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的順序
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順序為:
1、荷蘭(尼德蘭)16世紀擺脫西班牙之後進入資本主義。
2、英國於17世紀進行了「光榮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3、美國建國之初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完備的制度體系。
4、法國於18世紀末的「大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是最徹底的革新。
5、德國在國家統一戰爭期間逐漸向資本主義前進。
6、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之後進行了改革,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二月革命後建立了臨時資產階級政權;在蘇聯解體後又恢復了資本主義體系。
7、日本,「明治維新」是國家走向了資本主義社會。
8、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國基本在19世紀中後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但實力較弱。
註: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後恢復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國家是指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實行僱傭勞動制度為基礎,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以機器大生產代替個體生產,生產力比封建社會有極大提高。
商品生產和交換成為普遍的形式,勞動力也成為了商品。追求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規律。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在階級關繫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
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會導致經濟危機。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由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從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
(1)什麼是法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擴展閱讀:
從世界分布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屬於資本主義國家。
大致包括二戰後的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新增的資本主義國家(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喬治亞等)兩部分。
亞洲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 、 韓國、菲律賓 、以色列 、緬甸 、泰國 、馬來西亞 、 新加坡 、汶萊 、 印度、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 巴基斯坦、約旦、伊朗。
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 、卡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 、 土耳其、伊拉克 、敘利亞 、黎巴嫩、巴勒斯坦 。
參考資料:網路—資本主義國家
❷ 資本主義發展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第一階段,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此時,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興起,東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強,西歐封建制度開始瓦解,逐漸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由於文藝復興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辟,使人們思想和行為上走向開放,世界發展由分散逐漸走向整體。
第二階段,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階段。
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英國、美國、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但歐洲封建勢力仍比較強大,資本主義制度在建立和復辟中反復。
第三階段,18世紀六十年代-19世紀七十年代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蒸汽時代)。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產階級力量極大增強,19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英法美俄日等國完善的資本主義制度,逐步開始了對外擴張。
第四階段,19世紀七十年代-20世紀四五十年代,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電氣時代)。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的不平衡,該階段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世界不斷地進行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第五階段,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由一般壟斷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這一階段經濟發展更為迅速,自動化、信息化、產業化時代到來。
在此期間先是建立了美蘇兩級格局,東西陣營不斷冷戰,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
(2)什麼是法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擴展閱讀
資本主義基本特徵:
經濟上,以私營經濟為主,沒有政府幹預或者政府幹預很少。政治上,資產階級政黨掌權,或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富裕,如從18世紀開始發展的西歐及美國,另一方是生產力低下,社會貧窮的國家,例如拉美諸國,鼓勵自由的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盡量少。
商品生產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統治的形式,勞動力變成了商品。
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用僱傭勞動的方式剝削工人階級,生產的目的是創造利潤(用馬克思的表達式:生產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徵,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貫穿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
它在經濟上具體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兩大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產生: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於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
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基本條件是:
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
另一方面,巨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轉化為資本。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其產生的途徑有兩個:
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
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帶有不同的特點,經歷不同的階段。
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志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佔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
❸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依靠的也並非某個人或者某幾件物品,也許歷史銘記了他們,但沒有千千萬萬群眾的貢獻,歐洲資本主義是無法實現的。
一、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之前
現代史學家認為,資本主義的開端源自於文藝復興運動,但我認為,資本主義源於黑暗的中世紀中,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的花朵」的中古西歐城市。與中國古代城市不同,中古西歐城市並沒有較大的政治作用,反之擁有較大的經濟作用。城市的當時手工商業的集中地點,經濟較為發達,在經濟基礎上產生的進步思想最終在文藝復興時期集中爆發,人類由此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資本主義時代。
六、20-21世紀(霸權的喪失)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到巔峰,各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從而引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瞬間淪落到二流國家,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美洲和亞洲的強國相繼崛起,歐洲從此沒落,但其資本主義仍然有較大影響力。
❹ 世界各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先後
1,荷蘭(尼德蘭)16世紀擺脫西班牙之後進入資本主義。
2,英國於17世紀進行了「光榮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3,美國建國之初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完備的制度體系。
4,法國於18世紀末的「大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是最徹底的革新。
5,德國在國家統一戰爭期間逐漸向資本主義前進。
