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貴族禮儀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B. 到底如何跟一個法國男生談戀愛
在戀愛的過程里,曖昧,可以給男人們一些不大不小的阻力,讓他總有一種渴望,一種徹底了解你的渴望,這才是真正的會愛和懂愛的人所要經歷和做的,因為愛本身就是一場戰爭。只有這樣的愛,才會顯得高貴而華麗。當然這個尺度是在你的手裡,如果太過就會讓他遠離,所以也要適當的曖昧哦!
C. 法國人是怎麼談戀愛的
互相承諾每天至少花30分鍾談論你們的日常生活,目標和夢想。建立彼此之間真正的友誼。研究表明,既是戀人也是朋友的情侶之間會建立更穩固,更「性感」的結合。不要忘記留出時間給親密時刻,哪怕你必須把這件事放進你的議事日程中!
D. 歐洲中世紀女性貴族的婚姻有何悲慘之處
自由,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彙,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無不頌揚,他們都苛求自由的生活,但是無奈卻始終被困在這個社會裡面,無法真正的跳出樊籠。不過相比起來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總比生活在舊時代的人有更多選擇,這也是我們作為這個時代下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但要說起來女性作為社會上主要的人群,似乎一直以來都備受限制。
女性婚姻關系加長了領主與領主、領主與封臣之間的聯系
雖然女性在家族之中不能夠起到同男性相同的作用,但女性在嫁人以後,其丈夫能夠承擔這種責任,因此久而久之女性的婚姻成為了維系各個封建領主維持自身勢力擴張的工具,這些封建領主不僅僅要控制自己女兒的婚姻,甚至就連其封臣的女兒,婚姻也要操控在他的手中,這樣一來領主與領主之間,領主與封臣之間的權力都得到了加強。
E. 法國貴族有外遇(情夫,情婦)是普遍現象么
lz 法國貴族的姓氏都要有一個de,也就是說全名字是X de Y
X是名字 de Y是姓 用中文音譯過來大多都是X.德.Y
法國總統戴高樂其實是姓的音譯,戴高樂全名叫 Charles de Gaulle
我在法國上學,我也只知道這個了。具體什麼姓什麼名我就不好說了。
F. 法國人怎麼談戀愛
他們談戀愛和我們談戀愛也是一樣的呀,他們都是非常浪漫的,或者是他們也會有特別強調的。
G. 中世紀巴黎貴族生活是怎樣的
1、衣服的顏色、款式均以法律規定,非貴族者不得穿金戴銀,不能穿絲絨、毛皮衣服。農民只能穿黑、灰兩色,貴族可以追求華美,是當時服裝改革的推動者;但當時的服裝上仍然有不少缺陷,如無襯衣、睡衣,且男女衣服樣式區別不大。
2、在飲食上,有限制和經濟實力兩種區別。如野味:孔雀、鹿肉、天鵝屬於限制方面;而因為野味氣味大,當時的儲藏技術的落後,令得從東方而來的長途運輸香料可與黃金等值,成為當時貴族的專利。
3、在居住方面,中世紀貴族為土地貴族,他們依附土地而生,在庄園中心地帶有貴族的住宅,但主人不會長住;另一處則為代表權勢之地的城堡,起初是皇家特權,一般建立在山上,是易守難攻之地,一防衛性為主且代表權勢,不追求舒適,內部潮濕、陰暗;城堡的作用眾多,不僅是貴族家族的居住地和社交場所,也是在戰亂時周圍居民的避難場所。
4、婚姻家庭
中世紀貴族的婚姻為政治婚姻,貴族結婚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後代和加強貴族家族之間的聯系。一樁婚姻可結成聯盟,化解矛盾。所以貴族長子更多考慮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無繼承權的次子則考慮經濟利益,所以當時追求寡婦就成為了一種習俗。
因為中世紀無自由戀愛,婚姻都由父母、家族安排,所以雖然那個時候的婦女地位較低,但是貴婦人卻是例外。她們都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而言是賢妻良母,擔負相夫教子,料理家族事物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是羅曼蒂克的典型,成為騎士所追逐的對象和崇拜理想;她們所代表的是純潔、高貴和愛情的理想。
