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拿破崙當時的領地有多大
從領土上來說,1810年和1812年是拿破崙帝國的鼎盛時期:當時除巴爾干半島外,帝國囊括了整個歐洲大陸。拿破崙統治的區域包括兩部分:其核心是法蘭西帝國;然後是一層層的附庸國。往北和往東是幾個在其傳統政府治理下的盟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丹麥和瑞典。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君主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因法國大革命讓歐洲各王室感受到威脅,故歐洲諸國組建反法聯盟妄圖撲滅法國共和政權。
在侵俄戰役慘敗後,第六次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戰役戰敗。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正式告終。
❷ 拿破崙出生在哪個島
❸ 拿破崙是什麼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在位前期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民族:科西嘉族身高:159cm[也有說法是168或169cm] 國籍:法蘭西
拿破崙 [編輯本段]【初露崢嶸】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波旁王朝統治的法國,拿破崙出生時正好是這一交易的周年紀念日。他的家族是一個沒落的義大利貴族世家,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高等軍事學校,專攻炮兵學,只用一年的時間就考取了別人用三年才能取得的軍官資格,被任命為皇家炮兵少尉。16歲時父親因胃癌去世。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他是保利的崇拜者,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 ,被破格提拔為准將。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庇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史稱葡月風雲),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當過炮兵的他很重視炮兵的戰術應用,他曾說過「火炮是戰爭之神」,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7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6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 (約瑟芬.德塔謝爾) 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撒丁王國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編輯本段]【創造歷史】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蘭西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受到威脅,因此任命他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在尼羅河之戰中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海軍主帥布呂埃斯戰死,陸軍部隊被困在埃及,拿破崙打掉斯芬克斯鼻子的事情也是在這里發生的。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面對這樣的情形,幸運之神把頭轉向了拿破崙,他從一張法國過期的報紙上得知了法國國內緊張的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感到時機成熟的拿破崙丟下了自己的軍隊,秘密回國,作為一名軍事統帥,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但作為一名有著敏銳洞察力的政治家,拿破崙做出了一個最為正確的抉擇。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拿破崙被當作「英雄」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面對緊張的國內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拿破崙進行了多項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其中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並最終制定,法典基本上採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從法律上得以穩固,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拿破崙在編寫回憶錄時曾說過:「我的偉大不在於我曾經的勝利,滑鐵盧一戰已使它隨風而去,我的偉大在於我的法典,它將永遠庇護法蘭西的人民享受自由」。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
❹ 拿破崙是哪個國家的人
拿破崙是法國人。
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1769年8月15日在法蘭西的科西嘉島出生,他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崙同時也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創造者,曾經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者,是法蘭西帝國的第一位帝國皇帝。
拿破崙在法國執政的那段時間裡面多次進行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在拿破崙最輝煌時期,歐洲國家除了英國以外,其餘各國都臣服於拿破崙或者和拿破崙結成聯盟。
拿破崙在1814年的時候選擇退位,退位以後被流放到了厄爾巴島。到1815年拿破崙建立百日王朝後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在聖赫勒拿島生病去世。
(4)拿破崙在法國哪個區擴展閱讀:
1813年,拿破崙指揮法軍與反法聯軍在德累斯頓激戰兩天,成功擊潰了同盟軍。他本准備乘勝發動一次殲滅戰,但此時,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精疲力竭、渾身濕透的拿破崙在勝利後狼吞虎咽地大吃了一頓,結果當晚就腹痛嘔吐,不得不返回後方養病,把指揮權交給手下,結果法軍大敗,聯盟軍轉敗為勝。
法軍兵敗如山倒,退回巴黎,拿破崙被迫向反法同盟投降。後來,心有不甘的拿破崙逃出囚禁地,重新召集軍隊。
但遺憾的是,由於痔瘡經常發作,拿破崙無法騎馬外出察看軍隊,也無法與戰地軍官們商討戰爭局勢,經常貽誤戰機。
滑鐵盧一戰中,拿破崙強忍疼痛騎馬指揮了一整天,結果當晚痔瘡病發,疼得睡不著覺,最後只得在抽鴉片鎮痛後才入睡。
鴉片帶來的嗜睡讓他第二天上午11時才重新指揮作戰,浪費了爭奪戰略主動權最關鍵的7個多小時。
之後,拿破崙又因為痔瘡的疼痛而心煩意亂,下達了一系列錯誤的指令,最終導致法軍潰敗,拿破崙法國宣告終結。
❺ 拿破崙的出生地在哪
出生於科西嘉島
拿破崙·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義大利語: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科西嘉島位於地中海,是法國26個大區之一,面積8680平方公里,人口33萬多人,自然風光優美,被稱為「美麗島」。山體為花崗岩結構,岩體呈緋紅、玫瑰和絳紅色。島上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5.5℃,阿雅克修平均氣溫為21.2℃。冬季溫和,夏不酷熱。山地從12—4月積雪。森林覆蓋面積佔全島20%。島上水資源豐富,多海灣、海岬和小島。生產穀物、水果和橄欖油。有食品加工、釀酒、養羊和養魚業。有銅、銀、鉛等礦產。主要出口產品有乳酪、葡萄酒等。
法國大區及地中海一島嶼,自1976年始,包括法國上科西嘉和南科西嘉兩省。
