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柔道為什麼厲害

法國柔道為什麼厲害

發布時間:2022-04-25 07:33:11

⑴ 柔道起源於哪裡

柔道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對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

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大家所接受。相傳早在十二世紀以前,中國唐手和手搏,向琉球傳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少年時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隨浙江道奉檄使單鳳翔赴日本,成為尾張藩主德川義直的門客。後在江戶城南國正寺里,以少林武術教授寺僧。當時正好有武術家福野七郎史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借住寺中,也跟著陳氏學習。經他們苦心鑽研,深得少林武術的奧妙。後來三人到各地傳授,不斷研究、提高,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並經過民間輾轉相傳而形成了許多流派和各自的體系,名人輩出。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日本正值大動盪時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寶座,改號為明治。從此,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模仿西方歐美各國先進的科學文明之風日盛,柔術也因被視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們的擯棄。柔術家受到影響,有的消沉隱居,有的替貴族當衛士,有的做雜耍表演。然而沒落武士卻依仗柔術,在社會上進行騷擾,欺侮平民,敲詐勒索。當時的柔術成為一些浪士打架毆斗的工具,為社會各界蔑視和厭惡,柔術面臨著衰敗的境地。
明治十年(1877年),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1860~1938),因幼年時身體孱弱,常受同伴欺凌,遂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經過數年努力,對各流派都進行深入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嘉納先生的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已趨向完善。他以勝負、律己、修身為法規,以修養身心、修養精神為宗旨,亦即養道重於練術。同時也為了區別於以往的柔術,於是採用了直信流派偶爾用過的「柔道」這個名稱。
「柔道」戰勝「柔術」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先生移居到東京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即講道館)訓練柔道,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後來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逐步成為當時日本柔道的訓練中心。
但彼時日本的柔術界卻對嘉納傳授柔道頗多非議、指責和對抗。他們認為,講道館的柔道是欺師滅祖,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技術上也未必能勝過柔術,因此經常有人到講道館尋釁鬧事。柔術與柔道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欲與柔道決一高低。明治十九年(1886年)五月,在警察總監通庸的倡議並親自主持下,舉行了柔道與柔術的大決戰。這場交戰實際上關繫到柔道的成敗與存亡,引起了國民的極大關注。當時,柔道與柔術雙方各出15人進行決戰。比賽結果,講道館大獲全勝,特別是作為征服各派柔術的強手而聞名的西鄉四郎和楊心流戶冢派柔術高手照島太郎的決戰,以西鄉四郎獲勝而告終。這樣不僅確立了講道館柔道在社會上的地位,而且在技藝上也因為以絕對優勢壓倒柔術,而使柔道聲威大震,爭取了社會上的支持,統一了柔術界。日本的柔道在警視廳的積極支持下,終於發展成為一種體育運動,走上了興旺發達之路。
國際柔道聯盟至今還在其規章第一條明記:「國際柔道聯盟承認由嘉納治五郎創始的為柔道。」他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為「柔道之父」。也正是由於嘉納先生對柔道運動推展所做的不容忽視的功績,使得柔道在亞洲和歐美各國蓬勃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運動。
所以水滸傳里就有柔道的記載

⑵ 柔道起源於哪個國家~

柔道的起源

柔道起源於日本,前身是日本柔術。日本柔術演變自古代的相撲,相撲分成二支:一支是以競技、表演、觀賞為目的的相撲;一支是以實踐為目的,為武士攻防技擊演化而成的柔術。

明治維新以後,柔術曾被取締,柔術家淪落街頭以賣藝為生,柔術日漸衰落,直至十九世紀中葉,一位日本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決心挽救日本的國技---柔術,他博採眾家之長,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 為主的新柔術,為區別舊柔術,他改名為"柔道"。西元1882年,這位具有膽識的柔術改革家在東京永昌寺開設講道館,並做為訓練中心,促進柔道運動現代化,柔道自此開始在日本興旺發展,並向世界傳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柔道在日本曾經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到了西元1948年舉辦戰後第一次全日本柔道錦標賽,西元1949年日本成立柔道聯盟,西元1950年學校也允許開展柔道之後,柔道在日本又開始活躍起來。在國際上,西元1948年歐洲建立了柔道聯盟,日本於西元1952 年加入,後來該聯盟正式易名為國際柔道聯盟(上條虎雄,1982),總部就設在東京講道館,嘉納治五郎的兒子嘉納履正擔任第一任主席。1956年東京舉行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64年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由國際柔道聯盟現共有167個會員國看來,柔道的蓬勃發展與獲得的支持自不用言諭,但其間之競爭亦相當激烈。

