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鐵塔叫什麼名字

法國的鐵塔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04-22 03:17:28

1. 法國鐵塔叫什麼

巴黎的鐵塔叫埃菲爾鐵塔

於1889年建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總高324米,有著「首都的瞭望台「之稱,現目前也是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雖該建築最初的建立是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但隨著參觀的人數增多,逐漸演變成旅遊景點,每年約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


埃菲爾鐵塔內部結構:

1、最高層瞭望台。

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瀏覽全程大約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里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幅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2、中層瞭望台。

離地面115米。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潢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3、最下層瞭望台。

該層瞭望台觀賞近景最為理想。也是面積最大的一層瞭望台,其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都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菲爾鐵塔

2.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資料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埃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極為壯觀。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埃菲爾鐵塔更成為了該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現。 艾菲爾鐵塔由2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而且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於塔的四個面上,總共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

戰神廣場的另一端有和平門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寫著"和平",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徒步登塔可以上第一層和第二層,4.50歐元,坐纜車上第一層和第二層8.00歐元,最頂尖13.00歐元(價格至2010年3月26日),在此可以放眼巴黎全城,但是由於觀光客眾多,排隊時間長,因此如果希望能好好在此觀光,最好預留多一點時間,尤其若是希望能登上第三層,排隊時間會相當冗長,一般建議到一定要登到最頂層。於日夜交替時登塔為佳。

3. 法國有個塔是斜著的,快要倒下來的樣子那個叫什麼名字

法國有斜塔么 影響中埃菲爾鐵塔好像還沒斜 不過義大利有一個很有名的斜塔 叫比薩斜塔 不知道樓主說的是不是那個

簡介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
鍾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1178年)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志,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建造歷史
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博納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有關專家對比薩斜塔的全部歷史以及塔的建築材料、結構、地質、水源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並採用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後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但他仍強調指出,現在當務之急是弄清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奧妙。
從事觀測該塔的專家蓋里教授根據比薩斜塔近幾年來傾斜的速度推測出,斜塔將於250年後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緣而傾倒。但是公共事務部比薩斜塔服務局的有關人員,針對蓋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駁,認為只按數學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薩斜塔是「一個由多種事實交織成的綜合性問題」。另一些研究者調查發現比薩斜塔塔身曾一度向東傾斜,爾後又轉向南傾斜,他們同樣認為該塔在過去幾百年間斜而不倒,250年後倒與不倒恐怕不能局限於簡單的假設和預測。
當然,最關心斜塔命運的自然是比薩人,盡管他們也對斜塔的傾斜感到擔憂,但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為自己的故鄉擁有一個自認為可與世界上著名建築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們堅信它不會倒下,他們有這樣一句俗語,比薩塔像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去。他們對那些把斜塔重新糾正豎直的建議最為深惡痛絕。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噴入90噸水泥,實施基礎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穩,向周圍移動,傾斜得更快。
比薩大教堂鍾樓的建造開始於1173年8月,工程曾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歷經約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設計者至今未知。
比薩斜塔在鍾樓入口右側牆上發現的碑銘記錄了鍾樓開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譯為「此鍾樓奠基於公元1174年8月」(註:實為1173年8月,當時比薩使用的紀年同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相差一年)。這個年份也多次出現在歷史檔案和同時代的編年史中。
過去人們曾一度認為鍾樓是故意被設計成傾斜的,但是現在人們清楚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鍾樓,1173年8月9日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它獨特的白色閃光的中世紀風格建築物,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注意的鍾樓之一。
但是1178年,當鍾樓興建到第4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導致鍾樓已經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期間的1198年,記載了鍾樓內撞鍾的存在,這標志著鍾樓雖然傾斜,但至少懸掛了一個撞鍾,實現了它作為鍾樓的初衷。
1231年,工程繼續,第一次有記載鍾樓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採取各種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鍾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重心偏離。1278年進展到第7層的時候,塔身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工程再次暫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鉛垂線測量了鍾樓的傾斜度。
1360年,在停滯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後鍾樓向完工開始最後一個沖刺,並作了最後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擺放鍾的頂層完工。54米高的8層鍾樓共有7口鍾,但是由於鍾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

