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韻文作品有哪些

法國韻文作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0 18:32:58

A. 韻文故事是

韻文故事是一種詩體小故事,從民間歌謠發展而來。它主要採用滑稽取笑的方法嘲弄現實生活,尤其教士是經常被嘲笑的對象,充分表現出市民文學反教會的傾向。著名的有法國的《驢的遺囑》、《農民醫生》、《農民舌戰天堂》、和德國的《神父阿米斯》…

B. 《巴黎聖母院》的內容簡介及作者介紹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維克多·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資產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

(2)法國韻文作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法國,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國外封建勢力的支持下,於1815年復辟。當時的巴黎,宗教勢力邪惡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殘酷,封建主義壓抑下的人性扭曲墮落。

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下層人民,處於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飽受壓迫的人民群眾奮起反抗,與兩股勢力展開英勇的斗爭,最終取得勝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現實生活。

藝術特色

小說藝術地再現了15世紀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

小說中的反叛者吉普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菲比斯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C. 中世紀法國韻文作品最著名的是

中世紀法國韻文作品最著名的是《列那狐傳奇》
「韻文故事」是法國最流行的一種城市文學類型,其特點是故事性和諷刺性都很強。作品中無情的嘲諷騎士和僧侶的丑態,但同時也暴露市民階層的貪婪自私。法國城市文學中成就最高的包括兩部作品:《列那狐傳奇》和《玫瑰傳奇》。前者以動物世界隱喻人類社會,對法國文學的影響力巨大而持久,以至於在現代法語中「列那」一詞已經成為一般名詞,代替了「狐狸」這個單詞。18世紀德國作家歌德對之十分推崇,並改寫成德語敘事詩《列那狐》。而後者則採用寓意手法,沒有曲折的情節,描寫夢境、典雅的愛情等主題。這是西方文學中第一部描寫夢境的作品,甚至影響到了20世紀的現代文學。

D. 韻文故事起源於哪裡

就形式或內容而言,並不是中世紀盛期的所有敘事故事都像傳奇故事那樣庄嚴、高貴。一種與此迥然不同的新的敘事形式是故事詩(fablian)或韻文故事。雖然韻文故事起源於伊索的道德動物寓言故事,但它很快就演變成主要用於娛樂而不是說教的短篇故事。它們往往十分粗俗,有時用非常幽默和完全不浪漫的方式描述性關系。許多韻文故事還具有強烈的反對教權主義特徵,以修士和教士為嘲弄對象。由於韻文故事十分「不雅」,過去人們曾認為它們完全是用新興城市階層的要求創作的。但現在人們幾乎肯定地認為,他們至少同樣也是為喜歡嘲弄教士的「高尚的」貴族而創作的。韻文故事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們反映了日益世俗化的社會趨向,是後來由薄伽丘和喬叟進一步完善的堅定的現實主義的最早的表述。

在形式上與韻文故事截然相反但同樣反映出日益世俗化的傾向的,是枝蔓叢生的《玫瑰傳奇》。正如其名字本身所表明的那樣,《玫瑰傳奇》起初是部傳奇故事,具體說來在1230年前後由溫文爾雅的法國作家洛利斯的威廉創作。但威廉未能完成這一非常華麗、浪漫的作品,而在1270年左右由另一位法國人、墨恩的約翰(若望)最終完成。後者令作品的性質有了很大改變。他在書中插入了冗長的、尖銳的枝節內容,對宗教的虛偽予以譴責,並把生殖需要作為全書的主題。他用眾多詼諧但極其粗俗的形象和隱喻說明,在人類繁衍中起促進作用的不是愛,而是「自然女士」(DameNature)。在故事的高潮,主人公獲得了他原本夢幻中的女士(在書中被比擬為玫瑰)並強奸了她。由於這一作品流傳極廣,看來有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那時的鑒賞力和現在一樣是多種多樣的。