除男子柔道外,日本、法國、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開展了女子柔道運動,並組織了各種洲際、區域性女子柔道比賽。西元1980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比賽,1982年國際柔聯決定女子柔道正式列為比賽項目。

在柔道訓練和比賽時,為了表示尊敬對方,都是從禮節開始,並且以禮結束。禮法分為立姿禮和坐姿禮(又稱為「跪姿禮」)。

(一)立姿禮:

1. 身體成自然站立姿勢,兩腳腳跟相對並立,膝關節伸直,兩眼注視對方。

2. 將上體前屈約30°,兩臂下垂,兩手手指,放在膝關節上方的大腿處,靜止稍許,然後自然抬起上體,恢復到原來姿勢。速度約在一次呼吸之間(約4秒鍾左右)。

注意事項:

1. 背部要直,收下頷,頭要正,雙手手指並攏伸直,輕輕地貼在軀干兩側,恭敬地行禮。

2. 注意防止駝背,頭不正或過於低頭,兩腳部要分開或兩膝彎曲。

(二)坐姿禮:

1. 從站立姿勢開始,左腳向後撤約一步半。

2. 將左膝跪在原來左腳尖的位置。

3. 接著撤右腳雙膝並排跪下,兩腳腳尖著地。

4. 把兩腳的大拇指重疊,右腳拇指壓在左腳拇指上,挺胸後坐成跪坐姿勢。

正坐:

1. 輕輕地將兩手手指並攏,放在兩大腿的內側(腹股溝處)。

2. 兩膝之間的距離為兩拳寬。

3. 兩腳的疊法是右拇指壓在左拇指上。

4. 脊背要伸直,下頷收緊,輕輕地閉上嘴,目光在水平線上。

5. 不要把全腳重疊,不要駝背。側著身體,垂肩或抬下頷。

行禮: 從正坐姿勢開始,把兩手放在膝前,手指並攏整齊,兩手拇指、食指相對,距離約6公分,自然地放在墊子上。將頭輕輕地低到離兩手約30公分左右的距離處,行禮。禮後起身成正坐姿勢。

注意事項:

1.行禮時,臀部不要抬起離開腳跟。

2.行禮時不要駝背、不過分低頭,避免使對方看到後腦杓。勿抬下頷,眼睛不要向上看,兩手距離不要太寬。

從正坐姿勢到站立姿勢:

1. 由正坐姿勢開始,將腰伸直,兩腳尖豎起。

2. 把右膝豎起,將右腳放在原來放右膝稍前的位置上。

3. 把身體重心移到右腳上、起立,接著把左腳向前移和右腳並立。恢復到開始立時的自然站立姿勢。

注意事項: 在起立或坐時,都不要搖擺身體,不要左顧右盼。動作要嚴肅、認真、禮貌。

訓練場內的禮法: 在訓練開始或終了時,雙方距離4米相對行禮(用立姿禮或坐姿禮)。出入訓練場時或訓練場內的人必須行禮,當對方站立時行立姿禮,對方坐時行坐姿禮。在別人面前走過時要點頭。

⑶ 亞洲地區的柔道水平怎樣

目前世界上柔道水平最高的是柔道之國日本,日本柔道的技術特點是細膩、靈活、准確、基本動作扎實,聯絡技功力深厚,成為亞洲型柔道風格。

韓國目前在世界上的柔道水平是名列前三名的,僅次於日本、法國,選手比賽時的企圖心強、體力佳、爆發力強、速度快,基本動作也相當扎實。

蘇聯的柔道自成一家,選手實力大,他們把善搏角力(蘇聯國技)、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和各種民族型式角力的一些技戰術、訓練方法應用於柔道。特別是投技的過後摔和寢技的關節技等技術,威力大,成功率高。

