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國歌是什麼
你好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全部封建制度,發布了《人權宣言》。人權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則一經確立,就意味著廢除封建貴族王權。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歐洲鄰國封建統治者的不安和敵視,他們企圖以武裝干涉扼殺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發表宣言,要求法國恢復國王的權力。法國逃亡貴族在國外招募軍隊准備復辟,瑞典、俄國、西班牙、撒丁王國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宣戰。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他經常到阿爾薩斯著名的愛國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里希的家裡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兒們同市長一樣,都懷有滿腔愛國和革命的熱忱。她們喜歡這位年輕的軍官,欣賞他的勇氣、詩和音樂。她們總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鑒賞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79年冬,飢荒籠罩著斯拉斯堡。市長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貧苦。一天,飯桌上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詳地望著德·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里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里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女兒們齊聲鼓掌喝彩,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滿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氣襲人。任憑幻想馳騁的德·利爾興奮異常地回到房間,一會兒先譜曲後填詞,一會兒先作詞後譜曲。是音符還是詩句先出現?是音樂還是詩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縱聲歌唱,可什麼也沒有寫成,他漸漸感到疲乏,伏在鋼琴上睡著了。
天明醒來,夜裡的歌曲就象夢一般地在例子的記憶中浮現。他一口氣寫下歌詞,譜上音符,隨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鋒里找到正在鋤冬季萵苣的迪特里希,這位年邁的愛國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兒,還叫來幾位愛好音樂並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長女伴奏,德·利爾激昂地唱起歌來。聽了第一節,每個人心潮激盪不已;聽到第二節,大家都流下了熱淚;聽到最後一節時,人們的狂熱爆發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兒們、年輕的軍官和朋友,哭著擁抱在一起。他們歡呼:祖國的贊歌找到了!
魯日·利勒因市長演唱自己的歌而高興,他請人抄寫歌片,分送給萊茵軍的指揮官們,希望軍隊採用作隊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樂隊根據市長的意思在廣場上演奏了這首曲子,為開赴前線的國民自衛軍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萊茵軍戰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Rhin》),以示愛國熱情。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這首歌並沒有真正激起人們的熱情。作者本人因寫作這首歌曲而產生的激情也漸漸消退,一切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片卻無聲地在人們手裡流傳。
兩個月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普魯士奧地利聯軍攻入法國;並且發出威脅,如果法國國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對巴黎進行「軍事懲罰並全部毀滅,處死暴徒以懲其罪行」。這個宣言激怒了法國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紛紛招募新兵,組成結盟軍開赴巴黎,展開廢除王權的共和運動,並准備抗擊外國軍事於涉。
在遠離斯特拉斯堡的法國最南端城市馬賽,迅速組織起一支500人的結盟軍向巴黎進發。一個叫米勒的醫科大學生把他得到的《萊茵軍戰歌》推薦給馬賽軍。歌曲的激昂氣勢振奮了人們,馬賽結盟軍一路上高唱這首革命歌曲開往巴黎,沿途還散發印刷的歌片。當他們到達巴黎時,以軍旗和這首歌為前導,成千上萬的人在街頭迎接這支部隊。他們聽到馬賽人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一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戰歌,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那歌詞唱出了此刻他們要喊出的戰鬥口號。這首歌,很快就不脛而走,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於是馬賽人帶來了這首歌人們把它叫做《馬賽曲》。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馬賽曲》迅速地傳播,在集會上、劇院里、宴會上都要集體合唱;後來,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贊美詩後,也唱這首歌;再後來竟由它取代了贊美詩。《馬賽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蘭西共和國的軍事部長看到它具有振奮人心、激勵鬥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萬份,分發到軍中所有的連隊。在前線,士兵們在向敵人發起沖鋒時必是齊聲高唱《馬賽曲》,在這首軍歌的作用下,隊伍像咆哮的海浪撲向敵陣,勢不可擋,敵方的將領發現這首歌帶有一種可怕的力量。
後來,路易十六人頭落地,激怒了全歐洲的王室成員,普、奧、俄、英、西等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國民公會宣布了總動員令,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大量法國青年正是在馬賽曲的雄壯歌聲中開赴前線。不到一年的時間,戰場已經轉移到國境之外,1795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正式確立馬賽曲國歌的崇高地位。
通過「霧月政變」而執掌政權的拿破崙,沒有停止征討的號角。在1804年加冕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後,拿破崙不僅率領法國軍隊成功粉碎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而且征服了歐洲大部分領土。從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曼河,從北海延伸到亞得里亞海,馬賽曲的強悍音符響徹寰宇,震撼人心。
為了迎接拿破崙勝利歸來的軍隊,1806年,偉大的凱旋門破土動工。但隨著歐陸戰場形勢的急轉直下,凱旋門建設一度停滯不前,直至1836才竣工。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從聖赫拿勒島運回巴黎,悲壯地從凱旋門下通過。
凱旋門右側門柱的浮雕也被命名為馬賽曲。其中象徵自由、正義、勝利的自由女神右手持劍,左手高舉,號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前進。在她神聖寬廣的羽翼下,一群志願軍戰士,或高歌猛進,或負重前行,馬賽曲的雄壯號角再次響起,映襯著香榭麗舍大道每一天的朝陽萬丈和落日余輝。
弗朗索瓦·呂德完成凱旋門的雕塑任務時,已經52歲了。這位與德拉克洛瓦齊名的雕塑大師,既有古典主義的嚴謹,又有浪漫主義的激情,為那段輝煌而悲壯的歷史刻下了與音樂同名的經典。
在閱讀政治學的經典著作時,我曾一度對法國那段風起雲涌的大革命歷史心存疑慮。那些推翻王政的人民民主代表們,卻用最不民主的方式施行起恐怖統治,以致塞納河血流成河,代表左派的埃貝爾、代表右派的丹東、以及最鐵碗的羅伯斯庇爾先後被送上斷頭台。在沸騰的革命熱血中,究竟有多少是真誠的拋灑,又有多少是殘忍的沖動和卑微的利用?
