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知道蒙之寶的利木贊牛是源自於哪個國家嗎
利木贊牛原產於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
B. 利木贊牛有哪些特點
利木贊牛原產於法國,屬中型肉用品種。
(1)外貌特徵
利木贊牛毛色以紅黃為主,腹下、四肢內側、眼瞼、鼻周、會陰等部位色較淺,為白色或草白色。頭短,額寬,口方,角細、白色,蹄殼琥珀色。體軀長,肋骨弓圓,背腰壯實,薦部寬大但略斜。肌肉豐滿,前肢及後軀肌肉塊尤其突出。在法國較好的飼養條件下,成年公牛體重1200~1500千克,體高140厘米;成年母牛體重600~800千克,體高131厘米。初生重公犢36千克,母犢35千克。
(2)生產性能
利木贊牛肉用性能好、生長快,尤其是幼年期,8月齡小牛就可以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公牛10月齡能長到408千克,12月齡達480千克。牛肉品質好,肉嫩,瘦肉含量高。利木贊牛具有較好的泌乳能力,成年母牛平均泌乳量1200千克,個別可達4000千克,乳脂率5%。
(3)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
我國數次從法國引入利木贊牛改良本地黃牛。利雜牛體型改善,肉用特徵明顯,生長強度增大,雜種優勢明顯。
C. 利木贊牛繁殖快嗎
利木贊牛繁殖很快的。
利木贊牛的競爭優勢在於犢牛初生重較小,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很適合生產小牛肉,在肉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利木贊牛(Limousin)原產於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並因此得名。
在法國,分布於世界許多國家,利木贊牛以生產優質肉塊比重大而著稱。骨較細.出肉率高。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數量僅次於夏洛萊牛,育成後於20世紀70年代初,輸入歐美各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屬於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
基本信息
利木贊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口、鼻、眼田周圍、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角為白色,蹄為紅褐色。頭較短小,額寬,胸部寬深,體軀較長,後軀肌肉豐滿,四肢粗短。
平均成年體重:公牛12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國較好飼養條件下,公牛活重可達1200—1500千克,母牛達600—800千克。
D. 牛的種類
常見種類
1、普通牛,分布較為廣泛,數量極其多,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
2、氂牛,毛長過膝,能耐寒耐苦,適應高原地區及其氧氣稀薄的生態條件,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種,所產奶、肉、皮、毛,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
3、野牛,如美洲野牛、歐洲野牛等。可與牛屬中的普通牛種雜交,產生雜交優勢和為培育新品種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是水稻地區的主要役畜。
5、黃牛,角短,皮毛多為黃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4)為什麼法國引進利木贊牛擴展閱讀
常見起源
根據出土的牛顱骨化石和古代遺留的壁畫等資料,可以證明普通牛起源於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時代開始馴化。
原牛的遺骸在西亞、北非和歐洲大陸都有發現。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
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現,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E. 細說利木贊牛
利木贊牛(Limousin)原產於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並因此得名。在法國,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數量僅次於夏洛萊牛,育成後於20世紀70年代初,輸入歐美各國,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屬於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1974年和1993年,我國數次從法國引入利木贊牛,在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改良當地黃牛。利木贊牛原產於法國中部的利木贊高原,並因此得名。在法國,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數量僅次於夏洛萊牛,育成後於20世紀70年代初,輸入歐美各國,2012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該牛分布,屬於專門化的大型肉牛品種。利木贊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口、鼻、眼田周圍、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角為白色,蹄為紅褐色。
利木贊牛頭較短小,額寬,胸部寬深,體軀較長,後軀肌肉豐滿,四肢粗短。平均成年體重:公牛12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國較好飼養條件下,公牛活重可達1200—1500千克,母牛達600—800千克。
利木贊牛產肉性能高,屙體質量好,眼肌面積大,前後肢肌肉豐滿,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集約飼養條件下,犢牛斷奶後生長很快,10月齡體重即達408千克,12月齡體重可達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為0.86—1.3千克;因該牛在幼齡期,8月齡小牛就可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因此,是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生產牛肉的主要品種。
利木贊牛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並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的品種,在體格、體型方面是不同的,這使肉牛的生長率、產肉量和胴體組成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在育肥期利木贊牛平均日增重1.5-2公斤,12月齡可達680-790公斤。而地方品種日增重僅有0.9-1.0公斤,可見差距之大。
F. 利木贊牛品種特點是什麼
利木贊牛原產於法國,屬中型肉用品種。
(1)外貌特徵
利木贊牛毛色以紅黃為主,腹下、四肢內側、眼瞼、鼻周、會陰等部位色較淺,為白色或草白色。頭短,額寬,口方,角細、白色,蹄殼琥珀色。體軀長,肋骨弓圓,背腰壯實,薦部寬大但略斜。肌肉豐滿,前肢及後軀肌肉塊尤其突出。在法國較好的飼養條件下,成年公牛體重1200~1500千克,體高140厘米;成年母牛體重600~800千克,體高131厘米。初生重公犢36千克,母犢35千克。
(2)生產性能
利木贊牛肉用性能好、生長快,尤其是幼年期,8月齡小牛就可以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公牛10月齡能長到408千克,12月齡達480千克。牛肉品質好,肉嫩,瘦肉含量高。利木贊牛具有較好的泌乳能力,成年母牛平均泌乳量1200千克,個別可達4000千克,乳脂率5%。
(3)與我國黃牛雜交效果
我國數次從法國引入利木贊牛改良本地黃牛。利雜牛體型改善,肉用特徵明顯,生長強度增大,雜種優勢明顯。
G. 進口牛品種有哪些
肉牛品種是肉牛業發展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我國有關部門先後引入22個肉牛品種和肉乳兼用品種,這些都是近代世界肉牛名種。主要有英國的海福特牛、林肯牛、短角牛、安格斯牛,法國的夏洛來、利木贊牛、蒙貝利亞牛(西門塔爾牛支系,乳肉兼用品種),義大利的皮爾蒙特牛、契安尼娜牛,美國的婆羅門牛和聖格魯迪牛,比利時的比利時藍白牛,瑞士的西門塔爾牛(肉乳兼用品種)、褐牛(肉乳兼用),德國和奧地利的黃牛(肉乳兼用品種),荷蘭的黑白花牛(乳肉兼用俗稱小荷蘭),它們與我國的黃牛雜交都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生產能力,這些引進品種對我國黃牛改良和肉牛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