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拿破崙為什麼會打敗法國

拿破崙為什麼會打敗法國

發布時間:2022-04-23 23:45:22

『壹』 拿破崙為何能夠用3萬人打贏80萬反法同盟軍

據個人的了解,題目的這個說法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歷史的情況是,當時因為戰敗,拿破崙手中僅剩下三萬士兵。這些人馬面對第六次反法同盟的來勢洶洶,結局註定是輸了。但是在被流放之後,拿破崙卻能夠重新統治王朝是非常讓人驚嘆的。

滑鐵盧戰役讓百日王朝覆滅,這位英雄失敗後再一次被流放。這一次流放他直到逝世都沒有回來。拒不完全統計歐洲各國共組成了七次反法同盟,前後投入兵力約120萬人。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也投入兵力有近百萬,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貳』 為什麼拿破崙能夠打敗反法同盟,橫掃歐洲

拿破崙代表的是資產階級,歐洲各國除英國外都是封建國家,這是組建反法同盟的根本原因。法國奉行霸權主義,妄圖主宰整個歐洲,這是組建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但是歐洲各國從來就沒有完全臣服過,所以後來才能打敗拿破崙。

『叄』 拿破崙戰爭是怎麼回事

一個世界性的重要歷史人物——拿破崙,從1784年15歲入軍校到1799年發動政變,建立拿破崙戰爭以拿破崙為皇帝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其整個一生幾乎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敗而跌落。

處於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一個充滿血雨腥風的歷史時期,拿破崙似乎命里註定一生要與打仗為伍,他曾率法軍先後7次反擊以英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組織指揮過一系列戰斗,僅大的戰役就達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們稱為一代「軍事巨人」。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卡爾洛·波拿巴是個律師,母親莉蒂西亞·拉莫利諾出身於義大利貴族。在拿破崙出生前一年(1768年),熱那亞共和國以200萬法郎將科西嘉賣給了法國。拿破崙是波拿巴家的次子,按義大利文,拿破崙一詞是「荒野雄獅」的意思。1779年,拿破崙10歲時,以國家公費生的身份進入了法國內地香檳省的布利安陸軍小學,學習成績以歷史、地理、數學為優。1784年,拿破崙升人巴黎軍校。1785年10月30日,拿破崙正式被任命為拉費爾炮兵團少尉軍官時,年僅16歲。他對炮兵專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曾閱讀了這方面許多書籍,研讀了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等歷史上著名統帥的傳記,還讀了有關歐洲的歷史、地理、宗教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的書籍,使他年輕時就較快地成熟起來。

1789年法國爆發了震撼歐洲大陸的資產階級大革命。1792年,法國國民公會宣布,廢除國王,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對此,歐洲封建階級公然進行武裝干涉,國內王黨分子紛紛發動叛亂。1793年8月,盤踞在土倫城內的保王黨引狼入室,將土倫拱手交給了英國和西班牙干涉軍。10月15日,土倫前線總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從正面奪取土倫的作戰計劃。對此,拿破崙列舉數條理由,認為這一計劃是行不通的,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即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佔港灣西岸的莫格內夫堡,奪取長卡半島,然後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轟擊停泊在內港、外港中的英國艦隊,切斷英國艦隊與土倫守敵之間的聯系。如能這樣,則土倫守敵在一無退路、二無援兵、三無火力支援的情況下,不攻自破。這一大膽而又新穎的作戰計劃,顯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與會人員驚嘆不已,拿破崙因此被任命為攻城炮兵的副指揮官。戰爭情況正像拿破崙預料的那樣,戰斗開始的當天晚上,英國艦隊全部逃離土倫港,法軍很快收復了土倫。

拿破崙在土倫嶄露頭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為少將炮兵旅長,為其一生軍事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礎。

1793年春,英、奧、普、荷、西和義大利的一些小國薩丁尼亞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軍,聯合進攻法國。戰至1794年初,法國基本抵抗住了聯軍的進攻,並將戰爭推至法國境外,迫使普、西、荷蘭退出反法聯盟。1795年,英、俄、奧三國戰略企圖分歧,難以確定統一的對法軍事方針和行動,因而使戰爭進展緩慢。拿破崙1796年3月2日,受命為法國義大利軍司令,年僅27歲,開始了他獨當一面的戰役指揮。這也是他一生征戰的開始。

