁,「唯有他們才有可能成為房子未來的主人,我們正在積極尋找能夠支付1.5億美元的實力買家。」 福布斯稱其為「英國19世紀後建造的最重要的私人住宅」。
安提拉
印度信誠工業集團董事總經理穆穆凱什·阿姆巴尼就是這座摩天大樓的擁有者。這位全球富豪榜排在第5位的超級富翁身家超過430億美元。安提拉位於印度孟買市郊,據說這棟大樓花掉阿姆巴尼20億美元!安提拉於今年2月竣工,其名字是以印度神話中的島嶼命名。總面積達到37161平方米,高度約為167米,一共有27層。阿姆巴尼的妻子曾長期居住在紐約的文華東方大酒店裡。她被該酒店的濃郁的東方建築風格所吸引,因此她希望在安提拉大樓里也能看到類似的設計;另外,安提拉每一層樓的構造都是與眾不同的。所有這些因素導致安提拉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的居所。
流水別墅:
但凡在現在主義建築上要討論別墅的,都不禁要說起他,說起他為考夫曼設計的流水別墅。他就是弗蘭克.勞埃德.萊特。在美國建築行里,他就是國寶。
這個驚世駭俗的構想,就是要將別墅凌空建於溪流和瀑布之上。為了這超凡脫俗的夢境的實現,賴特在流水別墅的結構,選材上用盡心血。為此目的,出現了堅實的豎牆。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明的對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看來有如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築最高的動感與張力。
薩伏伊別墅:
薩伏伊別墅建於1928-1929年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位於巴黎的近郊,是一個完美的功能主義作品。它是柯布西耶建築設計生涯中最為傑出的建築作品,以後他大部分作品的設計都是以此為基點的。這個建築表面上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太多的裝飾,完全不同於早期中世紀時期的建築給人的那種印象。它的外部裝飾採用白色粉刷,唯一的可以稱為裝飾部件的是那個長條形排窗,建築表面平整,形體也比較簡單;然而從不同的方向看過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這使建築外觀顯得甚為多變。這種不同不是刻意設計出來的,而是其實內部功能空間的外部體現。在這座建築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主義建築精神的體現,包括簡單的外部裝飾和對使用功能的重視。
史密斯住宅:
史密斯住宅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達瑞安海濱,這里是康涅狄格州的邊垂地帶,位置遠離市中心,是一塊沒有都市塵囂的世外桃源。而基地的周圍環境也提供了極為良好的自然景觀,尤其它面臨長島灣,更為基地提供了那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景。從公路進入基地時,由於建築物受到樹林阻擋,所以整棟建築在視覺上並不明顯,但是那純白的建築體量和自然景觀所形成的對比,引導著人們的視線,使人不致迷失方向。順著道路引導向前,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位於道路末端的車庫,轉了45角之後,整幢房子才出現於眼前。而住宅這一側入口立面比較簡潔,只開了一些所需的方窗,將自然景觀最為精彩的海景完全阻礙了,令人只想趕快進入屋內,才能欣賞美景。
范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1945年為美國單身女醫師范斯沃斯設計的一棟住宅,1950年落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諾南部的福克斯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夾雜著叢生茂密的樹林。與其他住宅建築不同的是,范斯沃斯住宅以大片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視線的牆面,成為名副其實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道格拉斯住宅:
道格拉斯住宅(Douglas House 1971~1973)是白色派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其設計者是大名鼎鼎的理查德。邁耶。道格拉斯住宅猶如天然的傑作,清新脫俗,一塵不染。 室外的樓梯和高聳的煙囪,還有橫向的頂,透明的玻璃窗,構成了它的所有。
考夫曼沙漠別墅:
沙漠別墅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小城帕穆斯林斯那兒擁有一片蒼涼而迷人的沙漠綠洲。是建築大師理查德•諾伊特拉在二戰後為比茲堡百貨公司所有者考夫曼及其家人和客人冬季度假而從中找到更輕盈﹑寬闊的感覺而設計的。
諾伊特拉設計建造的建築。並不是為了看上去是一處風景中的一個構建物。諾伊特拉設計的住宅和其住所環境之間的邊界,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這就是的建築周圍的天然景色可以進入房間。或者說融入這個房間。
海爾原鄉墅:
海爾原鄉墅是中國唯一入圍專家評審的別墅群,別墅位於青島市溫泉旅遊度假區,毗鄰青島溫泉國際博覽中心、高爾夫度假村、滑雪場等。別墅力求打造錯落有致的人文院落,體現人們回歸自我、回歸自然的訴求,並融入U-HOME家居科技智能化系統,提升生活品位,是海爾地產新東方主義開山力作。
瑪利亞別墅:
瑪麗亞別墅是典型的現代理性主義與民族浪漫主義的結合。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採用了「流動空間」的手法,空間自由靈活,空間的連續性富有舒適感。阿爾托創作的這座瑪麗亞別墅是當代最出色的住宅注意,這是一處寧靜優美的場所,適合人的生活需要。
更多知名別墅:洛克斯利大廳
拉·阿密提豪宅
星木牧場、、濱海地產、托普拉克豪宅、三湖別墅、The-Portabello-Estate、皮埃爾閣樓套房、、海濱別墅、黃金海岸別墅、包豪斯、母親住宅、利奧波德別墅、海德公園1號、費爾菲爾德豪宅、郝斯特山莊、維多利亞別墅、巔峰園、洛杉磯霍爾姆比山「庄園」、吸血鬼城堡、
Ⅲ 有哪些著名的玻璃房建築
W.格羅皮烏斯,
密斯凡德羅,
赫爾辛基火車站,芬蘭(1906~1916年)
建築師:E.沙里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赫爾辛基火 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長撫拜幌之呵瓣童抱闊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
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設計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築藝術探新中勇於開辟另一條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在米拉公寓設計 中,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他發揮想像力,建築形象奇特,怪誕不經。同時 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林蔭大道末端的一處人造高 地上,面積為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似古希 臘神廟,但沒有通常希臘神廟的山花,而是一個團進去的屋頂層,放在古典柱式的頂部。
紀念堂內部用排列柱將平面劃分為一個主廳和兩個側廳,側廳內牆壁上繪制了表現林肯
一生中最顯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堂的高潮是正對入口位於主廳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從入口到雕像這一縱向序列的引導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庄嚴。爾後人們