建築風格
比薩斜塔毫無疑問是建築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築。在發生嚴重的傾斜之前,它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已經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創性。雖然在更早年代的義大利鍾樓中,採用圓形地基的設計並不少見,類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納、托斯卡納和翁布里亞找到,但是,比薩鍾樓被認為是獨立於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鑒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設計並對圓形建築加以了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
比薩大教堂和比薩斜塔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比如,鍾樓的圓形設計被認為是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築形成反射而相對應,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圓形後殿的曲線設計。更重要的是,鍾樓與廣場上對圓形結構的強調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偉的、同樣是圓形的洗禮堂奠基以後,整個廣場更像是有意設計成耶路撒冷復活教堂(Anastasis)的現代版本。這種的設計正來源於經典的古代建築。
鍾樓的裝飾格調繼承了大教堂和洗禮堂的經典之作,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拱廊中的雕刻大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上方的牆面對陽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給人以鍾樓內的圓柱相當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禮堂和鍾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傾斜的原因和趨勢
幾個世紀以來,鍾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遊客、藝術家和學者,使得比薩斜塔世界聞名。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的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薩斜塔的垂直剖面圖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而現在塔身偏離「自然姿勢」已有5米多。

維修
因為比薩斜塔的傾斜和它同時具有的美麗,從1173年建造伊始至今,它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建造過程中,起初人們先是採用特殊的建築設備試圖阻止傾斜的繼續,其後又替換掉柱子和其他破損的部件,現在人們又在地基間插入材料,大大地減少了傾斜程度,保證塔樓能夠維持更長時間而不倒塌。
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政府部門的投入,對比薩斜塔維護的研究工作有了進展,專家成立委員會評估任何一個可能導致傾斜加劇的危險可能性,並研發阻止繼續傾斜直至逆轉傾斜的方法。
由於傾斜程度過於危險,比薩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12年的修繕,耗資約2500萬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00年內將不會倒塌。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遊人開放。

人們做過的努力
自斜塔完工之日起,建築師、工程師和施工人員們一直在拚命使它變直。但斜塔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光,因此,並沒有人想讓它徹底變直。因此該怎樣防止斜塔倒塌,同時又能保住它那迷人的傾斜呢?下面這些做法是已經試過或被人提出過的。
1.在塔頂掛上幾噸重的鉛,使它以另外一種方式傾斜。
2.在斜塔下面放一台巨型的冷凍機,這樣松軟的地面就會永遠堅固凍結起來。
3.在塔底下的地里挖幾個洞,塔就會下沉,然後恢復其自然挺直的狀態。
4.用一個金屬的盒籠(舊建築里能移動的框架)將它圍起來以防止斜塔進一步傾斜。
5.在斜塔的下面放置電極(一種電子導體)用來吸泥干土中的水分。
但正如你所知道的,他們之中沒有一個可行,因此斜塔一直都是現在這個樣子。

數據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鍾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目前的傾斜約10%,即5.5度,偏離地基外沿2.3米,頂層突出4.5米。
1178年首次發現傾斜。

文化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幾乎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但是,伽利略的兩個球體並非像傳說中的一樣一起落下,即使重力加速度不變,兩個球體受到空氣阻力影響,是不會一起落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鵝毛和鉛球不會一起降落的原因。由於受到空氣阻力,兩個球體不能看作自由落體。但是伽利略的實驗理論是正確的,在真空中,無論多重的物體,都遵循自由落體定律。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的故事,記載在他的學生維維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寫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書中,但伽利略、比薩大學和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關於這次實驗的的記載。對於伽利略是否在比薩斜塔做過自由落體實驗,歷史上一直存在著支持和反對兩種不同的看法。
另據記載,1612年有一個人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樣的實驗,但他是為了反駁伽利略而作這個實驗的,結果是兩球並沒有同時到達地面。
入選世界遺產
1987年4月,國際古跡遺產理事會提名義大利比薩城的奇跡廣場(包括大教堂、洗禮堂、比薩斜塔和墓園)為世界遺產,認為其滿足以下四個獲選條件:
代表了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奇跡廣場上的四座建築堪稱建築傑作,它們在空間上的設計從藝術上角度是獨一無二);
通過建築或技術、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展現了在一段時期內或在一個文化區域中進行的有重要意義的人文價值的交流(奇跡廣場的建築深刻影響了從11世紀到1284年的建築發展和14世紀的藝術發展);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奇跡廣場包含了幾座典型的宗教建築,各自擁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組成了一個中世紀基督教建築的典範);
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系(19歲的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銅制吊燈的擺動,從而發現了小擺動的等時性定律,這是他動力學研究的序幕。在比薩斜塔頂的實驗使他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奇跡廣場上的兩座建築直接同物理學的歷史相聯系)。
1987年12月,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次會議決定將其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第395號。