拿破崙率3萬餘人,翻越了阿爾卑斯山沿海山脈的有名「天險」,對奧薩聯軍實行中間突破,在蒙特諾特、洛迪、卡斯特萊奧內、阿科萊、里沃利等會戰中,接連獲勝,迫使奧地利於1797年10月簽訂《坎波福米奧和約》,從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聯盟徹底瓦解。在一年多義大利之戰中,法軍共俘敵15萬名,繳獲軍旗170面,大炮550門,野戰炮600門,並獲艦船51艘等。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不少地區,統治了北義大利,並使「自由、平等」的口號和制度在義大利半島流行起來。義大利之戰,拿破崙在軍事上有許多成功之處,如:打破了畏懼山地戰的傳統思想,他指揮部隊敢於翻越人跡罕至的「天險」,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時發展了山地戰經驗;能正確處理攻城和野戰的關系,法軍曾圍攻曼圖亞要塞達7個月之久,但沒有強攻硬打,而把重點放在打擊奧國援軍,在野戰中予以殲滅;培養了部隊頑強的戰斗精神,使其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贏得戰爭。這些,恩格斯針對拿破崙軍隊突破阿爾卑斯山情況說:「從拿破崙在1796年進行第一次阿爾卑斯戰局和他在1797年越過朱利思阿爾卑斯山脈向維也納進軍直到1801年為止,整個戰爭歷史證明:阿爾卑斯山的山嶺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現代軍隊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崙率法軍遠征埃及。同年12月,英國聯合俄、奧、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國,結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企圖推翻法國督政府,奪回被法國佔去的領土。1799年10月,拿破崙從埃及回國,11月9日發動政變,成立以他為第一執政的新政府。1800年5月,拿破崙率軍攻入義大利,6月14日進行馬倫戈會戰,大敗奧軍。12月,法軍又在霍恩林登擊敗奧軍。1801年1月,法奧簽訂《呂內維爾和約》,第二次反法聯盟隨之解體。

1805年4—8月,英、俄、奧、瑞典和西西里王國等結成第三次反法聯盟,預期用50萬聯軍打敗法國。拿破崙率法軍大敗俄奧聯軍。法奧簽訂《普雷斯堡和約》,俄軍撤離奧地利,第三次反法聯盟失敗。

1806年9月,英、俄、普、薩克森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四次反法聯盟,企圖將法軍從其侵佔的地區逐出。10月14日,法軍與普薩聯軍在耶拿和奧爾施泰特及與俄在埃勞、弗里德蘭會戰,法軍均獲勝利,第四次反法聯盟隨即崩潰。

1807年11月,法軍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軍搶佔西班牙的戰略要地,並佔領馬德里。1809年1月,英國和奧地利結成第五次反法聯盟。4月中、下旬,法軍5戰5勝,擊退進到巴伐利亞境內的奧軍;5月13日再占維也納。同年10月14日,法奧簽訂《申布倫和約》,第五次反法聯盟自行解體。

1812年6月,拿破崙率大軍60多萬人入侵俄國。戰爭初期,俄軍被迫後撤。8月17日進行斯摩棱斯克會戰後,俄軍繼續後退。9月14日法軍進入莫斯科。俄軍於10月18日開始反攻;翌日,法軍撤出莫斯科,爾後節節敗退,到12月,幾乎全軍覆滅。拿破崙的侵俄戰爭,以喪失50多萬人的慘敗告終。

1813年2月,俄普結盟。3月,普魯士對法宣戰。隨後,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於8月加入)。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會戰,拿破崙多處轉戰,接連獲得小勝,但是擋不住聯軍的多路逼近。3月30日,巴黎守軍投降。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厄爾巴島。1815年3月1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秘密逃回法國,20日進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權(史稱「百日」王朝)。出席維也納會議的俄、英、普、奧、瑞典等國代表,當即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決定出兵70萬,分5路進攻法國。6月,拿破崙率法軍主動出擊;16日進行利尼會戰,普軍失利後退;18日進行滑鐵盧會戰,英軍在普軍配合下徹底擊敗法軍。拿破崙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直至去世。