E. 法國作家雨果

1802年,雨果生於法國貝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

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處奔走宣傳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

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在小學生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課中稱《船長》)。

(5)法國韻文作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1、早年經歷

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的一個軍官家庭,其父勃魯都斯·雨果為拿破崙麾下的一位將軍。

從中學時代,雨果愛好文學創作,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便開始寫詩。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1819年,雨果與詩人維尼等人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由於從小受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1822年發表第一本詩集《頌歌集》,獲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賞賜。

後相繼出版《新頌歌集》和《頌詩與長歌》,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間,還發表兩部中篇小說《冰島魔王》與《布格·雅爾加》。

1823年,隨著自由主義日趨高漲,雨果的政治態度發生改變,他與浪漫派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開始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

2、鋒芒漸露

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Cromwell)寫了長篇序言,即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

他特別宣揚了滑稽丑怪與崇高優美的對照原則。這篇序言則成為聲討古典主義的檄文、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浪漫主義文藝理論的經典,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830年,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七月革命後,雨果也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

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

3、低迷時期

1841年雨果致詩人戈蒂耶親筆信。

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Academie français)。

1843年,雨果創作的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在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而遭到失敗。

1845年,雨果被路易·菲力浦封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

1848年六月革命後,雨果逐漸走向共和的立場。在總統選舉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崙三世。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大肆進行鎮壓,雨果被迫流亡國外,達19年之久。流亡期間,雨果從未停止過文學創作,不斷地創作文學作品對拿破崙的獨裁政權進行斗爭。

1852年,雨果出版了一本辛辣嘲笑拿破崙三世的政治小冊子——《小拿破崙》,同時還撰寫了揭露政變過程的小冊子《罪惡史》。

1853年,政治諷刺詩集《懲罰集》問世。《懲罰集》充滿革命氣勢,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鼓舞愛國志士反納粹的鬥志。

1856年,雨果出版了詩集《靜觀集》,詩集中概括了雨果在1830年~1855年間的思想感情。

1861年11月25日,雨果寫了《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封信已經選入了中國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課本。

4、晚年高峰

1862年,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問世,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

1870年3月,拿破崙三世垮台後,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熱烈歡迎。在普法戰爭期間,雨果以激昂的愛國主義熱情投入斗爭,他發表演說鼓舞人民鬥志,並報名參加國民自衛軍。

1871年,雨果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

1872年,雨果刊行詩集日記《凶年集》,表達了對普法戰爭和在巴黎公社時期的思想感情。

1874年,雨果最後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問世。雨果自1862 年時開始創作,1872年完成,以1793年法蘭西共和國軍隊鎮壓旺岱地區反革命叛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中驚心動魄的歷史內容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斗爭規律。

書中封建貴族的兇狠殘暴、雅各賓專政時期的革命氣氛、共和軍的英勇善戰,都得到了生動的描繪。

1876年,雨果當選法國參議員。

1878年,伏爾泰去世100周年紀念日時,雨果發表演說熱情頌揚伏爾泰,受到民眾熱烈歡迎。同年組織創立國際文學藝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Association ,ALAI) 。

1883年,雨果完成《世紀傳說》。雨果自1859年開始創作《世紀傳說》,直至1883年完成,全書共3卷,以聖經故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為題材。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法國人民為雨果舉行國葬,雨果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雨果

F.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誰其代表作品

雨果
雨果作品選
雨果,(l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雨果生平大事記
雨果,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大師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政論家,被譽為法蘭西的民族詩人,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鼓吹民主自由反對帝制、宣揚人道主義精神、提倡廢除死刑,以《鍾樓怪人》、 《悲慘世界》等巨作聞名於世。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一首詩。
1822年 編成第一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 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雨果作品特色
創作主調:贊頌真、善、美,鞭撻黑暗、丑惡、殘暴。
詩作方面:有著瑰麗的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絕妙的音樂性,多方面的用字與巧妙的用韻法,達到優雅、精美、雄偉、朴實的非常境界。
小說方面:多半寫社會小說描寫人生百態為主,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情節生動、結構離奇、感情澎湃、氣勢磅礴,震懾人心,膾炙人口。
劇作方面:打破希臘悲劇的三一律,創始了悲喜交雜的浪漫劇。運用豐富的想像、強烈的情緒、無邊的氣魄、美麗的詩詞,造成一種強烈而矛盾的戲劇效果。
畫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描繪作品中的情節,展現內心的思緒,而以水墨畫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間,「海」成了他繪畫的主題。

