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裝裱書畫
裝裱工藝大致可分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許多小的工序。
第一部分為定型備料,包括制漿糊、畫心托底、托綾絹等。
第二部分上漿托紙,包括調試漿水、配托紙、潤畫心、上漿托紙、刷漿口、上牆綳平晾乾。
第三部分裁畫心、下料,包括畫心下牆,取正方裁、量裁鑲嵌材料。
第四部分畫心與鑲嵌材料的組合、定型,包括鑲局、鑲牙子、鑲邊、鑲天頭地腳、卷邊或沿邊、上釘角等。
第五部分復畫上背,包括配復背紙、裱件的悶水潤性,刷復裱上畫和排平,加輔料、上牆、綳平。
第六部分最後完成,包括下牆、打蠟、剪邊、裝天地桿軸,掛網結帶。
由於裝裱的類別和款式不同,它們的工序材料也各有差異,而每個裝裱師的經驗、習慣手法各異,各自的操作方法也不盡相同,裝裱藝術又是一門工藝性強的專門技術,而且需要實際操作,反復實踐才能逐漸掌握。這里只能簡要談幾種最基本的、簡單易行能自己動手托裱的方法 [1] 。
工具材料編輯
工具
裁刀,用於裁切紙、絹、綾、錦的材料和挖配、裁畫心及修補破洞。其刀刃鋒利平直,呈馬蹄形,又名馬蹄刀 [2] 。
裁板,用於裁切之墊,多以質細紋直的椴木、銀杏木或柳木為之。
裁尺,用於裁切畫心材料時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製成。
棕刷,用樹棕編扎製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後者大而厚。
排筆,由幾支乃至20餘支羊毫筆並排扎接而成,用於刷漿糊。
竹啟子,用大毛竹製成,呈劍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圓形,後部粗厚。
針錐,用於扎眼、轉邊和排毛等。砑石,用以砑磨畫背,以質細光滑的鵝卵石為之。另外還有漿油紙,水油紙等。
材料
紙,多用生宣紙,一般用作托畫心,托綾絹或配覆背等。
絹,是平紋織物,用蠶絲織成,有粗細之分。
綾,亦用蠶絲織成,並織有各種圖案,多用於裱幅的天頭、地頭、隔水等。
錦,絲織物,多為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圖案。多用作手卷包首、冊頁封面、軸幅錦眉和邊框等。
漿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劑。用去掉筋麩皮的澱粉或上好麵粉打成,打漿時需放入適量明礬,以防以後蟲蛀。
顏料,即國畫顏料,用於染制紙、絹、綾及為破損的畫心補色等。
膠礬水,用膠和明礬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於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紙絹質地。
軸頭,用在掛軸式和手卷式的裝裱中。前者多用紫檀木、紅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屬等製成,呈蘑菇頭等形狀,安裝在地桿的兩端,既起到裝飾作用,又便於畫卷懸掛。後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屬等材料為主,圓形裝於卷尾的上下兩端。
畫桿,分天桿、地桿,以杉木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桿要一定重量。
繩、帶、用於捆紮別緊裱物。
另外還須備有一些化學葯品,加高錳酸鉀、草酸、過氧化氫、丙酮、乙醚等,用於清除霉跡、污跡等。
2. 國畫如何裝裱
國畫完成之後需要裝裱,裝裱的質量好一些,可以讓國畫保存時間更長,外觀也更好。裝裱國畫需要用到漿糊、排筆、鬃刷等工具。首先將國畫背面朝上放在桌子上,然後稍噴一層水,把畫壓平,再將半流質的漿糊均勻塗抹在畫作背面,刷好漿糊後將厚宣紙小心覆蓋上去,確保宣紙跟畫作粘牢,而且中間沒有氣泡。然後小心的將宣紙掀起來,這時必須保證畫作跟宣紙粘在一起,而不能留在桌上。最後貼到牆上晾乾,晾乾之後小心地將畫作割裁下來。完成裝裱以後也可以加畫框