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自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著名的義大利、馬倫哥、奧斯特利茨、耶拿、弗里德蘭、阿斯佩恩和瓦格拉姆、博羅季諾、萊比錫、滑鐵盧之戰等,在戰爭史上都有較高的地位。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顯的侵略性質和掠奪別的民族和兼並別國領土的反動目的,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拿破崙繼承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初期的傳統,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徵兵制和志願兵制,廣泛地動員和徵集農民當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戰的強大的資產階級軍隊,兵力最多時達百萬之餘,恩格斯曾經指出:「拿破崙的不朽的功績就在於:他發現了在戰爭和戰略上唯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而這樣廣大的武裝群眾之出現只是由於革命才成為可能。」拿破崙「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選拔將帥,平時注重教育訓練,積極改善裝備,特別注重發展炮、騎兵。在世界軍事史上,從拿破崙開始才將炮兵正式定為一個兵種,並得到非常成功的運用,對世界炮兵發展起了重大推進作用。這些對資產階級軍隊建設及其作戰理論發展都曾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拿破崙在戰爭指導上,善於集中兵力,敢於以少擊多,力求以一兩次總決戰決定戰爭的結局;遠距離機動迂迴,乘敵不意,出奇制勝;採取以縱隊和各兵種密切協同的散開隊形相結合的縱深戰斗隊形,不斷加強軍隊的突擊力;以積極進攻作為主要的作戰類型,審時度勢,靈活用兵;對作戰指揮有過許多創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組建參謀部等。這些把資產階級作戰思想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引起了西方軍事界廣泛關注。近200年來,許多國家的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懷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對拿破崙戰爭及其軍事思想進行反復研究,約米尼和克勞塞維茨這兩位著名的資產階級軍事學家都是拿破崙戰爭傑出的研究者和解釋者。正是他們的研究,才使拿破崙戰爭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影響不斷擴大。一些國家和軍事院校把拿破崙的軍事言論和戰爭戰例作為教材。後來西方許多國家所進行的戰爭,都曾受到拿破崙戰爭思想的影響。

『肆』 拿破崙打仗後來為什麼會輸

拿破崙的戰略錯誤在於,他勝利得太大了,也太快了,以至於還沒有時間消化,歐洲大陸上無數潛在的敵人懷恨在心,時刻准備復仇,只是懾於拿破崙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華和法軍的強大才不敢造次而只能隱忍等待機會。這種建立在軍事強權基礎上的情勢意味著,拿破崙必須永遠勝利,否則任何一個錯誤都會導致雪崩式的失敗。他的一切輝煌都來自軍事勝利,因此他錯誤地把一切賭注都壓在持續不斷的勝利上。雖然他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將領(甚至可以不加之一),但誰能永遠勝利呢?就像股市上永遠滿倉操作而不知留餘地的人,滿盤皆輸只是時間問題。

拿破崙早期,乘法國大革命的餘威抵禦列強干涉,是佔有一定天時及人和的,並且他自己是利用地利的大師。但到後期,隨著一個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國家倒在他的寶劍下,民族國家的矛盾已經超過了資本主義革命的積極意義。他的戰爭已經變了味,他不僅失去了天時,還失去了人和。帝國的過度擴張也勢必使其失去地利。

入侵西班牙已經是個嚴重錯誤,牽制了大量兵力,雖然尚未完全失控,但拿破崙帝國已經處於極高的風險期。此時決定入侵俄國,最終犯了導致雪崩的那個關鍵的技術性錯誤。拿破崙在侵俄戰役中其實並沒有犯什麼軍事錯誤,不僅拿下了莫斯科,而且沒有輸掉任何正經的戰役(庫圖佐夫指揮的俄國正規軍始終避戰)。但他低估了俄國的自然因素和俄國人堅壁清野的抵抗決心,他的絕大多數軍隊是在主動撤退過程中被俄國的寒冬和零星襲擊損失掉的。這場侵俄戰爭,他不佔天時人和,並且直接輸在地利上。