會漸漸看清這尊在散射入室的陽光照射下表情嚴肅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縱橫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導形成了庄嚴肅穆的氣氛,這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手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本世紀20年代,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已在西歐興起,而傳統建築風格仍保持著強
勁的勢頭。1923年落成的這幢市政廳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一種表現。瑞典建築師R.奧
斯特柏格在市政廳設計中,他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將歷史上的多種建築風
格與手法融合一起,創作了這座體形高低錯落、虛實相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內的幾個
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
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設計人G.里特維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
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
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
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此建築群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建於德國德騷市。它由教學樓、實習工
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既
獨立分區,又方便聯系。教學樓與實習工廠均為四層,佔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層,連接二者的是兩層的飯廳兼禮堂。居於群體中樞並連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師辦公室
和圖書館。建築佔地面積為2630平方米。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
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關系,更體
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系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
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這是一個富豪的別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師於1928
年設計,1930年建成。地段為十二英畝,建築佔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層。
這座別墅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作為獨立住宅的自身,由於它在西方「現代建築」歷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譽為「現代建築」經典作品之一,它是與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築和城
市規劃事業相關聯的。勒·柯布西耶的許多建築觀點早期是由小住宅設計體現出來的。
1926年他把「新建築」與舊建築進行比較,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1)支柱層,主
要房間設在二層;(2)屋頂花園;(3)自由的平面;(4)橫向長窗;()自由立面
(成為一片可供自由處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薩伏伊別墅就是綜合體現上述特點
的,與傳統住宅建築完全不同的代表作。從外觀上看,形體簡單,但內部空間卻很復雜。
它與歐洲傳統住宅大異其趣,表現出20年代建築運動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築觀念。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西班牙(1929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1929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有個德國館,轟動了整個建築界。博覽會結束,該館也
隨之拆除了,存在時間不足半年,但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持續著。德國建築大師密
斯·凡·德·羅在這個建築物中完全體現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築處
理原則。他認為,當代博覽會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和競市角遂功能的設計思想,應該跨
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塑造建築空間,以水平和豎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運用,以及結構造型等,使建築進入詩意般的水平。
這座德國館建立在一個基座之上,主廳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頂。
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牆板也是簡單光潔的薄片,它們縱橫交錯,布置靈活,形成既分割
又連通,既簡單又復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附加的雕刻裝飾,然而對建築材料的顏色、紋理、質地
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異常考究,比例推敲精當,使整個建築物顯出高貴、雅緻、生動、
鮮亮的品質,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質量。展館對20世紀建築藝術風
格產生了廣泛影響。
半個世紀以後,西班牙政府於1983年決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現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蒙胡
奇公園里重建這個展覽館。由西班牙著名建築師C.錫里西等主持。
紐約帝國州大廈,美國(1931年)
建築師:S.L.H.建築事務所
在紐約繁華的曼哈頓島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高
的樓房——帝國州大廈,高度達381米。它保持高度冠軍稱號達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國州大廈1930年3月1日開始設計,設計人為席瑞夫、蘭姆、哈蒙。4月7日開始樹
起第一根鋼柱,9月22日鋼結構就安裝完畢,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後只
花去一年零一個月時間。鋼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層,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優秀的記錄。這座大廈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鋼構件製作精確、