3. 國畫如何裝裱
你是問裝裱國畫從技術上怎麼做吧?我大致地寫一下。
裝裱國畫傳統的方式大體上分三個步驟:托畫、鑲邊、覆背、裝桿。
一、托畫:托畫就是在原作(行話叫「畫心」)的背部托上一張宣紙。托畫前先要用口水在畫中不重要的地方試下墨,看是新墨畫的,還是宿墨。如果是新墨就按正常的方法來托,如果是宿墨,就採取「飛托」的方式。
正常的托法是,把畫心背面朝上放在檯子上,先用水噴濕,讓紙「伸伸腰」,然後刷上稀漿糊……,再將一張空白的宣紙粘在上面。具體的不能寫得太細,否則得寫一本書出來。呵呵~~
畫托好後要「上牆」,使之平復。干後取下,然後「裁方」。
二、鑲邊:裁好後的畫心要「養局」,然後鑲邊,將托好的綾(以前也有人用仿綾紙)鑲在畫的四周,先鑲兩邊,再鑲天地頭。關於「開綾」、「托綾」就不贅言了。
三、覆背:在鑲好的畫背面再托一層背紙,背紙也要先托好,也可以直接用夾宣代替。方法同托畫。
四、裝天地桿:天桿為方,地桿為圓,裝好後在天桿兩頭略向中心的地方,對稱地裝上「孔」將「驚燕帶」穿好。地桿兩頭要留出裝軸頭的長度,稍削細一點,然後在露出的兩端上塗上白乳膠,裝上軸頭。
一幅畫就裝裱完成了。
4. 怎麼裱字畫
共分為六個步驟:
首先,刷書畫上升背面粘貼好,粘貼再貼一層紙,棕色的刷子刷整平,注意必須是緩慢的,應該從頭部有點平板紙的背面刷書畫(比書畫紙,老因為安裝圖片得平整平板上的牆或額外的邊緣刷點粘貼),框架層根據需要。上牆的方法是一樣的,除了額外的邊緣粘貼,其餘的水是最好的(粘貼不容易拿下,邊緣可以用刀切)牆上的畫是光滑的,干不起飛,切斷,安裝框架,卷卷的。根據書法和繪畫的大小、形狀和內容,它們被裝入圖片、橫幅、手卷和相冊頁中。
拓展資料:
裝裱古舊字畫,需經過沖洗去污、揭舊補綴、修磨殘口、礬掙全色、刺制裱綾、鑲嵌綾絹、轉邊扶背、砑光上桿等多道工序。
但主要可分為:修復畫心、品訂裱式等。(來自網路)
字畫裝裱介紹
5. 字畫如何裝裱加框
光聽人說,自己還操作不了,一定要現場看或者看整個經過的視頻,而且還要帶講解的。
裝裱真是個細活,准備工作要做足,總之是個「臟活」,忽忽
http://so.youku.com/search_video/q_%e8%a3%85%e8%a3%b1%e4%b9%a6%e7%94%bb
上面是我找的書畫裝裱視頻
如果上面優酷的不合適,就上土豆找找看。
6. 國畫裱框需要什麼材料
字畫裝裱材料可分為兩類,基本裝裱材料和裝潢材料。
一、基本裝裱材料是指水、紙、漿糊。
水指清水,在托絹、綾布時還有浸泡顏料與膠用水時會用到。
紙,用的最多的是生宣紙,主要用作托畫心,托綾絹和配被覆等用。
漿糊,書畫托裱時用的粘合劑,用好麵粉或是去掉筋麩皮的澱粉打成,打漿時要放入適量的明礬,能夠在以後防蟲蛀。
二、裝潢材料有錦、綾、絹及其他的輔助材料。
錦是多為二方或四方連續圖案的絲織品。
綾,織有各種圖案的蠶絲織品,多用於裝裱天頭、地頭、隔水等。
絹,是平紋蠶絲織品,有粗細之分。
輔助材料有天桿、地軸、軸頭、膠、乳膠、明礬、顏料、絲繩、絲帶、骨別子等。其中天桿、地軸要求平直,地軸一定要有一定的分量;軸頭用在軸式和手卷的裝裱中,既有方便懸掛的作用又有一定裝飾作用,在選擇時要兼顧質量跟美觀性。
裱畫作邊子用的,有「仿古宋錦」一種,用在裱鏡心上,十分古雅,普通都用在天地桿的堵頭上,或做錦匣用,都是很好的。做裱畫心子地子用的,以綾和紙為最多,用絹的較少。
(6)水書法國畫如何裱框擴展閱讀
重要性
中國書畫主要是採用絹或宣紙做成。其材料質地纖薄、特性柔軟、歷時較久、易於破碎,古代為了利於保存,便於觀賞,從加固的實用需要出發,多用麻紙、布帛等材料在書畫背面裱褙數層為裝裱,稱之為「裱褙」。
而後逐漸加以美化,四周鑲嵌薄型的綾、絹等絲織品為邊框,在背面裱一層或數層紙,並加上必要的裝飾,使原件更為牢固,而且便於舒展、懸掛,以適應人們觀賞的要求。所以說裝裱是伴隨著書畫傳統藝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書畫裝裱工藝。裝裱可以說是對書畫的深加工。