大陸的柔道起步較晚,但由於地廣人多,身體素質好的人也相當多,一般說來,其選手特徵是力量大,且結合內蒙古的摔跤法,有逐漸竄起的趨勢。

⑷ 柔道厲害嗎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

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是摔技居多,需要靈活掌握有些困難,在近身戰中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武術沒有高下之分關鍵在於個人的練習。

⑸ 關於柔道的知識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1964年柔道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而1992年柔道再次被納入奧運會項目,目前奧運會共計設立了14塊金牌,是僅次於摔跤的奧運會格鬥項目。
柔道具有悠久的歷史,明末清初浙江人陳元贇於公元1638年去日本幫助創建柔術,日本人學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術,結合本國武術和本國國情以及外國武術形成了新的流派——柔術。1882年,被譽為「柔道之父」的日本東京帝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
國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綜合當時流行的各派柔術的精華,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為主的現代柔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繼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拳腳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詳細

創始柔道初期,嘉納治五郎就先後創辦了《國士》、《運動界》、《柔道》等刊物,解說柔道的技術,宣傳柔道的目標,請名人撰寫專論,在講道館柔道後援會的成員中,政界、軍界、實業界人士比比皆是。他們認同柔道是培養時代有為青年的有效途徑。
講道館始終以在校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這是非常明智的。1883年,嘉納治五郎在東京的學習院設柔道場,親自指導;1887年在東京帝國大學、海軍學校設柔道場。轉瞬間東京各學校中形成練習柔道的風氣。嘉納治五郎主政的弘文學院、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柔道運動開展得更加出色。嘉納治五郎還派入室弟子到其他大中學校傳授柔道。這些畢業生走向社會後,幾乎都成為軍警界、實業界、金融業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社會地位,有經濟實力,對柔道有感情,作為後援,成為柔道發展的有力支撐。
作為獎勵與顯示修練者進步不同階段的方法,嘉納創建了段位制。段位分15個等級,由低到高順序為:5、4、3、2、1級;初段、2、3---10段。5、4級為白色腰帶,3級到1級為褚色,初段以上為黑色。1930年,腰帶的顏色從6段到9段改為紅白斑點之帶,10段則為紅帶。
柔道成型在20世紀初,成為世界性體育競技項目是20世紀50年代。嘉納治五郎1939年逝世,講道館的後繼者主動進行改革,使柔道成為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的運動競賽項目。如體重分級的採用;判定勝負方式的改革等等。日本國內的柔道比賽,開始是不分體重級別的,但為適應國際比賽,在世錦賽與奧運會的柔道比賽中均採用體重分級。
1949年,歐洲成立了柔道聯合會。1951年7月,由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12個國家發起成立了國際柔道聯合會。1956年,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舉行。 1964年,男子柔道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被列入正式項目。1968年奧運會上,柔道項目被取消。1972年,男子柔道再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73年柔道項目正式列入我國競賽項目。全世界有19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柔道項目,並加入了國際柔道聯合會。
女子柔道也始於日本。早在1893年,嘉納治五郎就在日本講道館開始招收女生,傳授柔道。20世紀70年代,女子柔道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起來。1978年,國際柔道聯合會正式決定舉辦女子柔道比賽,並對女子比賽級別做了具體規定。這一決定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女子柔道運動的迅猛發展。1980年11月29日,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在美國紐約舉行。1988年,女子柔道首次被列入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女子柔道被列入奧運會正式項目。
柔道
柔道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項目,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只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眾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神永昭夫(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勝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現代柔道