施工組織嚴謹分不開的。
流水別墅,美國(1935年)
建築師:F.L.賴特
流水別墅是美國建築大師F.L.賴特的經典作品,是為德國移民考夫曼設計的郊外別
墅。這座房屋不大,建築面積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誕生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新建築紛紛問世,但流水別墅依然受到人們的贊美,並被列為
國家重點文物加以保護。流水別墅位於一片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F.L.賴特將別墅建在
地形復雜、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個別墅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懸挑力,伸出於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這幢房子隨著四季更迭以「無聲之聲」作出反應和進行著自我的更
新。建築動勢的性質與瀑布的流速動勢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漲
時的強大動勢使建築物看上去更像一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當夏日流水涓細之時,倒像
是讓別墅進行一種動物冬眠前的肌體蜷曲動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簾般垂現在切斷
北岩的花架與點綴出挑的冰凌之間。建築本身疏密有致,有實有虛,與山石、林木、水
流緊密交融。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匯成一體,交相襯映。流水別墅不但是F.L.賴特本人
作品中特別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紀世界建築園地中罕見的一朵奇葩。
聯合國總部大廈,美國紐約(1946~1952年)
建築師:w.K.哈里森
聯合國總部設計主任由美國建築師沃利斯·哈里森擔任。同時成立了有澳大利亞、
比利時、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烏拉圭、英國、前蘇聯、中國10個國家組成的國
際顧問委員會。代表中國參加設計顧問委員會的是梁思成先生。設計顧問委員會先後討
論了53個方案。1947年5月通過了以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方案為基礎的最後方案。
建築方案的落實由美國建築師哈里森負責。大廈於1952年落成。
聯合國總部是由秘書處大廈、大會大廈、會議大廈、圖書館四棟建築組成。秘書處
大樓為板片式建築,地上39層,高165.8米。其東西兩面為藍綠色玻璃幕牆,兩個端面
為狹窄的實牆。大會堂匍匐在大樓的一側,頂部和側面呈凹曲線形。安理會會議樓在秘
書處大樓與大會堂之間,臨靠河面。與歷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議會性建築相比,聯合國總
部建築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復雜性和造型構圖的創新性是已往建築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聯合國總部建築的出現標志著現代建築風格在20世紀中期得到廣泛的認同。
馬賽公寓,法國(1946~1952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被人們稱之為「馬賽公寓」的建築,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現代化城市中「居住單位」設想的第一次嘗試。勒·柯布西耶認
為在現代條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靜衛生的環境。他理想
的現代城市就是中心區有巨大的摩天大樓, *** 是高層的樓房,樓房之間有大片的綠地,
現代化的整齊的道路網布置在不同標高的平面上,人們生活在「居住單位」中。一個
「居住單位」幾乎可以包含一個居住小區的內容,設有各種生活福利設施,一棟建築就
成為一個城市的基本單位。他在馬賽設計並於馬賽市郊建成的這座17層的「居住單位」
式公寓住宅大樓,可容納337戶約1600人居住。馬賽公寓是第一個全部用預制混凝土外
牆板覆面的大型建築物,主體是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現澆混凝土模板拆除後,表
面不加任何處理,讓粗糙地表現人工操作痕跡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現出了一種粗擴、
原始、朴實和敦厚的藝術效果,後來它被帶上了「粗野主義」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國(1950~1953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這座教堂建成於1953年。一向講幾何構圖的形式美,主張采
用新技術來滿足新功能和創造新形式的「現代建築」,並在建築創作實踐中遵循理性主
義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築家,卻設計出了一個具有震動性的奇特的建築。這是一座位於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幾千年來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變形,怪誕神秘,如岩石般穩重地屹立在群山環繞的一處被視為聖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創作風格的轉變,並對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西格拉姆大廈,美國紐約(1954~1958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建於1954~1958年,大廈共40層,高158米,設計人為著名建築
師密斯·凡·德·羅和菲利普·約翰遜。
二次大戰後的50年代,講究技術精美的傾向在西方建築界佔有主導地位。而人們又
把密斯追求純凈、透明和施工精確的鋼鐵玻璃盒子作為這種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廈
正是這種傾向的典範作
大廈主體為豎立的長方體,除底層及頂層外,大樓的幕牆牆面直上直下,整齊劃一,
沒有變化。窗框用鋼材製成,牆面上還凸出一條工字形斷面的銅條,增加牆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氣勢。整個建築的細部處理都經過慎重的推敲,簡潔細致,突出材質和工
藝的審美品質。西格拉姆大廈實現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樓構想,被認為是現代
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日本東京(1964年)
建築師:丹下健三
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體育館是60年代的技術進步的象徵,它脫離了
傳統的結構和造型,被譽為劃時代的作品。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的整體構成、內
部空間以及結構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傑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對日本文化的獨到理解,
它是由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比賽館、室內球技館及其他設施組成的大型綜合體育設施。
採用高張力纜索為主體的懸索屋頂結構,創造出帶有緊張感、力動感的大型內部空間。