當時的貴族家庭是一個意義上擴大的家庭,包括僕人、傭人和依附者,即窮親戚、寄養者和騎士等,如果一個人可以住入貴族家中滿一年零一天,就可成為此家庭中正式成員,因而貴族城堡中事物繁多。當時的家庭是以父權制為中心,但當時的寄養制,使得子女和親生父母的感情很淡薄。
貴族在中世紀社會中屬於上層,所以各個方面都有特徵,比如貴族只與貴族聯系,生活習俗固定、聯系固定,在封閉集團內大家共有貴族意識,並通過外部法令使其確立,使階層固定,與其他階層形成明顯的界限。
(7)法國貴族怎麼談戀愛的擴展閱讀
庄園是西歐封建制度在經濟上的表現形式。貴族的采邑領地可能是一個庄園,也可能是十幾個、幾十個。一個庄園包括一個或幾個村莊。庄園的耕地分兩類,一類是貴族直領地(自營地),一類是農奴份地。
在 11 世紀,采邑的多數居民是農奴.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未經領主許可不得離開采邑.其實當村外的世界還非常陌生、充滿危險並且到處都是同樣的采邑時,打算離開的人是很少的。因為采邑的村莊提供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家族聯系,並且使人們能更方便地找到鐵匠和神甫。
村民們輪流到領主的地里去勞動,向領主交上一部分他們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此外,還有人頭稅、年貢、磨坊使用費等。
按耕作制度,耕地分三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年年輪換,此為三圃制.每個農奴在每種地上都有一塊,一般是長長的一條。
耕作時需 4 ~ 8 頭牛牽引沉重的耕犁,故需相互合作;由於每家都是狹窄的長條地,種什麼和什麼時候種,也需要相互協調,因此農村公社在庄園內也往往存在.庄園內還有森林、牧場、水源,由農民共同使用。
至於領主這方面,他不能剝奪農民的財產,也不準把農民趕出他的份地,這是一條公認的封建法律。
與西歐封建庄園不同,中國封建庄園是地主式經濟,而不是領主式經濟;中國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與政治統治權相分離,沒有西歐領主在庄園內的行政、司法等特權;中國庄園多搞代役租;佃戶、客戶也沒有西歐那樣強的人身依附關系。
H. 法國人對待愛情的態度
法國人眼中的愛情觀進化史 -評《法國人如何發明愛情:九百年來的激情與羅曼史》
文/信實的精靈
「讓女性獲得完全的平等是文明最不容置疑的標志,這將讓人類的思想力量和幸福機會翻倍」,這是索萊爾斯筆下的妙不可言的米娜最喜歡的司湯達的一句話。對於法國人而言,愛情和性似乎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讓我們來評價世界上哪一國人最浪漫,那應該是法國人無疑。法國人已經從骨子裡面繼承了來自於祖祖輩輩的浪漫血統和優雅天性。
法國人,在美國作家瑪麗蓮·亞隆的筆下,似乎是從十二世紀開始就隱隱約約有著自己對於愛情的理解和對於愛情的勇敢追逐,不管是騎士對於自己所鍾愛、所衷心服侍的女主人的愛情,抑或者男子對於自己喜歡的女人的強烈愛情,這都在亞隆的這本書中為我們一一呈現出來。
瑪麗蓮·亞隆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克萊曼性別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法國文學教授,這就是在這本書中為何她能夠對法國的文學作品,尤其是關於愛情的文學作品如數家珍一樣的原因。對於一本書,她能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反復閱讀,同時給出我們關於她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感悟。她也曾著有《妻子的歷史》、《乳房的歷史》、《象棋皇後的誕生》、《干姐妹:女性記憶中的法國大革命》、《母性、死亡和癲狂文學》、《暴風時代:女貴族、女資產階級和女農民的故事》以及《美國人的安息之地:公墓和墓地的四百年歷史》等多部作品。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瑪麗蓮是一個對不太入流尤其是看似冷門的學問尤其是關於女性角色、女性身體,甚至於女性定位頗感興趣的人,並且能夠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女性作家,本書就是一個典型的證明。