G. 法國城市文學類型「韻文故事」的特點是什麼

法國是西歐城市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城市文學也最發達。「韻文故事」是在法國最流行的一種城市文學類型,當時數量很多,保留下來的卻很少。它的特點是故事性和諷刺性都很強。

作者把社會生活用生動的語言寫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把騎士和僧侶的丑態揶揄盡致,同時也暴露市民的貪婪自私。它反映的社會面廣,從騎士、僧侶、法官到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僕役以及乞丐都成為它描寫的對象。反映農民生活的故事特別多,因為當時市民都來自農村,在思想上和農民有密切聯系,而且城市斗爭在最初階段是和農民的反封建斗爭結合在一起的。

H. 雨果法國文學巨匠,代表作有什麼

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 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進入了法學院學習,但是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寫的《讀書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而這幾部都是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40歲他心臟病惡性發作,但他堅持體育鍛煉,最終他好起來了。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維克多·雨果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義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他還寫其他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致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維克多·雨果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幾乎每天都要給朱麗葉·德魯埃寫一封情書,直到朱麗葉·德魯埃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課),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現在叫《船長》)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十課。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1課。《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入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雨果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1862)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I. 法國有哪些名著

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
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
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
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
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
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
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J. 最初在文學中三部曲:

文學三部曲

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岐路》、《煉獄》、《十字架》
茅盾「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曹禺「話劇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陽翰笙「地泉三部曲」:《深入》、《轉換》、《復興》
沙汀「農村三記」:《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
馮德英「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楊沫「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華之歌》
趙德發「農民三部曲」:《繾綣與決絕》、《君子夢》、《青煙或白霧》
埃斯庫羅斯「俄瑞斯忒亞三部曲」:《阿伽門農》、《奠酒人》、《復仇女神》
維吉爾主要的三部詩作:《牧歌》、《農事詩》、《埃涅阿斯記》
法國市民文學韻文故事三部:《驢的遺囑》、《農民醫生》、《阿麥爾貢斯當》
但丁「神曲三部曲」:《地獄》、《煉獄》、《天堂》
但丁流亡期間三部作品:《饗宴》、《論俗語》、《帝制論》
克里斯托弗·馬洛三部悲劇:《帖木爾》、《馬爾他島的猶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巴爾扎克第三時期傳奇劇三部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三部作品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約翰·彌爾頓宗教體裁三篇長詩:《失樂園》、《復樂園》、《鬥士參孫》
若望雅克·盧梭主要三部作品:《新愛洛伊絲》、《愛彌爾》、《懺悔錄》
雨果「雙城之三部曲」:《復活》、《金錢》、《暴風雨的蹤跡》
畢西納三個劇本:《丹東之死》、《萊昂萊和萊娜》、《沃伊采克》
福婁拜「三故事集」:《淳樸的心》、《聖·玉連外傳》、《希羅底》
肖伯納三個戲劇集:《不愉快的戲劇》、《鰥夫的房產》、《華論夫人的職業》
左拉《盧貢-馬卡爾家族》工人生活三部作品:《小酒店》、《萌芽》、《人獸》
左拉《三名城》三部作品:《魯爾德》、《羅馬》、《巴黎》
德萊賽「慾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
博馬舍「費加羅三部曲」:《賽維勒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有罪的母親》

閱讀全文

與法國韻文作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