特異的外部形狀加之裝飾性的表現,似乎可以追溯到作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豎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這可以說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發揮出材料、功能、結構、比例,直至歷史觀高度統一的傑出才能。該建築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現代建築發展的一個頂點,日本現代建築甚至以此作品為界,劃分
為之前與之後兩個歷史時期。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1959~1973年)
建築師:J.伍重
在澳大利亞悉尼大橋附近有一個三面環水的奔尼浪島。在這座島上矗立著一組似群
帆泊港,如白鶴驚飛的建築群,它就是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造型奇特,
外觀不凡。八個薄殼分成兩組,每組四個,分別覆蓋著兩個大廳。另外有兩個小殼置於
小餐廳上。殼下吊掛鋼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兩組薄殼彼此對稱互靠,外面貼乳白色
的貼面磚,閃爍奪目。
丹麥建築師J.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規模龐大,佔地1.8公頃,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確良花崗岩基座上,最高的殼頂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個2700座位的音樂會,一個
1550座位的歌劇院,一個550座位的劇場,一個420座位的排演廳,還有眾多的展覽場地、
圖書館和其他文化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達88000平方米,連觀眾和工作人員在內,同
時可容納7000人,實際是一座大型綜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劇院從設計到完工達14年之
久,耗資1.2億美元,建成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美國(1973年)
建築師:山琦實
紐約曼哈頓島上的世界貿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機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築物之一。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佔地約6.5公頃,它是一項耗資7億美元,由六幢建築組成的建築
群,包括一座海關大樓,一座飯店,兩座專供重要的政府貿易機構使用以及國際商品展
覽用的九層大樓和兩座主要建築——高411.5米的110層塔樓。兩座大樓都是方柱形體,
外形完全一樣。每邊寬63.5米,每幢塔樓面積達46.6萬平方米,兩幢塔樓面積合計有93
萬多平方米。大樓的外牆是排列很密的鋼柱,外表包以銀色鋁板。大樓受到很大的風壓
力,在普通風力下,樓頂擺幅為2.5厘米,實測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個世界貿易
中心有5萬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達8萬人次。兩座大樓有46部高速電梯,114部區
間電梯,8部貨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載55人。電梯可直達能容納2000輛汽車的停車場,
並與地鐵相連,可以迅速地將來往於世界貿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及來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法國巴黎(1977年)
建築師:R.羅傑斯和R.皮亞諾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總造價約4.8億法郎,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地上六層,地
下四層。該建築內設有工業設計中心、音樂與聲學研究所、現代藝術博物館、公共情報
知識圖書館以及相應的服務設施。整個建築被縱橫交錯的管道和鋼架所包圍,根本不像
我們常見的博物館,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廠。這座藝術文化中心是義大利建築師R.
皮亞諾和英國建築師R.羅傑斯共同設計的。他們認為現代建築常常忽視起決定性作用的
結構和設計。為了改變這一陳舊的觀念,特意把結構和設備加以突出和頌揚,6層樓的
鋼結構、電梯。電纜、上下水管、通風管道都懸掛在立面上,並塗上大紅大綠的色彩。
建築師有意將這座建築設計成類似機械框架的裝置,將內部做成寬敞的無阻攔的大空間,
允許內部布置靈活變動。這座中心是本世紀高技派建築的代表作。
國家美術館東館,美國華盛頓(1978年)
建築師:貝聿銘
對貝聿銘而言,國家美術館的擴建,不是在基地上創造一幢單純的建築物,基地受
條件限制,與原有館舍的配合,在華盛頓的地位、建築計劃的需求等,這些都是艱巨的
挑戰。
1978年落成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包括陳列館和藝術研究中心兩部分。它在議
會大廈和白宮之間,是白宮前最後一塊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狀不完整,是
個斜角的楔(梯形)。因為東館是整個美術館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門必須面向1941年
建的舊館(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築)。同時,陳列館和研究中心兩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這通常會帶來一些麻煩:在一個面上設兩個門,處理得不好,會使人感
到一個是大門,一個是「狗洞」。設計者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一個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陳列館;一個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進陳列館的大門設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邊,研究中心的小門設在兩個三角形之間的凹縫里。這座建築的整個構思都是由三角形
變化出來的,沒有一般的矩形空間。造型既清閑簡潔而又莊重典雅。陳列館的中心是個
多層空間,有縱橫天橋聯接,中央大廳頂部為玻璃天窗,中間有縱橫跨過的棧橋或挑出
及四進的廊子。參觀者在其中走動時,步移景隨,空間景象變化萬端。東館與古典主義
的老館及附近的美國國會大廈相鄰,在對比中又有配合。開幕時由卡特總統親自剪綵,
他稱贊這座建築是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
海伊美術館,美國亞特蘭大(1983年)
建築師:R.邁耶
美國建築師R.邁耶以擅長設計美術館而聞名,海伊美術館外部造型復雜多變,輪廓
生動。R.邁耶的建築作品用白色,在陽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層次十分豐富。內部有一扇
形中庭,內部空間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綿延流動,景象萬千。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中國(1985年)
建築師:N.福斯特
這是英國建築師N.福斯特的作品。大樓外形上顯著暴露出鋼柱和鋼桁架,成為立面
的主角。大樓底部完全開敞,自動扶梯從二樓伸下來,人員即由扶梯往上進入大樓,樓
內空間也盡量開通。這座大樓處處顯示現代技術的成就,屬於「高技派」建築風格,這