科西嘉是僅次於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塞普勒斯島的地中海第四大島。該島距離法國大陸南部170公里(105哩),離義大利西北部90公里(56哩),隔寬11公里(7哩)的博尼法喬(Bonifacio)海峽與義大利的撒丁島相望。面積8,680平方公里(3,352平方哩)。
❻ 拿破崙哪個國家
拿破崙·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義大利語: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崙於1804年12月2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巴黎傷殘老年軍人院)。
❼ 拿破崙 簡介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國的皇帝(1804年~1814年)、軍事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島當時剛剛被賣給法國。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貴族世家,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他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凱旋而歸。
埃及之戰與權力的取得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之戰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次割讓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之戰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崙在老殘軍人退休院圓頂大堂內墓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回答者:亂線 - 總監 九級 2-3 18:01
--------------------------------------------------------------------------------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 - 1821年5月5日)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
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
埃及之戰與奪取權力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拿破崙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轉貼自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BF%E7%A0%B4%E4%BB%91
❽ 拿破崙到底是哪國人,為什麼有人說是義大利,有人又說是法國
拿破崙的國籍是:法國。1769年,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法國城市),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
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他的原名叫拿破崙·布宛納巴,1796年才改名為「波拿巴」。拿破崙一開始自認為是一個非法國人,希望有一天能讓科西嘉島從法國獨立出去。
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巴黎傷殘老年軍人院)。
(8)拿破崙在法國哪個區擴展閱讀: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到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
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貴婦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隨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率的法軍多次擊敗了奧地利帝國的維爾姆澤、阿爾文齊、博利厄等將領,最後迫使對方簽訂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在北意奪取了巨大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使他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人民英雄。而他的崛起卻令巴黎督政府感覺受到了威脅,他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印度方面軍(東方軍)的司令,被派往中東,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並試圖控制蘇伊士運河與前往亞洲的海路。
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之外,還帶領了175名各行各業的學者,以及上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途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馱行李的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的中間。」。
❾ 拿破崙詳細介紹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崙·布宛納,人稱奇跡創造者。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曾經征服和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廣大領土。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 法蘭西王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王國貴族。在父親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盧梭的思想對他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都逃往法國。當時法國政局變幻莫測,形勢風起雲涌。大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掌握了政權,他們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791年,國王路易十六勾結外國反動勢力,結果陰謀敗露,王政被廢除了。1792年,法蘭西王國改成法蘭西共和國 ,1793年初路易十六被處死,英國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國革命面臨嚴重的危機。1793年6月,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派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法國大革命達到了高潮。7月,已經是少校的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被破格升為准將。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庇爾兄弟關系親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也就是著名的鎮壓保王黨戰役。拿破崙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開始在軍界和政界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有意思的是,拿破崙的血統也是屬於義大利的,雖然他是法國公民,然而父親卻是義大利人。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的維爾姆澤將軍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這是拿破崙軍事史的傑作,然而法軍在義大利燒殺劫掠,引起了眾多非議。