6,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之後進行了改革,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二月革命後建立了臨時資產階級政權;在蘇聯解體後又恢復了資本主義體系。
7,日本「明治維新」是國家走向了資本主義社會。
8,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國基本在19世紀中後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但實力較弱。
9,中國沒有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政權。
註: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後恢復資本主義。
❺ 歐洲什麼時候從資本主義萌芽進入資本主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1640年),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1640年,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鎮壓起義,被迫召集長期關閉的議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反對派,利用議會和國王斗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了。
在克倫威爾的指揮下,擊潰了王軍。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盲布為共和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了政權。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被迎立為國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於1688年藉助於外來勢力推翻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
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體,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英國的統治地位。
(5)什麼是法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擴展閱讀:
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變成擁有廣大殖民地的海上強國。市場擴大了,財富也隨之增加了,同時國內工場手工業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勢力。當時英國的封建經濟基礎瓦解了,但是保護它的上層階級卻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台。
這成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阻礙。也是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英國斯圖亞特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人民群眾怨聲載道。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
❻ 請問法國是怎樣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
在資本主義歷史上,英國是資本主義最初的中心。但最先品嘗資本全球化沖擊的是今天已進入七國集團的法國。
中世紀的法國藉助由地中海到北歐的過境貿易中產生的大量商業資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國那樣由根植於本國的商品生產的增長在歐洲較早發跡。與中國春秋時期的井田制的解體一樣,大量游離於生產之外的商業資本較早和超量出現,使法國庄園經濟較早解體,庄園農奴和土地較早分離。商業資本增長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與土地生產資料的分離速度加快。與英國正好相反而與中國戰國時期和後來的太平天國時期的情形近似,由於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離於生產領域之外的貨幣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剩餘勞動力便從農村流入城市並成為社會動盪的源頭。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興起使從地中海經法國通向北歐的商路中斷,過境貿易銳減使法國出現蕭條。此時英國正處上升時期,法國的政治家試圖仿效英國,希望通過對外開放和自由貿易振興法國。他們天真地認為,用給英國的工業品優惠政策(進口稅減20%)的方式換回法國葡萄酒與白蘭地在英國暢銷,這樣法國就可得到振興。為此,法英1786年簽訂了《伊甸條約》。出乎法國人所料,法國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的總值大大低於英國工業品的總值。經過短期較量,法國工業經濟從法英的交換中所獲甚微並為此瀕於破產。法國人想取消這個條約以制止民族工業的衰落,但為時已晚。三年過後,1789年法國便發生了劇烈的政治動盪即人們常說的「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出現是當時處於相對弱勢的法國對強大的資本主義英國及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經濟理論的嚴肅挑戰。拿破崙看出法國政治危機產生的深層原因[6],他用暴力摧毀英國工業品在歐洲大陸市場的同時,又用暴力強行把歐洲農民(也有人稱之為「農奴」)從封建庄園中解放出來並使之變為自由的小土地農民,以此為虛弱的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造就了可以為法國資本壟斷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盡管拿破崙在1815年滑鐵盧戰場上失敗了,但他為身後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不可動搖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1827年法國工業生產力比1815年增長一倍。此後,法國便由英國資本的外圍地區躍入資本中心地區,並成為資本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與英國相對應的新的一極。如果說是英國開辟資本全球化歷史的話,那麼,從相當的意義上說,是法國開辟了資本多極化的歷史。隨著資本全球化進程向世界鋪展,德國、美國、日本等在與新舊霸權(英國、法國及西班牙、葡萄牙等)的強力對抗中,相繼擠入世界霸權的行列。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自相殘殺後,這些國家開始聯合並形成排斥處於外圍地區的南方國家發展權利的資本聯合中心,以共同主導和壟斷世界資源和市場。
❼ 各個國家進入資本主義的具體時間
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順序為:
1、荷蘭(尼德蘭)16世紀擺脫西班牙之後進入資本主義。
2、英國於17世紀進行了「光榮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3、美國建國之初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完備的制度體系。
4、法國於18世紀末的「大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是最徹底的革新。
5、德國在國家統一戰爭期間逐漸向資本主義前進。
6、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之後進行了改革,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二月革命後建立了臨時資產階級政權;在蘇聯解體後又恢復了資本主義體系。
7、日本,「明治維新」是國家走向了資本主義社會。
8、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國基本在19世紀中後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但實力較弱。
註: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後恢復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國家是指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實行僱傭勞動制度為基礎,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以機器大生產代替個體生產,生產力比封建社會有極大提高。
❽ 資本主義發展四個階段是什麼
是:
1、第一階段,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此時,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興起,東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強,西歐封建制度開始瓦解,逐漸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由於文藝復興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辟,使人們思想和行為上走向開放,世界發展由分散逐漸走向整體。
2、第二階段,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階段。
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英國、美國、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但歐洲封建勢力仍比較強大,資本主義制度在建立和復辟中反復。
3、第三階段,18世紀六十年代-19世紀七十年代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蒸汽時代)。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產階級力量極大增強,19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英法美俄日等國完善的資本主義制度,逐步開始了對外擴張。
4、第四階段,19世紀七十年代-20世紀四五十年代,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電氣時代)。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的不平衡,該階段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世界不斷地進行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❾ 什麼標志著法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1871年憲法的通過
❿ 英國,美國,法國分別是通過什麼重大事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
英國,美國,法國分別是通過以下重大事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
英國:光榮革命。確立王權在憲法之下。
美國:獨立戰爭。從獨立那天起。
法國:大革命。此後雖有復辟,但最終還是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教參也採用了此觀點。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