後面的戰役就沒什麼看頭了。卧薪嘗膽已久的英、普、奧等群雄四起,其實小國紛紛造反,而剛剛失去他培養多年的精銳法軍的拿破崙只能臨時拼湊一支沒有接受象樣訓練的老百姓組成的7W軍隊應戰強大的50W敵軍,幾乎沒有勝利的希望。即使重新復辟後,聯軍也沒有給他喘息之機,滑鐵盧戰役中雙方實力懸殊。即使拿破崙能僥幸創造奇跡,他的失敗也是早晚的事。

歐洲歷來是強國林地之地,拿破崙幾乎統一歐洲,搞到那種地步已經是奇跡了,反抗的力量多麼強大可想而知,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人的軍事才幹所能承擔的地步。拿破崙雖然是軍事天才,但他在自己軍事天才上寄予的野心太高了,無論他自己的才乾和法國的國際都承擔不起。

『伍』 拿破崙失敗的主要原因

拿破崙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英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等的國家組成了反法同盟軍共同抵抗拿破崙。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拿破崙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崙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

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厄爾巴島上。

(5)拿破崙為什麼會打敗法國擴展閱讀:

拿破崙的野心膨脹使他不滿足於登上法國皇帝的寶座,他要令全歐洲服從法蘭西的意志,由此他的自信越來越走向自戀。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揮兵多瑙河,將奧軍主力圍困在烏爾姆要塞,迫使他們投降。接著他率軍攻佔維也納,逼得奧皇弗朗西斯出奔奧爾莫烏茨;拿破崙引誘俄奧聯軍在奧斯特里茨與他決戰,結果大勝聯軍。

由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崙則乘機大肆瓜分歐洲領土。他把自己的兄弟與近臣們分封到這些地方去做國王大公,建立他的新歐洲秩序。

對於拿破崙的這些侵略行徑,歐洲列強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三年後,第五次反法同盟又告成立,結果再次被拿破崙率軍摧毀了。

到1810年,拿破崙不僅是法國的皇帝,還是義大利的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的仲裁人,以及西班牙、荷蘭、那不勒斯王國、華沙大公國及其他附庸國的太上皇。為了進一步征服歐洲,拿破崙於1812年6月御駕親征,率60萬大軍征討俄國,他堅信戰爭會在1812年內結束。

但俄軍統帥庫圖佐夫元帥對拿破崙大軍採取了主動撤退、堅壁清野的策略,在拿破崙逼進莫斯科時焚城三日,這使拿破崙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五個星期後,拿破崙不得不下令撤軍,沒想到等著他的卻是比庫圖佐夫更可怕的事情—俄國的嚴冬。

在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及俄國正規軍與游擊隊的不斷騷擾中,拿破崙的60萬大軍徹底崩潰了。他只率2.7萬殘兵敗將退回巴黎。

拿破崙征戰俄國大敗而歸,敲響了他命運的喪鍾。1813年春,俄、英、普、奧、瑞典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經過半年多的交戰,拿破崙大軍終於面臨山窮水盡的局面。

1814年4月6日,在眾叛親離、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拿破崙終於簽署了退位詔書,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之後一年,他雖潛回巴黎,再登皇位,與聯軍作戰,但這不過是英雄末路之舉,只留下「滑鐵盧」的敗績。

此後,他被遣送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度過他的餘生。他在那裡過了六年無聊至極的日子,不斷反省他一生的功過得失。據說有人送了他一本中國的《孫子兵法》,看得他大為驚嘆,後悔沒有早得到這本書,那樣他就有可能打更多的勝仗。

『陸』 拿破崙一千人為什麼能拿下法國

英、普、奧等組成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終於打敗了拿破崙,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領地厄爾巴島上,波旁王朝復辟。

但拿破崙並不甘心自己的這次失敗,他仍然在關心著時局的發展。1815年初,反法聯盟在維也納開會,由於分贓不均而大吵大鬧,以至於劍拔弩張、橫刀相向。同時,法國人民由於封建貴族的殘酷統治,越來越不滿意波旁王朝的統治而更加懷念拿破崙時代。拿破崙見時機已成熟,便決定東山再起。