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人民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覺受到威脅,因此任命他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軍(東方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非常大,他在數學方面上曾經創造過一個「拿破崙定理」。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雖然拿破崙指揮法軍在陸地上取得全盤勝利。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中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王黨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並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藉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另外,拿破崙還確定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以及法國榮譽軍團制度。
1802年8月,拿破崙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同年12月2日正式加冕,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在皇冠將要戴到頭上時,奪過來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後,同年任命Kevin.Wei為內閣輔政大臣,代理管理巴黎軍政事務。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但是他沒有時間去管理這個王國,於是他讓自己的繼子歐仁(約瑟芬與前夫的兒子)成為義大利副王管理義大利。 從1803年開始,拿破崙就開始構思通過法國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以圖侵略英國,從此他的戰爭,開始逐步從正義的自衛戰爭轉變成為大資產階級謀奪利益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他為了侵略英國這一作戰計劃煞費苦心,也在海軍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對能乾的指揮官。但是拿破崙本人對海戰絲毫不精通,作戰計劃不切實際,以及英國人的抗戰決心,導致了戰爭最後的失敗。 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將軍納爾遜(也就是在征埃戰爭中摧毀法軍艦隊的那位海軍上將)陣亡,但是法軍指揮官維爾納夫被俘,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法國喪失了和英國的海上爭霸權。但是,拿破崙已經沒有時間去管這種事了,因為英國為了解海上之圍,已經挑動奧地利和俄國等歐洲大陸國家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只得放棄侵略英國的作戰計劃。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 奧斯特里茨戰役
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又在12月2日,即拿破崙加冕一周年紀念日中以7萬人的弱勢兵力打敗了9萬俄奧聯軍的強勢兵力,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崙率軍攻打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他集中了9萬人的兵力對普軍發動進攻,但是,這根本就不是普軍的主力。在奧爾斯泰特,法國的達武元帥的2萬法軍劣勢兵力遭遇了普魯士國王親自統率的5萬人的主力,達武元帥奮力指揮這2萬人馬擊潰了普魯士軍隊,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普王和王後倉皇逃命。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在艾勞會戰和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趁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的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 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拿破崙在西班牙的侵略戰爭是他戰略的一大失誤,從此法軍陷入了兩線作戰的苦境,西線在伊利比亞半島作戰,東線則與反法同盟周旋。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法軍在4月19~23日五戰五捷,於5月13日佔領維也納,拿破崙與查理大公指揮自己的軍隊在阿斯珀恩-埃斯靈會戰中交鋒,法軍大敗,拉納元帥陣亡,法軍被迫撤回至洛鮑島,死傷和被俘3萬餘人,奧軍傷亡2萬餘人。這是拿破崙親自統兵以來打的第一次敗仗,(雖然他之前也吃過少數敗仗,但是那都不是他親自指揮的)但是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在7月5-6日的瓦格拉姆戰役中法軍奪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迫使奧地利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為妻,法奧結成同盟,法蘭西第一帝國達到全盛。拿破崙成為歐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為與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大帝齊名的拿破崙大帝。 好幾年內,拿破崙沒有發動戰爭。
拿破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他也不是沒有考慮攻打俄國的後果,但是他那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在1812年因為狂妄的野心而衰退了。 法軍從俄羅斯撤退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反對拿破崙的侵略,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1812年9月7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有3萬人陣亡和重傷)後,即將進入莫斯科。俄國統帥庫圖佐夫力排眾議,決心放棄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軍的有生力量。 9月16日,拿破崙騎著高頭大馬進入莫斯科,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帶著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經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馬上要來臨的寒冬季節,以及俄羅斯人民堅決不投降,和此時在國內的馬萊將軍策劃的一場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 拿破崙兵敗俄國
俄羅斯的寒冬,無時無刻不出現的俄國追軍和游擊隊使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畏懼了,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從此,讓整個歐洲都戰栗的大軍已經不復存在,遠征俄羅斯失利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元氣大傷,日益衰落的法國面對的敵人將是曾經被迫臣服的整個歐洲。