種建築雖然不另加裝飾,但實際造價相當昂貴。
倫敦勞埃德大廈,英國(1979~1986年)
建築師:R.羅傑斯事務所
擅長以外露結構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風格的理查德·羅傑斯是當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他所設計的這座位於倫敦的勞埃德總部大廈包括一個12層、
能同時容納10000人工作的保險業務大廳以及側翼呈階梯狀布局的寫字樓。建築師考慮
到公司的持續擴展和建築的分期擴建的可能,在設計中有意將用鋼板包裹的樓梯塔和主
要管線,以及結構部分均暴露在建築 *** 。這一具有創新精神的做法曾令眾多的建築師
感到驚訝。它體現了高度發達的工業化水平所賦予建築的新形象,並使建築物具有持續
「生長」的可能。
盧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巴黎(1988年)
建築師:貝聿銘
1988年建成的盧浮宮擴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重要作品。貝氏將擴建
的部分放置在盧浮宮地下,避開了場地狹窄的困難和新舊建築矛盾的沖突。
擴建部分的入口放在盧浮宮的主要庭院的中央,這個入口設計成一個邊長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這是貝聿銘研究周圍建築物的心得,也再度證實了貝聿銘設計與
環境的緊密關系。金字塔的底邊長35.4米,底邊與建築物平行,亦即與方位平行,與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強化了與環境的關系。金字塔的體形簡單突出,而全玻璃的牆體
清明透亮,沒有沉重擁塞之感。起初許多人反對這項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後獲得廣泛
的贊許。玻璃金字塔周圍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轉了45度,在西側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為入口廣場,以三個角對向建築物,構成三個三角形的小水池,這三個緊鄰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鏡般,在雲淡天晴的時節,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與環境相
結合,又增加了建築的另一向度而豐富了景觀。在轉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緊鄰著另外
四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構成另一個正方形,與金字塔建築物平行,每個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噴泉,像是碩大的水晶柱烘托著晶瑩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崙廣場,貝聿銘將
建築與景觀完整地合成為一體。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國(1989年)
建築師:貝聿銘
香港中銀大廈自1982年底開始規劃設計,至1990年3月19日銀行喬遷開始營業,歷
時6年有餘。大廈基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道路「縛綁」著的土地。
要滿足樓地板面積需求,要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區「出人頭地」,唯有向高空發展。
中國銀行大廈位於香港中心區,樓高70層,總高度達315米(連同頂部的天線),總建
築面積為128.60平方米。建築外牆以鋁板和銀色反光玻璃裝嵌,大廈底層鋪砌深淺不一
的灰色花崗岩。整座大廈依靠四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內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鋼焊斜撐,這不僅給大廈外觀帶來獨特的面貌,而且比傳統方法節省鋼材4成,且室內
無柱,空間開闊。大廈底層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兩條對角線分為4個三角形。
貝聿銘在此又一次發揮出他的設計天才,他著力刻畫建築的嶄新造型,通過三角形母體
的巧妙變換,節節升高,造型簡潔明快又極富標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輪廓線的一個制
高點。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築師:安藤忠雄
教堂建築的設計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獨特的,因為這類建築首先要能喚起
人精神上的共鳴,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肅然的、靜寂的、純粹的、幾何學的空間
創造,讓人類精神找到了憩棲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設計是極端抽象簡潔的,僅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於大阪閑靜住宅街的一角。建築只是簡潔的混凝土箱型,沒
有傳統教堂中標志性的尖塔,但它內部是極富宗教意義的空間,呈現出一種靜謐的美,
與日本枯山水石庭園有著相同的氣氛。建築的布置是根據用地內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師館
的位置以及與太陽的關系來決定的。禮拜堂正面的混凝土牆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現出光的十字架。建築內部盡可能減少開口,主體限定在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上。
這是安藤忠雄所謂的對自然進行抽象化作業。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築師:F.蓋里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由地方投資興建,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經營並提供展品,
被認為是面向21世紀的博物館。這是建於西班牙畢爾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術館。
該館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位於勒維翁河濱。主要部分的體形彎扭復雜,難以名狀。
博物館造型由曲面塊體組合而成,內部採用鋼結構,外表用閃閃發光的鈦金屬飾面,鈦
板總面積2.787萬平方米。造型的獨特是建築師F.蓋里近幾年個人風格的繼續;也是古
根海姆負責人的願望,他們希望這幢建築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成為城市的標致。
F.蓋里在設計過程中得助於航空設計使用的計算機軟體,它使F.蓋里的構思如虎添
翼。在總體布局中也進一步發揮了他的藝術包裝思想,但這次的「包裝」范圍遠遠大於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館仍然是規整的。為利於布置展品,首層基座部分也是相對比
較規整的。動態徒勞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廳和四周的輔助用房,變化的形態向上逐漸收縮。
博物館建在水邊,與城市立交橋形成有機的組合,這種嵌人城市肌里的構思也為造型獨
特的博物館增添了一些理論依據。
香港新國際機場,中國(1998年
Ⅳ 巴黎最有錢的別墅小區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7
Ⅳ 法國巴黎中小型別墅多少錢最近有點想定居巴黎了,,,所以問問別墅多少錢....
