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法國要修築馬其諾防線
因為索馬河戰略使法國軍事抗衡了德軍,保守的法國人認為陣地戰,可以抗衡強大德軍,保守使法國人停留在陣地上,沒有考慮到一戰後期的空地一體戰,閃電戰,結果德國一次變革創新,法國人就大敗而使去了一切防衛,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2. 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為何法國想不到繞開呢
用少部分兵力正面拖住敵人,然後用大部隊繞到敵人側後進行打擊,這是戰爭中1+1的操作,是最、最、最基本的戰術。當然也是戰爭中最常見,最有效的辦法。
永遠不要正面進攻一個可以迂迴的陣地。這是陸軍教科書排在最前頁的金科玉律。
德國人要繞過馬奇諾防線,法國人不用想,也想到了。他當年對這事兒有防備。
不過法國和德國的賬想算清,咱們得追溯到二戰爆發的一百多年前。
法國戰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德國這200多萬,將近300萬的大軍調動的太快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我們文學發達,大家受三國演義、三十六計、孫子兵法、武俠小說的影響,幻想的戰爭都是火燒連營、草船借箭、夜襲敵營,九陰白骨爪、乾坤大挪移......這些華麗的操作。實際上真實的戰爭從表面上看要樸素的多,不是左勾拳就是右勾拳,戰爭的華麗其實都在細節里,都是左勾拳,比的就是看誰的時機把握的更好,誰打的更快,更有力。
咱們國家這些名氣震天的武功高手、大師,上國際重量級拳擊比賽,是不是等於自殺?
戰爭和拳擊一樣,就是比誰勁大,比誰速度快。你這一擊足夠強,足夠快,他想扛也扛不住。德軍打法國就是這道理。
法國不是沒想到德軍會繞過馬奇諾防線,而是沒想到德國能這么快的把300萬部隊運上來。當德軍力量暴增10倍以後,法軍也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打仗靠的不是小說里的奇謀密計,打仗比的就是生產力、動員力、組織力。有足夠的炮彈就是生產力。有足夠的士兵就是動員力。把炮彈和士兵及時運到位置就是組織力。像德國這樣把幾百萬的大軍來回倒騰,實際上需要的是極其恐怖的組織能力。幾百萬的部隊,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的運過來,幾乎是同時到達陣地,這種能力其實是當時世界各國都不具備的。擊敗法國的不是坦克,而是德軍的組織能力。
薩爾滸之戰,明軍被八旗軍幾乎是殲滅。明軍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幾支部隊是分先後到達戰場的,然後被八旗軍分別幹掉。不能同時到達戰場,是明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如果他的幾支部隊能夠在交戰之前集結,八旗軍也就打不過他們了。而不能同時到達戰場,就是組織能力不行。
3. 馬奇諾防線,連普通人都知道能夠繞開,為什麼法國還想不到呢
馬奇諾防線在當時法國人的眼裡猶如中國的長城一樣,號稱固若金湯,也被稱為法國人的驕傲。然而,這個極為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在二戰爆發後,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法國人被啪啪打臉了。
綜合來說,馬奇諾防線並非是沒有意義的存在,它本身的價值已經體現出來了,它也並非是個擺設,所以法國人才會話重金打造這么一個防線,法國人並不蠢,相反很聰明。
4. 馬奇諾防線本是法國的御德神器,為何一槍未放,就成為戰爭笑柄
雖然馬奇諾防線作為玉的神器存在,但是奈何德國人沒有對馬其諾防線發起沖擊,選擇了繞過這條防線,法國人於是一槍未放,被德軍攻入巴黎,成為了戰爭笑柄。在一戰結束後,歐洲人民普遍討厭戰爭,法國也在一戰中遭受重創,傷亡高達200餘萬人,2萬多座工廠也被損毀,國家債台高築,而多年戰亂也使得民不聊生。
在民族與國家存亡之際,戴高樂的號召得到了人民的積極響應。隨後召集了部分在敦刻爾克撤退的士兵,招募了志願軍3萬餘人,組成了自由法國的第1支武裝力量,戴高樂將軍也被英國政府承認為一切自由法國人的領袖。之後的數年間,這支軍隊展開了對法西斯的作戰行動,並在此影響之下法國的抵抗運動蓬勃興起,為法國解放奠定了基礎。
5. 法國人修建了牢不可破的馬奇諾防線,為什麼到了最後功虧一簣