拿破崙

野心勃勃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因被反動聯軍打敗,1814年3月被流放在地中海的厄爾巴島上。但是,他沒有死心,時刻想卷土重來。他的親信通過各種渠道,將國內和國際的情況報告給他。當他知道法國人民對波旁王朝的黑暗統治不滿,不斷地進行反抗,他心裡暗暗高興。後來他得知反法聯軍的各國頭頭在維也納開會,因為各懷鬼胎爭吵的得很激烈,反法同盟眼看瓦解。拿破崙笑了。他立即召集幾個老部下,組成一支小部隊,於1815年3月1日悄悄地逃出厄爾巴島。拿破崙在法國南部儒安港登陸,率領小部隊向巴黎挺進。一路上,痛恨波旁王朝的各地城鄉居民都熱烈的歡迎拿破崙,甚至連波旁王室的軍隊也紛紛倒戈相迎,因此,拿破崙沒費一槍一彈,於3月20日順利地佔領了巴黎,恢復帝位,重掌朝政。

 

百日王朝(法語:Cent-Jours)是指拿破崙一世在被流放後重返法國,試圖重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一連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逃到法國,集結軍隊,把剛復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稱帝;6月28日,因為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拿破崙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波旁王朝再度復辟。拿破崙戰爭至此結束。拿破崙重返帝位總共101日,因此史稱「百日王朝」。



拿破崙

事件也被稱為第七次反法聯盟之戰。聯盟包括英國、俄羅斯、普魯士、瑞典、奧地利與數個德意志邦國。它們都宣稱拿破崙是罪犯,而不是法國皇帝。

『柒』 戰爭天才拿破崙是如何讓法蘭西第一帝國積重難返的

一點點消耗完帝國力量,導致其入不敷出、元氣大傷,最終走向死亡

法蘭西帝國的歷史

在史前時期,這塊西歐法蘭西之地就有遠古人類居住。考古學家在法國發現了遠古年代使用的工具和痕跡。羅馬人叫這個地方為高盧,把居住於此的人稱為高盧人。


結語

拿破崙連年征戰,充分相信依靠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缺少和談手段,在帝國達到鼎盛之時,他卻出乎意料的向歐洲封建勢力靠攏,最終失去了法國國內資產階級的信任。

加之忽視技術因素,錯誤發動伊比利亞半島戰爭和對俄戰爭,使帝國力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一點點消耗完了拿破崙帝國的元氣,最後終於讓整個帝國大廈轟然倒塌!這些都是拿破崙的致命錯誤,是一個軍事天才犯的決定帝國命運的錯誤!

