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娶了自己中學老師的法國總統候選人是怎麼回事
身世
埃曼努爾·馬克龍出生在1977年12月21日。他在描述自己的成長背景時,喜歡突出自己來自基層。
他說:"我出生在一個邊遠省份的小鎮,我的家庭與記者、政客或者銀行家毫不沾邊。""我越走越高,幫助我的是學校。我自己做選擇,我自己承擔風險。我很自豪地說,我是一個工薪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總統候選人。"
他喜歡將自己描述成一個來自法國體制以外的男孩,如今的成功全憑表現優異和刻苦用功。
他說:"我祖父母們是教師、鐵路工人、社工、橋梁公路工程師。他們全部來自普通的家庭。"
不過,他的父母算不上普通。馬克龍的父親是皮卡第大學的神經學教授,母親弗朗索瓦絲是醫學博士。他在家鄉學校就讀到中學最後一年時,被送往法國頂級高中亨利四世中學。
他曾就讀以培養法國精英而著名於世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和巴黎政治學院。
他喜歡談論自己與祖母瑪內安的親密關系。在書中、在采訪中,他提及最多的是這位祖母,以致於他父母的形象在他的描述中相當模糊。
他的母親弗朗索瓦絲曾向傳記作家表示:"你看埃曼紐爾的文章,他根本沒有自己的父母家庭。我不太能接受這一點。我們是個遠離巴黎的家庭,過著小資的生活,父母都努力工作,但給孩子一個安穩遮風擋雨的家。"
他母親還說,他成長的家庭很傳統,"完全不是他所描繪的那種神奇世界,裡面只有他的祖母。"
馬克龍與祖母關系的確親密。據他的傳記作家安·弗爾達介紹,他無論是在銀行就職時,還是後來出任政府經濟部長,他幾乎每天都與祖母通電話。而他在擔任經濟部長期間,一年只見過父親一次。
祖母瑪內安是馬克龍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而且瑪內安的母親大字不識。這一點讓馬克龍有了貨真價實的工人階級資格:神經學教授的兒子競選法國總統,當然遠沒有文盲的重孫子選總統來得浪漫。
愛情
如果說祖母瑪內安是馬克龍生命中的第一位女教師,那麼他的妻子布麗吉特·托涅則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教師。
布麗吉特曾是馬克龍在亞眠中學時代的語文兼戲劇老師,年長他24歲。兩人相識時布麗吉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除了擔任法語老師之外,布里吉特還負責管理學校的戲劇社。
2016年,布麗吉特曾在法國一個紀錄片中這樣評價馬克龍:「他與眾不同,他完全不是個少年,他跟其他成年人的關系完全是平起平坐的。"
據布麗吉特回憶,馬克龍有一天來找她談劇本,希望寫出一個為戲劇社畢業演出的劇本。"我當時想他堅持不了多久。很快他就會覺得乏味了。我們一起寫,一點一點,我完全被這個男孩子的聰明折服了。"
馬克龍16歲離開亞眠去巴黎完成中學學業。臨行前他發誓要娶布麗吉特為妻。"我們經常打電話,一談就幾個小時。就這樣一點一點,他用自己的耐心,讓我放棄了抵抗。簡直不可思議。"
布麗吉特後來離婚開始了與馬克龍的戀情,兩人於2007年結婚。
據傳記作家安·弗爾達說,這樣一段不同尋常的戀情,也反映了馬克龍的執著與自信。
弗爾達說,多年以來,他們夫婦行事低調不喜歡曝光。但是自從馬克龍宣布競選總統以來,情況有所變化。"他希望讓大眾覺得,如果他能夠在一個鄉下小鎮,頂住各種羞辱和嘲笑征服一個年長他24歲有三個孩子的有夫之婦,那麼他也能用同樣的方法征服法國。"
競選
馬克龍競選總部內,氣氛更像矽谷而不像在巴黎市中心。這里,主要的顏色是紅黃藍、大部分的人都穿著T恤衫,上下鋪隨時能讓精疲力盡的志願者休息,而絕大部分的志願者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馬克龍一再強調他希望創造出一種新型政治。由於沒有任何現有的政黨架構可以依靠,他必須依賴支持者們的自願與忠心。
要將政治理念分化的選民團結在自己周圍,候選人獨特的個人魅力很有用處。但是所有的政治運動都需要理念才能有凝聚力。
馬克龍在發表政治宣言前,曾在全國范圍挨家挨戶調查選民的態度和不滿。
"前進運動"的志願人員向所有能遇到的選民問兩個問題:現在法國哪些好?哪些不好?