I. 法國宮廷貴族禮儀是什麼,有哪些
在凡爾賽宮廷鼎盛時期,有一個比國王更有權威的主宰便是「禮法」,或稱「禮儀」,就象歌劇院的芭蕾舞一樣,一舉手、一投足都有明確的規定。
人們看過宮廷記事錄後,感到難以理解的是,上至王子、公主,下至無名奴僕,每個人的頭腦里怎麼能夠塞進那麼多的東西,怎麼能夠記住自己這個角色舉止動作的每一個細節?更何況這種種禮節還要根據時間、地點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化。
比如,一個貴婦在凡爾賽宮只有資格坐帆布折凳,到了馬爾利富就可以坐方凳,而到了朗布依埃宮便坐上了靠背椅。再如,一個掌門官(他唯一的任務就是開門)必須記住哪些人經過的時候,他應當站在門里;哪些人經過的時候,他應當站在門外。公爵一類的人到王宮小教堂可以帶一塊方坐墊,俗稱屁股墊,但不可忘記要把坐墊放得歪斜一點,絕對不能擺正,因為擺正是王族的特權。國王接見大使時,倘若禮賓官沒有在樓梯的第四級上迎接,便會引起外交風波。
路易十五時期,講究禮儀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宮廷禮法除了承襲舊傳統(許多禮節起源於弗朗西斯一世,甚至更遠的年代)外,還增添了不少路易十四時期的復雜條例,而且又制訂了一些連國王本人都需要遵循的規定。
大家可能以為在這樣一個井然有序,人人職責分明的宮殿里,主子們一定被服侍得舒舒服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因為他們自己已成為禮儀規范的奴隸,國王、王後和王子們都過著一種終身受束縛的生活。在公主們舉行的舞會上,王後也前來參加一同玩樂,可是禮儀規定,不管公主們跳舞跳到那裡,位置怎樣變換,她們的眼睛必須一直望著王後,結果小姑娘們的脖子扭得酸痛。
一天清晨,王後發現她那張大床上的棉被沾滿了灰塵,她靦腆地責問了一下。這件事逐級傳到寢宮侍從那裡,寢宮侍從把責任推卸得一千二凈,說打掃灰塵不屬於他們的職責范圍。人們就去找管理帷幔,掛毯的侍從領班,後者聽完這個事故後明確地說,這不關他的事。經過兩天查訊終於發現,當國王陛下不在王後那裡安寢的時候,王後的那張大床是當作傢具管理的,因此應當由管傢具的侍從負責。
可憐的瑪麗·列金斯卡是位十分溫柔、孤獨、多情而又隨和的王後,每天吃午飯時,都得經受一番折磨。她孤零零地一個人坐在前廳里的一張小桌子旁邊,一群侍臣和一群好奇的前來參觀的平民在一定距離之外圍成一圈站著,靜悄悄地望著王後吃飯。有一天,卡薩諾瓦親自看到了這個場面:王後衣著簡單,戴著一頂大無沿軟帽,走到餐桌前坐下後開始進餐,她低著頭,兩隻眼睛盯著盤子,不看任何人。當她覺得端上來的某一道菜好吃,想再要一點又難為情,便掃了在場的人一眼,想在人群中找到她認識的人,了解一下她愛吃的這道萊是什麼。她找到了一個人,怯生生地叫道:「德·洛旺達爾先生,」聽到叫自己的侍臣彎下腰向前走了幾步應道:「王後有何吩咐?」「我想這道美味可口的菜是燴雞塊吧?」「是的,王後。」德·洛旺達爾先生用刻板的語調回答後又退回原位。王後直到用完了膳沒有再說一句話。對參觀凡爾賽宮的巴黎和外省人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宮內開飯,他們參觀了王太子妃喝湯,馬上去看王子們吃煮白肉,接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去瞧公主們吃尾食品。
路易十五有自己的貼身侍衛、跟班護衛、門衛和瑞士衛士等各種衛士,禮儀迫使他任何時候都不能一個人獨自呆著。晚上許多人服侍他換內衣,早上許多人服侍他起床,然而偶爾侍衛們玩忽職守,他也能夠暫時擺脫沒完沒了的守護。
一天晚上,路易十五未帶衛士隻身一人走進寢宮,迎面撞見一個驚慌失措的人,這個人撲地跪倒在地解釋說,他在宮內尋找一個與他同行的烤肉店老闆迷了路,他一個門一個門地找,不料進了寢宮,現在他也不知道該從哪兒出去。這個可憐的人等著受絞刑,可是國王安撫他一番,賜給了他幾個路易。