因為修建馬奇諾防線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導致了法國在軍備上面沒有資金和能力進行支持結果才讓戰爭失敗的。而且馬奇諾防線也並沒有發揮出其作用,反而成為了法國慘敗的見證。
法國修建馬奇諾防線,卻沒有想到德軍沒有從馬奇諾防線來進攻法國。所以說最後馬其諾防線確實是功虧一簣。
6. 馬奇諾防線是怎麼成為了戰爭笑話的
其實早在二戰之前,法國人便已經察覺了德國人渴望擴張的野心,並且他們在法德邊境修建了號稱世界上最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只是這個從1930年開始到1936年才完工的人類歷史上最堅固的防禦集群直到法國宣布投降也沒有完成它的的戰斗使命。是它的戰斗功能根本就沒有開始。擁有機械化部隊的德軍直接繞過了馬其諾防線,直插法國腹地,猝不及防的法國武裝力量一時難以抵擋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最終兵敗如山倒。
防線內部擁有宿舍、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甚至還有電影院這樣的娛樂設施,有四通八達的通道相連,大的工事之間還有軌電車行駛的通道,成千上萬的法國陸軍就躲在這條堅固的防線後面,靜靜的等著敵人的進攻。
7. 二戰中,連普通人都明了可以繞開的馬奇諾防線,為什麼法國疏忽
在二戰時期,普通人都知道德國人是可以去繞過馬奇諾防線而進攻法國的,而英法兩國人不了解,這主要是因為英國人和法國人都實在是太過於自信這條馬奇諾防線的防禦作用了。其實不管是英國人也好,法國人也罷,他們都是認為德國人肯定是會去攻打馬奇諾防線而不是繞開這道防線,選擇從地形更加復雜的山區去攻擊法國的。
因此法國人花費了數10億的法郎修建了這條防線,到最後是毫無用處的。也正是因為這個毫無用處的防線也使得法國的軍事資金大大的減少,法國人也正是在這樣的資金不足的情況之下最終大潰敗了。所以這條法國人認為的萬無一失的防線,卻是被德國人迅速而又不耗什麼力氣的穿越了過去,可以說這種結局是誰也沒有想過的。
8. 二戰時,法國修建了馬奇諾防線,正常人都知道繞道,為什麼還要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德國戰敗了。在巴黎和會上,戰勝國的列強們蜂擁而上,爭相瓜分德國的利益。德國失去了海外的殖民地,還喪失了大片的國土,背負上巨額的戰爭賠款。這嚴重傷害了德國人的民族感情,復仇的情緒在德國人的心中愈演愈烈。當時有一位政治家評價巴黎和會最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說,這不是停戰的和約,而是二十年的休戰書。
這樣,在很短的時間里,德軍的裝甲集群就突破了英法的防禦,將英國遠征軍和法軍一部包圍在了敦刻爾克。雖然英軍最終乘船撤退,可是它的武器裝備損耗殆盡,一時失去了戰鬥力。而法軍的防線漏洞百出,無力再抵抗德軍,只得投降。
馬奇諾防線是法軍落後的軍事思想的產物。正是無視坦克、飛機在戰爭中的運用,無視新的軍事思想,法國才保住陳舊的防禦思想,修築了馬奇諾防線。
9. 馬奇諾防線本是軍事界的奇跡,為何卻成為了笑話
馬奇諾防線本是軍事界的一大奇跡,最後為何卻成了笑話?馬奇諾防線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德軍入侵而修建的。它建於法國的東北邊境地區,從1928年開始建造,於1940年完工,總工程造價耗資50億法郎。防線主體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戰爭不是一味的防守,只有隨機應變,才能讓自己永占上風。
10. 馬奇諾防線什麼梗
不是梗,馬奇諾防線意思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德軍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地區構築的築壘配系。
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姓氏。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
相關介紹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且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界修建防線,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
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