但我還是喜歡聽馬賽曲,去遙想那個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的動盪歲月。因為僅對個人來講,在一切都軟綿綿的時代里,這是最好的鼓舞。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馬賽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批准唱《馬賽曲》。 謝謝
② 交響情人夢的最終章、特別電影版
【劇 名】:交響情人夢最終章 特別版 前篇 (真人版、電影版)
[劇情相當於動畫版第三季]
【首播】:2009年12月19日
【回數】:1回
【時 長】:121分鍾
【導演】:武內英樹
【編劇】:道尾秀介
劇情介紹
指揮大賽中獲得冠軍的千秋(玉木宏 飾),在艾莉絲(吉瀨美智子 飾)的教唆下,成為舒德利謝曼(竹中直人 飾)年輕時呆過的馬爾勒管弦樂團的常任指揮。與弗蘭克(溫茲瑛士 飾)一同前去查看情況的千秋,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發現如今的樂團異常混亂,根本沒法互相配合演奏。終於,公演日來了。當天,在野田妹他們的努力下,大廳中座無虛席。野田妹的心中既有期待又很不安。舞台上,千秋整理了思緒,抬起了手中的指揮棒……
雖然馬爾勒是老牌樂團,但近年資金不足,人才流失嚴重,也無法吸引觀眾,陷入了惡性循環。再加上,演出經理不配合的態度,千秋墜入了失意的谷底……
野田妹(上野樹里 飾)的音樂學校即將舉行晉級考試。千秋就任指揮後,她比誰都高興。千秋拜託她出任拉威爾的《波萊羅》的鋼琴演奏,可就在野田妹開始展開幻想時,這一重任卻轉到了將轉學至此的孫蕊(山田優飾)身上。心情失落的野田妹,不想讓千秋擔心,強裝振作。
准備還尚未完成,馬爾勒公演的日子已經到了。野田妹對這一天已經期待很久。可是,千秋不好的預感變成了現實,雖然他全力指揮,但樂團的表演依然亂七八糟,最終在大家無情的嘲笑聲中,千秋被失敗打垮。
「跟那時候一個樣」。千秋回憶起第一次當上指揮,在S樂團開始練習的糟糕樣子,而舒德利謝曼老師卻能變魔術般地令樂團瞬間流暢。野田妹鼓勵著千秋,千秋再度奮起,兩個人各自努力著。野田妹為能成為晉級考試中最優秀的學生,而埋頭苦練。千秋回到樂團,希望進行重組。
野田妹與弗蘭克搭檔,用極為日本的方式,為馬爾勒下一次公演進行宣傳。
相關音樂
千秋篇—管弦樂曲
01.貝多芬:A大調第7號交響曲作品92 第一樂章
02.貝多芬:A大調第7號交響曲作品92第四樂章
03.杜卡斯: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
04.拉威爾:「波麗露」
05.J.S.巴哈:D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BWV1052第一樂章
06.J.S.巴哈:D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BWV1052第三樂章
07.柴可夫斯基:序曲「1812年」
野田妹篇—鋼琴 所有野田妹鋼琴的部分由郎朗演奏
01.莫札特:A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K.331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
02肖邦:B小調第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58第一樂章
03.德布西:「映象」第一集『水中倒影』
04.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0第一樂章
05.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0第三樂章
06.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07.肖邦:E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作品11第一樂章
08.肖邦:E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作品11第三樂章
09.貝多芬: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3「悲愴」第二樂章
10.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375a第一樂章
11.大島MICHIRU/松谷卓編曲:「Mojamoja組曲」 第一曲「Mojamoja的森林」野田妹和雅多薇戈版
12.法國民謠:Sur le pont d`Avignon(在亞維農橋上)
夥伴篇—室內樂、管弦樂、背景樂曲
01.莫札特: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K.314/285d 第一樂章 (鋼琴伴奏版)
02.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鋼琴伴奏版)
03.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B.191 第一樂章 (鋼琴伴奏版)
04.喬立維:巴松管協奏曲第一樂章鋼琴伴奏版
05.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7第三樂章
06.貝多芬:C小調第5號交響曲作品67「命運」 第四樂章
07.貝多芬:D小調第9號交響曲作品125「合唱」第四樂章
08.艾爾加:「謎」變奏曲」第九變奏「Nimrod 」
09.馬勒:升C小調第5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10.柴可夫斯基:B小調第6號交響曲作品74「悲愴」第四樂章
11.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備註:前篇電影版中,野田妹的鋼琴演奏由我國鋼琴演奏家郎朗擔當。 簡介【劇 名】:交響情人夢最終章 特別版 後篇 (真人版、電影版)
【首播】:2010年4月19日
【回數】:1回
【時 長】:115分鍾
【導 演】:武內英樹
【主 演】:上野樹里 玉木宏
劇情介紹