電影
1983年的英國電影《超人III》中塑造了一個邪惡的超人形象,在世界各地「做壞事」,其中就包括把比薩斜塔扶正,電影結局是超人又將塔樓恢復到原來的傾斜角度。

4. 法國鐵塔叫什麼名字呢

法國鐵塔叫埃菲爾鐵塔。

1889年巴黎世博會及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的產物,也是如今巴黎的地標和最高的建築物。鐵塔白天鐵塔結構分明,晚上探照燈和燈泡會製造閃爍的效果,從夜幕降臨起至凌晨1:00。第一層眺望檯面積最大,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等各種服務設施。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節可前往鐵塔下方的戰神廣場欣賞音樂會,觀看國慶煙火。

特色

埃菲爾鐵塔的結構體系既直觀又簡潔:底部是分布在每邊128米,長底座上的4個巨型角形傾斜柱墩(傾角54°),其由標高55米處的第一平台支撐著;第一平台和標高為115米的第二平台之間有4個微曲的角立柱相連。

向上轉化為細長的、幾乎垂直的、189米高、剛性很大的方尖塔,直通頂部平台;平台上部有一個很小的拱曲屋頂和豎立的旗桿(今為電視天線)。第一、二平台間角立柱的微小曲率加強了塔身沖向雲霄的感覺。所有立柱和方尖塔都採用X形抗風斜撐組成的網路桁架作為結構。全塔有著4個堅固的直伸至下卧持力土層的沉箱基礎。

5. 法國鐵塔叫什麼名字

法國鐵塔叫艾菲爾鐵塔。

位於塞納河南岸的法國巴黎戰神廣場,於1889年建成,當年建成的Eiffel Tower鐵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被命名為Gustafel Efel。法國文化的象徵,巴黎城的城市標志之一,巴黎最高的建築,人們喜歡把法國人叫做「鐵娘子」。

結構特點

Efiel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度為324米,鐵塔是由許多分散的鋼鐵部件組成,看上去就像是一堆模型的部件。鋼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在施工過程中使用了12,000個金屬零件和250萬個鉚釘,共鑽了700萬個孔。

除四腳由鋼筋水泥製成外,全身由鋼鐵組成,共配去熟鐵7300噸。塔分三層,分別位於距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第一層和第二層設有餐廳,第三層設有觀景平台,塔座至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6. 法國首都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是什麼

中文版:
埃菲爾鐵塔:

漫步巴黎不經意就會瞥見霧中聳立的埃菲爾鐵塔。通常到巴黎第一件事,並非到香榭里舍大道尋找面紗下的神秘面孔,而是跑到令法國人驕傲世界的埃菲爾大鐵塔,它矗立於塞納河畔,塔高320米,是世界最高建築之一。

鐵塔落成於1887年,是由當時著名工程師埃菲爾先生倡建,目的是紀念萬國博覽會曾在巴黎舉行, 以及法國革命100周年。據說鐵塔初建時,遭各方面非議和反對,抱怨這座鐵塔象是大黑煙囪,不倫不類,沒有料到,鐵塔已代表建築新美學的興起,成為舉世聞名的法國象徵,每年不知為法國賺取了多少寶貴的外匯。

鐵塔是法國政府的搖錢樹,遊客只須買門票,便可登上鐵塔,親吻雄偉的鐵塔,體認一下人類智慧的偉大。全座鐵塔共分成三層,各層之間有一道鐵梯互通,有體力、有膽識者不妨上攀鐵塔,有畏高症、高血壓的朋友就不宜了,乘搭升降機可減輕你的負擔。

前往該地可乘地鐵在Bir-Hakeim站下車,步行10分鍾即到,它與凱旋門隔河遙望。其正對是法國名 勝古跡博物館(Palais de Chaillot)。欣賞鐵塔夜景則在Trocadero站下車,到站旁的Palais de Chaillot的平台上。晚上,鐵塔燈火通明,塔前的噴水池又經彩燈照射,噴出不同顏色及形狀的水柱, 景色十分艷麗。不過,水池並不常噴水,只有在假日或周末,才可欣賞彩色噴池,如要拍攝這迷人夜景,三腳架少不了的。
登鐵塔是需要收費的,採取三層不同收費方式,由地下乘升降機直上頂層眺望台(第三層)是 54FF,第二層是40FF及第一層20FF。當然如欲觀賞整個大巴黎都會的風情,以頂層最佳,這里設有多台望遠鏡,配合幻燈片介紹,令人對這座大都會留下一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黃昏觀日落這里更是一流, 但人龍相當長,往往要排一個多鍾頭才能上塔。一般言之,早上9:00人潮很少,但景觀較遜。冬天頂層關閉,只開放至第二層。