應當說,什麼人都可以進凡爾賽宮,可以任意在各大套房之間遊玩,只是不允許乞丐和憎侶進去。想觀看國王用膳的過往平民百姓,只要佩帶一把寶劍,臂彎里放一頂帽子就可以進宮,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慣以握手為禮,少女向婦女也常施屈 膝禮。他們的男女之間,女子之間的見面時,還常以親面頰或巾面頰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位大男人見面,一般要當眾在對方的臉頰上分別親一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不過施吻手禮時,嘴不應接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一般禮儀
法國商人往往相當拘禮和保守。
法國當地人對其他任何人——包括其他地方的一些法國人——說法語的方式都感到走樣,聽不入耳。
稱謂與問侯
輕輕握手是通常的問侯方式,但客人對社會地位較高的人不應主動伸手。
約會與准時
事先約會是慣例。准時赴約是禮貌的標志。
款待與饋贈
被邀請到某人家裡作客是難得的,即使已相識很久。不過,若有這類邀請的話,給女主人送上鮮花(不要送玫瑰花或菊花)或巧克力之類小禮品將是受歡迎的 法國人注重烹調藝術,因此中午和晚上的兩餐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
能激起人們思維和美感的禮物特別受歡迎。不要送印有你公司名稱的顯眼大標志的禮品。
交談
要迴避個人問題、政治和金錢之類的話題。
社交習俗
法國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法國友人很直爽,性格大多較開朗;
談吐幽默又風趣,特別善於搞交往;
「女士優先」成風氣,良好傳統大發揚;
忌諱詢問個人事,秘密從不對人講;
注重禮節和禮儀,樂於助人講風尚。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法國人最愛美,這是舉世公認的,尤其婦女,稱得上為世界上最愛打扮的人。就連他們國家的老年婦女也是如此,每天全都離不開化妝和美容,為的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年輕些。他們一般都把對女子秀示謙恭禮貌當作生活中教養好壞的標准。「女士第一」在法國極為盛行。他們時間概念很強。他們無論出席什麼集會,都習慣准時到達,從不拖拉遲到,不願聽到那些蹩腳的發音。
法國女賓由於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一般都不歡迎服務員為她們遞送香巾。法國人在同客人談話時,總喜歡相互站得近一些。他們認為這樣顯得更為親迫。他們偏愛公雞。認為它既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司晨報曉的特殊本領,把它看作為「光明」的象徵,並視其為國鳥。他們非常昵愛鳶尾花。認為它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標志,並敬其為國花。法國是個盛產鮮花的國家,人們愛花成癖。他們視秋海棠為「熱忱的友誼」;把蘭花表示「虔誠」把丁香表示「純潔」,把大麗花表示「感謝」,把玫瑰表示「愛情」之意等等。他們對藍色偏愛,並把藍色看成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對粉紅色也較為喜歡,認為粉紅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色彩,給人以喜悅之感。他們談話習慣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和我們的習慣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食指分開表示「八」,他們則表示「二」;我們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但他們的手指指自己的胸膛才表示「是我」;他們還把姆指朝下表示,「壞」和「差」的意思。
儀態禮儀
法國人談吐文雅,熱情幽默,他們有聳肩膀表示高興的習慣。他們在同人交談時,喜歡相互站得近一些,認為這樣顯得親切。談話過程中經常用手勢來表達某種意思,但有的手勢和我們的習慣不同。法國人特別愛侃,並善侃。但從不涉及粗俗話題,對庸俗下流的舉止極為鄙視。