野田惠得知千秋前輩要搬家後一直都心有介懷,將要分開居住的兩人是否能夠一直保持著雙方的這層情侶關系,野田和千秋都不得而知。大家心裡明白,只有音樂會一直羈絆著雙方。峰和真澄為了清良在巴黎的小提琴決賽而來到巴黎為她加油,入住千秋家的公寓,兩人很快就融入了塔尼亞和弗蘭克的朋友關系中。另一方面,千秋即將和孫蕊合奏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正好又是野田想和前輩一起合奏的,導致千秋無法開口告知,怕傷了野田的心,但最終還是被野田知道了,得知真相的野田只能默默承受傷心難過,小提琴決賽清良得了第二名後決定和峰一起回日本。在看完千秋和孫蕊的合奏之後,野田向千秋求婚,卻被千秋隨便當做玩笑話避開了,正當野田非常難過之時修特列曼出現在她面前。在修特列曼的邀請下野田和他一起演奏了肖邦鋼琴協奏曲,一首相當宏偉壯觀的曲子。因此野田妹創造了極高起點的出道,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但演奏會後卻悵然若失地失蹤。之後的千秋一度以為自己被失蹤的野田拋棄了,每天神情恍惚的像行屍走肉般的工作著,等待著野田的回來,兩人之間究竟會出現怎樣的愛情呢,希望大家能自己觀看電影。 Beethoven / Arr Liszt :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 I Poco sostenuto
貝多芬/ 李斯特編:A大調第七交響曲作品92,第一樂章
Rimsky-Korsakov: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野蜂飛舞
Johann Strauss II: Tritsch-Tratsch-Polka, Op. 214
小約翰.史特勞斯:閑聊波卡舞曲,作品214
Frank. W. Meacham: American Patrol
弗蘭克‧米查姆:美國巡邏兵進行曲
Mozart: Serenade No. 13 for strings in G major,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525
莫扎特:G大調第13號弦樂小夜曲,K525
Vivaldi: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Op. 8, RV 297, L'inverno, II. Largo
維瓦爾第:「四季」 【冬】第二樂章
Haydn: String Quartet Op.76 No.3 in C major Kaiser - II. Poco Adagio: Cantabile
海頓:C大調弦樂四重奏《皇帝》,作品76第三號——第二樂章
La Marseillaise (National Anthem of France)
馬賽進行曲(法國國歌)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III
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7——第三樂章
Mozart: Clarinet Concert in A major, K.622 - II. Adagio
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 622——第二樂章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 I. Allegramente
拉威爾:G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 - II. Romance - Larghetto
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11——第二樂章
Chopin: Étude Op. 10 No. 12 in C# minor, Revoluntionary
蕭邦:升C小調練習曲作品10第12首「革命」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 - II. Romance - Larghetto
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11——第二樂章
Chopin: 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 Op.58
蕭邦:B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作品58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31 in Ab major, Op. 110
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0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92 : III. Presto - assai meno presto
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作品92,第三樂章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31 in Ab major, Op. 110: II. Allegro molto
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0——第二樂章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 I. Allegramente
拉威爾:G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Mahler: Symphony No. 5 - IV. Adagietto (F major)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31 in Ab major, Op. 110, III
貝多芬:降A大調第3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10——第三樂章
Liszt: Faust Symphony, S.108 - III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第三樂章「神秘的合唱」
Vivaldi: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8, RV 315, L'estate, III. Presto
維瓦爾第:「四季」 【夏】第三樂章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
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11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 - II. Romance - Larghetto
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11——第二樂章