而得到的回答相當矛盾。很多人說學校好,但是全國的教育體制不好。在人們看來,學校和教育體制是兩回事。
當馬克龍最終拿出他的競選政綱時,對手嘲笑他含糊不清,不夠具體。批評他的人說:馬克龍對所有東西既支持又反對。
極右翼政黨對手瑪麗安·勒龐就曾在競選辯論中嘲笑說:馬克龍先生,您很有天賦,您一口氣說了七分鍾,我卻總結不出來你說了什麼。你說的都是空話!
但是,「說空話」的馬克龍卻在第一輪的投票中領先。這除了競選策略,恐怕還需要運氣。
馬克龍的運氣最終怎樣,5月7日將有分曉。
Ⅱ 有關夏爾·戴高樂當上法國總統的內容有哪些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夏爾·戴高樂指揮坦克師參戰。8月26日,他回到巴黎,在愛麗舍田園大街受到了200萬法國人的熱烈歡迎,成為臨時政府的主席。1958年6月,戴高樂出任政府總理,12月,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在當政的11年裡,法國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而他也在為一個自由強大的法國奮斗著。
Ⅲ 被新科法國總統的愛情刷屏 還有哪些老妻少夫讓人嫉羨
啊 情齡嘛 要 論齡相差少都沒關系啊
Ⅳ 和美國總統相比,法國總統的權力有哪些異同
首先,兩國總統的產生方式和職權是不同的。在美國,總統是選民間接選舉的,選舉的過程與議會無關。當選總統任命官員組織政府並領導政府,總統領導下的政府只對選民負責而不必對議會負責。總統行使權力時對議會不負政策上的責任,議會不能因政策問題對總統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辭職,但在總統有違憲行為時,可以對總統提出彈劾。總統應向議會報告工作,且無權解散議會,但是對議會通過的法律可以行使否決權。在美國總統是政府首腦、國家元首和軍事統帥;在法國,總統是經參眾兩院聯席議會選舉產生的,總統雖然也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但是總統的命令必須經過各部部長副署才能有效,這樣就限制了總統的權力,而經議會同意總統任命的政府也必須向議會負責。由此可見,與美國的總統共和制相比,美國總統的權力比法國總統要大,且美國總統與議會分享立法和行政權,而法國的議會共和制體制更多的是維護了議會的權力,總統的權力相對受到了很多限制。
其次,作為兩國的議會成員構成與議會的職責也有很大差別。在美國,議會的議員是不得兼任政府官員的,議會擁有的立法、監督政府和決定財政預算等權力,而沒有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也不對議會負責;在法國,議會的議員同時也可以是政府成員,議會不僅擁有美國議會的相同的權力,政府(內閣)一般由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來組織,且政府必須對議會負責。議會擁有組織政府的權力是議會制共和制與總統制共和制的主要差異之一,總統制共和制下政府則由總統組織。從議會的職責看,議會制共和制下的議會權力很顯然要比總統制下的議會權力要大一些。
Ⅳ 法國有哪些總統
法國總統列表: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
任次 總統 所屬政黨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
18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共和國民主聯盟 1959年1月8日 1969年4月28日
代理 阿蘭·波厄
Alain Émile Louis Marie Poher
無黨派獨立人士 1969年4月28日 1969年6月20日
19 喬治·讓·雷蒙·蓬皮杜
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