相見禮儀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大都以握手為禮。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少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少女通常是向婦女施屈膝禮。當地人還有男性互吻臉頰的習慣。男子戴禮帽時,還可施脫帽禮。
商務禮儀
與法國人會面,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應講清姓名,身份或將自己的名片主動送給對方。法國人很重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般情況下,未成朋友前,是不會跟你做大宗生意的。和法國人談生意,一定要守時,否則不會被原諒。和法國人談生意,要避開商業淡季。每年8月份由於天氣較熱,幾乎全國放假。
旅遊禮儀
法國堪稱旅遊者的樂園,購物者的天堂。商業網點遍布全國,購物中心比比皆是。巴黎的各主要街道,現有一種會說話的地圖,即在一張信息網路板里置放一台電腦,儲存市區有關資料,行人只需按一下地圖上自己要去的地址,這里的車子都是靠右行,坐車很方便。 在這里付小費的項目很多,一般均付帳面費用的15%。法國人還習慣在新年到來之際,給終年為自己服務的人一筆年終賞金。
貴族無論是敵是友,在見面時候必須相互致意,男子(如果不穿全身鎧甲)規定為左手扶右胸,右手脫帽,身體稍微前躬同時點頭。女子規定為雙腿略微曲膝同時兩手稍提裙擺兩側,點頭致意。雙方如若在馬背上,男子禮節不變,女子只需點頭。
男子如若全身鎧甲,只要未上馬就必須脫帽、左手按右胸同時點頭致意(不必躬身,因為中世紀全身重型鎧甲胸與腰是一體的,不可能讓你彎下腰去)。如若在馬上,不必脫帽也不必按胸,只點頭即可。另外騎馬的男貴族遇見站著的貴族,如果對方是比自己爵位高或者是女性,男性貴族只要未著鎧甲就必須下馬行禮。如果騎馬人穿著鎧甲,只需點頭致敬即可。
所有情況下行禮時,武器尖頭必須指向地面,(出鞘的刀劍可以不放歸鞘內但必須尖端向地),有帶弓箭者則必須將箭放歸箭盒內、右手挽弓才能行禮。
當時禮節還不允許吻女士的手。貴族晉見國王和王後禮儀中才有吻手:貴族單膝跪下,低頭吻國王、王後的手錶示崇敬。國王和一般貴族見到負責本國教務的紅衣主教時也吻手:他們躬身吻主教左手中指佩帶的表示主教身份的大寶石戒指(這種戒指每個主教都有,為教廷欽賜)
中世紀吃飯時候必須主人先入坐,客人才能入坐,主人有義務提議喝第一杯酒,第一杯酒之後,主客就可以相互敬酒了.中世紀客人和主人都不允許身穿全套鎧甲入席,鐵手套、上臂甲、前臂甲和前後胸甲以及頭盔都不可以穿著進入飯廳,因為這樣的穿戴明顯表示自己在防備周圍有暗殺,是一種對他人名譽公然的冒犯。不過武器是可以帶的。胃口越好,主人越認為舉辦的宴會獲得了成功。邊吃邊說和邊喝邊說都是允許的(17世紀之後就漸漸認為是不禮貌的),敬一次酒雙方必須乾杯到底,沒有現在稍微抿一口的說法。吃飯過程中可以賓主雙方歌唱,但禁止大聲喧嘩,如果有吵架鬧事現象,不論責任在誰,客人應當立即退席。用餐完畢,客人必須用語言向主人表示感謝款待,退席時候客人行本人在上一段提到的全套禮節致敬。
教堂禮拜彌撒時,按宮廷地位和爵位尊卑順序進入教堂,地位爵位相同的話,則男士要比女士優先,年長者比年輕者優先。聽完彌撒,男士有義務為任何女士捧聖水,出門順序仍按爵位和年齡順序排列,但地位和爵位相同時,女士優先。
J. 凡爾賽是什麼梗
意思是:生活的高貴、奢華且想通過一些反向的表述來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的優越生活的人,一般用來調侃。
凡爾賽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城市,其境內的凡爾賽宮無比精美奢華。後來博主@小奶球在自己的微博上會分享一些人通過看起來是抱怨和不滿、在朋友圈下自問自答等方式顯示自己生活的優越的動態,她將這些人稱之為凡爾賽玫瑰。她自己稱是因為之前看了一本名為《凡爾賽玫瑰》的漫畫,裡面十分華麗高貴。後來就直接用凡爾賽代指了。
微博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