Saint-Saëns: Bacchanale from Samson et Delila
聖桑:歌劇「參孫與達利拉」【醉飲之舞】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馬斯康尼:「鄉村騎士」間奏曲
French Folk Song: Sur le pont d'Avignon
法國民謠:在亞維農橋上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Pathétique), Op.13
貝多芬: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作品13
Mozart: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 448
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片尾曲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格什溫:藍色狂想曲
備註:後篇電影版中,野田妹的鋼琴演奏由我國鋼琴演奏家郎朗擔當。
③ 《馬賽曲》這首歌是什麼時間在哪裡創作的什麼時期被確定為法國國歌的
《馬賽曲》這首歌於1792年4月24日深夜創作於斯特拉斯堡。1795年7月14日,根據一項法律,《馬賽曲》成了法國國歌。
④ 《馬賽曲》是哪一個國家的國歌
法國《回聲報》7月13日文章 題《馬賽曲》的漫長歷程
法國從1880年開始,在7月14日舉行國慶遊行時奏《馬賽曲》。這首歌於1792年4月24日深夜創作於斯特拉斯堡。1879年2月14日,在萊昂。甘必大(法國共和派政治家,在建立第三共和國過程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主持下,國民公會選定《馬賽曲》為法國國歌。從創作成功到被確定為法國國歌,《馬賽曲》經歷了將近90年時間。正像歷史學家米歇爾。沃韋勒指出的,在這近90年的時間里,《馬賽曲》幾經磨難,數起數落.這首歌具有兩重性:它既是反對「舊秩序」的革命歌曲,又是宣揚愛國主義的戰歌。正是這種兩重性使它在通向合法存在的道路上屢遭波折。
《馬賽曲》的作者是魯日。德。李爾(1760—1836)。他當時是斯特拉斯堡駐軍工兵上尉,業餘音樂家。這首歌曲最初名叫《萊茵軍戰歌》。當時法國正同奧地利交戰,《馬賽曲》鼓舞了士兵。樂隊指揮格雷特里對魯日。德。李爾說:「你的《馬賽曲》是具有大炮一樣威力的音樂。」《馬賽曲》原有6段歌詞,第7段和最後一段(並非魯日。德。李爾所作)是後來增加的。習慣上在公共場合使用的法國國歌僅用第1段和第6段。歌詞對敵人毫不憐憫,而是號召人們,「讓他們(敵人)渾濁的血液/灌溉我們的田野。」
這首歌曲很快流傳開來。馬賽的義勇軍十分喜歡它,他們一開到首都就高唱這一歌曲。於是,巴黎人便稱這首歌為《馬賽贊歌》,後來又稱之為《馬賽曲》。當時法國已經有兩首著名的革命歌曲,但《馬賽曲》很快就得到了人們的承認並取代了那兩首革命歌曲,成了戰斗的共和國之歌和革命之歌。1795年7月14日,根據一項法律,《馬賽曲》成了法國國歌。
但是,《馬賽曲》面臨保皇派的反對。在霧月18日政變後不久,《馬賽曲》被禁止。
《馬賽曲》的作者也遭遇坎坷。1792年8月10日,同自由派軍官關系密切的工兵上尉魯日。德。李爾被停職。
魯日。德。李爾只好離開軍隊。1793年9月,他以「嫌疑犯」的名義被捕。兩年後,熱月黨人解放了他並恢復了他的軍籍。但是,他不喜歡拿破崙。1804年,他直截了當地寫信質問拿破崙說:「您把自由變成了什麼?您把共和國變成了什麼?」1817年,他在巴黎定居下來,但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現在巴黎的舞台上和國家圖書館里。他甚至在70歲時因為欠債被關進監獄,後來在朋友的擔保下才被釋放。光榮的三天(指1830年7月27日—29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推翻查理十世的三天)使《馬賽曲》復活了,人們在巴黎歌劇院演唱了這首歌曲。魯日。德。李爾領到了撫恤金,並且得到了一件很講究的大衣。但這件大衣沒穿多久他就去世了。
魯日。德。李爾於1836年6月26日去世,享年76歲。1915年,法國總統普安卡雷下令將他的骨灰移至巴黎榮譽軍人院,並發表講話說:「《馬賽曲》是一個不願意屈膝於外國的民眾發出的復仇和憤怒的吶喊。」
在法國歷史上,《馬賽曲》幾經浮沉,曾先後作為革命歌曲和愛國歌曲激勵著人們。法國國王路易—菲力普推崇這首歌曲,把它看成是1792年結束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象徵。但在1834年的政治審判中,《馬賽曲》卻被誣蔑為「煽動暴亂」的歌曲。1848年,《馬賽曲》開始在歐洲傳播,而在它的祖國,第二帝國卻宣布它為「煽動顛覆」的歌曲。但是,拿破崙三世曾一度模仿其已故叔叔,在普法戰爭時允許唱《馬賽曲》。1880年最終確定了《馬賽曲》的地位,政府規定學校必須教唱《馬賽曲》。第一次世界大戰證實了《馬賽曲》具有凝聚人心以面對死亡威脅的作用。但在國外,《馬賽區》仍是一首革命歌曲。結束流亡生活的列寧就是在《馬賽曲》的歌聲中回到俄羅斯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抵抗運動接受了這一歌曲,在巴黎獲得解放時,戴高樂將軍曾高唱《馬賽曲》。和平時代來臨了,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當時的法國總統)讓人對《馬賽曲》作了進一步潤色。然而,在21世紀前夕,《馬賽曲》卻在法國體育場被一些人報以噓聲(喝倒彩)。因此,它現在能否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令人懷疑的。
⑤ 《馬賽曲》反映了哪些事情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
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5)法國國歌什麼時候播擴展閱讀: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
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布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⑥ 法國國歌馬賽曲 是那一年創作的