我在 le nouvel observateur後面看的房屋廣告,不錯的區,200平米的小型別墅,價格集中在300萬歐左右,也就是2400萬,看你口氣這么大,簽證,長居,應該都不成問題,買吧。
Ⅵ 世界十大知名別墅是哪些
No. 1愛敦閣(Updown Court) 溫德爾沙姆(Windlesham),英國 由於匯率變化,愛敦閣看來仍是世界上最貴的別墅。也難怪,這座空置的豪宅有103間房間,5個游戲池,有能容納50座位的影院。從24K金的圖書館地板到熱大理石車道,極顯其富麗堂皇。有壁球場,保齡球室和網球場,除非要訪問附近溫莎城堡的女王——你甚至永遠都不需要離開。它由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與漢普頓國際(Hamptons International)代理。其中有11英畝正規花園,另有樹林、兩幢賓客副樓,馬廄、網球場、兩個室外泳池、三個室內泳池、壁球室、保齡球室、影院、酒窖、直升機坪等,豪宅還應用了大量計算機控制技術。 No. 2 星木牧場 售價:1.35億美元 星木牧場(Starwood Estate) 阿斯潘,科羅拉多州(Aspen, Colo.) 這是一項創記錄的王子(prince),哦不,價格(price)。前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國大使,班達爾·本·蘇丹·本·阿卜杜拉·阿齊茲王子(Prince Bandar bin Sultan bin Abl Aziz),把他95英畝的牧場推向市場出售。星木牧場包括56000平方英尺的豪宅,有15個房間,16個浴室,一些小建築,馬廄,網球場和1個室內游泳池。由約書亞公司(Joshua & Co)的沙斯洛夫(Joshua Saslove)代理。 No. 3 拉·阿密提豪宅 售價:1.25億美元 拉·阿密提(Maison de L'Amitie)豪宅 棕櫚灘,佛羅里達州(Palm Beach, Fla.) 在2004年,唐納德·特朗以破產拍賣價4125萬美元購買了前保健品行政官普阿貝·高斯曼的超級豪宅,拉·阿密提。經過重新裝修後――配套宴會廳、音樂廳、長100英尺的游泳池、臨海475英尺――目的在於創美國銷售記錄。由多利·萊茲(Dolly Lenz)公司和普天壽道格拉斯艾麗曼公司(Prudential Douglas Elliman)的傑夫·托馬斯(Geoff Thomas)代理。 No. 4 濱海地產 售價:1億美元 濱海地產(Waterfront Estate)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第四個世界最貴豪宅坐落處有些意外。它位於四分之三英畝的博斯普魯斯(Bosphorus)上,提供了30000多平米的華麗居住空間,共64間房。裝修金碧輝煌,有水晶吊燈。還有一個難得的近200英尺長的碼頭。由Luici房產經記公司的Alp Sahin代理。 No. 5 托普拉克豪宅 售價:9千2百萬美元(5千萬英磅) 托普拉克豪宅(Toprak Mansion) 倫敦,英國 一位土耳其企業家在倫敦建造了一個新古典主義式宮殿,結果成了海麗斯·托普拉克(Halis Toprak)最豪華的家。主要居住空間(不包括工作人員和來賓公寓)共約2.8萬平英尺,包括寬敞螺旋樓梯、4個廚房及80英尺長的豪華酒廊。還有包含游泳池的休閑活動綜合室、土耳其浴室和桑拿,兩英畝綠化場地。由Glentree Estates的Trevor Abrahmsohn代理。 No. 6 (並列) 三湖別墅 售價:7千5百萬美元 三湖別墅(Three Ponds) 布里奇漢普敦(Bridgehampton),紐約包含了60英畝漢普敦土地的三湖別墅,以它的湖為名。但這項耗資巨大的地產還有其它特色,美國高爾夫協會里斯·喬斯設計的高爾夫球場、14個花園、75英里長的游泳池和賓館。由建築師阿蘭·葛林柏格設計的主房空間非常大,其圓頂天花板高達28英尺。由Allan Schneider Associates的Susan代理。 