『捌』 那個戰術很單調的年代,拿破崙為什麼總是能打勝

1.首先在那個年代,沒有想德國閃電戰的突襲或諸葛孔明的博忘坡埋伏什麼的,那個年代一沒機械化部隊都是靠人力走,馬拉炮行動很緩慢, 拿破崙是少有的強調兵貴神速的軍事天才。法軍中流傳著一句名言,「皇帝說了,勝利就在我們的雙腿上。」如果說閃電戰,拿破崙還是德軍的祖宗呢。 1800年,拿破崙在同奧地利的戰爭中,指揮自己的精銳部隊,帶著輜重和大炮,翻越阿爾卑斯山大聖伯納德山口,突襲奧地利元帥梅拉斯的後方基地亞里山大里亞,最後在馬倫哥會戰中勝利。他的這次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遠征,被寫入了軍事教科書。以速度和隱蔽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1940年德軍穿越阿登森林,繞過馬其諾防線,其實就是對拿破崙的模仿。 如果說埋伏,拿破崙陛下也是毫不遜色的。 1798年7月,拿破崙率領法國遠征軍抵達埃及,埃及的馬木留克騎兵採用游擊戰術,對法軍造成很大威脅。法軍經過十幾天的強行軍,抵達金字塔附近,拿破崙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馬木留克騎兵前來決戰。 他在金字塔下布置伏兵,把幾百門火炮預先埋伏在東西兩側,故意讓士兵散隊遊逛,顯得漫無紀律的樣子。他自己騎著駿馬,帶著幾個隨從,踏著月色來到司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前,朝它開了一槍。 埃及近衛騎兵聽到槍聲,從南面沖殺過來。拿破崙看誘敵深入的目的已達到,下令吹號,集合步兵,一場血染黃沙的激戰發生金字塔下,埃及幾千人馬被打死,幾千人被俘。拿破崙進入開羅城,成為埃及的霸主。 象這樣的戰術運用,在拿破崙的戰爭生涯中是非常多的。 2.軍服都是越鮮艷越刺眼越好,老遠就被別人看見了。 關於軍服的問題。在拿破崙時代,歐洲各國的軍服都是非常鮮艷的。 這要從兩方面分析: 從本方來說,鮮艷的紅色軍服可以激發士兵的榮譽感,鼓舞其士氣。還可以在戰場上使指揮官和戰友准確地區分敵我。並且鮮艷的軍服和古代武士把自己畫得凶神惡煞一樣,有威懾敵人的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說,19世紀初期,火槍的射程和命中率都非常有限。即使敵人能看見穿著鮮艷軍服的士兵,也沒辦法打中他們。 一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和布爾人的戰爭中,在新式步槍的准確打擊下,身穿紅色軍服的英國士兵幾乎成了靶子,而他們又找不到身穿綠色服裝的布爾人,這樣鮮艷的軍服才被淘汰。 3.另外從打仗的方法上來說,幾乎可以用愚蠢二字來形容,就是兩排人站好對射,靠,這也叫打仗,頭排的人可定死的快! 如果拿破崙時代的步兵完全站成現代步兵的散兵線,那所有的人死得就更快了! 拿破崙時代法軍使用的1777年式滑膛燧發槍,有效射程為300碼(1碼等於等於三英尺,即0.9144米)。只有在100碼的時候,射手才有機會瞄準一個目標並命中。 原因主要是:那時步槍使用的是黑火葯 槍膛無膛線,使火葯氣體無法完全作用於子彈 槍管材料不好 火槍不能連發,必須是打一發,再重新裝彈,再擊發。中國古代有「臨敵不過三發」的說法,如果是面對騎兵,分散的火槍手還沒等裝第二發,腦袋就被哥薩克騎兵砍下來了。 在這樣的條件下,拿破崙軍隊採用的是線形戰術。 火槍手站成10排橫列,前排士兵射擊完畢後,採用原地半跪的裝彈方法補充彈葯。待後排士兵射擊完成後,前排士兵再站起來射擊,整個火槍手方陣能形成密集的、持續不斷的火力密度。 拿破崙時代排槍戰術,不是因為他們勇敢或者不知懂戰術,而是因為當時火槍的命中率太低,據稱當時的一名火槍兵在對100步以外的一個人形目標射擊時,命中率不足1%,所以只有靠數量來提高命中率。如果當時採用散兵線戰術的話,那兩隊火槍兵相遇的結果就是雙方胡亂開火一陣然後扔掉火槍沖上去肉博。 4.還有就是隊形為什麼要站成方隊,為什麼不散開,大家想拿破崙是炮兵出生,人都站成一個方隊,聚在一起密密麻麻他能打不中嗎! 這個問題看上面的回答就可以知道。分散的火槍手火力太弱,命中率過低,也無法抵禦騎兵的攻擊。相比炮兵來說,騎兵對火槍手的威脅更大,因此必須站成火槍手方陣。 拿破崙時代的火炮,其性能是有限的。