法國國歌,又譯馬賽進行曲,原名萊茵軍團戰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Rhin),詞曲皆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在1792年4月25日晚作於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里希家中。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布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⑦ 《外交風雲》演到戴高樂的時候播放的法國歌曲是法國國歌還是馬賽曲,如果都不是那是什麼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馬賽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批准唱《馬賽曲》。所以應該是這樣
⑧ 法國國歌《馬賽曲》產生在什麼時期
《馬賽曲》產生於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大革命與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密不可分的。
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馬賽人支持法國的大革命,500名馬賽人組成志願者奔赴巴黎保衛革命政府,他們在行進的路上高唱《萊茵河戰歌》。激昂的歌聲和強烈的感染力鼓舞著他們為他們的國家戰斗,這首歌後來成為法國國歌,被稱為《馬賽曲》。
創作背景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他經常到阿爾薩斯著名的愛國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里希的家裡作客。迪特里希夫人和女兒們同市長一樣,都懷有滿腔愛國和革命的熱忱。
她們喜歡這位年輕的軍官,欣賞他的勇氣、詩和音樂。她們總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鑒賞者,也是他的知音者。1792年4月,飢荒籠罩著斯特拉斯堡。市長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貧苦。
一天,飯桌上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詳地望著德·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里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里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
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女兒們齊聲鼓掌喝彩,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滿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⑨ 馬賽進行曲的資料
★法國國歌
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法文名:La Marseillaise
編輯本段1〉概述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全部封建制度,發布了《人權宣言》。人權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則一經確立,就意味著封建貴族的王權將被永遠廢除。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歐洲鄰國封建統治者的不安和敵視,他們企圖以武裝干涉扼殺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發表宣言,要求法國恢復國王的權力。法國逃亡貴族在國外招募軍隊准備復辟,瑞典、俄國、西班牙、撒丁王國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宣戰。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他經常到阿爾薩斯著名的愛國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里希的家裡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兒們同市長一樣,都懷有滿腔愛國和革命的熱忱。她們喜歡這位年輕的軍官,欣賞他的勇氣、詩和音樂。她們總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鑒賞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79年冬,飢荒籠罩著斯拉斯堡。市長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貧苦。一天,飯桌上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詳地望著德·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里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里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女兒們齊聲鼓掌喝彩,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滿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氣襲人。任憑幻想馳騁的德·利爾興奮異常地回到房間,一會兒先譜曲後填詞,一會兒先作詞後譜曲。是音符還是詩句先出現?是音樂還是詩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縱聲歌唱,可什麼也沒有寫成,他漸漸感到疲乏,伏在鋼琴上睡著了。
天明醒來,夜裡的歌曲就象夢一般地在例子的記憶中浮現。他一口氣寫下歌詞,譜上音符,隨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鋒里找到正在鋤冬季萵苣的迪特里希,這位年邁的愛國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兒,還叫來幾位愛好音樂並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長女伴奏,德·利爾激昂地唱起歌來。聽了第一節,每個人心潮激盪不已;聽到第二節,大家都流下了熱淚;聽到最後一節時,人們的狂熱爆發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兒們、年輕的軍官和朋友,哭著擁抱在一起。他們歡呼:祖國的贊歌找到了!