明治十年(1877年)三東京帝國大學(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當時十八歲,他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最初在天神真楊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門下就學,後在同流派的礬正智處學習,隨後又在飯久保恆年的起倒流派學習。經過數年努力,業藝達到很高水平。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趨向完善,並制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系,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從此,對柔道成為具有教育性的體育項目開始了科學探討;並使柔道在培養高尚的意志品質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於對柔道的推崇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非常敬仰嘉納治五郎先生,把他稱為"柔道之父"。 嘉納不僅是現代柔道運動的創造者、倡議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對國際體育界有重要影響的偉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
柔道
柔道
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訓練場),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第一年,來學習的學生只有九名,以後逐年增加,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柔道吸收綜合各家柔術固有之長。又有可供比賽的規范可尋,所以它不僅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衛技能,而且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人們體質,而且有益於精神錘煉,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應變能力,加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日本每年圍繞著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項目。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系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經過近代的發展之後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東道主可以選擇增加一個奧運會比賽項目,日本選擇了柔道),日本作為柔道的發源地在早期的確擁有優勢。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格辛克擊敗了日本三屆全國冠軍,從而也改變了人們對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柔道,原先是叫柔術的,經過改革最後才叫柔道,柔道技法有摔法、關節技。(柔道是日本的武技)

⑹ 空手道、柔道、跆拳道 分別是那個國家的強項

空手道為日本傳統項目,但是並沒有加入奧運會中,傳播范圍相對較小,因此在日本可以說是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柔道和跆拳道分別為日本和韓國的傳統項目,兩國的技術更為細膩,也相對實力很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因為這兩個項目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因此也受到其他國家的沖擊,例如中國大陸的柔道和跆拳道,台灣的輕量級跆拳道等等。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起源於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琉球,結合當地武術琉球手發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將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鬥技與唐手相結合,最終形成空手道。

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

跆拳道起源於朝鮮半島,早期是由朝鮮三國時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來的,韓國民間流行的一項技擊術。跆拳道是經過東亞文化發展的一項韓國武術,以「始於禮,終於禮」的武道精神為基礎。其腳法佔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還有兵器、擒拿、摔鎖、對拆自衛術及10餘種基本功夫等。

⑺ 法國法國最受歡迎的四項項運動

最受歡迎這個條件不好評斷啊,難道還要找所有法國人來問一遍誰喜歡哪個運動?
網上能夠找到的比較有說服力的數據是法國比賽許可證持有者在每項運動中的人數排名,這個多少能夠說明運動的受歡迎程度吧
分別是足球,網球,柔道,騎術(和柔道人數不相上下,經常爭奪第三第四名位置),籃球.

⑻ 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自由搏擊,散打分別是什麼個意思,分別由哪個國家發明的哪種最厲害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時,在硫球上層階級間,暗中參考中國的拳法創出了獨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 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裏手'和'首裏手'兩種名稱是根據地域分別的,成為現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淵源。

空手道 (からてどう / Karate )是一種發祥自琉球的武術。空手道原稱作唐手,含有「源自中國的武術」的意思。空手道源於中國古時候的少林武術,但這種講法沒有確切的法律根據。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項目,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只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眾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勝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跆拳道(韓文:태권도 英文:TAEKWONDO)是朝鮮半島民間技擊術,是一項運用手腳技術進行搏擊格鬥的韓國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它由品勢(拳套)、搏擊、功力檢驗三部分內容組成。跆拳道是在日本空手道的基礎上,創新與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武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衛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它通過競賽、品勢和功力檢測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術,並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自由搏擊,又稱國際自由搏擊,歐美全接觸自由空手道等,它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實戰中根據戰況自由發揮,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以最終擊倒或戰勝對手為目的。「告訴我基本原理,我將得出適合我自身的獨特的技法。」這就是自由搏擊拳學理念的最佳概括表達。在此思想指導下,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取長補短,自由搏擊已然形成完美的理論和技戰術體系以及競賽規則辦法。在國際武壇百舸爭流的情況下,以其鮮明的特色和實戰功能,在國際武壇上戰據了重要的一席。自由搏擊技術是簡捷的,但也是實效的,它的技術體系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只要是在踢、打、摔、拿的范圍中,經實踐證明可行就被採用。

自由搏擊於60年代發端於歐美,以美國為主要起源和發展中心,在西方文化環境影響下,在全球文化、經濟等大范圍交流碰撞和開放融合的歷史背景中,逐漸孕育並發展壯大起來,是一種沒有套路、沒有宗派,強調個性風格,以實戰求勝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觸徒手攻防搏擊術。自由搏擊兼容並蓄了東方中國武術、日本空手道、柔道、劍道,韓國跆拳道,泰國拳,以及西方拳擊和摔跤文字等武道的精華,是現代東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藝的最佳結合產物,是當今世界武壇獨樹一幟,高度科學化和藝術化的先進實戰武道,體現了人類武道融匯的成果和結晶。