共和國民主聯盟 1969年6月20日 1974年4月2日
代理 阿蘭·波厄
Alain Émile Louis Marie Poher
無黨派獨立人士 1974年4月3日 1974年5月27日
20 瓦萊里·瑪利·勒內·喬治·吉斯卡爾·德斯坦
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
全國獨立共和主義聯盟 (至1978年)
法國民主同盟 (自1978年)
1974年5月27日 1981年5月21日
21 弗朗索瓦·莫里斯·阿德里安·瑪利·密特朗
François Maurice Adrien Marie Mitterrand
法國社會黨 1981年5月21日 1995年5月17日
22 雅克·勒內·席哈克
Jacques René Chirac
保衛共和聯盟 (至2002年)
人民運動聯盟 (自2002年)
1995年5月17日 2007年5月16日
23 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Paul Stéphane Sarközy de Nagy-Bocsa
人民運動聯盟 2007年5月16日 至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9B%BD%E6%80%BB%E7%BB%9F%E5%88%97%E8%A1%A8#.E6.B3.95.E5.85.B0.E8.A5.BF.E7.AC.AC.E4.BA.94.E5.85.B1.E5.92.8C.E5.9B.BD.E7.B8.BD.E7.B5.B1
Ⅵ 法國總統薩科奇的妻子是做什麼行業的,為什麼那麼恬不知恥
模特出身,也會唱歌。
恬不知恥,不知LZ是說她哪些地方,就一個歐洲娛樂界的人來說,沒什麼地方夠格可以得到這四個字的詆毀。
Ⅶ 法國總理和總統有什麼區別
法國總統與總理的職權區別
法國有總統,也有總理。總統權力很大,是國家的權力核心。總統除擁有任命高級文武官員,簽署法令,軍事權和外交權等一般權力外,還擁有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非常權力。總理領導政府的活動,雖向議會負責,但卻聽命於總統,起輔佐總統的作用,其政府成員亦由總理提請總統任免。國民議會和參議院雖擁有立法權、預算表決權和監督權,但卻受到總統與政府的限制。由於上述職權的劃分,故稱法國的政體為半總統制或總統制內閣制。
根據憲法所賦予的權力中心的地位,法國總統擁有廣泛的任命權。如,依照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任命總理。總統根據總理提出的辭職要求解除總理職務。」「共和國總統根據總理的提議任免政府其他成員。」「共和國總統任命國家的文職和軍職人員。」
在法國國家高級行政官員中,須由總統任命的人員包括:國家行政法院法官、榮譽勛位團主席、大使和特使、國家審計法院法官、省長、駐海外領地政府代表、將級軍官和中央行政機構負責人。
總統對政府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共和國總統主持部長會議。」部長會議每周一次(通常在星期三上午),主要職能是為總統提供咨詢,對議會爭論的國內外大事進行評論,並對政府的各項事先決定表示贊同。
根據憲法,總統對外代表國家,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並擁有一系列外交權力。在軍事上,總統是武裝部隊的統帥,主持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此外,憲法還賦予總統法律頒布權並保證司法獨立。議會通過的法律須遞交總統,由總統在15天內頒布。總統擔任最高司法會議主席,任命最高司法委員會成員。
總理可以組建內閣,但必須由總統任命。
其實,法國與美國一樣,也是以總統為核心的體制。比到我國,總統相當於國家主席,總理跟我們一樣。
法國總統的職權有哪些?