從下面的資料可以看出,當時的火炮不可能象現代火炮那樣在方陣中爆炸。除非火槍手方陣恰好在裝填了霰彈的炮兵方陣的正前方,否則火炮無法對火槍手方陣構成重大殺傷。 以下是資料: 六磅炮:口徑84毫米、炮長(口徑倍數)18、初速416米/秒、有效射程:實彈600米/霰彈400米、彈量:實彈4公斤/霰彈8公斤、射速1發/分、炮車重290公斤。 八磅炮:口徑108毫米、炮長(口徑倍數)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實彈800米/霰彈600米、彈量:實彈8公斤/霰彈8公斤、射速1發/分、炮車重580公斤。 十二磅炮:口徑121毫米、炮長(口徑倍數)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實彈900米/霰彈900米、彈量:實彈12公斤/霰彈12公斤、射速1.5發/分、炮車重880公斤。 150毫米臼炮:口徑165毫米、炮長(口徑倍數)4.5、初速170米/秒、有效射程:實彈600米/霰彈400米、射速1發/分、炮車重330公斤。 炮擊時根據要殺傷的敵人選擇不同的炮彈-實心彈,霰彈,或空殼彈. 炮彈是一個實心鐵球,重量、大小各異,分為3磅,6磅或12磅--對炮彈的選擇取決與使用什麼類型的火炮. 這些炮彈可以瞄準不同步兵方陣,戰略要地,它的成功射擊將取決於炮彈落地後如何反彈,滾動和爆炸. 在乾燥的戰場上,一顆大的滾動實心炮彈可以一下子殺傷數十名士兵. 但是在濕地上則會陷入濕泥停止滾動. 霰彈,或突然近距離射擊,是一個致命的短程炮擊方式,可以造成敵人最大化的傷亡. 霰彈是普通炮彈外包上薄錫,每個小的炮彈大約200克,當從炮筒射出時會迅速爆開. 散射可以消滅整排的敵人並在敵人的方陣留下巨大的缺口來沖擊. 對於炮手的第三種選擇是空殼炮彈,這是一種外包著很薄塗層的炮彈,有一個定時引信,可以從內部爆炸造成附近敵人的大范圍巨大的傷亡.這種炮彈射出後爆炸成霰彈穿過一段很長的距離盡可能多的殺傷敵人,同時也會造成炮兵的傷亡. 5.說到拿破崙的勝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人民急切需要一位有著鐵腕和出色才能的優秀民族領袖來引領法國民族(就象俄國人支持普京一樣),拿破崙正好符合了這個條件,他在帝國有著無上的權威,軍隊對他絕對服從。 二是拿破崙執政後,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軍隊軍官和士兵的熱情和創造力被極大地激發出來。拿破崙提拔的26名元帥中,有24名出身平民。拿破崙巧妙地激發了每個士兵的遐想,使他們堅信:在自己的行軍包里中,就藏著一柄元帥權杖。只要努力,下一位陸軍元帥就會是自己! 在拿破崙的將帥中,除貝爾蒂埃元帥外,絕大多數是年輕人。達烏28歲時就被任命為遠征埃及的騎兵指揮官,34歲就獲元帥權杖。馬爾蒙26歲時就被任命為法軍駐義大利炮兵司令,35歲就升任元帥。蘇爾特30歲升為少將,35歲獲元帥銜。茹貝爾27歲任獨立軍軍長,29歲指揮駐荷蘭和義大利的法軍。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後,詔封的14位現役元帥中,就有7人的年齡在37歲以下。 不論門第:拿破崙在選拔將領時,徹底地廢除了傳統的以出身擇人的門閥觀念。他公開宣揚「每個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棍」。他號召人人爭當將軍、元帥。拿破崙的士兵高興地看到,許多傑出的元帥都是來自社會的下層,來自士兵。著名的內伊元帥是一個飯店老闆的兒子,拉納元帥是一個士兵的兒子,貝爾納多特元帥和勒費弗爾元帥都是出身於普通士兵。這些人雖然出身卑微,經歷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有敏捷的判斷力和頑強的意志。 在戰爭勝利後,拿破崙還慷慨地把土地和戰利品分給自己的軍官和士兵們,這就更激發了軍人們的熱情。 三是拿破崙的戰術先進。當時的俄軍主要依靠騎兵,英軍優勢在海軍,普魯士軍隊是貴族指揮,指揮體系僵化。拿破崙部隊綜合了步兵、騎兵和炮兵為一個整體,同時指揮靈活,軍官獨當一面,這些軍隊都不是他的對手。

閱讀全文

與拿破崙為什麼會打敗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