魯日·利勒因市長演唱自己的歌而高興,他請人抄寫歌片,分送給萊茵軍的指揮官們,希望軍隊採用作隊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樂隊根據市長的意思在廣場上演奏了這首曲子,為開赴前線的國民自衛軍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萊茵軍戰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Rhin》),以示愛國熱情。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這首歌並沒有真正激起人們的熱情。作者本人因寫作這首歌曲而產生的激情也漸漸消退,一切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片卻無聲地在人們手裡流傳。
兩個月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普魯士奧地利聯軍攻人法國;並且發出威脅,如果法國國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對巴黎進行「軍事懲罰並全部毀滅,處死暴徒以懲其罪行」。這個宣言激怒了法國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紛紛招募新兵,組成結盟軍開赴巴黎,展開廢除王權的共和運動,並准備抗擊外國軍事於涉。
在遠離斯特拉斯堡的法國最南端城市馬賽,迅速組織起一支500人的結盟軍向巴黎進發。一個叫米勒的醫科大學生把他得到的《萊茵軍戰歌》推薦給馬賽軍。歌曲的激昂氣勢振奮了人們,馬賽結盟軍一路上高唱這首革命歌曲開往巴黎,沿途還散發印刷的歌片。當他們到達巴黎時,以軍旗和這首歌為前導,成千上萬的人在街頭迎接這支部隊。他們聽到馬賽人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一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戰歌,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那歌詞唱出了此刻他們要喊出的戰鬥口號。這首歌,很快就不脛而走,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於是馬賽人帶來了這首歌人們把它叫做《馬賽曲》。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馬賽曲》迅速地傳播,在集會上、劇院里、宴會上都要集體合唱;後來,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贊美詩後,也唱這首歌;再後來竟由它取代了贊美詩。《馬賽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蘭西共和國的軍事部長看到它具有振奮人心、激勵鬥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萬份,分發到軍中所有的連隊。在前線,士兵們在向敵人發起沖鋒時必是齊聲高唱《馬賽曲》,在這首軍歌的作用下,隊伍像咆哮的海浪撲向敵陣,勢不可擋,敵方的將領發現這首歌帶有一種可怕的力量。
後來,路易十六人頭落地,激怒了全歐洲的王室成員,普、奧、俄、英、西等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國民公會宣布了總動員令,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大量法國青年正是在馬賽曲的雄壯歌聲中開赴前線。不到一年的時間,戰場已經轉移到國境之外,1795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正式確立馬賽曲國歌的崇高地位。
通過「霧月政變」而執掌政權的拿破崙,沒有停止征討的號角。在1804年加冕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後,拿破崙不僅率領法國軍隊成功粉碎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而且征服了歐洲大部分領土。從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曼河,從北海延伸到亞得里亞海,馬賽曲的強悍音符響徹寰宇,震撼人心。
為了迎接拿破崙勝利歸來的軍隊,1806年,偉大的凱旋門破土動工。但隨著歐陸戰場形勢的急轉直下,凱旋門建設一度停滯不前,直至1836才竣工。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從聖赫拿勒島運回巴黎,悲壯地從凱旋門下通過。
凱旋門右側門柱的浮雕也被命名為馬賽曲。其中象徵自由、正義、勝利的自由女神右手持劍,左手高舉,號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前進。在她神聖寬廣的羽翼下,一群志願軍戰士,或高歌猛進,或負重前行,馬賽曲的雄壯號角再次響起,映襯著香榭麗舍大道每一天的朝陽萬丈和落日余輝。
弗朗索瓦·呂德完成凱旋門的雕塑任務時,已經52歲了。這位與德拉克洛瓦齊名的雕塑大師,既有古典主義的嚴謹,又有浪漫主義的激情,為那段輝煌而悲壯的歷史刻下了與音樂同名的經典。
在閱讀政治學的經典著作時,我曾一度對法國那段風起雲涌的大革命歷史心存疑慮。那些推翻王政的人民民主代表們,卻用最不民主的方式施行起恐怖統治,以致塞納河血流成河,代表左派的埃貝爾、代表右派的丹東、以及最鐵碗的羅伯斯庇爾先後被送上斷頭台。在沸騰的革命熱血中,究竟有多少是真誠的拋灑,又有多少是殘忍的沖動和卑微的利用?
但我還是喜歡聽馬賽曲,去遙想那個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的動盪歲月。因為僅對個人來講,在一切都軟綿綿的時代里,這是最好的鼓舞。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馬賽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批准唱《馬賽曲》。
編輯本段2〉法文歌詞
歌詞:La Marseillaise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Contre nous de la tyrannie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Entendez vous dans les campagnes
Mugir ces féroces soldats
Ils viennent jusque dans vos bras,
Egorger vos fils, vos compagnes
Aux armes citoyens !
Formez vos bataillons !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ux armes citoyens !
Formez vos bataillons !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Francais ! en guerriers magnanimes
Portez ou retenez vos coups.
Epargnez ces tristes victimes
A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A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Mais le despote sanguinaire,
Mais les complices de Bouillé,
Tous ces tigres qui sans pitié
Déchirent le sein de leur mère
Aux armes citoyens !
Formez vos bataillons !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ux armes citoyens !
Formez vos bataillons !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mour sacré de la Patrie
Conis, soutiens nos bras vengeurs !
Liberté, Liberté chérie !
Combats avec tes défenseurs.
Combats avec tes défenseurs.
Sous nos drapeaux, que la victoire
Accoure à tes males accents,
Que tes ennemis expirant
Voient ton triomphe et notre gloire !
Aux armes citoyens !
Formez vos bataillons !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ux armes citoyens !