No. 7(並列) The-Portabello-Estate 售價:7千5百萬美元 The Portabello Estate 科羅納德爾瑪,加州 三部分靠海的場地只是Portabello Estate如此昂貴的部分原因。建造於2002年,佔地近30000平方英尺的超現代空間,8間睡房,10間浴室。這種設計就像一個鸚鵡螺貝殼,還有一個被「會議廳」環繞著的石窟,令人印象深刻。信義房產(Coldwell Banker)的John McMonigle代理。 No. 8 皮埃爾閣樓套房 售價:7千萬美元 皮埃爾閣樓套房(Pierre Penthouse) 紐約市,紐約 當作為紐約最豪華旅館之一落成之時,原來皮埃爾的宴會廳,現在已改為有20英尺高的法國門的豪華酒廊,可以眺望整個城市。由投資家和作者馬丁·史維格(Martin Zweig)所有,有嵌板子的圖書館、酒窖、黑色大理石樓梯和大理石浴室。Elizabeth Lee Sample和Brown Harris Stevens公司的Brenda S. Powers代理。 No. 9 (並列) 洛克斯利大廳 售價:6千5百萬美元 洛克斯利大廳(Locksley Hall) 貝爾維迪爾(Belvedere),加州 光是風景也可使這座行宮贏得6千5百萬美元標簽。事實上,這座有6間睡房10000平方英尺的豪宅可看到舊金山、天使島、金門大橋和海灣的風景。其它引人注目的有,人字形織布花紋的地板、大理石浴室和由赫氏城堡(Hearst Castle)建築師(Julia Morgan)朱莉婭·摩根設計的前門。由Decker Bullock公司的Olivia Decke代理 No. 9(並列)海濱別墅(Oceanfront Estate) 馬利布,加州 售價:6千5百萬美元 直到當你看到環繞著它的土地的時候,才不會為這座海灘別墅覺得價格如此高昂。除了能欣賞到海灘全景外,這個平坦的7英畝場地,據稱可提供2個馬場,1個跑馬場,1個游泳池,1個網球場,並且還有直達海灘的私人通道。這個7室房產由比佛利山莊以北信義房產(Coldwell Banker)的Jan Horn和 Chris Cortazzo代理。 No. 10 黃金海岸豪宅 售價:6千5百萬美元 黃金海岸豪宅(Gold Coast Mansion) 舊金山,加州 樓身塗以法國石灰,耗時兩年完成。但這座黃金海岸豪宅絕對高檔――如果沒有8000萬美元存款你甚至都不能一看。這座引人注目的新古典主義式別墅於兩年前以3千2百萬美元出售;它的鄰居都在「億萬富翁排行」榜上有名,包括蓋蒂家族。華威集團(Warwick Properties Group)代理。
Ⅶ 巴黎哪個住宅小區里含有別墅區 在安全的區域地段 設施好離市中心近離地鐵站近的
小巴黎市區幾乎沒什麼別墅 更別說別墅區了 因為巴黎很多很多房子都是上百年歷史 舊房子
別墅什麼的一半都是新蓋的在郊區
還有就是法國也很少有小區只說 跟上面道理一樣 小區的概念僅限於近十年蓋的房子 在小巴黎市區 靠近新區的地方 比如15區16區17區
再說說房價 好區差區的價格差很多 眾所周知的好區分 1,2,3,5,6,7區 1W人民幣 能租到30平方左右的公寓 在差的區分差不多可以翻一倍 租到50多平的 差點的郊區甚至可以租到小別墅 當然治安,環境等等真心挺差的 一出門 四周看看自己都覺得沒安全感
所以在巴黎租個氣派 好地段的大house 一個月最起碼 3W人民幣左右才可以 比如聖母院附近 鐵塔周圍的 如果是別墅的話(別墅區基本可以放棄了 真心沒聽過巴黎市區里有別墅區)更貴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Ⅷ 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法國別墅是哪裡的,有沒有詳細的圖啊
波爾多是法國阿歇丁爾區的省府,以盛產波爾多紅酒而舉世知名。來到這里,最不可錯過的是參觀葡萄園、釀酒窖,並品嘗波爾多紅酒。
法國波爾多
波爾多是著名的紅酒產地,是進入舉世聞名的釀酒區必經的門廊,是許多世界調酒愛好者的終極夢想。與歐洲各地相比,這里擁有最多的歷史文物建築,歷經歲月滄桑。
編輯推薦必游景點——