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中說:「裝潢優劣,實名跡存亡系焉。竊謂裝潢者,書之司命也。」(裝裱得好壞,直接關系著名人手跡的存亡。
筆者認為裝裱這件事,是決定書畫命運的大事。)正如近現代著名畫家傅抱石先生在1957年1月3日《人民日報》上發表的《裱畫難》一文中說:「作為一件藝術品,除了畫面的藝術水平決定畫家而外,裝裱是最重要的一關」,足見書畫裝裱在整個書畫藝術中的重要性。
新作書畫應及時裝裱
凡新寫好的字畫,一般要存放一段時期,讓墨色、印泥有一個自然晾乾的過程,但最好不要長期放置,因為寫畫時受水墨、顏色和膠水的浸漬,干後就會凸凹不平、起皺痕,若不裝裱襯托,非但不如原來的樣子,還要減色。
所以一定要及時裝裱,才能使墨氣托出紙面,使畫面生動,有益於顏色滋潤、飽滿渾厚可觀。而且經過藝術設計的裝裱,顯得整潔美觀,更能增添神韻。要是放置不裱,如畫心空卷的不實或折疊成塊等。也不宜保護,存放時間日久就會從折疊處折斷紙絹的纖維,印泥可能會轉印到畫面上。
或不慎造成斷裂破損、殘缺、污染、變色、水漬等明顯損傷,如最易發生黃色斑點,很難去掉,並容易招致蠹蝕。為日後收藏留下隱患,裝裱後直接影響書畫作品的品相,也影響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如經常受潮濕,易生白、紅、黑霉斑,若濕後粘連,就不易揭開,即使晾乾也變成了廢紙、爛紙灰,無法挽救。清代周二學在《賞廷素心錄》中說:「書畫不裝潢,既干損絹素;裝潢不精,又剝蝕古香。」(「書畫不裝裱,就會很快使絹面或紙心受到損壞;裝裱得不精美,又會侵蝕書畫原有的古色、古香的韻味。」)
由此說明,要想書畫保持永久,便於欣賞、收藏、流傳,必須及時裝裱。而裝裱技術的高低、綾絹色彩的選擇與裝裱形式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書畫作品的藝術效果。如有很高價值的新書畫作品,裝裱地好就會錦上添花。
古舊書畫重裱時要慎重,宜選良工。
歷代傳世及出土書畫作品,或者由於裝裱不佳,發生空殼脫落,或者由於在流傳過程中被撕斷,或者收藏保管不善,或者由於長期埋於地下朽爛疊粘,或者自然災害等原因;如遇屋漏必沾雨水痕跡,如塵土、煙氣常熏,則紙、絹畫心變黑黃,其墨色暗淡無光,或受潮發霉被蟲蛀鼠咬等,以致筆墨污損殘缺,糟朽斷裂破碎脫開等,無法再懸掛欣賞、研究。
一般年代愈遠的作品,受傷程度愈重,這就需要重新裝裱。重新裝裱必須經過精心揭裱修復,做到修舊如舊,猶如枯木逢春,才能恢復古書畫作品的「原貌」,其功效等同於再次創造古舊書畫的藝術生命,並再現原作的藝術風采,有益於欣賞收藏,延長古舊書畫壽命。
但古舊書畫重新揭裱時要慎重,應當請教有經驗的良工高手。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中說:「前代書畫,傳歷至今,未有不殘脫者。苟欲改裝,如病篤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劑而斃。所謂『不葯當中醫』,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前代的書畫,經過許多朝代的流傳保存至今,沒有不殘脫的。
如果想重新裝裱,改換裝潢,就像患了重病去請醫生醫治一樣,醫生的醫術高明,就能隨手葯到病除,迅速恢復健康;醫生無能,病人服了葯會誤事死亡。所以說:「不用葯,保持病人的原狀,是中等的治療,亂用葯不如不用葯」。
同樣道理,古代的書畫珍品,沒有遇見優良的裝裱工,寧願保存殘脫的舊畫,以免在重裱時,被劣工揭損裁毀等。)古舊書畫重裱如延醫治病,這就說明了古舊書畫重新裝裱的重要性。需要重新裝裱的古舊書畫,應採用傳統的裱畫技術,給以修補裝裱,使它能長期保存,這就是對古舊書畫文物保護的一項重要貢獻。
如果遇上庸工濫施手術,就能置名跡於死地,故裝裱的技藝高低,實系古舊書畫藝術存亡的關鍵。裝裱人員只有把技藝提到一定高度,才能把古舊字畫裝裱得更好,不至將少有的古跡毀於手下。例如在揭裱修復過程中,往往為了使古舊字畫干凈漂亮一些,便採用漂白粉漂洗。