自由搏擊以競賽的商業化、職業化程度高,開放性好而著稱,幾乎所有國際自由搏擊比賽中都採用「無限制自由比賽」的方法,不限制參賽選手的資格,在規則上與泰式比賽規則類似,比賽雙方均赤裸上身(或著短袖衫、背心),下穿長褲,手戴拳套,腳穿護具(或不穿),進行全接觸搏擊比賽。因此,自由搏擊賽事往往異常緊張和激烈,非常吸引拳迷和觀眾,對自由搏擊選手的技戰術水平、戰斗意志、體能、抗擊力等整體搏擊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且,自由搏擊打破宗派界限,凡承認其競賽規則的團體或個人,均可參加自由搏擊比賽,這在客觀上為世界各種流派武術的交流以及自由搏擊技術體系的檢驗和完善提供了條件。因此,自由搏擊賽制被國際武壇視為武道搏擊的終極模式,並看作是真實體驗武道優劣和選手真正實力的唯一公平方式,這樣自由搏擊競賽規則就成了國際武道競技的流行和公認標准。

散打: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
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是從傳統的武術套路中分解出來的實戰技術。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個人認為,散打最厲害,其次為自由搏擊!

⑼ 柔道的特徵是什麼

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術與柔道

柔道起源於日本古代的柔術。日本明治十年,日本青年嘉納治五郎汲取眾多柔術流派的長處,始創了一套適合青少年鍛煉身體、便於防身自衛的技術體系,為區別於其他柔術,稱為「柔道」。

經過嘉納治五郎的辛勤努力和大力提倡,1882年在日本的東京下谷北稻荷街的永昌寺,建立了日本最早的「講道館」,用以訓練和傳授柔道。很快柔道便在日本全國普遍開展起來。

1895年,日本成立了「大日本武德會」,大力宣傳和推廣柔道,並制定了柔道比賽的統一規則。從1930年起,柔道在日本學校中成了青少年的必修課。在軍隊、警察部隊以及其他各種場所也開始教授柔道,並在全國各地通過各種柔道比賽,使柔道逐漸成為日本普及的運動。1948年,日本舉行了柔道錦標賽。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聯盟。1949年,歐洲成立了柔道聯合會。1951年7月,由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瑞士、日本等12個國家發起成立了國際柔道聯合會。本部設在日本東京,會長為嘉納履正(嘉納治五郎之子)。

1956年,在日本東京舉辦了第一屆世界柔道比賽。1964年5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男子柔道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84年,國際奧委會同意將女子柔道列入1988年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女子柔道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柔道的段位

1884年,嘉納治五郎設立柔道段位制。柔道共分為十段五級,以腰帶顏色來辨示級別。由初級到五級的腰帶為黑色,六級到八級為紅白凸間,九級到十級為紅帶。低於段的稱「級」,1—3級用茶色,4—5級用白色,無級別的初學者所系的腰帶是深藍色。

目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人到達紅帶的地位,但是在大型運動會上為了便於分辨,往往規定一方系白色腰帶,一方系紅色腰帶。北京奧運會上,則是一方穿白色道服,一方穿藍色道服。在練習和比賽柔道時,必須赤足,穿柔道衣進行。

擴展閱讀

相撲古稱素舞,起源於日本本土,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日本有關相撲比較確切的文字記載,是8世紀初編纂成的《日本書紀》。書內記述第三十五代天皇(641—645年)為了接待古代朝鮮百濟國使者,召集了宮廷衛士舉行相撲競賽。

相撲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作為專業競技項目,在日本國內稱作大相撲。

中國和日本兩國在歷史上都有相撲。從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目前,相撲一直被認為是日本的武技,其實,我國古代有類似於相撲的「角抵」。

柔道

閱讀全文

與法國柔道為什麼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