法國是一個典型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實行半總統制,有總統,也有總理。總統權力很大,是國家的權力核心。總統除擁有任命高級文武官員,簽署法令,軍事權和外交權等一般權力外,還擁有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非常權力。總理由多數黨人士擔任,作為政府首腦領導政府的活動,向議會負責,其政府成員亦由總理提名,總統任免。
如果總統和總理由同一政黨人士擔任,則會以總統為權力核心。如果總統和總理由不同黨派的人士擔任,則會變成真正的「雙首長制」。按照一般情況,總統負責國防和外交,總理負責經濟和民生。國民議會和參議院雖擁有立法權、預算表決權和監督權,但卻受到總統與政府的限制。由於上述職權的劃分,故稱法國的政體為半總統制或總統制內閣制。法國總統雖然不像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他只是國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腦,但在行政方面卻擁有廣泛的權力。
一.總統擁有任免總理和政府其他高級官員、組織政府的權力。美國總統任命內閣各部長必須經過參議院批准,法國總統不必通過議會,可以直接任命總理和政府其他成員,這是總統掌握行政權力的關鍵。另外,總統還有任命高級文武官的廣泛權力,還有任命憲法委員會9名委員中3名,其中包括憲法委員會主席的權力。
二.總統擁有擔任部長會議主席,主持內閣會議和簽署法令的權力。根據1958年憲法第9條規定,內閣會議由共和國總統主持,而不由總理主持。總統雖然不是政府成員,但可以參加政府活動,並由總統主持討論決定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總統作為部長會議主席,不僅在形式上主持會議,而且成為一種現實權力,對部長會議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掌握一切重大問題的決策權。內閣會議所決定的法令和命令由總統簽署,但總統對內閣會議的決定不負責任,如果國民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總理須向總統提出政府辭職。
1.總統擁有頒布法律的權力。1958年憲法規定,議會通過的法律,由總統在一定的期限以內頒布,如果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律表示不同意見,可以在議會通過法律並交政府15天內,要求議會對此項法律或其中部分條款重新審議,並作出修改,議會不得拒絕。
2.總統擁有行使全民復決的權力。這是一種總統越過議會,直接通過公民來表決法律的特殊權力。總統掌握和行使這種權力,既可以起到削弱議會權力的作用,又可以加強總統自己的地位。戴高樂總統十分重視公民復決,他認為公民在投票時的態度表現了他們是否信任總統,他在擔任總統期間,曾先後四次實行公民復決。
三.總統擁有解散國民議會的權力。1958年憲法第12條規定,當總統或政府同國民議會發生沖突時,總統在同總理、議會兩院議長磋商後,有權力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進行選舉。但大選後一年之內,不得再解散國民議會。總統的這項權力可以有效地制約議會中的反對派,對付政敵,從而保持政府的穩定。
四.總統擁有咨文權。總統可以用咨文的方式影響議會的立法活動。總統的咨文雖然不是由總統本人,而是由總統代表到議會中去宣讀,但是議會對總統的咨文,不進行任何辯論,議會在立法中必須重視總統咨文的意見。
1.總統擔任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有權任免部分高級司法委員會成員,依據最高司法委員會建議任命法官,並監督法官遵守紀律。
2.總統是「司法獨立的保證人」。
3.總統擁有赦免權,包括特赦和大赦。1958年憲法第16條規定,當總統認為「共和國體制,國家獨立,領土完整或國際義務的履行受到嚴重和直接威脅」,在同總理、議會兩院議長和憲法委員會主席正式磋商後,可以「採取必要措施」。1961年4月23日到9月30日,為了鎮壓法國駐阿爾及利亞的殖民軍將領和極端殖民主義分子發動的叛亂,戴高樂總統根據憲法規定行使非常權力。在此期間他作出18項決定,內容涉及鎮壓叛亂、清洗軍隊、整頓警察和國家機關,以及設立特別法庭等。這種非常權力的擁有是法國總統地位加強的最突出的表現。
法國總理的職權:
法國總理主導國內事務內政和經濟總理是政府首腦,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總理的主要職權有:領導政府活動,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政策;向總統建議任免政府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除憲法規定的例外情況,副署總統的文件、法令和命令;對國家防務負有責任;可代替總統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由於總統和總理都有行政權,人們把法國領導體制稱為「行政雙頭制」。一般來說,二者有基本分工: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是內政經濟。由此可見,總理雖然是行政首腦,但卻是由總統任命的,而且其行政權也是不完整的,不可能成為國家權力中心。
Ⅷ 法國總統大選有哪些看點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4月23日,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登場。近4700萬選民將在這場法國史上最難預測的大選中投票選出進入第二輪的兩名候選人。對於這場備受矚目的選戰,法新社歸納了多項看點如下:
下一屆總統最快可在5月14日以前宣誓就職,從目前的社會黨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手中接下總統職權。
Ⅸ 法國薩克齊總統夫人資料
據英國媒體20日報道,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呂尼和法國總統薩科齊結婚前,曾和現年34歲的法國哲學家拉斐爾·昂托旺有過一段情史,盡管當時拉斐爾已經有了現年35歲的作家妻子賈絲汀·列維,但他卻禁不住「誘惑」和妻子列維離婚,並娶了布呂尼為妻。多年來,列維一直對她的昔日情敵布呂尼耿耿於懷,稱她為帶著終結者般微笑的「丈夫偷竊者」和「男人吞噬者」,甚至還以丈夫和布呂尼的偷情經歷為素材寫成了一本小說! 「公公的女友」竟偷走丈夫 據報道,現年35歲的賈絲汀·列維是一名法國女作家,也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伯納德·亨利·列維的女兒。大約9年前,當布呂尼尚未認識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時候,她曾和列維當時的丈夫、現年34歲的法國哲學家拉斐爾·昂托旺有過一段情史。據悉,當時布呂尼的情人本來是拉斐爾的60歲父親、法國著名出版商讓·保羅·昂托旺,但是在兩人同居期間,即2000年布呂尼卻又和讓·保羅的長子、當時已婚的拉斐爾相識,並偷偷與之發生了關系。 據列維回憶,布呂尼是在一次舞會上和拉斐爾認識的,而介紹人正是她的公公、拉斐爾的父親讓·保羅。列維稱,布呂尼給她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美麗但卻冷酷的女人,猶如一名科幻電影里的機器人「終結者」。 逼妻墮胎卻和「小三」生子 列維回憶稱,由於布呂尼當時的身份是她「公公的女友」,因此她壓根就沒想到自己的丈夫拉斐爾也會禁不住「誘惑」和她有一腿。因此當不久後她得知了拉斐爾和布呂尼偷情的事實之後,她徹底地被驚呆了。更讓她五雷轟頂的是,丈夫還告訴她,布呂尼懷上了他的孩子,而他已經決定讓她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列維回憶稱,丈夫的這個決定令她完全無法接受,因為就在布呂尼和她的丈夫拉斐爾偷情期間,她也懷上了一個拉斐爾的孩子,但拉斐爾卻最終勸說她墮了胎。 「小三」又被薩科齊搶走 2001年,當布呂尼生下現年8歲的兒子奧雷利安之後不久,拉斐爾正式和妻子列維離婚,並娶了布呂尼。讓列維無法忍受的是,當時仍是流行歌手和模特的布呂尼甚至還用拉斐爾的名字寫成了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而這首歌紅遍了法國。 列維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她終日沉迷於痛苦之中無法自拔,而她對葯物的上癮也正因此,最終不得不到戒毒中心接受治療。但令她如釋重負的是,布呂尼和拉斐爾的婚姻只維持了短短4年,並於2006年分手。此後,布呂尼投向薩科齊的懷抱,並於2008年和他「閃電」結婚。列維回憶稱,當她聽說這一消息的時候,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樂。她說:「我放聲大笑,我覺得這真是太有趣了。」
Ⅹ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後的舉措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日)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4月,拿破崙與奧地利長公主瑪麗·路易絲結婚,拿破崙是第一個在任內有結婚事件的法國總統。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崙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帝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帝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帝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崙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里,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
總之,評價拿破崙應當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綜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拿破崙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多次武裝干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績。當然,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點,錯誤或罪行。作為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的拿破崙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經指出過:「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同時指出拿破崙的主要錯誤在於「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