稍有不慎,就會把畫紙腐蝕得更加糟朽。這對延存古跡大有害處,很珍貴的古書畫,重裱得好,價值可以倍增,重裱得不好就成了廢物,切切慎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裝裱
7. 自己如何簡單裝裱國畫
1、選購排筆、棕刷等工具:排筆和棕刷是手工書畫裝裱最為重要的兩個工具。
8. 國畫怎麼裝裱
1、精緻的裝裱工藝不僅可以使字畫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也能起到烘托字畫,突出神韻的作用。書畫裝裱的步驟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後安裝軸桿成卷軸或者裝框條成鏡框。傳統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三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後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
2、工具/原料
宣紙、漿糊、尺子、鬃刷、背板、絹或者綾、軸或框條等
3、方法步驟:
第一步:觀察字畫。
揣摩原作的氣度,以利於更好地選擇裝裱材料烘托原作氣質。
第二步:托裱畫心。
1).將畫心反鋪在干凈的畫案上,用噴壺在畫心背面均勻噴灑水花;
2.)待畫心潮潤且平整得貼附在畫案上時,用排筆在畫心背面均勻刷漿;
3.)一手持特製的裝裱棕刷,一手持略大於畫心的托紙,對齊一邊,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掃托紙,逐漸使整張托紙平整貼附於畫心背面;
4.)用手指在托紙邊緣均勻抹上漿糊;
5.)待畫心略干後,輕輕揭起,轉貼至掙牆晾乾。
第三步:鑲條。
1).待畫心干透,用裁刀將其從牆面取下,裁去托紙不整齊的邊角部分;
2).在畫心四角均勻抹漿,鑲上助條;
3).在助條邊緣抹漿,鑲上邊條。
第四步:覆背。
在已鑲條的畫作後重復第二個步驟。
第五步:裝框。
已製成的畫作如需裝框則在畫作干透後進行平整,鑲裝畫框;如做成卷軸,則應在畫作上下裝上天桿和地桿,並牽上掛繩,拴入絳色絲帶。
4、注意事項:
一般的裝裱能夠收藏的是手工的,漿糊的質量也是收藏時間的保證。裱畫的糨糊不同於普通的糨糊,不僅黏稠度和透明度有所差別,並且在熬制時還要加入一些防治蠹蟲的配料
9. 書畫裝裱的基本步驟
書畫裝裱的具體步驟如下:
一、托裱。將書畫作品(可叫做畫心)翻過來背面朝上,鋪在平整且硬實的桌面上,稍微潤濕使其自然松軟,然後用調治好的糨水均勻刷抹。
二、將畫心抹平,除去畫心與桌面之間的殘留氣泡,並用干凈抹布沿畫心邊緣,將刷抹在桌面上的糨水擦拭乾凈。
三、待畫心略干,以另一張大於畫心的宣紙捲起後,沿畫心一端開始逐步覆蓋在畫心背面,並一邊覆蓋一邊用板刷刷平,使其平整覆蓋在畫心背面。
四、用板刷將托好的畫心敦實,具體要求一是不能鬆散留下氣泡,二是敦的時候用力要均勻適度,別把畫心敦破了。
五、將托好的畫心由桌面上輕輕揭起,懸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竹竿或木條上,任其自然乾燥。注意,這只是預先乾燥點,為上牆做准備。
六、大約乾燥到六到七成時,取下翻鋪在桌面上,仍然是背面朝上。沿畫心背面四邊刷上糨水(不可太寬,尤其不能刷到書畫紙的相應位置上),並在某邊的中心位置上貼上一手指寬的紙條,以便上牆後能留下小豁口。
七、捏住貼有小紙條的對應邊的兩端,將畫心由桌面提起後,平整地貼在平整無雜物灰塵的牆上,並用板刷將畫心四周敦實,勿使脫落。 到此,托裱工作基本完成,只等自然乾燥了。摘下即可。如要裝鏡框,則應先行剪裁。裝裱書畫是步驟就算完成了。
10. 書法作品怎麼裝裱
去當地的手工裱畫店讓老師傅給你手工裱起來或者手工托芯。
裝裱的開始基本步驟:
1、選購排筆、棕刷等工具:
排筆和棕刷是手工書畫裝裱最為重要的兩個工具。排筆選用24管的為好,新買回來的排筆在其根部滴上一些502膠水,以防脫毛。新買的棕刷最好拿鹼水浸泡一段時間,去除其表面的棕櫚皮和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