拿破崙在俄國戰場慘敗後,亞歷山大野心勃勃,決定馬上組織大軍徹底打敗法國,以稱霸歐洲,但是俄軍在追擊法軍的殘兵敗將時,自身也受到了極大打擊,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決定組成反法同盟。 當然,拿破崙為了阻撓反法同盟的成立,也是費盡了心機。他通過瑞典王妃黛絲蕾,希望讓其夫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加入法國一方,但是最後失敗了。他同時立妻奧地利公主,路易絲皇後為帝國攝政王以牽制奧地利。但是1813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瑞典還是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在呂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著奧地利倒入反法同盟時,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崙。 戰火再度在歐洲燃燒,8月,拿破崙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指揮了一場防禦戰,並取得了勝利,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此後法軍在德意志境內屢屢受挫。 在10月16日-19日爆發的萊比錫戰役中,法軍集中了15萬5千人,而聯軍的兵力是法軍的2倍,雖然開始法國繆拉元帥的騎兵打得俄奧普三國帝王縱馬而逃,但是聯軍分6路合圍萊比錫,以及法軍的炮彈打光了,拿破崙被迫撤退。在敗退途中,法軍遭到聯軍的重大打擊,只剩5萬6千人的殘兵敗將。萊茵聯邦不久就解散了。聯軍得以向法國開進
拿破崙·波拿巴圖冊集(14張)。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開出停戰的條件,那就是法國的領土恢復到1790年時的狀態,拿破崙視為侮辱,拒絕接受,他重新組織軍隊再戰,然而法軍只有10萬人了,而聯軍卻有35萬! 在1月29日的布倫納城(布里埃納城),拿破崙重遊故地,他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復了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2月1日,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了,但是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在2月10日-2月14日,拿破崙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和沃尚等地接連打敗聯軍,表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正在極大發揮,他的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分成兩股,導致聯軍通往巴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拿破崙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崙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法國,重新成為法蘭西王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軟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拿破崙別無選擇,他密切注視著法國局勢的變化,軍隊和人民對路易十八為首的法國貴族的剝削忍無可忍,幾乎都認為拿破崙才是他們真正的君主,拿破崙意識到復辟的時候來臨了,他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700士兵於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拿破崙一路發表演講宣布自己將給法國帶來和平,不再向外擴張,而且他不會再實行專制統治,而是改為君主立憲制,確保人民的自由。國王屢次派兵堵截,但是所有軍隊一見到皇帝就陣前倒戈。康巴塞雷斯、達武、馬雷、內伊、蘇爾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邊。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們一共有70萬人的軍隊,法國卻只有28萬4千人。拿破崙分析了形勢,認為俄奧聯軍只需要用少數兵力牽制,重點打擊對象是在比利時的英普聯軍。他在6月6日率軍北上比利時,決定攻佔布魯塞爾。 6月16日,拿破崙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戰役中擊潰普軍,但是由於法軍行動遲緩,拿破崙本來計劃是殲滅普軍,但是林尼戰役僅僅變成了擊潰戰,拿破崙只好派格魯希元帥率領一些軍隊追擊普軍。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打響了。英軍的指揮官是威靈頓公爵。7萬2千法軍和6萬8千英軍在小鎮滑鐵盧附近打了一場改變了十九世紀的大決戰。法軍的主攻方向是聖約翰山高地,但是該高地始終未能奪取,加上法軍中有能力能夠指揮軍隊的將領大多沒有參加這場戰役,導致法軍無能的指揮員比比皆是,其中就有拿破崙的八弟熱羅姆。在久戰不克時,內伊元帥率領騎兵開始往聖約翰山高地發起不下於莫斯科炮台和萊比錫戰役的騎兵沖鋒,雖然騎兵軍的沖鋒毫無戰術可言,但是他們實在是銳不可當,法國騎兵突破了方陣,奪取了大量炮台,英軍被殺得落花流水,威靈頓臉色都變了。但是英軍還是奮力擋下了法軍的猛攻。拿破崙雖然勝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見普魯士軍隊往這里增援,而救星格魯希元帥遲遲不到。 英軍和法軍都死傷慘重,但是法軍已經佔了上風,可是,下午7點,普魯士軍隊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領下突然殺了出來,法軍慘敗,他們拚命潰逃,盡管拿破崙和內伊企圖力挽狂瀾,但是一切都沒有用,康布羅納將軍的最後一個法軍方陣已經覆沒,滑鐵盧滿是逃兵,拿破崙不得不隨軍敗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使百日王朝徹底垮台了。 拿破崙兵敗後,法國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強烈要求他專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議會,但是,由於拿破崙清楚,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他。因此,他拒絕發動人民抗戰。 6月22日,拿破崙宣布退位,英國人決定把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而且對他很不客氣,也沒有給他留下皇帝的名號。
1815年10月,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聖赫勒拿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拿破崙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為他已經在滑鐵盧戰役後徹底絕望了。拿破崙上岸後,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又有一個龍塢德庄園,他就在這里居住,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記錄並整理。在這里他還發表了「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的著名言論。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也有一說是蒙托隆伯爵因為受到英國人的賄賂以及急於繼承拿破崙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而給拿破崙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崙慢性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
推薦看一下德國傳記大師「埃米爾·路德維希」的《拿破崙傳》個人認為是非常不錯的書
對拿破崙的人生會有很好的理解。
❿ 拿破崙是哪個國家的 出生在哪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共和國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