假若你不怕走路的話,白天由地下至第二層是容許遊人踏登梯而上,逐步欣賞巴黎風情,並可親自觸摸每條鋼筋的結構,令人嘆為觀止,這點是乘升降機沒法體驗得到的,收費只是10FF。由第二層上頂 層就只能乘升降機,在入口處的自動售票機投入20FF便可。基於安全因素,這項省錢登鐵塔在下午五時 後便不能使用,只能乘升降機。

順便提一句,在第一層大堂外有一間小型郵局,不妨在此買張明信片,蓋上鐵塔郵章,寄給遠方親友,極有紀念價值。此外,這處亦設有旅遊局提供服務。

開放時間:9:30-23:00。在夏季,鐵塔在23:00時仍有大批人排隊。宜趕在日落前前往及在塔頂欣賞巴黎美景。

7. 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的由來是什麼

據歷史資料記載,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是法國土木、橋梁工程師亞歷山大·居斯塔夫·艾菲爾為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而設計建造的。為表示對設計者的尊敬與紀念,故命名為艾菲爾鐵塔。

其實,艾菲爾鐵塔的第一個設計方案是在1884年5月由艾菲爾設計公司的英里斯·凱什連和埃米爾·努吉耶提出的。然而第一個方案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後來,建築師斯特凡·索韋斯特爾用鉛筆在草圖上又做了一些修改:減少了構件對角線的數目,用拱門和其他建築手段對鐵塔進行了裝飾。

這時,艾菲爾發現了這個設計方案的真正價值。同年9月,艾菲爾從他的合作者手中把專利權和與鐵塔有關的所有資料都買了下來,於是開始了對艾菲爾鐵塔的整體設計。

1887年,艾菲爾鐵塔正式動工。經過15000名工人歷時26個月的精心施工,鐵塔終於在1889年3月建成。艾菲爾鐵塔高320.7米,共用了12000個金屬部件,以250萬只鉚釘連接,加上鋼鐵結構部分,總重量達9700噸,耗資100多萬美元。

8. 巴黎的鐵塔叫什麼,它的來歷

巴黎的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the Eiffel Tower)

1880年法國剛剛擺脫普法戰爭中的恥辱,為了顯示國力,1884年,法國議會作出決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國巴黎將再次舉辦世博會,主題是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國政府面向全球進行世博建築招標;在巴黎戰神廣場設計一座高塔。

埃菲爾鐵塔於1889年建成,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鉚釘259萬個。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9. 巴黎的那個鐵塔叫什麼塔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10. 法國著名鐵塔名字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世界馳名的鋼鐵建築,法國巴黎的最高建築物和游覽中心。矗立在市中心塞納河右岸的戰神廣場上,為1889年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舉行國際博覽會而建,1887年動工, 1889年舉行竣工儀式。以設計人著名法國建築工程師斯塔夫·艾菲爾的名字命名。 

塔基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4座塔墩為水泥澆灌,塔身全是鋼架鏤空結構,當時300 名安裝工在兩年時間中用250萬個鉚釘,把重達7000噸的1.8萬個金屬部件安裝成300.65 米的高塔。據說整個建築費用為746萬法郎。鐵塔本身的重量加上電視天線、4個基座等,總重量為9757噸。全塔共分3層,每層有平台高欄,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1710級階梯。由4座墩柱支撐的第一層高57米,下面為東西南北4座大拱門,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第二層離地面115米。第三層離地面276米,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像倒寫的字母「Y」。艾菲爾鐵塔既是名勝,又是個文娛活動場所,演員可以在塔上演戲,甚至把笨重的大象牽到塔上表演。 

1980年底關閉,開始問世以來的一次最大的改建工程。首先將鐵塔第二層原來每平方米重量為400公斤的混凝土平台,改為厚度8毫米、每平方米重量為95公斤的鋼板替代,使鐵塔的重量減輕1340噸。改建工程還包括:第二層上的豪華飯店遷至第三層,原地重新開設一個大眾啤酒館;建設「居斯塔夫·艾菲爾」接待廳,供組織學術會議、舉辦講座和招待會之用;建設一視聽博物館,遊客可看到介紹鐵塔歷史和建築特色的影片和電視節目。現在遊人到第三層平台觀賞巴黎全景,由4座同時自動上下的電梯載運,而不像過去要分層搭乘了。第一層辟有餐廳、商店和影劇院,另開辦了介紹艾菲爾的陳列館。50年代以來,鐵塔成了法國廣播電視的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線塔之一。改建後,還設立了艾菲爾鐵塔廣播電視台。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鐵塔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