Formez vos bataillons !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la patrie 祖國 la gloire 榮譽 la tyrannie 暴政
un étendard 旗幟 sanglant,-e 血腥的 mugir 吼叫
féroce 野蠻的,殘暴的 une compagne 妻子:伴侶
égorger 屠殺 Aux armes 拿起武器! un citoyen 公民
un bataillon 隊伍 impur,_e 不純潔的 abreuver 灌溉
les sillons(詩)田野
編輯本段3〉中文歌詞
前進,祖國兒女,快奮起,光榮的一天等著你!你看暴君正在對著我們舉起染滿鮮血的旗,舉起染滿鮮血的旗!聽見沒有?兇殘的士兵嗥叫在我們國土上,他們沖到你身邊,殺死你的妻子和兒郎。
這一幫賣國賊和國王,都懷著什麼鬼胎?試問這些該死的鐐銬,究竟准備給誰戴?究竟准備給誰戴?法蘭西人,給我們戴啊!奇恥大辱叫人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把人類推回奴隸時代!
什麼!這一幫外國鬼子,在我們家鄉稱霸!什麼!我們高貴的戰士,竟被雇傭兵毆打!竟被雇傭兵毆打!難道要我們縛住雙手,屈服在他們腳底下!難道我們的命運要由卑鄙的暴君來管轄?
發抖吧!暴君,賣國之人,無恥的狗黨狐群!發抖吧!賣國的陰謀,終究要得到報應!終究要得到報應!全車都是上陣的戰士,前仆後繼有少年兵,法蘭西不斷出新人,隨時准備殺敵效命!
法蘭西人,寬宏的戰士,要懂得怎樣斗爭!寬恕可憐的犧牲品,他們後悔打我們,他們後悔打我們。可是那些嗜血的暴君和他的同黨,這一夥虎豹豺狼,竟然撕裂母親的胸膛!
祖國神聖的愛,請指引和支持我們報仇!自由,親愛的自由請你和你的保衛者同戰斗,你的保衛者同戰斗。但願在你雄偉的歌聲中,旗開得勝建奇功。讓垂死的委員長人看看:你的勝利、我們的光榮!
當我們開始走進生活,前輩們已經不在;我們去找他們的遺骸,他們的英雄氣概,他們的英雄氣概。我們不羨慕僥幸偷生,願意與他們分享棺材;為他們報仇或戰死,就是我們最大的光彩!
武裝起來,同胞,把隊伍組織好!前進!前進!用敵人骯臟的血做肥田的糞料!
編輯本段4〉法文對照中文歌詞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我們走吧!祖國的孩子們,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光榮的那一天已經到來。
Contre nous, de la tyrannie,
對抗我們的,是專制橫暴,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血染的旗幟已經揚起!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血染的旗幟已經揚起!
Entendez-vous, dans les campagnes.
你們聽,在曠野上,
Mugir ces féroces soldats
兇殘的兵士們咆哮著,
Ils viennent jusque dans nos bras
他們來到我們的臂膀間,
Egorger vos fils,
屠殺你們的孩子
vos compagnes.
屠殺你們的伴侶
Aux armes citoyens!
拿起武器!公民們!
Formez vos bataillons,
組織起來!你們的軍隊!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敵人的臟血
Abreuve nos sillons.
將灌溉我們的田地!
Que veut cette horde d'esclaves
為何願意成為一幫奴隸
De traîtres, de rois conjurés?
成為叛國賊?成為國王的共謀?
Pour qui ces ignobles entraves
卑鄙的小人們想阻礙誰?
Ces fers dès longtemps préparés?
這些好鐵又為何准備這么長時間?
Français, pour nous, ah! quel outrage
法蘭西人民,為了我們,啊!對這樣恥辱
Quels transports il doit exciter?
該如何揚起我們的激情?
C'est nous qu'on ose méditer
正是我們勇於思考
De rendre à l'antique esclavage!
才把古老的奴隸制丟了回去!
Aux armes citoyens!
拿起武器!公民們!
Formez vos bataillons,
組織起來!你們的軍隊!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敵人的臟血
Abreuve nos sillons.
將灌溉我們的田地!
Quoi ces cohortes étrangères!
正是這幫外國人!
Feraient la loi dans nos foyers!
在我們的家鄉訂下了法律!
Quoi! ces phalanges mercenaires
正是!這幫惟利是圖的人
Terrasseraient nos fils guerriers!
將打倒你們武裝的子弟!
Grand Dieu! par des mains enchaînées
偉大的 主啊!因著鎖鏈的手
Nos fronts sous le joug se ploieraient
我們將在枷鎖下低頭
De vils despotes deviendraient
卑劣的專制者卻將變成
Les maîtres des destinées.
天命的主宰們。
Aux armes citoyens!
拿起武器!公民們!
Formez vos bataillons,
組織起來!你們的軍隊!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敵人的臟血
Abreuve nos sillons.
將灌溉我們的田地!
Tremblez, tyrans et vous perfides
顫抖吧!你們這些暴君和無義小人!
L'opprobre de tous les partis
你們這幫是所有人的恥辱!
Tremblez! vos projets parricides
顫抖吧!你們這些弒親的計畫
Vont enfin recevoir leurs prix!
最終將付出它們的代價!