波多爾古堡
1.CHATEAU LA TOUR CARNET
這是一個建於七世紀的城堡,它的名字得於它著名的主人:教皇克萊蒙德五世。
城堡裝潢大氣豪華,處處流露光陰雕刻的痕跡,古老的傢具散發歲月磨擦後的光芒,下午的陽光從格子窗里爬進來,一寸一寸地挪移著,拿著紅酒杯,輕輕地轉著,細細地低語,帶著微熏地感覺,體味著人生的美好與世界的奇妙,這就是紅酒所帶來真正的享受,不只是味蕾,更是心靈上的溫暖。
另外,城堡的地下室的酒窖,藏酒極其豐富,最早的酒是1916年的,已經蒙著厚厚的塵,酒標上的年份只是依稀可見。
2.SAINT-EMILLION
SAINT-EMILLION像所有沿山而建的法國中世紀小鎮一樣,蜿蜒的石板路,高低起落的民居,大多已經演變成酒庄,而教堂就在山頂。這個教堂已經有1200多年歷史了,所有最早的教堂遺址已經下陷到十米左右的考古層,成為歐洲最大的地下教堂之一。
波爾多葡萄園
有人戲稱,波爾多人是泡在紅酒里長大的,波爾多是一個生在味蕾上的城市。波爾多坐落在加倫河的南岸,大西洋沿岸的燦爛陽光眷顧著這個城市,一年裡天晴的日子居多。波爾多最引以為傲的自然是葡萄酒,而醞釀名品的秘方就是這里的好天氣。
每一個葡萄酒庄園都有著不同的故事。葡萄酒絕大多數是在以家庭為單位的庄園里生產的,庄園里有葡萄園,有酒窖。葡萄的生長、收獲,葡萄酒的發酵、成熟及裝瓶的全過程都在庄園里完成。
波爾多的八大酒庄:拉菲,拉圖,瑪歌,奧比昂,木桐(這五大酒庄位於加龍河的左岸);奧松庄,白馬庄,柏翠庄(這三大酒庄位於右岸)紀隆德河,加龍河,多爾多涅河這三條河流將波爾多分成了左岸,右岸,中部地區三部分。
左岸的葡萄產區又分為梅多克和格拉芙兩個產區。
梅多克又自北向南的分為聖埃斯提芬,普依樂,聖朱麗安和瑪高等六個村莊。
其中普依樂,瑪歌,聖祖利安,聖埃斯提芬,是名庄酒之鄉,有八成以上的名庄都在這四個村莊中。奧松庄和白馬庄在右岸的聖艾米倫,柏翠庄在寶美隆。
波爾多著名景點:
1 聖安德列大教堂
聖安德列大教堂位於市中心,隔著教堂前的廣場和市政廳相對。教堂建於11世紀,主殿是羅馬式樣的建築。在英國統治時代,這座教堂因被認為規模小而曾擴建過。1137年,路易7世和阿莉葉諾?達基特努在這座教堂舉行過婚禮。
教堂北側建於1250年德國王之門上雕刻著被視為歌德藝術最高傑作之一的《最後的審判》。大教堂東側的是建於1440年的鍾樓,登上樓頂,可以眺望大教堂和整個城市的景觀。
門票/開放時間:
塔頂鍾樓3.96歐元。
開放時間:鍾樓10:00~12:00,14:00~17:00,夏季10:00~18:00
2 市立美術館
市立美術館位於市政廳後方,距聖安德列大教堂很近,收藏許多法國畫家的作品,包括雷諾阿、馬蒂斯、葛魯等人。此外,還有義大利畫家的作品。每年5月~9月還有國際性的藝展。
門票/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10:00~12:00,14:00~18:00,星期二休息。
3 聖米歇爾教堂
聖米歇爾教堂位於舊市區南端加倫河畔,面對Canteloup廣場。這座教堂建於14世紀,和聖安德列教堂同為波爾多市區哥德式建築的代表。
在這座教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5世紀建造、1865年整修過的St-Michel塔,這座高374尺的塔,是全法國最高的哥德式尖塔,登上塔頂,可以盡覽波爾多市的風光,天氣晴朗時還可以遠眺大西洋。位於教堂前Canteloup廣場中央的Cloche鍾樓,則是波爾多市的指針。
4 大劇院
大劇院是1773~1780年建築師維托-路易設計建造的一座古典樣式的劇場。劇場長47米、高19米、寬88米,正面12根柯林斯式圓柱頗似希臘神殿前的圓柱,柱子的上半部雕刻著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女神、詩詞等。而內部華麗的大階梯,則是仿自巴黎的加尼葉歌劇院。
門票/開放時間:4.8歐元(附內部導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