Tout est soldat pour vous combattre
我們同你們爭斗的人都是戰士
S'ils tombent, nos jeunes héros
若他們倒下,將會是我們的年輕英雄
La France en proit de nouveaux
法蘭西會再造新的年輕人
Contre vous tout prêts à se battre
准備好加入爭斗,和你們對抗
Aux armes citoyens!
拿起武器!公民們!
Formez vos bataillons,
組織起來!你們的軍隊!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讓敵人的臟血
Abreuve nos sillons.
灌溉我們的田地!
Français, en guerriers magnanimes
法蘭西的人民們,崇高的戰士
Portez ou retenez vos coups!
堅持及挺住對你們的打擊
épargnez ces tristes victimes
寬容這些悲慘的傷者
A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因他們後悔武裝與我們對抗
Mais ces despotes sanguinaires
但這些嗜血的暴君們
Mais ces complices de Bouillé
但這些布依耶的共謀者,
Tous ces tigres qui, sans pitié
全是些無情的惡虎
Déchirent le sein de leur mère!
撕碎他們母親的胸膛!
Aux armes citoyens!
拿起武器!公民們!
Formez vos bataillons,
組織起來!你們的軍隊!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讓敵人的臟血
Abreuve nos sillons.
灌溉我們的田地!
Nous entrerons dans la carrière
我們走進礦場
Quand nos aînés n'y seront plus
當我們長輩不在那兒時
Nous y trouverons leur poussière
我們可以在那找到他們的遺跡
Et la trace de leurs vertus
及他們的美行懿德
Bien moins jaloux de leur survivre
不是忌妒他們的生
Que de partager leur cercueil
而是忌妒他們的死
Nous aurons le sublime orgueil
我們也該有著崇高自尊的驕傲
De les venger ou de les suivre!
無論是復仇或是繼承他們的功業!
Aux armes citoyens!
拿起武器!公民們!
Formez vos bataillons,
組織起來!你們的軍隊!
Marchons, marchons!
前進!前進!
Qu'un sang impur
讓敵人的臟血
Abreuve nos sillons.
灌溉我們的田地!
http://www.myfrfr.com/frfr/vipservice.asp?id=3236
編輯本段★雕塑
《馬賽曲》,石制雕像 法國雕塑家呂德 1836年完成 法國巴黎。
《馬賽曲》是1792年,奧國軍隊武裝干涉法國革命時,馬賽人民威武雄壯地開赴巴黎戰斗時所唱的愛國歌曲。法蘭西共和國建立以後,立即被決定用作法國國歌。呂德借用這一曲名作為浮雕的題名,無疑是要在這座雄偉的凱旋門建築物上宣傳革命,宣傳法蘭西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讓這一尊浮雕成為象徵人民民主思想的紀念碑。
浮雕《馬賽曲》分為兩個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徵自由、正義、勝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劍,左手高舉,在號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沖去。她那張開的羽翼, 飛舞飄動的衣裙,和召喚性的內在激情,表現出急速的運動和奔放的革命熱情。兩腿大步向前邁進,更加強了浮雕形象的前進感。女神占據整個浮雕的上半部,正從人們頭頂上疾馳而過。下半部是一群志願軍戰士,在女神的熱情號召下蜂擁前進。其中心人物是一個有著大鬍子的戰士,他帶領自己年輕的兒子一起參加戰斗,少年依傍著父親,走得更加堅定有力。和這個躍躍欲試的激動少年相對應的,是走在其後的沉著剛強的老人,他彷彿多次為自由而戰,今天為了祖國又從容奔赴疆場。行列的最前面,號手正在吹響進軍號,其餘人物有持盾牌和寶劍的戰士,有彎腰系結兵器的弓箭手,這些細節預示著戰斗即將開始。所有這些人物被組成一個整體,顯示出一種劍拔弩張的聲勢。
在這件不朽的作品中,雕塑家特別突出地表現了具有革命愛國主義精神的法國人民的特徵。雕刻家在這座高浮雕的處理手法上也是巧妙的,他運用了聯想和照應的處理手法,通過一面向前邁進,一面伸手向後召喚的自由女神與蓄髯男子的動勢,人們自然地會感覺到跟隨在他們身後的洶涌澎湃的進軍人流,而不是把這種革命熱潮局限在少數人身上。由於雕刻家運用照應的手法把人群分為上下兩層,女神向前飛躍的形象加強了人群的動勢,下面人群中勇敢堅定的英雄形象則回答著女神的熱情呼喚,使人感到他們的真實性。藝術家在這里廣泛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象徵手法,顯示了人民氣勢磅礴的反抗力量。為了保衛祖國,這股戰斗的洪流將從牆上沖出,給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馬賽曲》無論從造型上,還是從人物情緒的表現上看,都大大強於凱旋門上的其它三幅浮雕。當它完成時,作者已經52歲了,這尊《馬賽曲》使呂德榮獲萬國博覽會的雕刻金牌獎,並享受終身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